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病害三亚市植保站 李碧平
胡椒腰果害虫
1000~2000倍液。
第四节 粉蚧类害虫
桔臀纹粉蚧
分布及为P害lano桔c臀o纹cc粉u蚧s分布ci于t海r南i、(Risso)
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为 害可可幼果荚、花柄、嫩芽,严重时可使 其枯萎;此虫尚为害胡椒、菠萝、芒果、 番荔枝、咖啡等作物。
药,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2000倍。
第二节 腰果蛀果斑螟
Hyalospi别l名a:腰l果e云u翅c斑o螟neurella Rogonot
分类:
鳞翅目 螟蛾科 Pyralidae
为害状
幼虫蛀食腰果果实(嫩坚果)和果梨,造成发育 早、中期的果实中空、干枯死亡。盛果期虫果可 达60%以上,单株虫率最高达95%,严重影响产量。 结果前期和末期也蛀害花序和嫩梢。
一.分类:半翅目,盲蝽科。 二.分布:海南、云南等地。 三.寄主:胡椒、咖啡、腰果、可可、番石榴、红
毛榴莲等多种作物。 四.为害:成虫、若虫吸食芽、嫩梢、嫩叶、花和
果实,受害部位出现黑斑、干枯。
五、形态物征
若虫:分5龄;5龄体长5.3 mm,全体土黄略带红,触角及足 上散生黑色斑纹。
成虫:体长5~6mm,土黄色,具有黑褐色斑点。触角细长,为 体长的2倍,第1节基部白黄色,其余土黄色;第2节大部分土 黄色;第3、4节黑褐色;前胸背板前方缩小呈颈状,雌成虫 前部黄褐色,后部黑褐色;雄成虫全为黑褐色;中胸小盾片 后缘有一稍向后弯、顶部呈小圆球状的突起。
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9-12mm,灰黑色。触角线状。前翅灰色,亚缘 线和外横线白色,缘毛基部灰白色,中部黑色,端部浅棕色。 后翅灰白色,前缘和外缘线黑色,缘毛同前翅。雄虫体长810mm,触角栉齿状。前翅色较雌虫浅。
胡椒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1 胡椒瘟病
1 1 症 状 .
为 5 ~ 10 ×2  ̄6 m 0 1 m 5 0 ,乳 突 明显 ,呈半球 形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单个 ,偶见 双乳 突 ,排 孢孔 宽 5 m ~7I ;孢 子囊 易 x
2 1 年 1月 00
Jn 2 0 a . 01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 NES OURNAL OF T P CAL AGRI EJ RO I CUL URE T
第3 0卷 第 1 期
Vo .0,No 1 13 .
胡椒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技术①
桑利 伟② 刘 爱 勤③ 孙 世 伟 苟 亚 峰 李 志 刚
收稿 日期 :2 0 — 2 2 。责 任 编 辑 / 长 灯 ;编 辑部 E m i : dk c ia o ra . e . D或 r n @ 6 . o 。 0 9 1— 3 乐 -a l r n @ hn ju n 1 n tc d k 13 c m ② 桑 利 伟 ,男 ,助 理 研 究员 ,研 究 方 向 :热 带 香 辛 料 作 物 病原 微 生 物 。Em i :S i e 15 13 cm - a l lw i0 @ 6 .o 。
d s a e a es mm a ie . ie s r u rz d K e wo d p p e m an d s a e c n r l y rs e p r; i ie s s; o to
胡椒 ( e i u .是一 种原 产 于 印度 的重 肋 rn rm L) g 要 香辛作 物 ,也是人 们 喜爱 的调味 品 ,广泛应 用 于 食 品 加工 和 医学 等方 面 。海 南 是 我 国 胡椒 的 主产 地 ,其 种 植 面积 和 产量 均 占全 国总 量 的 9 % 上 , 8以
海南省胡椒主要病害现状初步调查
( . sac n t ueo S i n ee g ,C A 1 ReerhIsi t f pc a dB vr e AT S,Wa nn 5 1 3 ,C i t e a n ig 75 3 hn a;
Ab t a t A u v y o h t t so a n p p e i a e sc r i d o td rn 0 7 — 0 9 i i a r v n e src s r e n t e sa u fm i e p r d s s swa a re u u i g 2 0 — 2 0 n Ha n n P o i c , e
摘要
513 ; 2 7 53 .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 术研究 中心 ,儋州 5 1 3 ) 7 7 7
为 明确 海 南省 胡椒 主要 病 害种 类及 发 生 情 况 , 海 南省 琼 海 、 昌 、 宁 、 口 、 安 、 高 、 州 、 迈 、 昌 对 文 万 海 定 临 儋 澄 屯
等 9个市( 进行 了调查 , 县) 结果表 明 :1 目前危 害海 南胡椒 生产 的主要病 害有 9种 , 中真菌病 害 5种 , () 其 为胡椒 瘟
icu i gW a nn n ldn n ig,Qin h i o g a ,Hak u io ,W e c a g,Ch n ma , n ho nhn e g i Da z u,Lig o,Tu c a g,Dig’n i ia na nh n n a nHan n
P o i c ,Ch n .Th e u t s o d t a h r r i e k n s o a n p p e i a e n l d n ie k n s o r vn e ia e r s l h we h t t e e we e n n i d f m i e p r d s s s i cu i g fv i d f s e f n a ie s s s c s p p e h t p h r o tr t e p r wi ie s u g l s a e u h a e p r P y o ht o a f o o ,p p e l d s a e,p p e o tr t e p e n h a n s d t e p r f o o ,p p r a t r c o e a d p p e o t o l s n n i d o e p r b c e ild s a e s c sp p e a t ra e fs o .On i d o n e p rs o y m u d ,a d o e k n fp p e a t ra ie s u h a e p r b c e i l a p t l ekn f p p e iu i a e e p rCM V ,a d t t e i d fp p e ie s ss c sp p e e o d g n ie s n e p rv r sd s s ,p p e e n wo o h rk n so e p r d s a e u h a e p rM l i o y e d s a e a d
海南胡椒生产气象灾害及防治技术
海南胡椒生产气象灾害及防治技术作者:陈统强来源:《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年第01期摘要:为确保胡椒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针对海南的天气气候特点和胡椒的生长特性,提出胡椒生产中风害、水涝、寒害、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胡椒农业气象灾害防治胡椒原产于热带雨林,我国于1951年从马来西亚引种于海南岛琼海县试种。
到目前为止,海南全省种植面积已达2.3万hm2,年产量31.4万t,胡椒生产是海南的优势产业。
历经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海南胡椒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由于受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与世界主要胡椒种植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22 ℃以上。
年极端最高气温约39.0 ℃,大部分地区极端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为6 ℃~8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640 mm。
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高温多雨,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热带气旋盛行季节,热带气旋过境常带来大风和大量降水,给胡椒生产带来风害、洪涝、水害等。
冬季,在干燥的东北季风控制下,降水稀少,强冷空气南下影响,还会出现对胡椒不利的低温阴雨天气。
季风活动异常会引起长时间的干旱和大范围的洪涝。
