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中应渗透学生心理的疏导
浅议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主战场,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担负着以上的重任外,还要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作为一名学生不但要承受着学习上的压力,还要承受着家庭、社会、经济、就业等压力,这些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解压,久而久之浓缩加压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那么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科,也会承担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呢?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借鉴和参考同行的做法,现将自己的经验呈现给大家,以求共同商切和交流。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备课质量。
生物学科不同于心理健康课,它的每节心理健康内容大多数都是隐含的,只有任课教师在备课时,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联系教材知识的外延,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找到在传授专业知识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能从中挖掘并开发出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备课,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得到教育,得到科学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素质双丰收。
其次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情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因情施教。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言堂、灌注式,忽视学生的心理,扼杀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而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要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的,杜朗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是从这点出发的,学生在课堂可以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整个课堂学生成了主角,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做到只是组织、引导、点拨。
使整个教学程序乱而有序。
我也结合杜朗口中学的教学与本校的实际,实施教学。
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进,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地位提高了,他们心理压力得到减压,自我表现欲、成就感得到了认证,这样他们的心理健康得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各类学校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拓宽教育途径,改进工作方法。
下面我谈一谈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的主阵地。
教学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是学生活动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各学科教材中都蕴藏着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丰富内容,是知识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结合;而育人的特点又在于“渗透”,在于潜移默化。
生物课本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发掘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结合我国的生物资源多样、种类丰富及有关植被进行爱绿、护绿、爱护家园,唤起学生的危机感和保护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在讲解裸子植物种类时应向学生介绍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占居世界首位,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并通过录像、幻灯片等载体,让学生看水杉、银珙、桐杉等举世稀有的裸子植物。
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给我们留下的一笔财富。
此外,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人体遗传图解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杂交水稻多次获得世界金奖,这些数据、内容、事实,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直接提供的事迹、事实,对学生进行教育。
初一植物有一篇《李时珍的故事》,文中特别提到李时珍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热爱医药,不顾家人的反对从20岁就能独立给病人治病,35岁读遍古代医药用书的事迹。
为了获得真实和知识,不怕艰险,足迹遍及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省,通过实地考察,他弄清了书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花了整整30年的时间,经过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到61岁那年才完成享誉世界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
通过这个事例,一方面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远大理想,并要有朝着这个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取得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时间辛勤的耕耘,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还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要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坚定信心,执着追求,直至达到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精选5篇)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精选5篇)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由于青春期身体的发育一般超过了心理发育的速度,此时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急需父母、老师及时与之沟通交流,正确认识生理的正常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人生的关键时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而在许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由于心理原因往往又不会直接找老师交流,这就需要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坚持科学性、循序渐进、启发性等,保证知识传授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1.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由于青春期心理具有脆弱性、冲动性、不稳定性,对外界刺激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反应。
当不良情绪积累过多,最终就会导致生理疾病。
学生在初中学过生理卫生,对自身有所了解,但由于应试教育,有些学校根本不上,或者由非专业科老师照本宣科,遇到有关青春期方面的知识更是难于启口,使学生对性知识和自身出现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会及时进行自我疏导和调节,从而诱发一些心理问题。
高中生面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如:月经、遗精等现象既感到“倒霉”,又渴望了解,但往往又难于向父母、老师、同学倾诉,从而闷在心里,成为自己的一个心理阴影。
不少学生得不到正面的知识教育,往往到网络世界去了解,不可避免地造成少数学生接触一些淫秽下流的不健康知识,加上学生的识别能力较弱,从而不能自拔。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讲解人的生殖和发育时,通过卵细胞、精子的产生过程介绍,结合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以及胎儿的产生过程,向学生解释月经、遗精是每个进入青春期的人都会有的正常生理现象,从而消除了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和自卑感,并能进一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注重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感情投资,激发兴趣;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课堂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四、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健康教育十几年的生物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觉到: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而且是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快乐的学习。
