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文化与经济、政治
李文波中国古代史第二课时复习(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
是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断诸北语”,从而分析A、B、D三项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丝绸之路从长安出 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转运到欧洲。因丝 绸是这条通道上的主要商品而得名;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
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
9.(2011·东营学业考)“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
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 结论的是( )
主父偃 (1)政治:接受_______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确
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儒学 太学 (3)文化:推行_____教育,在长安举办_____。 (4)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五铢钱 _______。
摧残了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
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典例训练3】(2012·连云港中考)帝曰:“今欲断诸北语„„ 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 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 A.秦始皇统一文字 C.孝文帝厉行汉化 )
B.汉武帝独尊儒术 D.武则天重用酷吏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丝绸之路
【关键信息】西汉,长安到欧洲,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二、比较秦皇汉武的治国策略
类别 秦始皇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 政治 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 采用“推恩令”削弱诸侯的 权利 汉武帝
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法家思想) 御匈奴,修长城
《文化与经济、政治》同步练习5(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巩固训练1.(2008安徽模拟6)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由一定的文化决定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2.辨析题: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3.(2008江苏调研3)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生产力在我国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这主要体现了()A.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文化在经济申的基础作用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4、下列能够体现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现象有()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5.杭州提出“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口号。
实践表明,利用茶都优势,发展茶文化旅游,把茶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这体现的文化道理是()①茶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茶文化提升了文化口味,决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6.(2009烟台模块检测5)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
九年级上册政治讲义(二)
九年级上册政治讲义(二)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一课时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1.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1)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面对的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3.当今世界的变化: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4.发展要求: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发达。
6.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
9.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课时党的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依据:(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及核心内容:(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国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课件(第二课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4)必须坚持 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 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关知识·挖掘补充] 1.教材 P40 的“相关链接” 什么是实体经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提示:含义: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 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 原因:生产决定消费,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满足日常生活 需要、提供就业、获取财富主要途径。发展实体经济,有利于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发展实体经济,有利于培育对外竞争新 优势,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课标解读 1.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新素养生成
1.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从而 增强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的政治认同;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化,用全 面的观点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增 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1)含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 环节、各 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 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内容 ① 创新 引领、 协同 发展的产业体系。 ②统一开放、 竞争 有序的 市场 体系。 ③体现 效率 、促进公平的 收入分配 体系。 ④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 城乡区域发展 体系。 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 绿色发展 体系。 ⑥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 全面开放 体系。 ⑦充分发挥 市场 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 经济体制 。
2023到2024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
2023到2024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2019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根据这一标准,2023年起实施的统编教材将会进行全面改革,其中包括七年级上册的中国历史课程。
本文将介绍2023到2024学年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课时作业安排和内容要求。
第一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1. 作业一:请同学们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华夏文明的起源。
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a) 什么是仰韶文化?b) 请列举仰韶文化的主要特点。
c)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有哪些阶段?2. 作业二: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中国古代文明,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从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多个方面,介绍该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课时: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作业一: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选择题:a)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先后顺序是?b) 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c) 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是指?2. 作业二:请同学们选择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中的一个,进行深度研究,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专题报告,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等多个方面。
第三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作业一:请同学们观看相关视频,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制作一份思维导图。
2. 作业二: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人物传记,介绍他的生平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四课时: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作业一:请同学们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成就,然后回答以下问题: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了哪些重要政策?b) 北京的汉字是从哪个朝代开始使用的?c) 汉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2. 作业二:请同学们选择秦汉时期的一项文化成就,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研究报告,包括该项成就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第五课时: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作业一:请同学们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
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第二课时主观题提能增分
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
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
个好成绩。
过关微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高考二轮总复习 • 政治
