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带泪的笑

合集下载

捷克电影诗和圣洁的田野

捷克电影诗和圣洁的田野

对于许多中国观众而言,捷克电影是个陌生的名词,印象中的捷克电影,似乎只有《好兵帅克》和动画片《鼹鼠的故事》。

有人或许会把《布拉格之恋》当成捷克电影,而那其实是美国人拍摄的,尽管电影的内容源自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高晓松写过一首歌,叫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其中有这样两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在我看来,捷克电影的永恒主题正是—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而是诗和圣洁的田野。

在市场化大潮席卷全球时,捷克电影人的理念却是心系田野,永不苟且。

不少捷克电影展现的都是乡村或小城镇的绝美风光与田园生活。

那些金色田野、淳朴民居,那些鸡鸭猫狗、家长里短,都是捷克电影里最常见也最感人的画面。

就算电影拍摄的是布拉格那样的大城市里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也往往一心只想赋“归去来”,唯有在回归田园之后,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与安宁。

至于捷克电影里的人,往往让我想到哈谢克与拉达用文字和画笔共同打造的“好兵帅克”:因为他们看起来就像帅克一样性格开朗,风趣幽默,表面上浑浑噩噩,在面对大是大非时却毫不糊涂,时刻为了和平与自由而抗争,只是每个人采取的抗争手段不一样。

当然,捷克电影里还有其他类型的人,有的沉迷声色,有的自命不凡,有的随遇而安,有的脾气火爆,有的性情温顺……他们就这么平凡,谁也不想当英雄,但每当需要捍卫和平与自由或者说诗和心中的田野之时,他们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至少也不会去助纣为虐。

也就是说,捷克人是最快活也最懂得生活的,所以永远也不可能被长久奴役,这就是苏联最终从捷克撤军的原因之一,也是捷克最终成为捷克的原因之一。

相比电影术语和手法等,我心中的“好电影”标准更在于电影局部或细节,比如一段场景,一首插曲甚至一只风度翩翩的猫。

因为我相信布莱克的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一、伊利·曼佐导演与赫拉巴尔《世界文学》的主编高兴在谈到捷克文学时说,当代捷克作家里面,不是只有中国读者熟悉的昆德拉、塞弗尔特和克里玛,捷克人更爱的当代作家其实是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因为他们觉得他“最有捷克味道”,可以说是“始终不缺席的作家”。

赫拉巴尔作品出版始末

赫拉巴尔作品出版始末

赫拉巴尔作品出版始末2014-03-18 17:25:55来源:新浪博客作者:龙冬0人参与0评论1991年秋天,自己在西藏工作一年多时间,回到北京。

我晃晃悠悠地走出机场,猛然觉得,家乡变了。

城市夜晚灯火明亮,喧嚣不休。

饭局酒桌上充斥着交易。

城市同人似乎都陷入到物质的泡沫里。

深沉的寂寞裹缠着我。

私心打算,是不是应该认真地写写小说了?只有创作能使自己莫名的烦躁同茫然得到平息,使自己的念想有个归宿。

我想迅速地进入到良好的写作状态,可还是写不出内心理想的小说。

在万般无奈的嘈杂之中,想到家里收藏的一整套《世界文学》杂志。

自己静静看,逐期逐篇看,暂时把写作的事情忘记了。

好像是在同时间赛跑,到1992年底,几乎读完了自1977年复刊以来所有的《世界文学》。

1993年,新的一页翻开了,我等待着新的《世界文学》到来。

就在当年的第二期上,读到了杨乐云译介的中篇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和两个短篇、一篇“创作谈”摘录。

现在,这位经典作家已经被汉语世界认识到了,并且得到相当范围的接纳。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捷克人,1914年出生。

他服过兵役,后来成为一位法学博士,可他的工作从来就在底层,甚至在废纸回收站当打包工。

四十九岁,是多数伟大艺术家早已离世的年龄,赫拉巴尔却刚刚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那就是短篇小说集《底层的珍珠》。

关于这位作家同他的作品,常识方面无须赘言,但我要说,他是一个功夫坚硬、技巧娴熟却又处处零乱、天马行空的作家,他是一个始终生活在社会底层、关注现实、哀伤文明毁坏的幽默作家。

他写底层,但是他的艺术精神气质却保持着优雅高贵。

他坎坷的人生履历,尤其让我觉得亲切。

我预想,他的启示一定会对今天中国写作者产生影响。

上面这些内容,自己长时间怀在心底,感受着巨大的满足。

我可以开始自己的写作了。

一下子就写出中篇小说《驼色毡帽》、《戏剧零碎》和许多。

至少这两部作品,我必须承认自己是从“抄袭”赫拉巴尔而来。

《驼色毡帽》的开头:“三个月了,从九月到十一月,已经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我头戴一顶脏兮兮的驼色毡帽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游荡。

《 复活(节选)》同步练习卷(含答案)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 复活(节选)》同步练习卷(含答案)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活(节选)》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人们应该赞扬你的母亲﹣﹣伟大的中国!B.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C.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三十人吃粥。

D.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的,可是我也分到了它们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斜睨.(nì)饶恕.(shù)笑盈.盈(yíng)嫣.然一笑(yān)B.褴.褛(lán)哽.住(gěng)擤.鼻子(mǐng)夺眶.而出(kuàng)C.喉.咙(hóu)鬈.发(juǎn)瞟.一眼(piǎo)模.模糊糊(mó)D.嫌恶.(wù)不屑.(xiè)典.狱长(diǎn)窘态毕露.(lóu)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公司总经理对小李说:“我一定会认真雅正你今天提交的市场调查报告。

”B.小杨激动地说:“承蒙金鱼街社区委员会的邀请,我参加了读书分享会。

”C.在外求学的儿子一到家,父亲就动情地说:“家父我早就包好饺子等你啦!”D.小赵把他的好朋友送到门口,说:“我就此留步,不远送了,祝您一路平安!”4.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

只几十年_____________,它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②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端午节挂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疾病。

③在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别有用心的势力的_____________、使和利用,坚持原则。

A.功夫驱除蛊惑B.工夫祛除迷惑C.工夫祛除蛊惑D.功夫驱除迷惑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①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尽管烜赫一时,不可一世,但最终还是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100本必读外国名著系列

