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_曹刿论战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7课 曹刿论战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官渡之战素材 语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素材语文版东汉末年,中国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
袁绍拥兵数十万,地广人众,兵多粮足,实力最强,形势不利于曹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绍亲率步兵十万,骑兵两万,南下进攻许昌。
曹操兵少粮缺,只能以两万兵力的绝对劣势与之相拒。
官渡是袁绍夺取许昌消灭曹操的咽喉要地,曹操置主力在此筑垒固守。
正当曹操全力以赴布置对袁作战时,刘备起兵反叛,并积极与袁绍联络,欲合力夹攻曹操。
曹操亲率精兵东征,击溃刘军,迫降关羽,刘备被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
建安五年,双方展开激战,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被迫退军,曹操也还军固守官渡。
八月,袁绍兵临官渡。
此时曹操兵不满一万,且伤兵众多,只能坚守营垒。
袁军堆土山,筑橹楼,用箭俯射曹营。
曹军赶造霹雳车,用飞石摧毁了袁军的橹楼。
袁军挖地道袭击曹营,曹军则在营内掘地壕对抗之。
对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逼曹操下决心寻机会与袁绍决战。
此时袁绍将大批军粮屯积在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探得消息,曹操当机立断,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出发,一路假扮袁军,骗过袁军哨卡,围住乌巢放火烧粮。
守军见曹军兵少,出垒迎战。
但曹军殊死拼杀,终于大破乌巢守军,前来增援的袁军大将张、高览也在阵前投降了曹操。
曹操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仅率八百余骑逃回河北。
综观官渡之战,曹操审时度势,充分吸纳部下的正确意见,利用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等有利因素,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以区区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二万,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此后不久,曹操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接着又征服乌桓。
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曹刿论战左丘明〔先秦〕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同: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曹刿论战》说课稿(范例13篇)
《曹刿论战》说课稿(范例13篇)《曹刿论战》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这篇出自于《左传》的文章主要围绕着“鄙”和“远谋”这一文眼,通过人物的对话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
史料剪裁得当,刻画了曹刿这一爱国、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才能的形象。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提示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
因此,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文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加强诵读,疏通文意,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特殊句式;(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本文文眼,领会全文主旨;(3)情感目标: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难点:(1)本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学习和重点虚词“之”“以”的用法;(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3)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二、说教法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本课虽是讲读课文,也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读人物对话、理清文章叙述线索、围绕全文文眼有详略的论述战争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
并运用多媒体展示板书。
三、说学法针对初三学生已有两年文言文学习功底,可利用课下注解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主旨;采用讨论式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也符合新大纲中“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练习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要求。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一、按原文填空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分,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一鼓作气)(辙乱旗靡)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
《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13.曹刿论战·电子课文(附译文)
13.曹刿论战·电子课文(附译文)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精选《曹刿论战》教案3篇
精选《曹刿论战》教案3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__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了解__大意。
导入新课: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记叙过曹刿的故事。
曹刿即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出示文言,教师讲述故事大意)曹刿,不但勇力过人,而且智慧亦有过人之处。
(二)诵读活动1.教师范读课文。
活动策略: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学生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文正音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学生认读下列词语。
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四)读文欣赏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了解大意。
学生活动要求: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译。
要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对方朗读、翻译中的失误与不足。
2.明确段中重要词语的解释。
齐师伐我:伐,征伐、攻打。
《曹刿论战》教案集合六篇
《曹刿论战》教案集合六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__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了解__大意。
导入新课: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记叙过曹刿的故事。
曹刿即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出示文言,教师讲述故事大意)曹刿,不但勇力过人,而且智慧亦有过人之处。
(二)诵读活动1.教师范读课文。
活动策略: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学生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文正音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学生认读下列词语。
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四)读文欣赏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了解大意。
