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怎么落后的
武汉简介
1、地理区位
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中国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四季气候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1℃;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长达135天。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极端气温最高44.5℃,最低-18℃.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050~12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240天。
3、行政区划
武汉市辖江岸(07)、江汉(08)、硚口(09)、汉阳(10)、武昌(11)、青山(12)、洪山(06)、蔡甸(03)、江夏(05)、黄陂(01)、新洲(13)、东西湖(02)、汉南(04)13个区。前7个为中心城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充分发挥特大城市武汉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特大城市武汉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目前关于武汉城市圈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总体来看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从比较的角度,把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等其他城市圈相比较,找出武汉城市圈的不足与劣势,提出取长补短之策。曹骥赟等以武汉城市圈和长三角城市圈为例,就城市圈可接近性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指出了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间的可接近性比较差,发展层次差异大,影响到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经济发展,提出了发展边缘城市、实施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圈发展策略。王国华和王英通过都市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了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京津唐城市圈的差距,指出了武汉城市圈的不足之处:基础建设不足;圈内武汉独大,大而不强;城市结构不成熟,周边城市发展不够;圈内各城市经济一体化程度差,产业整合不够;整合协调不够,开放度不够。
另一个研究方向是从武汉城市圈自身因素出发,寻求壮大圈域经济之策。中共武汉市委副秘书长袁希民指出要特别重视武汉的龙头地位和作用,认为城市圈发展要有个龙头,而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武汉就是龙头,要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带动圈内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武汉自身的发展,增加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陈桂春认为武汉城市圈的建设重点是产业合作,要把企业推到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前沿,由企业行为带动经济发展。杨孝伟则指出,产业一体化是城市圈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产业集群发展是否合理影响到产业一体化的健康发展。武汉城市圈课题组主要执笔秦尊文研究员提出了实现武汉经济圈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双迁模式。“双迁模式”是一种互动模式,既有总部向武汉的迁移和聚集,也有生产基地向周边8市的迁移和扩散。唐茂华认为发展武汉城市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以政府合作的形式展开,致力于三大职能:一体化的制度供给和监管职能、城市规划的统筹引导职能及政府机构间的沟通协商职能。
武汉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武汉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区,一些社会问题愈发突出。为了更好地了解武汉市社会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案,我们组织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以期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入交流,深刻了解武汉市的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城市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案。
二、调研目的
1. 了解武汉市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和突出特点,深入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2. 调研武汉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3. 深入了解武汉市社会服务机构的运行状况,以及市民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和期望。
三、调研方法
1. 实地调研:走访武汉市各个社区,对社会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入了解。
2.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武汉市市民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城市社会问题的认知和期望。
3. 专家访谈:邀请武汉市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武汉市社会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4. 文献资料:查阅相关文献、报告和统计数据,了解武汉市社会问题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四、调研结果
1. 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和成因
