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案新部编本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戍卒和思妇的生活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诗歌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古代边疆生活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朗读、感悟、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激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领悟诗文意境,感受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边疆戍卒和思妇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边疆生活的艰辛,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出塞》,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操练(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情境,如边疆戍卒、思妇等,用诗歌中的句子进行表演,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向往和平?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和作者对和平的向往。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2.《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塞上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古诗阅读技巧,提高对古典文学的理解能力,增强对边塞文化的认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本节课主要学习《出塞》这首古诗。内容包括理解古诗的字词、句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王昌龄表达出的爱国情怀和边塞风光。具体篇目如下:
1.《出塞》:关关难过,难过关关。大军行处,旌旗蔽日。孤城落日,斗柄东指。一门三代,尽忠报国。
3.边塞文化分享: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边塞文化资料,增进对边塞文化的了解。
五、课后作业
1.抄写三首古诗,并解释重点字词。
2.写一篇关于边塞文化的短文,不少于100字。
3.家长参与:家长协助学生了解边塞文化,共同探讨古诗中的情感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此外,课堂讨论环节,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在小组内积极交流,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通过学习《出塞》等古诗,学生们对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仍显得有些吃力。为此,我将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古诗学习真正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读出诗的味道。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境。
教学方法:1、想象法2、以诗解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边塞诗资料。
教时:一课时教程:一、想象解题,营造意境。
1、简介边塞诗,引出课题《出塞》2、齐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边塞)3、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描述、用一句话说一说、用一句古诗呢?(学生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5、引出《出塞》诗句,齐读。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纠正读音:教应读一声。
《古代汉语字典》中教的意思是让、使,不让胡马度阴山,这里应读jiāo。
按韵律的时候,也应该读教。
唐人写诗通常要遵循平仄的规律,这个字读仄,跟我读,再读。
2、古人吟诵讲平仄规律,我们也试着把一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拉长,读的平缓;三声、四声当仄声,读的短一些。
学生试读。
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前面每两个字停顿以下,谁来试一试?4、师范读。
5、师做手势,学生读。
6、学生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三、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1、再把诗读两遍,试着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
(学生自学,默读,思考诗的大意。
)2、展开想象,读出情感。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在荒凉的边关,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
)(2)对于“秦”和“汉”,你了解多少?(2)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
《出塞》优秀教案(优秀3篇)
《出塞》优秀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出塞》优秀教案(优秀3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1出塞》人教(部编版) (含练习 无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1出塞》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出塞》的大意,体会其中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式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出塞》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及其意义。
3.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出塞》中的抒情意境。
2.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仿写或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开始前,播放关于《出塞》诗歌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古代边塞风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并逐句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出塞》的主题和情感,展开互动讨论。
3.教师讲解《出塞》的背景和写作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3. 欣赏诗歌1.学生朗读《出塞》,感悟作者的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用典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4. 课文仿写1.学生运用诗歌《出塞》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2.学生课外积累相关诗词,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后练习1. 课文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出塞》的主题是什么?2. 作者写《出塞》的用意是什么?2. 写作练习仿照《出塞》的写作风格,写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出塞》——诗歌欣赏•用典•修辞•仿写与创作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出塞》的学习,引导学生领略古代诗歌之美,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以上为整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出塞》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一首,单元导读页提示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写书信”,其中唯“学习写书信”与本文教学无关。
《古诗三首》中两首为边塞诗,包括本诗。
王昌龄《出塞》二首,本诗为其一,被后人誉为七绝“压卷之作”。
本诗融人、事、景、情、议为一体,艺术价值极高。
领学生阅读本诗,可由艺术角度着眼,且赏、且析、且悟。
教学目标:1、读懂《出塞》,能够解人、解事、解景、解情,体验边塞诗阅读方法,尝试运用。
2、能够与作者、与诗中人产生情感共鸣,联系现实,根植家国情。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解人、解事、解景、解情的边塞诗阅读方法,并运用。
图片教学过程01一、课前活动,建立三方联系(一)聊阅读习惯,借以了解学情。
(二)聊兴趣爱好,拉近情感距离(师生距离、生文距离)。
1、游山玩水——爱我美丽的家乡,爱生我养我的土地2、十·一电影——民族文化精神的投影(三)转入课堂初始:看十·一国漫《花木兰》片段。
【课堂与设计对比:相符。
学生对《出塞》的预习与教师预期相符,对“兴趣爱好”话题内容的反应与预期相符;十·一看电影情况与预期相符;对观看《花木兰》片段的期待度与预期相符。
】图片02一、观影思考,直指人文主题(一)观看《花木兰》主题歌视频片段,思考问题教师活动:提出观影要求,播放视频学生活动:轻声读课件中的观影提示,按要求边看边思考问题1:花木兰最初当兵的目的是什么?问题2:她和战友们一起做到了什么?(二)回答观影问题,交流相关信息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观影所获信息学生活动:自由发言,信息交流交流1:观影前两个问题。
交流2:如何做出的对第二个问题的判断?交流3:战场在哪里?敌人是谁?从哪里看出来的?【课堂与设计对比:基本相符。
部编版四上出塞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上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出塞史的主要历史事件;- 了解出塞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理解契丹、辽、西夏、金等民族对我国古代出塞进行的侵略或对抗。
