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王薇

合集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
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思 想 上 认 识 不 够 .没 有 意 识 到 其
民族 精神 的凝 聚 和延续 、对 于实现 中华 民族 的统 一 和伟 大复兴 ,都 具有不 可估量 的重大作用 。 网站 的建设 ,能够 突破 时 问和 空 间的 制约 .以
重要 性 ,没有 采 取措 施保 护 ,没 有 建立 专 门 网站进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网站建 设现 状 及对 丁程 学 院 图 书馆 ,徐州 徐
摘 要 :通 过 网络 调 查 ,深 入 分 析和 研 究 我 国各 机 构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网 站及 主 页 建设 的 现 状 ,指 出其 存在 的一 系列
问题 ,并探 讨相 应 的发 展 策 略 。 关 键 词 :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网 站 建 设
第 2 3卷 第 O 2期 21 0 1年 0 2月
农、
书情 报 学 刊
VO 3 N O0 l , 2 .2 Fb 0 1 e 2 1
J u nl f irr n noma o c n e i n utr o r a o b a a d Ifr t n S i c s nAg c l e L y i e u
中 图 分类 号 :G2 0 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2 8 (01 )0 — 0 20 0 214 2 I 20 6 —3
Cu rn i ai n a d Co n e me s r sfrI t n i l u t r l rtg e s e C n t c in re t t t n u t r a u e S u o o n a gb eC l a i eW b i o sr t u He a t u o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最佳范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并记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工作情况,为今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调研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2. 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现状3. 相关保护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现状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文献资料搜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资料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同时走访相关地区,与当地居民交流并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以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四、调研发现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涵盖了传统技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

2. 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具特色,但大部分项目受到了外部文化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面临传承困难的问题。

3. 虽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和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需要加强监管和落实力度。

4. 当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但缺乏专业知识和资金支持。

五、调研建议1.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大对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2. 引导社会力量和专业人士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3.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工作,增强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合力。

六、结论本次调研深入了解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工作情况,为今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同时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希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
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了解
通过文献资料和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了解并分析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2. 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走访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解项目的保护现状、传承情况以及相关的问题和困难,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估。

3. 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他们对于保护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三、调研结论
1. 部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制定不够完善,执行不到位。

2. 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困难,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

3. 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保护意识。

四、建议
1.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

2.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培训和传承,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

3.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保护水平和专业能力。

五、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组织能够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切实加强力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传承并不断发展的丰富多样的文化实践和表演形式,如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戏剧、手工艺、民俗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保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传统知识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了解,本次调研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深入分析。

调研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到位,很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构和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相关保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不高。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很多保护项目由于经费不足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首先,应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其次,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保护工作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再次,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保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素质,为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最后,应加大资金投入,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来源,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发起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提供资金和场地等资源支持。

其次,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旅游业相结合,由此产生经济效益,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再次,一些专业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积极开展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了保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最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新技术手段进行宣传和传播,提高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的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承于各个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口头表演、传统医药、民间工艺、习俗、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展现了各个地区的独特文化风景,在文化转型期中更显得愈加珍贵。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关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体现我国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探讨,从保护面临的问题、现有的保护手段、保护工作中的成效等方面入手,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保护面临的问题1、技术性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例如一些传统舞蹈、歌曲等元素的维护和传承,需要对音乐的传递和转换进行至少一次录音。

但不妨碍当地的文化传承活动并不那么便捷,这鲜明地表明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先强化制定的调控、标准,制造一种形式的保护体制。

2、市场化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文化采纳了更多先进的产业方式,而具有非物质性质的文化元素总体处于较为停滞状态。

这也意味着在现代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市场压力变得很大,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那么实用,难以转变为现代产业,这也就是保护的第二个问题。

二、现有的保护手段1、非法市场销售的黑色产业链非法市场销售已经成为切实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具体操作是通过加入下游款项,协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产业中开展市场活动,发展以利用市场化的方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

而在此操作的过程中,黑色产业链的各环节也得到了保护。

2、专业艺术人才的培育专业艺术人才的实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利用其能力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个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统宣传技巧的再次育成,从而达到传承文化、加强艺术宣传的目的。

三、保护工作中的成效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注重通过在本土的非常育种跟进行艺术表演和技艺开发,使得传统文化悠久历史再次得到重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根据2012年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作的研究,分析说明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进步,但是文化安全意识淡薄、相关知识普及度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少等问题显著。

