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对取水水源的要求.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按照灌溉水的用途,农业灌溉水水质要求分二类:一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并长期利用的灌区。
灌溉量:水田800方/亩年,旱田300方/亩年。
二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补充水源,而实行清污混灌沦灌的灌区。
其用量不超过一类的一半。
容: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Standards for irrigation water pualityGB5084-2005代替GB5084-92国家环境保护局2005-07-21 批准2006-11-01实施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容与适用围1.1 主题容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标准的实施和采样监测方法。
1.2 适用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以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
本标准不适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灌溉。
2 引用标准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CJ 18 污水排放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25.1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3 标准分类本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状况,将灌溉水质按灌溉作物分为三类:3.1 一类:水作,如水稻,灌水量800m3亩·年3.2 二类:旱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
灌溉水量300m3/亩·年。
3.3 三类:蔬菜,如大白菜、韭菜、洋葱、卷心菜等。
蔬菜品种不同,灌水量差异很大,一般为200~500m3/亩·茬。
4 标准值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4.1 在以下地区,全盐量水质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4.1.1 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工程设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4.1.2 有一定淡水资源能满足冲洗土体中盐分的地区。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1. 引言农田灌溉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灌溉水质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
本文将介绍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主要指标、标准要求等。
2. 主要指标及标准要求2.1 pH值pH值是描述水体酸碱程度的指标,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pH值在6.5-8.5之间。
2.2 溶解氧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氧气含量的指标,对水生生物有重要影响。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溶解氧含量应大于5mg/L。
2.3 可溶性盐含量可溶性盐含量是用来衡量水体中溶解盐的浓度。
过高的盐分含量会影响植物根系吸水能力,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可溶性盐含量应小于1g/L。
2.4 水温水温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水温会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水温在5-30摄氏度之间。
2.5 水质污染物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还需要考虑水质污染物的含量,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这些污染物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标准要求水质中这些污染物的含量应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3. 水质监测与控制为了保证农田灌溉水质符合标准,需要进行水质监测和控制。
监测可以通过定期采样并送样到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者使用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进行现场监测。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农民,以便他们及时调整灌溉水源或采取其他措施。
在实际的灌溉过程中,可以采用水质处理设备进行预处理,如过滤、除盐等,以保证灌溉水质达标。
4. 水质标准的重要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农作物生长和土壤保护至关重要。
合理的水质标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良好的水质标准还有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避免因农田灌溉水质不达标而导致地下水污染。
5. 结论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是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水质标准将对提高农田灌溉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在灌溉过程中,农民应严格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水质控制和监测,以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是指用于农田灌溉的水质要求和标准。
良好的灌溉水质对于农田的生产和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合理的水质标准可以保证农田的生产稳定和农作物的质量安全,同时也可以保护土壤和环境的健康。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应包括水质的基本要求。
灌溉水质标准应包括水的PH值、电导率、溶解氧、重金属含量、有机物质含量等指标。
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着农田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
合理的PH值可以保证土壤的酸碱度适宜,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养分;适当的电导率可以保证土壤中的盐分含量适宜,避免盐碱化现象的发生;充足的溶解氧可以保证土壤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作物根系的呼吸;低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含量可以保证土壤和作物的安全。
其次,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应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土壤类型进行调整。
不同的农作物对水质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些作物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而一些作物对水质的要求较低。
因此,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应根据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和土壤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满足不同作物和土壤的需求。
再次,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在制定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对土壤和环境的保护。
合理的水质标准可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同时,应该避免使用对土壤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
