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与上海产业集聚-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规〔2019〕30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规〔2019〕30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规〔2019〕3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39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19号)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集聚上海、拓展功能和提升能级,积极参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现就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提出以下若干意见:一、进一步加大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力度(一)调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认定标准,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母公司总资产要求放宽至2亿美元,将跨国公司总部型机构母公司总资产要求放宽至1亿美元。

(市商务委负责)(二)调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认定标准,取消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母公司实缴注册资本和地区总部被授权管理机构数量的限制。

取消跨国公司总部型机构母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数量限制。

(市商务委负责)(三)取消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须为外商独资企业的限制。

(市商务委负责)二、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投资便利度(四)放宽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条件,将设立申请前一年外国投资者资产总额降为不低于2亿美元,取消境内实缴注册资本或投资企业数量要求。

(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五)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部型机构参与集团重组,为涉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部型机构的企业重组提供便利措施。

产业集聚的概念、形成模式和国内部分城市的经验做法

产业集聚的概念、形成模式和国内部分城市的经验做法

产业集聚的概念和形成模式一、产业集聚的概念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

二、产业集聚形成模式1、市场创造模式。

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附近。

在我国,市场创造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是浙江省,该省内有许多颇具规模的专业化市场,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2、资本转移模式。

一般是发生在有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当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出于接近市场或节约经营成本的考虑,在生产区位上作出重新选择,并投资于一个新的地区的时候,有可能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朝这个地区汇聚。

这样一种产业集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资本从外部的迁入。

这种缘于资本迁移和流动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被称为资本迁移模式。

目前,国内在资本迁移模式下形成的产业集聚或产业集群有很多,其中起推动和促进作用的迁移性资本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

我国产业集聚的五种主要类型1、自发成长型产业集聚。

该类型一般都是依托历史较为悠久的传统产业或本地优势资源,在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专—1—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格局,逐步演进为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集群。

比如江苏吴江的丝绸产业历史悠久,清朝时期即号称“日出万匹,衣被天下”,改革开放后更是快速集聚壮大,目前已成为全国三大纺织产业集群之一。

2、企业扩张型产业集聚。

是在一个或若干个规模较大、产业带动力较强并且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主导下,抓住市场和政策机遇,迅速扩张裂变为一个产业集群。

例如,江阴以一家上市公司(申达集团)为启引点,吸引同类产品和配套产品投资商进入,逐步形成为“亚洲包装中心”;许昌以瑞贝卡公司为龙头,汇集了龙正、神龙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制品企业112家、个体生产专业户900多家,发制品产业链上从业人员近15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上海建成跨国公司集聚地的政策建议

上海建成跨国公司集聚地的政策建议

国公司投资最为突出的一级 ,成为海外各类投资者进入 公司的总部入住某个区域,势必带动与其相配套的各
中国或扩大在中国投资战略布局的重要选择地。到 2o 种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这样,区域里的第三产业水平 04 年7 月底 ,落户上海 的跨 国公 司地 区总部 已达 7 家, 就能得到长足发展。 5 外商投资性公司9 家,外资研发机构 17 8 2家。一些外资 5 跨国公司总部聚集效应。跨国公司总部聚集 .
聚优势上,上海聚集 了大量 的经济 、贸易 、金融和技 术信息 ,集聚 了大量人才和刨业者 ,集聚了大最企业 和商机。 ()政策优惠。 目前 ,上海已经明确提出了营造 3 “ 亲商、重商 、便商、利商”投 资环境 的要 求,充分
倍 ;高新 技术产 品 出 口占全市 出 I的 比重达 3%, : I 9 比上年同期提高 1. O7个百分点 ,在 上海高新 技术产 品出口中,9 %以上 的出口来 自外资企业 。显 然 ,跨 5 国公 司对上海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 品出口的贡
维普资讯
商 业研 究
文章编号 :10 —18 (O6 5 07 — 4 0 1 4 X 2O )0 — 07 0
上海建成 跨 国公 司集聚地 的政 策建议
胡 昌丽
( 上海财经大学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摘要 :上海 已成为跨 国公司在 中国的重要集聚地。从跨 国公司集聚上海对上海经济产生的集聚效应和 直接效应的角度分析上海建成跨 国公司集聚地 的重要意义;并从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 讨了上 海如何建 成跨 国公 司集聚地提 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收稿 日期 :20 一O —2 05 1 1
作者简介 :胡 昌丽 (95 ,河 南人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 学院投 资经济专业博 士生。研 究方向:  ̄7 一)

