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旱地双垄全膜覆盖沟播玉米试验分析及发展对策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胡麻增产效果研究
1 . 4 . 1 土壤含水 量
于 苗 期 、分 茎 期 、现 蕾 期 、
开花 期 、成 熟 期用 土 钻 在胡 麻 行 间 0~1 0 0 c m土 层 分层( 以2 0 c m为 1 层) 取样 ,用 烘干 法测 定 。 1 . 4 . 2 土壤 温 度 于 苗 期 、分 茎 期 、现 蕾 期 、开 花期 、成 熟期 ,选 择 晴天 1 1 : 0 0 时 ,用 地 温 仪 测定 胡 麻行 间5 、1 0 、1 5 、2 0 、2 5 c m土 层 土 壤 温 度 , 计 算0~2 5 c m土层平 均 温度 。 2 结 果与分 析 2 . 1 生育期
1 - 4 号。
1 . 2 试 验 地 概 况
试 验 设 在 甘 肃 省 榆 中县 清水 驿 乡红 坪 村 杨 海 珍 的承 包 地 。海 拔 1 8 8 5 m, ≥0 积温3 1 5 6℃ , ≥l 0℃有 效 积 温 2 1 7 9℃ ,无 霜 期 平 均 1 3 2 d ,年
7 3 4 0 0 0 )
榆中 7 3 0 1 0 0 ;2 . 河西 学院农业 与生物技 术 学院 ,甘 肃
张掖
摘 要 :试验观察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胡麻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
胡麻 保 墒 、增 温 效 果 好 , 胡麻 折 合 产 量 W i g _ 2 3 5 9 . 0 9 k g / h m ,较 露 地 穴播 增 产 7 7 . 1 3 % ;纯 收 入 较 露 地 穴播 增 收
试 验 共设 3 个 处 理 ,处 理A露地 穴 播 ( C K) ,用 小 麦穴 播机 按行距 2 0 c m、穴 距 l 0~1 5 c m 播 种 。处 理B 膜 侧 穴播 ,播 种 前起 垄 覆膜 ,以5 0 6 0 c m为 1 带 ,垄 底 宽 2 5~3 0 c m,垄 高 1 0 c m,垄 顶 呈 圆弧 形 ,选 用 厚 度0 . 0 0 8 ~0 . 0 1 0 m m、幅宽4 0 c m的地 膜 覆 盖 ,用 小麦 穴播 机 在垄 沟 地膜 两边 各 种植 l 行 胡 麻 ,大 行距 3 5 c m,小 行距 1 5~ 2 5 c m,穴 距 1 0~1 5 c m。处理 C 全 膜双垄 沟播 玉米 留膜 免耕 穴播 ,即在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氮磷钾配合施用增产效应试验报告
农 科 是囝 业 技5
2 1 年第 3期 01
盛 果期红富士苹 果树 的综合管理
的方差分析 ( 表 2 , 处理 与零施 肥 区间呈极显 著 的 见 )各
差异 。
2 回归分析 . 2
从结果分析得 , 玉米在我县正常 自然生产
条件 下 的效 应方 程 为 : = 3 . + . X 0 6 】 1. X Y 2 3 4 9 5 广 . X2 5 0 6 2 4 + 9
4
8
方 差 分 析 表
由 F 方差 s 度D S
7 船 52 0 .5
试肥料为含氮 4 %的尿素 ,含磷 1%的普通过磷酸钙 , 6 2
残 差 总 体
均方M S
77 72 8 .5
! 堕
83 .7
:
6
:
1 .6 46
4
l 3
37 1 8 2 .5
2 0k , 0 g所有氮、 、 O 磷 钾肥按小 区称重于覆膜前一次施入 。 1 测定 项 目及 方法 . 4 在玉 米生 长成熟 后按小 区称 重 验设计 的上 限 ,说 明玉米在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条件
下, 由于改善 了土壤 的生产条件 , 使土地生产潜力得到进
一
步提升 。随着氮素肥料施用的增加 , 产量迅速提升 。
技术基础 上氮磷钾肥 的最佳施肥水平 , 进一步挖 掘玉米
表1
各 处 理 产 量 结 果 表
x 承 ) 1
0
X ) 2P (
0
x () 产量(g 6 31 一 … 【 … 一… 1/ 6 【
O 22置开展 了本试验研究 。
1 材 料 与 方 法
双垄面全膜覆盖玉米品比试验结果初报
中图分类号 : 5 3 ¥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 4 3 2 0 ) 80 2 — 2 0 11 6 ( 0 6 0 — 0 30 2 结果与 分析
2 1 物 候 期 观 测 结 果 .
