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古诗词中的画面美、意境美PPT
初中古诗词中的美育探究
220 ) 10 0
当 的音 乐 , 起 到烘 托作 用 , 到 动人 心 弦 的效 果 。 曲《 江 常 达 一 满
红 》 达 了 岳 飞 的 壮 怀 激 烈 的 爱 国热 情 , 礴 气 势 , 人 感 情 表 磅 令 激 荡 。 轼 的 《 调 歌 头 》 是 对 月 亮 的 奇 思妙 想 , 苏 水 则 让人 盼望 圆
就 可 以配 上 《 山流 水 》 陆 , 扬 的 乐 曲 表 现 了优 美 的 自然 高 乐 悠 风 光 ,让 学 生 体 会 到 诗 中抒 发 了 陶渊 明热 爱 田 园生 活 的高 尚
感情。
、
然 景 物 和 表 现 的 思 想感 情 相 融 合 而 形 成 的 一 种 艺 术 境 界 如 辛 弃 疾 的 《 江 月 》 初 夏 的夜 晚 , 走 在农 村 的 田野 里 , 风 , 西 , 行 清 明月 , 枝 , 声 、 声 、 声 、 树 鹊 蝉 人 蛙声 , 成 了 诗 人 的描 写 对 象 , 都 对 于 夜 行 黄 沙 道 中 的作 者 来 说 , 所 看 到 、 到 、 到 、 到 、 他 听 嗅 触 感 觉 到 的 一 切 , 是 令 人 心 情 舒 畅 、 欣鼓 舞 的 。 这 是 一 副 多 都 欢 么 优 美 幽 静 有 着 美 好 期 望 的 乡 村 田园 图 。 可 以 让 有 类 似 农 村 生 活 经 历 的 学 生 讲 一 讲 他 认 为 乡 下 美 丽 的 农 村 风 光 是 怎 样 的, 哪些 地 方 值 得 他 流 连 。背 诵 《 江 月 》 进 而 让 学 生 脑 中出 西 , 现 一 个 个 画 面 , 种 种 场 景 , 而 激 发 学 生 热 爱 美 好 自然 、 一 从 热 爱 生 活 、 爱 祖 国 。再 如 刘 禹锡 的《 衣 巷 》 此 诗 前 两 句 写 静 热 乌 , 态 景 , 两 句 写 动态 景 , 后 特别 是 通 过 飞 燕 的 画 面 , 两 个 不 同 把 的时 代 联 系起 来 , 人 体 会 到 存 在 于 景 物 之 外 的一 种 意 思 . 使 而 产 生 新 废 之感 。 二 、 联 想 想 象 中品 尝 图 画 美 在 古 诗 由于 受字 数 的 限制 , 内容 高 度 浓 缩 。根 据 这 个 情 况 , 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大 胆想 象 , 象 诗 中没 有 写 出来 的东 西 . 会 想 体 诗 歌 的 弦 外 之 音 。 如李 白 的 《 鹤 楼 送 孟 浩 然 之 广 陵》 一 首 黄 是 送 别 诗 。 学 生 可 以无 拘 无 束 地遐 想 : 光 明媚 的三 月 , 鹤 楼 春 黄 边 的长 江 岸边 ,李 白满 怀 眷 恋 之 情 送 别 好 友 去 繁 华 的 扬 州 “ 帆远 影 碧 空 尽 , 孤 唯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楼 头 话 别 , 友 登 舟启 好 程, 只见 孤 舟 扬 帆 破 浪 前进 。 友 渐远 , 他 依 然伫 立江 边 。 好 而 孤 帆 渐 渐 地 消失 在 云水 之 间 ,只有 一 江 汹 涌 的 波 浪 奔 向碧 云 尽 处 ,仿 佛 是追 赶好 友 … …整 个 画 面 空 旷辽 阔 .送行 人形 影 相 吊 , 者 不 禁 感 到 丝 丝 孤 独 悲 凉 。在 联 想 中抒 发 眷 恋 之 情 , 读 能 使 人 读 后 产 生无 穷 的余 韵 想象是审美实 现的关键 , 有想象 , 没有真正 的阅读 . 没 便 更 谈 不 上 从 作 品 中 得 到 美 的享 受 。 叶圣 陶 老 先 生 曾说 :要 鉴 “ 赏 文 艺 , 须 驱 遣 我 们 的 想 象 。” 如 杜 牧 的 《 南 春 》 这 首 必 再 江 ,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PPT课件
要说,故“又开封”。②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
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
补写。
第24页/共35页
(四)语言特色
1、理解用字(词)的精妙(炼字)
问:某字(词)的含义/好处/作用是什么?