总之,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水质标准可以保证农田的生产稳定和农作物的质量安全,同时也可以保护土壤和环境的健康。
因此,在制定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作物的需求、土壤的特点和环境的保护,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农田灌溉水标准
农田灌溉水标准
农田灌溉水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源要求:农田灌溉水源应为清洁、无毒、无害的水源,不得污染。
水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2. 水量要求:农田灌溉水量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进行调整,水量应充足,并且水流要匀。
还要注意避免水浪费,避免滞留水泥塘中。
3. 水温要求:农田灌溉水温不应过高或过低,因为水温过高容易导致农作物叶片萎蔫,水温过低则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4. pH值要求:农田灌溉水的pH值要在适宜范围内,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在6.5-8.5之间。
5. 溶解氧含量要求:农田灌溉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农作物根系的正常呼吸和吸收营养。
6. 微生物指标:农田灌溉水中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指标以及其他微生物指标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总之,农田灌溉水标准非常重要,遵守相关标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农田灌溉标准
农田灌溉标准一、引言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产量的稳定性。
因此,制定农田灌溉标准对于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农田灌溉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
二、农田灌溉标准概述农田灌溉标准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农作物需水量等因素制定的灌溉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
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保护水资源和环境。
三、灌溉水源标准1. 水源可靠性:灌溉水源应具备稳定的供应能力,能够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
在选择灌溉水源时,要考虑水源的可靠性和持续供应的能力。
2. 水质标准:灌溉水质应符合农作物的要求,不含有对农作物有害的物质。
3. 水量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土壤水分特性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灌溉水量的合理范围,以避免水分的过度浪费和不足。
四、灌溉设施标准1. 管道系统:灌溉管道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耐用性,以确保水量的正常输送。
管道的设计和安装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避免漏水和管道破损等问题。
2. 水泵设备:选择适合农田灌溉的水泵设备,其性能要求稳定,具备高效节能的特点。
3. 整灌设备:合理布置整灌设备,确保灌溉水的均匀分布。
整灌设备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能够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智能化的调节。
五、灌溉技术标准1. 灌溉时间: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期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灌溉时间的调控,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浇水。
2. 灌溉频次: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蓄水性能等因素确定灌溉频次,以确保农田土壤的水分适宜。
3. 灌溉方法:合理选择灌溉方法,包括洪水灌溉、滴灌、喷灌等。
不同的农田地貌和农作物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灌溉方式。
六、农田灌溉管理标准1. 灌溉计划:制定灌溉计划,明确各阶段的水量和时间安排,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土壤水分监测:建立农田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定期对土壤水分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调整灌溉水量和时间。
农田灌溉水源选择与利用
农田灌溉水源选择与利用农田灌溉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灌溉水源的选择与利用直接影响着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不同的水源选择角度,探讨农田灌溉水源选择与利用的相关问题。
一、地表水资源地表水指的是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自然水体的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丰富,利用方便。
农田可以通过引水渠道将地表水引入田地进行灌溉。
选择地表水灌溉可以解决一些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同时,地表水中的悬浮物较多,需要进行简单的过滤和处理,以保证水质符合农田灌溉要求。
二、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下的水体,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水资源。
地下水的开采相对较为方便,可以通过井抽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
地下水相对地表水更为清洁,水质较好,不需要经过大量的处理即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然而,地下水的开采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防止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水资源补给困难和土地沉降等问题。
三、雨水资源雨水是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农田的灌溉。
合理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不仅减少农田的用水需求,还可以解决一些地区的旱情问题。
建立集雨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可以有效减轻农田所需的水资源压力。
在农田利用雨水进行灌溉时,需要注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并避免过度浪费。
四、农田灌溉水的节约利用在选择农田灌溉水源时,应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 引入先进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可以减少水的流失和蒸发,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 设置土壤墒情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土壤墒情,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
3. 建立水利工程设施:修建水库、渠道等工程设施,储存和调配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4.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降低灌溉用水量。
综上所述,农田灌溉水源的选择与利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选择和利用不同的水源,可以提高农田水的利用效率,降低用水成本,保护水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将控制项目分为基本控制项目和选择性控制项目。