榆 中县北 部 山 区海拔 210 - 5 年 降水 0 "240m, 量 3 0mm, 6 无霜 期 8 " 1 5d 近 年 来 , 着集 雨工 5- 1 , - 随 程 的实 施和地 膜 覆 盖技 术 的应 用 , 结束 了当地 不 种 玉米 的历史 , 玉米 种植面 积不断 扩大 , 已成为调 整 当 地 作物 种植结 构 、 决养 殖业饲 料的重 要措施 , 了 解 为
照 增产 2 . % 、54 、. % , 因生 育 期 长 , 当地 不 能 完全 成熟 , 粒秕 瘦 } 玉 4号 生 育 期 短 , 熟 较 早 , 量 O 1 1.  ̄ 8 1 但 A 在 籽 新 成 产
低 , 适 宜 在 该 区种 植 。 不
关键 词 : 双垄面全膜覆盖 } 玉米} 品种} 比较试验} 初报
参试 玉米 品种 的 生 育 期 在 1 7 1 7d( 1 , 3 ~ 6 表 ) 除 新玉 4 生育 期为 1 7d 较 对照 品种 酒单 2号早 号 3 , 熟 2d外 , 其余 品种生 育期 均较对 照酒 单 2号长 。 中 单 2号生 育期最 长 , 1 7d 较对 照 晚熟 2 ; 为 6 , 8d 沈单 1、 O 酒试 2 O生育 期均 为 1 4d 较 对 照 晚熟 2 , 6 , 5d 以 上 3个 品种收 获时 仍未能 完全成 熟 , 中晚熟 品种 。 属 酒 单 4 生 育期 为 1 7d 较对 照 晚 熟 1 属 中熟 号 5 , 8d, 品种 ; 酒单 3号 、 6 8生育 期均为 1 7d 属早 熟 品 酒 8 4 , 种, 青秕现 象严重 。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者:冯玉强来源:《新农业》2016年第10期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和雨水富集的效果。
其特点: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尤其是顶凌覆膜避免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减轻了风蚀和水蚀,保墒增墒效果显著;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
田间相间的大小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玉米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三是增加了积温,扩大了玉米及中晚熟品种的种植区域;四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的盐碱为害。
建平县位于朝阳北端,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尽管东南部受南部海洋暖湿空气影响,但北部乡镇受蒙古高原冷空气侵袭频繁,形成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无霜期短,玉米品种选择受到很大限制。
玉米生育期选择仅在125~127天,有效积温2650~2750℃。
围绕抗旱保墒,提高有效积温,建平县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在大力推广抗旱品种的基础上,在20世纪90年代,建平县北部乡镇普遍推广了半膜覆盖种植玉米技术,通过地膜的保墒增温作用,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而且大大增强了作物种植的适应性。
但半膜覆盖使雨水滞留在地膜表面,少量降雨根本无效。
从2011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引进建平,并结合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玉米全膜覆盖技术在建平北部乡镇迅速推开,这项技术的引进推广,对旱作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用效果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成了雨水叠加入渗、土壤水分覆盖抑蒸和太阳辐射增温三大原理。
这一技术应用在生产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效应。
1.1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全膜覆盖基本切断了土壤水分向大气中散失,无效水分散失降到最低,加快深层水分向上移动,聚集在土壤表层,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实践证明全膜沟播玉米全生育期0~20厘米耕层水分比半膜覆盖高出1.7~4.2个百分点,等于每亩多保蓄2.6~6.3立方米水,相当于多降水3.9~9.4毫米,保墒效应非常明显。
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对甘肃中部坡耕地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21 02年 1 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du a s a c n t i e s t r lRe e r h i No. 13 1
双 垄全 膜 覆 盖 沟播 栽 培 对 甘 肃 中部坡 耕 地 水 土流 失和 作 物产 量 的影 响
1 亿 t 占全 国水 土流失 总 量 的三 分 之一 _ , 地 区 5 , 2该 j
是 我 国乃 至世 界上 水 土 流失 最 严 重 、 态环 境 最 脆 生 弱 的地 区之一 , 这些 坡耕 地水 土流失 严重 , 导致 熟土
大 限度 保蓄 土壤水 分 , 著提 高降水 利用 率 , 短 玉 显 缩 米 生育期 , 产 效果 明显 , 济 效 益 显 著_ J而 且 增 经 7 ,
对 控制坡 耕地 水土 流失有 良好 的作用 。
层减 薄 、 养分 流失 、 地 质 量退 化 , 时也 给 黄河 下 耕 同
游 流域 造成 泥 沙 和洪 涝 灾 害 J 由于 区域 广 、 形 3。 地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试 验 时 间 和 地 点 .