100本必读外国名著系列

这100本书大部分是外国名著,小部分不是名著,但是也挺好看的。

大概前80本是译本,后20本是英文原著。

1.《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巫宁坤关键词:文学爱情幻灭美国梦2. 《道连格雷的画像》作者:奥斯卡·王尔德译者:荣如德关键词:文学艺术哥特道德享乐3.《月亮与六便士》作者:毛姆译者:傅惟慈关键词:文学艺术梦想世俗4.《追忆逝水年华》作者:普鲁斯特译者:徐和瑾关键词:文学意识流成长5.《基督山伯爵》作者:大仲马译者:周克希关键词:文学复仇伟大隐忍6.《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译者:王之光关键词:童话责任童心爱情7.《爱情笔记》作者:阿兰·德波顿译者:孟丽关键词:文学爱情心理学8.《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译者:文敏关键词:文学政治自由9.《局外人》作者:阿尔贝·加缪译者:柳鸣九关键词:文学司法自由荒谬1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米兰·昆德拉译者:许钧关键词:文学爱情灵与肉媚俗政治11.《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译者:范晔关键词:文学魔幻家族宿命孤独12.《在路上》作者:凯鲁亚克译者:王永年关键词:文学迷茫青春垮掉的一代13.《情人》作者:杜拉斯译者:王道乾关键词:文学爱情欲望女人14.《蝴蝶梦》作者:达夫妮·杜穆里埃译者:陆谷孙关键词:文学女权哥特15.《红与黑》作者:司汤达译者:罗新璋关键词:文学爱情政治成长命运16.《青年艺术家画像》作者:乔伊斯译者:朱世达关键词:文学意识流艺术世俗17.《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作者:雷蒙德·卡佛译者:小二关键词:短篇小说集讽刺爱情开放式结局18.《荒原狼》作者:赫尔曼·黑塞译者:赵登荣关键词:文学意识流俗世荒诞19.《生命如歌》作者:特蕾西·基德尔译者:刘莉关键词:文学生命大屠杀逃亡20.《吸血鬼莱斯特》作者:安妮·赖斯译者:顾炜关键词:文学吸血鬼宿命永生孤独21.《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译者:施咸荣关键词:小说青春成长社会理想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斯蒂芬·茨威格译者:席闯关键词:小说爱情深情23.《名利场》作者:萨克雷译者:容如德关键词:小说世俗繁华现实众生相24.《包法利夫人》作者:福楼拜译者:周克希关键词:小说情欲出轨婚姻25.《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译者:方平关键词:小说哥特爱情家族宿命26.《乱世佳人》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译者:陈良廷关键词:小说女权爱情责任人性27.《十一种孤独》作者:理查德·耶茨译者:陈新宇关键词:小说短篇小说集孤独众生相28.《荆棘鸟》作者:考琳·麦卡洛译者:曾胡关键词:小说成长责任家族爱情29.《过于喧嚣的孤独》作者: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译者:杨乐云关键词:小说孤独理想现实挣扎30.《洛丽塔》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译者:主万关键词:小说情欲恋童癖精神分裂31.《殷红的花朵》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译者:黄杲炘关键词:小说爱情婚外情欲望32.《青春咖啡馆》作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译者:金龙格关键词:小说青春社会百态人生33.《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译者:萧宝森关键词:小说哲学34.《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塞尼译者:李继宏关键词:小说人性背叛救赎35.《小约翰》作者:F·望·蔼覃译者:鲁迅关键词:小说童心本真36.《猜火车》作者:欧文·威尔士译者:石一枫关键词:小说青春毒品人性成长37.《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作者:保罗·奥斯特译者:btr 关键词:小说死亡孤独父子情38.《霍乱时期的爱情》作者:马尔克斯译者:杨玲关键词:小说爱情命运39.《夜访吸血鬼》作者:安妮·赖斯译者:魏向清等关键词:小说吸血鬼永生孤独40·《人间天堂》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姚乃强关键词:小说青春成长迷茫41.《美丽与毁灭》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吴文娟关键词:小说爱情繁华幻灭42.《夜色温柔》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汤新楣关键词:小说爱情怀旧人格分裂崩溃43.《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姜向明等关键词:小说短篇小说集爱情众生相44.《飞女郎与哲学家》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姜向明关键词:小说短篇小说集女性爱情45.《爵士时代的故事》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裘因关键词:小说短篇小说集众生相46.《茶花女》作者:小仲马译者:王振孙关键词:小说爱情浪漫47.《旅行的艺术》作者:阿兰·德波顿译者:南治国等关键词:随感心理学旅行48.《少年维特的烦恼》作者:歌德译者:韩耀成关键词:小说爱情单相思49.《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作者:杜拉斯译者:谭立德关键词:小说成长种族贫穷50.《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者:莎士比亚译者:孙大雨关键词:戏剧悲剧人性51.《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作者:莎士比亚译者:田伟华关键词:诗词浪漫52.《瓦尔登湖》作者:梭罗译者:潘庆舲关键词:随笔散文回归自然沉静心灵53.《普罗旺斯的一年》作者:彼特·梅尔译者:王春关键词:随笔散文回归自然惬意54.《南方女王》作者:阿图罗·佩雷斯-雷维特译者:叶淑吟关键词:小说女性毒枭命运人性55.《空谷幽兰》作者:比尔·波特译者:明洁关键词:随笔旅行(一个外国人来中国的游记)56.《查令十字街84号》作者:海莲·汉芙译者:陈建铭关键词:小说文艺跨国书信温暖57.《琴声如诉》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译者:王道乾关键词:小说情杀欲望爱情58.《崩溃》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黄昱宁关键词:自传随笔社会自我分析爵士时代59.《看不见的城市》作者:卡尔维诺译者:张宓关键词:散文艺术历史旅行预言60.《王尔德经典童话选》作者:王尔德译者:巴金关键词:童话纯真无私美丽61.《自深深处》作者:王尔德译者:朱纯深关键词:自传书信爱情艺术救赎62.《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译者:方柏林关键词:传记唯美主义63.《相约星期二》作者:米奇·阿尔博姆译者:吴洪关键词:自传哲学灵魂64.《王尔德诗选》作者:王尔德译者:汪剑钊关键词:诗歌艺术65.《拜伦诗选》作者:拜伦译者:杨德豫关键词:诗歌艺术66.《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作者:帕拉宏撒·尤迦南达译者:王博关键词:传记行记心灵哲学67.《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译者:李汉昭关键词:传记坚强心灵命运68.《都柏林人》作者:乔伊斯译者:孙梁关键词:短篇小说集众生相苍凉69.《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作者:翁贝托·艾柯译者:王建全关键词:文学历史美学艺术70.《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树译者:林少华关键词:小说情欲救赎71.《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译者:吴象婴关键词:历史世界观72.《血颂》作者:安妮·赖斯译者:严志军关键词:小说吸血鬼孤独73.《寻欢作乐》作者:毛姆译者:叶尊关键词:小说作家轶事风流韵事74.《写给无神论者》作者:阿兰·德波顿译者:梅俊杰关键词:散文宗教信仰艺术道德75.《喧哗与骚动》作者:福克纳译者:李文俊关键词:小说家族人性意识流76.《亲爱的提奥》作者:文森特·梵高译者:平野关键词:自传灵魂艺术77.《剑桥艺术史》作者:兰伯特等译者:钱乘旦关键词:欧洲艺术史建筑绘画78. ——86. 《The Woman In Love》——D.H. Lawrence 《Of Human Bondage 》——W.Somerset Maugham 《Oliver Twist》——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s 》——Charles Dicken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Oscar Wilde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Oscar Wilde 《The Age of Innocence》——Edith Wharton 《Dracula》——Bram Stoker87——90 《Gone with the wind》——Margaret Mitchell 《Jane Eyre》——Charlotte Bronte 《The Call of the Wild》——Jack London91——98 《One day》——David Nicholl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Ernest Miller Hemingway 《Selected Stories By O.Henry》——O.Henry 《The Tale of Two Cities》——Charles Dickens 《The Beautiful and Damned》——F.Scott Fitzgerald 《Lady Chatterley's Lover》——D.H. Lawrence 《Camellias》——Alexandre Dumas 最后两本是我最喜欢的《王尔德英文全集》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英文原版99.《The Collected Works of Oscar Wilde》——Oscar Wilde100.《The Great Gatsby》——F.Scott Fitzgerald。

孤独的生活哲学——读《过于喧嚣的孤独》有感

孤独的生活哲学——读《过于喧嚣的孤独》有感

孤独的生活哲学——读《过于喧嚣的孤独》有感赫拉巴尔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作家,如若有人要为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结束后的时代命名,他必得称之为赫拉巴尔时代。