尤其是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一、感情投资,激发兴趣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
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
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一次施肥过多,植物为何会烧苗?南瓜为何有的子房会发育良好,有的发育不好?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课堂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其社会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互动过程。
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良好教态,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都给予同样的关怀、爱护,这有助于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态势以及师生情感的互动。
例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人格上给学生以平等地位。
要经常使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师想得更好”“这个问题你能解答,你能行,不妨试试”等平等和激励性语言,而绝不用“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简单都不会”等对学生的歧视性语言。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物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密不可分的特点,凭借生物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缩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差异。
在不断学习与教学探讨中,笔者认为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尝试:一、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情感首先,提倡师生合作,创造师生间最佳的心理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关键。
教师要有亲切的教态、鼓励的话语、耐心的辅导,让每个学生在心理上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自学和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让学生满足自我价值的需要,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于是便会形成稳定的成熟的学习情感,并内化成学生人格特征的一部分。
其次,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喜悦。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教师要为各类学生制订既非高不可攀,又不是轻而易举达到的“成功期望值”,一旦学生达到这个期望值,就会产生愉悦,建立自信。
特别是对一些其他学科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常因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产生自卑感,更要从情感上亲近他们,多给他们温暖和鼓励,让他们逐步在学习生物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逐步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学习。
二、结合生理知识,矫正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结合生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要认真钻研并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做到“适度”、“适时”、“适当”地对学生的心理困惑给予释疑、解惑,提供正确的解决途径或建议,矫正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将学生的心理障碍消灭在萌芽状态。
临近考试,有些学生往往心理负荷过大,可以结合“神经”系统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同时因势利导,指出人体在适度的心理压力下产生的精神紧张,能提高学习效率,但长期心理压力大会使人产生厌学、焦虑、悲观等不健康心理。
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让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生物课堂中渠江中学夏卫华近几年来,我一直从事《生物学》和各年级的《生命与健康教育》教学。
根据对学生的观察与交流深刻的认识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厌学、逃学、偷、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管理的实现。
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便成为学校和教师需要思考的十分迫切的问题。
一、让音乐中的正能量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学生的心田日本科学家对水稻的生长进行研究,发现每天定时播放音乐能促进它的生长并比同期的水稻的产量更高,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环境能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生物课件中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音乐,舒缓课堂气氛,愉悦心情。
如在学习《鸟》时播放《我是一只小小鸟》;学习《社会行为》时播放《团结就是力量》;学习《病毒》时播放《白衣天使》······让音乐中的正能量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二、用“格物致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自我表现欲,减缓学生心理压力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中学生随着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兴趣广度也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
参与感与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
利用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去实现生物教学中的能力目标,让学生参与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成立课外生物兴趣活动小组,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活动从中体验到“格物致知”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的成就感。
有时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视频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自我表现欲,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减压,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的动力也得到了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中学生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不满足于简简单单的说教和现存的结论,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旦喜欢这位老师,就会爱上这位老师教的这门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这样能使教学目标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应该是我们所说的人格魅力吧!三、使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为生物课堂的心理良方安化的农村中学教育受到地域条件的影响普遍落后于其他地方,但相对于生物学来说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舞台。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初中生当前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个人成长极为重要。
而在此过程中,很多初中生会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
这些影响,有好有坏,而如果教师没有在学生该阶段进行心理疏导,很容易让学生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其中,初中课堂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生的心理成长、成绩提高都有极大的影响。
如果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学,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引起重视,积极利用自身的生物教学内容优势,努力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构建联系。
而本文首先叙述初中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随后浅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阶段;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引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竞争日益明显,初中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较多的生活、学习压力。
