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月是故乡明》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朗诵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二、教学重点•掌握《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整体内容•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和意境•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帮助学生领会诗歌中的意象和借景表达方式四、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节:导入1.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联想月亮和家乡的关系,引发学生兴趣第二节:学习诗歌1.讲解《月是故乡明》的背景故事和作者柳永的生平2.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要求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第三节:理解诗歌1.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联想,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借鉴诗歌中的意象描写自己家乡或亲人第四节:诗歌创作1.编排学生创作《我的故乡明月》的小诗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美好祝愿2.学生赋诗后,进行同学欣赏和点评,激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之美、月亮之明,激发学生对诗歌和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希望同学们能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好,热爱家乡,珍惜文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策略1.识记生字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篝火、澄澈、旖旎、无垠、点缀”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出示词串“燕京、燕园、燕山、姓燕”,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燕”。
2.朗读教学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找出季羡林爷爷直接描写家乡月亮的句子进行品读,直接感受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3.语言运用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悟,仿照文中的对比句说一说。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月是故乡明》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2.学生吟诗。
(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3.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月是故乡明)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5.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了解题目的出处,为感悟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3月是故乡明》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掌握散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理解散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4.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散文《3月是故乡明》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散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散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3月是故乡明》;2.针对课文准备的教案和课堂活动安排;3.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3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让他们简单描述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学习1.介绍散文《3月是故乡明》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
2.逐段解读散文内容,重点解释其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清楚。
3.提醒学生注意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引导他们对散文进行深入思考。
思考组织学生回答一些问题,让他们对散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对散文的理解能力。
拓展可以邀请学生讲解散文的部分内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与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和探讨,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五、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散文的重要性和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继续进行文学阅读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布置阅读相关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以便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义,掌握古诗词的背诵和赏析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赏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
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词《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月亮,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情感反应。
2.学习:带领学生朗读《月是故乡明》,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3.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月是故乡明》的理解。
3.赏析:分析古诗词的结构、用词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美。
4. 课堂活动•诗歌朗读•小组讨论•表演展示•赏析分析5. 评估方式•学生表现评价•诗歌赏析能力评估•教师反馈及时性评价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密围绕古诗词《月是故乡明》,通过导入、学习、讨论、表演以及赏析等多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引导。
未来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激发每个学生对文学的独特感悟,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在评价方面,除了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外,还可引入同学互评、自评等方式,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虽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仍有待完善,需要不断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远离故乡,身处异地,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对故乡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情感和抽象的意境,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和情感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和加深对故乡的思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乡之情和家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难点: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情感和抽象的意境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教学参考书。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引导。
b.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月亮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a.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b.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操练(15分钟)a.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b.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a.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020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含完整反思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那么,又大又圆的月亮,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圆盘、月饼、中秋)哦——中秋节,在这个传统佳节,我们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
但是,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不是,大家看着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及亲人。
)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起回味那故乡的明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练读,师正音。
2.多音字“燕”:yān(燕园) yàn(燕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故乡的月亮)。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为太单调了。
)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山、水)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圆而粗的柱子)多天真的孩子呀,也正因如此,他小时候望月,从不与山联系起来,就连诗中说的情景,他也无法想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月是故乡明》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月是故乡明》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节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是篇很好的朗读和背诵的范文。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但同时,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可能对于纸质阅读和文字表达有一定的生疏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加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和背诵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故乡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给予讲解和引导。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解释。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造句或写片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绘故乡美景的古诗,作者通过对月亮的赞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乡愁情怀,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文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古诗中的意象、意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怀,激发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想象等方法,体会课文所描绘的美景,理解作者的乡愁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怀,理解古诗中的意象、意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品味欣赏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将以一首关于月亮的现代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月亮的美好想象,为后面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2.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解决字词问题。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怀。
