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教案第1课时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3.学习特点
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但在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理解试商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试商过程中如何调整商的大小。
2.教学难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时,商的位数的确定和初商不合适时的调整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教法学法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试商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讲解演示法:对于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试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具体。
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观察比较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试商方法和计算过程,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参观花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节《参观花圃》。
本节课主要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以及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用途。
2.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包括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以及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
难点:人民币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在购物过程中正确使用人民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模型、花圃商品价格标签、购物清单学具: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份人民币模型、一份花圃商品价格标签、一份购物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真实的花圃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用途,让学生对人民币有基本的认识。
3. 讲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教师向学生讲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4.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份人民币模型、一份花圃商品价格标签、一份购物清单。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购物清单进行购物,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并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人民币的用途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实际例子演示购物能力的培养购物清单购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购物清单,计算出需要支付的金额,并使用人民币模型进行模拟购物。
答案:根据购物清单,计算出需要支付的金额,并使用人民币模型进行模拟购物。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6单元第3课时 参观花圃(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6单元第3课时参观花圃(1)1.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人口数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统计;2.能够通过实地观察,学习花卉的分类和特点;3.能够描述和归纳所观察到的花卉数量和特点。
2.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人口数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统计;2.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观察,学习花卉的分类和特点。
3.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描述和归纳所观察到的花卉数量和特点。
4. 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调查表”和“统计和表格”等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调查表和统计方法,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调查表和统计方法;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亦可以分享自己使用调查表和统计方法的经验。
(2) 学生活动(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花圃;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份“花卉调查表”,记录下所见的花卉名称和数量;3.学生完成花卉调查表,返回课堂,再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花圃中种植的都是哪些花卉?•每种花卉都有哪些特点?•哪种花卉数量最多?哪种花卉数量最少?•总共有多少株花卉?(3) 教师指导(1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调查表进行集体评价,纠正调查表中的错误;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讨论,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所调查到的花卉数量和特点,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统计。
(4) 拓展练习(15分钟)1.接着上一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所调查到的数据,设计统计图表,并且想象自己在花圃中新增了一种花卉,应该如何修改调查表和统计图表。
5. 教学手段1.PPT或投影仪等;2.教具:调查表、纸笔、计算器等。
6.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花卉”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课程的一部分。
通过参观花圃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花卉的单价和总价,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花卉的单价和总价。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参观花圃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圃的场景图片、花卉价格表格等教学资源。
2.准备计算器、纸笔等学习工具。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出示花圃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花卉?它们的单价是多少?”让学生回答,并板书花卉名称和单价。
2.呈现(10分钟)呈现计算不同花卉总价的问题,如:“如果我想要购买菊花和玫瑰,我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教师给予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计算不同花卉的总价,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出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如果我购买了一盆菊花和两盆玫瑰,我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变化》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性质,感受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平移和旋转的实际例子。
但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判断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判断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花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圃中的图形变化。
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平移、旋转。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图形卡片,展示平移和旋转的例子。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平移:图形平移后,形状、大小、方向不变,只改变位置。
旋转: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不变,方向发生变化,但旋转中心不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判断给定的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进一步巩固和应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一个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这一节课之前,我首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对学生前期的观察和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上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此掌握得不够熟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由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举例、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讲解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参观花圃的情景,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主要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花圃,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四边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的语言去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四边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逐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图形问题感兴趣,容易接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四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培养学生用图形语言描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四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用图形语言描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和认识不同种类的图形。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圃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花圃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哪些种类的花?它们是如何排列的?”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四边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学习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花圃,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四边形的特征。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参观花圃的路线图、各种花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等,学生需要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实际应用数学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信息,正确计算出不同花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出不同花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