基于此,如果初中生在该阶段没有及时对外界的负面因素进行调整,很容易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国社会的心理问题情况较多,但是许多初中教育单位也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排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对此,相关教学单位应该引起重视,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努力构建一个正确的课堂体系来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其中,初中生物学科作为初中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相关教师就可以积极对初中生物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通过生物学科的特殊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大大提高初中生个人的综合素质。
1.初中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1.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弱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既是自身身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人问题最多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之中,学生自身的心理、智力已经得到初步发展,能够对人情世故有着一定的了解,自己内心也存在着一套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但是,总的来说,初中生对于很多事情的解决还是存在着认知不足,很容易冲动和意气用事。
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与生物学科有关的知识内容,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生物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研究了生命现象与科学的规律,对高中来说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以往的生物学在教学当中教师只是把单方面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这样会缺少学习的探究兴趣,同时也导致了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非常的低。
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利用生物学优势,在教学中给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学生调节自身的情绪,并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也在持续发展当中,素质教育有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生现在是身心发育阶段,因为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因素会导致高中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
高中生的学生会经常遇到心理的困惑,教师和家长如果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沟通,严重的会导致高中生走上不正规的路,为了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高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在高中时期来进行教学。
生物教师应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教师也要在教学中挖掘高中生的心理因素,并解决高中生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本文阐述了教师应该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生物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尊心理,用恰当教育方式师生关系会直接地影响教育质量。
身为生物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尊师重道的思想理念,教师与学生成为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呵护高中生的自尊心,对高中生的教育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
教师应该在高中生的生活学习中,要多鼓励学生,不应该抓住学生的错误或缺点进行不断地批判,这样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采取了不正确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这样会非常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物教师要细心地观察高中生的心理变化,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与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力求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生理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灵活妥善地处理,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具体目标含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包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生物教师要达到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中心理教育的内容。
二、结合学生实际,重视青春期教育中学生是孩子们身体、心理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其变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测的。
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们迫切地寻找答案。
我们成年人都曾经历过那个时期,而事后却不一定能体会那时的心情和变化的急剧。
初二第一学期的第一、二章节讲生殖、发育,教材的安排正好符合学生发育发展的要求,所以,在讲到这儿时,我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安排较多的资料,如、录像、文字材料等,通过正面启发和引导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两性身心差异,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使学生由好奇、害羞、恐惧等心理转变为敢于正确面对自身的各种变化,并能够正确爱护、保护自己。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作为下一代的未来之花,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非常重要。
教师要注重班级氛围的建设,通过关注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同时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组织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并积极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教育心理健康知识生物课程比较突出的是对生命的科学解释和揭示。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不妨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如,生殖健康、营养健康、生活卫生、环境污染与健康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情况,以增强学生对健康的重视和行动。
三、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形式,加深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常常采用课堂小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和探索问题。
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课题,让学生自主组织小组进行讨论,评估所选题目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价值,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增强对健康问题的时刻关注。
四、多引导、多指导,发扬班级集体主义精神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同在一个班级中,也是很好的群体环境,也应该充分利用班级群体力量。
教师可以多引导、多指导学生,鼓励和支持大家互相关爱和互相帮助。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分享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人,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回馈和支持。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将结合初中生物课堂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需要,探讨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一、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重要阶段,他们身心发展迅速,性格形成阶段,对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有着较强的需求。
