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父母崇尚行走的力量 7岁女孩一年游学16国
一位父亲的教子之道
一位父亲的教子之道:我们陪着星星去旅行图:星星手绘“昂平360”缆车我出身自草根阶层,儿童时代最多只是跟随学校去新界旅行,从未试过乘坐飞机离开香港。
那时候,听到其他同学出外旅行,都令我既羡慕亦妒忌。
直到自己出来社会工作,好像是二十七岁才第一次跟旅行团搭飞机去泰国旅行。
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三十岁之后我才发觉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好趁青春周游列国,既有体力登山涉水,而且年轻人或学生在交通和住宿方面都有较多优惠,旅费的压力自然大减。
可是,香港人要不是“有钱但没时间”,或反过来“有时间但没钱”,出外旅行都要一番计划,身体力行地“行万里路”的实践并不容易。
星星作为一个自闭症儿童,出外旅行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的是。
由一岁零十个月至两岁多之间,星星平日都要到市区的私营儿童中心接受训练。
除非特殊原因,否则都是我自己陪着星星乘坐港铁出外(如我有工作才由家佣代替)。
港铁早上的繁忙时间当然十分拥挤,半个多小时的车程里,星星在车厢尚算安静,不至于吵吵闹闹,但反而由月台至出闸处,他就会像“甩绳马骝”般走来走去,若当天睡不够或太累,他在车厢内亦会发脾气。
为免影响其他人(以及遭受奇怪眼光看待),我都会尽办法对他安抚。
因此,要带着星星去远处甚至出门离港,使我和星妈踌躇了好些日子。
我们并不是要带星星出外观光旅游,逍遥快乐。
对于星星来说,旅行的意义在于接受一段新鲜旅程的训练。
因为自闭儿都是顽强固执,不愿或害怕接受新事物,不论是从家居到港铁站的行走路线,抑或身上穿着的衣裤鞋袜,自闭儿都有自己的一套既定模式。
这种“坚持”对本身虽然并无不当,但过分执著总会影响自身发展和人际关系,故此我和星妈很多时都想尽办法打破星星的既定习惯。
对于普通小孩来说,出外旅行是吃喝玩乐(几岁的小孩子也不会懂得观光),星星的旅行则是冒险探索。
星星第一次旅行可说是澳门,那是二○一一年的初夏,其时他一岁零九个月,虽未确诊自闭症,但已相约儿童心理学家排期检验(因当时已出现不少徵状)。
行走学校
偶然见,蓦然间接触到“行走学校”这个字眼一下子竟愣住了,心存感激,感激我们的问题孩子有救了,怀着惊奇,在网上我留意了一些有关的信息,现采集如下:6辆卡车、2辆面包车、1辆餐车,穿着军绿色大衣、来自全国各地的2 15名孩子,组成一个“大篷车”式的学校。
经华蓥、广安、遂宁再到成都龙泉驿,“中国第一所行走学校”一入川就备受关注,尤其近日在成都更引发了关于“魔鬼训练营”的激烈讨论。
曾经有位专家如是评价徐向洋,他是一个英勇的战士,一个曾经不成功的家长,一个勤勉的学生,一位优秀的教师。
徐向洋是由教育自己的“问题儿子”走上行走学校之路的。
他的儿子在小学四五年级时因为贪玩调皮成绩不好,最后离开了学校。
在对儿子长达6年的特殊教育中,徐向洋慢慢悟出了对问题学生的生活教育方法。
直击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驻扎在成都龙泉驿桃花沟停车场上,徐向洋工作室一、二纵队的215位学员正由自己班的管带领着进行各种训练……镜头一:站桩高台上悬1小时15岁的吴浩来自广西南宁,站在高高的楼梯上,前脚掌触地,足弓以后的部分全部悬空整整60分钟。
“我过去好动,一点也静不下来。
”小吴说,身体悬在离地面1米多甚至2米的地方(虽然有保护设施)稍不注意就会摔下来,“不专心也不行。
”(画外音:针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老是开小差的学生,徐向洋工作室安排了站桩、高台站桩、穿珠子等静力训练。
)镜头二:朗读10米外要听得清停车场一角,小欣恒正在大声朗读《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欣恒和周围的孩子们都扯着嗓门,“尽量将每个字读到10米以外的人也能清晰地听见。
”据欣恒介绍,自己因为不爱上课、迷恋电脑游戏而被父母从南京送来。
(画外音:工作室专门编制了一整套训练材料,经过快速阅读、朗读等训练,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正常交流的表达能力。
)镜头三:毕业拎走5双破烂鞋12月22日下午,浙江男孩周波的父亲来到龙泉驿,办理了周波的“毕业”手续,孩子将离开呆了1年的“特种部队”。
8岁女童的千里跋涉_励志故事
8岁女童的千里跋涉8岁女童的千里跋涉一位8岁半的女童能够徒步千里?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种不可能在邵阳女童曾子琦身上变成了现实。
在父母的陪伴下,曾子琦从广州出发,步行回湖南邵阳老家。
全程700余公里,历时26天。
曾子琦自小随父母在广州生活,虽然家庭条件相对宽裕,但是她还是立志要做一位励志向上的少年。
二年级学期结束,曾子琦就开始策划自己的暑假生活。
父亲笑着说:“要不,咱们徒步回湖南老家?”曾子琦说:“好呀,啥时间出发?”父亲其实只是随口说说,没有打算这样做。
可是,曾子琦却较了真儿。
此后几天,曾子琦一直缠着父亲。
父亲没办法,只好履行自己的诺言。
曾子琦年龄太小,连回家的路也找不到,更不用说徒步回家了。
因此,要想完成这次千里长征,没有父母陪伴是不可能的。
为了兑现承诺,父亲和母亲决定接力陪女儿走完这700余公里。
女儿要是中途放弃了,他们决不勉强。
于是,父亲买来了透气的衣服、透气的鞋子、遮阳帽等必备用品,一家人便上了路。
开始陪伴曾子琦的是母亲。
母亲带着曾子琦,沿着国道线,一直往北走。
开始,曾子琦就像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一直冲在母亲的前面。
可是,从广州走到清远,曾子琦就没劲儿了。
不仅曾子琦没有了力气,母亲的脚底也磨出了水泡,走路也一拐一拐的。
出师不利,母亲趁机劝女儿放弃这次徒步旅行。
母亲说:“只要你说一个‘停’字,我马上就给你爸爸打电话,咱们就会在短时间内获得救援!”曾子琦一听,急忙摇了摇头。
她坚定地说:“无论多么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的!”母亲没有办法,只好咬着牙,跟在了女儿后面。
在母亲看来,女儿要完成这徒步千里的壮举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儿。
疲惫不堪的母亲盼望女儿早点妥协,自己也好解脱。
可是,她很快发现自己错了。
曾子琦不仅没有妥协,而且越走越有兴致。
