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基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
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机制探讨
·297·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机制探讨郑丽娟 张丹峰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摘 要: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炎症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和分子反应,炎症细胞的活化、炎症介质介导以及炎症信号通路激活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级联反应的基础。
炎症过程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无细胞成分,指的是脑细胞、外周白细胞分泌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化学趋化因子和类花生酸类物质;二是细胞成分,指的是外周炎性细胞浸润至损伤的脑组织内。
只有充分理解脑梗死的炎症反应和炎症因子时空特点,才能有效的确立治疗时间和治疗的方法。
关键词: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 炎症因子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了沉重的负担[1]。
脑缺血后脑神经细胞内的各种神经因子发生瀑布式的级联反应,启动了对神经细胞的损害过程。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进程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细胞内外理化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自由基的生成增加,钙超载、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等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本文将以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为基点分析炎症反应对脑卒中的损害机制。
1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细胞和分子反应,主要由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介导。
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及大量炎症介质产生引发炎症级联反应是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的基础[3]。
脑缺血后的白细胞浸润所致的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被相关的研究所证实。
受损的脑细胞产生大量的白介素-1(IL-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因子,这些粘附因子使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中性粒细胞得以穿过血管壁进入脑实质。
5~7天后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脑组织。
血液中的炎症细胞也会向靶目标移动。
炎症反应所致的缺血性脑损害机制可能与①中性粒细胞浸润所致的微血管堵塞使缺血进一步加深;②激活的炎性细胞和受损的神经元产生大量调节因子加重了损害;③浸润的中性粒细胞产生诱导型NOS;④缺血的神经元表达COX2;⑤缺血的神经元产生TNF;⑥小胶质细胞也可以产生神经毒素人NO、活性氧及前列腺素等[4]。
il-1β 基因
il-1β 基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IL-1β基因是编码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的基因,它在人类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IL-1β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和肺泡细胞等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L-1β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IL-1β基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IL-1β基因属于IL-1基因家族,在人类基因组中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
IL-1β的合成和分泌受到多种调控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胞因素、细胞因子、激素、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等。
IL-1β的生物活性主要通过与其信号受体IL-1R相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来实现。
IL-1β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IL-1β的表达水平会显著增加,通过促进白细胞聚集和活化,调节炎症介质的表达,调控血管通透性和组织修复等机制来参与炎症过程。
IL-1β还可促进细胞因子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介质的表达,形成炎症反应的正反馈调节。
除了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外,IL-1β还在免疫调节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L-1β可通过激活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和协调。
IL-1β还可通过促进IL-2和IL-15等T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来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对免疫功能的调控起到重要作用。
IL-1β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前研究表明,IL-1β的过度表达和异常激活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IL-1β还与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IL-1β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对预防和治疗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针对IL-1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在大鼠肾缺血后处理中的变化及意义
梁永会 ,韩继媛 邱 红根 ,
。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 医学院 、 湖北省宜 昌市 中心人民 医院急诊科( 4 03 ; 中科技大学 同济 医学院 附属协和 4 3 0 ) 华 医院 急诊科( 武汉 4 0 2 ) 3 0 2
【 摘要 】 目的 探 讨促 炎因子肿瘤坏死 因子 一 (N o 、 仅 T F— r 白细胞介素 一 B I 一 1 在 大鼠肾缺血再灌 注 . ) 1 (L 1 ) 3
为 (2 2 32 ) gm 1.4± .1 p/ L和 (5 3 4 1 ) gm IR 组 分 别 达 到 ( 9 1 1 .4± .5 p/ L, / 6 .9±1.7) gm 3 1 p/ L和 ( 94 8 .6±1.5 p/ 5 7 ) g