复 杂 、 金有 限等 主客 观条件 的 限制 , 相 当长 的 时 资 在 间内坡耕 地仍 将大 量存 在 , 仍将 是 该 地 区 主要 的耕 地 资源 , 在农 业生产 中 , 如何采 用一 些既行 之有 效又 容易 推广 便于 操作 的方法 , 达到 防止水 土 流失 、 提升 耕地 质量 、 增加 耕地产 出的 目的 , 可持续 旱作农 业 是 的必 要条 件 。近年来 , 了调整 农业结 构 、 为 提高粮 食
试 验 区地 处我 国黄 土高原 丘 陵沟壑 半干旱 雨养
农业 区 , 这里 无任何 可利 用 的地 表水 和地 下水 , 农业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实验原理:全膜双垄沟播是一种玉米种植方式,通过在田地上直接铺设塑料薄膜,并在塑料薄膜上开设沟槽,将玉米种子直接播种在沟槽中。
这种种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种子的利用率、减少水分蒸发以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实验步骤:1. 制备试验区域:选择一个平整的田地,面积为200平方米。
2. 铺设塑料薄膜:将塑料薄膜铺设在试验区域上,并用石块或其他重物固定住。
3. 开设沟槽:在塑料薄膜上开设沟槽,沟槽宽度为30厘米,深度为5厘米。
4. 播种玉米种子:根据不同试验组的设定密度,在沟槽中均匀播种玉米种子。
5. 覆盖塑料薄膜:将沟槽上方的塑料薄膜轻轻覆盖在沟槽上,保证玉米种子能够在透气透光的环境下发芽生长。
6. 定期管理:定期给玉米施肥、浇水和除草,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7. 收获并记录数据:当玉米成熟时,将玉米株拔出,并记录每个试验组的产量。
实验结果:根据不同密度设置了5个试验组,分别是10万株/亩、12万株/亩、14万株/亩、16万株/亩和18万株/亩。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所有试验组的玉米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根据实验数据统计,10万株/亩的试验组玉米产量为800公斤/亩,12万株/亩的试验组玉米产量为900公斤/亩,14万株/亩的试验组玉米产量为1000公斤/亩,16万株/亩的试验组玉米产量为1100公斤/亩,18万株/亩的试验组玉米产量为1200公斤/亩。
实验结论:通过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也随之增加;2. 在本次试验中,14万株/亩的玉米密度获得了最高的产量,为1000公斤/亩;3. 过高或过低的密度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因此选取适宜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展望:本次试验仅对密度因素进行了研究,未考虑其他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今后可以继续研究其他因素,如施肥量、水分供应等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的影响,以进一步优化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
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品种提供可靠依据 。
1 材 料 方 法
i 1 试 验 点 的 概 况 .
甘 城 乡位 于 海 原 县 东 部 , 内地 形 复 杂 , 壑 纵 横 , 境 沟
以山坡地为 主 , 是典 型 的东 部黄土 丘 陵沟壑 区 , 属温 带
半 干 旱 气 候 , 季 长 , 季 短 , 年 九 旱 , 均 海 拔 1 0 冬 夏 十 平 0 7 m 年 降 雨量 在 30n左 右 , 霜 期 较 长 , 海 原 县 玉 米 种 . 5 t i o 无 是 植 适 宜 区 。试 验 地坡 度缓 和 , 力 中上 , 茬 为 豆 歇 地 。 肥 前
份 降 水 1. 0r , 3 O i 6月 份 降 水 l. 0 n 7月 份 降 水 a n 2 6 l m。
3 .0m , 份降水 7 .0h , 33 m 8月 9 4 m 9月份降水 10 9 m i 0 .0n . l
在玉米拔节期没有充足 的降雨 .不 利于拔节期 的生长 , 秸秆较低 , 在生长后期需水与降水通行 , 玉米籽粒饱 满。
1 3 试 验 材料 .
选择6 个试验玉米品种 : 、 ① 先13 5② 、 3 ; 登海1 ; 、 号 ③ 金穗9 ; 、 号 ④ 中单5 8 ; 、 4 5⑤ 登海3 7 ; 、 62 ⑥ 长城7 6对照 ) 0( 。
1 5 2 降 雨 量 记 载 ..
