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陕西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陕西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C. 秦始皇推行了分封制D. 秦始皇修建了长城答案:C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不包括:A.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B. 打破了贵族世袭制C. 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 选拔了大量有才干的官员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不包括:A. 宣扬国威B. 进行贸易C. 寻找建文帝D. 学习西方文化答案:D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他所采取的:A. 推行“摊丁入亩”B. 废除“海禁”C. 编纂《康熙字典》D. 建立“南书房”答案:B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C. 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D.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答案:B6. 抗日战争期间,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诺曼底登陆答案:D7.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B.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C.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D. “五四运动”发生在清朝末年答案:D8.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场自我振兴运动B. “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林则徐D.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答案:C9. 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表述,错误的是:A.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B.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和杨虎城C. “西安事变”的结果是国共两党达成了抗日的共识D. “西安事变”的结果是蒋介石被迫下台答案:D10.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B.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C.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D.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0分)1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023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以取代封建制,实行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以加强国家的统一性。
2. 明朝时期,哪一位皇帝实行了“海禁”政策?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武宗答案:B解析: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实行了“海禁”政策,主要是为了防范倭寇的侵扰和控制海上贸易。
二、填空题3. 唐朝时期,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
答案:武则天解析: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唐朝时期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
4.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主义运动,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答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解析: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未能收回被德国占领的山东省,这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后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6.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答案:洋务运动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清朝政府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振兴的举措。
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实业、建立新式军队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和军事现代化,但由于其局限性,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结束语:本次2023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到此结束,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历史知识,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历史是一面镜子,了解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规划未来。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海南卷)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海南卷)一、选择题1.西藏地区考古资料显示:距今5000年前后的卡若遗址出现了粟的栽培和猪的饲养;在昌果沟遗址发现了距今3370年前后的炭化粟和上百粒青稞;在故如甲木和曲踏遗址发现了2—4世纪的茶叶、丝绸以及青铜与铁等金属制品遗存。
这有力佐证了西藏地区()A.生态环境受到新物种引进的严重影响B.与其他地区存在持续的物质文化交流C.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D.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2.狮子不是中国本土物种。
有学者研究认为,狮子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为中国人所了解,其形象从汉代起扎根于中国艺术,代表有看门狮子、象征祥瑞的器物装饰以及狮子舞等,舞狮作为中国民间节庆常有的节目,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
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见贤思齐的重要内涵B.兼收并蓄的基本特点C.崇德尚贤的思想理念D.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3.隋末起义的领导者成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乡民、贵胄大族、豪族官吏三类,起自民间者不占优势。
起义从当初逃兵役、反暴政的行为演变为推翻隋朝的政治斗争。
《唐会要》记“创业君臣,俱是贵族”。
这说明()A.隋唐的选官制度发生了重要的转变B.唐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激烈C.隋唐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了新阶段D.唐初统治仍以士族地主为政治基础4.南宋初年在邕州(今广西南宁一带)设有买马司,专门负责从大理等地区买马的事宜。
在贸易中除使用银钱以外,还以盐和锦、彩等丝织品进行交换。
陆游诗中咏道:“国家一从失西陲,年年买马西南夷。
”这一举措()A.加深了民族间的交融B.缓解了南宋财政危机C.体现了羁縻政策失效D.推动了南宋文化繁荣5.图1是《东坡笠屐图》。
其文本故事最早的叙事是:东坡在儋耳→观闵客草舍→偶得一箬笠戴归→归女小儿皆笑,邑犬皆吠,此后陆续增加了“遇雨”“从农家借箬笠穿屐而回”“东坡向海南友人黎子云借阅柳宗元文集”“东坡看过其笠屐图像后自为题咏”等情节。
《东坡笠屐图》的故事不断被演绎的主要原因是()图1A.文人通过艺术创作还原真实历史场景B.民众借助历史人物故事表达精神诉求C.理学思想强化了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D.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根深蒂固6.晚清秀才刘绍宽在1894年前就阅览过《物理小识》等西学书籍,但仍学经义。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湖北卷)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湖北卷)一、选择题1.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如图1),制作精美,陶胎轻薄,杯壁厚度不超过0.5毫米。
一般认为,蛋壳陶杯是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
该类器物此前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
据此可推断()A.早期国家认同已广泛形成B.南北地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C.史前文明存在远距离交流D.凤凰咀遗存与大汶口文化同期2.《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
令皆明焉,以为恒。
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
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C.统治残暴严苛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3.唐朝后期,一位河朔藩镇幕僚述及本镇节度使更替时称,朝廷要么立刻任命亲王遥领节度使一职,要么搁置数月,之后才正式任命本镇推举的节度使。
而具体的任命,通常由宦官传达。
这说明此时()A.藩镇的独立性受限B.官员任免程序规范C.外重内轻局面出现D.宦官权力有所扩大4.元英宗即位初,中书省奏议:南宋故地纳入版图四十余年来,有田地的纳地税,做买卖的纳商税,此外别无征发,比北方的汉人负担要轻;田多的富户们,有的一年收二三十万石租子,纳的官粮却轻。
据此可知,元朝前期()A.抑制土地兼并B.优容江南经济C.简化赋税名目D.提高南人地位5.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有“明祖行事多仿汉高”条:“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汉高事陈说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
”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定鼎前朝旧都B.推行文化专制C.废除行政中枢D.建立宗室藩屏6.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
