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21《出塞》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21古诗三首·出塞》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诗歌单元”。

本课通过学习《出塞》这首古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出塞》的词义,掌握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王昌龄及其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学会用现代文翻译古诗;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激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2. 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长城的知识,激发学生对长城的敬仰之情。

进而引入新课《出塞》。

2. 朗读让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节奏,初步感知诗意。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翻译学生尝试用现代文翻译古诗,教师点评并给出参考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理解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5. 体会情感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6. 背诵学生集体背诵古诗,巩固记忆,感受古诗的韵味。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情感和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出塞》作者:王昌龄诗句解析:1. 秦时明月汉时关2. 万里长征人未还3. 但使龙城飞将在4. 不教胡马度阴山情感:忧国忧民七、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出塞》。

2. 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出塞》的鉴赏文章。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出塞》是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戍卒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边疆戍卒的英勇和坚韧,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他们的敬意和同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来理解诗文内容。

但是,对于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文的大意,了解边疆戍卒的生活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边疆戍卒的敬意和同情,增强他们的国家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理解诗文的大意。

2.难点: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朗读、讨论和思考中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出塞》的原文和译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出塞》,了解诗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出塞》的原文,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感受诗的韵律。

然后教师给出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诗人对边疆戍卒的敬意和同情。

讨论结束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其他描写边疆戍卒的古诗,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要理解并尊重边疆戍卒的辛勤付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

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

(板书诗题和诗人)。

二、解诗题,知诗人。

(检查预习)1.解诗题齐读诗题,读准“塞”的音,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

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诵诗句(PPT出示全诗)(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

(注意“教”读第一声。

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

指名读出节奏,评价。

(告知七言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

)自由练读。

师生合作读。

(3)展示读。

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2-3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

(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结合注释,明白诗句大意。

师:放声朗读便于记诵,低声吟咏利于思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诗句,参照文下注释,说说意思,不懂之处同桌一起探讨。

(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2)出示全诗,指名说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不求统一,大致符合意思即可),还有哪些疑问。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出塞》教案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

【教学构想】课前预热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

(板书:明月)突出李白可能是在什么状况下思念家乡。

自己在外想家一般怎么办?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了这首诗,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地方,在这里不妨提出来,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

(板书:边关)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下面我们来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⑴读一读。

⑵想一想。

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⑶说一说。

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⑷学一学。

我们刚才总结了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有一首描写征人具体生活的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⑸叹一叹。

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⑹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1古诗三首 《出塞》(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 《出塞》(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这首古诗的背景、意境、情感,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学会用适当的语调表达古诗的情感,同时通过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出塞》,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能够用适当的语调表达古诗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出塞》,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尤其是对边塞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在古诗中的意义和用法。

3. 用适当的语调表达古诗的情感,尤其是对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的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古诗《出塞》的文本资料。

2. 古诗朗读的音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边塞的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出塞》。

2. 朗读:播放古诗《出塞》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并注意朗读节奏和韵律。

3. 讲解: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古诗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古诗,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6. 小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出塞》2. 诗句:分行书写《出塞》的诗句,突出生字词。

3. 背景资料:简要介绍边塞的背景和意境。

4. 情感表达:强调古诗中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作业设计:1. 背诵《出塞》并默写诗句。

2. 用适当的语调朗读《出塞》,并录音自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教学内容《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描绘边塞战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朗读并背诵《出塞》。

2.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3. 学习并运用描写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词汇和句式。

4. 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出塞》;理解诗歌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复述;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受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识记和运用。

3. 唐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和相关图片)。

3. 字词卡片。

4. 诗歌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边塞的氛围,然后简要介绍《出塞》的作者王昌龄及其创作背景。

2. 新课呈现:展示《出塞》的全文,引导学生齐读,注意字词的发音和诗句的节奏。

接着逐句解析诗意,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诗的内涵。

3. 深入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所营造的战争氛围,以及诗人对士兵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中某一句或某一意象的感受和理解。

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

5. 朗诵练习:学生个人或分组练习朗诵《出塞》,注意情感的传达和语调的抑扬顿挫。

6. 知识拓展:介绍唐代边塞诗的一般特点,如常用的意象、主题等,并简要介绍其他著名的边塞诗人及其作品。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出塞》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包括:- 诗歌标题和作者。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读出诗的味道。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境。