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影响,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和社会地位的改变感到困惑和焦虑。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教学活动。
二、构建适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1.了解自己:通过生物班会、小组讨论或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解答他们的疑惑,促进他们对自我认同的形成和社会适应的顺利完成。
2.正面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身体变化和外貌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形象观念,减少他们对外在形象的过度关注,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处置冲突、协作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4.压力管理: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竞争和压力,引导他们学会放松压力,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1.案例分析:通过生物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角色扮演:通过生物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困惑,通过交流和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共识。
4.心理测试:设计一些简单的心理测试题,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四、评价效果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尝试(一)
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尝试(一)【摘要】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教育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其中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亦认为,教学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方法心理辅导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教学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辅导的过程。
心理健康与否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
因此,利用课堂教学适时地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保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既是长远之计,又是当务之急。
在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智力而言都没有什么问题,可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调查及收集这些学生的资料表明: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心理素质欠佳,主要表现在厌学和自卑,即学习兴趣不浓,自信心不足。
为此,我在生物教学中进行了学习心理辅导的尝试,注重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自信心的培养。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物教学涉及的人际关系因素对学习者的情感和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这种人际关系是指学习者之间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为,课堂是学生接收生物信息和从事生物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的课堂文化,不管是轻松愉快,还是紧张压抑都直接影响学习者认知活动的效果。
情感因素很多是有外显的表现,但更多的情感是内在的。
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有可能愿意与教师交流。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促进学习群体(班级)建立融洽、民主、团结、相互尊重的氛围。
2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社会热点新闻、事例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感悟到生物就在我们身边,生物学习可以探知许多奥秘,自己应用生物知识也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中应渗透学生心理的疏导
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中应渗透学生心理的疏导[摘要] 21世纪,人才特别是青少年成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使人才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已成为社会迫切需求。
生物教学渗透学生心理疏导,如何疏导是教育教育教学不容忽视的主题。
[关键词] 成才新课标生物教学心理疏导主题当今已步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不断深入,人才特别是青少年成才,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使人才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已迫切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人们对教育尤其是高中生心理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现今社会的迅猛发展,科学的尖端发展,竞争的激烈,对中学生来说,这种潜压力就转化为学生的直接压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家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但对教育知识的缺乏,使他们对子女教育手足无措,严重还会造成情绪上的对立。
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身体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生理向成人发展,但认知发展不成熟,对自身缺乏了解,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据统计,高中生、大学生,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毕业生在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及工作竞争中出现的抑病的比率正逐年上升。
有一高中生在参加高考时,因怀疑自己数学考得不好而跳楼自杀,让一个花季少女的生命还没来得及开放,就此殒落,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某某大学生因在大学里成绩常挂红灯,而轻生;某某集团一年中就有几个不同分公司的员工因不堪工作的竞争压力而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是何等惨烈,它不时映入我的脑海,假若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成长的关键期)能得到更多的心理疏导和教育,那么这一件件的惨剧将不会发生。
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仅仅是心理教师的职责,更是所有学科教师必须贯穿于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主题,尤其是生物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学生心理的疏导更是举足轻重。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因素只占20%,出身、环境、机遇占20%,心理因素占60%。
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有关心理学家曾对全国近三千名大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发现%的学生感到做事容易恐慌和紧张,%的学生感到常常对一些小事过度苦恼和担忧,%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感到无法与人相处,%的学生对考试过度紧张,感到无法忍受。
因此踊跃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不可轻忽的重要内容。
心理和生理有着密切联系,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深切挖掘教材,做好课堂辅导在教学进程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在教材和心理上架起一座金桥,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具有健康心理。
讲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时,结合到我校是“无烟学校”,并针对个别学生以为抽烟是“成熟的标志”、“潇洒的表现”等幼稚心理进行剖析,重点讲述抽烟的危害和禁烟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对烟草有正确的熟悉,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学业。
讲《生殖系统》时,端正教态,把科学知识教授给学生,解决他们生活中的疑惑。
首先让学生有正确熟悉,性知识是一类科学知识,不该该回避。
可通过个别谈心等方式,指导和帮忙学生取得适合自己发育水平的性知识,从而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心转变,求得心理平衡。
引导学生在男女同窗相处时,互勉合作,一路进步,成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