表 2 生 育 期 降 雨 量 记 载 /m m
沟播 技 术 是 一 项 突破 性 的 旱 作 节 水 农 业 新 技 术 , 玉 米 的 生 长 发 育 创 造 了更 好 的 条 件 , 变 化 的 条 件 下进 行 品 种 试 为 在
验 , 寻 海 原 县 旱 作 玉 米 种 植 区 最佳 种 植 品 种 , 验 结 果 显 示 在 本 地 区种 植 金 穗 9号 和 中单 5 8 , 穗 长 , 粒 重 , 探 试 45果 株
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
达 67 万 h 2 . 3 m, 占总耕地 的 4 . %, 69 因此 , 2 在我州单产水 讨会。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在我州召开专题农业技术推广
作农 业发展的一项 突破性 技术, 该技 术集 成膜 面集雨 、
农民户均增收 1 5 元左右, 0 3 人均增收 2 0 7 元左右。全膜
覆盖抑蒸 、 垄沟种植技 术予一体 , 与传统 的地 膜栽培 技 双垄沟播技术真正实现 了大旱之年农业不减产 、农 民不
术相比在覆盖方 式上 由半膜 覆盖变为 全膜覆盖 ;在 播 减收 ,使旱作区农 民群众切实感受到 了推广旱作农业新
不均匀, 雨养农业特征 明显 , 春旱和初夏旱的发生频率高 , 干旱是长期制约我州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元 ,曲 0 8 k 。2 0 年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 全州 8 市) 县( 示范推
广 2 6 m , 2 0 年 增加 l. 倍 , 中玉米全 膜双 40 h z比 0 7 6 27 其 6 涮 镡 植 l 3 h  ̄ 辩 3m, 5
25 3 2平均单 产 8 0 k m , h 0肌 2比常规地膜玉 7 近 年来 , 临夏州 立 足州情 , 围绕 农业 增效 、 民增 垄沟播 2 3 m 、 农 收、 粮食 增产 。 大力 示 范推广 全 膜 双垄 沟 播增 产 栽 培 米增产 3 0 k h  ̄ 0g m , 3 5 O 增产 & 技术, 取得 了显 著的稳 产 、 高产 效果 ,0 8年 示范推 广 20
平均 盘 到 30 k , 幽酗 辎 嘻 增产 9 0 k/ 2 3 万 gl I 0 g m, O h
2 6 m ,总增产粮食 81 40 h 6 ' 4万 t ,增加 收入 1 2亿元, 增产率 3. , . 2 7 0 两项增产量之和达到 81 5 % . 4万 t 当于新 , 相 真正 发挥了科技抗旱 的优势 。全膜 双垄沟播 技术是 旱 增一个 中等县 的粮食总产量 。 增加收入 1 2 . 亿元。 2 推广区
玉米的种植新技术,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值得看一下
玉米的种植新技术,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值得看一下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玉米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采用传统玉米播种技术种植的玉米抗旱能力差,尤其是在甘肃等干旱地区无法得到推广。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玉米产量,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如下:1、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概述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集垄沟种植、集雨、覆盖抑蒸于一体,全面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和旱地玉米收成。
该技术有如下创新点:①全膜覆盖,通过全膜覆盖大大降低了地表蒸发量,能降低30%~40%的土壤水分蒸发量;②双垄沟播,这种沟播方式通风透光效果好,在沟内种植玉米种子能有效提高雨水利用率;③全膜播于垄沟,这种播种方式充分利用地膜的不透水性,直接将雨水收集起来,渗透到地下,将雨水集中供应到玉米根部;④改播种机具,使用新型全膜专用播种机,一次性进行施肥、播种、打药等流程。
2、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2.1 选种、整地、施肥2.1.1 选种可选择抗病抗逆性强、高产稳定的品种。
为了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可选择酒单3号、金穗4号、丰田101、泰玉1028、金穗2号、金穗3号和酒单4号等中早熟品种。
2.1.2 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灭茬处理,将有机肥、根茬等埋入土中。
4月上旬深耕土壤25~30 cm。
播种前重新平整地表,确保地面平整、上虚下实,为农作物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2.1.3 施肥该抗旱播种技术对于肥料的需求量比较高,建议进行测土配方施肥,667 m2施入农家肥3 000~5 000 kg,磷酸二铵和尿素各25 kg,硫酸钾15 g,锌肥1 kg。
2.2 起垄喷药覆膜平整地面后,及时起垄覆膜,选择白色国标地膜,宽120 cm,厚0.008 mm。
宽窄行种植,小垄高15~20 cm、宽40 cm,大垄高1 0~15 cm、宽70 cm。
667 m2地使用130 g玉农思兑水100 kg或100 g乙草胺乳油兑水50 kg,均匀喷于垄面。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玉米是我国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农村基层不断探索新的栽培技术。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一、什么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是将一定长度的塑料膜铺设在玉米播种行之间形成一个浅沟,在沟底进行行间播种的一种方法。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的特点是,它在整个期间都能维持一定的土壤水分有效性,提供了充分的土壤湿度,避免了旱季的干旱状况,从而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二、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的优点1.节约水资源: 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膜面上的雨水和雾气、膜下的土壤水分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使整个生境水分更充沛,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2.促进根系生长: 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双垄中有丰富的水分和养分组合成的土壤和膜面在阳光下形成一个小暖室环境,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了根系吸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增加了植株抗旱能力。
3.提高玉米产量: 在旱季,使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土壤中的水分,为植株提供足够的水分,从而在干旱的情况下提高了玉米的产量。
三、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的缺点1.成本高: 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