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译。
要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对方朗读、翻译中的失误与不足。
2.明确段中重要词语的解释。
齐师伐我:伐,征伐、攻打。
史称“春秋无义战”,这是对统治者而言的,追究这场战争的起因,鲁庄公也是不光彩的;但当齐国大军压境,就鲁国人民而言,奋起抵抗,反侵略的爱国意义就非常清楚了。
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语文版)第27《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⒈《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
我们接触过的史书还有纪传体史书《史记》。
(作者司马迁,朝代西汉)。
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相传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⒉《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
多用史实解释《春秋》,与用义理解释《春秋》的《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⒊“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我过古代这样的战例还有:1淝水之战2赤壁之战3官渡之战。
二、成语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
后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彼竭我盈:对方的勇气耗尽了,我方的士气正高涨。
辙乱旗靡:车迹杂乱,军旗倒覆。
形容军队溃败之状。
再衰三竭:力量已经衰竭耗尽。
三、按要求默写⒈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⒉“忠之属也”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⒊《曹刿论战》中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其中“取信于民”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认为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⒋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理由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⒌曹刿认为抓住有利反攻的时机是指“彼竭我盈”之时。
⒍曹刿论战的依据是“夫战,勇气也”:“夫大国,难测也”。
⒎为何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夫战,勇气也……故克之”。
⒏为何“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夫大国……惧有伏焉”。
⒐“肉食者鄙”中的“鄙”在战前表现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战中表现在“公将鼓之”,“公将弛之”。
战后表现在“公问其故”。
四、字音字形曹刿(ɡuì)又何间(iàn)焉弗(fú)小信未孚(fú)玉帛(bó)下视其辙(zhé)登轼(shì)败绩(ì)遂(suì)逐(zhú)齐师夫(fú)战旗靡(ǐ)五、古今异义⒈又何间焉古义:参与iàn今义:隔开,不连接iàn中间,空间或时间iān⒉肉食者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卑鄙,道德品质恶劣⒊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或某种利益⒋小大之狱古义:案今义:监狱,监禁罪犯的地方⒌忠之属也古义: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今义:忠诚⒍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⒎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⒏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⒐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今义:增加⒑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六、一词多义⒈从民弗从也(听从)⒉间又何间焉(参与)战则请从(跟从)其间千二百里(间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⒊请曹刿请见(请求)⒋作一鼓作气(振作)战则请从(请允许)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奋起)⒌属忠之属也(shǔ类)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zhǔ连缀,连续)⒍夫夫战,勇气也(fú句首发语词,表示抒发议论)荷担者三夫(fū成年男子)⒎故问其故(原因)⒏其其乡人曰(他的)故克之(所以)下视其辙(他们的)公问其故(其中)⒐之肉食者谋之(代词,这事)⒑以何以战(凭借,用、靠)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必以分人(把)小大之狱(的,结构助词)必以情(按照)公将鼓之(助词,补足音节,不译)必以信(用)公将驰之(代词,指齐军)⒒于战于长勺(在)⒓焉惧有伏焉(于此,兼词)舜发于畎亩之中(从)又何间焉(呢,语气词)七、词性活用⒈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名词作动词⒉公将鼓之鼓:击鼓,名词作动词⒊惧有伏焉伏:伏兵,动词作名词八、文言句式⒈何以哉?(“何”是“以”的宾语,本句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即“以何哉”)译:“您”凭借什么作战?⒉战于长勺(“于长勺”作“战”的状语,本句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语文知识点】曹刿论战历史背景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 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
公元前 697 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
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
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
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
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本文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
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课件(新版)语文版
品味(pǐnwèi)赏析
(四)问题: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 这样安排? 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 点突出。第一段详写了“何以战”,围绕“何以战”曹刿 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 谋”;第二段略写了“如何战”,通过对比表现曹刿从容不 迫,指挥若定(zhǐ huī ruò dìng);第三段详写了“何以胜”,充分显示了曹 军事“远谋”,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画。 这样裁剪,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曹刿对战争胜利(shènglì)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 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进攻和追击敌 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地对庄公做了解 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 呼应,发展自然。 不够全面。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除曹刿总结的两方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 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还选 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 战术等。
第五页,共17页。
品味(pǐnwèi)赏析
5.“战则请从”这一句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对于 文章的结构又起了什么作用? 从这句话中,可以表现出曹刿自动请战的热忱,而且 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 6.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两句话在文中的 作用。 这两句话是曹刿对乡人的劝阻所进行的解释。表 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shēn móu yuǎn lǜ)和敢于负责的态度,同时为 文写庄公做铺垫。其中“远谋”二字是全文的文眼。
