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马原中各个概念的概括
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马原中一些重要概念的概括: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排斥任何离开人的意识的认识。
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特殊性。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以上是对马原中一些重要概念的概括,这些概念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
马原的理论大全
马原的理论大全引言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革命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奠基人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首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崩溃的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接下来,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系统的介绍。
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实在的主体,同时也肯定了意识的主体对于物质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的变迁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无产阶级剥削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关注经济计划和社会主义经济的构建。
4.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国家和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维护一定阶级利益的机构,也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5. 马克思主义文化学马克思主义文化学是研究文化的全面理论体系,它认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文化学关注文化的阶级性、意识形态的作用和文化革命的思想。
6.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的阐释和指导。
马原和马哲区别
马原和马哲区别马原和马哲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它们的名称相似,但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的思想和学科领域。
本文将探讨马原和马哲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1. 马原的概念与特点马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
马原旨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马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唯物史观:马原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意识形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辩证法:马原运用辩证法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发展的斗争性。
•历史唯物主义:马原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社会变革是由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原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检验和验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
2. 马哲的概念与特点马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思想。
马哲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性发展。
它是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马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实事求是:马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具体事物的研究和分析,反对形而上学。
•群众路线:马哲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社会主义优势与中国特色:马哲强调中国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不断革命:马哲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需要不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3. 马原与马哲的关系马原和马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而马哲是在马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考研政治马原的范畴和原理
考研政治马原的范畴和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在考研政治中,马原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范畴和原理。
一、范畴:
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
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认识实践。
实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也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2. 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
发展是事物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发展是普遍规律,无处不在,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二、原理:
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以及对实践的重视。
2.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观,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经济基础变革引起的。
3. 实践性原理。
实践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强调实践在认识过
程中的决定作用,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明。
以上是考研政治中关于马原范畴和原理的基本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世界历史的马原名词解释
世界历史的马原名词解释介绍世界历史的马原名词解释,不仅仅是解释该理论的概念和内涵,更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代表着一种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独特理解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世界历史的马原进行阐释和分析。
一、唯物史观马原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一种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物质力量的观点。
这个观点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提高不仅会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还会引起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变革。
因此,他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发展所驱动的。
唯物史观对于理解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将历史的发展视为客观规律的结果。
通过唯物史观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革和变革的原因。
同时,唯物史观也引发了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思考,促进了人们对于改造社会的探索和实践。
二、阶级斗争马原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阶级的斗争,二是生产关系的斗争。
社会阶级的斗争是指基于经济利益和权力的争夺而产生的冲突。
社会的阶级结构决定了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产生社会矛盾的可能性。
通过对这些冲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结构和矛盾的本质。
同时,对于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也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关系的斗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造成了剥削和不公平,因此工人阶级会进行反抗和斗争。
通过对生产关系的斗争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和问题。
同时,这也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马原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并且其发展是具有必然性的。
这种必然性是由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所决定的。
马原讲的是啥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一门理论基础性的学科。
它旨在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指导。
马原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具有独特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对于深入理解社会变革与发展,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马原的核心思想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思维等精神现象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它探讨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物质观:马原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在,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
物质具有客观存在、多样性和运动变化的特点。
马原希望通过对物质的研究来揭示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而且这种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马原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人们通过实践不断从客观世界中获取知识,进一步改变自身和社会。
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马原还关注了社会发展中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原认为经济基础推动着上层建筑的发展,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马原指出,人类社会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
这种斗争是由于不同阶级的利益追求的矛盾产生的。
马原呼吁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建设。
•社会变革的过程:马原认为社会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当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旧的上层建筑就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从而引发社会的剧变。
这种变革是由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的,而不是单纯由个别英雄所引起的。
实践和革命的重要性马原强调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实践能够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实践的基本观点:马原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不断地进行发展和深化的。
在实践中,人们能够发现现实的问题,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马原34个原理
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34个原理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
人的认识能力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形态的划分和更替的原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原理。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理论。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原理。
国家与革命的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趋势——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
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原理。
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作用的原理。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原理。
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源泉。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特性及传承。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特点及走向。
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及特点。
以上是关于马原的34个原理。
20个马原基本原理