---米兰昆德拉如此让文学巨匠昆德拉不吝赞誉之词的正是他的同乡,为这部《过于喧嚣的孤独》沉吟二十年,三易其稿的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他尝试过用诗歌、捷克口语化散文、诗歌般的抒情散文去记录回收站包装工汉嘉的喃喃自语。

在汉嘉的独白中以轻快的笔调、诗意的抒情为读者展现了他对于社会、家国、文明长达半个世纪的感慨与喟叹。

汉嘉在废纸回收站做包装工有三十五个年头了,每日在噪声轰鸣、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重复着冗杂的工作。

利用工作之便,汉嘉阅读即将被焚烧的书籍、欣赏正在被摧毁的艺术品,在无意中获得了学识。

捷克当局为了肃清异己,教化民众的意识形态;为了向瑞士换取区区几克朗外汇便大量焚烧书籍或运到国外卖掉。

汉嘉对这些即将逝去的知识倾注了独特的感情,他每打一个废纸包便放入一本名著,而后会用大师们的画作的复制品裹上,像对待一个婴儿般满怀虔诚而满心悲戚。

在“发生和毁灭,书与血,文学和生命”交织在一起的地方,在幻觉中他遇见了耶稣和老子。

耶稣代表西方文明中的救赎与重生,老子则代表东方文明中的超然与智慧。

他皈依基督却向往老子,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和思维维方式的碰撞中煎熬,最后选择像塞内加一样,像苏格拉底一样,倒在压力机里,和茨冈小姑娘,和曼倩卡,和千万个人类思想精萃一起飞上天去。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

三十五年来我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部百科辞典。

”小说一开头就仿佛带我们回到三十五年前的过去,诗意的低吟中饱含岁月的沧桑。

三十五年以来积郁在心中的惆怅就通过如此轻盈的语调向我们一一诉说。

“三十五年来我处理废纸”在书中各章开头反复出现,这种音乐般的地抒情效果,造成了一种深沉的时光流逝之感和生命凋零的喟叹。

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

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

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2014-03-14 17:40:34来源:凤凰读书综合0人参与0评论(图:赫拉巴尔)据说,在捷克,如果问普通人谁是当代最受欢迎的捷克作家,答案通常不是米兰·昆德拉或伊凡·克里玛,而是一个中国读者不太熟悉的名字——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尽管这三人一直被并称为捷克当代文坛“三剑客”。

捷克人说,赫拉巴尔像是啤酒馆里坐在你桌子旁的熟人,将无数奇特的故事娓娓道来,幽默而富有哲理,这才是纯正的捷克味道。

昆德拉则宣称:如若有人要为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结束后的时代命名,他必得称之为“赫拉巴尔时代”。

他是当之无愧的20世纪下半叶捷克最伟大的作家,是继哈谢克之后的又一位文坛奇才,因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特别的文学体式,他被称为“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拥有了世界性的声誉。

1997年2月3日,84岁的赫拉巴尔从布拉格一家医院的五层楼坠落。

关于死因,有人说是自杀,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就曾出现过“从五楼坠落而亡”的情节,晚年失去妻子的他异常苦闷,想以此方式寻求解脱;也有人说,他是在窗台喂鸽子时不慎失足,捷克作曲家弗拉基米尔·弗朗茨因而这样形容他的死亡——是鸽子把他叼向天空,化为不朽。

赫拉巴尔一生创作实绩丰厚,身后结集成十九卷合集,是捷克国内的长销书;他本人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迄今他的77种书,以27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的33个国家发行。

一人们这样评价赫拉巴尔的创作:他独特的风格和题材直接影响了捷克文学的发展,他创造了啤酒馆的神话,他把对这个世界边缘人的完美注视和倾听搬到自己的小说里,他坦然地把普通人的聊天与深邃的哲学思维糅合在一起,他用充满诗意的和善意的眼睛去透视灰暗的日常生活,发现底层珍珠的熠熠闪光。

赫拉巴尔生于1914年,1935年进入查尔斯大学法学院就读,1939年因纳粹关闭捷克的高等学院而学业中辍,直到二次大战结束,才继续修完课程。

尽管拥有法学博士的学位,他一生却从未从事过与法律有关的工作,而是将生活的原点驻扎在布拉格的贫民窟,且一住就是二十年。

《复活(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复活(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复活(节选)》同步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当今世界格局是以文化为软实力的全方位竞争。

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要事,饮食能够反映出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明程度。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的饮食文化也有重大贡献。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一个是中药,一个就是中国菜。

”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中华饮食文化一直在无形中发挥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饮食行为在中国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汉书》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尚书·周书》中《洪范八政》则把“食”放在了第一位,“食”在中国文化里的重要性可窥一斑。

在中国,饮食之事与治家、治国理政等社稷大事同出一理。

正如学者张光直所说,“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

在中国文化里,我们就可以通过饮食行为来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中餐背后的饮食文化涉及中国人的性情、习俗和生活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菜肴背后的典故包含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进食过程中的礼仪习俗蕴含着礼仪文化,医食同源的饮食理念蕴含着东方独特的养生文化。

中国烹饪讲究五味调和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五行学说。

中国祭祀的宴飨,百姓的乡饮酒礼,亲朋聚会的宴请,民间的喜庆节日,饮食参与其中,亦渗透着中国的“和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的发展史上都曾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各民族就开展了饮食文化的交流。

到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内地和西域之间的往来,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

英国饮食文化也影响到日本、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等地。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提到:“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凡是吃过中餐的外国人士,都会情不自禁地被“色、香、味、器”巧妙融合的中式菜肴吸引,从而激起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崇敬。

只有动物让你如此心痛——论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小说《严密监视的列车》

只有动物让你如此心痛——论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小说《严密监视的列车》

谢克共 同被视为布拉 格魅 力 的象征 。根据 其小 说 《 密监 严 视的列车》 拍摄 的同名电影荣膺 16 9 7年奥斯 卡最佳外 语 片 奖 。当《 世界文学》 2 0 在 06年首卷 中第一次将它译成 中文展
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 , 它依 然能吸 引住我们 的 目光 , 人沉 让 思。小说讲述 了二战时期 捷克 一个 小 车站 上发 生 的故事 。
维普资讯
滴彝文坛
口 有 动 物 让 你 如 此 痛
论 博 胡 米 尔 ・ 拉 巴 尔的 小说 《 密监 视 的列 车 》 赫 严
冷 满 冰
文 明的人一生下来就得生活在政治共 同体 中, 而政 治共
同体之 间无往不是或敌或友的关系。倘若 发生战争 , 个人 难
“ 英雄事迹 ” 向贵 族们 传 颂。赫 尔马 在 证 明 自己的 性 能力
后, 很有可能也会奴役 女人 , 因为胡 比齐卡 是他的榜 样。事
实 上赫 尔 马 在 炸 火 车 前 和 送 炸 弹 的 女 人 维 多 利 亚 ・ 莱 尔 弗
当时捷克被德 国人 占领了 , 但是到了 14 95年 , 德军已经控制
昆德拉一起都是享誉 当今世 界的捷 克小说 家 , 与卡 夫卡 、 哈
伯爵夫人 , 以证 明 自己在信仰 问题上不是模棱两可 的。很有 可能他在大骂道德沦丧 的同时也 和胡 比齐 卡一样头 脑 中充 满下流念头 , 大骂人 民堕落不过是为 了实现胡 比齐卡的下流 理想罢了 , 金 斯 卡 伯 爵的 庄 园 中, 长 就把 胡 比齐 卡的 在 站
… …
因阳痿 而 自杀过 。值班员胡 比齐卡满脑 子都是 关 于女 人的 下流念头 。不过后来赫尔马 被受 虐待 的动物震动 了, 听从值 班员胡 比齐卡的安排 , 前去炸掉德 军严密监 视 的列 车 , 最后

