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第【1】篇〗部编版语文《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
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
(板书诗题和诗人)。
二、解诗题,知诗人。
(检查预习)1.解诗题齐读诗题,读准“塞”的音,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
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诵诗句(PPT出示全诗)(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
(注意“教”读第一声。
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
指名读出节奏,评价。
(告知七言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
)自由练读。
师生合作读。
(3)展示读。
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2-3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
(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结合注释,明白诗句大意。
师:放声朗读便于记诵,低声吟咏利于思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诗句,参照文下注释,说说意思,不懂之处同桌一起探讨。
(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第1篇】《出塞》是语文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视野开阔,由秦而汉,由汉而唐,时间纵越千年,空间横跨万里,气象苍凉雄浑。
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与反观中,更饱蕴着诗人的深沉痛诉和无限希望。
诗歌语言朴实平淡,却洋溢着纵横古今的气魄,明朝李攀龙将这首诗推崇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着这一理念,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培养自学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会背诵、默写。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激发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策略,在教学中设计了“导入”“初读”“理解”“体悟”“延伸”五个环节。
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力求让学生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对话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1、导入。
本课的教学是一首边塞诗,因此,我也以学生曾经学过的一首边塞诗作为切入口进行导入,从而引出对边塞诗歌的初步认识,激发他们对唐代边塞诗歌深入学习的兴趣。
2、初读。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熟练朗读古诗,了解诗人,相机学习“昌”“龄”两个生字。
在读的过程中,引发初步的疑问。
3、理解。
理解是感悟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把握古诗大意,我在这一过程中着重设计了对“互文见义”即古诗首句的理解以及对飞将军李广的深入认识两方面内容,同时采用相互合作、交流、探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节奏。
4、体悟。
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但他们对情感的把握仍停留在表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第1篇】《出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出塞》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描写军旅生活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诗人把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了起来,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
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教学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入情入境的学习古诗,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三、体会诗人同情戍边战士,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的意思,体会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境。
教学学法:(1)想象法。
(2)以诗解诗法。
设计思路: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读古诗,明诗意。
三、悟诗情。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
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一、知诗人解诗题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诗。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简介诗人王昌龄。
我们今天来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解诗题:读诗题《出塞》。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
意思是出征到塞外。
)3、奠定感情基调:你想到边塞看看吗?欣赏图片。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二、读古诗明诗意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检察预习情况。
①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大家跟读。
学习“秦”字(板书)。
②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3、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出塞》教案优秀5篇
《出塞》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出塞》教案优秀5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第1篇】《出塞》一、教材分析《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
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诗作的感染与激励。
教学难点设定为:在赏析品读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唐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古诗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
具体设计如下:1、设计并运用“学习向导”,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2、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出塞曲》2、导入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二)复习热身,明确学法。
1、唐人边塞诗歌,是唐诗中一道雄奇瑰丽的风景线。
其实,我们这学期在母亲河单元学过的一首七绝,就是盛唐边塞七绝中的一篇杰作。
谁能说出是哪一篇?提问背诵明确学法: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
(三)切入新课,指导朗读。
