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怎么落后的

合集下载

中国十大衰落城市

中国十大衰落城市

中国十大衰落城市1、西安:衰落指数10西安,曾经的长安。

未到过中国的老外知道的除了北京上海之外不多几个城市,不为别的,只因她的辉煌。

直到今天,当你下了火车,走出火车站的广场,映入你眼帘的古城墙仍能给你带来巨大的震撼,但当你得知,一千多年前的这座古都,面积是现在西安老城的十倍;一座大明宫,是北京紫禁城面积的三倍时,她就可以想象他当时的成就了。

盛唐时代的长安城,人口过百万,东罗马从贞观到开元年间五次派使者到长安,波斯仅在开元、天宝年间就十多次派使者前来,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共有十三、四次之多,每次前来的人数多时达到五百人左右,在长安居住的时间长的住到二、三十年。

韩国派来的使节比日本更多。

中华文明可谓万国来朝,闪耀着最亮的光芒,辐射着周边的国家,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建筑,文化,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

今天,每年数百万的国外游客,来到这里,就为能寻找一下古代中国最能震撼世界的城市风采,真可谓尽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也难掩其昔日的风采。

也许是太过辉煌,从此便再也不能重温,西安自唐以后的地位从来就没有高过地区行政中心,现在的西安,还在继续着衰落的步伐,建国初西安也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在一五期间是重点发展的城市。

然而现在西安不仅GDP总量在全国40名左右,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更是一泻千里,西部开发时,西安好像来了精神,打出口号,号称:“西部最佳”,但实际上与重庆、成都的差距越拉越大,GDP也只有成都的一半多一点。

整天沉迷于古代辉煌中不能自拔,不思进取。

城市环境也很差,由于遍布城中村,城市的现代化改造显得举步维艰,不怪乎有人说西安像一个大城镇,自然环境也给人一种灰土的沉重感。

贾平凹对其的称谓恰如其分:废都。

2、洛阳:衰落指数9.8洛阳:在开始的时候,我想用司马光的一句名言来形容她:“若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在中国古代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也就是具有法定天然国都地位的城市。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宋朝以前,洛阳和长安占据着绝对的中心,可以说,没有在这两座城市建都的朝代称不上伟大,没有到过这两个城市的文人写不出流传千古的佳句!这两座城市演绎着中国版的双城记!关于这两座城市,我也不想过多的描述,因为它们的辉煌已经超越了中国的版图,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记载也是浩如烟海,我就不多费笔墨了,关于洛阳,我用几个小例子说说吧!二月河先生在他的《乾隆皇帝》一书中称这样描写洛阳:“洛阳为中原大郡名城,九朝故都胜地,其治化沿革比省城开封还要烟霞鼎盛些,也许正为有此位份声望,加上此城水舟陆车人口辐辏且为中原向川陕湘鄂的通衢之枢,所以虽然仍是府治,却不用“洛阳府”,开府为‘河南府’―――来显得体制尊大,二来也有为洛阳之尊避讳的意思――这是写书人无妄之思,也不在话下。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武汉,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武汉的发展历史,带领读者一起回顾这座城市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武汉1.1 早期聚落:早在新石器时代,武汉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表明这里是古代人类聚居的地方。

1.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武汉地区处于楚国的统治之下,成为楚国的重要城市之一,有着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1.3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武汉地区成为三国之间争夺的重要战略据点,曾经历过多次战乱。

二、近代武汉2.1 清朝时期:清朝时期,武汉成为江南重要的商贸城市,对外贸易繁荣,城市建设也逐渐完善。

2.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武汉成为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日益凸显。

2.3 抗战时期:抗战时期,武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据点,经历了激烈的战斗和破坏。

三、当代武汉3.1 建国初期:建国初期,武汉成为中国工业的重要基地,发展迅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3.2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3.3 21世纪:进入21世纪,武汉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建设了多个地标性建筑,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

四、未来展望4.1 建设目标:武汉将继续致力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4.2 产业发展:武汉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4.3 文化传承:武汉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护历史遗迹,促进文化繁荣。

五、结语武汉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传统。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武汉将继续保持城市的活力和创新力,为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武汉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及成因分析

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及成因分析

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及成因分析城乡差距大,城镇化滞后是制约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因素。

探寻适合中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及成因,促进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推进中部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简述了中部地区城乡发展现状,分析了中部地区城乡关系及城乡差距,并在城乡发展现状和城乡差距的基础上,探讨了中部地区城乡差距产生的原因及缩小城乡差距的举措。

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地中心,其中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省既属长江流域又连接大珠三角,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核心区的主要腹地,而山西和河南是京津唐环渤海地区以及华东经济发达地区重要的煤炭、电力、工业基地。

中部地区的平原主要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继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东部地区已是不争的事实。

城乡差距大,城镇化滞后是制约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因素。

探索适合中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及成因,促进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推进中部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部地区城乡发展现状(一)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但总体发展滞后、城市经济发展起点低、经济对外贸易度低,城市市政设施水平低,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比而言,农业发展势态良好,但农村人均纯收入仍然偏低,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农村民生有所改善。

1.城市化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总体发展滞后,城市规模偏小相对全国总体而言,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滞后。