(1)贫富差距:武汉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一些社区贫困率偏高,居民生活水平不高,城市中心地区虽然经济较发达,但是也存在一些贫困户。
(2)教育资源:武汉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落后,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难,教育机会不均衡。
(3)环境污染:武汉市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部分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市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及规划演变
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及规划演变
一、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
与中国其他城市一样,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受传统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经济发展及地理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近现代开始,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介入,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从自由发展走向有目标的规划引导,并体现出较为清晰的发展脉胳。
1三镇格局的形成
武汉最早的城市建设史应当从距今3500多年前商代盘龙城开始。武汉三镇中,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三国时期孙权得夏口后,将郡治移至夏口城,即今武昌。在武汉城市发展中筑城最早的,一是东汉末年“戴监军筑,黄祖所守”的却月城(今汉阳龟山以北);二是孙权于公元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江夏山)筑的夏口城。却月城周围一里八十步;夏口城周围二三里,两城隔江相峙。
也正是在三国时期,武昌、汉阳开始分治,两城独立发展。后武昌城于唐敬宗宝历初年改筑砖城,明洪武四年再次扩建,城区基本定型。汉阳城则几度兴废,至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始新筑汉阳城,城区自此定型。元、明、清时期,武昌为湖广行中书省、湖广布政使司、湖广总督署所在地,历来为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汉阳为汉阳府治和县治。
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其主要是利
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明末清初,汉口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并有“九省通衢”之誉。明末汉阳通判袁焻筑袁公堤(今长堤街)全长十一二里,汉口城区得以扩大。
清末,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纷纷侵入中国。1850年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英国商船开进汉口港,武汉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武汉开埠后,英、俄、法、德、日等国相继在汉口开辟租界,进一步带动了汉口城区的扩大及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至上世纪初,汉口城区规模已超过武昌、汉阳,城市发育成熟,并与武昌、汉阳两城呈“三镇鼎立”之势。
武汉市交通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2)加强交通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交通安全 意识。
(1)交通安全,人人有责。政府有关部门可采取现场咨询 图板展览、播放交通安全专题片等形式.宣传交通安 全知识。在宣传过程中通过采取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 安全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在关注和参与交通管理中 不断学习和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2)要由己思人.从老百姓的意识盲区中找到交通宣传的 要点。由于对不同交通形态的片面认识.导致违章行 为屡禁不止,事故隐患处处存在。所以在交通宣传中 ,应结合现代交通科普知识育.让各层次的人对现代 交通特点有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② 沌口开发区与市内连接道路只有1条,且与城市主要进 出口路相重合,造成该道路交通流量集中,如王家湾路 口、墨水湖北路口、二桥路等道路高峰时交通滞流。
③ 常青片区与市内连接通道常青路高峰时间堵塞。主要 原因是机场路的交通与东西湖台商开发区交通叠加,以 及常青片区高度开发、107 国道北段分流交通的影响。
④ 后湖地区与市中心连接通道,主要是黄浦路延长线、 竹叶山环岛高峰时间堵塞。主要原因是黄陂地区进出城 的交通与后湖地区大面积土地开发所增加交通量的双重 压力,造成高峰时间交通拥塞。
3)市中心区交通堵塞
城市规划方面的历史客观原因对交通通行产生较 大影响。以汉口地区为代表的老城区 “重纵轻横”的道 路布局,南北向道路相对较少;武昌地区由于江河、 东湖、沙湖、南湖及山体的地理阻隔未形成完整的道 路网结构,基本上呈带状轴线的交通格局。中心区道 路主干道因车流集中,难以疏散,通达性脆弱,稍有 异常情况,极易造成堵塞阅马场、大东门、小东门、 文化宫、武胜路、徐东路、黄浦路等道路既要疏散城 市干道的交通流,又要承担过江交通流,形成中心区 两岸周边路网交通流量异常集中,造成高峰时间周期 性的交通堵塞。一个完善、合理的道路网,是均衡交 通流的基础。武汉市道路网受地理条件限制,需花比 其他城市更大的代价和资金进行改造、建设道路网, 建立安全、高效的交通快速系统。
武汉近代制造业盛衰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启示
武汉近代制造业盛衰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启示作者:程利李卫东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1年第10期
[摘要]武汉近代制造业兴盛的主要原因,从客观因素看,是中国近代经济由东向西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其发展与武汉地区商业、金融和交通的发达密切相关。从主观因素看,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方执政者发展制造业的决心、魄力和详尽的规划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武汉制造业民国时期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和政治动荡的破坏、交通和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缺乏近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落后等。研究和分析近代武汉制造业盛衰的历史,对于当前武汉发展现代制造业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历史条件,近代经营理念,启示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20-0021-05