金黄色的回忆电影简介

金黄色的回忆电影简介
1
• 导演: 伊利 曼佐
• 编剧: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 伊利·曼佐 • 主演 : Magda V ášá ryov á / Rudolf Hrus í nský / Jarom í r Hanzlík / 更多类型: 喜剧 • 制片国家/地区: Czechoslovakia
• 语言: 捷克语
• 上映日期: 1981-09-14 • 片长: 93 分钟 / 98 分钟 / 99 分钟
4
剧情简介
• 伊利曼佐一向被公认为是最擅长改编
捷克文豪拉拔尔作品的导演,包括“严密
监视的列车”、“失翼灵雀”等,两人一 共合作了五部作品。拉拔尔擅以幽默俚俗 的语调来呈现人民的性格,政治历史讽 喻于其中。
5
6
7
2
344人评价 5星 31.2% 4星 54.0% 3星 13.1% 2星 1.7%
1星 0.0%
3
剧情简介

这部作品最特别的在于整个故事是以拉
拔尔的童年经历为蓝本,他小时候家里有 座自营的啤酒厂,母亲迷人大方,父亲勤 劳内向,平和的家庭却因为叔叔宛如不速 之客的介入,而起了波澜,发生许多故事! 一部充满诗意、想像、幽默与捷克啤酒金 黄魅力的杰出喜剧。

赫拉巴尔与魔法舌

赫拉巴尔与魔法舌

赫拉巴尔与魔法舌照片与姿势在一个图像占了绝对主导形态的世界里,照片是我们认识人与事的最为简捷的方式。

同样,这些照片也在误导和阻碍着我们对这些对象的进一步理解。

我总是这样跟自己说,你在电影、电视和照片上看到的那些明星们,他们呈现出来的并非自己的本质,而是一种社会的属性。

社会的道德伦理要求明星们具有优美的体形,优雅的谈吐,内在的涵养,彬彬的举止和高超的能力,于是,他们有了。

他们通过这些媒介告诉观众们,他们是这样的人。

然而,对这些图像加以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他们呈现的这些图片不过是一种POSE(姿势),而POSE的背后,是意识形态。

赫拉巴尔书上的照片同样体现了某种价值观。

在照片里,赫拉巴尔凝视,沉思,散步,眺望。

赫拉巴尔的这些POSE试图告诉读者,他是某一类人,比如知识分子。

然而,要靠着几张照片来了解一名作家,是非常可疑的事情。

对于我们来说,所有照片都意味着一个POSE。

按照昆德拉的说法,一个姿势比它的主人更加长久。

赫拉巴尔的这些照片正在引我走入歧途——在照片里,赫拉巴尔的姿势,其实是在阐述一种“智者”的形象。

这种形象,符合一般人对于作家的理解。

很显然,这也符合摄影师的理解。

摄影师总是按照自己对人物的分类来捕捉镜头前的人物影像:作家,也许应该是忧郁的、沉思的、睿智的、先知的。

因此,作家要摆出这些姿势。

浮现在我脑海里的这些照片,正是摄影师理解的“赫拉巴尔”。

它们跟我从赫拉巴尔的文字里看到的“赫拉巴尔”格格不入。

赫拉巴尔一生所致力于消除的,恰恰是自己身上的那种“知识分子”的趣味和态度。

赫拉巴尔的笔下反映的是“第四种人”,是他所钟爱的那些小人物,而不是当时在捷克占主流地位的工、农和知识分子形象。

在生活中,赫拉巴尔也努力地让自己偏离那些主流的趣味。

赫拉巴尔通过妻子的视角,诙谐地把自己跟知识分子和文化界脱离关系。

他说他妻子“始终感到惊异,不明白怎么会有人如此缺乏教育,竟然把我看作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在这里,赫拉巴尔略带嘲讽地把自己跟知识界撇清了。

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读后感

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读后感

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读后感摘要:1.书名:《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2.作者:Bohumil Hrabal3.故事背景: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4.主人公:扬·迪特里希5.主题:追求自由、探索人生价值6.主要情节:主人公从乡村到城市,从贫穷到富有,从顺从到反抗的人生历程7.读后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自由的向往正文:《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是捷克著名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一部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追求自由、探索人生价值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通过主人公扬·迪特里希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扬·迪特里希出生于一个贫穷的乡村家庭,从小就充满了对外部世界的向往。

为了摆脱贫穷,他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侍者。

他的职业生涯中,曾为英国国王服务,见证了上流社会的奢华和腐化。

然而,这些都没有让他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望后,扬·迪特里希逐渐认识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并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心灵的解放和个性的发挥。

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反抗权威,挑战社会规范,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但《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自由,勇敢地追求梦想,不断地探索和成长。

同时,也要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独立思考,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总的来说,《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人在追求自由和人生价值过程中的种种挣扎和努力。

