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规大题——主题链接式非选择题练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34题)“最严酷的时刻来临,商店里食物柜台一空如洗……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买3两瓜子,不要粮票。
花生根本见不着,据说全出口换了外汇。
”(选自《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2009年1月版)“严酷时刻”产生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C.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14题)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国民经济的调整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3.(宁波效实中学2011届高三上期期中考22题)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 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的惨痛教训是()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5.(2011年11月潍坊北四县期中2题)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6.(2012年3月江门市一模17题)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人祸”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人祸”是指A.长期战争的破坏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7.(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20题)《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A. 改革开放走向兴起B. 改革闯关治理整顿C.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D. 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8.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一)制度自信(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主题限时集训(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记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这一变化( )A.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统治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标志着贵族政治开始确立D.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B[根据材料“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可知,西周时期周天子确立起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强化了与诸侯的等级区别,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故选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并未建立起集权统治,排除A项;贵族政治在西周之前已经确立,排除C 项;材料论述的是天子和诸侯关系的变化,并未扩展至民族关系,无法体现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排除D项。
]2.(2020·某某质检)商鞅变法时建立的乡村基层组织即乡里什伍制,后世王朝大多得以保留或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如汉代的乡里什伍制、唐代的乡里保邻制、宋代的保甲法、明代的里甲制等。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礼法并施的治国理念B.政治制度的延续与变迁C.基层自治意识的增强D.后世王朝缺乏创新精神B[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为了加强对基层民众的控制,体现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延续与变迁,故选B项;材料只体现出政治制度的规X,没有反映出道德的教化,与“礼”的治国理念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非地方的自治,排除C项;材料“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说明政治制度的变迁反映出乡村基层组织也有制度的创新,排除D项。
]3.“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
西汉时,三老可直接与官吏交流政策,参与政治、督促百姓缴纳赋税等,进行基层的统治。
统治者将自己的意志通过官吏下达给三老,三老吸收消化后,劝导百姓服从统治者的意志,带领百姓学习并服从国家的各种政策。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十大热考题型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十大热考题型背景、原因类1.(2021·天津和平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汉武帝)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怜悯)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材料二天一阁为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之所,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天一阁管理措施严密,自明嘉靖年间建阁至1949年的近四百年间,获准登阁者仅黄宗羲、阮元等 10余人。
清朝阮元曾记载道:“司马(范钦)殁后,封闭甚严,继乃子孙各方相约为例,凡阁厨锁钥,分房掌之。
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不开锁。
”范氏族约甚至规定:“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
”阮元还指出:“范氏以书为教,自明至今,子孙繁衍,其读书在科目学校者,彬彬然以不与祭为辱。
”——摘编自虞浩旭《阮元与天一阁藏书楼》材料三公共图书馆从 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它的特点是: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
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
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发展成为国际的学术中心,许多伟人、学者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其思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导致上述现象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2.(2021·辽宁沈阳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辽宁省地处东北南部,粮食资源丰富,为东北粮油出入的重要门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辽宁省境内的粮食仓储设施先后有常平仓、旗仓、义仓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辽宁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但每年仍需从外省调入粮食以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2021年高考历史上学期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含解析)
1.“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2.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阳明相近的是A.陆九渊 B.李贽 C.朱熹 D.程颢3.(2011年12月长春市调研1题)《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4.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大多持一种“今不如昔”的史观,惟一例外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韩非子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6.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7.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群臣强烈要求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不接受.这说明().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8.有这样一种思想,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强调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它是A.早期儒学 B.黄老学说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宋明理学9.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儒家“民重君轻”思想的影响B.抗清斗争的高涨C.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10.(xx年3月济宁模拟)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而且“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古代的“草市”可以追溯到()A.商代 B.六朝 C.宋代 D.明代3.(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题)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A.夏禹B.商汤C.周武D.秦皇4.(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6题)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A.枢密院B.中书省C.三司D.内阁5.(2012年辽宁沈阳四校阶段测试)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铁牛具、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C.社会秩序的稳定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6.(2012年3月泉州市质检14题)“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座落在武夷山的“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