㈠动词 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㈡形容词
第25页/共35页
㈢叠词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 起强调作用。
方法步骤: ①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 ②结合诗句说明具体怎样运用了这种技巧; ③此技巧传达出怎样的感情或有何作用。
第7页/共35页
归纳:表达技巧
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 对偶、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表达方式:描写(白描—渲染,正面—侧面,实写— 虚写,动景—静景,细节描写)、议论、抒情等。
①三、四句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虽美但无人 欣赏,衬托出诗人悼念诸葛亮以及无人到此的哀伤。②用刘备 三顾茅庐的典故衬托诸葛亮杰出的才能,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 敬仰之情。
第9页/共35页
(二)形象意境
问:①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③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
答题步骤:表现手法+作用(表达效果)+情感
(1)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 氛围。(2)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
第22页/共35页
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
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古诗词“意境美探究
古诗词“意境美探究古人吟诗作画讲究意境。
意境指的是什么?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泼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去领悟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一、抓住字眼,体悟意境二、运用想象,感悟意境意境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沧浪诗话》语〕,它精彩绝伦而又浑然天成,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并且具有朦胧美,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古诗词这种深远的意境,为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想象是学生掌握的必要条件,小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他们也特别爱想象。
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中,教师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朗读、想象、画面、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诗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景想象出来,并且把脑中想象的美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做到可意会可言传,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演唱、诵读,融入意境古诗词的意境美能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通过演唱、诵读,展开联想,去自由地联想和体验意境的无限空间,通过对空白的填补与创造,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得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到达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
〔一〕通过诵读,融入意境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感染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
古诗文诵读,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复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生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通过诵读读出作品所传达的情,所阐述的理,使学生融入古诗词情境中,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二〕通过演唱,融入意境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又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诗词中的意境美
诗词中的意境美意境美是指通过词汇、形象、音韵、节奏等多种表现手法,通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示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美感效果。
它不仅是一种创作技巧,更是一种审美体验。
正因如此,意境美在中国古诗词中的应用,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感情和深厚的情感体验,开启了我们的文化视野,增加了我们的文化素养。
首先,意境美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古代诗词中,意境美的表现方式以意象为主,如李白《将进酒》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形象、气势恢宏地描绘出男子望着巨大的酒杯,讲述了其心中的思想和感情。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其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卷帘人”等抒情语言,宛如一幅绮丽多姿的画面,恢弘壮观。
其次,意境美在表达情感、画面和思想上的功效,使古代诗词中的意境深刻而优美。
在唐宋以来的中国古典文学中,意境美成为了诗人写作技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描述草原的广阔,凝视着自然风景,情感交融,惆怅离别感油然而生,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人生哲理,展现自然的生命力和人的对自然的认识。
在杜甫《登高》中,“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但见翰墨双飞翼,忽如一夜春风至”,尤其是“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的描写,生动丰富,扣人心弦。
最后,意境美对于现代意识形态的传承和文化交流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意境美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美学体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境美的传承在新时代得到了延续。
在现代诗词中,许多诗人在表现自己的情感的同时,也通过关注一些时代背景、民生话题等表达思想和观点。
如贾岛《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提到了“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等句子,触觉深情,更思考了历史背景所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这种诗歌的呈现方式,既能够从思想深处与情景角度欣赏意境,更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新时代的生活状况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王维《竹里馆》优秀课件
再读理解内容美
竹 景物:“幽篁”“深林”“明月”
里
——宁静闲适
馆 人物:“独坐”“弹琴”“长啸”
——淡泊惬意
三读 品味意境美
三读品味意境美
诗的头两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气质?