母女俩走到广东与湖南交界处,前面是一座大山。
母亲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于是,便选择了放弃。
当父亲开着车赶来的时候,母亲已经是满脸灰尘,走路一瘸一拐的,简直就像一位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残兵败将。
超常 儿童 案例
超常儿童案例:朱敏娴被美国9所大学研究生院录取父亲领路14岁男生考全省第一进中科大少年班历年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手详细去向超常儿童夏阳12岁成为中国科大学生18岁男孩获20万美金奖学金并获耶鲁通知书华大“小神童”:平淡过七年宽松就业去王安简今年中科大少年班最小的学生朱敏娴被美国9所大学研究生院录取接中国科技大学消息,我校96届少年班毕业生朱敏娴,在中国科技大学学习期间,学业优秀,表现突出,获学校多次表彰,并获得铝懈骼嘟毖Ы穑?br />1996年:海外校友基金会优秀新生奖学金1996~1997学年: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1997~1998学年:东方通信奖学金1998~1999学年:中国科学院奖学金1999~2000学年: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近期,通过GRE考试,同时获美国9所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9所大学是: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技术学院新泽西州立大学伊利诺斯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帕德大学布朗大学现在,朱敏娴自己选定去“耶鲁大学数学系”深造。
不日即将赴美。
这是我校超常教育的又一丰硕成果,特此向全校师生报喜。
天一中学出了个“四川女孩”近日,正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的天一中学96届少年班毕业生朱敏娴同时收到了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加州技术学院、伊利诺斯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帕德大学、布朗大学等9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一时轰动了中科大校园,也在母校天一中学传为美谈。
朱敏娴1981年11月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分别为小学与初中。
但她从小就表现出异常的聪颖和才智。
92年报考天一中学少年班时,有道题要求学生背诵一首陌生的七言律诗,当时本校高一年级30名学生背诵的平均时间为3分半钟,她却只用2分20秒就很熟练地背了出来。
之后,要求考生隔 15分钟和45分钟再各背一次,每次背诵之间分别穿插一些其他测试,她不仅2次都顺利背出,最后一次背完后,她竟表示还能倒背出来,随后立即一字不差地倒背了一遍,超常的记忆力惊呆了在场测试的几位老师。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摘要】11岁的小女孩从中国走到加拿大,展现了她的勇气与决心。
在这次长途徒步旅行中,她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但家人的支持和路上结识的朋友和好心人给予了她友情与帮助。
最终,她成功地抵达加拿大,收获了成长和喜悦。
这段经历让她更勇敢和热爱生活,也展现了行走的力量。
这个11岁的少女的故事启示我们,只要有目标和勇气,就能实现惊人的壮举。
期待未来更多奇迹的发生,让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一种信念的力量,让我们相信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走到目的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键词】关键词: 行走的力量, 11岁, 中国, 加拿大, 勇气, 决心, 挑战, 困难, 友情, 帮助, 成长, 目的地, 生活, 热爱, 启示, 未来, 坚定目标, 家庭支持, 喜悦, 终点.1. 引言1.1 小女孩的坚定目标11岁的小女孩从中国走到加拿大,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壮举,却是她心中坚定的目标。
她并没有被自己年纪小和身体柔弱所限制,反而以自身的决心和勇气,决定踏上这段充满挑战和冒险的徒步旅程。
从一开始,她就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坚信只要肯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个小女孩心中的目标如同一颗闪耀的星星,指引着她前行,让她不畏艰难,坚定地走向目标。
在她眼中,到达加拿大并不只是简单的到达一个地点,而是对自己勇敢和冒险精神的肯定,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的渴望。
这个坚定的目标,成为她在徒步旅行中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支撑,让她坚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达到终点的喜悦。
1.2 家庭的支持与鼓励家庭的支持与鼓励是小女孩成功完成长途徒步旅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段旅程中,小女孩的家人始终是她坚强的后盾和支持者。
他们不仅在她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给予了理解和鼓励,还在她面临困难和挑战时给予了坚定的支持。
小女孩的父母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他们从不怀疑她的能力和决心。
父母在每一个决策中都在她身后支持着她,他们鼓励她坚持走下去,给予了她无限的力量和勇气。
最美少年-美德少年-PPT
2 、见缝插针
6 、利用笔记
争做美德好少年! 好好学习
1、专注
2、见缝插针 3、井然有序 4、学习技巧