2.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圃的路线图和各种花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信息。
2.准备计算工具,如尺子、计算器等。
3.准备纸和笔,供学生记录和计算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花圃的路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路线图的特点。
同时,向学生介绍花圃中种植的各种花卉以及它们的种植面积和数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请问同学们,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出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呢?”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出不同花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参观花圃(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参观花圃(1)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参观花圃(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5页例1和第76页的“做一做”。
例1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学会用千米和米作单位计量花圃的长和宽,以及计算花圃的面积。
同时,让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中,较大的长度和面积通常使用千米和公顷作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千米和米作单位计量长和宽,以及计算面积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估算和精确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千米、米和公顷计量长和宽,以及计算面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去参观学校附近的一个花圃,让学生观察花圃的长和宽,以及整体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表示花圃的长、宽和面积。
2. 例题讲解:回到教室后,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 read and understand,然后解释例1中的情境。
引导学生用千米和米作单位来表示花圃的长和宽,并计算花圃的面积。
在此过程中,教师强调换算千米和米、公顷和平方米的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6页的“做一做”,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较大的长度和面积需要用千米、米、公顷和平方米作单位来表示。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千米、米和公顷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 计算花圃面积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一个花圃的长是2千米,宽是1千米,求这个花圃的面积。
(2)一个花圃的长是500米,宽是300米,求这个花圃的面积。
(3)一个花圃的面积是2公顷,长是1千米,求这个花圃的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2参观花圃(1)|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2参观花圃(1)|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2参观花圃(1)|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六单元,章节为2参观花圃(1)。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参观花圃的相关知识,包括花圃的种类、花圃的布局以及花圃中的各种花卉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花圃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花圃布局设计。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让学生了解花圃的基本知识,包括花圃的种类和布局。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花圃布局设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能够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花圃布局的设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布局设计。
教学重点:花圃的基本知识,包括花圃的种类和布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花圃图片、花卉图片、卡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张花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花圃的种类和布局。
2. 讲解花圃的基本知识,包括花圃的种类和布局。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一个花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4. 示例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布局设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花圃布局。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花圃的种类花坛花丛花架花圃的布局直线布局曲线布局圆形布局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个花圃布局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喜好,设计一个花圃布局,包括花坛、花丛、花架等,并能够用文字和图画表达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了解了花圃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花圃布局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和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参观花圃(1)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3参观花圃(1) 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3参观花圃(1)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参观花圃(1)。
我们将要通过实际参观花圃的情景,学习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参观花圃的情景,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以及一些数学工具,如尺子、笔等。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我向学生讲解花圃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我给学生一些实际的例子,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参观花圃(1)”的,并在下面列出今天所学的重点内容,如花圃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花圃的面积和周长。
答案:花圃的面积为X平方米,周长为X米。
2. 题目:你家附近的公园或花圃的面积和周长是多少?答案:我家附近的公园(或花圃)的面积为X平方米,周长为X 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参观花圃的情景很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但有些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例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学生们对于参观花圃的情景非常感兴趣,这表明通过实际情境引入新知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参观花圃(1)-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参观花圃(1)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参观花圃(1)北师大版我今天要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第六章第二节《参观花圃(1)》。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花圃的经营方式。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了解花圃的经营方式,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学生们对于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重点则是他们对于花圃经营方式的掌握。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花朵模型、花圃图片等,以便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课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展示花圃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花圃的经营方式。
然后,我会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会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花朵模型,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我的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课堂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的过程和花圃的经营方式。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些相关的题目,包括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思考并描述花圃的经营方式等。