制造业是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与再加工,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并为全社会提供各类消费品的生产部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社会是否实现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发展的程度。曾几何时,“武汉制造”享誉全国,武汉也成为内地少有的“开风气之先”的地区,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也因此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然而,随着时代和条件的变化,武汉作为中国内地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为保持武汉的综合竞争力,并实施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近年来重振武汉制造业的呼声不绝于耳,湖北省和武汉市也均把发展制造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为此,认真考察和研究武汉近代制造业盛衰的历史及其原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武汉近代制造业的盛衰
武汉近代制造业肇始于西方列强为其掠夺型贸易服务而开设的近代工厂。1874年前后,俄国商人在汉口开办顺风砖茶厂,以机器压制砖茶,这是武汉最早的近代工业。至1889年张之洞莅鄂担任湖广总督时,外国资本在武汉开办了十余家工厂。1908年投产的汉口英美烟草公司,为辛亥革命前最大的外资企业。
武汉从古至今的城市格局
论武汉从古至今的城市格局
摘要:武汉汉口一带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通过对若干珍贵的城市历史图片的整理,概述了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及近现代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
关键词:结构形态历史演变规划发展
一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
武汉最早的城市建设史应当从距今3 500多年前商代盘龙城开始。武汉三镇中,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三国时期孙权得夏口后,将郡治移至夏口城,即今武昌。在武汉城市发展中筑城最早的,一是东汉末年“戴监军筑,黄祖所守”的却月城(今汉阳龟山以北);二是孙权于公元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江夏山)筑的夏口城。却月城周围一里八十步;夏口城周围二三里,两城隔江相峙。
也正是在三国时期,武昌、汉阳开始分治,两城独立发展。后武昌城于唐敬宗宝历初年改筑砖城,明洪武四年再次扩建,城区基本定型。汉阳城则几度兴废,至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始新筑汉阳城,城区
自此定型。元、明、清时期,武昌为湖广行中书省、湖广布政使司、湖广总督署所在地,历来为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汉阳为汉阳府治和县治
古汉阳城墙
武汉的城市起源,是东汉末年的位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武昌蛇山的夏口城。东汉末三国初,地方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瞭望塔——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当时
武汉市商业地产基本情况
武汉市商业地产基本情况
2008/04
一、武汉市经济情况
1、武汉市历年GDP及固定资产投资
ü 从2000年至今GDP年均增幅达到14。6%;而近两年发展迅速,平均增幅达到18%;
ü 2007年武汉GDP超过3100亿达到3141.5亿元,武汉正式步入“富可敌省”的“3000亿俱乐部”。
ü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两年增幅达到28%,说明国家重视对武汉地区的投资建设,凸显武汉处于中部省会中心城市领先地位;
ü 武汉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良好,并显现出由投资增长型向消费增长型过渡特征。
2、武汉市一二三产业的结构
ü 武汉产业结构是“三、二、一”型,产业结构结构比较稳定;
ü 第三产业已超过了第二产业并远大于第一产业,城市商业化程度比较高;
ü 第二产业的大幅提升是推动第三产业更大幅度提升的内因。
3、武汉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水平
武汉市人均支配收入高速增长:
ü 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以来保持每年16%的两位数增长水平,07年更是达到26%的增幅,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样持续高速增长;
ü 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消费平稳增长,人均消费性支出9558.56元,同比增长4.1%,居民家庭八大类消费性支出方面,居住及食品方面的支出增长占了较大比例,这和07年全年食品价格及房价上涨较快有较大关系。
二、武汉市商业发展历程
1、武汉市商业概述
武汉历来商业都很发达,唐宋时期就发展成为商业繁荣、水运发达的中部大都会。清代时汉口兴起,更是“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近代武汉被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英、俄、法、德等西方列