“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但总体水平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06—2008年为例,全国城市化水平分别为43.9%、44.94%和45.68%,年均增长0.89个百分点,而同时中部地区仅为38.96%、40.27%和41.73%,虽然年均增长高达1.38个百分点,但总数上仍差距4.94个百分点、4.67个百分点和3.95个百分点。

武汉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

武汉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

武汉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及发展建议区域经济学2004级 200440239 洪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之后国家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

实施这一战略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2004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之后,在湖北省要求武汉做中部崛起的“领头羊”,武汉表示“中部崛起,武汉先行”的同时,其它中部5省及省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各自率先崛起的目标。

看来中部崛起“领头羊”之争势在难免。

从现实来看,武汉在中部最具实力也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希望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

但武汉要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必须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加快发展脚步。

一.武汉的竞争优势分析中部各省会城市的竞争不难发现,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剧,并且主要反映在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之间的竞争上。

但武汉崛起将是中部崛起的重头戏,不论郑州,还是长沙,或其它中部城市,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取代大武汉的崛起地位。

与中部其它省会城市比较,武汉不但现实经济实力居首,而且也是中部甚至全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一).区域因素状况。

区域因素状况可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

初级要素指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统计特征等。

高级要素指交通、通讯科研等基础设施。

熟练掌握劳动技能的劳动力及专门技术知识等。

从因素状况综合评价来看,武汉是国内和国际投资进军中西部的优区位。

突出表现在:1.武汉地处中国居中区位,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达。

武汉承东启四,贯通南北,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几何中心和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引东进西的优区位。

长江、京广线、京九铁路以及即将兴建的沿江铁路、京汉粤同轴电缆系统和宁汉渝、京珠、沪蓉高速铁路在此交叉。

天河国际机场连接国内外。

武汉网站通过互联网联结世界,“武汉热线”被访问次数排在全国第五位。

临长江和葛洲坝和三峡水电站水、电等设施完备,供应充足。

因此,它是国内人、物、价值流、信息流集散的主要网络节点之一。

武汉城市变迁

武汉城市变迁

影响因素
• 区位优势: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中国长江中
下游地区巨大型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京津作为政治 经济中心一直是中国北部增长极,80年代实行的沿海开放战略使穗深成为南部增长极, 90年代长江流域开发战略使上海成为东部增长极,西部大开发战略使成渝成为西部增 长极。菱形结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空间距离,在其心脏区域需要一个中心城市作为 支撑点和连接点,以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呼应西部大开发的作用。武汉位于连 接南北的京广、京九两条铁路干线与连接东西的沿长江高速公路的交汇点上,位于菱 形空间结构的心脏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个区位 优势是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特大中心城市最大的优势。
城市人口规模
武汉市常住人口变化,自1910年至今,常住人口数量整体上呈上升 趋势。只是在20世纪中期及中后期出现少量减少。
武汉市常住人口变化图
城市人口规模
武汉人口变化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 在20世纪后期,出生率与死亡率有较大的增大。较不符合工业化国家人 口变迁过程。
城市人口规模
武汉市空间布局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
• 由于工业的持续发展和城市道路的修建,当时的城市形态变化更多的 是以轴状发展为主导。武汉一方面继续以旧城为核心沿城市主干道向 外轴状延伸,一方面以各工业组团为核心逐渐生长,两者渐渐联结成 片。其中: • 武昌地区由于受众多湖泊的挤迫,因此主要以旧城、青山工业区、白 沙洲工业区、关山工业区、石牌岭工业区等为基础,向东沿武珞路- 珞瑜路大幅度推进发展、向南沿武咸、武金公路发展、向北沿和平大 道形成余家头工业区,总体上形成“E”型轴状发展态势。 • 汉口地区由于地势和防洪的要求,城区的建设无法突破堤防,因此主 要以旧城、堤角工业区和易家墩工业区为基础,在解放大道沿线向两 侧填充扩张和向两端轴向延伸,总体上形成从解放大道到长江、汉水 之间狭长的沿江轴状空间形态; • 汉阳地区由于水系纵横,限制了汉阳用地的南扩,同时沿长江狭长带 状的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困难,所以选择沿汉江的十里铺西延,利用水 运发展工业和居住,因此主要以旧城、七里庙工业区为基础,沿鹦鹉 大道向南、汉阳大道向西,呈现出“L”形的沿江轴状形态。

武汉港口码头的兴衰史与新发展

武汉港口码头的兴衰史与新发展

武汉港口码头的兴衰史与新发展武汉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长江航运在武汉对外交通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曾经被冠以“黄金水道”之称。

近代,汉口的港口码头名噪一时,在这一时期,汉口的对外贸易基本上位居第二,仅次于上海,走在了全国开放性城市的前列,使得武汉成为当时的国际化城市,并获得了“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然而,解放后,随着陆路、航空的迅猛发展,长江航运的风光不再,昔日繁忙的港口码头变的萧条冷清。

到了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部署,显示出了重振武汉港口码头雄风的豪气。

曾经的辉煌:独领风骚,享誉世界。

现代考古证明,远在商代中期,武汉就萌芽了城市。

春秋战国,武汉属楚,楚国多江河湖泊,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尤其是它统一了南方以后,商品贸易日益繁荣。

其时武汉尚为零散渔村,舟楫除了打鱼,便是运输,停停靠靠,渡口也似集散之码头。

武汉市港航局提供的《湖北水运史》记载,武汉有名可考的最早码头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修建的汉口天宝巷石级码头。