(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1)自由朗读。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朗读指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
3、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战争有关的边塞诗《出塞》。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复习方法,交流资料1、复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一个把古诗学好学透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内容?(生叙述)。
2、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
(2)明确背景。
(三)讨论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诗,整体感悟。
2、运用学法,小组探究。
3、分句汇报,品味诗句。
A、汇报前两句(1)说清诗意,体会诗情。
思考:为什么要提到秦汉时的明月和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带给你什么感觉?(2)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升华诗情。
(3)拿出摘录笔记,记录诗句,养成积累的习惯。
(4)联系课外,链接知识。
B、汇报后两句(1)汇报方法同上:读、背、摘录、板书。
(2)看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龙城飞将”。
二、(一)凭借情境,升华诗情。
(出示课件)让我们再看全诗,大声诵读一边,再来体会作者之情。
(二)回味诵读,深入品味。
(再出示课件)学生诵读,练背。
三、(一)解决书后练习题,对比本课两首描写战争的古诗各自的感情基调。
(二)再看“我的视角”,解决冬冬的问题,理解多数古人选择战争题材写诗的原因。
四、日积月累,课外延伸。
收集王昌龄其他描写战争的古诗,还可以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战争的古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4.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
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的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题目的意思。
板书课题:出塞王昌龄(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互相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励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讨论交流。
小组之间讨论诗意,提出疑问,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1.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
板书:秦汉(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
板书:人未还(3)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在音乐、景物中想象古时征战的悲壮景象。
联想战争的残酷。
(4)拓展理解“人未还”所表现的战争激烈。
(5)朗读前两句:a.学生自由读。
b.指读,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场景。
c.同学间互相评读。
d.想象画面朗读。
e.在音乐的烘托下朗读。
3.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学生自由读后两句。
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名⽼师,时常需要⽤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1 [教学⽬标] 1.结合⼯具书和注释,⾃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对征⼈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对祖国古诗词⽂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意;想象画⾯,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 查阅诗⼈和本诗背景资料。
结合注释,⾃学诗意。
*课前互动创诗境:看图猜诗句。
[教学过程] ⼀、导⼊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活在诗的国度⾥。
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学素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同学习第21课 “古诗三⾸”的第⼀⾸诗,穿越到唐朝的⼤漠边关,感知诗⼈王昌龄的⾚⼦情怀。
(板书诗题和诗⼈)。
⼆、解诗题,知诗⼈。
(检查预习) 1.解诗题 齐读诗题,读准“塞”的⾳,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
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和历史背景。
(1)PPT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分享搜集的关于诗⼈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诵诗句(PPT出⽰全诗) (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结合字⾳、流畅度评价。
(注意“教”读第⼀声。
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 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
指名读出节奏,评价。
(告知七⾔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
)⾃由练读。
师⽣合作读。
(3)展⽰读。
师:谁来学学王昌龄,⼀展诗情? 指2-3名学⽣读,师相机评价。
出塞教学设计及反思
出塞教学设计及反思《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出塞教学设计及反思,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出塞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出塞教学设计及反思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备课思路】1、高段语文课堂容量要大,丰厚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新鲜,以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扩大一堂课的学习视野。
2、课堂的容量来自两方面,一是老师的教材解读建立在大量的相关资料的查阅上。
二是学生课前的有主题的资料收集和整理。
3、“以诗解诗”的古诗赏析方法。
整堂课的容量扩充不脱离古诗,在上千首唐诗中以“边塞诗”为整堂核心点,以《出塞》这首诗为边塞诗的中心点,进行扩充,既有核心,又有范围,不至于离题。
既然是古诗赏析课,这堂课选择以古诗来解读诗句的方法,将学生背诵积累的与这堂课相关的古诗进行一个梳理和整合,达到“以一带十”学习目的,核心学习《出塞》,带动学习近十首边塞诗,让学生对边塞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学习。
让课堂及呈现广度也呈现深度。
4、课堂思维的含量。
大容量的课堂要学生学起来轻松,得关注学生思维的训练。
面对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连接点、共同点。
思维要发散开,又要收得拢。
一旦学生能够用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逻辑思维去赏析古诗,他们就能体会到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和乐趣。
5、古诗的审美学习。
汉语言充满美感,古诗更不用说,正因为审美价值高,所以才流传千年。
只有注重审美的学习,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美感,充满诗意。