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导言21世纪初,我国开始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尤其是在文化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发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深刻反思当代社会发展状况下作出的重要的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体现出社会的悠久历史和文明程度,也能发挥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在文化安全视角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描述与分析能够反映十几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同时可以发现在保护工作中不足之处。

“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调动和传承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构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1]。

为了充分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笔者从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景泰蓝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客观数据撰写报告。

希望能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一、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研究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动态有较深刻的认识,掌握了该领域专业性的知识并确定了研究的方向。

研究主要采取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进行。

调查总体是我国居民,调查的样本是从全国各地选取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居民。

除此之外,还进一步评估样本质量来确保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后期进行数据处理时,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后,采用了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交叉式统计。

研究分析整理阶段,以文字、图表等多种行式展现成果。

二、研究对象本次调研选取了北京市、保定市、衡水市安平县三地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8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知识技能、艺术表现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报告旨在调研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更是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关键。

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文化认同感,促进社会凝聚力的形成,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对经济、旅游、教育等领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政策层面,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法规范,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法》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在实践层面,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如申报世界遗产、编制非遗名录、建设非遗示范基地等。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视野,各地保护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不协调、片面性等问题。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冲击,很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现象,如商业化倾向、传承体系不完善等。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和建议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1.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和政策研究,制定更加详细、具体的保护措施,加强法规的实施和执行。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化队伍建设。

鼓励大中小学和相关专业院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保护工作的研究和传承。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调研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传承并作为社会共同认同和认识体系的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人类的有关知识、技能、信仰等方面的文化表达。

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的调研报告。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1.政策支持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实施不力。

2.传承环境缺失。

传统文化传承受到现代文化影响,许多受访者认为传承环境不友好、社会对传统文化不重视,这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3.传承方式单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大多是口耳相传,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制约。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少。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龄较高,没有后继。

同时,由于传承方式的限制,很难吸引年轻一代对其进行传承。

5.基础设施不完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持。

但是,现实情况是基础设施仍有缺陷,资源分配不足,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本较高、保护效果较差。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1.建立法规保障。

建立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切实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和有效性,避免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出现。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同时,对传统文化所涉及的场所和文物进行维护和修缮。

3.拓宽传承方式。

与时俱进,采用科技手段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真正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4.培养传承人才。

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传承人专业知识和技能,吸引更多有志于参与传承的人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环保意识,特别要注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地区进行全面的基础设施完善。

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检查报告1 月 9 日至2 月 15 日,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写部展开了“对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检查,旨在认识有关状况,采集建议建议,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检查报告状况以下:一检查结果1参加检查的人员构造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状况3对我市非遗文化保护的认知状况4对推动非遗文化保护的见解状况二结果剖析从参加检查的人员来看,年纪集中在 18 至 60 岁,正是做事创业的年纪,他们关注事物的面比较宽泛。

参加检查的市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少量人很清楚,大部分人知道一些,很少量的其实不清楚。

这说明,大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广泛的认识,不过需要更深入的认识。

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内容的门路,大家多是经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很少是看到了“有关部门的宣传资料”,而对于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人清楚地认识,大部分人知道一些,少部分人是完整不知道。

因而可知,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应当增强,让大家对我市的“非遗”项目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大部分参加检查者以为“很重要”,可是对于这项工作,大家的关注度其实不是很高,多半是“有时关注”,也有近 40%的“不怎么关注”。

这有个人关注点不一样的原由,也有宣传不够的原由。

这致使大家对我市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不大清楚,结果大部分以为这项工作做得“不怎么样”,这样的结果有待改良。

对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参加检查者们也有仔细的思虑,以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公众认识不够,参加踊跃性差”,其次问题是“宣传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这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推动这项工作阻力来自哪里?参加检查者们表示主假如“公众未意识到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此外是作为传承主力的年青人“对非遗文化不感兴趣”,由此有关部门应从这些方面找打破口,以便推动有关工作。

三建议建议2 月 19 日,从市文体新广局认识到,在急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市做了大批工作:充分利用图书室、博物馆、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站)等文化阵地,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知识普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归入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行方案》、《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管理暂行方法》等,并增强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向上争资立项,争取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项补贴经费,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恢复传统剧目、培育后备人材等;采纳措施完美非遗文化保护、加大传承力度、创立保护品牌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形式,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是民族认同和社会凝聚的重要象征。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1.文献研究:对我国各级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进行详细梳理和分析,为后续调研提供基础资料。