20个马原基本原理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原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
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的主体,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行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关键。
2. 革命是自觉的马原认为,革命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人民群众在深刻的社会矛盾和压迫下自觉选择的推翻旧制度、实现社会变革的行动。
3. 革命斗争是持续的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马原认为,革命是一场长期的斗争,需要经历多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断的发展。
4. 革命的原动力是社会矛盾社会矛盾是推动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马原认为,社会矛盾的激化将引发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进而推动革命的发展。
5. 共产主义是最终目标共产主义是马原的最终目标,马原认为,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彻底解决社会矛盾,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6. 社会制度是基础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马原强调,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先推翻旧的剥削制度,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7.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马原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8.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原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要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不能脱离具体国情和具体时代条件进行机械的照搬。
9. 实事求是的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是马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马原认为,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
10.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马原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是自己的根本宗旨。
11. 开展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马原提出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强调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不能懈怠,要继续进行革命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2. 重视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实现社会变革和人民幸福的基础。
马原认为,要注重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13. 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原的重要原则,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马原属于什么专业分类
马原属于什么专业分类引言马原,全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大多数大学、学院的必修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理论课程,许多同学对于马原的分类和所属专业有一定的疑惑。
本文将对马原的专业分类进行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所属专业领域。
马原的背景和意义在探讨马原所属专业分类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些马原的背景和意义。
马原是中国大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点课程之一。
其学科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
学习马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世界观和方法论,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
马原的专业分类1. 政治学类马原常常被归类到政治学类专业中。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体、政府和政治行为的学科,马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涵盖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
马原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分析问题的政治思维和政治分析能力。
政治学类专业包括政治学、行政管理、国际关系等。
2. 哲学类马原也与哲学类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马原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论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学习马原有助于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哲学类专业包括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等。
3. 经济学类马原也在一定程度上归类到经济学类专业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马原中的一些内容涉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学习马原有助于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经济问题的社会学关系。
经济学类专业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
4. 法学类马原也与法学类专业有一定的关联。
法学是一门研究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的学科,而马原中有一些内容涉及到法律和法治的基本原则和观点。
学习马原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学的基本概念、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问题的政治学关系。
法学类专业包括法学、政法学、社会学等。
马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马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之一。
马原的全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提供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一门课程。
课程内容马原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原首先会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生将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
同时,课程也会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包括从马克思到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的贡献和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时期的传播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原还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构想等。
学生会学习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仅包括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也包括对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系统阐述。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原还会介绍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
这一部分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应用和实践进行探讨。
学生会学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和成果。
马原的意义和作用马原课程最后还会介绍马原的意义和作用。
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基本理论素养,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
通过学习马原,学生将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
学习方法在学习马原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要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原的重要方面。
•多重渠道获取信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教材阅读和多媒体资源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
多样的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马原的内容。
•积极思考和讨论:马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
马原概念通俗易懂
马原概念通俗易懂马原,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则。
它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一种科学解释,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规律的深刻剖析。
马原理论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旨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
本文将从马原的基本概念入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
马原的基本观点马原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点: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
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通过阶级斗争逐渐演进。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哲学基础。
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并且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矛盾的分析来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
3.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原的核心概念。
马原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通过阶级斗争,被压迫阶级可以推翻压迫阶级,实现社会的进步和革命。
4.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马原的实践指导。
马原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应该以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主义是马原的最终目标。
马原认为,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实现了物质财富公有制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真正的自由平等。
马原的实践意义马原不仅是一种理论思想,更是一种指导行动的科学原则。
它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革命实践:马原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立场和方法,指导着他们进行革命实践。
马原认为革命的胜利需要坚定的理论武装和有组织的无产阶级革命队伍,只有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对阶级斗争规律的准确把握,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马原的基本原理
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原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学科。
马原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来获得的。
2.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与斗争。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的、必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4. 阶级斗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体现为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
5. 剩余价值: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规律。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除去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部分之外的那一部分。
6. 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代替资本主义的先进社会制度,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手段,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7. 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追求人类社会的全面自由、平等和幸福。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境界高度发达,消除阶级差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发展。