武汉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武汉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大众文化的发展进程,以动画影视、漫画卡通、动画游戏等为代表的动漫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动漫产品逐步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所带来的巨大文化影响和经济价值,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的新兴产业。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动漫产业发达国家,动漫产业不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而且成为彰显文化软实力与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1],动漫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年2月,文化部颁布的《关于“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支持原创动漫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扶持建设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等”,这表明了国家对动漫产业大力扶持的态度。近年来,武汉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利好政策及技术优势,积极推动动漫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推进动漫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以提升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动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但动漫产品制作周期和投资回报周期长且不确定的特点,以及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决定了武汉动漫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一武汉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武汉动漫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动漫”产业业态初具规模,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正在进入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跨形态、跨媒介、跨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一)立足自身内容优势,推进与新媒体、新平台融合
新媒体采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络等渠道,利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高效、快速、实时地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当前,新媒体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传播渠道的增加,为动漫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进入门槛降低、高开放性及消费者众多的特性,使传统的动漫制作、发行、销售及传播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2],为动漫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大数据分析与运营,新媒体动漫得以掌握用户的行为数据、动漫消费习惯偏好,从而实现动漫产品的个性化服务,为动漫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局面。
武汉的变化
专业艺术呈现新的繁荣
舞台艺术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市现有市级专业艺术表演团 体 8 个,包括京剧、汉剧、楚剧、音乐、舞蹈、话剧、儿童剧、 木偶剧、杂技、说唱等 10 余个艺术品种。近年来,市直文艺院 团按照 “一团一戏”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新 创作演出京剧《三寸金莲》、《生活秀》,汉剧《王昭君》,楚 剧《三月茶香》,舞剧《山水谣》,话剧《同船过渡》,儿童剧 《春雨沙沙》、《柠檬黄的味道》,杂技《英雄天地间》等一批 优秀剧目。 2002 年以来,每年新创作剧目 10 余台,获国际级 奖 10 余项,国家级奖 70 余项。
对外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承办国家级文化交流活动。几年来,我市相继 承办武汉法国文化年、俄罗斯文化年、上合组 织高峰论坛演出、日本中国体育文化节、以色 列中国文化节、冰岛中国文化节、中国约旦建 设 30 周年祝贺演出等任务,受到外交部、文 化部高度肯定。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汉· 中国光谷”。 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 2007年,区内科工贸总收入达1300亿人民币。如今,富士康在 高新区投资数百亿建立光电子和数码产业帝国,还有中芯国际投 资百亿元的芯片厂为高新区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的活力。高新区 内有著名的光谷软件园,聚集着微软(武汉)创新技术中心、 IBM全球服务中心、EDS全球服务中心、法国电信软件研发中心、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运营中心等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知 名软件服务外包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它们已经成为武汉光 谷软件园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有利促进光谷软件园打造中国服 务外包交付中心。
_大武汉_地方债之忧_余俊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9月/30日/第006版
深度
“大武汉”地方债之忧
本社记者余俊
武汉大搞城建的场景和负债累累的现实,引发外界对该市执政思路的激辩。
不过,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的态度很明确,“建设不会停,我会顶着骂名继续下去。”
尽管武汉明年收入预期较好,但许多亟待上马的项目无疑稀释了该市偿还巨额债务的能力。
一份内部会议资料——《武汉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下称《债务现状》)显示:截止到2012年6月30日,武汉市政府债务余额为2037.05亿元。而来自当地的消息人士称,按照当地的发展态势,武汉的债务风险仍在加大。
9月份,武汉债务危机的消息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9月24日,记者向财政部湖北专员办求证此事时,其工作人员并不承认对外提供相关数据。但《财政监督》杂志2013年第10期刊登的《对湖北省武汉市本级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调查与思考》,确证了此数据来源和可靠程度。不过,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员办事处办公室也曾表示,针对武汉新一轮的债务审计正在进行中,结果最迟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出来。