2.实地调研:选择广泛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包括民间艺术、民间表演、传统技艺等多个方面,通过与相关从业者和保护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境。

三、调研结果1.保护机构存在的问题(1)保护机构主体职责不明确: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责任不明确,导致保护措施不到位。

(2)服务能力有限: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缺乏专业保护人员,导致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挑战。

2.基础设施不完善(1)保护场馆欠缺:一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缺乏合适的场馆,无法为观众提供展示和体验的机会。

(2)传承人生活和工作环境不良:部分传承人面临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社会关注不足(1)民众参与度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但现实情况下,多数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较低,参与度不高。

(2)市场化倾向较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过度商业化,缺乏纯粹的文化价值追求。

四、调研建议1.明确保护机构职责:各级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责任,制定配套政策和行动计划。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3.优化保护场馆建设:在城市和乡村建设合适的保护场馆,为观众提供展览和体验的机会。

4.改善传承人生活和工作环境:加强对传承人的关怀和扶持,改善其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5.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社会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

第23卷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姜雷(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徐州221008)摘要:通过网络调查,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各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及主页建设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248(2011)02-0062-03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ebsite ConstructionJIANG Lei(Library,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uzhou 221008,China)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line,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the ongoing constru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ebsite and homepage,pointing out the chain existing problems.It discusses in depth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Key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website construction收稿日期:2010-09-13作者简介:姜雷(1979-),男,硕士,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在图书馆技术服务部工作。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第23卷第02期Vol.23,No.02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2011年02月Feb.20111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的重要性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了解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们深入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无形的、非有形的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及其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示范性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手工艺技术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代表着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发展。

然后,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了梳理。

国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名师传承工程等项目。

这些政策和项目的出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经济支持。

接着,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

我们走访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手工坊和传承人,了解了他们的传承经验和困境。

我们发现,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龄较大,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面临困难。

同时,一些传统工艺手艺面临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现代化工艺的冲击,需要进行创新和转型。

此外,缺乏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和机构也是一个问题。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

其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建设,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制度保障。

再次,加强传统技艺的培养和传承,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传统工艺的学习和发展。

最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人才的建设,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总结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存 在 的 问题
程 ,它的开 展需要 牟 手 个部 门的参与 和配合 。从前 表可 以舌 H I , 前 ,我 国省 级非物 质文化遗 产 网站 主要 由
相 关 的政 务信 息 、法规文件 等 ,对 小省非物 质文化 遗 产 风貌 的展示也是 简单 的文字徊 图片介绍 ,例站 资源
内容相对单一 、空泛 ,对公众 的吸引力 对较弱 。 ( 四 )资源展现方式单一 丰富多样 的资源展现 方式是 吸 引网络用 广 1 的 要
省级非物 质 史化遗产保 护 中心 建没 ,而 其他拥 有丰富 非物质 文化遗 产资源 的文化部 门如档案 馆 、图书馆 、 博物馆 以及能 提供智 力 、资 、技术 支持 的企 业与科
研机构却 没 参与其 中 。部 门合作机 制 的缺 失一方 面 限制 了 站 对非物 质文化遗 产资源 的收录与 整合 ,另

河 北
h t t p 1 , f 、 . h e b f w z w h y c
/ ‘ n / ’ 一 河 北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政 策 法 规 、保 护 名 录 、 网上 展 馆 、燕 赵 c n / 1 n t o r m a t 1 o n / 1 n f o r 产 保 护 中心 风 情 传 承 人 、经 验 交 流 、理 论 研 究

手段 。它不仅 能唤起 公众对 网站的 阅读 兴趣 ,增加 站 的防问量和 知名度 ;而且有 利十人 家坦深 入地 了解 非物 质文化遗 产 ,提高公 众的非物 质文化遗 产保护 意

而 ,也 阻碍 丫非物质 文化遗 多元化保 护主体 机
制的建立 。
4 4 …西档案
表 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网站建设情况 一览表

调研报告: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XX省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丰富。

截止到2017年3月份,我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6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4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6人,居全国第四位。

