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引言在教育领域,教育思想家们通过对儿童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广受关注,他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本文将探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以及其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第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Lev Vygotsky)是20世纪俄罗斯的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社会发展和语言的重要性。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社会环境对其认知和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区域前进理论”,强调儿童发展的核心是在社会和文化中发生的。

他认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实践,儿童能够通过内部化和协作建构知识。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关注儿童语言的发展和使用。

他认为语言是思维和社会交往的工具,促进了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的“区域理论”认为,语言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助人为乐”的概念,即儿童通过与有经验的成年人互动,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实践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育工作者通过遵循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育工作者强调儿童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自我决定。

他们鼓励儿童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其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在教育中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儿童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学习动机和兴趣。

其次,教育工作者注重儿童之间的合作学习。

他们鼓励儿童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互动和分享经验,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之魂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帕甫雷什中学,这所苏霍姆林斯基长期工作过的“快乐学校”,早已成为我国许多教师向往的教育圣地。

苏霍姆林斯基留给后世的教育遗产被誉为“活的教育学”,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却仍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饱含着他对学生的爱和人道主义精神,认为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幸福个人,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这5个方面得以和谐发展。

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必须要改善教育过程,实施“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思想与传统片面的学科知识的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它注重的是教育同创造性的生产劳动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力量相结合,学生受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相结合等等。

“和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在以上这些因素和谐共存的状态中得以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里通过推行一系列的创举来实践其“和谐教育”理念,譬如让学生在“蓝天下的学校”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建立家长学校以保证学生在校和在家所受影响的一致性等等。

在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所结集而成的《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到处充满着“和谐教育”的精神。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教师在“和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学生朋友的双重角色。

要使“和谐教育”得以开展,教师应该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关系,使两者处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之中;二是要处理好学生各种才能的发挥问题,使其各方面的表现能和谐发展;三是要处理好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动力问题,鼓励学生以自信的心态来实现全面发展。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霍姆林斯基就已经将“和谐教育”的概念纳入到了“全面发展”的理论之中,并作了实践尝试,“和谐教育”的精神也成为贯穿其教育思想的精髓。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发自内心的爱孩子
• 他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孩子!无怪乎他在晚 年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的前言中说: “ 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 于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 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 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认为,我 是有这个权利的。……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 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教学日常
——每天清晨5:00 — 8:00在那间小小的校长办公室, 回忆、思索……用清晰的笔迹写作,有时能写8 —10页 ——每天一到上午8:00,他走出办公室,迎接来上学 的学生,每天上午8:00 学生进校以后,他巡视全校,深 入各部门或教研室、会议室; ——每学期听每位教师15节课,并认真做笔记,一直坚 持对四、五个“最难教育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和教育, 经过他长时间观察和做过工作的孩子共有3700多人,对每 一个孩子都做过记录,他说“3700页笔记记载了我的全部 教师生活。每一页我都献给一个人——我的一个学生。” ——全校29个班级的700多名学生都成了他观察和研究 的对象,他说:“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 22年, 这对于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相信人,相信每 一个孩子是他的教 育信条)
学校教育
• 学校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是培养起码的人 性。 我认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 每个人用仁慈、恳切和同情的态度来对待一 切有生命的东西,缺乏同情心的人,也就不 可能有崇高的理想。而缺乏同情心就会对人 漠不关心,并从漠不关心发展到自私自利, 从自私自利发展到残酷无情。(第三卷635 页《公民的诞生》)
学校教育
• 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是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 界。 我的学生学习时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 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 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成 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观 察、思索、谈论、感受劳动的欢乐,并为所创 造的一切而自豪;为人们创造美和欢乐,并在 这种创造活动中获得幸福;赞赏大自然、音乐 和艺术的美,并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 界;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放在心上,像对待自 己切身的事情一样对待他人的遭遇――这就是 我的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一、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1)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2)关于德育。

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3)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4)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