一字、一句、一个标点;一唱一叹,一个意象。
都是古诗中值得玩味的一个美的符号。
6、终极目标:引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授之以渔。
【精巧设计】1、诗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变动标点“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个设计思路来自于前段时间参与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活动“一课一问”,以这一个问句引出“以诗解诗”的赏析方法,让学生用诗句解答“人未还”的原因,品读诗句体会战争的残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第1篇】1.本节课是古诗教学,创设意象、营造意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开始就注意诗意氛围的营造,通过声情并茂的读,激发学生对诗的感觉、回味,将学生带入诗的王国,为下一环节的用诗诠释诗奠定了基础。
本诗意境雄浑苍凉,如何让学生感悟并走进诗歌的苍凉意境呢?我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感悟诗歌的前两句,利用品读字词,想象画面,音乐激情等方法,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得到了初步领略。
2.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会作何感叹、作何感想?有些学生悲伤忧郁,思量回家,而更多的学生想到的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
教师随机引导:孩子们,仗要打赢,我们更希望我们的战士能平安回来,这是谁的心声?从而引出亲人的思念和深情呼唤,使全诗内涵更深,更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使后两句的学习水到渠成。
3.以诗解诗,促进感悟。
《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
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课前搜集关于明月关塞诗歌,以及表现壮志豪情的诗句,通过这些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学生在品悟诗句及想像画面和人物内心世界时的表现十分出色,使课堂呈现浓郁的诗的氛围,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
3、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战争有关的边塞诗《出塞》。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复习方法,交流资料1、复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一个把古诗学好学透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内容?(生叙述)。
2、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
(2)明确背景。
(三)讨论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诗,整体感悟。
2、运用学法,小组探究。
3、分句汇报,品味诗句。
A、汇报前两句(1)说清诗意,体会诗情。
思考:为什么要提到秦汉时的明月和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带给你什么感觉?(2)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升华诗情。
(3)拿出摘录笔记,记录诗句,养成积累的习惯。
(4)联系课外,链接知识。
B、汇报后两句(1)汇报方法同上:读、背、摘录、板书。
(2)看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龙城飞将”。
二、(一)凭借情境,升华诗情。
(出示课件)让我们再看全诗,大声诵读一边,再来体会作者之情。
(二)回味诵读,深入品味。
(再出示课件)学生诵读,练背。
三、(一)解决书后练习题,对比本课两首描写战争的古诗各自的感情基调。
(二)再看“我的视角”,解决冬冬的问题,理解多数古人选择战争题材写诗的原因。
四、日积月累,课外延伸。
收集王昌龄其他描写战争的古诗,还可以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战争的古诗。
出塞教学反思(通用4篇)
出塞教学反思(通用4篇)出塞教学反思(通用4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出塞教学反思(通用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塞教学反思1《出塞》一课的教学,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1、创设情境,强化感受《出塞》一诗描写的历史年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方面困难不小。
感其境,才能激其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有创意地表达”。
本节课中,我注重通过录象播放,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诗歌,继而“情动辞发”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
比如,在感受边塞的印象时,教师播放“冷月照边关”的凄凉画面,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完全把学生带入到征人痛苦、无奈的情感世界,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融情想象的基础上,配以教师的入情解说,激情诵读,诗句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悲壮的情景,学生自然入情入境,读出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学生的语言大门被情感推开了,他们畅所欲言,和诗人的情感、诗句的情感融为一体,既加深了对诗歌感情的领悟,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2、以诗解诗,促进感悟。
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
《出塞》这首诗高度凝练,再加上学生年纪小,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文学积淀缺乏,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边塞的艰苦荒凉以及战争的惨烈有较大困难。
为了突破难点,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本课教学我做了大胆尝试,补充多首相关主题的诗助读,通过对补充诗歌的理解实现对这首诗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了解边塞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相机出示了四首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诗歌——高适的《塞下曲》,杜甫的《后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
《出塞》教学设计和反思
《出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有三首古诗,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和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前两首是边塞诗,最后一首是怀古诗。
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及戍边将士甘洒热血、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出塞》一诗从写景入手。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
最后两句,着眼现实,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感叹边塞守将的无能;并借对历史名将李广的怀念,抒发自己希望朝廷任用良将来加强边防,确保国家太平的爱国激情。
同时,又语带讽刺,慨叹边疆战乱不断,国无良将。