(3)品味课文语言,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意境,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3.巩固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课文中的美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
5.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用所学知识给家人讲一讲课文中的美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远离故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
教学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共鸣。
在生字词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仍需教师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诗意的理解与体会。
3.将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PPT课件。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引入课文《3-月是故乡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作者是谁吗?他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月是故乡明》的内容和主题;–理解文章中的诗意表达;–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义;–学会分析课文结构。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月是故乡明》的诗意表达;2.理解和运用生字词;3.分析课文结构。
三、教学难点1.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图片或实物引入《月是故乡明》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 学习课文(30分钟)1.教师讲解《月是故乡明》的内容和主题,重点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诗意表达。
2.学生跟读课文,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拓展阅读(15分钟)•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家乡故事,比较不同故事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4. 课堂练习(20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惑,共同解决。
5. 总结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反思,以及对家乡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月是故乡明》展开,通过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提升综合素养。
统编五下《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含反思【设计说明】《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
文中趣事,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
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三潭印月” 等比较陌生的,可课前布置了解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4.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等比较陌生的,可课前布置了解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
教师事先收集好月光下美景图,设计多媒体课件;选取钢琴曲《神秘花园》作为背景音乐营造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1.引导吟诵:同学们,我们学过课文《月迹》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更是最爱用诗文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些诗句?2.学生吟诗。
3.导入课文题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题。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5篇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1一、主题思想得以贯彻本单元教学后,主题思想植根于师生心坎,即共同达成以下共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故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
我们走进其间阅读后,体会到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其情真意切凸显无遗。
在阅读本组《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和相关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之后,意识到: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弄清楚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者事情表达出来的,体会叙事抒情、写景抒情、借景借物抒情及直接抒情和边叙述边抒情等多种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讴歌思乡的心扉。
二、鉴于我们中心完小过半的五年级学生是在学校寄宿、膳食的,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思乡的丰富情感,我们教师应把这个基点利用好,才能引发学生的思乡情愫,进而为“思念故乡”之主题的学习服务。
比如,通过中秋节的回顾,激起学生对团圆的向往,最终引导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认知和为之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大爱生成,把期盼宝岛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大语文观中团圆渗透到学生的教育教学中。
三、因为本单元的教学接近学生实际,故而可以有较多的习作辅导时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背诵思乡的古诗词,可以写写思乡的小随笔,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相关思乡的无能诗,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在诗中尽情倾吐,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的短小简练、押韵意丰、韵味十足等。
四、虽然思乡之情基本深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可少数学生还在我行我素,没有把思乡之情落实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勤奋好学的实际行动中,教师应抓住细节,鼓励引导学生自强不息,把学习、做人的进步作为一份厚礼敬献给家乡的亲人,回报给养育自己的祖国。
愿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扎根师生心脑,为祖国的强大而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健康成长。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2《月是故乡明》通过讲述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离乡后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月是故乡明教案与教学反思精
3*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6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导入引思1.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深情。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想到文章主旨是“思念家乡”;想到李白的《静夜思》。
)3.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生于山东清平。
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等。
1930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
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6个生字)(2)理解新词。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离乡背井: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平沙无垠:沙子无边无际。
2.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对故乡与童年生活的回忆;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离开家乡后,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照应前文,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3.* 月是故乡明【教学内容】教科书P8~9 内容。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 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文本表达上的艺术特点。
4. 在掌握语言的艺术手法后,能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文本表达上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在掌握语言的艺术手法后,能够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间播放《彩云追月》)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这让我们想起了?谁能告诉我主题是什么?很好,思乡之情。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月是故乡明》。
二、解析题目1. 我们还是先看课文的题目——月是故乡明。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课件展示)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明月几时有》)(学生课前准备)2. 同学们,了解了课文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季羡林。
)他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课件展示)三、作者简介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
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
四、朗读课文1.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分男、女生进行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做上标记)2.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 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绘故乡美景的古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进行语言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古诗文的语言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情感认知可能各不相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
3.能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诗句,进行诗歌创作或者仿写。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原文和相关注释资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故乡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故乡的理解和感受,引出课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意境。
然后,教师对课文进行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4.巩固(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进行解答,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写一首描写故乡的诗,会写些什么?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者仿写,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3月是故乡明(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3月是故乡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朗读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3月是故乡明》,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2.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课文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阅读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文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3月是故乡明》,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进行朗读和书写练习。
4. 课文分析: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5.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3月是故乡明2. 板书生字词:故乡、思念、明亮、春天等3. 板书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较好,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