从记者掌握的内部文件来看,在2008年到2011年期间,武汉市本级政府综合财力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2.69%,高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24.29%的年均增长速度18个百分点,但从2012年6月30日债务余额达2037.05亿元以及其增长趋势看,“债务风险在持续加大”。
上述文件中的债务余额相比2011年末的1964.47亿元,增加了72.58亿元。在这些增加的债务项目中,武汉地铁增加了56.63亿元、东湖开发区增加了24.47亿元,城投增加了33.75亿元。
武汉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分析*
武汉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分析*
作者:方红,王琦
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年第9期
方红,王琦
(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从产业链、城乡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对武汉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分析,指出武汉市城市化过程中存在摊大饼式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二元化明显、城市化水平落
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等问题,提出应通过深化“两型社会”建设、构建合理的城乡发展体系、加
强武汉城市圈之间联系等方式,解决武汉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最终找到武汉市未来城市化发
展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城市化;产业链;城乡经济二元化;基础设施建设;武汉
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6.09.009
2004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次提出中部崛起计划。2009年9月23日,温
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其中对华中地区
三省、华东地区两省以及华北地区的山西省经济发展进行详细规划,以进一步提高其发展水平。武汉市作为湖北省会城市和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对周边城市及区域
的影响甚广,对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崛起都有重要影响。为促进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经济发展
水平的提高,武汉市的城市化水平必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对武汉市城市化现状及其存在问
题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顺利实施。
1武汉市城市化历程及现状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社
武汉地区物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合的意愿 十分 微 弱,无法 形成跨 行 业、 跨地区的综合型物流服务,无法实现资 源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运 作,更 加无法体 现 武 汉 地 区 信 息 枢 纽 中 心 的 作用。
(三)“小、弱、散、乱”的现象使得竞 争力变弱
据了解,武 汉 地 区 的 有 关 部 门 曾 对 物流企业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共 调查了 两 千 至 三 千 家 物 流 企 业。 这 次 大规模的 调 查 发 现,“弱、小、散、乱 ”是 武汉地 区 物 流 现 状 的 主 基 调。在 武 汉 地区,八成的物流企业都是小规模的企 业,即便在政府规划的物流园区 中,例 如东西湖等地,每天小规模物流企业入 驻和撤 出 更 替 的 频 次 非 常 之 多。 由 于 小规模物流企业的租金少、成本 低、装 备设施简单,使得很多小规模物流企业 出现盈利 能 力 差,抗 风险 性低的 现 象。 每每出现这种现象,无疑不是卷货卷款 落人诟病,导致物流行业越做越死。总 而言之,武汉地区目前的普遍现在是物 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太小、物流网点太分 散、物流市场分额太少、物流企业 竞 争 力太低。
开埠通商与近代武汉城市发展
开埠通商与近代武汉城市发展——兼论武汉发展历
程
1、 武汉城市发展历程概况
武汉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商代盘龙城。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兴起为楚国的军事和经济中心。东汉时建却月城。西晋末到南北朝时期,大量人口南迁,使武汉地区的冶炼、制瓷、造船、纺织和贸易都有较大发展。隋大业二年(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这一地名开始出现。至此,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初步确立了双城格局,成为长江流域商业重镇和东南贡赋转运中心。自唐以来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是长江商船集散的中心,有“东南巨镇”之誉。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
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武汉首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的治所。明成化年间,汉江改道,汉口从汉阳析出,但仍属汉阳府管辖,为汉阳府汉口镇。水运之便促使汉口商业及转口贸易日益繁盛,万历时汉口镇(商业中心)与景德镇(瓷器)、佛山镇(手工业)、朱仙镇(版画)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港口。清初至清中期,汉口成为“中俄茶叶之路”的源头。由于长江与汉江穿城而过,造就“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历史上武昌、汉口、汉阳曾各成建制,分江而治,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1926年12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27年元月,汉口、武昌合并为武汉市,划为京兆区。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市正式建制,三镇合并建制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月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市,1984年5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口碑最差的十大城市