海南岛的干旱分为春旱(2~5月)、夏旱(6~8月)、秋旱(9~11月)、冬旱(12~翌年1月),是最常出现,影响最广的灾害性天气。
针对胡椒的生长特性,认真搞好胡椒生产中风害、水涝、寒害、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防治工作,是确保胡椒稳产高产的重要举措。
1 风害及防治强风对胡椒造成的灾害表现为:整株断柱倒地、被大风吹斜、脱顶脱柱、枝条折断扭伤、大量落叶落花。
如2005年第18号台风“达维”正面袭击海南,中心最大风力达55 m/s,给全省胡椒行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据调查,文昌至万宁一带胡椒植株断、倒、半倒约为40 %以上,断枝、落叶受害株数达100 %。
2008年遭受强台风的袭击,胡椒长势受损,据海南省价格成本调查队对文昌、琼海、万宁、定安、澄迈和屯昌等6个市县20个农户开展胡椒生产成本的调查,农户胡椒收获总产量比上年同期减少38.18 %。
三亚市农业局关于印发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亚市农业局关于印发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亚市农业局•【公布日期】2018.03.29•【字号】•【施行日期】2018.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三亚市农业局关于印发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各区农林局、局机关有关科室、下属有关事业单位:为配合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通过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全面掌握我市农业污染源状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和环境统计平台,切实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以巩固和改善我市一流的生态环境质量。
为切实做好本次普查工作,特制订《三亚市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并于4月4日前报送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至市农业局科教科。
要按照方案部署,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本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附件:1.三亚市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2.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流程图三亚市农业局2018年3月29日附件1三亚市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依据《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省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切实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制订本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摸清本市农业污染源基本信息,掌握不同农业污染物的区域分XXX产排情况,建立农业污染源档案和各级农业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加强污染源监管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一)种植业源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蔬的主产区的种植情况、肥料和农药使用情况及氮磷流失情况。
(二)畜禽养殖业源主要包括:规模和非规模养殖条件下,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鸭、鹅养殖过程中畜禽粪污产生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
(三)地膜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不同农业区域和不同作物的使用量、残留量、回收利用量及分布特征。
(四)秸秆主要包括全市范围内的水稻、玉米、薯类、花生、甘蔗、菠萝、香蕉等作物的秸秆产生量、可收集量和利用量。
海南辣椒白斑病病菌鉴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收稿日期:2017-11-29㊀㊀㊀㊀修回日期:2017-12-15基金项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海口试验站作者简介:黄文枫(1975-)ꎬ男ꎬ园艺师.E ̄mail:ajv993@163.com通信作者:郭刚(1972-)ꎬ男ꎬ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植物病害生物防治.E ̄mail:gggchilly@163.com第9卷第2期热带生物学报Vol.9No.22018年6月JOURNALOFTROPICALBIOLOGYJun 2018㊀㊀文章编号:1674-7054(2018)02-0203-04海南辣椒白斑病病菌鉴定及田间药效试验黄文枫1ꎬ王㊀敏2ꎬ胡艳平3ꎬ马伏宁4ꎬ郭㊀刚4(1.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ꎬ海口571100ꎻ2.海南省瓜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海口571100ꎻ3.海南省蔬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ꎬ海口571100ꎻ4.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海口571100)摘㊀要:近年海南辣椒白斑病发生严重ꎬ主要危害辣椒叶片ꎬ病株叶片布满白色孔斑ꎬ严重影响辣椒品质和产量ꎮ从甜椒病叶组织分离病菌ꎬ经过病原菌形态㊁rDNA和ITS序列鉴定为番茄匐柄霉Stemphyliumlycoper ̄siciꎮ对田间辣椒白斑病进行4种杀菌剂[苯甲 氟唑菌酰胺SC(健攻)㊁肟菌酯 氟吡菌酰胺SC(露娜森)㊁苯醚甲环唑WG(世高)㊁四霉素]的药剂防治实验结果表明ꎬ新型混配杀菌剂12%苯甲 氟唑菌酰胺SC(健攻)和42.8%肟菌酯 氟吡菌酰胺SC(露娜森)具有较好的防效ꎬ14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51%和75.01%ꎬ而10%苯醚甲环唑WG(世高)的防治效果稍差ꎬ防效仅为27.51%ꎮ关键词:甜椒ꎻ真菌病害ꎻ杀菌剂中图分类号:S43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DOI:10.15886/j.cnki.rdswxb.2018.02.012海南岛是我国冬季瓜菜的重要产地ꎬ辣椒是海南供应大陆及港澳地区的重要蔬菜之一ꎮ辣椒白斑病自2015年起在海南冬季北运辣椒生产上的危害呈蔓延之势ꎬ主要危害辣椒叶片ꎬ病株叶片布满白色的小斑点ꎬ发展到后期病斑中间穿孔ꎬ严重影响辣椒的品质和产量ꎮ辣椒白斑病原菌为番茄匐柄霉(Stemphyli ̄umlycopersici)ꎬ以菌丝和分生孢子进行传播ꎬ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1]ꎮ番茄匐柄霉菌(S.lycop ̄ersici)也是番茄灰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ꎬ近年来ꎬ在我国温室及大田番茄生产中发生较重ꎬ严重时能造成80%减产[2]ꎮ苯甲 氟唑菌酰胺SC(健攻)和肟菌酯 