m 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 计 学意 义( L, P<00 ) P . 5 。IO组 T F一0 I N 【 L一1 、 B水平 分别 为 ( 3 1 4 .8±l. 7 p/ L 18 ) g m 、 (8 9 5 .2±1 .4 p/ , IR组、 2 1 ) gmL 与 / 对照组 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0 0 ) P< . 5 。结论 ( ) N 、L—l 参 与 1 T F一 I 1 3 了肾的缺血再灌 注损伤过程 ; 2 缺血后处理对 肾起 保护作 用 , () 能减轻促 炎症 细胞 因子的浸 润和释放 ; 3 T F一 ()N
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_李蕾
·专题·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李蕾1,许栋明2,王文1,王培昌1,艾厚喜1,张丽1,李林1[摘要]脑缺血再灌注导致血脑屏障破坏,从而引起脑出血和脑水肿。
与此同时机体内释放大量的细胞和化学因子可以调控血脑屏障的开放。
目前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主要机制为炎症因子的浸润,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开放等。
通过对以上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的脑保护药物,并进一步明确各种脑保护药物的治疗靶点和疗效。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药物;综述Advance in Damage Mechanism on Blood Brain Barrier after C 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Neuroprotective Drugs(review)L I L ei,XU Dong-ming,WAN G Wen,et al.X uanwu Hospital o f Capital Medica l University;Torch Hi gh Technology Ind ustry Dev elopment Center,T he Ministr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o f the P.R.C.,Beij ing100038,ChinaA bstract:Cerebr al ischemia-reperfusio n results in breakdow n on co nst ruction and function o f blood brain bar rie r,leading to hemo rr hag e tra nsfo rmatio n and br ain edema.A t the same time,g ener ous cy tokines and chemokines r eleased after cerebra l ischemia-reperfusion can regula te the o pening o f the blood brain barrier.M any current studie s show ed that the majo r damag e mechanisms on bloo d brain bar rie r a re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 n,pr oteolysis,o pening aquapo rin and so o n.T he deep r esear ch on the mechanism con-tributes to explore new neuro pr otective dr ug s,and fur ther identify the targ et and therapeutic effec t o f drug trea tme nt.Key words:cer ebral ischemia-re perfusio n;bloo d brain bar rier;drug;review[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71(2009)10-0901-04[本文著录格式] 李蕾,许栋明,王文,等.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0):901—904.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占脑卒中总数的75%~85%。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IL-1β、IL-6表达的影响
2 . 北 京协 和 医学 院基础 医学研 究所 , 北京 1 0 0 0 0 5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针 刺 百会和 足 三里 穴对脑 缺血 再 灌 注损 伤 大 鼠外 周 血 清不 同时 间点 白细胞 介 素 1 3 1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a c u p u n c t u r e p o i n t s o f B a i h u i ( D U 2 0 ) a n d Z u s a n l i ( S T 3 6 ) o n
Me t h o d s : S D r a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s h a m —o p e r a t i o n g r o u p, mo d e l g r o u p a n d a c u p u n c t u r e g r o u p r a n d o ml y , e a c h
Z HAN G Ya—r ai n , C HE N S u—h u i ’S UN Hu a , XU Ho n g , BA O F e i , WA NG Da o~h a i , GA O Ya n g
,
( 1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Me d w a l S c i e n c e , P e k i n g U n i o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P U MC H o s p i t a l , B e i j i n g 1 0 0 7 3 0 , C h i n a; 2 . I n s t i t u t e o fB a s i c_ M e d c i a l S c e i n c e s , B e j i i n g 1 0 0 0 0 5, C h i n a)
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出血转化是指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出血,包括自然发生的出血(自发性HT)和采取干预措施(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后的出血(继发性/治疗性HT)。
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外(脑室内、硬膜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实质内出血,后者可以是小点状溢血,称为出血性梗死,也可以是梗死内有占位效应的血肿,即脑血肿形成,所有这些都被称为HT。
此外,基于出血的影像学表现和是否有相关的神经功能恶化,可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无症状性颅内出血。
HT不仅与脑梗死预后不良相关,也是脑梗死后再灌注治疗使用不足的重要原因。
再灌注治疗后HT在最初24h内发生率较高,临床试验和前瞻性脑卒中登记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sICH的发生率为2%至7%,这与sICH的定义差异有关。
然而,有影像学证据的出血发生率要高得多。