习近平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 ‘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 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过关微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高考二轮总复习 • 政治
第四步:“答”。即按照主观题答题规范组织答案。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创 造的优秀思想文化。“两个务必”激励共产党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坚 定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砥砺前行。
过关微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高考二轮总复习 • 政治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 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6)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 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某种具体文化的作用。(如: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过关微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高考二轮总复习 • 政治
国式浪漫美学惊艳了世界,也让全世界领略了这一中国古老历法的独特 文化魅力,收获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在现代化狂飙突进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农耕课,在校园里辟出菜地,让学生根据节气种植 各种蔬菜,掌握节气知识;部分景点搭着研学游的“便车”,建造了二 十四节气馆,图文并茂地向前来体验的学生讲授节气的历史和内涵。
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4全套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全套教案全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了《政治与生活》、《政治与经济发展》、《政治与法律》、《政治与文化》等主题,涵盖了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研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政治学科的相关问题。
- 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政治学科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政治与生活1.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对于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个人生活中的政治问题,并汇报讨论结果。
3.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政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二课时:政治与经济发展1. 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分析历史事件中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
3. 讨论当今社会中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第三课时:政治与法律1. 探究法律与政治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政治属性。
2. 分析法律对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3. 通过讨论案例,深入理解政治与法律的相互影响。
第四课时:政治与文化1.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作用。
2. 探讨政治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3. 分析政治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关系,并进行思考性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于政治学科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资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教材- 多媒体设备- 课堂讨论案例以上为《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全套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想,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政治逐字稿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认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化、经济、政治领域的关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2.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文化、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
2.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多媒体图片:购买奥运纪念品、写信反映校门口的交通状况、免费参观博物馆等。
2. 提问:这些图片分别属于我们生活的哪些领域?3. 学生回答:经济、政治、文化领域。
4. 引入课题:《文化与经济、政治》二、新课讲授1. 讲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 分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文化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也可能导致社会倒退。
三、案例分析1. 提出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案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 案例一: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和制度对当时欧洲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 案例二: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对于五四运动以及后期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总结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如何理解文化、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二、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案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 案例一: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和制度对当时欧洲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想一想 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其基本 国情是 根本原因是
( ABC A )
A.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B.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不高
C.我国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
D.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D.
材料: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进入了世界第四 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目前 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 和问题,如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中还存在亟 待解决的问题(“三农”问题),下岗和失业 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等等。 面对材料中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的根 本任务是什么?请结合初三《思想政治》第一 课有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信息二则:
• 信息一:据新华网、人民网在“两会”期 间开辟的“我向总理提个问”专栏统计, 近50万网民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排在 了前三位,其次还有就业、住房、社会治 安、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问题。 • 信息二: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之后的记 者招待会上说:“我最痛心的是没有很好 的把群众关心的看病、上学、就业、住房 等问题解决好。” • 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还存在哪些 问题和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历史条 件;经济起点低。 表具 现体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 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决 定
基本国情
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 落后的社会生产
定决 主要矛盾
“三个有利于”
决定 解决 必然要求
2、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P6
基本国情
国家的根本任务: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篇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永定县城关中学吴凤英一、教学内容(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二)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1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 -- 3 -- 4 -- 5 -篇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1)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杨秀莲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需要努力(1-4)
自评
互评
师评
加分
资料搜集
能根据要求广泛搜集各种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有效整合。
能进行资料的搜集,能熟悉自己搜集的资料
搜集资料马虎,不能全面将资料搜集齐全
课堂听讲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课堂上无走神、讲闲话现象
听课比较认真,偶尔能思考下问题,偶尔有走神、讲闲话的现象
听课不认真,不思考问题,走神,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
东北抗日联军的11个菌种都有朝鲜族指战员,其中一、七两军中朝鲜族约占半数,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有相当数量的满、赫哲、达幹尔、鄂温克、鄂伦春、锡伯等民族指战员。而周保中(白族)、杨靖宇(回族)、赵尚志(满族)、陈瀚章(满族)、李红光(朝鲜族)等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均系少数民族。
1.通过小资料,让学生交流感悟到不管在什么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共同建设着祖国。
积极认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
能马马虎虎地完成课后作业
不能全部完成课后作业
积极实践
能积极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在行动习惯中体现出来
能将部分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
不能或较少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7.中华民族一家亲人口交往物品交流文化交融
共筑祖国疆域
2)和亲,文成公主为藏民们带去了什么?
3)文成公主在藏族为民族团结作出了怎样贡献?