对以上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B.福建是朱熹宣传理学的重心C.朱熹继承与创新了儒学思想D.朱熹思想的影响力超过孔子7.图1—49是中国境内出土的早期人工冶炼铁器,其冶铸时间是()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8.(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5题)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三国D.两晋南北朝9.(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3题)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10.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重点突破练(三)专训导学案--2022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冲刺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重点突破练(三)一、高考非选择题(25分材料问答题)规范答题讲练第一招中外关联材料类非选择题解题技法围绕“主题”中外关联——横向归纳比较:试题命制往往围绕“主题”选取中外关联的材料,横向归纳比较论证问题。
1.设问和答案一一对应高考考场上,时间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答题,以力争最理想的成绩,怎么办?一一对应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所谓一一对应法,就是指按照题目要求——主要是针对提(获)取或解读材料信息(题目表述是概括、指出某材料信息),一边读材料,一边在草稿纸上写对应的答案。
思考答案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话题、角度、结论一一对应。
2.规范解答警惕五大误区(1)急于求成:对题目未作仔细分析,盲目作答。
(2)照本宣科:对材料未能获取有效信息,缺乏概括总结。
(3)贪多求稳:对问题解答啰嗦,抓不住要点。
(4)表达不准确:对问题理解不清,表述杂乱。
(5)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晰。
[高考示例][2021·全国乙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
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
《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
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
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
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
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升级练(四)痛苦转型——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主题升级练(四) 痛苦转型——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陈恭禄1934年撰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指出:“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
”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
”上述言论表明作者( )A.站在侵略者的立场上分析问题B.肯定英国引领着国际关系潮流C.其观点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D.企图理性地反思中国落后之因答案:D解析:A项是对材料的误读;作者从清政府落后的角度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其实是希望能够更理性地反思中国的落后,思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不是要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也不是肯定英国的进步,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2.(2019福建龙岩高三质检)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慨叹:“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致令夷酋面见朕弟(奕),已属不成事体。
”奕本人也对其从“岂肯与异类为伍”到“又不能不与会晤之势”耿耿于怀。
上述现象反映出( )A.奕依据时势作出主动的调整B.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的必要性C.清政府形成了近代平等的外交D.清廷“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无论是咸丰帝还是奕都极力反对与外国人直接会面,但又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会面,这反映了清政府固守的“天朝上国”观念已受到冲击,D项正确。
A项“主动的调整”表述错误;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出洋务运动,排除B项;材料表明,清政府仍具有“天朝上国”的观念,并没有形成近代平等的外交理念,C项错误。
3.(2019贵州遵义高三冲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通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通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22题)中国古代儒家有“庶人议政”的传统,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传统的是()A.黄宗羲主张建立“学校”B.康有为主张设立“议郎”C.清末设立“皇族内阁”D.民国初年设立参众两院2.(徐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A.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3.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2011年4月湖北八校联考18题)“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
……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指()A.土地革命B.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5.(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1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6.(2011年江苏高考3题)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7.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知识青年放弃学业去上山下乡参加劳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近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近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A. 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B. “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C. 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D. 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2.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3.(2012年1月杭州市一模21题)伏尔泰认为:“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怪了。
”伏尔泰所说的“永恒定律”是指A.伏尔泰提倡的自然权利说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4.(2012年11月江苏九校联考高三调研)1922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主要是为了表彰他A.深刻提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B.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C.证明了空间、时间和质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D.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突出成就5.(2012年1月台州市期末9题)近代《女学报》(1903年11月)有文章写到:“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
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
”对文中所述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①报纸的宣传②新式学堂的创办③西方思想的传播④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推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2012年3月泉州市高三质检)图7白色区域反映了某一时期西方人对全球的了解,从时间上判断其最早出现在()A.公元l世纪B.公元15世纪初C.公元15世纪末D.公元16世纪初7.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8.从新的视角看,新文化运动传承了辛亥革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古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月宁波市高三期末考)“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
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2011年3月德州市一模12题)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这从本质上说明()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3.《旧唐书》载:“(唐朝)长安(年号)中,(扬州)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富甲天下”。