我会根据学生们的情况,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课堂内容。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一些拓展延伸,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也是我认为对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的部分。
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和花圃的经营方式。
这是因为他们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花圃的经营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
对于这个重点,我会通过展示花朵模型和花圃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花圃的经营方式。
第3课时 参观花圃第一课时)(教案 )- 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3课时参观花圃第一课时(教案)一、课程目标1.具备观察花卉特点和形态的能力。
2.能够从观察中学习数学知识,如比较大小和分类。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图书馆或花园地点2.班级带头人和小组分配表3.学生手册和笔记本4.照相机或智能手机三、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课程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本堂课的主题,即花圃参观。
2.提醒学生在观察之前需要仔细看清楚目的和任务。
步骤二:分组和安排1.教师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颜色。
2.每个小组需要分配一个小组带头人。
3.教师宣布观察和拍照的任务任务。
步骤三:观察和记笔记1.让小组带头人带领小组前往花园或图书馆。
2.学生围绕花草观察,观察时需要记录下花草的特点和形态。
3.学生可以用笔记本或学生手册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4.让学生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花草名称,特点,形态和颜色。
步骤四:小组讨论和比较1.让小组带头人带领小组讨论他们所观察到的花草。
2.让小组比较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点并给予简短的总结。
步骤五:普及知识和总结1.让小组报告他们关于花草的观察和比较结果。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和观察情况,普及课堂上的知识和相关信息。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并给出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参与。
4.教师提醒学生,生活中有很多需要观察和比较的事情,学生要注意和抓住机会。
四、作业和评估1.学生需要把他们的记录和观察结果记录在笔记本或学生手册上。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和观察结果进行评分。
3.学生需要在下次课上提交笔记本或学生手册。
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观察和比较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有些学生对于记录方面缺少经验需要提醒和加强。
2.教师应该更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需要观察比较的事物,通过观察和记录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3.教师可以在下一次课上给予更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观察的乐趣。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 参观花圃(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参观花圃(1)教学目标1.了解花圃的基本情况,学会用“面积”和“周长”两个概念来描述图形。
2.能够计算出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3.学会用常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常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点,复习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2.老师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参观花圃。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参观花圃和数学有什么联系?”学生思考并回答:“我们可以用面积和周长来描述花圃中的图形。
”2. 新知教学1.老师出示一个矩形和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回顾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2.老师出示花圃的平面图,并介绍花圃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花圃中各个部分的形状和大小。
3.老师以花坛为例,引导学生计算出花坛的面积和周长,并让学生在花圃平面图上标出花坛的面积和周长。
4.老师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计算出办公楼和草坪的面积和周长,并在花圃平面图上标出。
5.老师出示综合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出小路的长度。
3. 拓展练习1.老师出示一幅地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上的图形,计算各个地方的面积和周长。
2.老师出示一幅花园的平面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了解花园中各个部分的大小和形状。
4. 课堂小结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和方法。
2.老师提醒学生课后需要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方法,做好课堂笔记。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并记录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花圃的基本情况,学会用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来计算花圃中各个部分的大小和形状,还学会了用经验和常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内容也是四年级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们在观察和计算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参观花圃(1)-北师大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参观花圃(1)-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2. 乘法的基本运算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
2. 教学难点: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
2. 情境教学法:创设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花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花圃中的各种花朵。
提出问题:“如果每朵花有5片花瓣,花圃里有3朵这样的花,一共有多少片花瓣?”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乘法的意义结合导入的问题,讲解乘法的意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个5相加,可以写成3×5。
3. 讲解乘法的基本运算结合乘法的意义,讲解乘法的基本运算。
乘法运算可以表示为a×b,其中a 和b为乘数,积为c。
例如:3×5=15,其中3和5为乘数,15为积。
4. 情境教学创设参观花圃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花圃里有5朵玫瑰花,每朵玫瑰花有3片花瓣,一共有多少片花瓣?学生通过计算5×3,得出答案15。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花圃的图片。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花圃里有4朵向日葵,每朵向日葵有6片花瓣,一共有多少片花瓣?学生通过计算4×6,得出答案24。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每个苹果有3个朋友,一共有多少个朋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单元主要围绕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展开。
学生将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了解面积的概念,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面积的概念,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并能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计算面积和进行单位换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会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会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展示花圃的情景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用具:准备面积计算器和面积单位换算表,方便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花圃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花圃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
《参观花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习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教学方法
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口算题目)480÷80= 490÷70= 240÷60= 300÷50= 2.(课件出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指名回答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0×( )<160
30×( )<262
60×( )<485
90×( )<368
3.竖式计算:252÷30=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
算。
4.说一说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后指名读)
5.同学们真是聪明的小勇士,用自己的智慧拿到了苗圃通行证,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
1.苗圃的景色很美,从园艺师叔叔的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回答)2.你会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
3.求“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应怎样列式?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1)引导学生明白154÷22= 求的是平均数,是把154平均分成22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2)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问题。
(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4.先估一估:每种花大概各有多少盆?