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引进外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引进外资回顾与展望

改革幵放四十年上海引进外资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引进外资回顾与展望张娟(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200003)摘要:改革开放40年,上海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战略部署,紧抓全球产业转移趋势和跨国公司布局的步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要素禀赋,服务于上海城市发展的目标,对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外资集聚产生了溢出效应。

当前,上海利用外资面临开放政策和引资成本等瓶颈。

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需把握好国际资本的产业和区域流向,紧紧围绕总部功能、服务开放和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继续发挥好利用外资排头兵作用。

关键词!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研发创新中图分类号:F127. 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1309(2018)06-0069-009一、上海对外开放的几个阶段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中,上海引进外资 的重点有所变化,其总体原则是服务国家对外开 放战略、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并围绕上海自 身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

可分为以下4 个阶段-(一)1)78—1990年:上海扩大开放,浦东开 放酝酿该阶段我国的开放战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以沿海地区开放为重点。

1979年,广东、福建 两省率先开放,对外经济活动实施灵活的政策措 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 特区,确立沿海开放城市,到1980年代末形成了 较为完整的沿海开放地带。

二是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开放载体,发挥经济示范区和参照 物的作用。

该阶段上海改革开放的特点主要表现 为:紧抓我国开放重点地区从东南沿海向东部沿 海扩大的机遇,登上我国对外开放舞台的中心;紧 抓资金、物资、技术、知识、人才等国际资源,同自 身工业结构改组、企业技术改造、管理体制改革紧 密结合起来。

&(二)1991 一2000年:以浦东为引擎,上海全 面开放该阶段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一是进入全面扩大开放阶段。

改革开放 思想和战略加速向纵深方向推进,“发展开放型经 济”思路提出,并形成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的全方 位对外开放的地域格局。

上海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全文及解读

上海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全文及解读

上海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外资研发中心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全球创新网络枢纽节点的关键链接。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商务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要求,吸引外资研发中心在本市集聚和提升能级,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激发科技创新能力,更好服务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外资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

本市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向外资研发中心平等开放申报与资助。

科研基础设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公共科技信息依法依规向外资研发中心开放服务。

鼓励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公益性基础研究科学基金,对基金支持的高校院所基础研究项目,财政资金予以一定比例的补助。

设立财政资金资助的外资研发机构协同创新项目,支持外资研发中心与本市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合作,开展高风险技术研发,产生高质量研发成果。

(责任单位:市科委、市财政局)二.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加强开放创新。

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开放式创新平台、搭建概念验证中心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开展跨境孵化服务,平等享受本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相关奖补、土地、税收等政策。

鼓励外资研发中心面向新市场需求、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方向,与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技术攻关,共建联合实验室、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平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的创新型应用场景纳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创新产品目录〃。

(责任单位:市科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三、优化外资研发中心科研物资通关和监管流程。

按照《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支持生物医药领域外资研发中心享受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进口研发用物品通关便利。

对外资研发中心引进用于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的入境动植物转基因生物、生物材料开展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符合要求的,缩短检疫审批时限,优化入境和后续监管程序。

备战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区域工业发展(二)(解析版)

备战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区域工业发展(二)(解析版)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大题04 区域工业发展(二)1.(202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三3月线上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9月24日中国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征收5%或10%的关税,其中整车进口关税由15%调整至40%。

材料二2019年1月7日,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临港装备业基地(如下图所示)正式开工建设。

据悉,特斯拉超级工厂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全部建成运营后年产能达50万辆纯电动整车。

上海汽车在内的20多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相关企业,以及一批汽车生产、汽车物流、汽车贸易等外资项目都在临港集聚,与该工厂相隔不远的是上海著名品牌上汽荣威新能源电动车。

(1)从市场角度分析,2019年美国特斯拉企业在中国建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的原因。