二、调查分析个案,增强具体指导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较强,心理发病较快,但也容易医治,只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合理指导,可解除他们的困惑。
懒惰是惰性心理的表现。
这样的学生图安逸,怕吃苦,追求享受。
他们在家中多是“小皇帝”“小公主”,随年龄的增加,惰性、任性日趋显现。
学习怕动脑筋,作业靠剽窃,考试靠作弊,学习任务难以完成。
教学进程中引导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利用“生物钟”知识树立时间观念,学习和生活要有计划性。
有的学生因家庭生活关系紧张,有的家庭教育不妥,有的受不良外界刺激等,使他们疑虑重重,忧郁苦闷,性格孤僻,与人不合群,从而对教师、家长、同窗有一种排斥力,为此及时指导他们认清事实,并开展班级、校际间的交往活动,增强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如开展生物夏令营活动,让他们在集体团结友爱、合作合作的气氛中克服心理缺点。
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摘要】现阶段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文阐述了生物学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等健康心理,以及如何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掌握了一些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有效策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从全国的调查情况看,中学生有较强自信心的比例只有43%,抗挫折能力强的仅占38%,意志力强者占20%。
35%的中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自信、意志力不强、与人难相处、经不起挫折、报复心强、考试焦虑、敌对情绪高、厌学、单相思等。
这些问题像阳光下的阴影,影响着学生,困扰着教师,它警示我们,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教育部1999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生物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即生物学基础。
心理和行为产生是有生理基础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任何心理现象都具有比较直接的,明显的和容易考察的生物学变化。
我根据生物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初步掌握了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原则和有效的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而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通过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并培养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方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初中生物课堂可以通过知识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例如讲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价值与意义,以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实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健康的心理态度。
初中生物课堂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和热爱自然环境,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生物的繁殖和生命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特殊时期的情感问题,并提供一些正确的应对方法和心理关怀。
初中生物课堂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例如进行户外探索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经验来认识和了解自我,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和行为方式。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快速变化阶段,必须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以便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
教育部近年来提出了多项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和方案,其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预防性心理教育指导纲要》最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身心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学业压力等问题增加了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生物课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生物教材的内容,讲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密切联系,介绍身体、心理出现问题时的自我调节方法、求助机构以及心理医生等资源以帮助学生取得及时治疗。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阅读心理教育读物,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实践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二、发挥生物学科优势生物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也是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在生物学科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深入浅出地讲解人的生理结构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解释生理、心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心理问题。
例如,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讲述睡眠对于学习、健康的影响;讲述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过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三、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与自己或周围同学相关的心理问题。
例如,在教授细胞时,可以以癌症等生物学案例来说明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调节;在教授遗传时,可以以家庭遗传史为例子,讲述家庭成员间心理压力的传递和自救方法等等。
四、通过自我管理技能培养初中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不同的学科课程也会对他们的压力造成影响。
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摘要】目前,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竞争也随之日益激烈,人们在生活学习中的压力的越来越大,使得学生的心理越来越成熟。
在这样的情况下,生物教学不能再仅仅传授学生知识并运用知识,而需要进一步让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意识,充分挖掘课程上和教材中的心理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本文主要从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阐述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字】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预防以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在现代教育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有针对的处理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问题,从而发挥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下文笔者主要从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阐述。
1.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面对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专学生在家长的呵护中逐渐成长起来,而上了中专就要独自投入到社会中去。
而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让他们学会在社会中索取,同时又要奉献社会。
就像生物体一样,生物体的各个细胞之间要生存就要相互合作、竞争,从而完成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每一项生命活动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体的成长。