2.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宽容、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共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习我国古代出塞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分析契丹、辽、西夏、金等民族对我国古代出塞的侵略与对抗。
2. 教学难点:- 理解出塞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探讨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2. 教学策略:- 情景再现:通过信息获取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出塞情景,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亲近感。
- 课件展示:通过图片、地图等多媒体工具展示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本课将以我国古代出塞史为主要内容,重点包括:- 第一部分:出塞史概述,包括秦、汉、唐时期的出塞史;- 第二部分:辽金时期的出塞史,主要包括契丹、辽、西夏、金四个民族对中原的侵略;- 第三部分:出塞史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的关系。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出塞史概述及秦汉时期的出塞史- 情景再现:学生分组模拟秦汉时期的出塞情景,通过信息获取理解出塞史的重要性;- 课件展示: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秦汉时期的出塞史,让学生对地理环境有直观了解;-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秦汉时期的出塞史,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出塞-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出塞-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古代军队出征的苦劳;
2.理解“出塞”被视为古代汉族远征的
最高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珍爱和平,爱国爱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出塞”的背景,感受出征的艰辛;
2.难点:把握文化内涵,感悟“出塞”凝聚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让学生看一张图,使用激活背景知识。
2.讲解新课并阐述重点(15分钟)
1.出塞是什么?为什么学习“出塞”这篇文章?
2.“出塞”是怎样的一种经历?
3.“出塞”中表露出什么样的正义之心?
3.朗读课文(10分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出塞”,请学生选几段内容进行独自、齐读文本。
4.小组合作(15分钟)
学生通过分组互相讨论,通过各自的视角来分析出塞的背景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5.举例分析(10分钟)
让学生举例表现出塞故事,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语言和结构,尤其是“多美好
的事物都需要经过艰难的努力才能获得,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它们的价值”的意识。
6.思考问题(5分钟)
请学生就“出塞”这个词进行思考,理解它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表达的精神、思想、用途等方面。
四、总结
1.本课学习重点是“出塞”,它是中国战争史上重要事件之一;
2.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出塞”是一种精神,表达其中的意义;
3.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在课文阅读中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4.鼓励学生加强自己的爱国情感,尊重勇敢、智慧、勇气等方面的表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档主要围绕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三首古诗展开教学,包括《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2.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2.分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打印好《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的课文;2.准备投影仪或黑板,方便展示课文内容;3.准备相应的解读材料和课堂活动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短的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认真阅读《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的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分析诗句指导学生分析每首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意象,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之美。
4. 感悟情感通过诗歌朗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拓展延伸可以邀请学生根据古诗的情感创作自己的小诗,或者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引发更多的思考和交流。
六、课堂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的朗读表现以及相关练习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或作文,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听取学生的反馳意见,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教案,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出塞》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等方式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出塞》的背景,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借助插图、注释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讨论、交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插图、注释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板书课题,简介《出塞》的背景。
2. 朗读古诗(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音、停顿。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意(1)学生借助插图、注释等,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4. 感悟诗情(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总结。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六、板书设计《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并默写《出塞》。
2.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一幅《出塞》的图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
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1. 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2.读诗题《出塞》。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欣赏图片。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出塞》)了解诗人图片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书写:“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
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3.自由朗读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学中,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边疆的生活,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并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古代诗歌。
但他们对边疆生活和士兵的辛苦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并理解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同时,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如何欣赏和分析诗歌,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学生能够理解诗的意境,并学会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理解和平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出塞》的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诗的背景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和音乐,创造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和音乐的教学课件。
2.教案:准备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活动。
3.资料:收集相关的诗歌和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边疆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对边疆生活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诵《出塞》,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展示诗文,让学生自读,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解释诗的背景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情感。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21古诗三首·出塞》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诗歌单元”。