(2)分析特斯拉选择上海临港产业区建厂的有利条件。

(3)与美国本土生产的特斯拉相比,我国生产的特斯拉有何优势?(4)国内有人担心,上海特斯拉不利于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你认同该观点吗?并说出理由。

【答案】(1)中国进口美国汽车关税提升,汽车在中国的销售价格大幅上升,销量减少,市场竞争力下降;中国建厂可避开贸易壁垒,降低汽车销售价格,占领中国市场。

(2)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资金、技术、人才优势,辐射带动作用强:临港产业区靠近港口,海陆交通便利:利于部件及产品运:产业配套基础好(相关产业、配套服务完善),形成产业集聚。

(3)利用中国供应链及劳动力,降低生产本;接近市场,减少运输费用或提高物流时效:接近市场,有利于加强对市信息的反馈:增强客户的体验。

(4)支持: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冲击(或压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销售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管理技术人才流失。

不支持:有利于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技术等方面获得聚集效应:加快促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配套的完善,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熟与发展(或进步):有利于我国新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加快自主品牌的培育;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化升级。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8.12•【字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施行日期】2019.08.20•【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已经2019年7月30日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8月20日起施行。

市长应勇2019年8月1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新片区)。

在本市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设置新片区。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行启动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等区域。

第三条(区域功能)新片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在适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开放创新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实现新片区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

第四条(产城融合)新片区鼓励国际优质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园区建设、城市运行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升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市服务功能,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五条(管理机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具体落实新片区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承担新片区经济管理职责,统筹管理和协调新片区有关行政事务。

2023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B卷

2023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B卷

考试真题2023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B卷材料一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18 年 11 月 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2020 年 8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

2021 年一季度,长三角区域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达24.55%,较去年同期提高0.44个百分点。

材料二2019 年 11月 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

这个横跨沪苏浙两省一市,由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浙江嘉兴嘉善县三地共同组成的示范区紧紧围绕一体化制度创新,改革攻坚取得了良好开局。

2020 年 6 月 18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的网站上出现了同一份公示文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这份规划涉及范围并不大,主要包括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

但这24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地跨三个省级行政区,参与规划制定的部门却不少:省级层面,有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设区市层面,有苏州市、嘉兴市;再加上“两区一县”,地方政府就有“三级八方”。

总规作为国内首个省级行政主体共同编制的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对长三角乃至全国都有示范引领作用。

规划制定过程中参与部门众多,尤其强调协同性。

在空间组织方面,不搞集中成片、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推动存量用地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内涵提升。

示范区总规在治理方式上,强调共建共享、共担共赢,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精品文档10页

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精品文档10页

2019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

在国内外环境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全区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有序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为全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综合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增加值934.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9%(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8亿元,比上年下降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10.06亿元,下降2.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6.02亿元,增长8.7%。

二三产业共同协调发展,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0.9:65.3:33.8,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财税收入保持稳步增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5.5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85.86亿元,增长9%。

在区级财政收入中,实现增值税13.56亿元, 比上年增长1.2%;营业税24.87亿元,下降4%;个人所得税4.69亿元,增长20.1%;内资企业所得税8.07亿元,增长20.9%;外资企业所得税6.89亿元,增长18%;契税收入10.73亿元,下降3.5%。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2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亿元,同比增长9%;教育支出18.26亿元,增长45.2%;医疗卫生7.92亿元,增长15.4%;公共服务支出10.09亿元,下降15.3%。

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5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实现工业税收1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6.3%;实现房地产业税收49.33亿元,增长8.9%;实现批发和零售业税收35.65亿元,增长14.1%;实现建筑业税收10.18亿元,增长5.1%。

中国进入外资4.0时代

中国进入外资4.0时代

56《中国外资》 2019年第11期■ 文/ 施耐德电气中国进入外资4.0时代完备的产业基础、完整的产业链条、高素质的产业人员,以及巨大的市场,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现给世界的“中国概念”。

另一个深刻的改变也悄然完成,那就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完成了技术换市场、资本与市场融合、本土伙伴关系布局这三个阶段之后,与中国企业已经进入到以开放型生态圈实现协同生长阶段,正在形成更为紧密的、互相依存的多方位协作共赢格局。

市场与技术的交换“市场换技术”源自上世纪80年代初汽车工业提出的“技贸结合”,当时由于公务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急需,批准进口一批轿车和轻型卡车。