基本控制项目适用于全国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养殖业废水及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废水为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选择性控制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农业水源水质特点和环境、农产品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控制,所选择的控制项召作为基本控制项目的补充指标。
本标准控制项目共计27项,其中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基本控制项目16项,选择性控制项目11项。
本标准与GB 5084—1992相比,删除了凯氏氮、总磷两项指标。
修订了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氯化物、总镉、总铅、总铜、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数等9项指标。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由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德荣、张泽、徐应明、宁安荣、沈跃。
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1992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监测和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养殖业废水及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废水作为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和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丁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 746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8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云南高标准农田灌溉与排水具体要求
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
为了实现高效的农田灌溉与排水,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云南省制定了一系列高标准农田灌溉与排水具体要求。
以下是具体要求的内容:一、灌溉系统要求1. 灌溉水源和供水量需充足。
灌溉系统应有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供应足够的水量以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
2. 灌溉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
灌溉设施应配备自动化控制装置,能够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因素进行智能调控,实现节水、高效灌溉。
3. 灌溉系统应具备分区灌溉功能。
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需水量的差异,灌溉系统应分区进行灌溉,实现精准施水。
二、排水系统要求1. 农田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
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势和降雨情况,科学规划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避免农田水涝。
2. 排水设施应定期维护。
排水管网、沟渠等排水设施应定期清理、维护,确保排水通畅,防止因排水不畅导致的农田积水。
三、节水灌溉技术要求1. 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在适宜的农业区域,推广应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2. 科学施肥,减少浪费。
合理施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农田灌溉用水量。
四、水资源管理要求1. 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科学测量灌溉用水量。
对农田灌溉用水量进行科学测定,确保农田用水的科学合理。
以上是云南高标准农田灌溉与排水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的制定旨在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这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推动云南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顺利实施。
高标准农田灌溉与排水是云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灌溉与排水具体要求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云南省还制定了一系列补充措施和新要求。
一、农田灌溉管理措施为了确保灌溉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云南省实施了一系列农田灌溉管理措施。
1. 灌溉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
农田灌溉水标准
农田灌溉水标准
农田灌溉水标准是指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期,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水的用水量、灌溉水质和灌溉水的供水方式,以保证农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田灌溉水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田灌溉水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农作物的需水量。
不同的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此在确定灌溉水标准时,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水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水的用水量,以满足农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需求。
其次,农田灌溉水标准的制定还应考虑灌溉水质。
灌溉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确定灌溉水标准时,需要对灌溉水的水质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灌溉水的PH值、含盐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符合农作物生长的要求,以保证农田作物的健康生长。
另外,农田灌溉水标准的制定还应考虑灌溉水的供水方式。
灌溉水的供水方式有地面灌溉、滴灌、喷灌等多种方式,不同的供水方式对农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确定
灌溉水标准时,需要根据农田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科学合理地选择供水方式,以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农田灌溉水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农作物种类等具体情况,科学制定灌溉水标准,以保证农田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田灌溉水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农田灌溉水标准的认识和应用水平,以推动农田灌溉水标准的落实,促进农田灌溉水的科学合理利用。
农田灌溉技术规范
农田灌溉技术规范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需求不断增长,农田灌溉技术的规范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使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不仅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保护环境,确保农田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水源管理、灌水方式、施水技术和土壤保水等方面,介绍农田灌溉技术规范。
一、水源管理有效管理水源是农田灌溉的基础。
首先,要合理规划和建设水库、水窖等水源设施,确保灌溉所需水量的供应。
其次,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和水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源浪费和污染。