(5)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智育。

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

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

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

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到一百多个。

关于体育。

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

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

”(6)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

他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四、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并 是 ,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非要求
将其作为学校 教育的理 想和 目 每 个 人 的所 有 方 面都 均 衡 发展 ,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 个性全 面 和谐 发 展 教育 由体 育 、德 育、
标 。在 他看 来 , 所谓 个 性 全面 和 也 不 意 味 着 每 个 人 能 够 胜 任 所 智育 、 劳动教育和美育组成 。 谐 发 展 即 意 味 着 人 在 品 行 上 以 有 的工 作 , 1 . 体育 能够 不停 地 从 一个 职
了。
体 育 活 动 在 促 进 青 少 年 身 体 健 阶 段 , 即正 面 教 育 阶 段 、 自我 道 习惯 时 , 道 德 信 念就 稳 定 地 形 成
康 和 全 面 和 谐 发 展 中 的 作 用 深 德评 价 阶段和 道德 成 熟阶 段 。在 信 不 疑 。他 确 信 : 有 规 律 的 经 常 第 一个 阶 段 , 教 育 学 生 体验 亲 切 性 锻 炼 不 仅 可 以便 身 体 变 得 健 的 同情 , 对 恶 行 的愤 懑 不平 等 情
苏霍 姆林 斯 基 强 调指 出 , 全 性发展 ,全面发展 是难 以实现 要求 学 校 的环 境 布 置 、 教 学设 备
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 、 的

智力 、 劳动 和 美感 等 方 面都 得 到
发 展 。忽 视哪 一方 面域 只偏 重哪 面 和 谐 发 展 的 观 点 是 他 的 个 性 该 制定 合 理 的作 息 制度 , 因 为这
人, 应 当第 一 , 是 社 会 物 质 生产 了必 然 的联 系 。在 他看 来 , 人 的 生 战胜 一 切 艰 难 险 阻 的意 志 的

领域和精神 生活领域 中 的创造 全 面 发 展 同掌 握 高 深 的知 识 、 同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思想家、法学家,在九十年代苏联帝国亡解体之前,他的理论博大精深,被视为苏联社会发展的理论引导者,包括教育思想在内,它在当时月季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教育思想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以“反资产阶级和反俄国封建制度”为宗旨。

他认为,教育应该在社会主义和苏联式共产党民主观念的基础上进行,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活跃的社会分子。

首先,他认为应使用军事化的方式来管理教育,让共产主义的精神与苏联的封建精神统一起来;其次,让学生在实践实验中去培养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开发他们的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最后,他敦促学生担负社会责任,履行共产主义公民义务,使他们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刻画出当时苏联的政治、文化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可以从一个密切联系实践和理论教育的完全系统中获得双重收获——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和全面的实践教育。

因此,全面的实践体验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发展其社会责任感,并增强其社会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当时拥有丰功伟绩,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当时苏联的教育形态,对政治和学术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的教育思想更加凸显了实践的重要性,也使我们深入了解实践教育应该是怎样一种形式,并以此更加严格地检验和分析现今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只有七万多字,算不上鸿篇巨著,但它涵盖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如生活、学习、劳动、理想、做人、真理、爱情、友谊等。

全书始终贯穿着如何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幸福而高尚的人这一主题,内容博大精深,给读者以无限的教育启迪。

以下几方面尤其让人感受深刻。

1. 关注孩子的未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在小孩子身上看到明天的成年人”,这正是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包括家长在内的多数人应该具备的眼光。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和未来成长,告诫人们不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开放思维,促使孩子全面长进,不要一味地死盯分数不放。

而这正击中了时下教育的软肋与弊端,让人警醒!2.呵护孩子的人格“孩子是神圣的和纯洁的,即使在强盗和鳄鱼那里,他们也在天使的位置上。

”苏霍姆林斯基教导儿子,当然也包括我们芸芸众生在内,千万“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情绪的玩具,忽而温存地亲吻,忽而狂暴地脚踢。