这种演变()A.受益于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B.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C.体现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向D.适应晚清政治体制的变革7.下表是1925年中国部分省份的岁入、岁出总额及军费数据(单位:银元)该表可论证()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北洋政府收支失衡③国民革命的迫切性④南北军阀一丘之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大学生杨静远曾坚持“我一个学文学的,对政治根本不发生兴趣”。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科举制D. 推行均田制答案:B2. 唐朝时期,下列哪一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武则天答案:B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___。
答案:锦衣卫2.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_________的叛乱。
答案:三藩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意义。
答案: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意味着在思想领域内,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其他学派的思想被边缘化。
这一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为汉朝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法令由一统。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光元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统一了法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
五、论述题1. 论述唐朝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开元盛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二是唐玄宗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生产、加强边防等;三是开元年间,唐朝对外关系稳定,丝绸之路贸易繁荣,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主要是为了()A. 选拔军事人才B. 选拔技术人才C. 选拔政治人才D. 选拔商业人才答案: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2.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不包括______。
答案:废除科举制度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设立内朝,加强皇帝对朝政的直接控制;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2. 阐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皇帝李世民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经济繁荣,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昌盛,唐太宗李世民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免受外来侵略的破坏,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另一方面,它也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贸易,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未能及时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最终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局面。
2. 分析清朝乾隆时期“康乾盛世”的成因。
答案:清朝乾隆时期的“康乾盛世”主要成因有:政治上,乾隆皇帝继承了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摊丁入亩”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上,乾隆皇帝重视文化教育,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得文化繁荣;军事上,乾隆时期对外扩张,巩固了国家的边疆安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B. 统一后,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
C. 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了分封制。
D. 统一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寻求佛教经典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科举B. 闭关锁国C. 废除八旗制度D. 废除藩王答案:D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
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资本主义。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_。
答案:周朝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_______。
答案:推恩令8.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唐高祖9.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下令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名为_______。
答案:永乐大典10. 清朝雍正皇帝实行了_______,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最大,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唐朝的黄金时期。
12. 描述明朝的“永乐盛世”。
答案:明朝的“永乐盛世”是指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明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关系也有所发展,同时编纂了《永乐大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江西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江西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推行郡县制C. 唐朝实行科举制D. 宋朝实行行省制答案:D2. 以下关于鸦片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B.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C.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D. 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D3.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完全的民主答案:D4.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答案:A5.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C.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60分)1.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10分)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封建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封建等级制度严格。
2. 论述清朝末期的“洋务运动”及其影响。
(15分)答案:洋务运动是清朝末期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改革运动。
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教育和工业,以求在军事和经济上实现现代化。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也未能阻止外国列强的侵略。
高考历史选择题精选附加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精选及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初期,致使英军沿海北犯的直接原因是A.连续进攻广州被林则徐打退B.广东地区戒备森严 C清政府在天津防守薄弱 D.林则徐拒绝英军侵略要求答案:B2、北宋的科技成就包括A. 造纸术开始西传B. 发明了印刷术C. 指南针用于航海D.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答案:C3、元朝的郭守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不包括A. 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B. 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C. 主持编写《授时历》D. 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答案:D4、洋务振为自强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向列强购买军舰大炮②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各国取经③自己设厂制造军舰大炮④鼓励士大夫出国考察列强制度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5、下列有关商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部落兴起于黄河中上游,后定都于殷B.“人祭”是杀奴隶作供品祭祀神灵和祖先C.“人殉”是杀死或活埋奴隶作为殉葬品D.商朝时期已开始使用少量的青铜农具答案:A6、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主要是因为A、商朝人以“贝”为货币B、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C、商民善于经商D、商朝人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答案:C7、战国时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出土于:A、湖北随县B、四川成都C、陕西西安D、河南安阳答案:B8、二战后初期,美国控制西欧市场主要运用A.政治手段B.经济手段C.军事手段D.外交手段答案:B9、李大钊曾将日本的三次侵华罪行概括为“三甲”(甲午、甲辰、甲寅)战争,其中的“甲寅”战争是指A.甲午中日战争B.日俄战争C.出兵侵占山东D.全面侵华战争答案:C10、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包括①洋务运动的破产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③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④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了民族危机A.①②B.②④C.③④D. ①④答案:B11、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依据是A. 北洋军阀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步B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C仅靠工人阶级无法完成革命任务D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D12、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A 《墨子墨经》B 《梦溪笔谈》C 《营造法式》D 《山海经》答案:A13、“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标志性成果《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公布,将中国历史纪年向前推进了1229年。