旧时码头多为自然土坡状态,木船泊岸时或以绳系桩,或于土坡扎锚,白搭跳板上下客货。

码头所泊木船最大吨位约900吨。

至咸丰末年(约19世纪50年代末),汉口沿江上起硚口、下至今江汉关有码头60余处,武昌“六门两洲”(即保安门、望山门、文昌门、平湖门、汉阳门、武圣门和白沙洲、金沙洲)及汉阳东门、南门外有码头多处。

汉口开埠后,各国洋行及轮船公司于租界内外相继修筑轮船码头。

1863年,英国宝顺洋行在英租界宝顺街(今天津路)建宝顺栈五码头,为汉口港首座轮船码头。

1871年,俄国顺丰洋行在俄租界列尔宾街(今兰陵路)建顺丰砖茶厂码头,专供汉茶出口外运。

汉埠有企业专用码头自此始。

1907年的汉口码头至辛亥革命前,汉口沿江一带深水港域几乎全为外商码头占据。

江汉关至合作路英租界江岸,设有怡和洋行、太古洋行、鸿安商轮公司、麦边洋行等英商码头。

合作路至黄兴路俄租界江岸,设有日本大阪商船会社、俄国新泰货栈码头。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武汉市宏观经济统计表资料来源: 《武汉市统计信息网》武汉商业高度发达, 2022 年商品零售总额达 1518.3 亿元, 位居中国 16 个副省级 城市第五, 全国第七。

武汉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 配 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

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创造业, 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 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 电子信息、 石油化工、 环保、烟草 及食品、 家电、纺织服装、 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

同时运用产业 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 重点发展钢铁化工机环保产业会萃区、汽车及机电 产业会萃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会萃区、食品工业会萃区、都市工业会萃区。

武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素有“历史文化古城”之美誉,现有定点旅游景区 (点) 26 处,其代表性的景点是:全国最佳风景名胜之一的黄鹤楼,国家级东湖风景 区,以五百罗汉、 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辛 亥首义军政府地地址红楼等。

此外,新开辟的道观河风景区、木兰湖旅游度假区 已初具规模,金银湖旅游度假区、武汉高尔夫球场正在兴建之中。

2022 年,武 汉市旅游外汇收入及国内旅游收入都有大幅上升。

年份项目生产总值 (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建造业 第三产业 商品零售 价格总指 数 居民消费 价格总指 数单位 GDP 能耗(吨 标 准 煤 / 万元) 单位 GDP 能耗降低 率(%)2022 年2590.75115.91 1195.74 1000.74 195 1279.1 100.7101.41.3318-3.352022 年3141.9129.15 1140 1197.49 242.51 1572.75 103104.11.2688-4.732002 年1467.890.4635.5514 121.5741.997.798.62003 年1622.18 95.13 701.87 567.89 133.98 825.18 100.4 102.3 2004 年1882.24102.23 825.78 680.13 145.65 954.23 101103.3 2005 年2238.23109.57 1019.26 852.53 166.73 1109.4 100.9102.72022 年武汉市旅游业统计表资料来源: 《武汉市统计信息网》武汉历史文化武汉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据不彻底统计, 武汉历史精神文件有 8 类 62 项, 其中非 常重要的和影响极大地有: 开启武汉文化之源的盘龙文化; 从一场革命到一笔珍贵文化遗产 的首义文化; 蕴含着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黄鹤文化; 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忠孝精神的木兰 文化等等。

武汉发展现状探讨与武汉未来前景展望

武汉发展现状探讨与武汉未来前景展望

武汉发展现状探讨与武汉未来前景展望greatdino⾸先是武汉的现状,武汉真的很⼤,地⽅⼤,⼈⼝多,经济体⽐较⼤,概括说⼏点吧:1、主要经济来源可以⽤⼀个词概括:传统。

具体点就是传统制造业,武钢,⼆汽,长飞,然后也有⼀⼤堆中央在汉企业。

基本上都是传统⼯业和制造业,不要举⼏个所谓的⾼科技个例来反驳我,凤⽑菱⾓,像pptv这种企业搞起来⼀般都出⾛北上⼴,意义真不⼤。

2、城市的管理⽅式也可以⽤⼀次词形容:还是传统,北京摊⼤饼你也摊⼤饼,⼈家没有长江隔起来还不好,⾄少学学上海浦东浦西吧。

3、⼈们的观念来说仍然可以⽤⼀个词形容:传统,⽼⽼实实上班,找个稳定⼯作,这么做也是第1点的直接结果,官的资本太⼤,民的势⼒⼩,官肯定是传统的,⾃然⽽然⼈就传统了。

于此对应的经济,⾏政,⼈才三点来分析,武汉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经济:传统⾏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附加值⾼的服务业肯定发展不起来,如果某⼤型跨国⾼科技企业跟某⼚的领导说请按我们的信息系统重构你们的⽣产流程,副省级⼚长只会呵呵⼀声回答:”你卖给我⼏台电脑⼏套软件就好了。

“ 看似很荒谬,但是却是实际发⽣的事情,武汉⼈应该知道我说的是那家。

管理:很多⼈怪市长,怪政府,我个⼈认为政府可能对发展有⼀定责任,但是不是主要责任,政府的决策还是经济成分决定的,基于这⼀点,社会资源,公共资源都是会向这⽅⾯倾斜。