专横的爱还不如不爱的好。

专横的爱,这是一种可怕的摧残儿童的力量”。

他所描绘的这样的情景就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发生着,甚至是变本加厉地进行着。

每当孩子考试得了满分,竞赛获了奖,或是自己有了高兴的事情,一些家长或教师对孩子便是大张旗鼓地表扬或无微不至地疼爱;而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是做错了事,或是自己心情郁闷之时,对孩子则是棍棒交加,大发雷霆。

孩子备受“摧残”。

孩子的喜怒哀乐要伴随家长、教师的心情、脸色而“阴晴”有别,殊不知,这是违背教育原则与教育规律的。

须知,孩子永远处在“天使的位置上”啊,容不得教育者的“随心所欲”!3.拥有高尚的品德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这是人性的深刻体现”“人是最高尚的美的化身”。

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五年大学能培养出一个工程师(他儿子学的是无线电物理专业),但学会做人需要一辈子。

这与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一生所追求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主张何其相似。

苏霍姆林斯基思想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思想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思想总结苏霍姆林斯基(Alexander Sukhovomlinsky)是苏联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思想对苏联的教育体制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丰富文化教育的内涵。

本文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作为社会主体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发展人的个性和创造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社交能力。

他提出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探索世界”的口号,强调学生应该以兴趣为导向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我潜能。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教育。

他认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对于其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人人向善,人人关爱”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且通过互助和分享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他强调情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爱和关怀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苏霍姆林斯基反对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和竞争。

他认为评价系统应该以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发展为导向,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相互比较。

他主张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

他提出了“教育是一种友爱”的观点,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良好关系。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非常关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他认为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

他主张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提出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观点,强调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注重情感和道德教育,反对等级评价和竞争,提倡教育的友爱和家校合作。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教育著作有:《帕夫雷什中学计(1969)、《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1965-1967)、《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1969)等。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涵义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

在他看来,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即"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

"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忽视哪一方面域只偏重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则要求"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

"但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非要求每个人的所有方面衡发展,也不意味着每个人能够胜任所有的工作,能够不停地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

霍姆林斯基对此作了清楚的说明: "全面发展的思想是跟样样都做而又不求甚解是毫不相容的,"于是,全面和谐发展就与个性发展有了必然的联系。

在他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同掌握高深的知识、同积极的社会活动和劳动活动、同任意选择职业的可能性联系着。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

1、他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育思想适合中国国情。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提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这是他终生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对于如何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兴趣和特长,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的问题,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他一生在基层从事平凡工作,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他对理论问题的勤奋、求实的探求精神,使他获得了重大理论建树。

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是一切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教育国情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

2、他有一颗终生爱孩子的心。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灵魂。

而苏霍姆林斯基更是把自己毕生的“爱”献给了教育,献给了孩子们。

在《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

”(三—4)教师想爱孩子,必须要先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

“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

”(三—9)“热爱孩子”的观点和语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俯拾皆是。

在《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情地说:“儿童世界则是一个特殊的世界。

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美的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长度: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而一年则是无限长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引言苏霍姆林斯基(Lev Vygotsky)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提出了很多关于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习的关键观点。

本文将着重探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它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 儿童认知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儿童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的。

他发展了文化历程理论,强调了儿童发展中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学习活动来促进。

2. 专注于区域、工具和符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他提出了区域、工具和符号的概念。

他认为,这些是儿童在学习和认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区域是指儿童在特定环境下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工具是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和虚拟工具。

符号则是指儿童通过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表达思想和理解世界。

3. 社会学习和协作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社会活动,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来实现的。

他提出了“更有能力的其他人”的概念,即在学习中起到指导和支持作用的他人。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体活动,而是一种社会过程。

协作学习则是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 发展潜能和教育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儿童的发展潜能和教育实践的关系。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匹配,促进他们的发展潜能。