三读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境美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 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 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品读感受人格美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 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 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 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 笔成篇的。
品读感受人格美
主旨探究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 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 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 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 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 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 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布置作业
1.小楷:《竹里馆》。 2.课外积累王维诗歌三首。 3.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竹里馆》改 写成一篇散文。
课堂小结
谈一谈 今天课上你收获了什么?
初读领略音韵美 再读理解内容美 三读品味意境美 品读感受人格美
愉快学习! 健康生活!
三读品味意境美
明“ 月深 来林 相人 照不 。知 ”,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读品味意境美
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 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 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 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 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品读 感受人格美
品读感受人格美
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根据注释, 用自己的话描述
诗歌的大意。
古代诗词鉴赏中的色彩美的赏析 ppt课件
结语
➢ 因此,由诗及画、再由画及诗地审视色彩运用与文 人雅士独特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情趣,对于提高我们对古 诗词(尤其是古代写景题材诗歌)的鉴赏感悟能力与提 升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品位是十分有益的。谢谢~ຫໍສະໝຸດ 古代诗词鉴赏中的色彩美的赏析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白
毛 浮
骆 宾
绿 水 ,
王 《 咏 鹅
红》
掌
拨
清
波
。
古诗词中色彩的作用
➢ ①诗歌——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
现生活,抒发情感。 ②要抒发感情,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定的意境。 ③这就要求诗也要讲究色彩的运用,形成色调鲜明的意
——骆宾王《咏鹅》
色彩的运用
➢为了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诗人们常 用色彩对比的手法。
冷——暖
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 观感;同时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
色彩的运用
冷——暖
➢ 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 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 而热烈。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色彩的运用
➢有时,诗人在一首诗中运用多种色调来刻画 意境。
色彩的运用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 黄、翠、白、青四种色调协调 与陪衬,由近及远,动静增趣, 意境和谐,富含生机。
色彩的运用
➢诗人有时为了勾画一个全新的境界,便用单 一色来渲染画面,从而加强了读者的视觉形 象。
色彩的运用
➢ “碧”、“绿”写出了杨柳婆 娑、碧绿如染、春意十足的景 象。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读与赏析 •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 诗词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 •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01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
唐朝盛世
文化交流
经济繁荣,文化开放,诗歌创作达到 巅峰。
修辞手法
阐述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反复等,以及它们对诗词韵律和 美感的影响。
03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画面描绘与视觉感受
意象呈现
通过具象的景物、人物描绘,展 现诗词中的意象,如青山、绿水 、明月、落叶等,营造出身临其
境的视觉感受。
色彩运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表现出诗 词中的情感氛围,如寒鸦的黑白、 桃花的艳丽、雪山的洁白等。
历史地位及影响传承
文学瑰宝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 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教育传承
古诗词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国际影响
中国古诗词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世 界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名句来源及背景介绍
01
02
03
06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鉴赏方法介绍及运用示范
01
02
03
04
意象分析法
通过解读诗词中的意象,理解 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知人论世法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 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感受诗 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比较法
将不同诗人的同类作品或同一 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深
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一、内容概括引言:简要介绍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引人入胜的引言,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古诗词精选:选取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古诗词,包括《静夜思》、《春夜喜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著名诗篇。
每首诗词都配有详细的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含义。
诗词赏析:针对每首精选的古诗词,进行深入浅出的赏析。
包括诗词的主旨、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和美感。
文化背景:介绍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古代诗人的生平、诗歌流派、历史背景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语境和背景。
诗词朗诵与鉴赏:通过音频或视频形式,展示古诗词的朗诵和鉴赏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与古诗词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诗词创作、诗词表演、诗词鉴赏比赛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知识拓展:推荐与六年级学生水平相匹配的古诗词读物和网站资源,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 介绍课件的主题和目的: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