第十二页,共17页。
精读( jīnɡ dú)感悟
3.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 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示例:曹刿在战场上善于把握时机,有卓越的政 治才能,在充分认识自身实力的前提下,仔细观 察敌情(díqíng),充分了解对方的实力。 知己知彼,对大事和变故,应运用智慧,做好准备, 沉着应对,把握机遇。
13.曹刿论战·电子课文(附译文).doc
13.曹刿论战·电子课文(附译文)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曹刿论战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曹刿论战珍惜平日里的一分一秒,有志者,事竟成。
只有志而不努力永远不会到达最终的目的。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曹刿论战。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肉食者:吃肉的人。
指当政的人。
鄙:鄙陋,目光短浅。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人,在这里指朝中臣子。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小信未孚: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
狱:案件。
忠之属也:(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鼓:击鼓。
击鼓是进军的信号。
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
作,振作。
二、相关背景:1、关于《左传》《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左传》是为《春秋》作传解。
作者相传为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
《左传》是以记事为主的史书,但是在文学方面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左传》记录了由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的历史重大事件。
与《春秋》相同,《左传》不只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罗列,而且表达了对事件人物的看法,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
同时,《左传》还记叙了大量传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左传》中有不少不附和历史事实的地方,严格的说它并不很象史书。
所以对《左传》中事件、人物的定位问题,还应该持一些保留态度。
作为记事作品的代表作,《左传》以时间为序,注重对事件前因后果的交代。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描写战争。
《左传》的战争描写不着眼于对战场对峙的细节也就是过程的描写,而是重点叙述战争的起因、双方的准备和最终结果。
而且中间常有不合常理的神秘事件出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梗概和人物形象。
1.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1.3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4领悟曹刿的智慧和勇敢精神。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曹刿忠诚、勇敢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培养热爱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1.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曹刿的智慧和勇敢精神。
2.教学难点2.1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2.2深入分析曹刿的心理活动和形象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1.2学生分享对曹刿的了解和认识。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2.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精讲点拨4.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进行讲解。
4.2教师分析曹刿的智慧和勇敢精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实践应用5.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仿写练习。
5.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和重点词语,熟读课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度高,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
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文言文象征着语文之精髓。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曹刿论战》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曹刿论战》内容预览: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
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3.《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原文十年春,齐师(2)伐(3)我。
公将战(4)。
曹刿请见(5)。
其乡人曰:“肉食者(6)谋(7)之,又何间(8)焉?”刿曰:“肉食者鄙(9),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10)战?”公曰:“衣食所安(11),弗(12)敢专(13)也,必以(14)分人。
”对(15)曰:“小惠未遍(16),民弗从(17)也。
”公曰:“牺牲(18)玉帛(19),弗敢加(20)也,必以(21)信(22)。
”对曰:“小信未孚(23),神弗福(24)也。
”公曰:“小大之狱(25),虽(26)不能察(27),必以情(28)。
”对曰:“忠(29)之属(3 0)也,能够(31)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32)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33)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34)。
公将驰(35)之。
刿曰:“未可。
”下视(36)其辙(37),登轼(38)而望(39)之,曰:“可矣。
”遂逐(40)齐师。
既(41)克(42),公问其故(43)。
对曰:“夫(44)战,勇气也。
一鼓作(45)气,再(46)而衰,三而竭(47)。
彼竭我盈(48),故(49)克之。
夫大国,难测(50)也,惧(51)有伏(52)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53),故逐之。
”三、注释(1) 战:战略,战术。
(2) 师:军队。
(3) 伐:攻打。
(4) 战:迎战。
(5) 见:拜见。
(6) 肉食者:吃肉的人。
指当政的人。
(7) 谋:商量。
(8) 间:参与。
(9) 鄙:鄙陋,目光短浅。
(10) 以:用,靠。
(11) 安:养。
(12) 弗:不。
中考语文必做曹刿论战重点字句子翻译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句子翻译姓名1、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
伐:。
翻译:2、公将战。
曹刿请见。
翻译: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之:。
焉:。
翻译: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鄙:。
乃:。
翻译:5、问:“何以战?”何:。
以:。
翻译: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
安:。
弗:。
专:。
以:。
翻译: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对:。
徧:。
从:翻译: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帛:。
加:。
信:。
翻译: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
福:。
翻译:10、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虽:察:。
情:。
翻译:11、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忠:。
属:。
以:。
翻译: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之:。