2.土壤温度难以控制: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所属的塑料膜,可以使土壤积温增加,但是如果出现温度过高或者其他问题,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四、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适用范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适用于温度适宜、日照充足、气候干燥的区域,尤其是缺水地区。
同时,由于其较高的成本和劳动力需求,该技术更适用于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农场。
五、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的实施步骤1.选地: 选取耕作深度适宜,无积水,土质疏松,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
2.确定种植时间: 以当地天气和物候为基础,决定种植时间。
3.铺设塑料膜: 将塑料膜铺设在田间沟底。
膜长应根据实际田地、播种行距和亩地面积确定。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区春季气候干旱、降水少、休闲期蒸发量大以及传统地膜覆盖模式不能最大限度利用降水资源的矛盾而提出的。
该技术采用地面全膜覆盖,形成一个隔离层,阻断土壤中气体与大气交换,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地面蒸发损失,能达到充分保墒的目的。
同时由田间大小相间的垄面形成的微型集水面和受水面,可使天然降水通过集水面聚集于播种沟内,并沿播种孔下渗到作物根系周围,增加膜下墒情。
特别是在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的情况下,可使5mm左右的微量降水通过汇集而变成能使玉米种子发芽的有效水,从而使微水变小水,小水变中水,中水变大水,可最大限度地蓄纳降水,达到抗旱保墒和集水渗灌的目的。
如果当年玉米收获后地膜留于田间,第2年继续种植玉米,除了节约投资外,还可起到免耕、减少风蚀与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减少地表径流及水土流失的作用。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茬整地选择旱川地、梯田地或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以上,以豆类、小麦、胡麻、马铃薯茬为宜。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接纳降水,熟化土壤。
结合秋耕卧肥耙耱保墒。
整地时,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无根茬。
2科学施肥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
结合秋季耕耱一次性施入农家肥45~60thm、纯氮150~200kghm2、五氧化二磷120~150kghm2,氮磷比以1.0∶0.6~0.8为宜。
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结合秋卧肥或在播种前将40%甲基异柳磷乳油7.kghm2加适量水喷于750kg细砂上制成毒土,撒施于土内。
3选用良种在海拔1800m以下地区宜选用中晚熟玉米品种中单2号、沈单10、豫玉22,海拔1800~2100m地区宜选用中熟玉米品种农大3315、户单1号、临单151,海拔2100~2300m地区宜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临单160、酒单3号、酒单4号。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Za ip e ijis h u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栽培技术,可以达到保墒蓄墒效果。
一方面,该技术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尤其是覆膜技术,避免水分无效蒸发,减轻风蚀和水蚀影响,保墒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具备十分明显的雨水集流作用,田间的大小垄面正好可以作为雨水的集流面,将平时的降雨集中起来,渗透到玉米根部,提高降雨利用率。
最后,全膜双垄沟播还能有效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减轻土壤盐碱化现象。
1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处于温带半湿润和高寒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气候因素随着地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春季温和,秋季凉爽,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23.5小时,日照率大约为52%,年平均气温5.9℃,无霜期130-180天。
本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等作物,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耕作区,耕地面积较少,山地和旱地面积大,干旱天气较多,降雨分布不均,农业条件比较薄弱。
近年来,本地春季和初夏的旱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旱灾程度加重,范围不断扩大,为了克服干旱对本地农业带来的危害,从2005年开始就逐步开展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成了三个基本原理,分别是雨水叠加入渗、土壤水分覆盖抑蒸和太阳辐射增温。
该技术引进推广之后,结合农业机械推广,玉米生产水平有所提升,对旱作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要点2.1播前准备2.1.1整地划行。
在玉米栽培之前要严格选地、精细整地。
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理化性能较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尽量不要选择陡坡地、石砾地、重盐碱等瘠薄地。
将前茬作物及时清除干净,深耕土地,耕作深度为25-30cm 左右,耕后及时耙耱,覆膜之前再浅耕一次,深度达到18-20cm即可。
耕作结束之后要划行起垄,每幅垄分为大行与小行,幅宽大约为110cm,大行间距为70cm,小行间距为40cm。
榆中县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关键 词 : 中县 ; 榆 旱作 农 业 ; 状 ; 现 发展 对 策 榆 中县干 旱少 雨 ,水资 源 紧缺 ,是 以旱 作农 业 为 主 的 发 旱 作 农 业 发 展 的革 命 性 变 革 。 2 发 展旱 作农 业 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21 农 业基础 条 件较 差 , 业发展 速 度较 慢 . 农
县。 县域 内山旱地 面积 大 , 自然条 件严 酷 , 态环 境脆 弱 , 生 以
干旱 为 主的 自然灾 害 频发 , 食产 量低 而 不稳 , 民生产 生 粮 农 活 困难 。 大力 发展 旱作农 业 , 利 于调 整农 业产 业结 构 和实 有 现农 业增 产 、 民增 收 。 农
农 业发 展思 路 。
23 农 民科 技 培训 成效 不 显著 .