本课通过学习《出塞》这首古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出塞》的词义,掌握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王昌龄及其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学会用现代文翻译古诗;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激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2. 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长城的知识,激发学生对长城的敬仰之情。
进而引入新课《出塞》。
2. 朗读让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节奏,初步感知诗意。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翻译学生尝试用现代文翻译古诗,教师点评并给出参考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理解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5. 体会情感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6. 背诵学生集体背诵古诗,巩固记忆,感受古诗的韵味。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情感和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出塞》作者:王昌龄诗句解析:1. 秦时明月汉时关2. 万里长征人未还3. 但使龙城飞将在4. 不教胡马度阴山情感:忧国忧民七、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出塞》。
2. 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出塞》的鉴赏文章。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出塞》教案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
【教学构想】课前预热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
(板书:明月)突出李白可能是在什么状况下思念家乡。
自己在外想家一般怎么办?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了这首诗,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地方,在这里不妨提出来,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
(板书:边关)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下面我们来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⑴读一读。
⑵想一想。
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⑶说一说。
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⑷学一学。
我们刚才总结了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有一首描写征人具体生活的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⑸叹一叹。
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⑹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范文第【1】篇〗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出塞》诗,并默写《出塞》诗;2.通过反复对诗歌进行欣赏,感受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经典的无穷魅力,增强对诗歌的欣赏能力;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鉴赏,感受当时戍边将士的苦难生活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培养辩证的历史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点:目标2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或诗歌卡片)学习过程:一、赏“月”1.谈话:自古以来,喝酒的人喜欢借酒浇愁,而作诗的人喜欢“借月抒情”。
看以下这几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谈话:以上的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中都描写了月亮。
现代的诗人们也喜欢在诗歌中描写月亮,而且还谱了曲,唱成了歌。
歌星胡彦斌唱过一首歌叫《秦时明月》,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出示歌词:“望明月\心悲凉\千古恨\轮回尝”)。
引导学生想象歌词中的意境,并有感情朗读这句歌词。
二、读诗1.谈话:今天我们来赏另外一轮明月,那就是刚才提到的曾被贬官到贵州隆里的王昌龄笔下的明月。
请把书翻到49页,读一读王昌龄的《出塞》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清爽了为止。
2.朗读:①指明读,并正音;②师生合作朗读(先由生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师读每句诗的后三个字,然后调换顺序再合作读);③生齐读,强调要读准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
提问: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让学生将他们想到的词语写在课文旁边)3.初次感悟诗歌内容①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创造出的时空交织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出塞》。
3.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结合诗中人物故事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人物和历史事件资料。
【教学过程】一、主题导入,揭示课题1. 出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引导学生交流理解。
2. 这节课,我们跟随三首古诗走近诗人,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1. 研究诗题(1)认识“塞”字。
①板书课题,提醒观察教师书写“塞”。
②指名读准平舌音,通过读词巩固字音。
2. 读通诗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注意结合诗句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2)指名读诗,随机正音。
(3)全班齐读。
3. 了解边塞诗。
三、结合注释,读懂诗意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主学习。
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2.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引导。
最难的句子“秦时明月汉时关”,结合着地图和示意图解答疑惑。
教师引导: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请大家思考,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师引导:那谁能说说你想象中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呢?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①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②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范文(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范文(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积累、传承古文化。
2、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内容。
3、在诵读基础上体会讲坛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感情。
4、运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展开联想与想象作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程设计一、古诗引路,揭示课题1、引导背诵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并指名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吟唱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并介绍诗的大意。
3、出示王昌龄又一诗篇《出塞》,并简要交代诗的历史背景。
(秦→汉→唐)二、诵读诗句,了解内容1、教师范读(放录音),学生标出节奏。
2、指导学生按节奏自由读诗。
3、师生齐读,男生女生轮流读,指名读,指名式背诵。
4、同桌合作,诗句、注释,插图三合一体会诗意。
5、请学生说说读书收获,交流诗之大意。
三、品读诗句,体验感情1、教师领导填补式读诗句。
2、学生有感情地边齐诵诗篇,边思考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品味“未还”、“在”与“度”的用词之精妙。
4、引导学生总结诗人抒发的感情。
四、赏读想象,依诗作画1、学生边读诗句,边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2、交流所画景物词:明月、关塞、飞将、胡马、阻山3、激发想象,指名依文、物作画,或用图文说明。
明月胡马阴山三唐关塞飞将〖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范文第【2】篇〗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
3.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出兵守关的情景。
2.理解关塞文化的重要性。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倡导学生尊重历史文化。