省级非遗名录项目690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19人,居全国前列。

XX的非遗数字化开始于2010年,非遗网站的建设作为数字化保护的重要一环,其必要性日益凸显。

二、XX省非遗网站建设情况1.样本选取本文探讨的XX省非遗网站,指向XX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政府机构类网站,即由政府职能主办、以非遗保护、传播为主题,具有公益性、专业性的综合性网站。

2.研究方法研究团队于2017年4月1日-15日期间,采用网络调查法使用“行政区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检索词,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涉及全省11个地级市、168个县级行政区。

搜到符合条件的网站(网页)13个。

市、县(区)级的非遗保护主要由各地的群艺馆(文化馆)牵头组织实施,为了确保信息搜索的全面性,研究团队对各级行政区群艺馆(文化馆)网站进行了搜索。

共搜索到符合条件的网页28个。

3.我省非遗网站建设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省、市、县三级文化部门建设并投入运营的非遗产网站(网页)共计41个。

其中省级网站1个、市级网站(网页)8个、县(区)网站(网页)32个。

专业非遗网站5个,分别是:XX省非遗保护网、石家庄市非遗保护网、廊坊市非遗保护网、秦皇岛市非遗保护网、盐山市非遗保护网。

三、XX省非遗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1.建设意识薄弱,发展步伐缓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1个地级市中建设并运营的非遗网站(网页)共计8个。

其中,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建立了专门的网站;沧州、唐山、保定、邯郸、邢台在当地主管部门网站下设置非遗产栏目进行宣传。

全省168个县级行政区,只有32个县(区)建设了非遗网站(网页),占比19%。

关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调研报告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具有地方性、群众性的特点,是地方民间文化艺术内涵的结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文化之魂、民族之根,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的基础。

但随着紧急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环境的恶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进行调研。

先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我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很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在这里生存、传承、发展、变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一是内容丰富,分布广泛。

据调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主要分为:传统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

传统民间艺术主要有四脚龙舞等民间舞蹈和剪纸等民间美术。

传统工艺主要有北派墨玉影雕制作工艺、铜制品錾画工艺、丰镇月饼、隆庄月饼暨隆庄干货系列等民间食品工艺以及刺绣等民间工艺。

另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主要有隆盛庄六月二十四庙会等。

二是喜闻乐见,群众喜爱。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乡土气息浓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如丰镇月饼,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独特的口味和繁多的品种花样,并通过成立丰镇月饼协会和注册商标,成为中秋节馈赠好友、探亲之最佳礼品。

三是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显明。

如四脚龙舞,起源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至今四是技艺精湛,知名度高。

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如北派墨玉制作工艺,受到国外艺术家和收藏爱好者的一致青睐,享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况意见1、资金保障(1)、设立专项基金: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记录、收集、整理、建档、展示。

传承和发展都需要巨大的资金,这首先是政府的资金的投入,同时鼓励民间团体、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的捐款,专款使用,设立专门管理的机构,制定专门的使用制度。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近年来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

我国现有的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草案都强调责任与义务,却没有有效解决公众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所应获得的对遗产的实际认识与认同,并进而阻碍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

本文正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民众对于非遗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为此本课题组特组织了在宁波与温州两地向市民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在其他国家,早已开展了相关的保护工作,据我们采访过的专家介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则起步较晚。

日本在1950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韩国也于1962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一些国家如突尼斯、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开始在国内层面采取了版权法或者准版权法的模式(quasi-copyright framework)为其本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法律保护。

民众对于其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可程度也较高。

在立法上,我国也已经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现已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有望在今年进入人大常委会议事议程并很有可能获得通过。

《草案》将法律的保护范围界定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国家保护:(1)濒危的古语言文字;(2)口述文学和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木偶、皮影、剪纸等;(3)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艺;(4)传统礼仪、节日、庆典和游艺活动等;(5)与上述各项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实物、建筑和场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分析作者:唐云靳小水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访谈、网络调查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非遗网站类型,并对非遗网站的受众人群进行了需求分析,与此同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分析一、市场主要非遗网站分析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管理中心。

2006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網”在互联网发布,网站以“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口号。

截止到2013年3月,我国31个省份中,已有22个省份建立了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占70.97%;还有13个省份未建立,占29.03%。