教学方法:1、想象法2、以诗解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边塞诗资料。

教时:一课时教程:一、想象解题,营造意境。

1、简介边塞诗,引出课题《出塞》2、齐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边塞)3、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描述、用一句话说一说、用一句古诗呢?(学生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5、引出《出塞》诗句,齐读。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纠正读音:教应读一声。

《古代汉语字典》中教的意思是让、使,不让胡马度阴山,这里应读jiāo。

按韵律的时候,也应该读教。

唐人写诗通常要遵循平仄的规律,这个字读仄,跟我读,再读。

2、古人吟诵讲平仄规律,我们也试着把一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拉长,读的平缓;三声、四声当仄声,读的短一些。

学生试读。

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前面每两个字停顿以下,谁来试一试?4、师范读。

5、师做手势,学生读。

6、学生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三、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1、再把诗读两遍,试着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

(学生自学,默读,思考诗的大意。

)2、展开想象,读出情感。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在荒凉的边关,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

)(2)对于“秦”和“汉”,你了解多少?(2)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21《出塞》最新省级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21《出塞》最新省级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出塞》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释题。

1、小小赛诗会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描写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的古诗并背诵,今天我们举行一个小小赛诗会,请同学们以抢答的形式上台展示。

生:上台背诵古诗。

2、谈话导入:(师)自秦汉以来,我国的边塞一直战事不断,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们感受了大漠的壮美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写下了许多豪放悲壮的边塞诗,被世人广为传颂。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边塞诗中的精品,它被称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这首诗就是王昌龄写的——《出塞》(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师:课题中的“塞”指的是什么?生:边塞,边疆险要的地方。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大声地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准诗中生字和多音字的字音,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读出节奏。

指名读诗并简单点评,提示读准“将”、“还”、“教”的音。

全班学生齐读。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的味道。

(生齐读)3、师: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这首诗,请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朗读,听完后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这些画面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这句诗作者运用了古汉语中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种修辞手法再理解诗的意思。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3、引导学生读悟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示课题1、师导语: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学习了不少古诗,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边塞诗吗?(《碛中作(唐·岑参)》、《凉州词(唐·王翰)》)来我们一起背诵一下吧。

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大家有兴趣吗?4、板书课题。

(指导“塞”的读音,理解其意)齐读课题。

(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常有的题目)5、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出示自学提示。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联系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诗文,老师准备了自学提示,谁愿意来读一读?2、学生自由读文。

3、检查初读情况。

(1)同学们,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

”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还”“将”“教”,再指名读】(2)诗是有节奏的,所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3)听古诗录音。

咱们再来听听这首诗的录音吧。

读得怎么样?咱们也像这样试着读读。

齐读。

(4)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三)细读古诗,入境悟情.1、品读第一、二行(课件出示)。

(1)请大家自由读这二行,边读边理解这两行诗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出塞》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3、体会诗中对戍边战士的同情以及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4、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对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并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味诗情,激发学生对于唐诗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探边塞,破诗题一、视频导入,引发感知。

1、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你们认真的观看,看看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播放视频)2、指名谈感受。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总而言之,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3、同学们都说出了我的心声。

是啊,战争是残酷的。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民族也饱受了战乱之苦。

许多爱国的将士,为了保家卫国,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赴万里,守卫边疆,抵御外敌,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来自于唐朝诗人王昌龄——《出塞》。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跟着书空“塞”)二、出示诗题,了解背景。

谁知道这个“塞”字是什么意思呢?师介绍: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即是边塞。

那么出塞是什么意思?师:字面:出使边塞、出边塞。

“出塞”也是乐府旧题,唐代诗人常用这个题目来描写边塞的所见所闻。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何为边塞诗,目的在于,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对于边塞诗的感知上来,为下一环节学习古诗作好铺垫。

】板块二:熟读古诗,解诗意一、导语:诗中到底写到了怎样的内容,又饱含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的读一读《出塞》。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