这一举措大约酝酿于1979~1981年,政策形成于1982~1983年。

国务院在1983年正式下发《关于加强和利用外资工作的指示》,这份文件明确提出:提供一部分国内市场,通过合资经营企业的形式引进缺口技术。

1984年,被确定为加速中国技术进步的一项重大方针。

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经济学院院长龚刚表示,“市场换技术”是中国按照自身比较优势所制定的一项产业政策。

“按照这一政策原则,中国在引进外资时通常会以合同的形式要求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一段时期后,向中国的合资企业转让技术,这样一项政策推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龚刚说。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也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如果关起门来做自己的汽车,如今的汽车市场根本不复存在,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实际上,最早引进外资更多地是引入制造技术,这一期间也探索创造了许多灵活有效的技术引进方式,包括引进技术开发。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则是以利用外商投资为主要的引进方式,对研发、研究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引进增加。

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以市场换技术是无奈之举,但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单近日,施耐德电气围绕中国的市场、资本和技术分析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观 察BSERVATION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中国外资Issue11 2019纯以市场换技术,技术引进的最终目标是从进口替代提升为出口导向,使得企业有能力面向国际市场。

外资集聚与城市治理关联性分析[论文]

外资集聚与城市治理关联性分析[论文]

外资集聚与城市治理的关联性分析摘要: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内的政治、经济中心,是人流、物流和资本的枢纽,是不同产业和企业运行的载体。

外资集聚可以对城市经济带来集聚效应,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一种很好的城市发展战略。

关键词:外资集聚城市治理分析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62-02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不断迈进和方兴未艾的城市化进程,人口、财富以及其他各种资源迅速向城市聚集,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已开始利用外资解决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数量较少。

1978年,党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并把利用外资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外资的利用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大量的外资涌入我国开放程度高、地理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优良的地区,这些先富起来的地区给我国其他城市、地区做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1 外资集聚与城市治理的相关理论分析1.1 政府经济职能与产业集聚发展政府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为所有企业提供产品、协调企业间的各种关系,以保证产业集聚持续发展,成为现实的需求。

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寻求高的生产和交易效率是企业集聚的重要动因。

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以及相应的有效政策将深刻影响着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

在我国,各个区域间存在的产业集聚具有不同的水平,这种差异从制度方面分析,根源于地区间政府发动的制度创新的初始约束条件不同。

地方政府主要通过三方面来影响制度创新:(1)改革产权制度。

(2)确立自主性制度创新的合法性,营造创业创新氛围。

(3)政府自身的职能创新。

1.2 公共治理与产业集群发展“治理”被引入区域内产业发展领域始自于brusco(1990)对早期阶段的自发成长型产业区与特定制度支持的产业发展,即“治理”型产业区的区分。

关于“集群治理”的明确定义,gilsing(2000)从集群在发展中必须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以维持竞争优势出发,将其定义为集群内成员旨在促进和改善创新进程目的的联合行动。

论跨国公司的就业效应

论跨国公司的就业效应

论跨国公司的就业效应刘维林胡晓鹏(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学院金融研究中心, 200020)[ 摘要 ]本文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与国外发达存在较大差距的前提下,外资大规模的持续流入对国内经济产生了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冲击,诱发了跨国公司的挤出效应。

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业弹性的明显下降,就是和这种挤出效应密切相关的。

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资的大规模流入并没有给我国就业水平的提高带来显著的作用。

[ 关键词 ]跨国公司就业效应挤出效应一、引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跨国公司进入所带来就业效应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

普遍认为,对于存在较大就业负担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进入带动了国内的就业,提高了整体的就业水平,这基本是一个已成定论的命题。

多年以来,理论界一直没有怀疑过这一观点的适用性。

但在一些研究中,学者们却对跨国公司进入所产生的就业效应持一定的怀疑态度。

陈宁(2001)认为,从短期来看,由于目前国内企业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差,近期内有可能加剧企业重组、兼并、关闭甚至破产,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就业减少和结构性失业的增加。

总的来看,就业变化状况因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差异而不平衡,就业和失业共存,就业总量变动幅度相对较小,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失业率将有所提高。