本次课件的主题是《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
该课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辅助六年级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
课件内容围绕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展开,旨在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形式,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与感受。
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
课件中会详细介绍每一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信息以及诗歌的大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内涵。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通过课件中的赏析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课件中的诗词诵读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模仿和跟读,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韵味。
探究古诗词中的画面美、意境美
-
54
54
如何体会画面、意境
古诗词中的画面美、意境美不在
于画面意境中的景色本身的美,
而在于其画面意境是否与诗人所
想表达的思想情感,达到了和谐
、统一的(美的)境界。因此体
会“和谐、统一”的风格境界才
是体会画面、意境美的关键。
-
55
55
三、画面与情感 的和谐统一。
-
56
56
例1:《西厢记》 中的唱词:“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 泪。 ”
词中的“碧云天”、“黄花”、“西风”、
“北雁”、“霜林”这些意象为我们营造
一种清冷萧瑟的意境,我们仿佛看到了崔
莺莺与张生即将分别的画面:蓝天白云,
满地黄花,秋风萧索,北雁南飞,枫林红
遍山野。这幅画面将崔莺莺与张生即将分
离时凄楚的内心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我们 的面前。
-
57
57
例2:杜甫的《旅夜书怀》中有“星垂平野 阔,月涌大江流” 这句诗。
-
53
53
【例】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
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 ——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 亲人。
意境:
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 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 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 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 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义 “意 合,
”就汉 语; 是“ “象 意用象”与 ”“ ,
意”的 即作者
完 的
美结
主信观
古诗 画ppt课件ppt课件
节奏鲜明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语言的 断句、排比等手法,营造出鲜明 的节奏感,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
韵律之美。
声调优美
古诗《画》的声调优美,通过语 言的声调变化,使得整首诗的音 韵更加优美动听,给人以美的享
受。
05
古诗《画》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传承中华文化
古诗《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 境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贡 献。
诗人引用
许多著名诗人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或化用古诗《画》中的诗句, 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读者喜爱
由于《画》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流 传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已。
价值地位
1 2 3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古诗《画》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 语言和意境被广泛赞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向往宁静
通过对水声的微弱描绘, 表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展现出一种 静谧之美的意境。
04
古诗《画》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简洁明了
节奏感强
古诗《画》的语言简练,用词精准, 表达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画》的语言节奏感强烈,通过 平仄、韵律的运用,营造出优美的音 乐美感。
形象生动
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 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感受到鲜明的 画面感。
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兴趣和热爱,增 强了文化自信心。
未来展望
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了解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诗人
。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 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将所学的文学知识和鉴赏方法应 用到实际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精
古诗词ppt课件
道家思想
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认为 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类 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
然。
逍遥自在
道家思想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 方式,认为人应当摆脱世俗的 束缚,追求自由和独立。
养生之道
道家思想注重养生之道,认为 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 心健康。
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认为 万物皆有道,应当遵循自然规
详细描述
在创作古诗词时,要注意韵脚的安排 和音韵的和谐。通过合理的韵脚搭配 和音韵调控,使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 、悦耳动听,增强作品的节奏感和音 乐美感。
意境深远
总结词
意境是古诗词追求的艺术境界,深远的意境 能够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详细描述
在创作古诗词时,要注重营造深远的意境, 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表达哲理等方式 ,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这 样的作品能够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无尽的 韵味和美感。
古诗词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古诗词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诗经》和 《楚辞》,后来在汉唐时期逐渐发展 成熟。
发展
古诗词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风 格和特点,如唐诗的雄浑、宋词的婉 约等,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 文化气息。
古诗词的分类与流派
分类
古诗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题材可分为山水 诗、边塞诗、送别诗等;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浪 漫派等。
古诗词ppt课件
• 古诗词概述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创作技巧 • 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 古诗词的应用与影响