2.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出塞》背景。
2.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和掌握关塞文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历史文化背景。
2.能够扩展课文内容,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在学生没有接触过出塞、关塞文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展示有关出塞的图片,或者通过简短的视频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关塞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步:课文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解释课文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背景,让学生对出塞、关塞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步:课文分析1.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节、人物性格等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步:拓展延伸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相关问题,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写作或口头表述,展示自己对出塞文化的理解。
第五步: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键点,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撰写一篇关于出塞文化的小短文,发表在班级板报上。
六、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是关于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精品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1《出塞》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出塞》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理解《出塞》描绘的内容和情感。
3.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形式。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喜好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出塞》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诗歌的韵律和形式。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抒情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粉笔。
2.诗歌《出塞》的课文。
3.教案内容的PPT辅助。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王昌龄和他的代表作《出塞》。
2.引导学生讨论诗歌标题的含义,预测诗歌内容。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1.学生齐读课文《出塞》,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教师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第三步:诗歌分析(15分钟)1.老师讲解《出塞》的背景和创作动机,解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
第四步:诗歌赏析(15分钟)1.学生闭卷,背诵《出塞》。
2.学生讲解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示个性化的赏析。
第五步:诗歌创作(20分钟)1.学生模仿《出塞》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2.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创作古诗词。
六、课堂反思1.学生在诗歌创作环节表现积极,但需要更多指导和激发想象力。
2.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有待提高,未能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七、课后作业1.复习《出塞》的内容和韵律,准备小测验。
2.继续创作自己的小诗,展示给同学。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出塞》这首古代诗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1《出塞》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1《出塞》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课文《出塞》的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认识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3.学习并掌握正确地朗读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从中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与理解。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阅读能力培养,理解课文内容。
2.诗歌的朗读与表达。
难点1.让学生理解《出塞》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诗歌,体会诗歌之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出塞》的教材资料。
2.集体备课资料,教案、教学多媒体课件等。
3.诗歌朗诵资料及音频。
4.板书、图表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在教室中播放草原风光的图片、音频视频,并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
第二步:导入新课(10分钟)1.讲解《出塞》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为课文的阅读做铺垫。
2.介绍作者王之涣,并简要说明他的成就和生平。
第三步:学习课文(20分钟)1.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字生词,并让学生跟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展现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含义,讨论《出塞》中所蕴含的感情。
第四步:诗歌朗诵(15分钟)1.教师示范诗歌的朗诵,展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发问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强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1.背诵《出塞》中的关键诗句。
2.撰写读后感,表达对《出塞》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教授《出塞》这篇诗歌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诗歌表达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诵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诗歌的教学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出塞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
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
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师:网上有一位朋友读了现代诗人席慕蓉的《出塞曲》,感受很深,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番。
2、演示课件,结束授课。
《出塞》教学点评
本节课教学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思想。
尊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教学时既尊重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找到文本学习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点,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课堂学习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和创新欲望,力求使课堂教学达到“三性两化”――自主性、互动性、创造性,动态化、生活化。
这样设计把学生看作有个性的认识主体、看作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本课采用的是以“精心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能够学得有趣、有效。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现简单举例如下:
1、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
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2、加强教学评价,让创新更具理性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应当有意识的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这个评价应当是多元的。
教学中,教师给与学生的评价将打破教师主观评价的形式,以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既评价别人,也评价自己,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实现评价过程的多为互动性。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把课堂上一闪即逝的创新火花,作出良好的评价,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6-3凉州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
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