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关于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一、物体的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换算关系为:1t=1000㎏1㎏=1000g1g=1000mg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
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
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四、密度知识的应用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定律、透明介
质中的折射。
2. 光的色散和白光的成分:光的色散现象、棱镜的作用、白光的成分和合成。
3. 声音的特性及传播: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方式、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的影响。
4. 声音的反射和共振:声音的反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
5. 高低压电和电流:电荷的基本特性、电流与电荷的关系、电阻对电流的影响、串联
和并联电路。
6. 电压和电阻:电压的定义和单位、电源的作用、电阻的定义和测量。
7. 电功和电功率:电功的定义和计算、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串联和并联电阻的电功
率计算。
8. 导电性和电解质:导电性的概念和特性、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电解质的电解过程。
9. 静电场和电场力:静电场的形成、电场力的作用、电场力与电荷的关系。
10. 电流和电磁:电流的产生和磁场的形成、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现象。
11. 电磁感应和发电:电磁感应的原理、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12. 变电和电磁铁: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物质的性质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3、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ρ = m/v第二、运动和力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
也可以说成正比)7、测力计的使用:(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平安气囊,汽车安装平安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进步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程度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6、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位置、位置的变化、位移、位移的计算。
-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的计算及物体速度的方向。
- 速度与位移的区别。
- 加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及加速度的计算。
- 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变化。
第二章力的作用及其测定- 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及测定力的方法。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万有引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 多个力合成为一力的合力。
- 一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分力。
第四章动能、动能定理和功-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动能定理。
- 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功和能的关系。
第五章功率- 功率的概念和单位。
- 功率与功和时间的关系。
第六章压强-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计算。
- 压力和面积的关系。
- 海底隧道的应力问题。
第七章浮力和浮力原理- 浮力和浮力的起因。
- 什么物体能浮起来。
- 浮力原理与鱼类有关的形态结构的关系。
第八章热传递- 热的概念和热传递方式。
-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的特点及例子。
- 如何减少热损失。
第九章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三态及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 相变的概念、相变时物质的性质变化。
-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第十章热量和热量计- 热量的概念、单位和测定。
- 热量传递的方式及其公式推导。
- 热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问题。
第十一章物体的导热性和状态变化- 物质的导热性与热传导的关系。
- 固体状态变化时的概念和条件。
- 引起固体状态变化的因素和方法。
第十二章物体与气体- 宏观和微观的物理量。
- 短时间内气体压强和体积变化的情况。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十三章光的传播和成像- 光的传播的直线性和反射性。
- 光线的构成及规律。
- 焦距、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成像。
- 光的折射。
第十四章光的颜色和频率- 光的颜色和频率的关系。
- 光的三基色与彩色电视。
- 与颜色有关的吉尼斯纹理。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
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
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初中八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八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和压力1.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2.力的效果: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运动、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方向。
3.压力:物体受到的力分布在物体的面上的比例,单位是帕斯卡(Pa)。
4.压力的计算:压力=力÷面积。
5.杠杆原理:杠杆平衡原理是指在达到平衡时,杠杆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
二、浮力1.浮力: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所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挤掉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浮力的大小和密度关系:浮力大小和物体体积成正比,和物体的密度成反比。
3.浮力的作用: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入后,浮力使得物体产生浮起或浮沉运动。
三、简谐振动1.简谐振动:物体在一个固定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的现象称为简谐振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描述。
3.周期和频率:简谐振动的周期是指物体一个往复运动所用的时间,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往复运动的次数。
4.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T=2π√(m/k),其中T为周期,m为振子的质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5.频率与周期的关系:频率f=1/T。
四、电学基础1.静电:物体由于摩擦、接触、感应等原因而带电。
2.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称为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称为正电荷,带负电的物体称为负电荷。
3.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4.电流的计算:电流=电荷÷时间。
5.电压:电源推动电荷移动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6.电阻:物体对电流运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7.电阻和电流、电压的关系:欧姆定律:U=IR,其中U为电压,I 为电流,R为电阻。
五、电能和电功1.电能: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
2.电功:电流通过电阻时,由于电流对电阻做功所转换的能量。
3.电功的计算:电功=电压×电流×时间。
六、光的传播1.光线:光通过空间的一束直线称为光线。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通用3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通用3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
为了加深您对于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3篇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篇一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较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⑴继续吸热。
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较后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⑴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⑴液体的表面积⑴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⑴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⑴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篇二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5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5篇】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篇1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_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F浮G,上浮(3)F浮=G,悬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十~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下知识要点归纳第十章《浮力》10.1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存在压力差,即浮力。
4、求浮力的方法:①称重法:F 浮=G-F 示(图1)②F 浮= F 向上- F 向下(F 2- F 1)(图2) 5、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图3)(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求浮力的方法:称重法(先称物重G ,再用F 浮=G-F 示)(3)实验步骤:①浮力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时的深度有关?(无关)可选①③④图浸没可以保证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改变物体浸没后深度。
②浮力大小是否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可选①②④图放在同种液体中,保证液体密度相同。
③浮力大小是否跟液体密度有关?可选①④⑤图准备不同种液体,浸没在液体中保证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
(4)结论:①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水中后的深度无关。
②同一液体中,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③物体浸在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1、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图4)①先称物重G ②称G 杯③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读出示数求浮力④称溢出的液体和烧杯G 总,用G 排=G 总-G 杯求G 排2、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F 浮=G 排、导出式(公式法求浮力):F 浮= G 排= m 排g=ρ液 gV 排 (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图1称物重G图2图3 图4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10.3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研究条件:实心物体浸没(V排= V物)在液体中,受重力和浮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 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常考点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
下面是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位移、改变速度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力臂的大小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5. 压强的概念: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6. 压力的计算:压力等于作用力的大小除以作用面积。