郭继严、王永锡(2001)认为:跨国公司进入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将导致一些低效率或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破产或转产所产生的失业或再就业人员,企业为提高竞争力而大幅度减少多余的人员,企业技术进步所剥离出来的人员等。

因此,在中短期,我国的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将会增大。

陈晨(1997)则针对外资的就业效应问题直接做出了探讨并认为:外商投资对提高全国的就业率的贡献是微乎其微的,但从动态上看,吸收更多的外资仍旧是提高就业效应的根本途径和基础。

然而一个显著的事实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就业弹性一直处于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除了于国内宏观经济的波动、微观经济基础的变化有关外,是否与外资的进入有着某种联系呢?很明显,这是研究外资进入就业效应问题中所不可回避的话题。

新型工业化情况的报告

新型工业化情况的报告

新型⼯业化情况的报告2019-03-20近年来,我市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业化,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业化发展之路,全市⼯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主导作⽤。

现将近年来我市新型⼯业化的推进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我市新型⼯业化的基本情况1.产业结构进⼀步优化。

⾄6⽉底,全市实现⾼新技术产值86.28亿元,同⽐增长94.4%,占规模⼯业的⽐重达21.72%;装备制造业产值154.8亿元,同⽐增长1*.7%,占规模⼯业的⽐重达39.1%。

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94亿元,占地区⽣产总值的33.3%。

到20*年底,三次产业结构⽐为12.1:54.6:34.3,与20*年的三次产业结构⽐15.5:51.5:33相⽐,⼆产增加3.1个百分点,三产增加1.3个百分点。

⼯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显著增加,20*年,⼯业增加值占地区⽣产总值的44.6%,⽽20*年⼯业增加值占地区⽣产总值的34.2%,同⽐提⾼了10.4个百分点。

2.⾃主创新能⼒进⼀步增强。

20*年,全市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内⽣产总值的⽐重达1.11%。

连续五年六次获得省重⼤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扶持。

现有⼯程技术研究中⼼73家,其中省级⼯程技术研究中⼼4家,南通市级⼯程技术研究中⼼34家。

今年上半年,全市申报科技项⽬363项,申请专利1228件,同⽐增长17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占⽐均居南通第⼀;涌现了像熔盛、英⽥、九⿍、神马、⼒星钢球等⼀批在国内同⾏业中有相当影响的排头兵企业。

今年上半年,获省级以上科技扶持资⾦11*万元。

全市现有中国名牌产品3只、中国驰名商标3个。

神马科技、九⿍新材、⼒星钢球、超达科技等⼀批企业已成为国家⾏业标准的主制定者或参与制定者。

3.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与上海产业集聚一、上海外资显著的产业集中倾向随着跨国公司主导的第5次全球产业转移,许多国家出现了FDI产业集聚现象,即外资同一或关联产业的外资企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

为什么FDI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表现出产业和地理集聚倾向呢?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集聚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集聚经济是由于经济活动和相关生产设施的区域集中而形成的正外部性以及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Smith&florida,1994)。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集聚经济和成本节约(贸易壁垒)是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并且会在路径依赖和自我预期作用下产生循环累积效应;但是,某些生产要素的不可移动性、集聚的外部不经济(拥挤)、巨大的地租区域差异等是产业集聚的“离心力”。

“向心力”促使外资产业集聚,“离心力”导致集聚衰退与产业转移。

外资在我国也表现出显著的产业地理集聚倾向。

首先,外资行业集中。

一直以来,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主要产业,2006年制造业实际利用FDI占总规模的57.69%。

在制造业内部,FDI集中于电子及通信设备、纺织、石油和化工业、电力、造纸和饮料等行业。

1979年-2006年,这些行业累计实际FDI所占比例合计达18%。

其次,上述行业FDI集中于东部地区。

以石化行业为例,FDI 集中于江苏、上海、广东、山东和浙江。

2005年,这五个省市共归集了全国石化行业实际FDI的69%,2006年上升到76%。

为进一步说明上海外资产业集中情况,本文在描述产业集中度的区位商指标基础上综合外资变量构建了外资产业集聚度指标C,C= ,其中,Yk表示上海某行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Wk表示全国该行业实际利用外资额,Y表示上海实际利用外资金额,W表示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C值较大表明上海FDI产业集中程度较高。