中国口碑最差的十大城市
中国是一个拥有古老文化和灿烂历史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自古以来,中国就拥有着众多繁荣发达的城市。然而,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速,一些城市却因不合理的人口规划和落后的基础设施而落后于全国其他城市,致使中国口碑最差的十大城市应运而生。
其中,湖北省武汉市位列榜首。武汉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但由于落后的基础设施和过度的人口,武汉的口碑根本无法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此外,由于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生活质量下降,居民心情低落,因此,武汉也被誉为“灰色之城”。
此外,重庆市也位列与湖北省武汉市并列的榜首。重庆实力雄厚,但由于无序发展,实施了大量不合理的人口规划,重庆的口碑也大打折扣。此外,交通也因拥堵而拖累了口碑,加上治安状况日益恶化,重庆的口碑仅次于武汉。
湖南省长沙市也是中国口碑最差的城市之一,由于过分浮躁热闹的生活节奏,让居民的大脑更加混乱,而且污染也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令长沙的口碑大失信誉。
江苏省苏州市也倒是中国口碑最差的十大城市之一,苏州拥有自然风光优美,但因高楼林立,拥堵道路,以及环境恶化,让苏州的口碑日益贬低。
同样,浙江省宁波市也是中国口碑最低的十大城市之一,宁波作为一座拥有古老文化的城市,却因过度拥挤和污染而受到质疑,被评为中国口碑最低的十大城市之一。
接着,江西省赣州市也位居中国口碑最差的十大城市之列,虽然赣州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但由于失控的建设投资,以及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让赣州的口碑也一落千丈。
此外,山东省济南市也是中国口碑最差的十大城市之一,济南拥有漫长的历史,但因过度发展和拥堵,让济南的口碑也排名不利。
武汉大带宽太贵
武汉大带宽太贵
潮流中国,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展快,各种服务设施齐全,对于大带宽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当我们谈到武汉,一座典型的中部城市,由于本地经济水平的偏低,网络发展相对落后,带宽实际上也不便宜。
与其他大城市相比,武汉的大带宽价格要昂贵的多。由于设备的费用较高,传输费用高,费用支出也会更高,因此,相比其他大城市,武汉的大带宽价格要贵得多,其价格绝对不会便宜。
而且,武汉的大带宽价格还会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由于相关政策环境不够完善,带宽投资受到政策限制,没有办法投资更多的带宽设备,因此,带宽价格也会更贵。
对于武汉的市民来说,带宽价格昂贵的同时,网速也远不如北上广。这主要是由于带宽设备的建设,以及由于技术发展环境不够完善带来的技术落后。
面对如此昂贵的大带宽价格,武汉市民只能做出取舍。如果家里有比较重要的网络应用,比如家庭作业、学习等,还是建议购买大带宽。但是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允许,可以考虑购买使用小带宽的电信套餐,可以得到一定的支持。
总之,武汉的大带宽实际上是很贵的。武汉市民只能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在价格、网速之间做出取舍,才能得到合理的宽带使用。因此,为了改善武汉的网络发展环境,政府应努力推动宽带建设,改善现有的网络发展环境,进而降低带宽价格,提高城市网络
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面出差,跑的地方多了。真的是觉得武汉太落后了,,和这么大一个城市规模太不相符合了~ 虽然这几年城市建设搞好了很多。但是比起别人的脚步,却是要慢多了的.今天看了猫扑网上的一篇文章很是感慨,就转载到公司网站上来.给大家看看.
谈到湖北的落伍,湖北人都急得要死,一个劲地拿自己反省开刀,恨不得拿祖宗的文化根子出气。其实大家都错了,湖北这么好的地方,这么聪明的人,有这么好的工业基础,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先别忙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湖北的落后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在2000年的时候达到了落后的“顶峰”,我们看看从95年到2000年这期间发生了些么事情。改革开放的顺序是四个特区—沿海14个开放城市—沿江沿边开放—西部大开发—到现在的东北振兴。湖北也就是在国家的政策下,95年左右把武汉、黄石、宜昌列为一类对外开放城市,然后就在此同时,国内利用外资的正处在低潮,没起什么作用。与此同时,国家批准了一批国家级的开发区,湖北的武汉、襄樊都有份。这不是主要的,我们大致地可以把国家所制定的税率列一下:浦东(比特区还特,牛)—特区(四个加海南)—14座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开发区。所以湖北和武汉沾就是沾这点开发区毛毛雨的光,你相信一个国家内部有这么多不同的税率吗?可事实就是这样,当欧盟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时,我是很解恨的。也就是说,同样一座工厂,在这些地方收的税是不一样的!!资金当然往低税率的地方跑,所以湖北就处在劣势。另外在湖北这样的内陆省份投资的工厂,价格如何竞争得过别人?这是其一,缺少政策扶持。
其二是缺少国家大量的资金扶持。湖北是个老工业基地,在朱某上台的90年代中期,湖北及武汉大量地破产国企,大批的职工下岗,这是国家战略的一部份,破的是哪些厂咧?可以统计一下,不是国家直接投资的,像武钢、武船、武重、东风这些国家搞的,是破不得的,死也得休眠,死的是湖北省属的国企、集体所有制企业,一下差不多全没有了。当然,湖北还算不上重灾区,东北才算。这样划算啊,这些破产的企业全部得湖北及各地方来承担,国家一个子也没有掏。所以那几年每个市基本上都在负债经营,大量的财政被拿来补贴下岗职工,对城建投资不足,在1996年,中国四大城市之一的武汉市只有1.5亿的资金投入城建,能干什么?所以朱总一来,一句大县城,说得真是好极了!同时武汉(副省级城市)所上缴国家的财政比例在全国来说仅次于青岛(不算冤的,至少沿海撒),你说这样的条件么样搞工业,搞个啥。
还有更气人的,搞个么国家粮食统购统销,湖北本来就是农业大省,种粮不值钱,哪个都晓得,更惨的是不种也得种,是钦定的菜蓝子、米袋子,再低的价也得种!搞得各级ZF忙着搞农业,湖北农业第一大县监利的惨状大家看倒的撒!!