气势豪迈,铿锵有力。
被称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及查阅的相关资料,体会诗中将士们和诗人甘洒热血,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及爱国热情。
4.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和决心。
三、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从今天我们进入第七单元的交流和学习,本单元的导引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国家,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单元我们会关注一些人物和事件,通过这些人物和事件我们能更加清楚的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一位自称有一片冰心的诗人-----王昌龄。
(二)读之入省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读出停顿。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1.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过渡:读的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
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出塞》教学设计及反思
《出塞》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出塞》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习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词义理解、修辞手法等。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出塞》的创作背景和主题,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的词义理解和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方式展示沙漠和长城的场景,激发学生对《出塞》这首诗的兴趣。
Step 2 了解背景(10分钟)Step 3 理解诗歌(20分钟)教师先念诵《出塞》,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词句、意境等逐渐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解读生词和短语,如“千里”、“关山愁落”、“烽火边声觉”等。
了解关山河山的遥远和边塞的凄凉。
3.让学生讨论和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如将士的忧愁、无奈、困苦,边塞的寂寥、荒凉,长城的壮丽等。
Step 4 创作体验(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诗歌的形式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出塞”为题材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边塞壮美和将士英勇奋斗的情感。
Step 5 分析思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修辞性手法,如使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现。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解读和理解。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导入、了解背景、理解诗歌、创作体验和分析思考等环节,学生对《出塞》这首诗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有些过于紧凑,导致一些内容无法深入展开。
例如,在第三步理解诗歌时,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讨论。
另外,在创作体验的环节,考虑到学生的创作经验和能力,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创作提示和指导。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互动和合作的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诗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2.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教学准备:课件资料教学方法:自读自悟为主,点播为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简介作者: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
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
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
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
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
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今存诗近180首。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说诗的意思.个别字意指导.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出示资料: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第1篇】《出塞》是语文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视野开阔,由秦而汉,由汉而唐,时间纵越千年,空间横跨万里,气象苍凉雄浑。
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与反观中,更饱蕴着诗人的深沉痛诉和无限希望。
诗歌语言朴实平淡,却洋溢着纵横古今的气魄,明朝李攀龙将这首诗推崇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着这一理念,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培养自学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会背诵、默写。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激发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策略,在教学中设计了“导入”“初读”“理解”“体悟”“延伸”五个环节。
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力求让学生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对话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1、导入。
本课的教学是一首边塞诗,因此,我也以学生曾经学过的一首边塞诗作为切入口进行导入,从而引出对边塞诗歌的初步认识,激发他们对唐代边塞诗歌深入学习的兴趣。
2、初读。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熟练朗读古诗,了解诗人,相机学习“昌”“龄”两个生字。
在读的过程中,引发初步的疑问。
3、理解。
理解是感悟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把握古诗大意,我在这一过程中着重设计了对“互文见义”即古诗首句的理解以及对飞将军李广的深入认识两方面内容,同时采用相互合作、交流、探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节奏。
4、体悟。
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但他们对情感的把握仍停留在表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与反思第1篇】《出塞》一、教材分析《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