5、驾驭时间 6、利用笔记 7、卷面整洁 8、自我反思
一个学生要想在学习上成绩优秀,应该具备哪些精神?
勤奋刻苦的进取精神; 不耻下问的求教精神; 虚心聆听的接受精神; 独立思考的求真精神; 高度负责的律己精神; 严格自觉的守时精神; 不怕失败的抗挫精神; 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 严谨务实的实干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追求精神。
01
、讨论:
02
少年在哪儿
01
对父母尽心尽孝
02
对生活乐观向上
03
对学习孜孜以求
0 1 百事孝为先
弟子规 圣人训 首
03
孝弟 次谨信
父母呼 应勿缓
05
父母命 行勿懒
0 2 〈总 叙〉
泛爱众 而亲仁 有
04
余力 则学文
父母教 须敬听
06
父母责 须顺承
三
第美 一少 章年
、 身 边 的
最
优秀学生的品 质
2013年中国最美孝心少年—— 背着瘫痪母亲上学的女孩黄露露
黄露露是宜昌市夷陵区的学生,父亲去世,母亲又遭遇车祸瘫痪 不起,面对艰辛的生活,上高中的她毅然带着妈妈上学,边读书 边照顾母亲。她白天在教室里伏案苦读,中午和晚上匆匆赶回租 住的房子里,照料瘫痪在床的妈妈……无论刮风下雨,足足坚持 了三年。黄露露的孝举被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联播报道,引起社 会强烈反响。今年6月24日,这位“最美孝心少年”传来捷报,她 参加2013年高考总分547分,高出理工类一本院校录取分数线20分。
最 人
人 学 习
美 美
不上补习班,他带女儿走遍中国
不上补习班,他带女儿走遍中国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1年第5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许多家庭都认同的教育理想,但像翻译家、作家薛舟这样高质量遛娃的恐怕不多。
迄今10年,他带两个女儿自驾游18万公里,参观了上千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址。
一路上,薛舟一直给女儿们讲历史故事和古诗词,旅途中结合实地场景讲,哄睡时讲,粗略统计,他至少给女儿讲过1万多个故事,几千首诗词。
女儿成长相当于读了好几个本科2009年8月,大女儿雨乔两岁多时,薛舟夫妇带她去韩国访学一个月。
有一天晚上,薛舟陪她入睡。
故事讲完了,女儿还是没有睡意,薛舟就提议给她背唐诗。
她则要求爸爸一边背诗,一边用手指在她的后背上写字。
那天晚上,薛舟差不多连背带写了二十来首唐诗,孩子喜欢,他背得又不吃力,于是,这项活动便成了女儿临睡前必不可少的项目。
2013年,雨乔6岁,薛舟的博客空间开始按月记录着“女儿的历史课”,每日教案格式整齐——包含一首开场诗,一段历史故事,一个讨论主题。
所谓历史课,也是如背唐诗,父女俩熄灯躺着聊天,一直聊到女儿睡着。
讲历史故事,是因为薛舟自己喜欢并擅长。
起初,他只是随意讲讲,没想到三四岁的女儿越听越入迷,经常一两个小时还不肯睡。
薛舟很快发现,不专门准备撑不下去了。
他开始大量阅读,让自己快速且深入地熟悉每一段历史。
薛舟戏言,陪伴女儿成长的这些年,相当于读了好几个本科。
开场诗的设置来自薛舟小时候的“历史启蒙”——评书和章回小说,每段故事的开头结尾都有一首诗。
他尽量挑选与故事相关的诗词,让历史和诗歌结合,一箭双雕。
两个孩子都非常热爱诗词,大女儿积累一千多首,小女儿学龄前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几百首。
重头戏在最后的讨论。
他希望通过和女儿的睡前漫谈,启发女儿主动思考,而不只是灌输一些人物和史实。
与女儿一起自由生长薛舟成长于山东农村,初中时他坐父亲的自行车第一次到20公里外的县城,大学时才到省城。
毕业后,他和妻子放弃部队的安稳工作,来到北京,靠翻译和写作撑起小家庭。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会选择走自己熟悉的路,舒适的环境和熟悉的友人。
但有一位小女孩却选择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道路,她在11岁的时候,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开始了一段充满挑战和变化的人生旅程。
这位小女孩叫做李露,她出生在中国的一个小村庄里,家境并不富裕。
由于家庭的贫困和父母的重病,李露从小就学会了坚强和独立。
她知道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在她11岁的那一年,一个机会出现了。
她的远房亲戚在加拿大开了一家餐馆,听说那里生活条件比中国要好得多。
于是,李露的父母决定把她送到加拿大去,希望她能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于是,李露踏上了她的加拿大之旅。
由于家庭的贫困,她只能乘坐最便宜的航班,而且要经过长时间的中转和等待。
在这段长途跋涉的过程中,李露没有丝毫退缩,她不停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成功,我要去加拿大,我要给父母争光。
”终于,李露踏上了加拿大的土地,开始了她在这个陌生国度的新生活。
刚开始的日子,李露感到非常不适应,因为语言、风俗和生活习惯都和她的故乡截然不同。
李露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她努力学习英语,去适应加拿大的生活。
在加拿大的这几年里,李露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她需要适应不同的学校教育体系,面对不同的学习压力和文化差异。
她没有因此而放弃,她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在新的学校里,李露变得越来越开朗和自信,她成为了全班同学们的好朋友。
她用自己的诚实和努力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在学校里,李露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义工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同学们参与公益活动。
在李露14岁的时候,她成为了班级的学生会主席,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她带领全班同学们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赞扬。