这样就能使学生认识到他们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从而更好的去适应这个社会。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些学生上了中专以后,由于教学方法与之前的差别很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成绩也慢慢下降,从而对自己慢慢失去的信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生物教师就可以合理的根据生物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生物学时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实验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对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自然就会自主学习生物知识,这样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帮学生找回自信。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心理健康是人们心理状态的一种健康状态,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从生物学角度,可以介绍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如睡眠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合理膳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
还可以介绍一些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生物学原理,如神经系统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荷尔蒙对情绪的影响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应对学习压力、如何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可以增强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案例,如焦虑症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抑郁症的原因和应对策略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团队合作游戏、情绪管理训练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学生自我管理活动,如学生之间的信任活动、学生间的互助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讨论和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理解和应对能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生物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生物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受到重视。
根据学科特点,生物学科责无旁贷地应该挑起重担。
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的成员之一,如何让青少年在拥有强壮体魄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我在生物课堂教学重视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并颇有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在生殖和发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由于身体迅速发育发展,趋于成熟,并逐渐意识到了两性的差异和两性关系,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再加上受到社会大环境不利因素的诱导,于是出现早恋等不正常现象。
此时,结合“人类的生殖”一节的教学,在进行生理结构知识的教学基础上,渗透有关性知识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到,性知识也跟其他学科知识一样,也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在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在生物界中,性别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引导学生对两性差异的适应能力,再利用人的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知识的讲述,消除学生的性神秘感。
利用第二性征的差异,疏导学生的心理,自觉提高自身的修养,使自身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所要求性别规范,跟学生讲明不宜早恋的生理原因及早恋的危害,使学生明白未到收获的季节,就不要过早采摘的道理。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要好好抓住机会,充实自己,学会处理好男女同学间的关系,尊重并理解异性身心发育的特点,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在集体中平等相处,形成健康的青春期心理。
二、利用胚胎发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孝”的教育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的身体为孕育胎儿增加了许多负担,利用胚胎发育和胎儿发育的教育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孝顺父母,懂得感恩。
三、在植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生物界里,存在着许多美的现象,如叶在茎干上的排列无论是互生还是对生或是轮生,他们自上而下,每片叶子都互不遮挡,形成镶嵌式排列,科学家也曾为这种天然形成的镶嵌以及它的合理性感到惊讶,并且深切地感到真善美的和谐与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中应渗透学生心理的疏导[摘要] 21世纪,人才特别是青少年成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使人才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已成为社会迫切需求。
生物教学渗透学生心理疏导,如何疏导是教育教育教学不容忽视的主题。
[关键词] 成才新课标生物教学心理疏导主题当今已步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不断深入,人才特别是青少年成才,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使人才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已迫切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人们对教育尤其是高中生心理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现今社会的迅猛发展,科学的尖端发展,竞争的激烈,对中学生来说,这种潜压力就转化为学生的直接压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家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但对教育知识的缺乏,使他们对子女教育手足无措,严重还会造成情绪上的对立。
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身体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生理向成人发展,但认知发展不成熟,对自身缺乏了解,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据统计,高中生、大学生,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毕业生在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及工作竞争中出现的抑病的比率正逐年上升。
有一高中生在参加高考时,因怀疑自己数学考得不好而跳楼自杀,让一个花季少女的生命还没来得及开放,就此殒落,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某某大学生因在大学里成绩常挂红灯,而轻生;某某集团一年中就有几个不同分公司的员工因不堪工作的竞争压力而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是何等惨烈,它不时映入我的脑海,假若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成长的关键期)能得到更多的心理疏导和教育,那么这一件件的惨剧将不会发生。
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仅仅是心理教师的职责,更是所有学科教师必须贯穿于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主题,尤其是生物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学生心理的疏导更是举足轻重。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因素只占20%,出身、环境、机遇占20%,心理因素占60%。
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2)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3)保持情绪的平等和稳定;(4)正确认识周围环境;(5)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据于上述要求,我们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
一、引导学生知道自己的由来,牢固温馨亲情几乎每个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时,都会询问同一个问题:“我是哪里来的?”因为传统文化和封建教育的影响,父母一般都不会告诉孩子真相,要么应付过去,搪塞其问;要么骗他(她)是山洞里捡的,所以在中学生以前孩子对自己的来由都处于迷糊、好奇的状态中。
虽然到了初中会有自然科学,但有的学校生物部分由于缺少老师干脆不开;就算开了也是敷衍了事,所以到了高中有些同学对自己的由于还是一头雾水,甚至会闹出笑话。