同时,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和保护,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破坏。
二、灌水方式农田灌溉的方式多种多样,从传统的洪泛灌溉到现代的滴灌、喷灌等多种方式。
在选择灌水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灌溉对象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采用滴灌或喷灌技术,既可以节约水资源,又可以避免土壤盐碱化。
而在麦田等大面积农田中,可以采用流灌或者喷洒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的效率。
三、施水技术施水技术是农田灌溉的核心环节。
首先,需要合理确定灌溉时间和水量。
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含水量,合理确定灌溉的时间和水量,避免浪费和缺水。
其次,要选择适合的施水方式和设备。
根据作物的特点和土壤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设备,确保施水均匀和高效。
最后,要注意灌溉水的质量和温度。
在选择灌溉水源时,优先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源,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的灌溉不良效果。
此外,农田灌溉水的温度也要注意,避免因过热的水对作物造成伤害。
四、土壤保水土壤保水是农田灌溉的关键环节。
要保持土壤湿润和保水能力,首先需要合理管理和保护土壤。
通过合理耕作、植被保护、避免土壤侵蚀等措施,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其次,在灌溉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和淹水,避免土壤水分过剩和流失。
此外,可以采用覆膜、保护地和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农田灌溉技术的规范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按照灌溉水的用途,农业灌溉水水质要求分二类:一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并长期利用的灌区。
灌溉量:水田800方/亩年,旱田300方/亩年。
二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补充水源,而实行清污混灌沦灌的灌区。
其用量不超过一类的一半。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StandardsforirrigationwaterpualityGB5084-2005代替GB5084-92国家环境保护局2005-07-21批准2006-11-01实施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标准的实施和采样监测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以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
本标准不适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灌溉。
2引用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CJ18污水排放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3标准分类本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状况,将灌溉水质按灌溉作物分为三类:一类:水作,如水稻,灌水量800m3亩·年二类:旱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
灌溉水量300m3/亩·年。
三类:蔬菜,如大白菜、韭菜、洋葱、卷心菜等。
蔬菜品种不同,灌水量差异很大,一般为200~500m3/亩·茬。
4标准值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在以下地区,全盐量水质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工程设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有一定淡水资源能满足冲洗土体中盐分的地区。
当本标准不能满足当地环境保护需要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补充本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作为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农田灌溉标准
农田灌溉标准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因此,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标准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灌溉水量、灌溉水质、灌溉水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农田灌溉的标准要求。
首先,灌溉水量是农田灌溉中的重要指标。
合理的灌溉水量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同时又能避免因灌溉水量过多而导致的土壤板结、根系窒息等问题。
一般来说,灌溉水量的标准应根据作物品种、生长季节、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科学测算,确保在不浪费水资源的前提下,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量。
其次,灌溉水质也是农田灌溉中需要严格控制的因素之一。
灌溉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一般来说,灌溉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或《地下水质量标准》,确保不会对土壤和作物造成污染。
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灌溉水中含有过多的盐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以免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灌溉水方式也是农田灌溉标准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科学合理的灌溉水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农田的地形、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水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渗灌等,以确保灌溉水能够均匀地渗透到土壤中,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综上所述,农田灌溉标准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科学合理的灌溉水量、良好的灌溉水质和合适的灌溉水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农田灌溉标准的严格执行和科学制定,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农田灌溉从业者能够重视农田灌溉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推动农业生产向着更加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农业灌溉用水标准
农业灌溉用水标准农业灌溉用水标准是指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确定农田灌溉用水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达到高产、高效、节水的目的。
农业灌溉用水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水利效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灌溉用水标准应当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水量进行科学确定。
不同的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灌溉用水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用水的数量和频率。
例如,水稻在生长初期对水分需求较大,而到了抽穗期和灌浆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量则会逐渐减少,因此在灌溉用水标准中应当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进行合理安排。