他提倡个体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教学设计。

他还强调了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

5. 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他强调了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他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和激励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4、学校不能培养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
(1)学校不能培养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 学校不能培养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 学校不能培养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 校门里不应当培养不幸的人,即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第 四卷502页《帕夫雷什中学》) (2)重要的是要用志向鼓舞人 。 重要的是要用志向鼓舞人 在我们艰难的事业中,一个最棘手、最难以捉摸的工作,就是 用志向去鼓舞人。……志向是同一个人对自己的约束,给自己的 承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相联系的。(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 培养》65页) (3)青少年积极作用取决于他对未来的态度 。 青少年积极作用取决于他对未来的态度 对前途充满信心,认为未来是通过现今社会成员的积极努力能 创建的一种社会现实,这都是我们应当在学生身上形成的一种十 分重要的道德特征。(第二卷30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 成》)
1、关于教育
(1)教育是重要的 教育是重要的。 教育是重要的 科学的发展,国民道德的进步以及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关 系的建立,都取决于学校,取决于教育过程的文明以及教育 与教学方法的完善程度。((五卷本)第一卷89页《全面发展的人的 培养问题》) (2)教育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共同精神活动 教育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共同精神活动。 教育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共同精神活动 教育不是长辈的断然命令和晚辈的恭顺服从,而是长辈 和晚辈参与其中的紧张和复杂的共同精神活动。(第五卷485页
《没有信任便没有教育》)
(3)人是要教育的 人是要教育的。 人是要教育的 人是要教育的,为此必须懂得用什么去进行教育和怎样 进行教育。(第四卷753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4)要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 要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 要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 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 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 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 们可以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 人性的东西不受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个决心献 身于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 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 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对它们生气、愤 怒和加以惩罚。(第二卷537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5)教育工作的实质是升华人的素质 教育工作的实质是升华人的素质。 教育工作的实质是升华人的素质 如果我们说,教师的工作就是传授知识,那么,在 我看来,这项复杂而尚未研究透彻的工作的实质,就是 使人亲眼看到知识使他得以升华,激发了为人的自豪感, 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励他为正义思想的胜利而奋 斗。(第五卷615页《特殊的使命》)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说他著名,是因为他有与别人不同的教育思想,那你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吗?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德育思想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

”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智育思想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

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

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

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到一百多个。

体育思想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

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

他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四、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

他带领师生在校园内外种植大量植物,为孩子们建立天然的“氧气厂”。

在教室内,注意合理采光,定期检查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之间的适合程度,注意学生合理的营养等。

他钻研了15年之久,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新作息制度,保证劳动和休息、活动与睡眠的适当交替。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的教育思想饱含着他对学生的爱和人道主义精神,认为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幸福个人,使学生在德、智、体、劳、美这5个方面得以和谐发展。

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必须要改善教育过程,实施“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思想与传统片面的学科知识的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它注重的是教育同创造性的生产劳动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力量相结合,学生受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相结合等等。

“和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在以上这些因素和谐共存的状态中得以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里通过推行一系列的创举来实践其“和谐教育”理念,譬如让学生在“蓝天下的学校”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建立家长学校以保证学生在校和在家所受影响的一致性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教师在“和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学生朋友的双重角色。

要使“和谐教育”得以开展,教师应该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关系,使两者处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之中;二是要处理好学生各种才能的发挥问题,使其各方面的表现能和谐发展;三是要处理好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动力问题,鼓励学生以自信的心态来实现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能够一上课就紧紧抓住学生,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掌握新知识,探求新问题,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以下素质:拥有足够的本专业的科学知识;有非常明确的培养个性化学生的个人计划;拥有一颗真情四溢的爱心。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他提到很多教育观点:比如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让教学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手段;一个学校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且应该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且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体系,因为“家庭的精神文化气氛,对于儿童的发育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运用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要善于发挥书籍的威力;教师要密切注视街头结交对学生的影响等等……简言之,在他的教育旗帜上,鲜明地写满了“人性”“人情”和“人道”。

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概述

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概述

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概述
苏霍姆林斯基被称为"自我教育学派"的先驱,他认为"自我教育"是学习的关键。