李露的成绩和表现也让她获得了一系列的奖学金和荣誉,她的故事也被当地的媒体进行了报道。
在接受采访时,李露说:“我想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看到,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改变命运。
会走路的树读后感5篇
会步行的树读后感5篇会步行的树读后感篇1步行上学》是依据真人真事改编,叙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为了到对岸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滑索过江的感人故事,真正触动了灵魂最深处的情感。
步行上学,这在寻常人看来只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这对小姐弟却是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姐姐娜香靠不安全的滑索溜过江上学,在弟弟的眼里,这却是让人无比的羡慕,但妈妈坚持要瓦娃等父亲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
可是,事与愿违,在外打工的父亲总也不回。
终于一天,弟弟没能防范住来自对岸的诱惑,偷偷溜索过江,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
未曾想,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被家访的聂老师戳破,聂老师送来的那双红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里。
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
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这双美丽雨鞋还给了姐姐。
日子像流水一样悄无声息地淌着。
谁也没想到,由于赶着给弟弟送一双新鞋回来,姐姐娜香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江中影片最终段娜香的坠江相对观众的视觉撞击尤为猛烈,故事也因此实现了高潮。
这部“将美撕毁给人看”的影片,自始至终是那么完美地、也是令人心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剧中人物无论是主角姐姐娜香,还是弟弟瓦娃,以及聂老师,甚至配角村长等等,都无限深情地投入,决不懈怠其中任何一个细小处,那么感人至深、没有悲情、滥情的噱头,《步行上学》通过孩童瓦娃的纯洁视角,以朴实而真实的故事蓝本、克制收敛的叙述方式、清新自然的影调、真挚动人的情感和精美简约的风景,紧紧拽住了我们的心灵。
客观上讲,或许人生来就不是那么的平等,而处于优越环境的我更加应当珍惜目前美好的机会和安闲的生活,做到和聂老师那样爱惜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伙伴!让学生的希望没有那么遥远!会步行的树读后感篇2观看了《步行上学》。
这部电影让很多人热泪盈眶,可感动人了。
这部电影重要讲了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溜索上学的感人故事。
娜香和瓦娃住在云南省的怒江边,而学校在江对岸,没有桥,娜香每天只能冒着生命不安全,溜索上学。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
当我们提到旅行,大家往往会想到坐飞机、坐火车、坐汽车等等,但是你有没有想过
步行旅行呢?11岁的姚凯文就是一位行走者,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
姚凯文是沈阳市一名学生,她的妈妈是一名教师,爸爸是一名军人。
在姚凯文的生命中,她希望拥有更多的经历和冒险,于是她毅然决定了走出舒适区,踏上一段行走之旅。
2018年7月,姚凯文开始了她的行走之旅,她从中国辽宁省的沈阳出发,穿过了俄罗斯、芬兰、瑞典、挪威等国家,最终到达了加拿大的温哥华。
在她的旅程中,她住在了便
捷性格不同的地方,有时会在帐篷里过夜,有时会在陌生人的家里住,她还会通过为人们
做义工来赚取一些生活费。
虽然这段行走之旅对于姚凯文来说异常具有挑战性,但她从未被困住或放弃。
她坚信,无论在旅途中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只要有勇气和耐心,就能克服它们并继续前进。
她的旅行之旅结束了,但是她带回了更多的经历和收获。
她曾经在美国芝加哥的TEDx 演讲中说:“无论你想要什么,你都可以去努力争取,只要你愿意冒险,去拥有更多的经历,去看看这个世界的其他角落。
”
姚凯文的行走之旅向我们证明了勇气、毅力和耐心的重要性,无论在我们的生活中面
对什么,只要我们坚定意志和信念,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去迎接更多的冒险和经历。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2018年5月,一个普通的晚上,一则新闻在中国各大媒体上迅速传开:一个才11岁的女孩竟然用自己的双脚,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
这个女孩名叫吴晓琳,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名小学生。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辛勤工作,为了给她以及她的弟弟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虽然家境并非富裕,但吴晓琳的父母对她有着很高的期望,希望她能够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吴晓琳在小学三年级时,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了。
她看着父母辛辛苦苦赚钱的样子,觉得自己应该为家庭分担一些负担,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去加拿大打工,来挣钱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的计划,也没有任何准备,就一个人默默踏上了漫长的旅程。