以上是马原的一些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马原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原知识点总结
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对于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
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推动事物由旧到新、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
2.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随之变革。
三、阶级斗争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1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原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为了各自利益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
3.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原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生产力指的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来的改变自然和满足人类需要的技术和经济手段。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生产中相互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等。
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4.1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马原的重要概念,指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性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
4.2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的制度和观念。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五、意识形态与阶级斗争5.1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马原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在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思想观念、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各个阶级对世界的理论反映和利益诉求的表达。
马原大二知识点汇总
马原大二知识点汇总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政治素养和社会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马原大二知识点进行的详细汇总,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关键内容。
一、马原基本概念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含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历史进程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是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以此为指导,分析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变革。
3.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
4.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马原强调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5. 人的历史地位马原认为,人类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历史是人类的创造。
二、马原的核心思想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原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2. 社会形态与阶级斗争马原强调社会形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决定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马原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
4. 商品与货币马原指出,商品是价值形式的价值体现,货币则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衡量标准。
5. 价值与剩余价值马原强调价值是由生产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出来的超过生存所需的价值。
三、马原的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原借鉴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2.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马原强调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 实践的决定作用马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和改变理论。
马克思基本原理 马原
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原
马克思基本原理,也被称为“马原”,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原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方法论,对于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决定了社会的制度和结构。
经济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原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马原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如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私有制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将导致资本主义的危机,最终必然催生社会主义革命。
马原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力量,他们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制度。
马原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经济学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他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按劳分配、公有制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和发展。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矛盾、无产阶级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分析,马原为我们提供了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原》必背知识点
《马原》必背知识点
1.马列主义的世界观:马原强调了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世界观,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普遍性
等基本原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马原中强调了中国革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和
资产阶级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独特性。
4.战略防御:马原认为,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应采取战略防御的方针,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积蓄力量,以待一个有利机会。
5.十大战略原则:马原总结了十大战略原则,包括:以军事原则推动
政治,以军事原则指导外交,以军事原则改造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精神全心全意拥护党的政策,做到虚心学习实事求是,做到人人都是
军事家,做到以战养战,发展壮大人民战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根据地战争的光辉战例:马原通过总结根据地战争的经验,指出了
根据地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根据地战争中保持根据地和军队的生机
与活力。
7.三个阶段的战略:马原提出了三个阶段的战略,即战略决战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
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8.革命军队建设:马原中提出了革命军队建设的重要思想,重点包括
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地位,军事训练的重要性,军队的传统和纪律,党对
军队的绝对领导等。
以上仅是《马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和战略问题的基本原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马原的构成
马原的构成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
马原的构成主要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对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过程进行阐述和解释的思维方法和原则。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的矛盾推动和改变;事物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和阶段性。
唯物辩证法通过分析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索事物的发展趋势。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规律,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变,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提出了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实践论的观点和方法。
这些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基础,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强调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重视社会实践和阶级斗争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强调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揭示矛盾、斗争和发展的规律;•实践论的观点和方法强调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和改变世界。
马原的价值和意义马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对于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首先,马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帮助我们认识到社会、自然和人类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方向和发展趋势。
对马原的评价
对马原的评价马原,全名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大学生政治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作为一门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于一体的理论基础课程,马原旨在为学生提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其内容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马原,学生可以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马原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马原具有重要的理论性和现实性。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面解读,马原深入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阶级斗争的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性。
这些理论分析不仅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也联系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问题。
通过学习马原,大学生可以接触到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培养科学思维、理论思维和创新思维。
其次,马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学习马原,学生可以学会思考问题的辩证方法,了解到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学习马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献、参与讨论、进行思辨,不断地思考和思考。
这样的思考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此外,马原还能够帮助学生坚定信念、明确目标。
通过学习马原,学生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对世界的解释具有独特的价值,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认识和实践都是有可能影响和改变社会的。
这种认识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事业中。