在一项溶栓试验(ECASS、ATLANTIS、NINDS和EPITHET 试验)的Meta分析中,安慰剂治疗患者的发生率为24.2%,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为32.5%。
此外,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增加机械血栓切除术与HT风险的明显增加无关。
但探索性数据表明,机械血栓切除术可能促进早期CT 成像时提示大面积梗死患者的HT。
文中综述AIS再灌注治疗后HT高危患者的有效筛选、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及防治措施的探索等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01、血管再通治疗后HT的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1.1 阿替普酶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临床研究发现,延迟启动阿替普酶治疗、较高的基线葡萄糖水平、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病、高龄、脑卒中严重程度、入院CT提示的早期梗死征象和致密脑动脉征象、大面积脑梗死、过度饮酒史、7d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史等,是溶栓后HT的相关危险因素。
基于这些因素,建立了多种临床风险评估模型用于预测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患者的HT风险,包括SEDAN评分、GRASP评分、SITS评分和I-评分等,根据这些预测模型,出血风险最高的患者仍然可以从阿替普酶治疗中获益,目前的预测模型尚不能被用于排除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面积及ED1、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
e p e so s o D NF Q a d I-  ̄i eifr t n r o f rfc ee r lic e a r p r so x r sin fE 1 ,T — L I n t n a c o e n at o a c r b a s h mi e ef in n h i e l u ij r . to ss S ler t n h aty c n i n we er n o ya d a ea e i e t o ma nu y Meh d i D ma a si e h o  ̄t r a d ml v r g l d ̄d di on r l l o n y n
E e t fT ta t y y a ieo n a c e sa d E p es n fE , L 1 T —o atr f c er meh l r zn n I fr t o P Ara n x rsi so Dl I - o B, NF L f e
Fo a r b a s h m i p r u i n i t MA Y n c u C N a . e i e a itt n C ne c l Ce e r l I c e a Re e f so n Ra s a —h n, HE Y o B  ̄n R h bla i e t , ig i o r
r p o u e y mo ie h e d t t o .T ih d s o p wa d n se e MP 1 0 mg k , e r d c d b df d t ra — e me d MP h g o e g u s a m itrd T 4 / g i i h r i i d ed s u s 1 0 mg k d s u s 1 0 mg k yi v n us T e lt a m d l o ego p wa 2 / ga dlw o eg o p wa 0 / gb ra e o . h n al er s r n o r nt h t
缺血-再灌注大鼠白介素-1β的变化及对肺脏病理学的影响
第31卷第1期济 宁 医 学 院 学 报2008年3月Vol 131,No 11J OU RNAL O F J ININ G M EDICAL COLL EGEMar ,2008缺血-再灌注大鼠白介素-1β的变化及对肺脏病理学的影响宫建泉1 毕宁康2 岳屹囡2(1济南市平阴县人民医院 2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提 要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血清I L -1β和肺脏病理学的变化。
方法 用无损伤动脉夹钳夹大鼠双侧肾蒂45mi n 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假手术组只暴露双肾,不钳夹肾蒂。
观察缺血再灌注(IR )后2h 、6h 、12h 、24h 和72h 血清I L -1β的变化和以上各点肺脏病理学的改变。
结果 对照组血清I L-1β和Scr 水平均为最低,缺血再灌注2h 后各值均逐渐升高,12h 达峰值,缺血再灌注12h 肺组织病理改变最严重。
结论 肾缺血再灌注后,其血清I L -1β和Scr 水平增高。
I L -1β参与了肺组织的病理生理过程。
关键词 肺;白细胞介素-1β;肾;缺血再灌注 目前业已证明I L -1β在各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
肾缺血再灌注作为肾脏疾病的常见病理基础,不仅影响肾脏本身的功能,对远端器官也同样产生损伤作用,与创伤休克后内脏缺血-再灌注时内毒素入血、磷脂酶A 2及中性粒细胞激活引起急性肺损伤有关[3]。
肠、肢体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急性肺损伤[4~6]已多见报道,但肾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研究尚少。
我们采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测定血清IL -1β的含量,结合肺病理改变,探讨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
1 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和分组:健康S prague -Dawley 大鼠48只,体重100~120g ,由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置于18~22℃实验室安静饲养5~7d ,喂标准饮食,自由饮水。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2h 、6h 、12h 、24h 和72h 组。
脑缺血_再灌注损伤级联反应研究进展
[17]
Cheh G,Bridwell KH,Lenke LGnglumbar/thoracolumbar fusion with pedicle screw instm-
mentation:a minimum 5-year follow—up[J].Spine,2007,32(20):
Abstract: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s a rapid cascade process。including increase of gene ex· pression of energy/three carboxylic acid cycle,intracellular calcium overload,excessive release,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oxygen free radicals,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adhesion molecules and activation of apoptosis. These closely linked to each other cause and effect,overlapping each other,form a vicious cycle leading to brain cell apeptosis or necrosi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ascade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Eur Spine,2002.1l(5):504-506.