100本必读外国名著系列

100本必读外国名著系列

这100本书大部分是外国名著,小部分不是名著,但是也挺好看的。

大概前80本是译本,后20本是英文原著。

1.《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巫宁坤关键词:文学爱情幻灭美国梦2. 《道连格雷的画像》作者:奥斯卡·王尔德译者:荣如德关键词:文学艺术哥特道德享乐3.《月亮与六便士》作者:毛姆译者:傅惟慈关键词:文学艺术梦想世俗4.《追忆逝水年华》作者:普鲁斯特译者:徐和瑾关键词:文学意识流成长5.《基督山伯爵》作者:大仲马译者:周克希关键词:文学复仇伟大隐忍6.《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译者:王之光关键词:童话责任童心爱情7.《爱情笔记》作者:阿兰·德波顿译者:孟丽关键词:文学爱情心理学8.《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译者:文敏关键词:文学政治自由9.《局外人》作者:阿尔贝·加缪译者:柳鸣九关键词:文学司法自由荒谬1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米兰·昆德拉译者:许钧关键词:文学爱情灵与肉媚俗政治11.《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译者:范晔关键词:文学魔幻家族宿命孤独12.《在路上》作者:凯鲁亚克译者:王永年关键词:文学迷茫青春垮掉的一代13.《情人》作者:杜拉斯译者:王道乾关键词:文学爱情欲望女人14.《蝴蝶梦》作者:达夫妮·杜穆里埃译者:陆谷孙关键词:文学女权哥特15.《红与黑》作者:司汤达译者:罗新璋关键词:文学爱情政治成长命运16.《青年艺术家画像》作者:乔伊斯译者:朱世达关键词:文学意识流艺术世俗17.《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作者:雷蒙德·卡佛译者:小二关键词:短篇小说集讽刺爱情开放式结局18.《荒原狼》作者:赫尔曼·黑塞译者:赵登荣关键词:文学意识流俗世荒诞19.《生命如歌》作者:特蕾西·基德尔译者:刘莉关键词:文学生命大屠杀逃亡20.《吸血鬼莱斯特》作者:安妮·赖斯译者:顾炜关键词:文学吸血鬼宿命永生孤独21.《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译者:施咸荣关键词:小说青春成长社会理想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斯蒂芬·茨威格译者:席闯关键词:小说爱情深情23.《名利场》作者:萨克雷译者:容如德关键词:小说世俗繁华现实众生相24.《包法利夫人》作者:福楼拜译者:周克希关键词:小说情欲出轨婚姻25.《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译者:方平关键词:小说哥特爱情家族宿命26.《乱世佳人》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译者:陈良廷关键词:小说女权爱情责任人性27.《十一种孤独》作者:理查德·耶茨译者:陈新宇关键词:小说短篇小说集孤独众生相28.《荆棘鸟》作者:考琳·麦卡洛译者:曾胡关键词:小说成长责任家族爱情29.《过于喧嚣的孤独》作者: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译者:杨乐云关键词:小说孤独理想现实挣扎30.《洛丽塔》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译者:主万关键词:小说情欲恋童癖精神分裂31.《殷红的花朵》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译者:黄杲炘关键词:小说爱情婚外情欲望32.《青春咖啡馆》作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译者:金龙格关键词:小说青春社会百态人生33.《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译者:萧宝森关键词:小说哲学34.《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塞尼译者:李继宏关键词:小说人性背叛救赎35.《小约翰》作者:F·望·蔼覃译者:鲁迅关键词:小说童心本真36.《猜火车》作者:欧文·威尔士译者:石一枫关键词:小说青春毒品人性成长37.《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作者:保罗·奥斯特译者:btr 关键词:小说死亡孤独父子情38.《霍乱时期的爱情》作者:马尔克斯译者:杨玲关键词:小说爱情命运39.《夜访吸血鬼》作者:安妮·赖斯译者:魏向清等关键词:小说吸血鬼永生孤独40·《人间天堂》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姚乃强关键词:小说青春成长迷茫41.《美丽与毁灭》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吴文娟关键词:小说爱情繁华幻灭42.《夜色温柔》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汤新楣关键词:小说爱情怀旧人格分裂崩溃43.《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姜向明等关键词:小说短篇小说集爱情众生相44.《飞女郎与哲学家》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姜向明关键词:小说短篇小说集女性爱情45.《爵士时代的故事》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裘因关键词:小说短篇小说集众生相46.《茶花女》作者:小仲马译者:王振孙关键词:小说爱情浪漫47.《旅行的艺术》作者:阿兰·德波顿译者:南治国等关键词:随感心理学旅行48.《少年维特的烦恼》作者:歌德译者:韩耀成关键词:小说爱情单相思49.《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作者:杜拉斯译者:谭立德关键词:小说成长种族贫穷50.《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者:莎士比亚译者:孙大雨关键词:戏剧悲剧人性51.《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作者:莎士比亚译者:田伟华关键词:诗词浪漫52.《瓦尔登湖》作者:梭罗译者:潘庆舲关键词:随笔散文回归自然沉静心灵53.《普罗旺斯的一年》作者:彼特·梅尔译者:王春关键词:随笔散文回归自然惬意54.《南方女王》作者:阿图罗·佩雷斯-雷维特译者:叶淑吟关键词:小说女性毒枭命运人性55.《空谷幽兰》作者:比尔·波特译者:明洁关键词:随笔旅行(一个外国人来中国的游记)56.《查令十字街84号》作者:海莲·汉芙译者:陈建铭关键词:小说文艺跨国书信温暖57.《琴声如诉》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译者:王道乾关键词:小说情杀欲望爱情58.《崩溃》作者:菲茨杰拉德译者:黄昱宁关键词:自传随笔社会自我分析爵士时代59.《看不见的城市》作者:卡尔维诺译者:张宓关键词:散文艺术历史旅行预言60.《王尔德经典童话选》作者:王尔德译者:巴金关键词:童话纯真无私美丽61.《自深深处》作者:王尔德译者:朱纯深关键词:自传书信爱情艺术救赎62.《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译者:方柏林关键词:传记唯美主义63.《相约星期二》作者:米奇·阿尔博姆译者:吴洪关键词:自传哲学灵魂64.《王尔德诗选》作者:王尔德译者:汪剑钊关键词:诗歌艺术65.《拜伦诗选》作者:拜伦译者:杨德豫关键词:诗歌艺术66.《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作者:帕拉宏撒·尤迦南达译者:王博关键词:传记行记心灵哲学67.《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译者:李汉昭关键词:传记坚强心灵命运68.《都柏林人》作者:乔伊斯译者:孙梁关键词:短篇小说集众生相苍凉69.《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作者:翁贝托·艾柯译者:王建全关键词:文学历史美学艺术70.《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树译者:林少华关键词:小说情欲救赎71.《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译者:吴象婴关键词:历史世界观72.《血颂》作者:安妮·赖斯译者:严志军关键词:小说吸血鬼孤独73.《寻欢作乐》作者:毛姆译者:叶尊关键词:小说作家轶事风流韵事74.《写给无神论者》作者:阿兰·德波顿译者:梅俊杰关键词:散文宗教信仰艺术道德75.《喧哗与骚动》作者:福克纳译者:李文俊关键词:小说家族人性意识流76.《亲爱的提奥》作者:文森特·梵高译者:平野关键词:自传灵魂艺术77.《剑桥艺术史》作者:兰伯特等译者:钱乘旦关键词:欧洲艺术史建筑绘画78. ——86. 《The Woman In Love》——D.H. Lawrence 《Of Human Bondage 》——W.Somerset Maugham 《Oliver Twist》——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s 》——Charles Dicken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Oscar Wilde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Oscar Wilde 《The Age of Innocence》——Edith Wharton 《Dracula》——Bram Stoker87——90 《Gone with the wind》——Margaret Mitchell 《Jane Eyre》——Charlotte Bronte 《The Call of the Wild》——Jack London91——98 《One day》——David Nicholl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Ernest Miller Hemingway 《Selected Stories By O.Henry》——O.Henry 《The Tale of Two Cities》——Charles Dickens 《The Beautiful and Damned》——F.Scott Fitzgerald 《Lady Chatterley's Lover》——D.H. Lawrence 《Camellias》——Alexandre Dumas 最后两本是我最喜欢的《王尔德英文全集》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英文原版99.《The Collected Works of Oscar Wilde》——Oscar Wilde100.《The Great Gatsby》——F.Scott Fitzgerald。

精选100则小众名言,让你的作文增添高级感

精选100则小众名言,让你的作文增添高级感

精选100则小众名言,让你的作文增添高级感1.在这个世界上,即使作为一粒尘埃,也并非一无是处。

——西尔万·泰松《在西伯利亚森林中》2.跟我们一起走的人,不仅包括那些和我们一路同行的人,还有那些与我们相向而行的人,因为谁也不能脱离时代。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列车》3.技艺的磨砺和身心的成长一样,需要穿越孤独、疲乏和倦怠的重重障碍,直到抵达物我合一、意守于道的境地。

——安孜《生活的隐喻》4.人生在世最难的一件事,也许就是单纯的观察并接受真相。

——约翰·斯坦贝克《俄国纪行》5.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

记住爱,记住时光。

——伍尔夫6.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汪曾祺《人间草木》7.人表达的永远不是他所说的内容,而是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苏更生8.要想学到本事,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行动。