利用它对目前上海四个支柱制造业(2007年,电子信息产品、汽车、石油化工和精品钢材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1%)的外资集中度进行了测算,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上海外资在电子及通信设备、汽车、石油化工业的产业集中程度都较高,而少存在于精品钢材业。

事实上,上海精品钢材业以大型国有企业上海宝钢集团为龙头在宝山区形成产业集聚,外资参与度不高。

二、上海外资产业集聚的路径无疑,国际产业转移为上海外资产业集聚提供了契机。

我们对上述三个产业的外资集聚状态进行了调查,发现它们微观上集聚于三大产业基地,集聚路径表现为“政策导向、产业导向和重大项目导向”的产业链垂直集聚,政策在外资集聚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政策导向外资产业集聚。

政策导向特指2000年以后上海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对外资的引导效果。

2001年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十五”期间建设“东南西北”四大产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分别是东部微电子产业基地,西部汽车产业基地,南部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基地、北部精品钢材基地。

2005年《上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要基本建成六大产业基地,“其中微电子、汽车、石油及精细化工和精品钢材等四大产业基地产出分别超过1500亿元”。

目前,四大产业基地已经建成。

除了北部钢材基地,无论是从内外资企业数目还是资金来源看,另外三个产业基地的外资集聚度都很高。

(1)微电子产业基地。

以张江集成电路产业为代表,截止到2006年底,外资企业数与内资企业数分别是103和19,前者是后者的5倍多。

若从投资金额看,利用外资1.23亿美元。

(2)上海石化产业基地。

截止到2007年,工业园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51个,累计合同外资金额80.34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48亿美元。

累计落户内资项目42个,注册资金累计88.45亿元。

(3)上海国际汽车城。

截止到2007年,累计引进外资项目536个,累计合同外资10.68亿美元。

而落户内资企业注册资金4.72亿元,累计40.71亿元。

2.产业导向外资产业集聚。

微电子、石油与精细化工、汽车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它们有集聚发展的向心力。

(1)较大的规模经济。

以石化行业为例,世界石化企业的规模都很大。

著名咨询机构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对乙烯装置的调查表明:以750kt/a产能成本为100%计,产能下降到500kt/a,成本上升4%~9%;产能下降到200~250kt/a,成本上升14%~33%。

规模经济有规模报酬递增和外部经济两种,集聚经济是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产业链长、产品关联度高。

这意味着对相关行业的依赖性和带动作用都很大,产业上下游部门和相关辅助行业之间具有较高协同性和集成性。

而产业的高协同性和高集成性是生产技术可分性和整合性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意味着企业集聚可以促成高度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或者范围经济。

(3)产业区位重量大,环境影响大,表现为“电子垃圾”、化工污染以及汽车废弃物等环境问题。

产业空间聚集有助于减少和集中处理环境污染的公共性问题,促使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时倾向于集聚发展。

如在上海化工区,上游企业废物正是下游企业投入,不少企业在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等方面实现了互供、共享,环境损害大大减轻。

3.重大外资项目导向产业链垂直集聚。

从企业进入产业基地的时序和在产业链的重要性看,产业基地通过引进外资建设重大项目,吸引或衍生了大量上下游企业入驻,围绕核心企业及其产品而进行生产、研发、服务等活动;外资企业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与关联企业结成了紧密的产品网络。

(1)微电子产业基地。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基地内,聚集了世界一流的集成电路企业如Infineon、LSI Logic、SONY、Pixelworks、Conxant、Candence、Synopsys,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如ISSI、SST、Xirlink、UTStarcom。

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园区已形成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气体-培训”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其中,园区第一家集成电路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XX公司成立于2000年,以晶圆代工把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主流工艺技术引入张江;宏力、贝岭浦东集成电路生产线及泰隆、宏一、英特尔、上海IBM等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生产线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吸引了大量中小内外资企业集聚;宏力半导体和华虹NEC等三家是芯片制造业的主力,拥有全国50%以上的生产能力;在外延片和芯片(上游)方面有蓝光科技,在封装和应用(下游)方面有新颖半导体;在面板及模组(中游)方面有上海天马微电子XX公司等。