01
古诗词概述
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的诗 歌和词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 宝。
特点
品读古诗词的美境
品读古诗词的美境摘要:文言诗词作品的美境源于作者的创造。
潜心品读,诗词中美的形象、美的图画、美的哲理、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国的情感、美的操手、溢于言表,给人以震撼和享受,在心灵的交集和建构中,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纯洁、宽广、丰富。
关键词:文言诗词;品读;美境;情感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一、美的形象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诗中写春日垂柳。
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
次句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
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柔。
二、美的图画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三、美的哲理诗人往往会把自己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笔下。
(一)可借助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上例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句看来虽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登楼过程,但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这里有诗人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也有对生活或自然的顿悟。
王维在《终南别业》中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那算那,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就坐了下来,心情悠闲到了极点;(二)通过生活细节也可表现,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春江水暖鸭先知”巧妙地透过“水暖鸭先知”之语揭示了画面中无法表达的群鸭的“内心世界”,写出了群鸭敏锐地感觉出春水由寒转暖的知觉,更写出了群鸭畅于春水、戏于春水、恋于春水的神态。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课件(共28张PPT).ppt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再次默读这首词,你能悟出纳兰性德心中的风景吗?请你试着填一填。
纳兰性德心中的风景在
(哪里),那里有
,
有
,还有
……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卡纸上。
学习活动一:赏别样风景
山一程,水一程
1682年,康熙帝从北京出发前往盛京,祭告先祖, 最终到达吉林省,纳兰作为御前侍卫陪同,一行7万人, 队伍绵延20多里,他们跨越了3个省,往返共80多个日 日夜夜……
学习活动一:赏别样风景
风一更,雪一更
学习活动一:赏别样风景
学习活动一:赏别样风景
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北平的冬天,风既冷又硬,夹着沙土扑面而来,眼睛被吹闭上了,脑子被
吹糊涂了。人在风中就如同风前的烛光忽灭忽亮,难怪外国人说,一刮风,北平
城就成了个大香炉。
——老舍《北平的冬天》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据说,纳兰性德从二十二岁第一次护卫康熙出塞开始, 直到三十一岁去世,总共出塞十三次,甚至在二十八岁,也 就是写《长相思》这首词不久以后,作为皇帝亲信,出使梭 龙,经历寒苦恶劣的气候,完成了边境的军事考察,时间长 达四个月,为后来康熙平定边境立下大功。
学习活动二:悟别样深情
学习拓展活动
课后任务: 纳兰性德短短的一生,有很多时间走在征途,也写在征
2024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诗情画意》美术课件
0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以中国传统诗词和绘画为背景,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02跨学科融合将诗词与绘画相结合,实现文学与艺术的跨学科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0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和创作诗词画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诗情画意》课程背景03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了解诗词与绘画的相互关系。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创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目标选取经典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诗词欣赏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设色、构图等基本技法。
绘画技法结合诗词意境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作品展示与评价课程内容与结构安排通过观察经典诗词画意作品,学习其表现技法和艺术风格。
观察法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彼此的创作经验和感受,共同进步。
合作法多动手、多尝试,在绘画实践中掌握技法和提高创作能力。
实践法积极探究诗词与绘画的奥秘,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探究法学习方法和建议诗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诗词的起源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通过歌谣、咒语等形式表达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
发展历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诗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体系。
重要诗人与流派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流派,如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包括《静夜思》《春晓》《水调歌头》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经典诗词作品通过朗读、背诵、吟咏等方式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欣赏方法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中考专题古诗词鉴赏之描述画面,感悟意境课件
【例】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
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 ——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 亲人。
意境:
境域阔大。秋风乍起,高悬,长安城笼在 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 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 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 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 月亮 • 鸿雁 • 双鲤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 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此 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 书信,有“鱼传尺素”的成语。 • 莼羹鲈脍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 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故乡 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 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 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船 • 捣衣
•红豆 •莲(怜爱) •连理枝、比翼鸟
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 投笔 • 长城 • 楼兰 • 柳营 • 请缨 • 羌笛 •马