其次,农业灌溉用水标准还应当考虑土壤水分状况和灌溉水质量。
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利用土壤水分,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确定灌溉用水的数量和频率,可以有效提高灌溉水利效益。
同时,灌溉水的质量也是农业灌溉用水标准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合格的灌溉水质量可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避免土壤盐碱化和作物生长受阻的情况发生。
最后,农业灌溉用水标准的制定还应当充分考虑节水和节能的原则。
在制定农业灌溉用水标准时,应当尽量减少浪费,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同时,也应当采用节能灌溉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总之,农业灌溉用水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水利效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用水的数量和质量,充分考虑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和灌溉水质量,同时遵循节水和节能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农田灌溉的高产、高效、节水目标。
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规范
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规范一、前言农田灌溉工程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灌溉系统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
为了确保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本规范旨在规范农田灌溉工程设计的各项要求和细节。
二、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原则1. 安全第一: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保障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
2. 高效节水: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消耗为目标,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3. 合理布局: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结合土地利用状况,合理确定灌溉区划和灌溉设施的布局。
4. 综合利益: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农民收益等综合利益,尽量协调各方面需求。
5. 全过程管理: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建设、运维和管理等全过程,确保工程顺利运行和维护。
三、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要求1. 灌区划分:根据土地利用情况和作物需水量,合理划分灌溉区,确保不同作物的灌溉需要得到满足。
2. 水源选择:根据各灌溉区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合理选择水源,并进行水量和水质的测算和评估。
3. 灌溉设施设计:根据灌溉区划分和地形条件,设计合理的灌溉设施,包括渠道、泵站、灌溉管网等,在保证灌水均匀性和水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水资源浪费。
4. 灌溉方法选择:根据作物品种、土壤类型和灌溉设施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包括地面灌溉、滴灌、喷灌等,以提高灌水效果。
5. 控制与调度:设计合理的灌溉水量控制和调度系统,实现灌溉水的定量供给和按需供水,确保作物的需水量得到满足。
6. 排水系统设计:针对灌溉后产生的农田排水和排泄等问题,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保护农田水土资源和环境。
四、农田灌溉工程设计流程1. 项目调研:了解灌溉区土地利用现状、作物种植结构、水资源状况等基本信息,明确项目需求和可行性。
2. 方案设计:制定灌溉区划方案,选择适宜的灌溉设施和灌溉方法,进行灌区布局设计和水量计算。
农田水利建设标准
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一、灌溉系统建设1.灌溉系统应满足农田灌溉需求,设计合理的水量分配和灌溉方式,确保农田灌溉充分、均匀。
2.灌溉水源应符合相关水质标准,避免对农田产生污染。
3.灌溉系统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二、排水系统建设1.排水系统应能有效地排除农田多余的雨水,避免农田受淹。
2.排水系统的建设应考虑当地的地形、气候和农田排水需求,确保排水及时、充分。
3.排水水质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对环境和农田产生污染。
三、水源工程建设1.水源工程应能提供足够的灌溉用水,满足农田灌溉需求。
2.水源工程应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水文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水源工程应建立合理的管理和保护制度,确保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泵站建设1.泵站应能有效地抽提水源,满足灌溉需求。
2.泵站的建设应考虑节能和环保,采用高效的泵站设备。
3.泵站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五、水库建设1.水库的建设应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满足当地的供水需求。
2.水库的建设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水库的管理和维护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确保水库的正常运行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渠道建设1.渠道的建设应考虑农田灌溉的需求和水源的特点,确保水流的顺畅和灌溉的均匀。
2.渠道的建设应采用耐久性好、防渗性能高的材料,确保渠道的长期使用和节约水资源。
3.渠道应定期维护和清理,防止淤积和堵塞。
七、田间工程建设1.田间工程应满足农田生产和灌溉的需求,建设合理的田埂、畦面和灌溉系统。
2.田间工程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进行设计。
3.田间工程应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防止水土流失和资源浪费。
八、水质改善与保护1.农田水利建设应注重水质的改善和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和农田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2.水质改善和保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技术,如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推广生态农业等。
3.水质改善和保护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管理制度,确保水质的稳定和符合标准。
灌溉用水标准
灌溉用水标准灌溉用水标准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的水质和水量的标准。
灌溉用水标准的制定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灌溉用水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长期等因素进行制定。
不同的作物对水质和水量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制定灌溉用水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作物的生长特点,确保灌溉水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满足作物的需求,避免因水资源过量或者水质不合格而造成作物生长不良的情况。
其次,灌溉用水标准应当符合环保要求,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过量的灌溉水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影响土壤的肥力。