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诗作的感染与激励。
教学难点设定为:在赏析品读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唐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古诗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
具体设计如下:1、设计并运用“学习向导”,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2、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出塞曲》2、导入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二)复习热身,明确学法。
1、唐人边塞诗歌,是唐诗中一道雄奇瑰丽的风景线。
其实,我们这学期在母亲河单元学过的一首七绝,就是盛唐边塞七绝中的一篇杰作。
谁能说出是哪一篇?提问背诵明确学法: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
(三)切入新课,指导朗读。
(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1)自由朗读。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朗读指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第1篇】1、感其境,激其情。
本诗描写的历史年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
感其境,才能激其情。
因此本节课中,我注重通过课件展示、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诗歌,继而“情动辞发”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
比如,在感受边塞的印象时,我出示一些描写边塞环境的诗句,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征人痛苦、无奈的情感世界,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2、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会作何感叹、作何感想?在学生悟到征人们一个朴素的愿望是“回家”后,教师引读——是啊,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的盼回家啊,可是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个过程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这样的例子还有:你是白发苍苍的老父母,老师来问你,你在盼什么?可是结果如何——读——从秦汉到大唐,一千多年盼儿归啊——读——;来问你,柔弱无助的妻子在盼什么?可是结果如何——读——从中原到塞北,关山万里盼夫归啊——读——有些遗憾的是,本节课虽然注意了朗读的指导,但在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和口语表达方面不够深入。
同时,教学环节上不够简洁,引入的资料、补充的诗歌比较多,以致于“走马观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反思第2篇】今天,按照预设上完了《出塞》,总的感觉是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这首诗我很喜欢,在这节课中我做了以下尝试:1、创设意象,入境悟情诗歌是古代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棵引人瞩目的奇葩,诗歌意象的创设,对学生入境悟情能起到较好的渲染及铺垫作用,教学时,我创设了以下导语:“孩子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而边塞诗,能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塞》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1.古人曾说: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翰《凉州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2.学生齐背师:很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原来我们很早就学过边塞诗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指导读题: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作者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2.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三、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师:听同学们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试一试了,同学们给不给老师机会?生回答:给!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停顿的时候要做到声停气不停,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再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两名学生读。
师相机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激情澎湃、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古诗则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
现在,我们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师:你真会读书(板书:互文明月边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秦朝时期明月照着边关,汉朝时候明月依旧照着边关。
明月如故,雄关依旧。
然而,同学们齐读诗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仍没有回家。
明月容易让人想念家乡和亲人,所以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以月亮为寄托,写下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每当我不经意地抬头,望见天空一轮明月的时候,老师就思绪飞扬、胡思乱想了;师:举头望明月,生接——低头思故乡;可是,出征打仗的士兵们(伤感而激情),生接:“万;老师又会想起唐代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的诗句;生齐背;王安石会思乡,战士们也一定思乡啊!可是他们却:“;老师还会想起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明月有情应识我,;师:出征边塞的士兵们,不想打仗;我们还能从哪些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人们天空一轮明月的时候,老师就思绪飞扬、胡思乱想了。
最先想到的是李白的诗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我背一背。
师:举头望明月,生接——低头思故乡。
可是,出征打仗的士兵们(伤感而激情),生接:“万里长征人未还”。
老师又会想起诗人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可是,出征打仗的士兵们,生齐读:“万里长征人未还。
”老师又会想起唐代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的诗句,同学们能一起背一背吗?因为这首诗孩子们学过,里面关于明月的诗句可能一时没想起,提示一下应该可以。
生齐背。
王安石会思乡,战士们也一定思乡啊!可是他们却:“万里长征人未还”老师还会想起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师深情地诵读)师:出征边塞的士兵们,不想打仗。
他们的亲人喜欢战争吗?(出示《资治通鉴.唐纪》资料)我们还能从哪些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人们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心情呢?PPT出示:羌笛何须怨杨柳,生接:春风不度玉门关。