(2)化工产业基地。

核心企业有英国石油化工、德国拜耳、德国巴斯夫、美国亨斯迈、中石化、上石化、上海高桥、华谊集团等。

这些核心企业历来位于石化产业链的关键处。

在上海化工园区它们投资开发一些重大项目,例如,英国石油化工与中方以1:1共同投资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工程(总投资27.3亿美元),拜耳公司投资31亿美元的拜耳一体化项目,巴斯夫与美国亨斯迈和上海高桥石化等共同投资了三个大项目(总投资14多亿美元)等。

随着核心企业投资项目的实施,众多内外资配套企业进入或者在园区内衍生(其中不乏世界知名企业,如英国璐彩特、德国德固赛、三爱富、美国3M、日本梯希爱有机试剂公司、意大利宁柏迪特种化工公司等),在化工区形成“原油加工-乙烯裂解-乙烯链产品-丙烯链产品-丁二烯链产品-芳烃链产品”和下游深加工产品的综合产业链。

(3)上海国际汽车城。

上海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简称上海大众)成立于1985年,由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投资40%与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投资公司合资组建,是最早入驻也是园区内唯一的整车制造企业。

作为国内保有量最大的轿车企业和行业领先的整车制造商,上海大众吸引了许多国内外配套产品生产企业进入园区。

截止至2008年,入驻园区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固定资产总投入超过300亿元,引进项目280多个,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13家。

以上海大众为依托,国际汽车城“研发-采购-贸易-会展-博览-文化-体育”产业链业已形成并日益完善。

三、上海外资产业集聚的优势与问题我国私有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省和珠三角地区,依靠内生市场也出现许多产业集群,例如绍兴的轻纺、海宁的皮革、嵊州的领带、永康的五金、佛山-中山-东莞的纺织服装、佛山-潮州-云浮的陶瓷和建材等。

与它们相比,上海外资产业集聚的优势之一是产业定位高端。

微电子、化工和汽车等的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与产业波及系数均较高,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很大。

据测算,汽车工业产值与相关产业的直接关联度是1:2,间接关联度则达到1:5(白津夫,2004),这就是说汽车制造业每增加1亿元的产值,能够使其他产业直接和间接增加7亿元产值。

因而产业基地的发展,对于改善产业产结构,带动地方经济整体发展意义重大。

上海外资产业集聚的优势之二是其外资主导垂直产业链集聚所导致内部企业资源互补、互惠共生、协同发展,有利于技术转移和溢出。

国内的产业集聚有两种形态:水平集聚、垂直集聚。

上述浙江省和珠三角地区以水平集聚为主,内部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产品接近同质,市场接近完全竞争,集聚动因是外部规模经济。

而上海外资集聚产业链长,中间品和生产环节较多,少数大型外资核心企业和大部分中小企业结成紧密的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在理论上利于国外先进技术向上海转移并发生技术溢出。

以汽车业为例,外资技术溢出表现为因为产业前后向关联而发生的技术转移和技术促进,最终提高成车的本土化率。

上海外资产业集聚存在的突出问题,即地方根植性差。

所谓根植性是指集群的经济行为深深嵌入当地社会关系、制度结构和文化土壤之中,包括产业根植性、文化根植性和社会根植性。

(1)从产业根植性看,三大产业基地的外资企业自成经济系统,跨国公司以技术转移为主和实施技术锁定。

本地企业位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2008年上海工业发展报告》这样总结: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大多是“两头在外”的加工型企业,产品的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订单的承接和销售均由境外的总公司控制,上海只进行产品的制造,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差。

又如上海汽车业零部件国产化率虽然高,却丧失了自主整车产品、品牌和开发平台。

这也是我国轿车业普遍走上合资化道路之后的共性问题。

(2)从地理根植性看,缺乏大学或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辅助产业汇集,例如化工区的研发机构之一华东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位于奉贤,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公司在金山,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在浦东。

地理分散无助于促成公司、供应商、客户和各种服务组织的有机结合,以及个人接触与非正式的交流,也就难以有效促进技术溢出和自主创新。

(3)从文化根植性上看,企业之间多以利益为纽带,浅层文化融合,外资企业并未真正本土化。

克鲁格曼认为集聚的产业和区位都具有“历史依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