2、结合注释,边读边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二、学生自由读古诗。

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评价。

三、指名读古诗,正音纠字。

“但使”、“飞将”、“不教”注意正音提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出塞》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一首,单元导读页提示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写书信”,其中唯“学习写书信”与本文教学无关。

《古诗三首》中两首为边塞诗,包括本诗。

王昌龄《出塞》二首,本诗为其一,被后人誉为七绝“压卷之作”。

本诗融人、事、景、情、议为一体,艺术价值极高。

领学生阅读本诗,可由艺术角度着眼,且赏、且析、且悟。

教学目标:1、读懂《出塞》,能够解人、解事、解景、解情,体验边塞诗阅读方法,尝试运用。

2、能够与作者、与诗中人产生情感共鸣,联系现实,根植家国情。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解人、解事、解景、解情的边塞诗阅读方法,并运用。

图片教学过程01一、课前活动,建立三方联系(一)聊阅读习惯,借以了解学情。

(二)聊兴趣爱好,拉近情感距离(师生距离、生文距离)。

1、游山玩水——爱我美丽的家乡,爱生我养我的土地2、十·一电影——民族文化精神的投影(三)转入课堂初始:看十·一国漫《花木兰》片段。

【课堂与设计对比:相符。

学生对《出塞》的预习与教师预期相符,对“兴趣爱好”话题内容的反应与预期相符;十·一看电影情况与预期相符;对观看《花木兰》片段的期待度与预期相符。

】图片02一、观影思考,直指人文主题(一)观看《花木兰》主题歌视频片段,思考问题教师活动:提出观影要求,播放视频学生活动:轻声读课件中的观影提示,按要求边看边思考问题1:花木兰最初当兵的目的是什么?问题2:她和战友们一起做到了什么?(二)回答观影问题,交流相关信息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观影所获信息学生活动:自由发言,信息交流交流1:观影前两个问题。

交流2:如何做出的对第二个问题的判断?交流3:战场在哪里?敌人是谁?从哪里看出来的?【课堂与设计对比:基本相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出塞》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出塞》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出塞》教学设计
课题
21.古诗三首----出塞
课型
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出塞》,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感受诗中形象。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2.背诵王之焕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板书课题:出塞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重点
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难点
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交流、讨论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课前诵读,积累词语。
2.复习听写,同桌互改。
二、激趣导入,自学自悟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先学后教)
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教学后记
(4)小组讨论后,说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四、教师点拨
再次朗读体会作者赞颂汉将李广,渴望平息战事的理想和慨叹边将无能,朝廷无能的悲痛。
五、巩固拓展
师:人间最难过的是离别亲人,远征战场。作者面对荒凉的关山,举头望月,思念亲人,此时此刻你一定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动,用你的笔描绘出当时的悲壮景象好吗?
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精选6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精选6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精选6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出塞》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等方式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出塞》的背景,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借助插图、注释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讨论、交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插图、注释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板书课题,简介《出塞》的背景。

2. 朗读古诗(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音、停顿。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意(1)学生借助插图、注释等,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4. 感悟诗情(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总结。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六、板书设计《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并默写《出塞》。

2.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一幅《出塞》的图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出塞》一、教材分析《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

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诗作的感染与激励。

教学难点设定为:在赏析品读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唐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古诗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

具体设计如下:1、设计并运用“学习向导”,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2、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出塞曲》2、导入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二)复习热身,明确学法。

1、唐人边塞诗歌,是唐诗中一道雄奇瑰丽的风景线。

其实,我们这学期在母亲河单元学过的一首七绝,就是盛唐边塞七绝中的一篇杰作。

谁能说出是哪一篇?提问背诵明确学法: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

(三)切入新课,指导朗读。

(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1)自由朗读。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朗读指导。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出塞)》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出塞》,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4.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出边塞诗的话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边塞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在古代,许多诗人都写下了关于边塞的诗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一起感受边塞的壮丽与沧桑。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出塞)。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再读古诗,思考:这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古诗主要描写了边塞的景象和战士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忧虑。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学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指名读这句诗,说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体会这句诗所营造的意境,感受边塞的悠久历史和战争的残酷。