她每天步行几十公里,用她微弱的体力和坚定的意志踏上了她的梦想之路。
整个旅程中,吴晓琳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她没有食物吃,有时候她没有地方住,但她从未放弃过。
每当遇到困难时,她都会告诉自己:“只要我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我的梦想。
”在吴晓琳的旅途中,她遇到了许多好心人。
有的人给了她食物和水,有的人让她住在他们家里。
这些陌生人的善意和关心让她感到温暖和感激。
经过漫长的旅行,吴晓琳终于抵达了加拿大。
当她踏上加拿大的土地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和骄傲。
她知道,她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吴晓琳在加拿大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凭借着勤奋和坚持,她成功地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
她也想尽办法帮助其他在中国还在为生计奔波的孩子,她捐助了好多书和衣物,她说:“我知道他们的苦,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
”吴晓琳的故事给了许多人以启示。
她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且勇敢地去追求,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
无论面对多少困难与挑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我们就能够战胜一切。
吴晓琳的力量不仅仅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也启发了更多的人。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但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行走的力量。
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和鼓舞着我们,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摘要】11岁的小女孩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壮举,从中国徒步走到加拿大,展现了行走的力量。
她初心坚定,决定勇敢,踏上漫长征程,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从不放弃。
在路上,她收获了成长和感悟,最终抵达加拿大,享受着喜悦和成就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和勇气能战胜一切困难,人生不设限,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梦想就会实现。
这个小女孩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展示了她的勇气和坚持,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关键词】11岁女孩、奇迹、挑战、决心、勇气、行走、长征、困难、收获、感悟、加拿大、坚持、人生、梦想、勇敢、第一步。
1. 引言1.1 11岁女孩的壮举11岁女孩的壮举可以被称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壮举。
在这个年纪,大部分的孩子还在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而她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她不畏艰辛,毅然决定从中国出发,徒步穿越多个国家,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加拿大。
这个决定不仅展现了她的勇气和决心,更让人们惊叹于她年幼却拥有成人般的坚韧和毅力。
这个11岁女孩的壮举将她的名字铭刻在了人们心中,成为一个永恒的传奇。
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定义勇气和坚持的含义。
行走的力量,让这个11岁的女孩在茫茫人海中熠熠生辉,成为一个令人敬佩和钦佩的榜样。
1.2 行走的力量在这个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世界里,行走是一种独特的力量。
行走不仅仅是简单的移动,更是一种勇气和毅力的体现。
11岁的她,用行走的力量,完成了一次令人惊叹的壮举,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
行走的力量源自内心的坚定和对梦想的执着。
一步一步地踏在陌生的土地上,11岁的她拥有着一颗勇敢而坚定的心,愿意迎接未知的挑战。
在行走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脚底传来的力量,那是对自己的信心和勇气的体现。
行走的力量不仅是一种外在的体力和毅力,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在漫长的征程中,她磨砺了意志,砥砺了内心,把困难转化为动力,把挑战化为成长的机会。
少年有为案例
少年有为案例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靠的是99%的汗水和1 %的灵感,但那1 %的灵感往往比99%的汗水更重要”其实很多人生下来就是传奇,找到自己的赛道比什么都重要。
时代不同了,世界的发展靠更多靠的是灵感而不是经验,优秀再也无关乎年龄,每个人都有机会在某一褰道上成为别人眼中的“传奇”,“年少有为”这个词,再也不是贬义。