人民网、新华网等很多重要的官方网站也相继开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栏,还有很多民间团体、科研机构、公司企业等独立或联合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

根据网站主办单位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整体而言,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中,数量上呈现出政府类网站为主,其他类型网站为辅的局面。

由于官方网站直接隶属于当地政府,非遗项目的增加能够起到对当地政府的宣传作用,因此,官网比较重视申遗,网站版面设置相似,政务信息多,互动交流信息少。

文化类、科研类的网站数量少,且各有侧重,文化类以收集资源为主,科研类以专题宣传为主,两者网络知名度往往都不高,需加强对外宣传,积极利用本身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宣传,拓展非遗宣传范围,展现非遗的魅力成果。

公益类、商业类网站有丰富的非遗信息资源,聚集大量人气,互动性强,而网络影响力较低。

然而,不管什么类型的非遗网站,在展现过程中,都注重结合本地特色,突出本土性,顺应非遗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二、对非遗网站可能的访问者的分析从可能的访问者中分析出潜在顾客,对网站潜在客户作出一定的分析,了解其需求,并利用网站的各种功能模块为他们提供特色服务。

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佚名
【期刊名称】《山西档案》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繁荣和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网络调查法,对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总页数】4页(P44-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2
【相关文献】
1.国外著名企业档案网站建设情况分析——对建设我国企业档案网站的思考 [J], 方燕平
2.我国省级政府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现状调研报告 [J], 龙怡;刘俊熙;郭金兰;盛宇
3.省级农业科学院所网站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J], 邱敦莲
4.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宣传看当前公共数字文化内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全国省级文化厅(局)、文化(群艺)馆网站的调研报告 [J], 徐玲;
5.国内省级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整合内容及呈现形式探究——以2011年度我国综合排名前十位省级网站为例 [J], 余厚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介绍、新闻动态、政策法规、名录
项目、传承人、普查工作、理论研究、
民风民俗、在线交流
中心文讯、遗产名录、政策平台、传承人、
学术论坛、田野笔记、研究成果、政务
中心
识。而2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中,约50%的网 站的资源内容展示以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为主,只有6个 网站有少量动态视频可供利用,资源表现手段单一, 没有将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如音频、视 频、三维动画等方式纳入其中。
产保护中心
保护、网络资源
·
http://www.hebfwzwhyc.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 政策法规、保护名录、网上展馆、燕赵
3 河北 cn/information/infor-
产保护中心
风情、传承人、经验交流、理论研究
mation_list
机构设置、新闻快讯、学术交流、法规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
一、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 现状
笔者于2013年3月1日至3日对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网站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知,我国31个省份中,目前已 有22个省份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占70.97%; 还有13个省份未建立,占29.03%。从网站资源的种类 与内容来看,各网站收录的资源以本省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及名录为主,辅以政策法规、研究资料等内 容。在网站资源的展现形式上,以文本、图片等静态 信息为主,只有天津、吉林、上海、湖南、海南和贵 州6个省份的网站收录了动态视频信息。
(三)突出资源内容的生活化、平民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阳春白雪”,它们产生
美术、民间工艺品等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商 业化开发和利用[2]。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多元化与社会
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并不脱离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
化,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积累。
方式,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各省在非物质文
下载、我们的身影、网上办事、非遗杂

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传习基地、生态
http://www.anhuify.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
12 安徽
保护区、政策法规、申报指南、非遗论坛、
net/
产保护中心
下载中心
组织机构、新闻中心、政策法规、代表作、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 传承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民间艺
13 福建 /
从而提高广大普通民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完善的地方。因此,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管部
(四)加强网站推广与互动
门必须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在立足本省非物质文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活跃度不高,一方面是
(五)探索网站产业化运营模式