你要修路,路过某⼩区,吵到部分⼈休息了怎么办。

还有⼈说CQ,其实就我了解,如果是开发商主导的CQ根本不会有什么阻⼒,道理很简单,钱给够就好了,这个在任何城市都是⼀样的。

但是遇到了所谓国企,事业单位这些就没法谈了,根本就不是钱的问题,最后就是只有政府出⾯,要不事情不⼲,要不⼲起来成本很⾼。

这⽅⾯政府其实⼲的中规中矩,不算好也不算差吧。

⼈才:这个其实就是给武汉致命⼀击的东西,这也是我判断武汉25年内不会有太⼤发展的基础,还是基于前⾯两点,也决定武汉绝对不可能真正重视⼈才,传统⾏业,⼯业,事业单位都有⼀个特点,不会很重视专业和效率,反⽽很重视裙带,这是连续⼏代⼈养成的为⼈处世的习惯,⼏代⼈之内不会有改变,也就是武汉每年毕业⼏⼗万⼤学毕业⽣都要北上南下的原因,传统企业在安置完裙带后根本没空间安置这些专业⼈⼠,即使有留下的,真能⼲活也会在⼯作4-5年后出⾛北上⼴或转⼊新⾏业。

武汉的变化

武汉的变化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总 部、东风有限汽车总部、东风本田总部等一批 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风汽车技术中心。 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建于1862年的武 汉江汉关。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 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 业,已经成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被 誉为“中国车都”。
武汉人民中学新面貌
寻求特色发展

以交通安全教育为载体的生命教育开始办的有声有色, 成为世界银行安全教育试点学校;学校的体育设施和 场地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为学校凝聚了人气,也成 为开放体育设施全国试点学校。学校继续加强学校的 射击传统教育,保持全市领先优势,并让所有学生都 参与体验,磨练学生的性格。学校抓教学、抓质量的 氛围又浓厚起来。学校号召老师集体备课,鼓励各备 课组多跟好学校的备课组联系,要求老师们上好每堂 课。学校鼓励老师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发表论文给 奖励,还送老师出去学习,教师素质的提高是质量的 保障。
盘龙城遗址
首义广场
文化产业步入新的阶段
引入社Biblioteka 资金,促进产业发展。我市现有 11 座多厅影城,座位数居全国第 3 位。滚石音乐 台、蓝天歌剧院、新中原歌厅等一批新建的娱 乐机构,投资超过 3 亿元;以中青网络、绿色 动力等为代表的网吧连锁公司为标志,规模化、 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逐步成为网吧市场主 流。目前我市共有文化企业 3600 多家,从业 人员 10 多万人。
武汉过江隧道

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 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 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 年3月调试运行通车。之后, 逐步完善隧道运营维护管 理办法,整理竣工验收有 关资料,“长江第一隧” 于2011年已正式通车运行

武汉市交通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武汉市交通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5)交通管理手段落后,技术含量不高
目前,武汉道路交通控制方式主要采用单点、定 周期的控制技术。全市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仅占全 市交叉路口的36%,主要靠交警人工指挥来疏解交通和 组织分流,不能大面积合理调控交通流。
6)人为添堵
时下的武汉,每百辆车仅有不足20个车位,这就意味着 武汉80%以上的车辆“无家可归”,只能在路面上随意停 放。有限的道路被停车占据,使本就十分紧张的道路资源 利用率低下。还有一些人行道被摆摊设点、违章建筑等侵 占,行人无奈被挤上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就被挤上机动 车道,机动车则举步维艰。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行人总是 在两点间选择直线,根本不理会街头车来车往,也无视红 绿灯的存在。当然,在指责行人违规的同时,还应考虑到 的是:为什么横跨道路栅栏的危险行为屡禁不绝?这与天桥、 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有极大关系。应利用广播、 电视、报纸、板报等大众新闻媒体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 对一些重大交通事故案例经常曝光,通过案例使市民认识 到违反交通法规的严重性。同时,利用市民学校、中小学 校的教育场所,经常举办交通知识和法规的讲座,让广大 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树立起现代交通意识
2)加强交通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交通安全 意识。
(1)交通安全,人人有责。政府有关部门可采取现场咨询
图板展览、播放交通安全专题片等形式.宣传交通安 全知识。在宣传过程中通过采取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 安全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在关注和参与交通管理中 不断学习和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2)要由己思人.从老百姓的意识盲区中找到交通宣传的 要点。由于对不同交通形态的片面认识.导致违章行 为屡禁不止,事故隐患处处存在。所以在交通宣传中, 应结合现代交通科普知识育.让各层次的人对现代交 通特点有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3)交通宣传要从“娃娃抓起”,力争早宣传、早教育。 老师的教育、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社会的影响是儿童 世界观形成的主要来源。因此,从幼儿开始,我们的 教育工作者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交通安全 知识教育。可以借鉴香港的交通儿童乐园的做法.采 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灌输交通常识,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交通安全意识在不断培养中得到提 升。

武汉城市发展概况

武汉城市发展概况

武汉城市发展概况一、武汉的历史概述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武汉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

武汉被学者认为是中华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

1986 年经国务院颁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是中国建成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