扬州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得益于( )①地处交通要道②自然经济发达③江南经济发展④政府放弃抑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右图中税收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小农经济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5.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的原因不包括()A.发达的商品经济B.健全的民主政治C.辉煌的古典文化D.完备的法律规范6.(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5题)“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2012年1月南通市期末13题)下列说法中,最能反映《十二铜表法》历史地位的是A.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C.镌刻发表在十二块铜板上D.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8.(湖南省四市九校2011届高三联考2题)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古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假如你生活在古希腊民主制全盛时期,你可以看到()①梭伦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民主威胁者②公民大会就某项议案展开唇枪舌战的辩论,并由五百人议事会监督官员落实辩论的决议③外邦移民享有雅典公民权④民众法庭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2.(2011年12月晋中四校联考5题)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这主要是指罗马法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 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C.以自然法则为理想裥指导 D.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3.在罗马法的发展史上,十二铜表法的制订()A.标志罗马人产生法律意识B.说明罗马法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C.意味着罗马法最终形成D.宣告古罗马进入成文法时代4.(2012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二期中18题)下列图片反映了古代东西方思想繁荣、活跃的局面。
出现这一局面的共同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民主制度的保障C. 社会变革的推动D. 自然环境的影响5.(2011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一)25题)“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百科全书6.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500人会议D.十将军委员会7.(2011年3月衡阳市一模28题)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直接的民主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8.(2011年5月太原市二模30题)2012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写到:“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单元限时集训(一)中国古代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单元限时集训(一) 中国古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
而西周统治者则强调“顺乎天而应乎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对天命鬼神思想的否定 B.先秦神权政治的常态化C.“尊礼敬德”思想的普及D.周人对政治兴亡的反思D[材料说明周人对政治兴亡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不再像商朝那般迷恋鬼神之事,而重视起民意,即所谓“顺乎天而应乎人”,故选D项;A项中对天命鬼神思想的否定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不符,排除;B项中先秦神权政治的常态化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不符,排除;C项中普及与B项中常态化都是过度解读材料,排除。
]2.(2020·某某一模)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向农户征收赋役,其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亩征税等几个方面。
这一举措( )A.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B.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C.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D.推动了牛耕技术的发明C[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诸侯实行分田收税的土地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形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因此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故选C项;由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授土地实行土地私有,而不是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排除A项;井田制开始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但材料仅体现了诸侯国土地制度的变化,不能体现农业耕作工具的变化,排除D项。
]3.“天下”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较早,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X。
其中《韩非子》中就有“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等。
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B.法家思想吸收了百家之长C.为秦统一六国奠定思想基础D.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D[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X”可知,此时国家统一成了众多思想家的共识,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D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六)“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六)“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高三·某某调研)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 )A.主X平等商贸往来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解析:选D 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并未涉及平等商贸往来,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对列强的抵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禁烟的策略,故C项错误;材料中把中国出口的传统商品看作是对西方的恩惠,说明当时林则徐保守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
2.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
奕的这一认识(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解析:选D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学中源”思想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又维护中国的封建思想和制度,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故选D项。
奕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A项错误;奕倡导的向西方学习仍停留在器物层面,B项错误;明朝时已经出现西学东渐,C项错误。
3.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X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
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
”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解析:选C 材料中仅仅说明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X树声对西方政体的认识,并不能说明他们转变为维新派,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西方的议院,可知指的是对当时的西方政体的认识,不是哲理学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等信息,说明当时有识之士对“中体西用”提出了质疑,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少数人的观点,不能说洋务派的主X受到广泛批判,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近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
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D.拥护清朝走向民主2.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
”据此表明他()。