氟吡菌酰胺SC(露娜森)分别是德国巴斯夫和拜耳公司2013年在我国注册生产的新型混配杀菌剂ꎮ健攻是目前杀菌剂市场最新颖和高端的一类产品ꎬ为新一代琥珀酸脱氢酶抑剂ꎬ登记作物为黄瓜白粉病㊁番茄早疫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3]ꎮ露娜森是新型果蔬杀菌剂ꎬ由氟吡菌酰胺与肟菌酯复配ꎬ可防治黄瓜白粉病㊁炭疽病㊁靶斑病ꎬ番茄叶霉病㊁早疫病ꎬ辣椒炭疽病和西瓜蔓枯病[4]ꎮ目前ꎬ番茄叶斑病防治采用的苯醚甲环唑(10%世高)是瑞士先正达有限公司1999年在我国登记的三唑类杀菌剂ꎬ防治对象是小麦全蚀病㊁散黑穗病㊁纹枯病[5]ꎮ四霉素是我国生产的生物农药梧宁霉素的主要成分ꎬ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活性[6]ꎮ笔者对海南田间辣椒白斑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ꎬ确定病原后选取上述4种杀菌剂进行防治ꎬ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ꎬ为今后辣椒白斑病的鉴定及药剂防治提供参考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㊀辣椒(甜椒)病叶采自海南省文昌市东郊椰林辣椒地ꎮ1.2㊀病原菌的分离纯化㊀田间采集的辣椒病叶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30sꎬ灭菌水冲洗干净ꎬ超净台晾干后剪取病健交界组织块0.1~0.5cm2ꎬ放置在PDA平板上ꎬ27ħ培养3~5dꎬ挑取新长的菌丝到空白PDA平板上进行纯化培养ꎮ1.3㊀病原菌的形态观察㊀观察在PDA上纯化培养的病原菌菌落形态ꎬ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ꎮ1.4㊀病原菌的分子鉴定㊀提取PDA平板上的病原真菌DNAꎬ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ꎬITS4进行PCR扩增[7]ꎮPCR扩增体系25μLꎬ包括DNA模板1μLꎬ引物各1μLꎬMIX12.5μLꎬddH2O9.5μLꎮPCR扩增条件:95ħ预变性5minꎬ94ħ变性45sꎬ55ħ退火45sꎬ72ħ延伸45sꎬ共30个循环ꎻ最后72ħ延伸10minꎬ4ħ保存ꎮ取5μLPCR产物1%琼脂糖凝胶电泳ꎬ送样华大科技有限公司测序ꎬ在NCBI进行BLAST比较ꎮ1.5㊀药剂田间防治试验㊀设置5组处理ꎬ每个处理20株已生病且叶片白斑量一致的辣椒植株ꎬ①空白对照ꎬ②10%苯醚甲环唑WG(世高ꎬ瑞士先正达)ꎬ③12%苯甲 氟唑菌酰胺SC(健攻ꎬ德国巴斯夫)ꎬ④42.8%氟吡菌酰胺 肟菌酯SC(露娜森ꎬ德国拜耳)ꎬ⑤5%四霉素(自制不吸水链霉菌发酵液提取物)ꎮ药剂喷施按照不同药剂的使用说明稀释不同浓度ꎬ计算用药量ꎮ2017-03-20人工手动喷雾器施药ꎬ喷药后14d(2017-04-03)统计喷药时植物上部4片新叶ꎬ参考标准进行病级划分[7]:叶面斑点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ɤ5%定为1级ꎬ6%~10%为3级ꎬ11%~20%为5级ꎬ21%~50%为7级ꎬ51%以上为9级ꎮ根据对照区和防治区病情指数差异计算防治效果ꎬ按照参考文献[7]的方法ꎬ根据分级方法中叶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百分比划分等级ꎬ病情指数=ð(各级病叶数ˑ相对级数)/(调查总叶数ˑ9)ˑ100%ꎬ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防治区疾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ˑ100%ꎬ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统计分析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病原菌形态特征及分子鉴定㊀辣椒白斑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ꎬ外部菌丝为灰白色ꎬ中间菌丝在培养基里的灰黑色(图1)ꎮ菌落生长到7d后直径不再扩大ꎬ培养皿在室内放置1个月仍观察不到孢子产生ꎮ挑取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具有隔断(图2)ꎮ提取病原菌丝DNA进行ITS序列扩增(图3)ꎬ测序结果546bp碱基与Stemphyliumlycopersici(GenBank:KX858848.1)相似度达到99%ꎮ番茄匍柄霉(S.lycopersici(Enjoji)W.Yamam)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ꎬ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ꎬ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匐柄霉属(Stemphylium)真菌ꎬ危害番茄叶片造成番茄叶斑病ꎮ在辣椒叶片上危害形成白斑ꎬ认定病原菌为辣椒白斑病菌ꎮ图3PCR 扩增电泳图Fig.3Electrophoresis of PCR product图1PDA 平板上病原菌菌落Fig.1Pathogenic colonies on PDA plate 图2菌丝显微照Fig.2Micrograph of mycelia 2.2㊀辣椒白斑病田间症状㊀辣椒白斑病菌在辣椒叶上出现白色的小斑点ꎬ发展到后期病斑中间穿孔(图4)ꎮ田间辣椒植株中下部老叶上的白色斑点直径多为1~5mmꎬ对着阳光可看到透光白色斑点(图5)ꎮ在辣椒底部叶片上通常还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褐色叶斑ꎬ椒农称该褐色叶斑病为辣椒疮痂病ꎮ海南3月份天气潮湿多雨加重了辣椒白斑病的病情ꎮ402热带生物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㊀图4田间辣椒叶片病状图5辣椒病叶透光孔状Fig.5Holes of the infected leavesFig.4Symptoms of gray leaf spot diseaseon the leaves in the field 2.3㊀田间药剂防治效果㊀田间喷施5种处理的防治效果(表1)表明ꎬ健攻效果最好ꎬ14d防治效果达到77.51%ꎻ露娜森和健攻效果接近ꎬ达到75.01%ꎬ自制药剂四霉素防治效果为45.01%ꎬ世高效果最差为27.51%ꎮ辣椒叶斑病一旦发病就很难防治ꎬ世高长期应用可能已经产生抗药性ꎬ单一作用方式的药剂作用效果较多种作用方式的混配药剂效果差ꎮ表1㊀防治甜椒白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Tab.1㊀Controllingeffectoffungicidesagainstgrayleafspotdiseaseonsweetpepper药剂Fungicide用药量Dosage/(ga.i. hm-2)平均病情指数Averagediseaseindex防治效果/%Controlingeffect位次rank12%苯甲 氟唑菌酰胺SC(健攻)12%difenoconazolefluxapyroxadSC10812.8577.51a142.8%氟吡菌酰胺 肟菌酯SC(露娜森)42.8%trifloxystrobinfluopyramSC12814.2875.01a25%四霉素5%tetramycin27031.4245.01b310%苯醚甲环唑WG(世高)10%difenoconazoleWG7541.4227.51b4空白Blankcontrol57.14㊀㊀注:同列数据后相同字母代表数据间无显著差异(P=0.05)Note:ThesamelettersinthecolumnindicatesnosignificantdifferenceatalevelofP=0.053㊀讨㊀论辣椒白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番茄匐柄霉菌(S.lycopersici)ꎬ该病原菌不仅危害辣椒ꎬ还危害木瓜果实㊁茄子和白何首乌叶片[8-10]ꎬ也是番茄灰叶斑病的主要病原之一ꎮ辣椒白斑病的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ꎬ2种新型混配杀菌剂健攻和露娜森的防治效果较单一药剂世高的效果好ꎬ混配剂结合2种药剂作用效果更佳ꎮ健攻中的氟唑菌酰胺是琥珀酸脱抑制剂ꎬ具有新的杀菌机理ꎬ而且氟唑菌酰胺和苯醚甲环唑都具有强的渗透性内吸传导和向顶传导性[3]ꎮ露娜森成分之一氟吡菌酰胺是内吸性杀菌剂ꎬ具有向上传导性ꎬ对于同类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ꎬ其另一主成分肟菌酯具有薄层穿透的特点[4]ꎮ苯醚甲环唑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ꎬ对病原菌孢子形成和分生孢子成熟有抑制作用ꎬ但其作用位点单一ꎬ多年使用易出现抗性[11]ꎮ番茄匍柄霉(S.lycopersici)在气温20~25ħ及连续阴雨后的多湿条件易发病ꎬ在番茄㊁辣椒和茄子叶502㊀第2期㊀㊀㊀㊀黄文枫等:海南辣椒白斑病病菌鉴定及田间药效试验602热带生物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㊀片发病初期选用防效好的杀菌剂ꎬ一般要多次喷药ꎬ并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进行防治ꎬ结合农业栽培措施ꎬ如合理密植㊁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ꎬ以控制病害减少经济损失ꎮ参考文献:[1]谢玉前.辣椒白斑病危害症状辨析及其防治方法[J].园艺与种苗ꎬ2016(4):9-10.[2]刘安敏ꎬ孙家栋ꎬ陶秀珍ꎬ等.保护地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ꎬ2004(4):22-23. [3]余露.