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

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

古语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

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二、武汉地区城市中心的变迁在武汉地区这个江汉平原东端、江河交汇的地理单元数十公里范围内,最早出现的城市莫过于商代盘龙城了。

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当时控制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入江口这个战略要地的军事重镇,也是一个行政中心。

而在其后直至三国时期,现武汉地区经过考古发掘和见诸史籍的古城址有位于黄陂的作京城(年代约为东周至西汉之间)、新洲的邾城(西汉诸侯国)、黄陂的马寨城(汉代)、江夏的五谷城(又称武穆城,东汉)、黄陂的石阳城(东汉、三国)、汉阳的却月城和鲁山城(三国)、武昌的夏口城、蔡甸的诸葛城(三国)。

武汉地区比较独特的现象是,从三国时期直到宋元时期,由于长江的阻隔,长期形成武昌和汉阳两个紧临的城市中心。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汉口的崛起,更形成三镇鼎立的格局。

三、武汉经济发展——码头文化码头的功能就是集散和流通,而城市也就是集散和流通的产物。

武汉城市的发展变迁,与武汉码头的兴衰流变息息相关。

从古至今,武汉码头大约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 内河经济时代武汉码头即为“不夜港”。

武汉的码头最早起源于内河。

武汉有名可考的最早码头是1736年(清乾隆元年)在汉江上修建的汉口天宝巷码头,码头停泊木船最大吨位约900吨。

武汉的交通状况如何

武汉的交通状况如何

武汉的交通状况如何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交通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武汉的交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武汉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这使得武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无论是公路、铁路、水路还是航空,都有着较为发达的运输网络。

在公路交通方面,武汉拥有众多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

市内的主干道如长江大道、解放大道等,承担着巨大的交通流量。

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在高峰时段愈发突出。

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路口和路段,车辆常常排起长龙,通行速度缓慢。

这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也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部分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未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存在着道路狭窄、断头路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

铁路交通是武汉的一大优势。

武汉拥有多个火车站,其中武汉站、武昌站和汉口站是主要的客运站。

高铁的快速发展使得武汉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

然而,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火车站周边的交通压力也相当大,人流、车流密集,容易出现交通拥堵和秩序混乱的情况。

水路交通方面,武汉依托长江这一黄金水道,拥有重要的港口。

但近年来,随着内河航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相对下降,水路交通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航空运输在武汉的交通体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天河国际机场不断拓展航线,提升服务质量。

但机场与市区之间的交通衔接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旅客出行的便捷性。

除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方面,交通管理和服务的软件方面也对武汉的交通状况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交通管理方面,武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交通信号灯的优化、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交通信号配时不够精准、部分交通违法行为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等。

公共交通在缓解武汉交通拥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铁网络的不断扩展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结合武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标签:文化产业;问题;对策文獻标识码:A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除了高科技产业之外的最有广阔前景的产业。

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历史丰厚,自然景观独特,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丰富源泉。

1 武汉文化产业现状时至今日,武汉作为我国综合实力第六的城市,有责任对中部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中坚作用。

武汉市文化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步伐加快,发展至今已具有一定规模。

初步形成了《知音》、《楚天都市报》等一批优势品牌。

在文化产业的13个业态中,武汉存在着“六强四弱三中”的情况。

较强的是演出业、电影放映业、娱乐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出版业;较弱的是艺术品业、会展业、文化贸易业、监管文物市场业;居中的是传媒、动漫游戏业、音像业。

目前阻碍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1 文化产业观念滞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市场观念缺乏,文化产业意识淡薄。

1.2 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够,资源开发和创新力度不大,科技含量较低。

1.3 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缓慢现行文化管理体制仍然是传统的文化事业型,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制约了内部运行机制创新,阻碍了文化产业发展。

1.4 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多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能力。

1.5 投融资渠道单一现行文化投资渠道主要是政府投入,未形成文化投资的多元机制。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对我省今后文化发展构成障碍和制约。

2 发展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对策武汉市要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文化市场功能。

从长远看,到2010年,武汉必须建设成为文化产业体系完备、产业化程度高、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中心和能够辐射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从近期看,武汉要在5年内建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多媒体集团。

江汉平原被时代击溃 原因并不是没有重工业 而是没有财政收入

江汉平原被时代击溃 原因并不是没有重工业 而是没有财政收入

江汉平原被时代击溃原因并不是没有重工业而
是没有财政收入
江汉平原曾经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重镇,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七十年代,它曾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的地区、一个活跃的工业基地。

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江汉平原受到时代击溃,经历了一段痛苦的衰落。

江汉平原被时代击溃不是由于没有重工业,而是由于没有财政收入。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江汉平原受到了特殊的待遇,政府大力开发和支持,政府投资和支持本地企业,使江汉平原的企业得以开展生产业务,而得益于政府的大力开发、支持,本地企业得以发展,形成了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聚点、工业基地。

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政府开放政策的实施,江汉平原的企业似乎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政府的支持收紧,同时,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财政赤字,政府投资减少了,江汉平原企业因此由于没有财政收入而难以发展,经历了一段痛苦的衰落。

随着政府投资减少和政策调整,本地企业收入减少,江汉平原日渐没落,生产能力大不如前,企业倒闭、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人口增加,社会负担增加,整个地区的经济景象暗淡无光。