①不赞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②反对因循守旧,固守中国的传统文化③主张把中西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④主张实行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中国正式向日、德、意宣战,是在()A.西安事变后B.太平洋战争爆发后C.《波茨坦公告》发表后D.卢沟桥事变后4.(2012年11月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造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①洋务运动的失败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③民族危机加剧④文学革命开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2012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对传统文化心态的挑战,迈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提出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D.“民主与科学”6.维新派发动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B.采用欧美制度来维护清朝统治C.借鉴日本成功经验D.用事实说明说明儒学的现实影响7.(2012年11月泰州高三联考)1919年孙中山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
”下列哪一件事动摇了这些“地底陈土”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C.抗日战争D.北伐战争8.(2011年江苏9题)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练习
(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建议用时:20分钟)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刘知几在《史通·外篇·史官建置》中曾谈道,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确立史官制度,当时的史官主要有仓颉、沮诵等。
从对史官的描述可以看出,史官的起源和巫有着一定关系,史官的设置是从神职而来的,史官职能上的独立与强化其实正是王权不断强化和神权不断削弱的过程。
因此,从这一层意思来看。
史官的设置是王权的需要,是服从于王权利益之下地对皇帝言行的记录。
正如刘知几所言,历代封建王朝设局修史,总是希望“曲笔阿时”,“谀言媚主”,“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
——摘编自何捷《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史官精神探索》材料二史官史学在史学发展中的支配地位,近代以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面对着中国历史几千年未遇的社会大变动,一批接受了新思想熏陶的史家纷纷研治本国当代史、外国历史,清末更出现了“史学革命”的口号。
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批评旧有史籍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只为朝廷的君臣而撰,不知为广大国民而撰,要求为国民写史,写国民的历史;批评旧有史籍只注重政治史、学术史,要求更多地研究民风、社会、宗教、财富、种族、工艺。
官方史学也开始组织较多的力量从事外国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历史著作的译速与研究。
——姜义华《从“史官史学”走向“史家史学”:当代中国历史学家角色的转换》(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史学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
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
”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湖南省衡阳市三模) 1840年鸦片战争后,北京的六国饭店是较高档的西餐饮食店,是中国达官贵人摆阔气的地方,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
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
晚清宫廷、王府和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官邸,或设有“番菜房”,或聘有番菜烹调师,有的甚至发展为“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都市西餐业的兴旺,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这一文化模式的体验②国人崇洋心理越来越浓③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④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2.(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8题)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B.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C.“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D.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3.西装传入中国是在()A.鸦片战争前B.后C.民国成立后D.五四运动后4.(2012年1月合肥市一模7题)德龄(1886~1944),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人。
1903年归国后,慈禧得知德龄通晓外文,便召她入宫,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客,深得慈禧的宠爱和信任。
她先后撰写了《紫禁城的黄昏》、《御香飘渺录》、《瀛台泣血记》、《我和慈禧太后》等描写清宫的著作。
这些著作描写的社会生活中,慈禧有可能①照像②坐汽车③乘飞机④听广播⑤看电影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5.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
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C.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6.(2012年1月商丘市期末13题)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铀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
5.云南大理城外有一块“元世祖平云南碑”,其上有文曰:“云南平,列为郡县,凡总府三十七,散府八,州六十,县五十……分隶诸道,立于中庆以统之。”其中应为( )
A.宣政院B.节度使
C.枢密院D.行中书省
6.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 )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A. 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B. 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
C. 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D. 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7.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 乡村市场的繁荣
A. 隋朝B. 唐朝
C. 宋朝D. 元朝
16.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9古代文明交流和多元的中古世界
专题九古代文明沟通和多元的中古世界一、选择题1.(2024广东梅州一模)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 000多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和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和狮子等内容。
由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 )A.土地由王室和神庙占有B.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C.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D.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2.(2024安徽池州模拟)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也是在与常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留下了闻名的洪水和方舟传闻,经由古代希伯来人和希腊人的传承,始终影响至今。
材料说明( )A.自然环境塑造文化特色B.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初具雏形C.地域沟通推动文化发展D.世界农耕文明区域不断地扩大3.在古代埃及,很多神是幻想出的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合体。
两河流域的神多以纯粹的人类形象出现,但也没有完全与动物脱离,一些画像中神的身旁都会出现动物,动物也标记着神对应的特征和实力。
由此可见( )A.世界区域文明具有差异性B.西亚文明借鉴了古埃及文明C.神话传闻的史料价值不高D.认知动物水平体现文明程度4.(2024湖北中学名校联盟)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在折服过程中,在被折服地区修复神殿、实行相当宽容的宗教政策,赢得了僧侣的支持;在政府机构中,不仅用波斯人而且也用当地人为官;修建宫殿时也留意吸取亚述人、巴比伦人和埃及人的做法。
这说明波斯帝国( )A.试图同化被折服地区文明B.实行敏捷变通的统治政策C.重视用神权维系王权秩序D.建立起了完善的治理体系5.(2024广东湛江中学毕业班调研)公元前13—前7世纪,雅利安人在折服整个北印度的过程中,汲取了达罗毗荼人的文化,渐渐从游牧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实现了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由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A.造成了古印度文明的中断B.加剧了农牧世界的冲突C.将印度卷入“希腊化”潮流D.塑造了早期的印度文明6.(202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世界史纲》写道:亚历山大去世以前,尤其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有时间对他进行考虑时,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而且可以汲取的概念了。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一、选择题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朝历史与汉朝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2021·北京海淀一模)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
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