旱经 常发 生 。干 旱是 长期 以来 制 约榆 中农 业 可持 续发 展 和
农 民稳 定增 收 的主要 瓶 颈 。 面对 干旱少 雨 的严 酷县 情 , 年 多
来, 我们 围绕 “ 住天 上水 、 住 土壤 水 、 好 地表 水 ” 创 立 蓄 保 用 ,
榆 中县是 典 型 的半 干旱 雨 养农 业 县 , 旱地 面 积 4 3 . 万 9
h , m 占全县 总耕 地 70 .5万 h 。 7 .0 主要 分 布在 榆 中 m 的 24 %,
少 , 作农业 机械 化程 度不 高 , 成榆 中县 旱作农 业现 旱 造
代化 发展速度慢 。
22 旱作 农 业发展 的长效 机 制 尚未健 全 . 主要表 现 在旱 作农 业技 术应 用 经 费投入 不 足 , 业 、 农 水
物中, 玉米 平 均单 产 达 到 4 49 k /6 m , 8 .0 g 7 z 总产 达 到 1 1 6 2 5 1
甘肃省榆中县 浅谈甘肃省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水窖蓄集节灌技术
甘肃省榆中县浅谈甘肃省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水窖蓄集节灌技术榆中县北部山区七乡地处榆中北部干旱山区,这里山大沟深,地形起伏,山高坡陡,没有地下水可以利用,十年九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一直处于靠天吃饭的被动落后局面,自然经济、文化、生活等条件较差,特别是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恶劣成为影响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一、基本情况榆中县北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300mm,而蒸发量却高达1000mm以上,平均海拔1800~2400m,年平均气温5.9℃,全年无霜期110d。
全年250~350mm左右的降雨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唯一水源。
由于降雨在一年中分布不均,集中在7、8、9三个月内,有限的降水又常常在几次雷雨中一泻而光。
如果完全靠天然降雨,作物产量波动很大。
在90年代,当地的农技人员与农民一起,创造出一种蓄水的水窖,把夏秋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通过一家一户的农田地头水窖蓄存起来,作为第二年农业生产生活用水。
在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期间,如遇有旱情,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时,即采用“坐水种”或滴灌技术进行补充灌溉,增强抗旱能力,使干旱年份作物产量得到保障。
水窖蓄集节灌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121雨水集流工程”。
二、修建集流蓄水窖一个完整的集流蓄水窖系统由集雨面、导水沟、沉淀池和水窖四部分组成。
集雨面的作用是收集降雨,然后通过导水沟、沉淀池进入到水窖中。
凡是有一定面积的山坡、道路、庭院、场院或屋顶都可作为集雨面,也可以人工修建集雨面。
蓄水窖应修建在集雨面附近,以使它在雨季能够集满水,要力求进水和用水方便。
灌溉用水窖,应修在灌溉田附近,并尽量高出田块,以便于自流和提灌。
沉淀池长1~1.5m,宽1m,深1m,高于进水口,距窖1m。
沉淀池的大小、形状都不很严格,只要能达到沉淀泥土的目的就行。
在集雨面的下方修引水沟。
在沉淀池与水窖之间的引水沟要用水泥修建。
以减少泥沙进入水窖。
对配套设施千万不能放松,一定要保证让雨水能顺利的进入蓄水窖内,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doc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摘要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现代旱作农业的一种新技术,其通过起大小双垄,实施全地面地膜覆盖,有效形成了抑制蒸发、集雨保墙、抗旱增温为一体的适宜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种植技术。
从选地、施肥、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就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为此项技术在旱作区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8421 (2012) 02—136—02玉米是优良的饲料、重要的工业原料和优质的粮食作物。
近年来,玉米生产发展较快,成为世界第三大作物。
目前全国各地栽培广泛。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接壤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m以上,年平均气温6. 3°C, 无霜期130〜180d,年平均降水量537mm,蒸发量1198〜1745mm,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临夏州内各地区干旱不断加剧,对玉米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引进,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主要优点:①通过大小垄面进行全地面地膜覆盖,充分收集玉米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将春季5mm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解决了旱作区因春早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从而保证玉米正常出苗;②能最大限度地收集玉米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保证玉米生育期内的水分供应。