今天,江汉平原仍旧处于经济困境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措施,很难实现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政府投资,制定适当的政策措施,帮助本地企业发展,缓解居民的负担。

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辛,江汉平原尚未实现真正的复兴,希望有一天,江汉平原的经济能够恢复活力,实现新的发展,利用自身产业优势,把江汉平原恢复成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的地区和一个活跃的工业基地。

湖北最穷的三个市

湖北最穷的三个市

湖北最穷的三个市
一般来说,经济实力强的城市,房价都会偏高一点;而那些经济实力
比较薄弱的城市,房价会便宜许多?
但是,在湖北一些城市的房价,并没有按照这个市场规律,而是比经
济比较的城市还要高。

湖北经济比较差,也就是比较穷的城市有:恩施、黄冈、荆州、神农
架林区、孝感、随州、天门等城市。

湖北经济比较好,也就是比较富的城市有:武汉、宜昌、鄂州、潜江、襄阳、仙桃、黄石、荆门等城市。

在湖北比较穷的城市里面,恩施、黄冈、荆州是最穷的。

2018年,恩施人均GDP为25913元,排名全省倒数第一,
黄冈人均GDP为32096元,排名全省倒数第二,
荆州人均GDP为36907元,排名全省倒数第三。

我们再来看看湖北各城市最新房价排名:
武汉17295元/平方米
襄阳9026元/平方米
宜昌8521元/平方米
黄石6497元/平方米
恩施6285元/平方米
荆州6278元/平方米
十堰5956元/平方米
鄂州5705元/平方米
孝感5699元/平方米
仙桃5506元/平方米
天门5415元/平方米
黄冈5398元/平方米
随州5230元/平方米
潜江5174元/平方米
荆门5061元/平方米
咸宁4410元/平方米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得出,恩施和荆州新房均价,分别排名全省房价最高的第五和第六。

就是黄冈的房价也比潜江和荆门高。

你们说看,这是怎么回事?。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武汉最早被作为都城是在三国时期,当时被称为夏口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武昌,如今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的鼻祖就是三国时间吴国在龟山上建立的训练水军的阅兵楼。

形成今天武汉三镇的格局要归因于明朝期间的汉水改道,从此将汉口和汉阳区分开来。

汉口虽然是最后形成的,但是它的发展速度远远的超过了其它两镇,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汉口从明到清末数百年间迅速发展为中国重要的商埠,货物集散地 ; 汉阳的崛起要归功于张之洞的洋务运动,重工业,钢铁厂,兵工厂让汉阳一夜之间腾飞。

惟独武昌一直默默无闻。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唯一的两个大都市:上海和武汉,同时被列为了直辖市。

几年之后,武汉的命运出现了第一次转折:别降级为副省级城市。

但是这并不能影响武汉的地位,因为此时大批“武”字头的重工业落户武汉,武汉长江大桥的完工,武汉依旧为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

武汉落后的转折是连续错过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三次改革浪潮,身处内陆的武汉没有从改革中获得任何机遇,而其他沿海城市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和再发展。

怨天不如尤人,长久以来,武汉政府的领导习惯以直辖市自居,和省政府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导致省政府对武汉建设并不是很关心。

可以这样认为从80 年代到上个世纪末,武汉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

而整个城市建设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难怪别人把偌大的武汉戏称“最大的县城”。

武汉的机遇源自新世纪的开始,尤其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省委俞书记原任建设部部长,明确指示湖北省要把武汉作为建设的重点,而新一届武汉政府求真务实:正视落后和差距,正确定位武汉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来,武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和沿海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事在人为,发展不是仅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更要自己的努力,省市政府的明确目标是脚踏实地,将武汉不仅建设成为城市规模大,而且经济也要作强作大。

在中部崛起中成为领军人!武汉最早被作为都城是在三国时期,当时被称为夏口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武昌,如今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的鼻祖就是三国时间吴国在龟山上建立的训练水军的阅兵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面出差,跑的地方多了。

真的是觉得武汉太落后了,,和这么大一个城市规模太不相符合了~ 虽然这几年城市建设搞好了很多。

但是比起别人的脚步,却是要慢多了的.今天看了猫扑网上的一篇文章很是感慨,就转载到公司网站上来.给大家看看.谈到湖北的落伍,湖北人都急得要死,一个劲地拿自己反省开刀,恨不得拿祖宗的文化根子出气。

其实大家都错了,湖北这么好的地方,这么聪明的人,有这么好的工业基础,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先别忙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湖北的落后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在2000年的时候达到了落后的“顶峰”,我们看看从95年到2000年这期间发生了些么事情。

改革开放的顺序是四个特区—沿海14个开放城市—沿江沿边开放—西部大开发—到现在的东北振兴。

湖北也就是在国家的政策下,95年左右把武汉、黄石、宜昌列为一类对外开放城市,然后就在此同时,国内利用外资的正处在低潮,没起什么作用。

与此同时,国家批准了一批国家级的开发区,湖北的武汉、襄樊都有份。

这不是主要的,我们大致地可以把国家所制定的税率列一下:浦东(比特区还特,牛)—特区(四个加海南)—14座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开发区。

所以湖北和武汉沾就是沾这点开发区毛毛雨的光,你相信一个国家内部有这么多不同的税率吗?可事实就是这样,当欧盟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时,我是很解恨的。