他的自我教育思想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学习者走上自主学习的新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自我教育思想包括:学习者要认识自己,掌握自己的情况;学习者要增强自我认知,特别是要掌握自身的弱点;学习者要自我约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际合理的学习计划,有目标地学习;学习者要重视自己的发
展观念,运用适宜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学习者要重视学习的参与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会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学习者要积极求新,超越现有的知识技能,勇于承担挑战,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学习者要自我反思,及时分析总结学习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思想特别关注个体在学习中赋能和发展,强调学习者
要通过反思总结经验,主动学习,积极创新,发现自我潜能,通过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

它的自我教育思想促进了学习者获得更高学习效能,增强自我自信,并促成个体发展。

霍林姆斯的教育思想是

霍林姆斯的教育思想是

霍林姆斯的教育思想是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是要尽可能发现“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财富”,这种财富就是学生的各种潜在智能,教育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特点并产生自信。

尤其是对于智力较差的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也不能“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未见到整个花朵”。

对于教育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德育、智育、体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他认为,各方面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且是一个有机统一完整的过程,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心环节是德育、智育和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还有一个特点是提倡“自我教育”,而且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关键因素。

“自我教育”要求教育学生自我尊重、自我克制、自我完善。

树立自己的教育信念(解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doc

树立自己的教育信念(解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doc

树立自己的教育信念——解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教育家。

一生注重基础教育理论的研究,著作较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涵盖了我们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

概括地评价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并对其进行准确把握是比较难的,我只是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部分著作的阅读,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对其中主要的思想观点做一个粗浅的理解,与大家共勉。

一、学校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任务是授以青年一代以中等教育,把他们培养成积极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英勇刚毅的爱国者,对资产阶级思想毫不调和的愿为革命胜利贡献一切力量甚至生命的人。

”针对当时侵略与反侵略的两中意识,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任务中提出“积极的共产主义建设者”,“英勇刚毅的爱国者”,“对资产阶级毫不调和”,“为革命胜利贡献一切甚至牺牲生命”,就成为正确方针。

这个方针既是帕夫雷什中学的办学方针,也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方针。

那么,我们的学校方针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学校的任务是什么?我认为有几个因素值得重视:(1)中国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缩短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培养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是首要任务。

这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应在学校贯彻。

(2)有知识和技术是否意味着一个现代化国家?一个经济发达但道德败坏的国家算不算现代化?不言而喻,加强学校德育是极为重要的。

(3)现行中学教育关于见义勇为的思想是“在保护自我的条件下见义勇为,不做无谓的牺牲。

”所谓“自我保护”就不是无私无畏,可能培养的结果就是懦夫和阴谋家,可能培养的结果就是中国再不会产生伟人,简直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悲哀。

有些人在讨论,“见义何为”,见义不为,见义利为,见义智为。

都反映了我们的人心再不仗义。

(4)社会主义前提。

国体决定了教育性质,学校教育姓社或姓资,是不能讨论的,和经济不一样。

(5)服务对象的双重目标。

我们过去忽视了家长的需求,只知道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1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

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在长达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处于教育的第一线。

长期的教育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教育工作经验。

在实践中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前辈教育家的思想。

他在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理论概括创建了洋溢着创新意识的教育思想体系。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治校”思想
( 一) “教育思想治校”的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管理思想是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

他针对前苏联学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的做法以及其他误区,结合前人的学校管理思想和自己的思考提出了“教育思想治校”的思想。

凡读过《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人,定会留下这样一个深刻印象: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师的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让教师们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即给他们提供充裕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有暇思考教育学工作难题,有暇结合工作实际博览群书,引导他们沿着实践、读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使之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最终达到用共同的教育信念把全体教师团结成一支攻克教育堡垒的坚强队伍。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思想治校的重点放在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他不仅领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把整个学校变成了一个活跃的“创造实验室”,而且在实践中采取了许多旨在培养教育素养的,颇具特色的做法。

( 二) 教师队伍的建设
1. 教师的教育素养
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很赞同学校有选教师的特权,否则办不好学校。