巴斯夫新推革命性杀菌剂吡唑时代进入氟唑时代[J].农药市场信息ꎬ2016ꎬ14:37.[4]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中国)有限公司.杀菌剂新秀-露娜森[J].四川农业科技ꎬ2014(3):41.[5]黄露ꎬ何芬ꎬ秦智慧ꎬ等.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J].中国南方果树ꎬ2017(2):137-140ꎬ143.[6]郭鹏豪ꎬ刘秀丽ꎬ崔颖鹏ꎬ等.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在丝状真菌鉴定中的价值评价[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ꎬ2013(8):922-924.[7]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ꎬ2000:166-169.[8]ChauKF.PostharvestfruitrotofpapayacausedbyStemphyliumlycopersici[J].PlantDisease.1983ꎬ67(11):1279-1281. [9]YangHHꎬXuXYꎬZhaoTTꎬetal.FirstreportofStemphyliumlycopersicicausinggrayleafspotoneggplantinChina[J].PlantDiseaseꎬ2017ꎬ101(5):834[10]HongSKꎬChoiHWꎬLeeYKꎬetal.LeafspotandstemrotonWilfordswallowwortcausedbyStemphyliumlycopersiciinKorea[J].Mycobiologyꎬ2012ꎬ40(4):268-271.[11]孙娟.苯醚甲环唑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今日农药ꎬ2010(2):44-45.IdentificationandFieldFungicideEfficacyTestofGrayLeafSpotDiseaseonSweetPepperCausedbyStemphyliumlycopersiciinHainanProvinceHuangWenfeng1ꎬWangMin2ꎬHuYanping3ꎬMaFuning4ꎬGuoGang4(1.HainanVegetableResearchInstituteꎻHai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HaikouꎬHainan571100ꎬChinaꎻ2.HainanEngineeringandTechnologyResearchCenterforBreedingofMelonsandVegetablesꎬHaikouꎬHainan571100ꎬChinaꎻ3.HainanKeyLaboratoryforBiologyofVegetablesꎬHaikouꎬHainan571100ꎬChinaꎻ4.HaikouExperimentalStationꎬChineseAcademy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sꎬHaikouꎬHainan571100ꎬChina)Abstract:InrecentyearsgrayleafspotdiseaseoccurredseriouslyonsweetpepperinHainanꎬandmainlyinfec ̄tedleaveswhichwerecoveredwithgrayperforatedlesionsꎬgivingseriousimpactonthequalityandyieldofsweetpepper.PathogenswereisolatedfromtheleaftissueofthesweetpepperinfectedwiththegrayleafspotꎬandidentifiedasStemphyliumlycopersicibasedontheirmorphologyandrDNAITSsequence.Afieldtrialwasconductedtocontrolthegrayleafspotdiseasebyusing4fungicidesꎬi.e.difenoconazolefluxapyroxadꎬtrifloxys ̄trobinfluopyramꎬtetramycinanddifenoconazole.Theresultsshowedthat2fungicidesꎬ12%difenoconazolefluxapyroxadSC(Jiangong)and42.8%TrifloxystrobinfluopyramSC(Lunaseng)ꎬhadagoodeffectonthecontrolofthegrayleafspotonsweetpepperinthefieldꎬwiththeirrespectivecontrollingeffectof77.51%and75.01%atday14.Thecontrollingeffectof10%difenoconazoleWG(Shigao)wasslightlylowerꎬonly27.51%.Keywords:sweetpepperꎻfungaldiseaseꎻfungicide(责任编辑:叶㊀静)。
胡椒病虫防治
胡椒病虫防治胡椒瘟病胡椒瘟病亦称胡椒基腐病、速衰病、黑水病,是世界胡椒种植区最重要的胡椒病害。
1926年在印度桑德腊曼首次发现,以后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和南美与非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发生。
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多次发生大流行,造成胡椒大量减产和重病椒园被迫荒弃。
我国海南省1960年首次大面积流行胡椒瘟病,摧毁了大片胡椒园;到1969年胡椒面积才恢复,但1970~1972年又遭胡椒瘟病为害,78%的胡椒园又被此病摧毁,给我国胡椒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此病在广东、云南、广西的胡椒种植区也有发生。
症状:胡椒植株的根系、主蔓基部、枝蔓、叶、花、果都受侵害。
以主蔓基部(称为胡椒头)受害造成的损害最大,常引起整株胡椒萎蔫和死亡。
在主蔓基部离地面上下20cm 已经木栓化的部位受害,染病初期外表无明显症状,当刮去外表皮时可见内皮层变黑,木质部呈浅褐色。
纵剖主蔓见到木质部导管变黑,有褐色条纹向上下蔓延,病健交界处不明显。
后期,外表皮变黑、腐烂、脱落,从腐烂的木质部流出黑色液体(黑水病因此得名),中柱分裂成一束松散的导管纤维。
挖检病株,可见接近染病地下主蔓处的根系染病、变黑、腐烂,逐渐向根尖护展,而下层其他根系尚未受害,这与胡椒水害、肥害先从根尖开始坏死,以后大根腐烂的症状有明显区别。
主蔓基部染病腐烂的植株,整个叶蓬变得无光泽,叶色暗淡,呈失水状,叶片凋萎和脱落。
如天气干热,这类病株可在几天之内骤然青枯,最后和嫩蔓一起转为黑色,枯死的嫩蔓可一节一节地脱落。
在植株下层枝蔓上的叶片最先感病,开始为浅褐色或灰黑色水渍状斑点,斑点迅速扩大成黑褐色、圆形病斑,边缘呈放射状扩展,轮廓不明显,环境潮湿时在病叶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和孢子囊。
气候干燥时霉状物消失,病斑变成灰褐色,病叶最后脱落。
嫩枝蔓染病皮层产生水渍状、墨绿色病痕,重病时一节一节的脱落。
花序和果穗染病一般由顶端开始,产生水渍状斑,以后变黑、干枯。
病原:病菌是真菌,学名为辣椒疫霉和寄生疫霉。
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海南省是中国重要的辣椒产区之一,辣椒产量居全国前列。
辣椒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疫
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质量。
研究辣椒品种的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对于
提高辣椒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的疫病抗性以及防治药
剂筛选进行探讨。
1.辣椒普遍存在的疫病种类
目前,辣椒疫病主要包括疫霉病、炭疽病、疮疾病等。
这些疫病以其迅速传播和毁坏
力大的特点,给辣椒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2.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的疫病抗性
据相关调查统计,海南省主栽的辣椒品种中,较为常见的有夏椒、尖椒、贵椒等品种。
这些品种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疫病抗性。
如夏椒相对具有较强的疫病抗性,尖椒抗
性一般,而贵椒疫病抵抗性较弱。