也就是说,同样一座工厂,在这些地方收的税是不一样的!!资金当然往低税率的地方跑,所以湖北就处在劣势。

另外在湖北这样的内陆省份投资的工厂,价格如何竞争得过别人?这是其一,缺少政策扶持。

其二是缺少国家大量的资金扶持。

湖北是个老工业基地,在朱某上台的90年代中期,湖北及武汉大量地破产国企,大批的职工下岗,这是国家战略的一部份,破的是哪些厂咧?可以统计一下,不是国家直接投资的,像武钢、武船、武重、东风这些国家搞的,是破不得的,死也得休眠,死的是湖北省属的国企、集体所有制企业,一下差不多全没有了。

当然,湖北还算不上重灾区,东北才算。

这样划算啊,这些破产的企业全部得湖北及各地方来承担,国家一个子也没有掏。

所以那几年每个市基本上都在负债经营,大量的财政被拿来补贴下岗职工,对城建投资不足,在1996年,中国四大城市之一的武汉市只有1.5亿的资金投入城建,能干什么?所以朱总一来,一句大县城,说得真是好极了!同时武汉(副省级城市)所上缴国家的财政比例在全国来说仅次于青岛(不算冤的,至少沿海撒),你说这样的条件么样搞工业,搞个啥。

还有更气人的,搞个么国家粮食统购统销,湖北本来就是农业大省,种粮不值钱,哪个都晓得,更惨的是不种也得种,是钦定的菜蓝子、米袋子,再低的价也得种!搞得各级ZF忙着搞农业,湖北农业第一大县监利的惨状大家看倒的撒!!九十年代中期湖北没得办法,学苏南,像现在学浙江一样,苏南学回来了,的确有些起色,搞乡镇企业,四处点火,八处冒烟,呵呵,哟荷,污染环境啊,关停并转大家听说过冒撒,都关停并转了,血本无归。

真是伤口上撒盐,湖北的官啦,当得中央是最贴心贴肝的,要么样就么样,看看浙江假货横行,哪个管了的撒,这年头笑贫不笑娼,现在他们发富了,我们又来学习他们了,学得来吗?学不来。

不过话说回来,浙江原来穷啊,根本没得么田地,穷得没饭吃,不得活不下去,那些省里的头头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就算了,结果搞个民营经济大户来了,现在差不多都洗白了屁股,也没有哪个追究,真是机会一瞬,正巧碰到国企破产的档,他们一下搞定了全国,现在都来求倒玩。

搞笑吧?再看看淮河,十年600亿打了水漂,如个买单?国家买。

照业的是老百姓。

不过湖北这回算是坏事变好事。

好了,这也算了。

看看湖北那些年是哪些官,都是些么官喽,国家看到你这里听话,渣子都往这里放啊,耽误近十年啊!!别个一日千里,他们在官当得安稳,好不容易下台了,又把个要进牢房的张国光搞过来,也害湖北两年,真是成了过去古代的偏远流放之地。

湖北慢慢地缓过气来了,国家又搞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后刚刚从国家手里还没拿满七年的国税免税,一年200亿,又来了好处,看重庆搞得有声有色,这背后是有道理的。

成都、重庆、西安这些地方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国家上午千亿元的信贷、国债支持、项目优先审批等等政策、资金上的扶持,红火了几年,连国外总领馆也比湖北多,你以为他们真的比湖北强啊,外资多学生多?连84年中美换文里头设武汉领事馆的事,到现在还冒得影子。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这些中部省份干瞪眼,那口水还没有吞下去,国家又东北振兴,一千亿的资金东三省分了,政策也上去了,优惠也来了。

中部又瞪起了眼。

没生过伢不知道痛,哪个叫是一个国家的咧,中部担下了。

大家说长沙发展得如何,那是聚全省之力搞的,湖南的速度比湖北还慢,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我上面列的几个中部省份有哪个跳起来了的?莫光盯着湖北,现在是中部洼地。

别羡慕别个,不是沿海的人勤快,也不是他们聪明,也不是我们素质差,认准这个理,当初深圳开发的时候,那里的土著还不是成天盯倒下火车的人拎包?还好,中央把俞振声调来了,我真是感激得哭。

俞振声是么人咧?大家可以去查一下,政治局委员。

省级别里头和广东、新疆这些重要地方的头头级别是一样的,全国只有五个。

这两年湖北算是喘过气来了,特别是今年,虽然不能和沿海比,至少自己进步得快多了。

我只是大致地说一说,让大家莫灰心,对自己产生比别人差的怀疑,湖北人是优秀的,落魄也是暂时的,为么事别个都夸自己的省好,我们自己天天骂自己呢?这样要不得,湖北人太喜欢自省了,但总是省不到点子上。

也让那些骂湖北的人先看看,莫把自己当成上帝来教训我们,要是渣子都是渣子,哪里的素质都强不到哪里去。

第一篇出来后,有人谈到两点:一是专找客观原因,不找主观原因。

二是太过于强调政策和官治的作用,忽略了内在自发的经济行为。

对此,我所作如下:我先谈客观原因,在上一篇中我没有谈到地理因素,地理实际上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为什么六个(海南、浦东也算)特区中的深圳和浦东发展起来了,其他四个特区却一直沉默呢?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使有些地方给了优惠政策,但不一定能发展起来!有些人就讲了,给你武汉一个特区的优惠,你能发展起来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一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问题,地理因素。