[13]Gaine WJ,Andrew SM,Chadwick P,et a1.Late operative site pain
脊髓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变化
l Z vn J , D Gi l mi S ia od ifr t n a hg l e rd cb e s o e ii A e r a pn lc r na ci : ihy rp o u il t k o U. o r
毕业, 士, 硕 副教 授 , 要 从 事 体 育与 运 动 医学 的 研 究 。 主
吉 林 省 自然 科 学基 金 项 目资助 (9 53 1 90 6 一 )
t e p tw y f ra n e o d r s ia i u o o ig s ia i ah a rt t g sc n a pn n r fl w n pn l v o e i y l jy l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中 国 临床 康 复
第 1 0卷 第 4 0朋
20 — 0 2 0 6 1 — 5出版
C i s J“ hn e o e
白细胞介素 l p表达的变化 木 ★
赵立 君 。 红 群 , , 李 孙 厌 杨 小 玉 , 彦国 , , 秦 段德 生 10 3 30 l
。 吉林 大 学体 育 学 院运 动 医 学 系, 林 省 长 春 市 10 0 ; 林 大 学 中 吉 3 0 0 吉 日联 谊 医 院 , 术 室 , 科 , 手 骨 吉林 省 长 春 市 赵 立 君 ★ , ,9 1年 生 , 女 16 吉林 省 长春 市人 , 族 ,9 2年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汉 18
I M. nt eh ma h r c p l r n eia Mo s 2 0 ; 22 4 3 CA 1 i u n c o i a ia i a d r t . h o l s n l 0 6 1 :2 — 5 Vi 3 Sed B r .S h u ,t . r r u n C 4 e tp i t tm a d t il U, o k S c a b Se P may h ma D3 h mao e i s n 1 a i o c e p o e i r e l e p es fn t n l cie rc p oso e rme itr. Bl d r g nt l x rs c i al a t e e tr fn uo d ao o c s u o y v s o o
IL-1β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IL-1β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李丹丹;马茜;王辛;蒋立;王爱红【摘要】IL-1β是一类多效性的肽类活性分子,其基因多态性可作为一个影响脑卒中的独立因素。
在缺血性脑卒中(IS)中,IL-1β可启动IL-1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激活NF-κB、JNK/AP-1、p38MAPK等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产生IL-6、IL-8等促炎细胞因子,促进神经炎症反应;并通过损伤血脑屏障,加重脑水肿,严重者可导致脑疝;启动相关凋亡机制如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JNK/AP-1通路,造成脑组织神经元损伤。
IL-1β基因多态性和分泌水平可作为判断IS易感人群及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近年来IL-1β作为研发神经保护药物的新靶点已成为热门研究之一。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00)035【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白介素1β;缺血性脑卒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作者】李丹丹;马茜;王辛;蒋立;王爱红【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南京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南京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南京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南京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是世界上主要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占85%[1]。
炎症损伤在IS中发挥重要作用,IL-1β作为主要促炎细胞因子,可以通过复杂信号级联放大效应诱导其他伤害性分子的释放,加重卒中损伤,具有强大的脑破坏效应。
本文就IL-1β 在IS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1.1 IL-1β及其受体IL-1β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其他细胞如内皮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上皮细胞都可分泌。
脑缺血早期大部分由小胶质细胞释放,后期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
IL-1β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基因大小为7.5 kb,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mRNA长度为1.4~1.8 kb,编码IL-1β氨基酸数目为153,分子结构是β片层折叠组成的四面体样结构。
吲哚美辛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吲哚美辛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李和平李惠勉(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14)〔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美辛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C 反应蛋白(CRP )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成年雄性SD 大鼠共84只,随机分成3组,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及吲哚美辛预处理组,每组有28只。
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用改良Longa 线栓法来制备。
对每组动物于缺血2h 行再灌注,于再灌注6、12、24、48h 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及CRP 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IL-1β及CRP 含量增加(P <0.05);与模型组相比,吲哚美辛预处理组IL-1β及CRP 的含量减少(P <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 <0.05)。