二、浮力和密度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的垂直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 浮力的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有关。
3. 浮力和物体的浸没条件: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或沉没的条件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4.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ρ表示。
5. 密度的计算: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三、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的传播:光线是由光源发出的,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在物体表面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其角度和入射角度相等。
3. 洛伦兹定理:光在反射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所在平面三者存在特定的关系。
4. 镜面反射:反射光在平面镜面上仍然保持平行。
5. 光的吸收和透射: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透射;光在不透明介质中一般都会被吸收。
四、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发声体震动产生的,通过压缩和稀疏的方式传播。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作为传播媒介。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音量、音调和音色三个基本特性。
五、静电和电流1. 静电现象:静电是指物体带有静止的电荷。
2. 电荷与物体带电: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电荷互斥,异电荷相吸。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清单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汇总第七章力第一节力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产生条件:(1)必须有两个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物体可以不接触)。
3、符号:F,单位,牛顿(牛),符号为N,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是1N。
4、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方向)。
5、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代表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7、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力存在时,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二、相互作用力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5)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第二节弹力一、两种形变1、弹性形变:当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状。
2、塑性形变:当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够恢复原状。
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3、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三、弹簧测力计1、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外壳2、制成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3、使用方法:(1)“看量程”,知道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2)“看分度值”,明确刻度盘上的刻度值。
(3)“看零刻线”,检查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否则需要校零。
(4)“检查摩擦”,测力之前,要轻轻拉动挂钩几下,以检查弹簧与外壳之间的摩擦。
4、使用时注意事项:(1)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校零。
(2)测量时,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
(3)弹簧测力计并不一定竖直使用。
也可以测水平方向上的力。
(4)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表面垂直。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学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是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
八年级下册物理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为您介绍其中必学的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物理量根据运动物体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刻度来描述其运动。
运动的物理量有位置、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等,这些物理量可以联合描述运动过程。
2. 运动的基本概念物理学中有许多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等。
这些基本概念是其他物理概念的基础。
3. 运动图象运动图象是描述运动过程的一种方法,通过画出时间和位置/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图像来描述运动特征。
这种方法通常用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
二、力的作用和力的效应1. 力的概念和力的物理量力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有质量、运动状态和方向等特征。
力的物理量包括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等力系统如果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这些力的合力的大小为零,则这称为等力系统。
等力系统的特点是合力为零,故物体在其内部保持平衡状态。
3.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的三大定律之一。
其中第一定律又称运动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又称牛顿定律,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揭示了力对运动状态、加速度、动量等物理量的影响。
三、能量和其守恒定律1. 功和势能功是描述力作用成果的大小的物理量,是力和路程的乘积。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能够执行功的潜在能量,是能够被释放做功的能量。
2. 动能和机械能动能是描述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用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比的形式来表示。
机械能是包括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通常用于描述机械系统的状态。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描述能量在物理系统中的转换和守恒的原理。
它表明,能量不会凭空消失,而是只能在物理系统中转换。
这种定律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的许多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的必学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描述、力的作用和力的效应、能量和其守恒定律。
八年级初中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初中二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物理的应用。
以下是八年级初中二物理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运动的描述在物理中,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分为位置、速度、加速度这三个方面。
1.位置位置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某个参考系中的位置。
常用的参考系是地球表面和行星的中心。
2.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它使用公式v=s/t来计算,其中s是物体通过的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使用的时间。
3.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
它使用公式a=Δv/t 来计算,其中Δv是速度变化量,t是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
二、力和运动在物理中,力的作用会使物体发生运动和改变运动状态。
1.力的定义力可以定义为一种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或压力。
它的单位是牛(N)。
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说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物体会保持原先的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个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它使用公式F=ma计算,其中F是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加速度。
4.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说物体之间的任何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的大小和相反的方向。
这个定律也叫做作用-反作用定律。
三、力和能量在物理中,力和能量之间有很多关联。
能量可以定义为物体或系统的物理属性,它具有调节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能力。
1.势能和动能动能是物体速度的函数,它使用公式K=½mv²来计算,其中m 是物体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势能可以定义为物体存储的能量,因为它的位置相对于重力场有变化。
2.机械能机械能是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如果物体在其移动过程中没有摩擦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损失,则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电和电路在物理中,电的特性包括电压、电流和电阻。
电路是一个电子元件的集合,它可以使电流流过电子元件。
1.电压电压是指电场的强度,它的单位是伏特。
电阻可以减小电流,而电容器可以储存电能。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清单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清单by物理大师第七章 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 量程 和 分度值 ;右图量程为 5 N ,分度值为 0.2N(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第7-8章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第八章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平衡状态.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受平衡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第9-10章第九章压强一、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G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P30图9.1—3中,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⑵公式:p=F/S推导公式:F=PS、S=F/p⑶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4)应用:减小压强。
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大压强。
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 h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压强公式p=ρg h适用范围通用公式:一般固体一般液体一般思路水平面:F=G p=F/S先p=ρg h再F=PS特殊思路圆柱形物体p=ρg h规则容器装液体:F=G p=F/S3、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 g=1.01×105Pa3、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4、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6、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一、浮力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施力物体:液(气)体二、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物体运动状态物体运动方向力的关系V排与V物密度关系下沉向下F浮<G物V排=V物ρ物<</span>ρ液悬浮静止在液体内部F浮=G物ρ物=ρ液上浮向上F浮>G物ρ物>ρ液漂浮静止在液体表面F浮=G物V排物ρ物>ρ液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1.浮力的应用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的气体来改变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