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体会战士们的艰辛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学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默读这句诗,说说“龙城飞将”指的是谁?引导学生理解“龙城飞将”指的是汉代名将李广。

体会这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的渴望。

理解“不教胡马度阴山”,体会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保卫边疆的决心。

4.体会情感,感悟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让学生说一说从这首古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总结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学设计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其中两首为唐代的边塞诗,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还有一首是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前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

诗的后两句由叙事转为议论。

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凉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塞、秦、征、将”4个生字,正确书写“塞、秦、征”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出塞》一诗对战士远征、国无良将的慨叹,对巩固边关的期盼,对国家安全与统一的美好愿望;读出《凉州词》一诗战士无怨无悔的豪情悲壮。

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3.通过借助背景资料、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出塞》中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体会《凉州词》中对战士奔赴沙场无怨无悔,对战斗来临,为国献身的豪情悲壮。

4.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感受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出塞》一诗对战士远征、国无良将的慨叹,对巩固边关的期盼,对国家安全与统一的美好愿望;读出《凉州词》一诗战士无怨无悔的豪情悲壮。

2.通过借助背景资料、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出塞》中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体会《凉州词》中对战士奔赴沙场无怨无悔,对战斗来临,为国献身的豪情悲壮。

四、课时安排第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明确主题1.出示单元页,明确单元主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七单元课文的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写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英勇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戍卒的敬意。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1. 学习《出塞》的字词解释、诗意理解和诗歌鉴赏。

2. 了解唐代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出塞》。

(2)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3)了解唐代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2)感受戍卒的英勇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义理解和诗歌意境的把握。

2. 唐代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的讲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出塞》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介绍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诗词学习:(1)学生自读《出塞》,理解诗句的意义。

(2)教师讲解诗句的意义和诗歌的意境。

(3)学生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3. 诗歌鉴赏:(1)学生分享对《出塞》的感悟和体会。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出塞》2. 诗人:王昌龄3. 诗句解释:诗句的意义和诗歌的意境4.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七、作业设计1. 背诵《出塞》。

2. 撰写一篇关于《出塞》的诗歌鉴赏文章。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教学内容《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通过对古代边塞战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出塞》这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学生能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培养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情感;通过对古代边塞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如“长城”、“胡马”、“飞将”等,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深入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2. 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诗人通过对古代边塞战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戍卒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出塞》的插图、背景音乐、诗歌朗诵等。

2. 课文朗读录音:用于指导学生朗读。

3. 诗歌解析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塞》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意: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4. 感悟诗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课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塞”“还”“将”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大致理解古诗诗意,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难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资源与工具:PPT课件、搜集诗人相关资料、配套微课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1.开门见山解诗题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出塞》。

师:接下来将从知诗人、解诗题;正字音、解词意;品诗句、悟诗情三个方面展开学习。

师:一起来看看诗题吧!注意,这儿塞读第四声。

是边关要塞的意思。

出塞就是指到边疆戍守边关。

另外,它还可以读塞(sāi)组词(活塞);塞(sèi)组词(闭塞)Ppt12.结合背景知诗人师:唐玄宗开元年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边塞从军。

他看到了边塞旖旎的风光,也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

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格调雄浑的边塞诗《出塞》,这位诗人就是王昌龄。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著名边塞诗人。

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3.语文知识:边塞诗师:王昌龄被称为边塞诗人,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边塞诗是什么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除了王昌龄之外,还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等。

那咱们现在就来读读这首被誉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的《出塞》吧!读时注意平仄与节奏划分。

二、正字音解词意师:同学们,朗读时要注意秦是前鼻音;征是后鼻音;多音字“还”读作huái,是归家的意思。

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将”读作jiàng,根据书本上的注释我们知道,龙城飞将是指汉朝名将李广,也泛指所有英勇善战的将领。

因此,读第四声jià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图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读中感悟。

课型:新授课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创设情景,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指导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并提高朗读水平】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教师启发学生体会边关展示生活的艰辛困苦、想念家乡和情人、渴望和平的情感。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

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

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欲望。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出塞曲》这首诗,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的战场,我们齐读课文,表达对边关战士的敬畏之情吧!
板书设计: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