历届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届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统治的社会B. 封建社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C. 封建社会实行郡县制D. 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C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开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这一制度的推行者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进行文化交流答案:B二、填空题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其中“书同文”指的是统一了()。
答案:文字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其中“三藩”指的是()、()和()。
答案: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简答题6.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影响。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对外贸易频繁,文化交流活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阐述清朝雍正皇帝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及其意义。
答案:清朝雍正皇帝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是将人丁税与土地税合并征收,以土地面积为标准,按亩征税。
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四、材料分析题8. 阅读以下材料:“自秦以来,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分析材料中所反映的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材料中所反映的秦朝政治制度特点是中央集权制。
秦朝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郡和县,由中央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五、论述题9. 论述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及其对明朝社会经济的影响。
答案:明朝海禁政策是指明朝时期,为了防止倭寇的侵扰和维护国家安全,实行的禁止民间海上贸易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加强了对沿海地区的控制,减少了倭寇的侵扰;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影响了明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请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法家思想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答案:ABCD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
请问,唐朝时期,以下哪项不是唐朝的成就?A. 创立科举制度B. 开辟丝绸之路C. 编纂《唐律疏议》D. 建立三省六部制答案:A(科举制度是在隋朝时期创立的)二、填空题1.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_________。
(答案:广州)2. 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鸦片战争)三、简答题1.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一场以学生为主力的爱国运动。
它起源于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抗议,迅速演变成全国范围内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的解放;其次,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最后,五四运动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群众基础。
结束语:通过本次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我们不仅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而且加深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1. 在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崛起,并最终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
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对秦国的崛起起到了关键作用?()A. 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B. 建立封建制,分封功臣C. 推行军功爵制,以战功论赏D. 制定《秦律》,推行严刑峻法2. 汉代的“推恩令”是一项旨在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
汉武帝通过推行“推恩令”,有效地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请问,“推恩令”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A. 限制诸侯王的财政收入B. 强制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C. 废除诸侯王的爵位D. 削减诸侯王的军队3.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僚制度之一,它在唐代的政治运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请问,“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强化了皇帝对中央政府的控制B. 使地方官员有更大的自主权C.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D. 促进了中央权力的分散化4. 明代推行的“海禁”政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问,以下哪一项是“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A. 全面禁止民间海上贸易B. 开放沿海港口,鼓励海外贸易C. 实行海上封锁,抵御外来入侵D. 推行“市舶司”制度,管理对外贸易5.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商品经济发达。
宋代的这种社会经济结构对其历史命运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北宋的长久稳定B. 导致了南宋的建立C. 使宋朝在军事上长期处于劣势D. 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繁荣6. 清朝在康乾盛世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但到了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矛盾的激化,清朝逐渐走向衰落。
请问,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 过度开放的对外政策C. 农民起义频发D. 闭关锁国和拒绝改革7. 在西方近代史上,文艺复兴被视为一场思想文化的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中世纪宗教改革的推动B.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C. 封建制度的强化D. 君主专制的加强8. 在欧洲近代史上,法国的“启蒙运动”被视为理性和科学思想的开端。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土地私有制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B. 土地国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常态C. 土地私有制与土地国有制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D. 土地国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唯一形式答案:C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较为复杂,既有土地私有制,也有土地国有制,两者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
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填空题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是_________。
答案:李渊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
2.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___。
答案:郑和解析: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郑和,他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交流。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
其背景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情绪。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具有以下积极作用:一是打破了世袭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二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三是选拔官员的标准相对公平,有利于选拔人才。
高考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