笔者将该技术关键环节进行了介绍。
1合理选茬,精细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较高的地块, 前茬作物以麦类、豆类、马铃薯、胡麻等为宜,也可适当连作。
整地分2次进行:①秋季深耕,要求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灭茬,施入有机肥,进行秋深耕,遇雨及时耙磨,以利保境;②春季浅耕,要求尽量减少耕作次数,平整地表,做到地面平整,无根茬、无坷垃,为覆膜、播种、促进出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高海拔阴湿区旱作甘蓝全膜双垄三沟播种技术的发展优势与对策
高海拔阴湿区旱作甘蓝全膜双垄三沟播种技术的发展优势与对策摘要:阐述了在榆中县发展旱作甘蓝双垄三沟播种技术的优势,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海拔阴湿区;旱作甘蓝;全膜双垄三沟播种技术;发展优势;对策在榆中县高海拔阴湿区,采用全膜双垄三沟播种技术栽培以旱作甘蓝为主的花椰菜、大白菜、娃娃菜等具有明显的集雨、抗旱、增效等特点。
2004-2007年在我县高寒二阴地区不同的高海拔干旱阴湿区域试验示范取得成功,2008年在适宜种植区大力示范推广种植证明,该技术种植旱作甘蓝为主的蔬菜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改善了榆中县高寒二阴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解决了蔬菜市场供应断档期及外销蔬菜断档问题;充分利用高寒二阴地区海拔高、土壤肥沃、夏季气温低、温差大、有效降雨多等气候特点的优势。
旱作甘蓝全膜双垄三沟播种技术在高寒阴湿区发展具有很大潜力,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是改善山区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一条主要途径。
1发展旱作甘蓝双垄三沟播种技术的优势1.1自然优势榆中县高寒二阴地区处于马衔山林区,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 000~2 600m的地域, 该区土壤耕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年降雨量较多,水分涵养较好, 平均无霜(冻)期80~112d, 夏季气温低,温差大,光照强,具备生产以旱作甘蓝为主的冷凉型绿色蔬菜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2产品优势榆中县高寒二阴山旱地历年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以往很少有蔬菜栽培种植,病虫害少,生产农作物不用农药或免用农药,农药污染轻,主要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符合种植绿色蔬菜产地、环境、大气、卫生等标准, 生产的蔬菜不仅无毒,无害,无污染,而且长势好,产量高,质量好,菜嫩,色鲜,营养价值高,具有很好的商品性,且能充分利用该区6月下旬-9月的自然降雨,重点解决8月下旬-9月上旬我县蔬菜川区供应断档期及外销蔬菜的断档问题,解决市场绿色农产品供需矛盾,实现绿色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动南部二阴山区农村经济向前发展。
高海拔旱作农业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肥料效应研究
的影响程度依次 为 N>K> K, 其 中 N、 P为正效 应 , K显示负效应. 土壤 中有效养 分含量丰缺 程度表现 为 N为低 等 级、 P为低 等级 、 K为极 高等级. 在玉米最高产量 时 , N、 P 2 ( ) [ 、 Kz O 的施 用量分 别为 1 8 0 , 4 9 . 7 5, 0 k g / h m2 , 肥料 施
用 比例 为 3 . 6 2 : l : 0 . 对 3个因素的灵敏度分析得出 , 进一步试验时应提高 N肥 、 降低 K肥 的 2 水平施用量.
关键词 : 玉米 ; 高海拔旱作农业 区; “ 3 4 1 4 ” 试验设计 ; 肥料效应 函数 ; 双 垄全膜 覆盖沟播 中图分类号 : S 5 1 3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3 4 3 1 5 ( 2 0 1 3 ) 0 4 0 0 6 2 — 0 7
2 8 0 3 .0 9 0 1 X1 +5 2 0 . 1 5 8 3 X2 —2 9 9 . 0 4 6 3 X3 —3 4 4 . 1 8 7 3 Xi 一2 3 5 . 2 3 2 7 X 一2 3 5 . 8 4 6 4 Xj 一6 5 . 7 4 8 9 Xl
y i e l d r e a c h e d 5 5 6 1 .3 k g / h me . N, P, K { e r r i l i z e r r e s p o n s e f u n c t i o n e q u a t i o n wa s Y— l 4 3 4 . 4 6 5 2 +