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散文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对于作者来说,对家乡的景和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
课文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学生可能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亲身经历过,课文叙述及表达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与思故乡,常常联系在一起。
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
(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2课时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2课时含教学反思)3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2.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那么,又大又圆的月亮,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圆盘、月饼、中秋)哦——中秋节,在这个传统佳节,我们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
但是,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不是,大家看着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及亲人。
)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起回味那故乡的明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练读,师正音。
2.多音字“燕”:yān(燕园) yàn(燕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故乡的月亮)。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为太单调了。
)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山、水)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圆而粗的柱子)多天真的孩子呀,也正因如此,他小时候望月,从不与山联系起来,就连诗中说的情景,他也无法想象。
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知晓“故乡”与“家乡”之间的区别。
2. 掌握古诗词中的押韵技巧。
3. 能够借助课文,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悟生活的真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通过朗读课文及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对故乡的记忆有所了解。
2. 押韵技巧:通过对古诗词“月是故乡明”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押韵的技巧。
3. 情感的表达:通过写下自己的心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三、教学步骤:1. 热身启蒙: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故乡的主题中。
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张有关故乡的图片,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乡的印象。
2. 课文理解: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故乡”与“家乡”之间的区别,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乡”在古诗词中的意义是什么?3. 押韵技巧:以“月是故乡明”为例,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中的押韵技巧,并编写一个押韵的绕口令。
4. 情感的表达:最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通过互相分享,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乡”的概念,并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了解押韵的技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并且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尝试写一首关于故乡的诗。
2. 家长带着孩子回到家乡,收集家乡的照片或者纪念品,带到班级进行互相分享与交流。
六、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相结合。
2. 演示法、讲解法、讨论法和活动法相结合。
七、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对学生进行课上的回答和课下的作业评分。
3. 对整个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 月是故乡明教案与反思
3* 月是故乡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燕”,正确理解“陪衬、不可胜数”等词语。
2.理解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的内涵。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中写了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主旨。
2.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本文:①先运用题目入手法,理解“月是故乡明”的含义,明白这是一首借写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文章;②然后运用线索引导法,抓住本文以“月”作为抒情线索的特点仔细阅读,找出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尤其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从中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牵挂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眷恋故乡的真挚感情。
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的内涵。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中写了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教学难点抓住本文以“月”作为抒情线索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眷恋故乡的真挚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
许多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思乡之情。
比如月亮。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课文,一起来解读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明月”情结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老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缀、澈、瑞”、鼻音“旎”和后鼻音“萌、澄、顷”。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多音字。
燕⎩⎨⎧ y ān :燕山 燕赵大地y àn :燕子 莺歌燕舞澄⎩⎨⎧ ch éng :澄澈 澄清事实d èng :澄沙 澄浆泥(2)重点词语释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统编人教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
学
设
计
我专注制作了每一课,敬请各位同仁斧正、自由编辑使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3.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目标:
l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
l 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l 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导入:
(课间播放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
(上课前3分钟)上课!(起立、问好)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朗诵。
(播放诗歌朗诵《乡愁》)
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这让我们想起了?诗歌是?谁能告诉我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很好,思乡之情。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
请大家先看课本前面的目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文本。
(学生查阅,有的说是《我心归去》有的说是《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是《月是故乡明》。
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
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
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
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李白的《静夜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同学们,诗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
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辞掉剑桥大学的约聘,毅然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成立。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分男生、女生部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作上标志)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
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
意。
浩渺篝火旖旎绝伦惆怅耄耋
嚼烂慨然恍然大悟离乡背井
(学生认读)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
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__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________的,我都异常喜欢。
此地既然有___,有___ ,有___ ,有___ ,有___,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
光闪耀于_____之上,上下___ ,______,而且______,_____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这么好的段落大家应该记住,现在,我们试着不看课本,一起来读一下。
(学生齐读)
跟生字词语一样,希望同学们课后还要再复习巩固,不妨把它背下来。
同学们,朗读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但要真正解读一篇文章,我们还必须深入分析,学会质疑,学会鉴赏。
同学们请结合背景资料,(提前印发《季羡林的故乡情》)默读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你认为好的(或不好)的地方找出
来。
(学生活动)(学生质疑,学生自主解答)(教师穿插点拨)
问题:
1。
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学生甲回答:季老年龄大了,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回家不方便……。
学生乙回答:季老的家乡没有亲人了,所以没有回去的必要了……。
学生丁回答: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个家乡,而不是现在的……
大家的回答都有可能,我们的理解,只是从文章本身出发来分析。
我们的分析与季老的内心所想是否完全一致呢?就很难肯定了。
所以,我有一个建议:季羡林老先生就在北大,大家可以写封信给季老,谈谈一个中学生对他的文章的理解。
我相信,他一定会乐于解答的。
当然了,更好的是拼搏三年,到北大与季老当面讨论。
2.他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生答:过渡,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了水……
3.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
生答: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捡鸭蛋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3.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
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生答: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
我觉得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
情……。
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好。
是啊,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
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老师提问: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同学们齐读一下。
(倒数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