5.刚才大家估计的都是一个近似数,每种花究竟各有多少盆?用什么方法才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呢?(列竖式计算)那我们现在就用竖式来计算出结果。
6.先估一估:每种花大概各有多少盆?
7.刚才大家估计的都是一个近似数,每种花究竟各有多少盆?用什么方法才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呢?(列竖式计算)那我们现在就用竖式来计算出结果。
(1)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桌之间可以合作完成。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师巡视,和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
(2)让板演的学生汇报计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试商的过程:
(3)同桌交流:用竖式计算154÷22时,把除数用什么方法当作多少来试商?商写在哪位上?商又与谁相乘?
8.交流验算的方法。
(1)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我们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指名列竖式的同学在板演的下方验算,其余学生独立验算,然后全班交流验算的竖式各部分的数分别是什么。
(2)观察上面的竖式,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之间有什么关系”?
(3)用“商×除数=被除数”来验算无余数的除法。
9.把这道题的解答步骤补充完整。
(在横式上写结果及单位,下面写答语)
三.结论总结
1.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用“商×除数=被除数”来验算无余数的除法。
四.课堂练习
列竖式计算
1.856÷34
2.600÷29
五、作业布置
找出例子说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试商。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商×除数=被除数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
四舍五入《老年护理》护士职业模拟试卷一
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
A1型题
1.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年龄的划分,不正确
A.35岁以下为青年人
B.45~59岁为中年人
C.60~74岁为年轻老人
D.75~89岁为老老年人
E.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2.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老年人口型国家的评价标准为
A.60岁级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
B.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
C.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8%以上
D.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
E.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4%以上
3.适宜老年人居住的居室温度应为
A.18~20℃
B.20~22℃
C.22~24℃
D.24~26℃
E.26~28℃
4.一位身体健壮的70岁老人,适宜的运动量是运动后心率达到
A.90次/分.
B.100次/分.
C.110次/分.
D.120次/分.
E.130次/分
5.正常情况下,老年人每日适宜的饮水量为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少于1000ml
6.老年便秘病人的饮食护理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适当活动、运动
B.食用精制面粉和糖
C.选用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
D.由右向左按摩腹部
E.适量饮水
7.老年人智力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知觉整合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B.近事记忆力及注意力逐渐减退
C.词汇理解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D.晶态智力并不随增龄逐渐减退
E.液态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
8.老年人呼吸系统老化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易发生吸气性呼吸困难
B.肺泡数量减少而肺泡腔变大,肺泡面积减小
C.胸廓扁圆原形变为桶状
D.肺组织萎缩,体积变小,重量减轻
E.肺硬度增加,肺泡的回缩力减弱
9.食物中过多摄入( )能诱发龋齿
A.单糖
B.蛋白质
C.膳食纤维
D.蔬菜
E.豆制品
10.老年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应达到每公斤体重
A.0.8g
B.1.2g
C.1.6g
D.2.0g
E.2.5g
11.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的是
A.液态智力
B.晶态智力
C.思维
D.记忆
E.感觉
12.老年人沐浴时间以( )为宜
A.10~15min
B.15~20min
C.5~10min
D.20~25min.
E.25~30min
13.有关老年人运动时间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天总运动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B.每天最佳的运动时间为9:00~11:00
C饭前锻炼,至少要休息5分钟再用餐 D.饭后要休息10分钟以上才锻炼
E.夜晚临睡前半小时内适度锻炼改善睡眠
14.老年人的睡眠时间每天大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