醉卧沙场君莫笑,生接:古来征战几人回。
师:在这样的心情中,战士们在边关呼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征人们的亲人在呼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所有的百姓也在呼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那么,戍守边疆的战士、战士的亲人们、以及唐朝所有渴望和平的百姓以及115班的同学们和刘老师,我们来一起呼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将学生诵读的情绪带到高潮)师:汉朝李广将军就是诗中的——龙城飞将(出示李广的资料)假如有李广将军来戍守边关,一定不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南下入侵可是李广将军能来唐朝吗?那人们在盼望的是什么?(一个像李广将军一样的人)盼望着这样的一个人给他们带来什么?板书:思良将盼和平四、吟唱诗歌,体味感情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热血澎湃,激情满怀。
虽然王昌龄的这首七绝,只有短短四句,28字,但是“字字有泪,句句含悲”啊,怪不得,人们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称这首《出塞》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2.其实,诗歌不仅可以朗读,更可以作为歌曲来演唱。
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吧。
歌曲中,除了有演唱部分,还有诵读的部分。
到了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一起加入好吗?播放歌曲《古诗新唱:出塞》[板书设计]出塞王昌龄边关明月征人亲人人民思良将恨战争盼和平教学反思:这是本人在公开课中第二次上古诗内容,如果可以选择我不会选择古诗作为公开课的上课内容。
并不是本人讨厌故事、害怕古诗,相反,本人比较喜欢古诗。
这堂课是我在参加第二届全区青年教师素养大赛时,由教研室领导,在赛前一天通知的。
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参加第一届全区青年教师比武大赛的校内选拔活动,那时在学校初选时,并没有严格的按照规定,赛前一天由评委组决定授课内容,而是我们参赛选手自己选定。
我那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古诗作为授课内容,是五年级语文A版上册中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题临安邸》,原以为能够上得精彩,没想到整堂课几乎是我一个人在说话,学生似乎游离在课堂之外。
经过学校领导、同事,以及教研室领导的指导,我知道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对学生进行灌输,而是要提升他们的兴趣。
这次是在中心小学借班上课,时间为三十分钟,课前有3分钟左右的空白时间。
我是第八个出场的老师,看到有些老师在三分钟的空白时间里,播放了轻音乐,让学生静坐等待上课开始的口哨。
我觉得这样的等待很尴尬,自己是在下午最后一节课出场,学生的精神状态极有可能很低落,我必须提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在三分钟的空白时间里,我和115班的孩子进行了诙谐幽默的聊天,这是我第一次用这种风格和学生交流,效果却意外的好。
此首古诗仅仅四句,要上三十分钟的课,似乎有点难。
我主要采用的是朗读为主,在诗的1、2句中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我主要针对诗中的意象“明月”进行散发和联想,把诗人李白、杜甫、王安石、袁枚的含有明月的诗,作为引导学生思绪、激发学生情感的导火线,进行重复朗读训练,虽然重复但不显得单调,情感逐步升华。
在课堂结尾处,我选择了一首《出塞》的古诗新唱,作为结尾,学生们似乎很喜欢。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整堂的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昂,但是很多细节还是很粗糙。
本人在制作课件的时候,采集了许多战争图片,本意是为了把学生的心境拉进战争年代,但图片内容过多,我在翻阅的过程中,又对电脑操作不熟悉,很多次反复翻阅,造成授课流程不够连贯。
同时,由于这是一堂30分钟的微课,不可能像平时完整的课堂那样去上,必须有所取舍,突出重点。
而我没有做到,尤其课件中有两份资料介绍,《资治通鉴.唐纪》和李广的个人资料,学生在阅读这两份资料的过程中,耗费了5到6分钟,直接导致授课环节时间紧促,后来哨声一响,我便匆匆结尾。
如果有机会,再上这节课,我将把这两份资料交由学生于课外查阅,而且关于李广的介绍,其实在课本的注释中就有,我在课件中的介绍也许是有点画蛇添足。
自己班上的孩子,在诗歌背诵方面,不比中心小学的孩子差,但是他们为何在我的课堂上,不像这些第一次和我见面的孩子那样活跃,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听课和发言兴趣,这是值得我深思的一个问题。
《出塞》教学设计与反思西海小学徐雪《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1.古人曾说: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翰《凉州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2.学生齐背师:很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原来我们很早就学过边塞诗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指导读题: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作者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2.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三、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师:听同学们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试一试了,同学们给不给老师机会?生回答:给!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停顿的时候要做到声停气不停,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再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两名学生读。
师相机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激情澎湃、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古诗则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
现在,我们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师:你真会读书(板书:互文明月边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秦朝时期明月照着边关,汉朝时候明月依旧照着边关。
明月如故,雄关依旧。
然而,同学们齐读诗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仍没有回家。
明月容易让人想念家乡和亲人,所以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以月亮为寄托,写下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每当我不经意地抬头,望见天空一轮明月的时候,老师就思绪飞扬、胡思乱想了;师:举头望明月,生接——低头思故乡;可是,出征打仗的士兵们(伤感而激情),生接:“万;老师又会想起唐代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的诗句;生齐背;王安石会思乡,战士们也一定思乡啊!可是他们却:“;老师还会想起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明月有情应识我,;师:出征边塞的士兵们,不想打仗;我们还能从哪些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人们天空一轮明月的时候,老师就思绪飞扬、胡思乱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