——保罗·柯艾略9.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日子。

走运固然不错,不过我宁可保持精确。

那样,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做好了准备。

——海明威《老人与海》10.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11.每做一件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别人会怎样看,人生中几乎有一半的麻烦与困扰,就是来自于我们对行动结果的焦虑上。

——叔本华12.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

——冯友兰13.有的人认为坚持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有时候放手也会。

——赫尔曼·黑塞14.绝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心思的人从来都不是幸福的人。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15.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只有在我们醒着时,才是真正的破晓。

——梭罗《瓦尔登湖》16.人从悲哀中落落大方走出来,就是艺术家。

——木心17.对正在寻找真理的人,相信他们;对已经找到真理的人,怀疑他们。

——安德烈·纪德18.越是古老的越有新的力量。

高中必读外国名著有哪些

高中必读外国名著有哪些

高中必读外国名著有哪些高中必读外国名著《匹克威克外传》这部既富于浪漫奇想又紧贴社会现实的幽黑与讽刺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天真善良、不谙世事的有产者匹克威克带领其信徒们在英国各地漫游的奇趣经历与所见所闻。

《堂•吉诃德》如果说堂吉诃德的存在于他本身是一出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

“去年的雀巢,今年没有鸟。

我过去是疯子,如今头脑已经清醒;我曾经是拉曼查的堂吉诃德;如今,只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诺。

但愿我的悔悟和真诚能够换回诸位从前对我的尊重。

……”堂吉诃德的这番话出现在他生命的终点似是所谓的清醒却更像是他对现实的一种妥协,这其中包含了一切的辛酸与凄凉,讽刺与无奈。

《野性的呼唤引》(The Call of the Wild)以一只狗的经历表现文明世界的狗在主人的逼迫下回到野蛮,写的是狗,也反映人的世界。

热望本已在,蓬勃脱尘埃:沉沉长眠后,野性重归来。

《雾都孤儿》(英语:Oliver Twist),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

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立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middot;米切尔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

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

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佳丽、瑞德、艾希礼、梅兰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飘》称得上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1937年小说获得普利策奖。

根据此书拍成的电影《乱世佳人》于1939年引起轰动,并迅速风靡全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历程,描述了第一代青年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其塑造出来的形象超越了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过于喧嚣的孤独》读后感(精选3篇)

《过于喧嚣的孤独》读后感(精选3篇)

《过于喧嚣的孤独》读后感(精选3篇)《过于喧嚣的孤独》读后感1无意中购得的书,只因为喜欢这个题目而已。

因为一个学生的放鸽子,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

《过于喧嚣的孤独》作者是捷克作家赫拉巴尔。

这是一个在废纸收购站的老打包公汉嘉的独白。

汉嘉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家庭,也没有孩子,三十五年间一直在一个废纸回收站做打包公。

三十五年间,他一直呆着臭气熏天的地下室,操作一台压力机。

将各地收集来的废纸、废书、废画等压缩成四方的大包。

搭配着酒。

虽然这个工作辛苦,环境糟糕。

但是,他却一直自得其乐,在堆积成山的废纸堆中,寻找文学的经典书籍,并且自学其中的知识,了解哲学,懂得基督和老子,欣赏名画,并将所有的大包都用精美的画作装饰上,搜寻出废纸中的精华书籍,送给需要的人……这份在别人看来的低下的工作,在汉嘉眼里,乐在其中,甚至是打算退休之后,仍然沉浸其中。

就像他的叔叔退休后,仍然沉迷于火车站信号员的工作一样。

但是,生活总是充满着意外和痛苦。

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的工作方式出现了。

大的压力机,机械化却高效率的工作人员的出现,汉嘉失业了。

在丧失了唯一的生活和生存乐趣之后,汉嘉将自己送进了压力机。

一直在思考孤独和喧嚣。

这里的孤独和喧嚣分别是什么呢?文中,让人尤其印象深刻的便是下水道中老鼠的厮杀。

“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一份学术报告,说明小灰鼠和褐鼠像人类一样也进行过一场总体战,结果以小灰鼠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但战后小灰鼠立即分化为两群,两个灰鼠宗派,两个有组织的灰鼠团体,此刻它们正在布拉格地下所有的下水道和阴沟里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战争,一场声势浩大的鼠战,哪一方取胜,它们便有权占有下水道中流经波德巴巴的全部废物和排泄物。

我从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淘沟工口中得知,这场战争一结束,取胜的一方又将立刻合乎辩证法的分裂为两个阵营,正如瓦斯、金属以及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要分裂一样,使生命通过斗争向前发展,然后通过寻求解决矛盾的愿望而取得一分钟又一分钟的平衡,因此从整体上看,世界一秒钟也不曾跛掉一条腿。

捷克新浪潮电影与文学文本关联阐释

捷克新浪潮电影与文学文本关联阐释

HOT TOPIC·NORDIC FILM STUDIES 专题·北欧电影研究1895年,电影技术在法国诞生。

半个世纪之后,同样在法国,《四百击》《筋疲力尽》《最后一班地铁》《欧洲特快》等一批与传统银幕创作理念相去甚远的影片,在1958-1962年短短五年间集中呈现。

这场银幕创新运动生成于法国,并由此逐渐推及延伸,掀起了一场“新浪潮电影”银幕创新运动。

法国的新浪潮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当时一批年轻银幕创作者的共鸣,纷纷在各自时空下不断发声回应,不同声音彼此碰撞后反射在银幕创作上,便有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影响甚广的“新浪潮电影”运动,成为继先锋派、新现实主义之后,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银幕创新运动。

当时,整个世界正处于经历创伤逐步回归平静的大背景,银幕的超语言表达将不同文化视域下的青年人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共同探索自我表达的平台。

同期,年轻的捷克电影人正努力展示着他们的先锋主义创作态度,在1963-1968年的六年间,以薇拉·齐蒂洛娃和伊日·门泽尔为代表的“电影小子”们创作了一大批先锋意识鲜明的银幕作品。

这批作品不同于此前捷克电影的主流审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审美,而是开始尝试在镜头下呈现“一种真实的经验,一种新的、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socialist culture)”[1],后来的研究者将这一阶段命名为“捷克新浪潮电影运动”。

此处“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一方面指明“浪潮”生发所处的时代,同时也表明捷克新一代电影人在接纳、吸收、重新推演的过程中,外化出的带有独特气蕴的银幕特质。

当我们不断深入探究其独特来源的出处时,愈发感受到其民族文学对电影人自始至终的影响力,不单纯指向电影改编,而是其文学要素在这一批电影人镜头中的集中呈现。

由此,本论文尝试从捷克新浪潮同文学文本间关联入手,探寻二者间关联建立的特质及模式,并由此从全新视角解读捷克新浪潮电影在银幕上彰显出的民族性及伦理探索。

[莫迪亚诺下载]莫迪亚诺

[莫迪亚诺下载]莫迪亚诺

[莫迪亚诺下载]莫迪亚诺一:[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的故事众所周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将得到来自世界的关注和一笔丰厚的奖金。

但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有哪些“待遇”一、最普遍:作品销量“突破天际”对于作家而言,诺贝尔奖带来作品销量的增长大约是没有悬念的,尤其是中国读者,十分买账。

根据亚马逊中国在今年9月底发布的数据,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在亚马逊中国的销量获奖后一个月比获奖前一个月增长了近74倍;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销量在奖项公布后的一个月内呈现240倍的增长;而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作品的销售表现更为突出,她的作品在获奖后一个月销量比获奖前一个月增长了近1500倍。