因此,在制定灌溉用水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土壤的保护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灌溉用水标准还应当注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用水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减少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依赖。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灌溉用水标准的执行需要得到相关部门和农民的重视和支持。
只有当灌溉用水标准得到有效执行,才能真正起到保护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作用。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灌溉用水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灌溉用水标准的认识和执行力度,确保灌溉用水标准的有效实施。
总之,灌溉用水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用水标准,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民能够共同努力,加强对灌溉用水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引言: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灌溉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提高。
本文将围绕农田灌溉水质的要求展开论述,分为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水源选择与净化农田灌溉的水源应当选择水质优良且充足的来源。
水源的选择可能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或储水池等。
在选择水源时,应当考虑水源的溶解氧含量、pH值、电导率、浊度等指标,优先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水源。
同时,对于水源的净化工作也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简单的过滤、沉淀、消毒等方法,确保灌溉水质的稳定与安全。
2. 水质检测与监管为了确保农田灌溉水质符合要求,需要建立相应的水质检测与监管机制。
水质检测可以包括常规的物理、化学指标检测和微生物检测等多个方面。
监管机制可以包括建立水源监测站点、定期进行监测、制定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加强水源保护等多种措施。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水质监管力度,确保农田灌溉水质的安全可靠。
3. 水质要求与农作物需求匹配不同的农作物对灌溉水质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进行农田灌溉时,应当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进行水质要求的细化与匹配。
例如,稻谷对硬度较高的水质要求较低,而蔬菜类作物对硬度要求较高。
因此,农田灌溉时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特性,合理调整灌溉水质的硬度。
4. 水质的经济与环保考虑农田灌溉水质的要求应平衡经济和环保的考虑。
水质要求不能过高,过高的要求会导致过多的净化工艺和能源消耗,增加农民的灌溉成本,同时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因此,合理评估水质要求,建立合理的标准,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
5. 水质改善措施对于存在一定水质问题的灌溉水源,应采取相应的水质改善措施。
可以采用生物和物理方法,如生态修复、人工湿地、过滤池等,来改善水质。
同时,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也能够促进水质的改善,如增施有机肥、科学施肥等。
结论: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的制定与管理是确保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水源选择与净化、水质检测与监管、水质要求与作物需求匹配、经济与环保考虑以及水质改善措施的实施是保证农田灌溉水质的重要手段。
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按照灌溉水的用途,农业灌溉水水质要求分二类:一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并长期利用的灌区。
灌溉量:水田800方/亩年,旱田300方/亩年。
二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补充水源,而实行清污混灌沦灌的灌区。
其用量不超过一类的一半。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Standards for irrigation water pualityGB5084-2005代替GB5084-92国家环境保护局2005-07-21 批准 2006-11-01实施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标准的实施和采样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以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
本标准不适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灌溉。
2 引用标准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CJ 18 污水排放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25.1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3 标准分类本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状况,将灌溉水质按灌溉作物分为三类:3.1 一类:水作,如水稻,灌水量800m3亩〃年3.2 二类:旱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
灌溉水量300m3/亩〃年。
3.3 三类:蔬菜,如大白菜、韭菜、洋葱、卷心菜等。
蔬菜品种不同,灌水量差异很大,一般为200~500m3/亩〃茬。
4 标准值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mg/L。
农田取水灌溉方案
农田取水灌溉方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紧缺,农田的灌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成为了当前和未来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重点介绍农田取水灌溉方案。
方案一:地下水取水地下水是指存放在地壳深层土石中的水资源。
对于部分偏远、干旱地区来说,利用地下水是保证农田灌溉所需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以通过钻井、打井等方式将地下水取出进行灌溉,目前较为流行的钻井方式是密排钻孔,密度大概是100米到200米。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对采井点进行细致的勘测,确保井的出水量符合要求。
•其次,需要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检测,以确保水质安全。
•最后,要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合理安排灌溉用水量。
方案二:利用灌区引水灌区引水是指将一定区域内的水源引入到农田进行灌溉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案通常适用于相对集中的农田群,其优点是稳定性好、可控性强。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先选定合适的水源,比如附近的河流、湖泊等。
2.需要建设一个灌渠,将水源引入入口。
3.灌区引水需要配备水源池和泵站、管网等设施进行支撑。
4.合理规划水源和建设设施,以保证能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
方案三:降雨集水灌溉降雨集水灌溉是一种利用降雨进行雨水收集,然后用于农田生产的灌溉方式。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利用自然降雨资源,减轻了对地下水和引水等渠道的强依赖。
实施过程如下:1.首先需要规划好降雨集水区域。
2.然后可以建造大型水库等设施,用于水的储存。
3.农田灌溉需要通过引水渠道将水输送到田地里。
4.在执行降雨集水灌溉方案时,还要注意储水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取水和输水的方式等。