针对不同的品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疫病防治措施的
研究和实施。
二、防治药剂筛选
1.现有的疫病防治药剂
目前,用于辣椒疫病防治的药剂主要有有效成分为“吡醇酰菌酯”的杀菌剂。
这类药
剂能够有效防治辣椒上的多种疫病,具有杀菌迅速、持效时间长等优点。
由于药剂的使用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因此需要对药剂进行筛选,找到安全性高、效果好的药剂。
2.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的药剂筛选
为了找到对海南主栽辣椒品种适用的疫病防治药剂,需要对海南地区的气候、土壤和
疫病种类等因素进行考虑,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药剂进行筛选。
还需要结合辣椒生长的品
种特点和生长环境,选择对辣椒具有好的疫病防治效果的药剂。
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海南省是我国辣椒主要种植区之一,辣椒疫病对其种植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海南省辣椒的疫病抗性以及防治疫病使用药剂的筛选,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调查。
研究人员对海南省常见的辣椒品种进行了疫病抗性的筛选。
他们选择了辣椒栽培中常见的品种,包括五角椒、大红袍、羊角椒等。
通过在田间条件下进行接种实验,观察不同品种的病害程度,来初步评估其疫病抗性。
实验结果显示,大红袍和羊角椒对辣椒疫病有一定的抗性,病害程度较轻。
而五角椒则较为敏感,容易感染疫病。
研究人员建议在海南省种植辣椒时,可以选择大红袍和羊角椒这两个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从而减少疫病给农作物带来的损失。
除了选育疫病抗性品种外,研究人员还对防治疫病的药剂进行了筛选。
他们选择了市售的常见农药,并进行了浸种、喷施等不同处理,然后通过观察辣椒叶片上的病斑程度和病原菌的存活情况,来评估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主栽的辣椒品种对不同药剂有不同的响应。
一些农药在防治疫病上的效果非常好,可以显著减轻病害程度;而另一些药剂则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增加了病害的发生。
在选择防治疫病的药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辣椒品种和病害类型进行合理搭配,避免不必要的农药使用。
研究人员还发现,辣椒栽培中的合理管理措施对疫病的防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合理的施肥、灌溉、间作等措施可以提高植株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种植辣椒时,要注重综合防治,通过综合手段提高辣椒的疫病抗性。
通过对海南省辣椒品种疫病抗性和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可以为海南省辣椒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选育疫病抗性品种,合理选择防治药剂,并结合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辣椒疫病的发生,提高辣椒产量和质量,促进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一、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疫病抗性情况1. 青枯病青枯病,又称疮疤病,是辣椒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下易发生。
青枯病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和果实上出现液状病疮,渐渐扩大并变黄变褐。
在海南省,青枯病对辣椒的破坏性较大,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质量。
选育抗青枯病的辣椒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海南省已经选育出一些抗青枯病的辣椒品种,比如番茄辣椒和五彩辣椒等,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对于减轻青枯病对辣椒的危害有一定的作用。
2. 疫霉病疫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多发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
疫霉病的主要症状是在叶片和茎部表现为灰绿色的霉菌,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的凋零。
3. 病毒病辣椒的病毒病主要是由昆虫传播的病毒引起,表现为叶片变形、变黄、褪绿等症状。
在海南省的辣椒种植区,病毒病也是辣椒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病毒病抗性的研究,目前海南省农业科研机构还在不断地进行品种筛选与培育工作,尚未取得明显的突破。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抗病性更强的辣椒品种出现,为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防治药剂筛选1. 生物防治剂生物防治剂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对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阻止和抑制作用的一类防治剂。
在辣椒病害的防治中,生物防治剂因其绿色环保、对农产品无残留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海南省,一些农业科研机构已经开始研究生物防治剂在辣椒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例如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青枯病进行防治,在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利用放线菌、木霉等微生物对疫霉病的防治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2. 化学防治剂化学防治剂是目前辣椒病害防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防治剂。
在海南省的辣椒种植区,化学防治剂仍然是主要的防治手段之一。
具体来说,针对青枯病和疫霉病,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化学防治剂有多菌灵、敌草快等。
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海南省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热带岛屿省份,年平均气温在20℃-28℃之间,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辣椒等热带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海南省的辣椒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逐年提升,但是由此也带来了疫病的问题,给辣椒生产和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就针对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问题做相关介绍。
1.叶翅花叶病叶翅花叶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辣椒病害。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植株生长期间,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小圆形病斑,逐渐扩大,中心出现气泡状凹陷,病斑周围有淡黄色区域。
随着病情的扩散,病斑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色,病斑中央有小黑点或黑斑。
叶子黄化、干枯并脱落,使得植株生长停滞或死亡。
在海南省主栽的辣椒品种中,近年来选育的抗病品种有大红袍、金玉翡翠、嘉荆芥、红中原、黄金巨大等。