邓爷爷在深圳那里画个圈,深圳起来了,后来特地提到后悔把上海给缓了一步,给了浦东,浦东也发展起来了。

深圳能起来的原因可以说除了政策优惠之外再就是靠近香港,珠海靠近澳门,厦门靠近金门,汕头在潮汕腹地,这就是可以解释为什么这四个特区的缘由。

海南呢?实际邓的心中是想复制一个台湾。

大家应该看出来了,这里面的统战意味非常浓。

所以当时邓就把上海给忽略了。

由于深圳良好的地理位置,是不成功也得成功的,证卷交易所、各地的资金都涌去了,税收的支持等等,一下就搞起来了。

邓后来又谈到大连这个城市,也后悔没有给特区的政策,就是当时没有考虑到与韩国建交这个问题,还有就是忽视了韩国的对外投资热情,否则现在的大连真是与深圳不相上下。

青岛呢?青岛这个城市实际上是相当受到山东的制约,我们可以看到山东的经济水平是非常厉害的,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收入并不高。

原因和湖北有点类似,上缴得太厉害了(可能山东还有点吹牛)。

所以武汉和青岛在省内是非常郁闷的,都有点想直辖。

上文中说过这两个副省给城市上交国家太高。

我为什么要谈这些呢?就是说一个地方除了政策、国家资金倾斜这两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地理原因。

湖北可惜没有一个好的地理环境,自己也穷邻居也穷。

所以说给了湖北优惠政策资金倾斜,湖北也不一定发展得快,也成不了广东。

但是湖北有最大一张牌:武汉。

武汉是湖北最大的一张牌,但是这张牌中央也不重视,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比如说北京,一个奥运1500亿,国家的钱,地铁、立交桥、高速路等等都是往里面砸,一个东北,一千亿砸出了一个黑社会,一群贪官,一个上海,几百亿砸个全球唯一的商用磁悬浮可惜没有什么人坐。

我们再看看天津,天津比湖北还郁闷,地处沿海,老牌城市,基础也好,为什么和武汉一样也冠以大县城的称号?就是因为离北京太近了,大树底下不长草,天津报一个项目,北京马上也报一个,对天津最好的结局就是一个一点,**开。

所以天津也堕落了,你能说天津人蠢天津人笨?不过今年天津携原央行行长戴相龙的东风,就马上开始腾飞了。

政治资源啊,不可小视!!!!湖北的落后和武汉的落后是同步进行的,九省通衢的武汉由于现代交通方式的改变,地位已经在相对地下降了。

我们再看,我们的北面邻居,因为郑铁局的关系(武汉只是分局),看看人家的铁路密度,再看看我们湖北的,这是湖北的耻辱!所以武汉被人为地压制住了,包括湖北省(怕武汉直辖省市关系紧张),在宁西铁路规划的时候,铁四院(在武汉,记住)已经规划好了走襄樊,在定板的那天,河南大员晚上到了铁四院把线改成了走南阳,我们的省的头头们在干什么?在咸宁唱歌!大家明白了我为什么为俞书记的到来感动得要哭了吧。

也就是说那近十年的时间,湖北的头头不作为。

耽误了,明白了官治的重要性了没有?如果你还没有,我再接着哆嗦两句。

我们知道,一个地方的民营经济能否发展,要看一个地方民众的创业热情。

湖北的创业热情是很高的,你如果投资一千万办一个厂,工商、税务、城管、公安、劳动等等部门成天找你吃喝拿卡要,你能做得下去吗?如果做得下去,我真是服了你。

所以官治很重要,软环境很重要。

软环境哪里来?得一个大老板的铁腕治理。

看到俞书记的铁腕了没有?不知道自己去搜索。

或者说看看他关于湖北省与武汉市的一些谈话就明白了。

所以湖北比较穷的天门、监利这些地方出的老板特别多,可惜可惜的是在外地成名。

因为湖北没有创业的土壤,除开国家政策和重视,最重要的是官治。

湖北有400万我们的兄弟姐妹在外打工,据统计,12年来民工工资只涨了一个月68块钱。

谁愿意背景离乡?湖南是800万,连人口比湖北少的江西外出打工的人都比湖北多。

我所说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有材料支持的,我虽然只是本科生,但我会分析,不人云亦云,湖北除了鄂西北,其他的地方基本上我都跑遍了,珠三角长三角北京我也去过不止一次,所以我觉得自己有权这样说。

我不懂经济地理,不懂那些高深的理论,但是我知道:一个贫穷的中部、人口众多的中部是国家所乐见的,否则谁去支撑长三角珠三角的工业?有贫富才有人的流动,所以你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们有可能就在这些地方打工,明白吗?不要再抱怨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了。

我为什么对湖北深怀希望?我前面有两篇写湖北为何落伍的贴子,大致地说明了政策、地理、官治等方面的因素,同时我还特别强调了武汉对湖北的重要性。

说老实话,我很担心湖北的前途。

从近现代到新中国的成立,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湖北是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一直站在前台,现在没落了。

但是湖北人的那种心高气傲的精神还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不能仅理解为湖北人)推翻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个皇帝,楚人信奉的是凤凰,北方人信的是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