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终南山 •东篱 •采菊
3、意象情感色彩
•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
2、传统意象
古典诗歌在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他 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大致分为几类:
1送别类意象 2思乡类意象
3愁苦类意象 4抒怀类意象
5爱情类意象 6战争类意象
7闲适类意象
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 •长亭 •古道 •南浦、津渡 •酒
•船
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优秀课件PPT
• (2009年宁夏卷)
•
鹧鸪天 代人赋
•
辛弃疾
•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 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
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季节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叙述。(5分)
•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 达了什么样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 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 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 术境界才是目的。
•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 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 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 与全篇对应。
•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 茉莉花 • 刘子翚
• 翠叶光如沃,冰葩淡不妆。 • 一番秋早秀,彻日坐傍香。 • 色照祇园①静,清回瘴海凉。 • 倘堪纫作佩②,老子③欲浮湘。 • 【注】 ①祇园:印度佛教圣地。②纫作 佩:屈原在《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 的诗句。③老子:老头子,诗人自称。 • 诗人是如何描写茉莉花的?体现了诗人怎
如《赏牡丹》《咏鹅》,
或
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情
怀,如《石灰吟》,不易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 答: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 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香,泥融土 湿,燕子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 洲上静睡不动(第一步)。这是一幅明净 绚丽的春景图(第二步)。表现了诗人结 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第三步)。
古诗词的美学追求与审美境界
古诗词的美学追求与审美境界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我国古代文人士人的智慧和情感。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追求和审美境界。
一、美学追求古诗词的美学追求体现在诗人对于形式美、意境美以及情感美的追求上。
形式美:古诗词有其独特的体裁要求,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这些固定的格律要求使得古诗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规格感,在形式美上体现了一种严谨和规整。
意境美:古诗词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巧妙的象征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美。
诗人运用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社会背景等元素,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描绘的月亮、霜叶和丰收的场景,以及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等,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想象。
情感美:古诗词的美在于其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古代文人通过对于爱情、离别、怀古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展示了一种深情厚意的美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壮美的情感,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则更多地表达了留恋和思念之情。
二、审美境界古诗词的审美境界体现在诗人对于自然、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索和体悟上。
自然:古诗词中常常出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诗人通过对山水、花草、鸟兽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领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百战余马嘶梦回,青河一夜鬼平楚”以及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天接骊山”都是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咏叹。
人生:古诗词中,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也是美的表达之一。
诗人透过对于人生的探索,展示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审美境界。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以及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是在思考人生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道德:古诗词中,诗人对于道德的思索和追求也是审美境界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意 象
多采用言在此诚意在彼信。写景则借何景 抒情,咏物则实托物言:志,这里的所
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为
定 客观之《“象”守,借景所抒的“情”,
义 咏“意物”所现 代 汉;言“的象“信用”志与”“,意即”为的主完观美诚的结
合, 之意 象。
就语是“意。象”,即
和词 典客观之象融为一
》
作者的主信观
47 47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诚 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
———
信: 定 用 带意有枯象倾、外向老色,、彩其昏的他、词看小诚实修不、饰出古后情、感西,倾、藤向是瘦干等,枯一但何的分系毫别列
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为鸦,
桥是狭小《少人经过守,道是荒凉古道。曲子
通 物 寂 构象过 之 思变描 中 构为写成,现 代 汉 语 词有富意一倾有境幅向特顿弥的征生漫信用。意而着,象又阴以互冷概,有气括整联氛而个系和巧融的灰妙入景暗的萧诚 信物色艺条彩术荒,
53 53
【例】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
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
意象:
——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 亲人。
意境:
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 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 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 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 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画面意境篇
1
导言
中国古代诗词的思想情
感,往往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
志的手法来含蓄地表达。而这些
“景”和“物”最终在读者脑中
化为“美的画面和意境”,由此
读者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体的艺术形
?