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在亚马逊中国公布的2022年1-8月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不过,新鲜出炉的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Bob Dylan),不知道唱片界买不买账二、最特别:命名一种甲虫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 mer,1931-2022)于2022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2022年4月15日,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80岁生日之时,瑞典昆虫学家Michael S rensson宣布在瑞典Gotland岛上发现一种未知甲虫,并将其命名为“mordellistena transtroemeriana”(Transtr mer’s Tower Ram),以此为诗人庆生。

同年,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还展出了托马斯童年时期收藏的昆虫标本。

三、最“值钱”:发行纪念银币艾丽斯芒罗(Alice Munro,1931- )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加拿大国籍作家,2022年获奖后,加拿大政府于2022年发行了她的纪念银币,2022年发行了纪念邮票。

(注:1976年的诺奖得主、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索尔·贝娄由于年幼时迁居美国,因而被视为美国作家。

中魔的活力——赫拉巴尔电影

中魔的活力——赫拉巴尔电影

中魔的活力——赫拉巴尔电影
拐了
【期刊名称】《电影世界》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一部《我侍候过英国国王》再次把赫拉巴尔和门泽尔的名字带回了世界各地影评人的笔下。

赫拉巴尔毕生以其独有的波西米亚式热闹滑稽的魔幻现实主义书写捷克民族的当代史,他的市井化、传奇化、戏剧化的草根风格与米兰·昆德拉的知识分子思辨体的现代主义一起,构成了当代捷克文学的双峰。

而大导演伊日·门泽尔又堪称赫拉巴尔的完美搭档,从60年代至今,两人进行了终身的合作,门泽尔出品的赫拉巴尔电影始终是捷克影坛乃至世界影坛的一个现象。

《我侍候过英国国王》将是这个现象最终高潮和完美谢幕。

【总页数】4页(P120-123)
【作者】拐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真理的审判——读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J], 周艳华
2.温暖地书写底层灵魂的光芒——读博·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J], 叶小芳
3.孤独的悖论r——对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与墨白《局部麻醉》的比较阅
读 [J], 江媛
4.孤独的悖论——对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与墨白《局部麻醉》的比较阅读[J], 江媛;
5.只有动物让你如此心痛——论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小说《严密监视的列车》 [J], 冷满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暖地书写底层灵魂的光芒——读博·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温暖地书写底层灵魂的光芒——读博·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On Too Loud a Solitude by Bohnmil Hrabal
作者: 叶小芳[1]
作者机构: [1]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出版物刊名: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51-5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0期
主题词: 博·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小人物;底层写作;灵魂叙事
摘要:�过于喧嚣的孤独》是捷克作家博·赫拉巴尔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他擅长以温暖的笔触,书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被时代抛弃在"垃圾堆上的人"。

结合赫拉巴尔的生命历程,探讨他努力在小说里彰显出小人物的精神气息与生活态度。

小说灵魂叙事的运用,与艺术表现方式的融合,使小说在哲学和文学意义上达到了一定的精神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带泪的笑我最早读到博胡米尔· 赫拉巴尔的作品,还是在《世界文学》杂志上。

记不清是哪一期了,总之,阅读赫拉巴尔的小说感觉比较奇怪,他的小说有一种特别的语调,这种语调,亲切、随意、幽默,第一句话就能把你带入他的小说,又在告诉你,随后有事发生。

可以说,他的小说开口很小,进入之后你会发现他的小说世界绵密、细致,写的是小人物的命运,折射的却是家国情怀与民族命运。

尤其突出的是,赫拉巴尔有一种独有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与英美文学中的幽默感不一样,与东方式的幽默也不一样。

幽默,一般是一种自信状态下的自嘲和嘲讽别人,幽默感在英美文学中的表达是比较强势的,即使是黑色幽默,也带有着强烈的批判性。

但捷克作家笔下的幽默感,是一种弱者的幽默感,他们命运多舛,却精神不屈,因此发明出来一种弱者的幽默。

这样的幽默,我觉得是捷克人独有的幽默,不是英美的黑色幽默,也不是东方式的禅和日常以及含蓄的幽默。

捷克人的幽默带有黑色幽默的底色,却是捷克作为小国无法摆脱的历史命运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幽默。

这就要追溯到哈谢克的《好兵帅克》了。

这是我后来读到哈维尔的剧本、米兰· 昆德拉和伊凡· 克里玛、赫拉巴尔的小说时,都能感觉到的。

在我的感觉中,他们都是哈谢克的孩子,他们笔下的人物都是《好兵帅克历险记》里的帅克的翻版、变种和延伸。

不同的是,哈维尔的剧作趋向于荒诞感,米兰· 昆德拉的幽默趋向了音乐的抽象和哲学的思辨,而伊凡· 克里玛的小说则带有对我者和他人的批判。

这几位捷克出身的作家,都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就是对境遇,人类的境遇,社会的境况,自我的境遇,进行了深入探察,写出了独到的犀利的文学。

赫拉巴尔引进到中国来是新世纪以来的事情。

二○○三年,作家、中青出版社编辑龙冬第一次引进出版了博· 赫拉巴尔的十一部作品,分为八个单行本出版,包括有长篇小说《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中短篇小说集《过于喧嚣的孤独》《底层的珍珠》(此两种合出为一册),短篇集《巴比代尔》,创作随笔《我是谁》,还有用他妻子的口吻写的自传三部曲《婚宴》《新生活》《林中小屋》。

二○○七年,中青社又出版了他的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河畔小城》三部曲《一缕秀发》《甜甜的忧伤》《哈乐根的数百万》,这几本书,分别以他祖母的视角和他自己的童年视角,描绘了他所生活的一座河畔小城的林林总总和丰富的记忆。

这是第一波赫拉巴尔作品集在中国的出版。

随后,掀起了阅读赫拉巴尔的小热潮。

中国读者注意到这个捷克作家不同于米兰· 昆德拉的思辨性的、更具捷克风味的作品。

最近,赫拉巴尔来到中国再掀高潮:花城出版社推出博· 赫拉巴尔四部作品集,包括《绝对恐惧》《严密监视的列车》《雪绒花的庆典》《温柔的野蛮人》四部中短篇小说集,是花城出版社“蓝色东欧”系列丛书中的最新作品,这几部小说将使我们看到一个丰富和开阔的赫拉巴尔,由此,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的,已经达到了十五部(其中多部作品以两三种合一的方式出版),基本上使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的全貌了。

假如想看到一个更加全面和丰富的赫拉巴尔,可以从他的作品被拍摄的电影入手。

比如,《严密监视的列车》和《我曾侍候英国国王》。

此外,他还有七八部小说被拍摄成了电影,是捷克被改编成电影最多的小说家。

《严密监视的列车》被拍摄成电影之后,获得了一九六七年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和捷克哥特瓦尔德国家奖。

小说描绘了捷克一个小火车站上的值班员,在看护和值守车站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这样一个小人物,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他的挣扎,他的寻求生命的意义,他的瞬间的迸发和升华,都令人唏嘘不止。