然而,马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马原的内容较为庞大,理论较为抽象,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马原的教材有时候过于注重理论解释,缺乏实际案例和实践指导。
马原名词解释
马原名词解释马原,全称为“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解释和概括的重要理论著作,对于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它包含了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主要概念进行解释。
首先,唯物辩证法是马原的核心理论之一。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分析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统一体是处于不断运动发展中的,矛盾是事物内部运动的根本原因。
唯物辩证法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发展的飞跃性、否定之否定等重要概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重要内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强调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等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原中占据重要地位,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历史唯物的理论基础。
另外,科学社会主义也是马原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旨在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除私有制和阶级差别,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才能彻底解放人类。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原中被系统地阐述和规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总结来说,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解释和概括,包括了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内容。
马原的深刻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使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对马原的名词解释。
通过了解马原的核心内容,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马原和新思想全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的对比与融合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套科学的哲学思想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以下简称新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一系列思想理论。
本文将就马原和新思想的全称进行对比与融合的分析。
一、马原的全称马原的全称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一学说系统的完整名称。
它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原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部分,其中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事物的本质、发展及规律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分析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基本原理。
二、新思想的全称新思想的全称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这一新时代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思想,将其确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新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实践的理论概括,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
三、对比分析从名称上看,马原和新思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马原的全称明确表明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说系统,而新思想的全称则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这一特定时期下的理论体系。
从内容上看,马原突出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注重分析事物的发展和变革规律,阐明人民群众革命的角色和历史使命。
而新思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注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和发展路径。
马原和新思想在继承上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新思想是在马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对马原的核心原理进行了创新和补充。
新思想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
因此,可以说新思想是对马原的发展和完善。
四、融合的意义马原和新思想在党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指导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形成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整理绪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实现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1.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定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和理论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基本问题:(1)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矛盾。
2.如何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关系定义:(1)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的统一性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2)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运动观及时空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运动观:(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3)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变动性和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稳定性和有条件性。
(4)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3)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也没有…(4)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的时空是无限的(5)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征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形式:对抗性、非对抗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
相辅相成的。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同一性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在矛盾同一体中发展的。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斗争性作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的决定力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2)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不同事物矛盾不同,同一事物矛盾的不同阶段不同,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的每个矛盾不同方面、性质和作用不同)(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事物性质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发展起决定作用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形式辩证统一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5.量变和质变(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定义:量变是保持事物得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6.辩证的否定观(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旧质向新质的飞跃(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前进性与曲折性)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要不要)(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3)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物质条件和手段)(4)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定义: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认识的初级阶段,形象生动,但不深刻)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认识的高级阶段,抽象间接,但是深刻)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4)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5)两个深化条件:勇于实践,深入调查;理性思考,去伪存真4.真理的客观性及一元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一元性:(1)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认识主体的变化和差别而改变。
绝对性:(1)即: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事物项符合的客观内容,与谬误有原则界限,不能被推翻;承认世界的可知性)第三章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社会意识的独立性社会存在也成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3)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4)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发生变化和发展。
独立性:(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力:(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3)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生产力的性质是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生产力状况是这两者的统一,表现为生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趋势(4)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包括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有可能)劳动者(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于劳动对象的人)科学技术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其他社会关系受它制约。
(3)狭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劳动者所共有。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所有,劳动者占有很少或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支配地位。
)矛盾运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意义:(1)这一原理在人类的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3.如何理解社会形态(1)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社会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是三者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民选择性(4)社会主义社会更替的曲折性与前进行4.如何理解生产方式????第四章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生产的劳动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应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来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任何有用的物品都有使用价值,但只有他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才有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只能获得其一(2)商品必须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的劳动二因素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有用劳动)(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价值)两者关系:(1)两者不能独立存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