45 45
———
.
很古多典传诗统歌的在意漫象长,的他历诚们程蕴中含,的形意成义了
2 传 统 意 象
基本上是固定的诚,大致信分为几类何:
1送别类意象
实 ,
2思:乡类意象 为
3愁苦类《意象 守 4抒怀类意象
现
5爱情类代意象
汉
信 用
6战争类意象 诚
7闲适类语意象 。
词
信
典 》
?
46 46
———
52 52
【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
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 寂寞
小楼、深巷 春雨、杏花
意境:
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 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 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 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 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 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 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诗中用夜色的天幕,星月,宽阔的原野, 涌动的江水等意象为我们营造了雄浑壮阔 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夜晚天幕中星月低垂, 原野广阔,月随江波涌动,大江东流的雄 奇瑰丽的画面。我们可以从这幅画面中, 感受天地的壮阔和晚年杜甫孤独无依颠沛 流离的悲怆心境。画面与诗人所抒之情完 美融合。
58 58
四、对诗词画面 美展开想象。
54 54
如何体会画面、意境美
古诗词中的画面美、意境美不在 于画面意境中的景色本身的美, 而在于其画面意境是否与诗人所 想表达的思想情感,达到了和谐 、统一的(美的)境界。因此体 会“和谐、统一”的风格境界才 是体会画面、意境美的关键。
55 55
三、画面与情感 的和谐统一。
56 56
例1:《西厢记》 中的唱词:“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 泪。 ”
43 43
———
.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诚重要组成部
1
分,它是指诗诚歌中熔信铸了作者何主 观感情的客观实物象。:客观的自然
意 象 定 义
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为笔
端,就《必然带守上了诗人的情感色
彩主观,意赋现 代 汉愿予的它“灵信用意性象,”便。成了浸透诚着
语
。
词
信
典 》
?
44 44
露诗,人也的不抒是情思往想往的不直是诚接情灌感输的,直而接流是
词中的“碧云天”、“黄花”、“西风”、 “北雁”、“霜林”这些意象为我们营造 一种清冷萧瑟的意境,我们仿佛看到了崔 莺莺与张生即将分别的画面:蓝天白云, 满地黄花,秋风萧索,北雁南飞,枫林红 遍山野。这幅画面将崔莺莺与张生即将分 离时凄楚的内心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我们 的面前。
57 57
例2:杜甫的《旅夜书怀》中有“星垂平野 阔,月涌大江流” 这句诗。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基础知识讲读
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 ,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 。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 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 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思 维流程进行。
42 42
一、了 解 意 象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 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 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单 的说,意境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 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 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51 51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59 59
想象是体会画面美、意境美的手段。
想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并
创造的过程,是有目的的、主动的
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我们在欣赏古
的秋郊夕典阳图。 》
?
48 48
诚
———
意 象
因此,鉴赏诚具体作信品的时候何, 只有抓住作实品的意:象,以及意
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为现
解 的情《调,意守象的社会意义和感
读
染的诗作现 代 汉词用作,品才信用。能真正地鉴赏古诚代
语
。
词
信
典 》
?
49 49
二、理 解 意 境
50 50
意象+意象=意境
.
3 意 象
情 感
色 彩
人着冷孤热不寂色烈同凄代活的 凉表意泼情着。象,感冷客色诚实,积体漠观彩极验低物的向象沉。诚信:冷上原一 ,暖,本消般传意是极暖递气没颓色风着有唐预何 为发情诗,示;
感我人着倾之我向 色《 现 代 汉之的”色, 后往便诗守信用往蕴人更涵让鲜了客明丰观体富事现情物在感“某皆。诚些着诗 描倾向写色景语 词 典 》彩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信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