高考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满分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科举制度始于唐朝,废于清朝B. 科举制度始于汉朝,废于清朝C.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废于明朝D. 科举制度始于唐朝,废于明朝答案:A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检D. 赵构答案:D3.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望远镜答案:E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望厦条约E. 尼布楚条约答案:E5. 以下哪一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外争国权B. 内惩国贼C. 打倒帝国主义D. 反对封建主义E. 支持北洋政府答案:E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满分1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
答案:秦朝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答案:李渊3. 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__。
答案:朱由检4. 辛亥革命爆发于________年。
答案:19115.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________年。
答案:1921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满分20分)1.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影响。
答案: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指废除其他学派的官学地位,只尊崇儒家学说。
这一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后世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答案: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以自强和求富,抵御外侮。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工业技术,建立了一些现代工业和军事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但由于缺乏全面的制度改革,洋务运动未能实现其根本目的,最终未能阻止列强的侵略。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2题,满分30分)1.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高考历史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历史试题及答案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项产生了积极影响?A. 农业生产B. 文化发展C. 军事建设D. 经济繁荣答案:B3. 以下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的“三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活字印刷术答案:A4. 清朝康熙年间,曾有哪位皇帝亲自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A. 乾隆B. 雍正C. 顺治D. 康熙答案:D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_______、_______、印刷术。
答案:指南针、火药2.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3. 唐朝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而_______被誉为“诗圣”。
答案:杜甫...(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答案: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清朝末年光绪皇帝在1898年进行的一次政治改革。
主要内容有: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改革官制,裁汰冗员;改革财政,实行节约;改革军制,建立新军等。
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慈禧太后的干预,以及变法派内部的分歧等。
2. 请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答案:“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这一政策对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历史高考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2023年新课标历史学科高考真题(含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历史(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 公共墓地出现B. 农业的产生C. 贫富分化加剧D. 文字的使用【答案】C【详解】A、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B、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B错误;C、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D、汉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D错误。
故选C。
2.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 “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答案】A【详解】A、据本题材料“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出自荀子的《性恶》,意为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
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
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
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思想,治国理政要“隆礼”“重罚”,要求统治者要抓住这一根本问题,“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以此达到天下有序、社会稳定的目的,所以A选项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A正确;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出自孟子《孟子·离娄上》,意为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以仁政为法度,也就不能治理好天下,与材料设问不符,B错误;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孔子《论语·为政》,意为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与材料设问不符,C错误;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意为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与材料设问不符,D错误。
2023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全国卷1

2023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全国卷1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朝代使用了科举制?A.唐朝B.明朝C.元朝D.清朝正确答案:B2.《资治通鉴》是哪个朝代的著名史书?A.元朝B.明朝C.隋朝D.唐朝正确答案:D3.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抗日战争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确答案:D4.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原王朝?A.清朝B.元朝C.唐朝D.宋朝正确答案:C5.下列哪个重要运动用以反对帝国主义?A.二十一条要求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戊戌变法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新文化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初期的一场文化革命。
当时,中国社会遭受到严重的封建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低迷状态。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主要是对旧文化的既有控诉,更是受到社会现实的压迫所迫。
2.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是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人民战争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是中国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时代性。
三、解析题以下是《大公报》上刊载的关于一位人物的介绍:“此陈非彼陈,却是陈独秀的妻兄。
他是“战斗教师”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经担任过《新青年》的编委会委员,并长期致力于教育战线。
”请问这位人物是谁?答:这位人物是陈其通。
他与陈独秀是姻亲关系,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主张革命和民主改革,曾经积极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和发行工作,并为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篇一: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txt>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应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10分)(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9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3年高考卷历史部分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文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c.频繁改革的结果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32.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
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 屡遭战争重创b. 社会制度相同c. 发展水平相似d. 历史上关系紧密33. 18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
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
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