广泛地收集、整合现有的多种媒体形式的非物质文化
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
遗产文献资源。网站所提供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由政府在主导和投资,从而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
·
资料应该齐全完整,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尽可
脱离社会与公众的需求,变成一项“政府事业”,缺
化遗产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过去的“政府型”网 站定位,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
四、 总结
总体而言,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还
注重网站内容的生活化、平民化,突出各省的地方特
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受理念、机制、资金、技术、
色,让公众深入地了解自己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网站建设还存在许多需要
(一)建立部门合作机制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的建设应该建立部门合 作机制,即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档案 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部门参与,相关政府部门 提供支持与保障,并加强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 获取相应的资源、人才和技术支持。除此之外,各省 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 强与企业的合作,适当地引入商业开发模式,一方面 为本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提供契机,另一 方面也可以为网站的持续运营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
二、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 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部门合作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 程,它的开展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和配合。从前表可 以看出,当前,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主要由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而其他拥有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文化部门如档案馆、图书馆、 博物馆以及能提供智力、资金、技术支持的企业与科 研机构却没有参与其中。部门合作机制的缺失一方面 限制了网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收录与整合,另 一方面,也阻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保护主体机 制的建立。
产保护中心
术之乡、保护论坛、两岸交流、专题展览、
在线申遗
http://www.jxfwzwhycw.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名录建设、非遗园地、工作交流、
14 江西
com/
保护中心
传承与保护、政策法规
新闻资讯、政策法规、中心介绍、遗产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网站活跃度不高 由于公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薄弱及网站 推广、资源组织等问题,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站呈现出访问量不高和网站活跃度低等特点。各省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上虽设有“非遗论坛”或“网上 留言”等互动交流板块,但是普通民众参与兴趣并不 高。
46 山西档案
三、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 对策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繁荣和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
过网络调查法,对我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3)03—0044—04
44 山西档案
(二)资源种类单一、数量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资源种类及数量多少直接决 定了网站对公众的吸引力和服务力。目前,我国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普遍存在资源种类单一、数量不 足的问题,网站信息多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 主。部分网站虽设有文献资料下载或学习交流等板 块,但是板块内容单一且数量不足。以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网站建设较为成功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为 例,其中学术交流板块下的文献资料类别,只是列出 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著作的题名、作者等信息,不 能提供全文利用,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1] (三)资源内容缺乏平民性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公 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的新途径。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国的省而不是从公众的角度出发,以用户为中心。网站 资源内容中,更新较快的板块多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的政务信息、法规文件等,对本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风貌的展示也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介绍,网站资源 内容相对单一、空泛,对公众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四)资源展现方式单一 丰富多样的资源展现方式是吸引网络用户的重要 手段。它不仅能唤起公众对网站的阅读兴趣,增加网 站的访问量和知名度;而且有利于大家更深入地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公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
多彩贵州、传承人、申报指南、项目产品、
他山之石、非遗杂志、典藏丛书、民族
音乐
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国家级省级名录、
名录分布图、传承人、申报指南、歌舞
乐展演、保护区、项目申报评审管理系

未检索

机构设置、新闻动态、专题报道、图片
欣赏、学术研究、田野笔记、名录项目、
传承人、中外交流、会员论坛
未检索

未检索
能提供文献全文供公众阅读、下载,而不是仅仅是文
乏社会关注与支持。在新的社会与经济环境下,省级
字与图片简介。此外,各省之间还可以通过友情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应该在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的方式进行合作,扩充资源库,实现省一级的非物质
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网站产业化运营的道
文化遗产资源的共建共享。
路,广泛吸收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的加入,对民间
2013.03 45
序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省份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网址
主办单位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 /
产保护中心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 / 保护中心
4 山西
文件、资料下载、图片展区、名录项目、
cn/Photo/Index.asp 产保护中心
用户中心
组织机构、中心文讯、传承人、保护项目、
内蒙古非物质
法规、项目介绍
.
6 辽宁
辽宁省文化厅
cn/fybh.html
资讯·动态、艺海·名录、视点·聚焦、 人物·传承、传统·民俗、作品·选粹
组织机构、政策法规、遗产名录、保护
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
7 吉林 /
载体、保护论坛、在线视频、文件下载、
保护中心
互动交流
组织机构、中心概况、法规文件、申报
指南、基地展馆、生产性保护、视听之

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名录项目、代表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 性传承人、申报指南、场馆基地、普查
10 江苏 /
保护中心
成果、研究与交流、动态信息、知识窗、
互动交流
新闻动态、名录项目、传承人、保护载体、
市县风情、热点专题、工作简报、文件 11 浙江 / 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
新疆艺术研究所 com/
资源板块
备注
未检索

未检索

信息发布、非遗普查、非遗知识、非遗
项目展示、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
承人、组织机构、政策法规、专家发言、
非遗保护论坛、文件下载、在线影音
机构设置、政策文件、名录、传承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