结论吲哚美辛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IL-1β及CRP 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吲哚美辛;脑缺血再灌注;IL-1β;CRP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11-2342-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1.060通讯作者:李惠勉(1963-),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脑血管病的基础与药物治疗研究。
第一作者:李和平(1981-),男,医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老年脑血管病的基础与药物治疗研究。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级联反应过程。
寻找一种抑制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药已成为医学界的焦点。
王岩等〔1〕认为吲哚美辛对大脑有保护作用,但是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运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吲哚美辛预处理后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海马区中白介素IL-1β和C 反应蛋白(CRP )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子 的 白细 胞 介 素- (L 1 被 认 为 起 主 要 作 用 。此 1 I一)
外 , II 在 R 的过程 中 , 炎症反 应也参 与 了心肌 组 织纤 维 化 和心室 重构 。实 验 证 明 , 炎治 疗 和 抗 氧化 等 抗
1t 易化和介 导 了 白细胞 的迁 移 。到达 血管 外 间 )g ]
胞 凋 亡 坏 死 , 而减 小 了心 肌 梗 死 范 围 。 从
【 关键词】 缺 血一 再灌 注损伤 ;白细胞 介素一 1受体 拮抗 剂 ;急性 心肌梗 死
DOI 1 . 9 9 j is . 6 36 8 . 0 2 0 . 0 : 0 3 6 /.s n 1 7 — 5 3 2 1 . 4 0 2
淋 巴细胞 浸 润 相 关 的遍 布 大 小 血 管 分 支 的 致 命 慢 性血 管炎症 反应 [ 1 。在 对 I 一Ra 因转 染 的心 肌 L1 基 I I 型 中研 究 发现 , 量表 达 的 I —R R模 过 L i a通 过 减轻 I一 L 1诱发 炎 症 反 应 相 关 的 凋 亡 , 少 心 肌 梗 死 面 减 积 , 而减 轻 I I 护 心 肌 。 即使 在 AMI 型 从 R 保 模 实 验 中 , 缺 血的 2 h内给 予外 源性 重 组 人 I -R 在 4 L1 a (hL 1 ) r l 一Ra 阿那 白滞 素 ( n kn a , 显 著 地 抑 制 a a ir ) 能
急 性 冠 状 动 脉 堵 塞 导 致 的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 AMI是世 界范 围致 病致 死 的主 要原 因[ , 使 及 ) 1纵 ] 时有效 的血管 再通 , 仍有 约 1 3的患 者 因为缺 血一 / 再
子、 趋化 因子 和 生长 因 子 的重 要 来 源 , 中释 放 的 其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外伤后AQP4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外伤后AQP4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王从政;蔡淑芳【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外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外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只,每组又分为伤后6 h、12 h、24 h、48 h、72 h 5个亚组,每个亚组15只.采用Feeney法建立自由落体脑损伤动物模型,治疗组大鼠致伤后1 h腹腔内注射丹红注射液1.5 mL/kg,对照组相同时间腹腔内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在预定时间点每亚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应用干湿重法测定大脑半球含水量,余下10只大鼠经心脏灌注后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AQP4表达、TUNEL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结果对照组大鼠脑含水量、AQP4表达及神经元凋亡在伤后6 h即开始增加,伤后24 h~48 h 达到高峰,72 h时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大鼠脑含水量、AQP4表达及神经元凋亡在相应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在外伤后12 h及24 h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少大鼠脑损伤后脑水肿、AQP4的表达及神经元的凋亡,对脑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外伤后12 h~24 h时治疗作用最为显著.【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2(010)010【总页数】3页(P1229-1231)【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脑外伤;水通道蛋白;神经元凋亡;大鼠【作者】王从政;蔡淑芳【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262500;潍坊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26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R289.5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其中AQP4(Aquaporin4,AQP4)的作用最引人注意,抑制AQP4的表达可减缓脑水肿的形成,从而降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