这些品种对叶翅花叶病有较强的抗性,生长期及收获量都比传统品种高,市场价值也更高。
2.疮痂病疮痂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辣椒病害。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植株的幼嫩部位,如幼叶、花芽和嫩枝等,严重时可引起植株死亡。
病叶或病部组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病斑,病斑表面凸起,发红,比较硬,中心坑凹、明显。
随着病情的加剧,病斑不断扩大,叶片或枝条甚至会腐烂坏死。
在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中,较为抗病的品种有皇后18、美人椒、嘉兴特优1号等。
这些品种抗病性较强,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疮痂病的发生。
3.青枯病青枯病是由菌根侵染引起的一种辣椒病害。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病害初期在叶面部出现水浸症状,形成水浸状、水渍细长,颜色暗绿的斑点,逐渐变为深绿色,病斑向四周蔓延扩展,外形不规则,边缘清晰可见。
建议采用早期预防和后期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
辣椒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物理防治,另一种是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一般采用人工捡拾和防网、防垫等措施,但有时防效不佳。
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且有效的防治方法,但也需要注意药剂种类的选择。
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海南省主栽辣椒品种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辣椒种植基地之一,辣椒属于热带作物,海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辣椒的生长,因此海南省辣椒的种植面积较大。
辣椒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疫病的侵害,这对辣椒的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辣椒品种的疫病抗性和防治药剂的筛选至关重要。
在海南省主栽的辣椒品种中,疫病主要包括烟粉病、炭疽病、普通白粉病等。
烟粉病是目前海南省辣椒种植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会导致辣椒叶片上出现灰白色的霉斑,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炭疽病主要在辣椒果实上出现黑色的病斑,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影响品质和市场价值。
普通白粉病则会使叶片、茎与果实表面植被白色霉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针对这些疫病,对辣椒品种进行抗病性的筛选和防治药剂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辣椒品种的疫病抗性进行筛选是非常关键的。
目前在海南省已经选育出了一些具有较好疫病抗性的辣椒品种,例如“海南一号”、“海南二号”等,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针对疫病抗性的筛选,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疫病抗性进行田间观察和实验室分析,找出具有较好抗病性的品种作为主栽品种,这样可以减少对疫病的侵害,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针对疫病的防治药剂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海南省的辣椒种植中,农药是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选择适合的农药对于控制疫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市场上有许多针对辣椒疾病的防治药剂,但是针对海南省的具体气候条件和疾病特点进行筛选研发的药剂较少。
有必要对海南省辣椒主栽品种的疫病进行深入研究,筛选出对海南地区疫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以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在疫病防治药剂筛选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药剂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传统的化学防治药剂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还可能对人体和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
应该优先选择对环境影响小、对人体和动植物安全的防治药剂。
还需要考虑到药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地防治疫病,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
海南省胡椒瘟病病原鉴定及发生规律
3 ntue r i l i c ne n i e n l y C T S H i u 510 , i ) .Istto To c o i c a Bo c o g , A A , a o 711 C n i f p a B se d th o k h a
Ab t a t Th a h g n a d o c r e c ft e p p e y o h h r o tr twe e su id t r u h t emo p oo i src e p t o e n c u r n e o h e p rPh t p t o a f o o r t d e h o g h r h l g —
胡椒是一种重要 的热带香辛植物 , 原产于印度 西高止山脉 的热带雨 林 中, 目前 我 国海 南、 广东 、
广 西 、 南 、 建 等 省 ( ) 有 种植 。海 南 是 中 国 云 福 区 均
病原 为 棕 榈 疫 霉 胡 椒 变种 ( h t hhr amioa P yo toap l vr p
勉 扬 保
2 1. 7 ) 6 — 7 013( : 8 11 61
海 南省 胡椒瘟 病病原 鉴 定及 发 生规律
桑利伟 , 刘爱勤 , 谭乐和 , 曾会才。 孙世伟 , 李继锋 。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 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 宁 1 万
调控重点实验室 ,万宁
摘要
513 ; 2 753 .海南省热带香辛饮 料作 物遗 传改 良与品质
513; 3 7 5 3 .中国热带农 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海 1 5 10 ) 2 7 1 1 1
采 用形 态特征观察、 致病性测定及 r A I S序 列分析 等方法 , DN -T 对海南省主产 区胡椒瘟病病 原进行 鉴定 , 通
胡椒病害三亚市植保站 李碧平
2.1胡椒瘟病 2.2胡椒细菌性叶斑病 2.3胡椒花叶病
2.5胡椒根结线虫病
2.6木薯病害
胡椒藻斑病
胡椒炭疽害 【返回】
2.4胡椒枯萎病
2.1胡椒瘟病
又称茎腐病、速衰病、黑水病,瘟病是胡椒 产区主要病害,危害极大,成为发展胡椒种植业 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海南和雷州半岛最严重, 1964年后几次流行,现未能根完全控制之。
症状
病原物
侵染循环
发生流行条件
防治方法 思考题
章首
胡椒瘟病症状
• 主蔓:初期纵剖可见导管变黑,有褐色条纹上下 扩展(图1);后期外表变黑脱落,木质导管完全 腐烂并流出黑水。而根系则未受害(与水害、肥 害从根部腐烂相区别)。 • 叶片:下层叶先表症,病健界线不明显,像一滴 墨水滴在纸上扩散开一样,后期叶片脱落(图2)。 在潮湿时,叶背或叶缘病斑出现一层白色的霉状 物。干热天时出现青枯症状。
胡椒根结线p. (root knot nematodes)(图)
动物界/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异皮总科/根线线虫属
• 线虫(Nematode) :Cobb首创,现独立为线虫门。病原 线虫多为专性寄生,主要在垫刃目和矛线目中。 • 根结线虫种类:现报道80多种,我国主要有:
发生流行条件
防治方法 思考题
章首
普 通 花 叶 型
发 病 植 株 不 能 封 顶
病叶皱缩成鸭舌状
下一页
植 株 不 能 封 顶
主课件
病原物 上一页
章首
胡椒花叶病病原
• 病原学名: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图) • 形态:+SSRNA,Cucumovirus,三分体病毒, 球形粒子直径28nm。 • 基本症状:花叶,被称为植物“流感病毒”。 原因:寄主范围极广、传毒虫媒多、多数植物对 其缺乏抗性。
海南岛胡椒病原根结线虫鉴定及化学防治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南岛胡椒病原根结线虫鉴定及化学防治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对海南岛胡椒生产中出现的病害进行鉴定,并探索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
通过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等手段,初步确认其为胡椒病原根结线虫,利用药剂浸泡和土壤处理的方法进行化学防治。
研究为提高海南岛胡椒生产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海南岛胡椒;病原鉴定;根结线虫;化学防治【正文】一、研究背景胡椒是海南岛的一种经济作物,但近年来,胡椒种植中出现了新的病害,严重影响了胡椒的产量和品质。
经初步研究和检测,发现这种病害可能是由根结线虫引起。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胡椒生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胡椒病原根结线虫的鉴定和化学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海南岛胡椒病害的鉴定和分析,探索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以提高海南岛胡椒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三、研究内容(一)样本采集在海南岛沿海地区选择受病害侵袭的胡椒植株进行样本采集。
将根部及周围土壤取样,用混合物法进行根结线虫处理。
(二)实验室检测利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样本中的根结线虫进行检测和确认,确定病害种类和数量。
(三)化学防治通过药剂浸泡和土壤处理的方法对根结线虫进行化学防治,测试不同浓度的药剂对根结线虫的杀灭效果。
四、预期结果通过研究,预期可以初步确认海南岛胡椒病害的病原为根结线虫,并探索出一种或多种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
研究结果将为海南岛胡椒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结论】本研究通过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和化学防治等方法,初步鉴定出海南岛胡椒病害的病原为根结线虫,并探索出一种或多种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
研究结果将为胡椒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怎样防治辣椒青枯病
怎样防治辣椒青枯病
文月姣
【期刊名称】《《农家之友》》
【年(卷),期】2001(000)008
【摘要】辣椒在发生青枯病初期时,个别枝条的叶片萎蔫,后扩展至整株,地上部叶色较淡,后期叶片变褐枯焦。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早杂2号,通椒1号等,②改良土壤,实行轮作,避免连栽或重栽。
【总页数】1页(P20)
【作者】文月姣
【作者单位】灌阳县农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31.1
【相关文献】
1.雷山县辣椒青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J], 文家明;李碧平;杨俊
2.从玉米青枯病的“八性”看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玉米青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J], 吴家全;李绍明;阳庆华;谭春平;林勇;车小平;吕光辉
3.黔北地区辣椒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J], 周安韦;廖卫琴;刘华兵;田浩
4.辣椒青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J], 吴丽华;康倩
5.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J], 黄其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胡椒瘟病 2.2胡椒细菌性叶斑病 2.3胡椒花叶病
2.5胡椒根结线虫病
2.6木薯病害
胡椒藻斑病
胡椒炭疽害 【返回】
2.4胡椒枯萎病
2.1胡椒瘟病
又称茎腐病、速衰病、黑水病,瘟病是胡椒 产区主要病害,危害极大,成为发展胡椒种植业 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海南和雷州半岛最严重, 1964年后几次流行,现未能根完全控制之。
喷 菌
培养性状
相关病害: [胡椒细菌性叶斑病] [木薯细菌性疫病]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柑桔溃疡病] [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胡椒细菌性叶斑病侵染循环
• 侵染来源:
带菌种苗、田间病株及其残体、其他寄主中的菌体
• 传播途径:
远距离靠种苗调运,近距离主要是雨水。
• 侵染方式:
病菌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
• 侵入方式:病毒从蚜虫口器所致的微伤口侵入寄 主。
非持久方式传毒的特点:饥饿有效,蜕皮失毒,得毒为“秒-分”, 传 毒也为“秒-分”,保毒期为“分-时”,在虫体内无循环,易汁液接
节首
胡椒花叶病发病条件
• 种苗带毒是胡椒发生花叶病的最主要的因 子。 • 高温干旱割蔓天气有利于发病。
原因: 1、高温干旱时蚜虫发生数量多; 2、高温干旱时割蔓抽蔓较慢,植株生长缓慢, 抗 性弱。
• 病原学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betlicola 野油菜黄单孢菌蒌叶致病变种 • 病原菌性状(图)
菌体短杆状,单个或双个排列,革兰氏反 应阴性,好气性,无芽孢,鞭毛单极生。在肉 汁蛋白胨培养基上菌落圆形,乳酪状,微隆起, 边缘整齐,浅黄色或乳白色。
节首
Xanthomonas sp.
胡椒根结线虫病病原物
• 病原学名:Meloidogyne sp. (root knot nematodes)(图)
动物界/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异皮总科/根线线虫属
• 线虫(Nematode) :Cobb首创,现独立为线虫门。病原 线虫多为专性寄生,主要在垫刃目和矛线目中。 • 根结线虫种类:现报道80多种,我国主要有:
根结线虫病分布广泛,是世界胡椒产 区主要病害之一。受害植株的基本症状是 根部形成根瘤(图),叶片黄化,生长停 滞。严重影响胡椒 生长和产量,甚至引起 死亡。幼龄胡椒受害尤为严重。
病原物
侵染循环及发生条件
防治方法
思考题
章首
Meloidogyne sp.
(根结线虫)
相关病害: [胡椒根结线虫病] [香蕉根结线虫病] [番石榴根结线虫病]
节首
胡椒花叶病防治方法
• 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或病株取苗。 (参考:病毒检测方法) • 农业防治
– 采用遮荫种植,使新苗尽快复壮。 – 割蔓尽量避开高温干旱季节,割蔓后加强肥水管理, 提高植株抗性。 – 定期检查,幼树发病及时挖除或重剪发病枝条。
• 化学防治
– 蚜虫出现高峰期,杀蚜虫防病。 – 发病轻且已封顶植株,病毒A、克毒宝、万毒清等喷雾。
节首
植物病毒的诊断技术综述
– 生物学鉴定,包括寄主植物和传播方式的检测。 – 光镜和电镜观察,主要有电镜负染技术、免疫吸 附电镜技术、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等。 – 免疫学方法,最常用的是ELISA,其次是免疫扩 散法和斑点免疫结合测定法(DIBA)和直接组织 斑点免疫测定(IDDTB)。 – 核酸检测,最为准确有效的方法,包括核酸杂交 技术和PCR技术。
返回
思考题
• 防护林在胡椒防病上的作用?