九十年代中期湖北没得办法,学苏南,像现在学浙江一样,苏南学回来了,的确有些起色,搞乡镇企业,四处点火,八处冒烟,呵呵,哟荷,污染环境啊,关停并转大家听说过冒撒,都关停并转了,血本无归。真是伤口上撒盐,湖北的官啦,当得中央是最贴心贴肝的,要么样就么样,看看浙江假货横行,哪个管了的撒,这年头笑贫不笑娼,现在他们发富了,我们又来学习他们了,学得来吗?学不来。不过话说回来,浙江原来穷啊,根本没得么田地,穷得没饭吃,不得活不下去,那些省里的头头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就算了,结果搞个民营经济
大户来了,现在差不多都洗白了屁股,也没有哪个追究,真是机会一瞬,正巧碰到国企破产的档,他们一下搞定了全国,现在都来求倒玩。搞笑吧?再看看淮河,十年600亿打了水漂,如个买单?国家买。照业的是老百姓。不过湖北这回算是坏事变好事。好了,这也算了。看看湖北那些年是哪些官,都是些么官喽,国家看到你这里听话,渣子都往这里放啊,耽误近十年啊!!别个一日千里,他们在官当得安稳,好不容易下台了,又把个要进牢房的张国光搞过来,也害湖北两年,真是成了过去古代的偏远流放之地。
湖北慢慢地缓过气来了,国家又搞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后刚刚从国家手里还没拿满七年的国税免税,一年200亿,又来了好处,看重庆搞得有声有色,这背后是有道理的。成都、重庆、西安这些地方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国家上午千亿元的信贷、国债支持、项目优先审批等等政策、资金上的扶持,红火了几年,连国外总领馆也比湖北多,你以为他们真的比湖北强啊,外资多学生多?连84年中美换文里头设武汉领事馆的事,到现在还冒得影子。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这些中部省份干瞪眼,那口水还没有吞下去,国家又东北振兴,一千亿的资金东三省分了,政策也上去了,优惠也来了。中部又瞪起了眼。
没生过伢不知道痛,哪个叫是一个国家的咧,中部担下了。大家说长沙发展得如何,那是聚全省之力搞的,湖南的速度比湖北还慢,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我上面列的几个中部省份有哪个跳起来了的?莫光盯着湖北,现在是中部洼地。别羡慕别个,不是沿海的人勤快,也不是他们聪明,也不是我们素质差,认准这个理,当初深圳开发的时候,那里的土著还不是成天盯倒下火车的人拎包?
还好,中央把俞振声调来了,我真是感激得哭。俞振声是么人咧?大家可以去查一下,政治局委员。省级别里头和广东、新疆这些重要地方的头头级别是一样的,全国只有五个。这两年湖北算是喘过气来了,特别是今年,虽然不能和沿海比,至少自己进步得快多了。
我只是大致地说一说,让大家莫灰心,对自己产生比别人差的怀疑,湖北人是优秀的,落魄也是暂时的,为么事别个都夸自己的省好,我们自己天天骂自己呢?这样要不得,湖北人太喜欢自省了,但总是省不到点子上。也让那些骂湖北的人先看看,莫把自己当成上帝来教训我们,要是渣子都是渣子,哪里的素质都强不到哪里去。
第一篇出来后,有人谈到两点:一是专找客观原因,不找主观原因。二是太过于强调政策和官治的作用,忽略了内在自发的经济行为。对此,我所作如下:
我先谈客观原因,在上一篇中我没有谈到地理因素,地理实际上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为什么六个(海南、浦东也算)特区中的深圳和浦东发展起来了,其他四个特区却一直沉默呢?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使有些地方给了优惠政策,但不一定能发展起来!有些人就讲了,给你武汉一个特区的优惠,你能发展起来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一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问题,地理因素。邓爷爷在深圳那里画个圈,深圳起来了,后来特地提到后悔把上海给缓了一步,给了浦东,浦东也发展起来了。深圳能起来的原因可以说除了政策优惠之外再就是靠近香港,珠海靠近澳门,厦门靠近金门,汕头在潮汕腹地,这就是可以解释为什么这四个特区的缘由。海南呢?实际邓的心中是想复制一个台湾。大家应该看出来了,这里面的统战意味非常浓。所以当时邓就把上海给忽略了。由于深圳良好的地理位置,是不成功也得成功的,证卷交易所、各地的资金都涌去了,税收的支持等等,一下就搞起来了。邓后来又谈到大连这个城市,也后悔没有给特区的政策,就是当时没有考虑到与韩国建交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