其实从历史来看,很多传奇人物都是”年少有为”的,这些传奇人物除了年少时值得称颂的人生经历外,身上散发出的自信、热爱、坚持往往更加值得学习。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分享其中一位11岁的51Talk小学员黎子琳的故事,这个时代的优秀,早已和年龄无关,年仅9岁的时候她就可以在联合国完成关于熊猫保护的纯英文演讲,每- -次的登台演讲,黎子琳都带给观众不同的惊喜和感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知名国际时尚杂志选出的"小明星”9岁时在联合国进行“全英文”演讲,曾火爆全网9岁的女孩能做什么?也许可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来自四川成都的黎子琳,那“青年的力量青年的责任”的主题英文演讲仍然让51君记忆犹新,在演讲中,黎子琳以大熊猫保护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青少年在气候变化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并呼吁全球青少年与大熊猫站在一起,践行环保,对抗气候变化。
就是这样一个上身黄色外套,下身红色格子裙的9岁小女孩,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发音标准,在万众瞩目的国际舞台上落落大方,自信且从容,令万千家长羡慕不已。
很快,该视频登上微博热搜,"9岁中国女孩联合国演讲”相关话题的关注量也迅速超过1.6亿,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9等媒体均转发报道。
年仅9岁的黎子琳,在演讲中透露出的那份远超年龄的从容冷静给网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网友感叹: "这是别人家的孩子,英语被9岁的孩子秒杀了”,"孩子很优秀,但更优秀的是她的父母”,“内容讲的自然大方,关键是小小年纪就不紧张,其实就很了不起”。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所谓“神童”和"传奇”,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不过是有远见的父母在严格督促、在奋力托举。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11岁的小女孩王小美,来自中国的一个小村庄。
她从小就对世界充满好奇,梦想着能够走出自己的家乡,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好,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生活简单朴实。
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少有人能想到一个11岁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更别提去走遍数千公里,来到加拿大这个遥远的国度。
小美并没有因为家境贫困而放弃自己的梦想。
她从小就是一个乐观开朗、勇敢坚强的孩子,她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是,她开始了自己的行走之旅。
小美选择了一条从中国到加拿大的行走路线。
她告别了家人,背上行囊,开始了她漫长的征程。
整个旅途中,小美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她要经历艰难的路途、险恶的天气、食物和住宿的问题,还要应对一些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但小美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她鼓起勇气,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
在旅途中,小美遇到了许多善良的人。
有的人给予她帮助和支持,有的人向她传授知识和技能,有的人和她分享快乐和悲伤。
这些人的帮助和鼓励,让小美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她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和成熟,也更加珍惜每一次与人相遇的机会。
经过数月的艰难跋涉,小美终于踏上了加拿大的土地。
她兴奋地走上了加拿大的大街小巷,感受着这个陌生但又充满希望的国家。
她觉得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她更加坚信自己的梦想,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多的梦想。
小美来到加拿大后,她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她努力学习英语,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还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蝴蝶,经历了一次艰难的蜕变,终于获得了自由和美丽。
她感谢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她的人。
小美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有的人为她的坚强和勇敢而感动,有的人为她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有的人为她展示出的中国孩子的勤劳和智慧而感到自豪。
小美成为了一个励志的典范,她的故事也被许多人传为佳话,鼓舞了无数人前进的勇气。
有一种羡慕叫别人家的孩子
在中国,有一种羡慕叫别人家的孩子。
仔细观察一番,这些孩子的优秀也并非与生俱来。
他们之所以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背后都有一个积极强大的父母。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她只有16岁,决赛以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轻松夺冠。
她就是被誉为国民才女的武某某。
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她的光彩,却没看到光彩背后为之所付出的武爸武妈。