3 4 4 . 1 8 7 3 X} 2 3 5 . 2 3 2 7 X; 一2 3 5 . 8 4 6 4 Xj 一6 5 . 7 4 8 9 X1 X2 —3 6 0 . 7 0 3 4 X1 X3 +4 3 6 . 6 1 4 8 X 2 X 3 . 3个 因 素 对 产 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时脱粒 , 晒干贮存 , 防止霉变及 出芽 , 影响品质 。
73 叶面喷肥 , . 增加产 量 油菜花期及结荚期采用 磷酸
岔业 技5 甜 往窟囝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期 07 1
栽培的膜下地温就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 加快 了 垄全膜 玉米 沟播栽 培实用技术 , 为农业 生产创造 良好 的 玉米的生长, 使玉米能提早成熟 。
于半膜平播和裸地 。 中 67 8三个月是玉米需水量最 其 、、
芋 等 为主 ,0年代 中后 期逐 渐 推广 半 膜栽 培 玉 米 , 9 从 多的时期, 米需水 关键时期是大喇叭时期, 而玉 如果缺水 ,
会造成 卡脖子旱 , 估计减 产 2 %以上 。而 双垄全膜栽 培 0
模 式 6 7 8三 个 月 土 壤 含 水 量 高 于 半 膜 平 播 和 裸 地 、、 (k 接近 10 只要年降雨在 30 5 0 m 双垄全膜栽 c) 0 %。 0~ 0m , 培模式所集降雨, 能保证玉 米旺盛 生长所需要 的水分 , 就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期 07 1
榆 中县旱地双 垄全膜覆盖沟播玉米 试验 分析 及发展对策
沈 玉梅
( 中县 农技推 广 中心 , 肃榆 中) 榆 甘 摘要: 为确 保该 项技 术 在我 县 干旱 地 区持 续稳 定地 发展 , 就要 在科 技 培 训 、 策 、 政 资金 上 给 予扶持 , 决 干旱 地 区因地 解 膜 、 料 不足等 影响 玉米 生产 的问题 。进 一步探 索 双垄全 膜 玉米栽 培技 术, 强推 广 力度, 肥 加 更好地 发展榆 中县的 玉米 产业 。
快 。特别是结束 了我 县干旱 、 半干旱 地区不能种玉 米种 的历史 。 双垄全膜玉米栽培玉米可提早成熟 1d 土壤含 5, 9 0/g 产量也达到 了 68 3 0 g m2 .g 。 2 k 0 . k/ , 5 h 较半 膜种植 增产
从 20 06年 4月 2 0日至 20 年 8 2 06 月 5日, 6次 分 测出耕作层 4 e 0 m的绝对含水量, 1 表 结果表 明:0m土 4c 壤耕作层含水量每 次测定后, 双垄全膜土壤 含水 量都高
温快, 膜下吸收热 量大 , 夜间散热小 。5月份双垄 全膜玉
米沟播栽 培的膜下地温就 达到 1 5℃以上 ,能使 玉米提
不 同处理 4 e 膜下土壤含水 量 0r a
g g
4 2 月 0日 5 1 月 5日 6 1 7 2 月 8日 月 0日 8 1 月 6日 8 2 月 5日 22 1
不会造成减产 。 1 双 垄全膜 玉米沟播栽培技 术所具有提 高地温优 势 . 2
不同处理膜下 le Om地温 ℃
水 量产 量 较 露地 高 71 ~ 3 g . 1. 0 1 0 ,较 半 膜栽 培 高 5 表 2 ~
1 1. k/m , 0 0g 2 2 5 h 增产率为 3 . %。 1 0 增加 纯收益 5 8 0元/ 5 4. 3 h m 。它具有 明显的经济 、 生态 、 社会效益 , 是干旱地 区变 被动抗旱为主动抗 旱的有效措施。 因而, 该项技术正 改变 着旱地的命 运 , 干旱地 区具 有较好 的推广利用价值 。 在
26 2
25 1
26 1
28 0
12 7
14 0
18 5
12 0
1 3 3
9 1
潜 叶蝇危害 为主 , 可以采用乐 果 、 氰戊菊 酯等农 药 喷雾 防治 ; 病害 主要有霜霉 病 、 白锈病 ( 即龙 头病 ) 以及 菌核 病 。菌核病 除了主要依靠轮作灭茬 , 除病株并带 出田 拔 间等农 业方法 防治外 ,三类病 害均 可采取 6 %代森 锌 0
1 双 垄全膜 玉米沟 播栽培 技术所 据有的优势 1 双垄全膜玉米沟播 栽培技术所具有的保墒优 势 . 1
表1
栽培模式 半膜平播
樱 地(k c)
一
表 2是每 隔 ld测膜 下 1c O 0 m地温 , 、 、 早 中 晚各测
次取平 均值 ,可明显看 出, 双垄全膜 玉米沟播栽培升
关键 词 : ; 旱地 双垄 ; 全膜 ; 势 ; 策 4 L 对
榆 中县是一个 干旱 、 半干旱为 主的地 区。该 区地域 宽广 , 土层 深厚 , 日照充 足 。旱地 面积 6 7 m 占全县面 9k 积 的 5 . %。海拔 180 240 , 10 4 0 ~ 0 m 年降雨 3 0 4 0 m, 0~ 3m 无霜期 10 2d左右。 0年代前作物以小麦 、 9 豌豆 、 胡麻 、 洋 20 0 3年该项技术在榆 中县清水驿 乡阳河村 实验成功 , 首 次推广 3 h O m 以来 , 2 0 到 0 6年全县推广到 7 0万亩 , . 6 占 全县玉米播种面积 1 0万亩的 7 %。2 0 6 0 7年在甘肃省集 中推广 2 h 万 m ,榆 中县承担 08 . 0万 h m ,发展速 度很
叶面喷雾 , 可有效 防止落花落角 , 增加粒重 , 提高产量 。
8 适时收获 全 田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0 8%的角果 呈淡 黄至 黄褐 色时 可收获 。
60 0 倍液 或 1 1 10比例的波尔 多液或 5 %多菌灵 5 0 收获过早会造成 青干瘪粒 ,不利提 高产 量和含油 率 ; ::5 0 0 收 倍液 喷雾 防治。对 白锈病 、 菌核病 中心株可采用 波尔多 获过晚会 裂荚落粒 , 造成损失 。 收获后 要注意上架晾晒 ,
20 2
前 出苗 。6 月份 以后 , 地温达到 2 0℃以上, 比半膜平播 和 裸地高 2 5℃, ~ 此时, 正是玉米开始拔节 、 抽雄开花 、 籽粒 灌 浆期, 要求温度在 2 ~ 7℃。因此 , 02 双垄全膜玉米 沟播 二氢钾 05 %的溶 液及 01%硼肥溶液或 叶面宝等进行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