高中生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老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到减数分裂时,我是这样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加他们认知的,你们男生的精巢里有许许多多的精原细胞,每时每刻都有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而你们每次排精都可以达1.5亿左右,看看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是何其多,具有多强的生命力啊!你们女生每个人的卵巢里,每个月有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同时子宫壁增厚,若不受精,卵细胞萎缩,子宫壁血管剥落,形成月经。
而你是你母亲的一个卵细胞和你父亲的多少亿个精子中的其中一个受精而产生的受精卵。
你是多么的伟大和有力量,你们任何一个同学都是优秀的,巨有强大生命力的。
学生听了都非常惊讶,原来自己是这么的优秀,学生因此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同时告诉他们,从一个受精卵要发育成一胎儿,母亲要十月怀胎,提供所需的一切营养,排出一切废物,还有胚后发育,要经过幼年、童年、青年,父母要付出多少的艰辛啊。
课后还要求同学们回去找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父母年轻的照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这时候问学生,我们由小长大谁付出的最多呢?学生们能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心血,心中对父母的感激油然而生。
能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哺育之恩,当然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苦口良心的教育了。
有了感悟之心,感恩之行,这正是教育的本质的回归——“育人”!二、启发学生关注自我的变化,树立远大志向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是青春期发育期,高中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这阶段还有比较重要的学业任务。
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心理特征既有童年期的痕迹,又有成年人成熟心理的萌芽。
但是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变化特点却不了解,或者不全面了解,因而经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好兴奋,好激动,而且善感多疑(尤其女生)。
而身体的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明显,往往产生性的萌动意识。
女生注意自己的外貌,希望通过穿着打分引起男生注意;男生有和女生更亲密接触的强烈愿望;这种极易引起早恋,从而引起意志丧失,缺乏理想、抱负。
生物课的课堂是学生认识自我的关键阵地,老师要利用多种方式、多渠道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自己身体变化。
比如生物教材中有些内容介绍生殖和发育及激素调节中的性激素调节,教师不仅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比如,让学生都知道当生命发育到成熟阶段,男性25岁,女性22岁时,婚育最好,对自己的身体,对优生优育,对自己的学业、事业都是至关重要,像植物一样,青果食的过早,食之无味,最终是要丢弃的。
启发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应把精力放在学业上,注意培养高尚的情操。
在讲到神经激素调节时,讲到性激素调节时,强调外界环境的刺激(比如黄色小说、电影、录像、图片)对神经引起刺激就会促进身体产生更多的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刺激性腺,产生更多的性激素,容易引起性冲动,对于一个神经调节差的同学来讲,很容易发生不良后果,青少年犯罪往往就是这样导致的,同学们听了都慌然大悟。
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方面,我在条件反射这一节课中,强调每天建立好的条件反射,并经常巩固(比如上课铃一响就进教室,拿出书和笔记本,认真听讲)。
这些好的条件反射要不断巩固,才能成为好的习惯。
然后引用一句名人名言:行为收获习惯,习惯收获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命运不是与生俱来,很大程度是自己把握的。
给学生非常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中学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当一个人回忆自己的学生生活时,一般都会觉得中学生活,尤其高中生活是最美好的。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大都是在这个重要时期形成的。
老师要启发学生树立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并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世界是广博的、多元的,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
生物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命,欣赏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帮助学生建立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关系,引导学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改变过去只以伟大人物的成功事例作案例的做法,还生活本来的真实面貌,因为人一生要经历大大小小的疾病,不计其数。
为什么?是因为细胞代谢、调节,总有失衡的时候,这是生命的正常现象,不用大惊小怪,也不用忧心仲仲。
同时学生生成才也一样,并不只是鲜花和阳光、荆棘和黑暗也是生活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成功和失败总是在生活中不断上演的。
有些人也许一生孜孜以求,但最终仍难逃失败的命运。
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注意科学用脑。
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学习,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好与坏的一种基本方式。
面对考试,尤其是一些意义重大的考试,或多或少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作为生物教师在这方面更要指导学生在考前注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注意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及应考能力。
我在教授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时,首先从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认识自己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对人体最高司令部——大脑皮层各功能区的认识,提醒学生左右脑主要承担的功能及思维的方面是不同的,左脑主语言、文字,右脑主空间结构、逻辑等。
在学习中要交替学习不同学科,比如语文和数学交替,数学学累了可以背背政治、英语等。
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时间,又提高了用脑的效率。
生物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自己学习的特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可以介绍“感觉、知觉、注意”等心理学知识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等心理学原理,比如说记忆英语单词,要反复记忆,十三次就会达到永久记忆,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学习过程的本质,培养适合自己的一种思维品质。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笨,因某个学科有困难而造成自卑心理,我在生物课上,就强调,每个人的大脑皮层智慧树是不同的,整个智慧树都枝繁叶茂的几乎不存在的。
绝大多数人都是某些功能区智慧树枝繁叶茂,而有些区域却是贫脊的,甚至荒芜的,这很正常。
所以某些学科接受能力弱是正常的,但经过后天的反复训练,可以使枯枝发芽,这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
但总的来说,我们每个人能扬长避短。
一个聪明的人不努力不勤用脑,也会变成一个愚笨的人;同时一个天生接受能力慢的人,若能勤用脑,巧用脑,经过长期训练,将会变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人的大脑也一样。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
而且现在倡导终身学习,生物教师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评价自己,促使学生培养尊严感、进取心,发挥自己的优点,不断地增加能力,让自己沐浴在自信的阳光下。
四、引导学生正视人类中的疾病,培养责任感。
生物教材在讲述有关疾病时,完全从科学的角度介绍。
比如高二生物教材中的《遗传和进化》的先天愚型和性腺发育不全症,学生看了并不是追问为什么会导致此类疾病,而是觉得好笑,甚至皱起眉头,或者干脆用别的书把那些画面挡起来。
不但没有引起内心对患者的同情和帮助医治疾病的责任感,反而以讥讽的态度对待这些弱势群体,而没有意识到疾病对全人类的危害。
我在教学中往往追问发病原因,对于已婚夫妇应怎样避免产生这类孩子。
这些孩子是无辜的。
而造成他们不幸的原因有人为同素,比如男性饮大量酒精,女性在怀孕期间乱服一些药物,接触过多的辐射。
当讲激素调节时,在展示侏儒症、呆小症时,学生往往也露出鄙视的神情。
我就从如何才能避免生出此病的角度引导学生。
总之,生物教师要科学、全面地诠释“健康”的概念,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课外探究,课外电视、网络、阅读等形式让学生远离烟酒、毒品,对青少年危害较大的物质。
有针对性、实效性地放一些多媒体录象、图片文字展览等。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这些疾病对人类危害。
在讲细胞分化时,白血病的发病率与家庭装修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通过播放损献骨髓的公益广告,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