在她还小的时候,武某某的爸妈决定一起陪孩子读书,甚至专门不惜重金为她打造一个家庭图书馆。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武爸在每天下午16:30以后就不再用手机了,全身心的陪孩子读书学习,以身作则。
在课外兴趣方面,父母也是尽心尽力,为孩子创造机会,创造条件。
让孩子读书学习,自己却在一边玩手机看电视。
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却不曾想过自己也该上个学习班去提升自己。
高能妈妈:带着仨娃去旅行,,世界就是最好的课堂
高能妈妈:带着仨娃去旅行,,世界就是最好的课堂打开文本图片集对孩子们来说,只要有妈妈的陪伴,就是一段未被错过的温暖时光。
在很多人眼中,带娃出行是一件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超级麻烦的事。
然而从2016年起,杭州妈妈赵旭峰就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开启了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3年中,他们每年有200多天在路上,游遍国内147个城市及国外11个城市。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敢于尝试,让一切不可能皆成可能从幼师毕业后,赵旭峰从未停止学习和成长的脚步。
中小学执教、办幼儿园、读研究生、在大学教书、去哈佛大学进修……螺旋式上升的学习及职业生涯中,她深入涉足了学校教育的各个学段,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儿童教育方面。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她认为10岁之前是亲子游的黄金时段,在这一时期让孩子们广泛地接触更多风土人情,增长见闻,有更多的亲身体验,有助于开阔视野和形成正确人生观。
2016年3月,赵旭峰第一次带着3个孩子去深港澳珠玩儿。
当时,大女儿布丁7岁、二儿子丁丁5岁,小儿子小土豆还不到一岁。
望着还坐在婴儿车里的小儿子,老公有点儿不放心,但架不住赵旭峰的坚持,最终还是同意他们出行。
深圳世界之窗的恐龙园是孩子们玩得最开心的地方。
行走在空气清新的丛林中,一个个惟妙惟肖、摇头摆尾的巨大恐龙模型不时嘶吼着,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妈妈,你看这是剑龙!这是霸王龙!”丁丁兴奋地大叫着,那份难以抑制的快乐甚至感染了在婴儿车里坐着的小土豆。
在澳门,游览了天地娱乐场、度假区之后,7岁的布丁若有所思,说出一句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符的话:“澳门是富有和贫穷这两种生活状态比较明显的城市。
”显然孩子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这句话让赵旭峰愈发坚定自己的想法,见多识广才能够培养一个孩子的思考力。
独自带着3个小孩去旅行,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赵旭峰认为,孩子强健的体魄和生活自理能力是亲子旅行必备的基础。
在家时,她和布丁、丁丁商量,制定了一周运动考核及家务量化表。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
行走的力量:11岁的她,从中国走到了加拿大1. 引言1.1 11岁的女孩从中国走到加拿大,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毅力与勇气11岁的女孩从中国走到加拿大,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毅力与勇气。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名叫小芳的11岁女孩,决定要从中国走到加拿大,这个疯狂的主意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小芳并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学生,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但她却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勇气。
这个决定是一个彻底的冒险,毕竟要从中国走到加拿大,这是一个数千公里的距离,而且这个11岁的女孩从未离开过家乡。
但小芳却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坚信自己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在她的背后是一个支持她的家人,他们虽然也担心小芳的安全,但却尊重她的选择,给予她无尽的支持和鼓励。
小芳的决定引起了轰动,她的行走之旅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
许多人都为她的勇气和毅力感到惊叹,这个小女孩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强和勇气。
她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更多人,让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勇敢前行。
小芳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2. 正文2.1 准备出发:一个勇敢的少女和她的家人一同启程在准备出发的那一天,11岁的女孩和她的家人早早地起了个大早,他们整理好行李,做好了准备迎接这段漫长的征程。
少女的眼睛里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勇气,仿佛在向世界宣示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家人们也一同陪伴在她身旁,给予支持和鼓励。
在启程的那一刻,少女的双脚踏上了这段未知的旅途,一路上她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但是她并没有放弃,依靠着自己的毅力和勇气,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