翻译: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
之:。
鼓:。
翻译:14、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15、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败绩:。
驰:。
驰之:。
翻译:1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辙:。
轼:。
翻译:17、遂逐齐师。
遂:。
逐:。
翻译:18、既克,公问其故。
既:。
克:。
其:。
故:。
翻译:19、对曰:“夫战,勇气也。
夫:。
翻译:2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
再:。
竭:翻译:21、彼竭我盈,故克之。
盈:。
翻译:2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
伏:。
焉:。
翻译:2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翻译:。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重点词语
曹刿论战【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伐:攻打(3)师:军队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4)公:鲁庄公。
(5)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6)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当权,享厚禄的人。
(7)间(jiàn):参与。
(8)鄙:浅陋,无知.这里指目光短浅.(9)乃:于是,就。
(10)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用,凭,靠.(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享,个人专有。
(12)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3)遍:遍及,普遍。
(14)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15) 加:虚报夸大(16)信:实情。
(17)必以信:一定如实禀告神。
信,信用,指对神说实话(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信任。
(19)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0)狱:诉讼案件。
(21)察:明察(22)情:实情。
(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24)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2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28)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9)驰:追赶。
(30)驰之:驾车马追逐。
(31)辙(zhé):车轮碾过的的痕迹。
(32)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此指车前的横木(33)既克:已经战胜。
(34)盈:满,充沛。
这里指士气旺盛。
(35)测:估计,预料。
(36)靡(mǐ):倒下。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1)十年春,齐师伐我(2)。
公(3)将战。
曹刿(读音guì)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读音jiàn)(5)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6)入见。
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11),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读音bó),弗敢加也,必以信(12)。
”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13),神弗福也(14)。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明信之乘坐。
追至长勺(16)。
公将锣之(17)。
刿曰:“未可以。
”齐人三鼓。
刿曰:“可以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8)。
刿曰:“未可以。
”下视其辙(19);登轼(读音shì,车前楼梯的横木,全车最高处)而盼之(20),曰:“可以矣。
”遂逐齐师。
既克(21),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22),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读音zhé)乱,望其旗靡(读音mǐ)(23),故逐之。
”【备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魏,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àn):参予。
(7)鄙 :鄙陋,指目光短浅(8)实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凭。
(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食疗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12)不下:遍布,广泛。
(13)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石、丝织品。
(14)孚(fú):为人所信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2、积累词语,理解文义,评价人物。
一、学生朗读课文,检复重点词句
1、十年春,齐师伐我。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小惠未徧。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9、既克,公问其故。
二、整体感知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何以战”的条件是什么?
3、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4、如果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该怎么拟?
三、合作交流
1.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2.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
3.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4、曹刿人物形象
“请见”、“何以战”:深谋远虑,有政治远见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论战:审慎、有军事才能
小结.
《曹刿论战》刻画人物课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
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分别体现在哪里?
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1.取信于民
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2.临阵从容指挥若定
三﹑取胜而不知胜因; 3.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四、拓展
1、你认为鲁庄王真的鄙(目光短浅)吗?
2、本文一个有名成语是什么?
据红色字释义写出有相应该字的成语: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三而竭——筋疲力尽
3、《曹刿论战》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总结
4、根据第一段课文说说庄公和曹刿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目光短浅,勇于纳谏
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力量
5、第二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6、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彼竭我盈”之时
7、用文中语句回答: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什么时候?“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是什么?何以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
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3.“忠之属也”指的是哪一类事情?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战略思想?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