方案四:灌溉用水减量化管理灌溉用水减量化管理是指在保证农田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通过灌溉设施的优化以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等方式,减少农业用水量。
此种方案常用的实施措施有:•提高灌溉设施的节水能力;•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雾等;•确定合理的田间灌溉制度;•注重农资化肥的浪费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灌溉对取水水源的要求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亿km3,其中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淡水资源占总量约 2.5%。
它处于逐年不断往复的水文循环中,是灌溉事业得以维持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万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0.83
万亿m3,扣除重复水量0.72万亿m3,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1万亿m3。
中国亩耕地占有水资源量仅为1770m3,约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3/4,灌溉水源并不丰富。
中国可用作灌溉水源的水量,在地区分布上与耕地面积的分布很不适应。
中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各河流域,年径流量占全国总量的81%,但耕地只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5.9%;而北方黄河、淮河和海河流域,年径流量只占全国总量的6.6%,但耕地却占全国的40%,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只有
250m3,为全国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的1/7。
水土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灌溉水源即可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和经过处理并达到利用标准的污水的总称。
天然水资源中可用于灌溉的水体,有地表水、地下水两种。
地表水包括河川径流、湖泊和汇流过程中拦蓄的地表径流。
地下水有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城市污水和灌溉回归水用于灌溉,是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如进一步细分的话,则可分为河川湖泊径流、当地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和城市污水等四种。
灌溉水质主要指灌溉水中所含泥沙的粒径和数量、可溶盐的种类和数量、灌溉水温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等。
包括含沙量,含盐量,水温,其他有害物质含量等。
一含沙量:从多沙河流引水的灌溉工程,必须分析灌溉水中泥沙的含量和组成,以便在灌溉工程设计和管理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有害泥沙入渠入田,防止渠道淤积。
不同粒径泥沙危害程度不同:
1,粒径<0.005mm的泥沙,具有一定的肥力,可适量输入田间,但也不能引入过多,引入过多,则会降低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2,粒径为0.005~0.1mm的泥沙,在土壤质地粘重的地区,可少量引入田间,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透水性和通气性。
3,粒径大于0.1~0.15mm的泥沙,容易在渠中淤积,对于农田土壤也不利,因此应禁止入渠。
渠中水的泥沙含沙量也不应超出渠道的输沙能力,否则会产生淤积。
二含盐量:灌溉水中允许含有一定的盐分,但如果含盐过多,就会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使作物根系吸水困难,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作物死亡。
甚至还会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由于各种盐类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不同,不同作物的耐盐能力也不同,因此灌溉水质的标准也随着含盐种类和作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对大多数作物来说,通常要求灌溉水的含盐量不超过15%(1.5g/l 。
以碳酸钠为主的含盐量应小于0.1%,以氯化钠为主的含盐量应小于0.2%。
以硫酸钠为主时应小于0.3%,钙盐危害不大,其允许含盐量可更高。
但是,实践证明,在水源短缺的地区,只要土壤透水性较好,排水条件较好,灌溉水的含盐量也可以大一些,有些地区甚至用含盐量为0.3~0.6%的咸水进行抗旱灌溉,在夏季雨大而集中,土壤中暂时积累的盐分很快又冲洗掉,使耕作层仍能保持盐量的平衡。
三水温:灌溉水的温度,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也是很大的。
水温过低会抑制作物的生长,水温过高,会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并提高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作物对水温的要求:旱作T=15~20度,最低允许温度为2度。
水稻T 不小于20度。
均不能大于35度。
井灌或引水库灌溉时,水温往往偏低,措施是:(1井灌时延长输水路线或设晒水池曝晒。
(2从水库引水灌溉应从温度较高的表层取水。
四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城市污水中含有较多种类的有毒有害物质,灌溉前应作水质分析,作适当的水质处理,使之满足灌溉水水质要求。
降水是地表水源的主要补给来源,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
长江以南地区多雨季节为3~6月或4~7月。
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
华北和东北地区,多雨季节为6~9月,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
因此,地表径流量主要随降雨的季节而变化,在时间上分配极不均衡,而作物在生长期内的需水是逐日变化且相对均匀的,这使径流的时间分配与灌溉的需求不尽适应。
此外,灌溉水源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南方河流丰枯年份水量比值在3倍以上,北方河流丰枯年份水量比值可达10~20倍。
干旱年份,特别是连续干旱年份,水量不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以至造成绝收。
中国80年代初的年灌溉用水量约40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4%,其中约90%取自地表水。
河川径流的开发利用程度,南方、北方差异很大。
在中等干旱年份,海滦河流域已达77%,黄河流域59%,长江流域仅19%。
地下水接受降雨入渗、河道渗漏、灌溉渗漏、山前侧渗等补给,形成存在于地壳表层含水层(第四季松散岩体中的地下水。
在多年丰枯水文周期内的开采、补给交替作用下,可得到恢复和更新的多年平均水量为地下水资源量。
其中浅层地下水是另一重要的灌溉水源。
它与降水和地表水有着密切的联系,补给条件好,容易更新,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相对较浅,是中国华北和东北平原地区发展灌溉的重要水源。
1981年海滦河流域平原地区地下水利用率已达90%。
深层地下水补给距离长,不易更新,一般不宜作为灌溉常备水源。
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要注意采补平衡。
灌溉水源应在水量和水质两方面满足灌溉的要求。
灌溉水源在水量、时间分布、地理位置与灌溉的要求不相适应时,常建蓄水工程调节天然来水状况,做到以丰补歉,及适应自流灌溉农田的要求;或修建引水工程以适应水土资源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平衡;或修建提水工程以满足高地农田对灌溉的要求。
在条件许可时,可修建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工程系统,在时间上和地区上对水资源进行更大程度的调节和利用。
灌溉水源的水质,如水的化学、物理性状,水中含有污染物的成分及其含量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
它应符合作物生长和发育的要求,并兼顾人畜饮用及
鱼类生长的要求。
灌溉水源的水质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可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加以改善,或与清水掺合,符合标准后再用于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