缺血-再灌注期心肌组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缺血-再灌注期心肌组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林思芳;杨光;周青山;陈雪君;李丹枫;熊桂仙;黄海波【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年(卷),期】2002(018)009【摘要】目的观察家兔缺血-再灌注期心肌组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和芬太尼对其影响.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 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8只.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分钟,再灌注3小时;F组缺血前20分钟缓慢静注芬太尼50μg/kg后,以400μg*kg-1*h-1速度维持;C组仅分离血管,不阻断血流.三组分别于缺血前5分钟(I0)、缺血30分钟(I1)、再灌注1小时(R1)和3小时(R2)取颈内静脉血,并于实验结束时取心肌组织,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IL-1β和IL-6浓度,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F组血清IL-1β在R1时达到峰值,为I0的2.98倍(P<0.01),在R2时下降(P<0.05);IL-6在R2时升高,为I0的1.33倍(P<0.05).IR组血清IL-1β在I1~R2时增高,分别是I0的2.90、4.85和3.88倍(P<0.01);血清IL-6在R1和R2时持续升高(P<0.01),分别为I0的1.56、1.74倍.F组心肌组织中IL-1β及IL-6含量较C组增高,但明显低于IR组(P<0.01).光镜下F组心肌中度水肿,白细胞散在浸润;IR组水肿严重,白细胞浸润明显.结论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和血清IL-1β、IL-6的合成增加,芬太尼可降低这些因子释放而发挥治疗作用.【总页数】3页(P481-483)【作者】林思芳;杨光;周青山;陈雪君;李丹枫;熊桂仙;黄海波【作者单位】430060,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430060,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430060,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430060,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430060,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430060,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430060,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相关文献】1.丙泊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J], 林健清;林财珠;蔡宏达2.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清和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8的变化 [J], 赵学3.电针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调节 [J], 卢志河;张国忠4.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J], 熊良志;王清秀;周青山;肖峰5.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关系 [J], 全守波;刘菊英;王清秀;杨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d r f r o .b t h C xi v e  ̄in № sih b/ d u d rt edf to a i av e mi o -i e P 0 0 ) t n i ts t a t e n e e f i t u e I E I s i ra / ii n e e frdx sl i 1 n z (  ̄ . 1 .I i dc e h t h t x te o n e h e a 6 ha a a:p O i r ltd g n .I E.ma eiv l e drc l h p po i p o e sid c d b ee r l s h l a a d rp ru in  ̄ l s eae e e C O s y b ov d i i t i te a o tss rc s u e y c rb a i e  ̄ n e e ̄ s . n n e yn n c r o
C C C G r( A C T rr
( A一 P试 剂 盒 ( 国 Z IE ; 3。S 1 美 YV D I
、 l tde . I Ⅷ fu d t a n r sd e p e s n o CE sas su id 1、 o o n h t ice e x r s i fI mRNA 目 n u e u n h a at r i h n a a d rp rui n a o W s id c d d r g t e 4 d fe s e  ̄ n e e [ s . i c o
cem tyi ba i u f r o l ei h mi f[ e vrp ruitd h oe ri fg ri Th f c f ai Mv em o『 h r sr ri t seat mpe ce a obw db ee[s a tefThano ebl eef t dxs i l f z n n s ec t s o e o r E S0N OF DnER U N 1 X R S1 I KI 一 B∞ NV田R ] r I
s O 1
Z a gJ to- uWepn ,Z a gF n yn t 1 e ea Hoptl f l h n { a W iig h n e g ige a .G nrl s i 。 n a P A,B ln 0 8 g e ig1 0 5 l
Ke l b an ic m i;r p ruso yH 也 r i she a e e [ in ̄a op o i a 饯be1:gem x r ̄ i p t ss;c s r e p e son
在对脑歃 血再灌 注损 伤分 子机制 的研 究 中. 白细 胞介素 1 转化酶 ( E / e- 因家 族备 受关 注, 口 I ) C d3基 C 特 别 是其 中 的特 殊 基 因 IE 被 称 作 细 胞 凋 亡 的 执 行 者 , C 是一种杀手蛋 白酶。 然而 IE在脑缺血再灌注 后的 ’ j C 表达情况及作用机制国内外 罕见报道, 为此 , 我们选用
.
4 ̄ta t mRNA n r l k e p eso fitre kr 1 c n e t g e re(C . Pc 1 a d p o e l x rs in o e [u i o v r n t o I E)w r ee i e . F P n mmn hso n  ̄ i  ̄y e ed tmf d s t R - CR a d i n  ̄h n o it
维普资讯
船 放 军 医学 杂 志 2 3 0 2年 1 第 2 月 7卷 第 L Me C i 【 V0 2 期 l aJ &nP A L 7N0ljn00 a c 2
白细胞介素一 l 转化酶基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①
105 北 京 08 3 解 放军 总 医院 张垒涛。 昊卫 平 张风 姜 刘 洁晓
摘
要
为了解白细胞介素 1 转化酶(C ) 因在脑缺血再 灌注后 的表达情况, IE 基 利用沙土鼠全脑 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 IE C
nR A 缺 啦再 灌 注时 的诱 导情 况 和丹 参作 用前后 IE的蛋 白表达情 况 .结 果 发现 , 缺血 再灌 注后 I 4 \ 在 C 脑 ~ 天均 有 IEm N c R A表 达 ; 胶质细 胞 中 IE的表 达 在缺血 再蓓 注后 l C ~4天逐 渐增 加 : 用 丹 参预 防性 干预 后 IE的 表达 明显 受到 抑 制 ( 应 C <n0) 提示 IE 1 C 可能在 脑组织 固缺 血再 灌注 而发 生的 凋亡过 程 中发挥 问接调 节 作用 。 关键 词 脑 缺血 ; 再裢 注 ; 噬作 用 ; sael基 因表 达 脱 c ps - a R 4 73 E ZYⅥ臣 G N N E E R L C A AN P R U— N ] g E I C R B A HE Ⅱ D RE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