他认为选教师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热爱学生和教育工作;有钻研精神。

2. 抓科研、提升教师的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对凯洛夫教育学不满,认为有95%是向师范生灌输如何教知识、讲知育,他认为学生是需要个别对待的,具体他采取了两项特殊的措施:(1)典型案例研究。

(2)心理学研究会。

3. 关于教师管理
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

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

他说:“教师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就需要休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自由时间,以供读书和研究。

自由支配时间是根,它滋润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提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这是他终生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
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整体性作了分析和把握,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是平行而是相互包含,但在实际中不能也不可能把它们分得那么清楚。

和谐教育要解决好的基本问题是协调好人的两种活动:认识和理解客观基础;丰富人的主观世界,发现、表现、实现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理论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每个人都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抬起头来做人。

培养和谐发展的个性必须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加以保证,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是不可能达到作为全面发展的理想和个性的和谐的。

和谐教育首先做的是理顺、配量、整合各种教育力量:教师、家庭、学生集体、学生个人(自我教育)、书籍(阅读)、社交活动,以上合力大小决定了教育的成败,其中起支配作用的是教师。

但是家庭教育影响很重要,因为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学校开办家长学校,使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建议学校为学生开设家庭、婚姻、爱情、孩子课程,它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其他课程,甚至更重要。

将来所有的人都会做丈夫、妻子、父母,而不一定做科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等。

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评价观
教育在于发展全面、和谐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反对对儿童进行片面的评价,指出分数不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

( 一)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心灵中有一个最隐藏的角落———这就是人的自尊心,这个角落里的组织很容易受到操作,便容易变得粗糙起来教师的最细致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就是爱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


他指出教育不应该让儿童的劳动成为徒劳无益的事,只有当儿童的脑力劳动给他带来某种成果时,他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精神潜力。

在小学,孩子的自尊心特别重要,因为他们还不善于克服困难,学习中的挫折会给他带来真正的痛苦,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评价,不断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他心底中最娇嫩的组织会变得粗糙与麻木不仁,结果他对一切都无所谓了。

因此“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不给学生打‘2分’,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但一个学生还做不好作业时,教师永远不堵塞他争取好成绩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必须在教育工作中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保护受教育者,不降低他的人格。

为此,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们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灵,并以人道主义原则作为教师教育素养的最重要的品质。

( 二) 智力背景理论
在全面发展的施教上,苏霍姆林斯基的独到之处还在于,他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

在他看来,德、智、体、美、劳各育都必须在这种精神生活背景上进行。

而其中的智育则必须在丰富而多方面的智力背景上进行,教学必须有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

他总的设想是:学校的精神生活应当是丰富而多方面的,以致于每个人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需求和兴趣都得以形成、发展和满足,并使每个人都能找到展示、表现、确立自己的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

显然,为创造这种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就必须从时间安排上、组织形式上、活动内容上精心设计和切实保证。

作为创新者的苏霍姆林斯基作了几种尝试:他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课余活动时间。

第二,他为学生建立了为数众多的、足以满足每个学生精神需要的课外活动小组。

他使每个学生的精神生活在若干个集体里度过。

第三,苏霍姆林斯基在采取这些措施时,还引导学生突出三项爱好: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最喜爱的学科,最喜爱的劳动创造项目。

( 三) 儿童基本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转变差生的要点除了要有广泛的智力背景———这是差生转变的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其他多方面的能力。

他不仅开设了特别的思维训练课,而且还具体地提出了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思维技能和技巧,即十二种能力:(1)观察写作能力;(2)思维能力;(3)表达能力;(4)理解的快速阅读能力;(5)分析比较逻辑能力;(6)书写能力;(7)查阅资料文献能力;(8)能在书中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9)能在阅读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10)能听教师讲解并能同时把教师讲述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11)能阅读文章能同时听懂教师关于如何理解课文和各个逻辑组成部分的指示;(12)会写作文。

其中阅读能力最重要。

这些智力训练都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逐渐赶上去,使他们不再是“难教”的儿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