战国时期户籍制度建立的目的是( ) A.强化宗法血缘关系 B.便于诸侯国征发赋役C.加强君主专制制度D.遏制土地兼并的发展3.(2021·湖南长沙一模)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这两个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4.(2021·广东广州一模)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 )A.乡里组织延伸皇权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5.(2021·山东潍坊高二期末)据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
”这里的“戎狄”是指( )A.乌桓B.匈奴C.越族D.羌族6.(2021·江苏扬州一模)《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
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常规大题——主题链接式非选择题
(建议用时:20分钟)
1.(2019·潍坊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农业社会,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比较随意和模糊。
钟表普及之前的中国人常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等模糊说法来表示时间。
“掌灯”和季节、天气有关,亦和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反映了深深的农耕文明气息。
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然而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人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
材料二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
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
”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
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
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转型时代的生态·生活·生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社会背景。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
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
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
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理材料二1876年,由英、美合谋,擅自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随后,清政府出银赎回并拆除,将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
全国铁路缺干少支,到1949年,中国的机车分别出自9个国家30多家工厂,人称中国是“万国机车博物馆”。
由此看出,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去甚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81年的32年内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逐渐向西北、西南落后边远地区延伸,初步形成了铁路网络,并开始修建双线铁路以及自制蒸汽、内燃、电力机车,带动与之相关制造业的发展。
1996年,京九铁路修建,大量使用本地劳动力,改变了他们离家不离乡的局面,同时也使“北煤南运”“南粮北运”的瓶颈现状得以改观。
2007年,CR系列动车诞生,高铁从上海到杭州缩短为40分钟,可以工作在上海,住在杭州,还使原本独立的城市文化景点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2017年,自主研发出了“复兴号”动车,中国高铁驶向了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
——据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李京文《铁道与发展》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交通建设较近代有哪些发展并
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交通发展是“一个国家和一段历史”的认识。
(二)常规大题——主题链接式非选择题
1.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比较随意和模糊”,得出时间观念随意、模糊;据材料一“‘掌灯’和季节、天气有关,亦和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反映了深深的农耕文明气息”,得出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据材料一“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人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得出大多数人对时间价值认识不足。
第二小问原因,据本问的第一小问的答案及材料一,我们可以从经济、计时工具、习惯等方面来思考。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得出时间观念精准化;据材料二“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得出对时间价值认识增强;据材料二“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得出时间观念近代化;据材料二中“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得出观念变化的渐进性、不平衡性。
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本问的第一小问的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工具方面来归纳。
答案:(1)特点:时间观念随意、模糊;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大多数人对时间价值认识不足。
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计时工具的局限;生活习惯的影响。
(2)变化:时间观念精准化;对时间价值认识增强;观念变化的渐进性、不平衡性;时间观念近代化。
社会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小农经济的解体;政府推动;计时工具的改进与普及。
2.解析:(1)本小问答题的侧重点在于找准角度,据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更为严峻的是……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政
府……利用先进技术,从……达……”“政府转而在……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新航线”信息,可以从旧路弊端、政权对峙(旧路受阻)、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发展)、技术进步、政策(政府)支持、外因影响等几个方面来回答。
(2)解答本问的关键是将材料二中两段材料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
第一小问发展,由材料二第一段“全国铁路缺干少支”以及第二段“1949—1981年的32年内共修建……逐渐……延伸,初步形成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修建速度加快,且初步形成紧密的交通网;由材料二第一段“到1949年,中国的机车……人称……”以及第二段材料“2017年,自主研发出了……”可知,中国技术水平逐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对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包含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社会生活(包含交通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等方面回答。
(3)认识可以从交通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展开,某一时期交通的发展会折射出国家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同时交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答案:(1)主要因素:①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②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③经济重心南移;④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⑤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⑥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发展:铁路修建速度加快,逐渐形成紧密的交通网;技术水平逐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筑路权。
影响:弥补近代交通的不足;有利于“一五”计划顺利实施;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变落后面貌;有益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缩短了时空距离,加快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改变出行方式,促进就业观念和家庭生活观念的变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提高民族自信心。
(3)认识:①古代交通的发展与朝代兴亡、技术进步等息息相关,交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保证农耕文明的延续,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②近代交通的发展状况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紧密相连,也与腐败的清政府相关,尤其是帝国主义在华铁路的修建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同时又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③1949年后中国交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社会主义的建立和改革开放,也是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
因此,交通的发展,民族独立是前提,国家统一是保障,经济发展是基础,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是关键。
交通事业的发展,要真正服务于国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