节首
2.3胡椒花叶病
又称胡椒病毒病,是椒重要病害之一。 国外于1952年就有报道,该病在我国相当普 遍,重病园发病率80-90%。病株长势差,矮 缩,一般不能正常封顶。现随着种植面积的 不断扩大,以及人为的不规范取种,该病目 前有泛滥之势。
症状
病原物
侵染循环
三分体病毒:指核酸包被在三种粒体中的病毒
节首
CMV
Cucumber Mosaic Virus 相关病害:
[胡椒花叶病] [鸡蛋果花叶病] [香蕉花叶心腐病]
电镜观察:球状粒体
胡椒花叶病侵染循环
• 侵染来源:田间病株、带毒种苗和其他感病寄主。 • 传播途径:种苗调运,或以蚜虫取食进行辗转传 播。
– 以蚜虫(棉蚜、锈线菊蚜等)非持久方式传毒。 – 蚜虫传毒以探食时效率最高。 – 汁液磨擦接种、人工嫁接可传毒,种子、土壤不传毒。
是我国胡椒 主要病害之一,1962年首 次在海南发现后,病情逐年加重,至今未 能完全控制之,台风季节发生严重。侵染 胡椒后造成大量落叶,甚至死亡,产量锐 减。
症状
病原物
侵染循环
发生流行条件
防治方法 思考题
章首
水渍状病斑 多角形,周 围有黄晕 枝蔓维管束变色
主课件 病原物 上一页 下一页
章首
胡叔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
上一页 下一页
胡椒瘟病的防治
6、生物防治:
• 木羌子属树皮的氯仿抽提物中的波尔定碱有较强的 抑菌作用。 • 野生抗瘟品种Piper colubrinum作砧木。
7、抗病性利用:
• 较抗瘟的品种主要有勃兰洞、邦加、巴兰哥塔等。
上一页
节首
思考题
• 1、简述台风雨和胡椒瘟病的关系。
节首
2.2胡椒细菌性叶斑病
• 侵染循环(图)
–初侵染来源:在土壤或残体中越冬的卵、卵囊和J2。
–传播途径:种苗、流水。
• 发病条件
–带病种苗是重要的发病条件。 –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湿度约40%、土温25-30℃、 土壤结构疏松砂质土、重茬连作地发病严重; –管理水平:营养水分不良的弱势植株易受侵害;
返回
思考题
1、能否通过茎尖组培方式进行脱毒?
节首
2.4胡椒枯萎病
也称慢萎病或黄化病,主要引起植株黄 化萎垂,缺乏生机,发病可能由镰刀菌、根 结线虫侵染造成,也可能由营养缺乏或干旱 造成的生理病害。发病与土质粘重、排水不 良、管理不当等有关。防治上主要是加强管 理和做好田间卫生和土壤消毒工作。
症状
返回 节首
Meloidogyne为害特点
• 寄主范围广:主要是茄科、十字花科。 • 侵染作物根部形成根瘤,造成根部吸收养 份困难,植株长势弱。 • 是久居性线虫,即自从卵囊孵化出来的J2侵 入植物根系后,永久定居在根内,在第4次 蜕皮前,雄虫离开植株,而雌虫留在根内, 进行有性或孤雌生殖。
返回
节首
症状
病原物
侵染循环
发生流行条件
防治方法 思考题
章首
胡椒瘟病症状
• 主蔓:初期纵剖可见导管变黑,有褐色条纹上下 扩展(图1);后期外表变黑脱落,木质导管完全 腐烂并流出黑水。而根系则未受害(与水害、肥 害从根部腐烂相区别)。 • 叶片:下层叶先表症,病健界线不明显,像一滴 墨水滴在纸上扩散开一样,后期叶片脱落(图2)。 在潮湿时,叶背或叶缘病斑出现一层白色的霉状 物。干热天时出现青枯症状。
下一页
胡椒瘟病的防治
4、加强病情调查和防疫工作。发现病害立即封锁,
及时挖除并销毁病株。病园入口处撒石灰或硫酸
铜粉。工作后手脚、工具等都要消毒。 5、化学防治
• 用放线菌酮、敌菌丹等喷雾,硫酸铜、乙磷铝、瑞毒 霉等淋灌处理。
• 病叶少时,将病枝切除,并用1-2%波尔多液进行保护。
• 病叶多时,用2%硫酸铜脱叶后,再喷药处理。 • 严重的,及进挖除病株,做好销毁和消毒工作。
发生流行条件
防治方法 思考题
章首
普 通 花 叶 型
发 病 植 株 不 能 封 顶
病叶皱缩成鸭舌状
下一页
植 株 不 能 封 顶
主课件
病原物 上一页
章首
胡椒花叶病病原
• 病原学名: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图) • 形态:+SSRNA,Cucumovirus,三分体病毒, 球形粒子直径28nm。 • 基本症状:花叶,被称为植物“流感病毒”。 原因:寄主范围极广、传毒虫媒多、多数植物对 其缺乏抗性。
Meloidogyne的影响因素
• 水份:
– 极端潮湿可抑制之,可用浸水方式杀灭之。 – 对干旱的抗性差,干燥环境限制其活动范围,种间 和龄期间差异很大。卵囊内的卵的抗逆性最强。 – 最合适的土壤湿度为40%。
• PH:次级作用。 • 整体上合适于寄主生长的生境也合适根结线虫。
返回
节首
胡椒线虫病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 固体培养基上菌丝旺盛,菌丝膨大体有或无,孢子囊多为近 球形,乳突明显,孢子囊脱落具短柄,厚垣孢子少量产生, 异宗配合,配对培养产生大量藏卵器,雄器围生。
• 病原菌生理:
1、好水性强,高湿条件孢子囊才能形成、传播和侵 染;2、喜冷凉阴雨天气,最适温度25-30℃,超过 36℃生长受抑制;3、兼性腐生菌;4、寄主范围广。
节首
胡椒瘟病的防治
关键是治水
1、做好胡椒园的规划和基本建设工作。
• 选择透水性强的地块,忌重粘土和碱性大的地块。同 时要方便浇灌,利于防寒。 • 林段面积以小园(3-5亩)为佳。四周营造防护林。 • 建立良好排水系统,开设环园大沟和园内纵横小沟。
2、培育和严格选用无病种苗。 3、加强管理,合理操作,搞好田间卫生。
关键是治水(参看胡椒瘟病防治) • 化学防治
– 定期检查,及早处理。(参考:病情定级标准) – 轻病株:将病叶及外围40cm的范围内的枝叶、 花果等人工摘除,用霜疫灵、链霉素、或细菌 速净等喷雾处理。 – 重病株:用1%Cuso4脱叶,或割除上半部枝叶。
节首
胡椒细菌性叶斑病分级标准
– 0级:无病, – 1级:病叶少于30片, – 2级:病叶31片至1/4叶片感病,个另枝条脱落, – 3级:1/4-1/2叶片感病,部人枝条脱落, – 4级:1/2-3/4叶片感病,大量枝叶脱落, – 5级:3/4以上的叶片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