我记得,某年,捷克驻华使馆曾经举办过一次纪念博· 赫拉巴尔的活动。

那一次是在天安门东侧的菖蒲河边一间国际会所里,不少喜欢博· 赫拉巴尔的人聚集在一起。

那一天,我作为一个喜欢博· 赫拉巴尔的中国作家代表发言。

在我发言之前,要放映博· 赫拉巴尔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我记得,那天在放映影片的过程中,可能是光碟质量不好,结果中间几次卡壳,后来,索性放不出来了,捷克驻华文化参赞感到很遗憾,我倒并不觉得尴尬,一是我和其他很多朋友早就通过影碟看过这部影片,二是觉得这可能是博· 赫拉巴尔给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那就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看待对他的纪念。

随后,在简短的发言中,我谈到了博· 赫拉巴尔作品的特质:带泪的笑和无可奈何的幽默感。

带泪的笑?是的,为什么带泪?因为,捷克是个小国,在二十世纪的大历史中,捷克的命运是非常曲折的,在大国角逐的过程中,一个小国,无法摆脱被历史洪流和巨力所裹挟的力量,夹在中间的捷克肯定是要倒霉的,一定会有泪的经历。

但再小的国家和民族都要生存,再弱的个体生命也要生存,可生存需要精神支撑,需要尊严,那么,保持尊严的方法之一,就是内心里有痛也要带着眼泪微笑。

流泪是因为悲伤,为自己、为民族命运而悲伤流泪,笑,则是应对外部世界的办法。

这,就是捷克的出产的独特的文学美学,在几位捷克作家那里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在前面也说了。

赫拉巴尔给人的印象,是他的作品的篇幅都不大。

他的长篇小说也不长,二十万字以上的都没有,中篇小说也很短。

他的短篇大都短小精悍,大部分都是四五千字,目前我看到他最长的作品,是《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中文译本有十六万字。

这部作品是他的代表作。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是以一个捷克餐厅服务员的视角,来呈现捷克在二十世纪几十年间的命运。

小说的叙述非常绵密,带有独有的幽默和揶揄的腔调。

小说的第一章的题目是《擦拭玻璃杯》,开头是这样的:请注意,我现在要跟你们讲些什么。

我一来到金色布拉格旅馆,我们老板边揪住我的左耳朵说:“你是当学徒的,记住!你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重复一遍!”于是我说,在这里我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

老板又揪住我的右耳朵说:“可你还要记住,你必须看见一切,必须听见一切,重复一遍!”于是我惊讶地重复了一遍说我将看见一切,听见一切。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工作。

这部小说的语调,就由这样的开头确定了。

叙述者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有限的视野,充满了个人经验和体验的视角,娓娓道来,将这家旅馆里发生的事情,接待的客人,欧洲的战争和历史风云的变幻,以一种略带奇幻色彩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出来。

电影在这一点上表现力尤其突出。

其中,一个重要的情节,就是服务员听到了领班克希万涅克在接待和侍候英国国王的传说,后来,他们接待一个非洲皇帝的过程,因为紧张而导致的场面在混乱不堪中保持了某种有趣的尊严和秩序感,是小说的前半部分的华彩。

尤其突出的、最有趣的情节段落,就是当德国纳粹占领了捷克之后,这个服务员进入到德军伤员的疗养院,那里竟然是德国优良人种的配种中心。

一时间,金发的日耳曼裸女云集旅馆,和那些战争“英雄们”配种,生出更加优异的日耳曼人。

这其中的捷克人的苦涩以揶揄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面对那些金发、饱满、生动、性感的德国裸女,叙述者、服务员也是大开眼界,情不自禁地在她们的包围中陷入了各种的现实诱惑和性的幻觉。

接着,战争结束,疗养院毁于战火,而那家旅馆的生意也陷入凋敝,叙述者梦想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当时他那百万富翁的梦也做成了,但他的财产在战后又被全部没收了。

原来,这部小说,整个就是一场叙述者似曾相识、也许发生了的白日梦。

有意思的是,这部小说将捷克在二战期间作为德国的被保护国的那种微妙和轻贱的心理状态传达得十分精到。

这是捷克不愿意谈论的一段历史,但赫拉巴尔却以小说的方式,将德国和捷克的特殊关系呈现了出来。

赫拉巴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非常善于写小人物。

比如,他的短篇小说集《底层的珍珠》《巴比代尔》,写的全都是捷克的小人物,他们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个个体生命,却那么鲜活、平实而欢乐地生活着,虽然是底层的人们,却有着珍珠的品质,人性的光辉在他们的故事里处处闪耀。

赫拉巴尔的另一部代表作是中篇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这部小说翻译成中文只有五万多字,但容量却非常大。

赫拉巴尔在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也是几易其稿,小说描绘了一个废纸收购站的打包工,以他的第一人称的叙述,讲述了他三十五年间的生活。

这又是一枚“底层的珍珠”,一颗大号的捷克人“珍珠”,他的命运,折射出捷克在二十世纪里的普通人的普遍的命运。

我还发现,赫拉巴尔十分偏爱第一人称叙事。

第一人称叙事有其优点,就是贴近自我,以自我的有限视角,表现出叙述者的所有的观察和体验。

第一人称叙事,能够比较容易和读者贴近,使读者以为这就是作者的自传,容易以假乱真或者非常相信书中所写。

看来,赫拉巴尔以第一人称叙述来写作,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种叙述的方便和直接,情绪表达比较饱满、真切、生动。

赫拉巴尔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旦作品真的涉及到他自己的生活时,在叙述者方面,他又喜欢隐藏在别的叙述人背后。

比如,他的三本自传《婚宴》《林中小屋》《新生活》,加起来是四十三万字,也不算长,叙述人虽然是第一人称,但叙述者的角色却不是赫拉巴尔本人,而是他的妻子。

这个“我”以他者的眼光、以和作家亲密生活的女人的眼光,来看待作家和他的生活。

这样的视角,是非常独特的。

但我们不要忘记了,作者依然是赫拉巴尔,是他想象的他妻子眼中的他自己,以这样的角度来书写散步自传,其巧妙、伪装和借力打力,以及能够呈现出作者本人的多侧面和丰富性,都是无以附加的。

所以,虽然是以赫拉巴尔的妻子作为叙述者,但实际上,叙述者依然是赫拉巴尔,他是隐藏在他妻子的后面,以她的口吻在说着他的事情,这就很有意思了。

这样的写法,还有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自传《照相盒子》,是以他的家人,妻子、孩子等等多人叙述的情况一样。

这样的写法,就产生了一种间隔的效果,类似双人双线叙述,十分精彩。

在他的《河畔小城》三部曲中,也是如此,这个三部曲由《一缕秀发》《甜甜的忧伤》《哈乐根的数百万》组成,三本加起来是三十三万字,其中的第一部和第三部,是以作家母亲的角度来书写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甜甜的忧伤》,叙述者却是作家童年的自己,由他来讲述童年。

于是,这部《河畔小城》三部曲就构成了一部两个人叙述,却有三个声部的有趣故事。

由此看,赫拉巴尔是捷克的国民作家,是属于捷克人民的心灵的作家。

他的作品无论形式感还是写作的手法,其独有的幽默感和语调,都是非常接地气的,是那么的亲切生动、具体可感。

人们也很容易亲近他的作品,他的作品犹如一个客厅,欢迎客人随时到来。

阅读赫拉巴尔,还有两部延伸著作值得关注,一本是捷克学者托马什· 马扎儿著的《你读过赫拉巴尔吗?》(中青社2021年版),一个活生生的赫拉巴尔跃然纸上,他在生活、音乐、美术、体育、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形象。

还有一本,是匈牙利当代重要作家艾斯特哈兹· 彼得的小说《赫拉巴尔之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