家人们也始终支持着她,为她加油鼓劲,让她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这段旅程不仅是少女的个人挑战,也是家人们共同的探险。
他们彼此相互搀扶,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一同感受着旅程中的种种收获和感动。
在这段旅途中,少女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她的决心和坚持,让人感动和钦佩。
少女和家人们一同启程,展现出了一种无畏的力量和勇气。
孩子陪妈妈徒步的文案
孩子陪妈妈徒步,迈出的脚步铿锵有力,仿佛奏响生命的乐章。
阳光洒在他们的
脸上,温暖如春日的微风,让人心生舒畅。
妈妈带着孩子走过青山绿水,感受大
自然的恩赐和美丽。
小手牵着大手,彼此间流淌着无尽的爱意和亲密。
他们聆听
鸟儿的歌唱,在森林中追逐欢笑,享受着自由与快乐。
孩子用稚嫩的声音问:
“妈妈,这里为什么有那么多树?” 妈妈微笑着回答:“这些树是大自然的宝藏,它们给我们呼吸和美丽。
” 他们攀爬山巅,俯瞰整个城市,在高处感受到一种无
限可能的勇气。
孩子眨巴着明亮而好奇的眼睛:“这里真美!我们还会再来吗?” 妈妈紧握孩子的手说:“当然会!我们可以一起探索更多未知的地方。
” 徒步的
路上,他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培养了坚韧和毅力。
孩子拥抱大自然,学会尊重
与保护,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
妈妈教会孩子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让他们成
为有环保意识的公民。
徒步是一次探险之旅,同时也是亲子关系的加固剂。
孩子
在妈妈身边学会勇敢、坚强和独立,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徒步带给他们心灵的宁
静和平和,让他们远离城市喧嚣的纷扰。
孩子收获了自信和勇气,在征服山川之
后面对人生更加从容。
妈妈则在陪伴中感受到岁月静好的美好时光,留下珍贵的
回忆。
徒步是一次与自我对话的旅行,释放内心深处被遗忘已久的梦想。
孩子牵
着妈妈的手告诉她:“我爱你,谢谢你带我来这里。
” 妈妈温柔地亲吻孩子的额头:“我爱你,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最好的伙伴。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门一看是个十三四岁的女孩,说是女儿的同学。这个 女孩待到零点仍不愿走,还说要在这儿过夜。梁女士担 心女孩父母着急,只能找民警帮忙。随后
了解到女孩家在鹿泉区,因与父母吵...山东一16岁女孩上 学途中失联 家人寻找半月仍无果2月28日,莱州的16岁女 孩武俊佳坐大巴车到烟
台护校上学,突然与家人失去联系。到目前为止已经半 个月了。“2月28日她到烟台后给我们打了电话报了平安, 但是第二天下午5点,她班主任就
要反复练习,所以无法短时间提高,听写成了玫玫的短 板。但写作难不倒她。“我自己爱好文学,路上会给她 念诗歌,她就挑喜欢的来背。”这在无形
中提高了她的写作能力。学霸父母崇尚"行走的力量" 7岁 女孩一年游学16国相关信息:14岁女孩上学路上失踪 系 用压岁钱开房写作业望着“
失踪”了半天的女儿,陈先生哽咽了。他扬起的手眼看 要落到女儿身上,看女儿打了一个哆嗦,他叹了口气, 收住了手。这是象山丹城的一家宾馆。本
发现凭借英国签证很容易能申请到土耳其签证,于是一 家子毅然前往千年古城伊斯坦布尔。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顺道”参观了黎巴嫩、约旦;
跨越红海,踏上神奇的非洲大陆;折回亚洲,在尼泊尔 攀登珠穆朗玛峰…… 并没有具体的行程计划,“走一步算 一步”。这一走,了温州。 苏瑶和丈夫是两 个70后的学霸,分别拥有计算机博士和硕士学位。作为 一个“精神上不受约束的自由
玫玫在珠峰留影 辞职,带着女儿环球游学一年,足迹踏 遍亚非欧三大洲16个国家。这么酷的事儿,温州的苏瑶 (化名)和丈夫做到了。 昨
天,微信圈里热传这对学霸父母的育儿经,原因是苏瑶 近日到女儿所在的学校做了一场“行走的力量”的经验 分享,记者联系上苏瑶时,她说事情是一
年前发生的。 2013年8月,热衷于文化交流的苏瑶夫妇, 带着7岁的女儿玫玫出国度假。一开始,他们只想去英国 和爱尔兰。到达英国后,苏瑶
主义者”,苏瑶对旅行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她看来,旅 行就跟日常生活一样自然。而这一次,他们只是“在地 球村上走了几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为什么休学一年去旅行 父母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启程时,玫玫读一年级;回来后,她已经是三年级的学 生了。苏瑶说,虽然落下了二年级
的课程,但女儿的成绩并没有受太大影响。 在路上,玫 玫并没有完全放下学业。苏瑶为女儿准备了一套全英文 的教材《在家上学》。她和女儿约定好
,一周要学习多少内容,完成多少作业。玫玫很自觉, 每次都能严格执行,从来不需要苏瑶督促。 身在国外, 英语是日常语言。玫玫喜欢折纸,每到
一个新地方,她要自己用英语和大人打交道,去找纸张 和剪刀。一年下来英语长进不少。苏瑶说,女儿的逻辑 思维能力挺强,加上自己启发式的教学,
数学也不在话下。 外出旅行1年,唯一受影响的是语文。 “她回来之后,恶补了一下语文,把两本语文书里的生 词什么的背了一下。” 由于生词需
给我打电话说武俊佳没有来...一个女孩与七个城市(留学 素描)2014年5月,福州一中高三8班的毕业生温柔嘉收 到了一份特殊的录取通知书
——一个木匣子。匣子里装的是一个学校为她定制的爱派, 里面存着学校亲自录的一段恭喜她被录取的视频。这份 不同寻常的录取通知书来自美国米勒
瓦...
跳蛋 /tag/%E8%B7%B3%E8%9B%8B
该在学校上学的女儿,带着自己的压岁钱“逃”到了这 里。还...12岁女孩弃学照顾重病父亲 重返校园担忧爸爸 小菁媛坐在父亲病床边复
习英语。京华时报记者谭青摄 昨天下午,12岁女孩小菁 媛进入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借读,并获得学校师生近8万 元的捐款。此前,其父因患尿毒症
住院,母亲离家出走。为在医院照顾父亲,小菁媛...女孩 深夜造访同学家待到零点 原是吵架离家出走3月16日22时, 梁女士家传来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