3.民族之间除了通过和亲等方式进行交流,一条条商贸大道也在促进着民族之间的物品的交流与文化交融。出示图片:茶马古道。配音:活动园内容。
4.茶马古道促进了哪些民族的交往与交流,推动了哪些民族间在文化交融,维护了边疆的政治稳定与民族团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文化与经济、政治
2.文化与政治交融 的表现:(P11)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地位及作用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材料:中国的“文化赤字”令人忧: “文化赤字”主要表现在电影、电视剧、图书、 文艺演出等文化产品的进口多、出口少。 近几年,我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 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日本 引进694种,输出22种。
2、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材料:《功夫熊猫》是由美国导演马克导演的一部 动画片,以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为原型,利用中国的传统 武术文化作为主题,一举拿下了36届安妮奖的最佳动画 长片、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版等15项大奖。该影片在中 国内地上映三周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35亿的票房。同样 的还有美国人根据我国历史传说《花木兰》制作的大片 也让我们国人五味杂陈。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 经济重大影响。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要
1.文化与经济交融 的表现:(P10) (2)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
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 高的文化素养 (2)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 要内容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二课时 文化与经济、政治
学习目标 ①识记经济、政治与文化三者间的 关系 ②识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 位和作用
自学指导5分钟:阅读课文P9-11:
1.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2.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4.我国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对策?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作业设计方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 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 能够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西汉建立的背景和过程;2. “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西汉建立的背景和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2. 授课:讲解西汉建立的过程,重点介绍刘邦的统一战争和汉朝的建立;3. 活动:分组讨论西汉建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课时:文景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1. 导入:通过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介绍“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2. 授课:讲解汉武帝和汉文帝时期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3. 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汉武帝和汉文帝,模拟当时的政治决策过程。
第三课时: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导入:通过历史事件分析讨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授课:讲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影响;3. 活动:让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总结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考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水平;2. 作业评定:评判学生完成的作业内容和质量;3. 小组讨论:评判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资料:用于导入教室和丰富教学内容;2. 文献资料:用于讲解“文景之治”时期的特点和影响;3. 角色扮演材料:用于模拟汉武帝和汉文帝时期的政治决策。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进修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历史课教案:让我们一起了解封建社会
初中历史课教案:让我们一起了解封建社会教案主题:让我们一起了解封建社会难度级别:低时间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特征;2. 了解封建制度的构成和演变过程;3. 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教学重点:1. 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征;2. 封建制度的构成和演变;3. 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1. 封建社会的特征与区分;2. 封建制度的演变过程;3. 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联系与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特征和重要事件;2. 互动法: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思辨,加深对封建社会的理解;3. 观摩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性认识封建社会的历史面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0分钟)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由地主、农民和工匠等阶层组成。
二、讨论(3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封建社会的重要事件,如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唐朝的科举制度等,然后向全班汇报;2. 学生自由讨论封建制度的构成和演变,思考封建制度是如何在中国和欧洲的发展历程中产生的,并且探究其演变过程。
三、总结(10分钟)回顾讨论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事件,加深了对封建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第二课时:一、引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性认识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文化面貌。
让他们了解封建社会的刀耕火种生活、文人墨客的创作和影响。
二、讨论(3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封建社会的经济,包括封建裁判机构、佃农制、地租等;2. 学生自由讨论封建社会的文化,重点讨论文人墨客的创作和影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总结(10分钟)回顾讨论内容,让学生加深对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文化面貌的了解。
四、作业布置(10分钟)要求:学生展开对封建社会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总结一篇200字以上的文章,描述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历史面貌。
学案:第二课时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变动
课题名称: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变动总第2课时授课日期:2022 年9 月2日学习寄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图1 春秋初期形势图图2 春秋末期形势图
图3 战国形势图
(1)比较图1、图2、图3,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至战国时期形势图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趋势。
(6分)(2)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以商鞅变法为例,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分)
(1)变化:诸侯国数量减少,三家分晋,北部出现长城。
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匈奴政权逐渐成为北方边境的主要威胁。
(6分)
(2)关系: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形成,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济条件;商鞅变法通过统一度量衡、奖励耕织、进一步在法律上
确认封建土地私有制等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8分)。
1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理解并背诵傅雷翻译的《少年中国说》选段。
2.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3.通过朗读、分组讨论、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傅雷翻译的《少年中国说》选段。
2.了解并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理解《少年中国说》中的部分词汇和句子。
2.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3.情景再现的操作与开展。
教学方法:积极学习、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情景再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先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放松心情,调动注意力。
“大象过河”游戏:孩子们沿着规定的路线依次走过去,离开时告诉老师一个数字,最后按数字大小排队入座。
二、预学习教师先让学生阅读《少年中国说》全文,找出生词并背诵。
三、新课教学1.课文朗读教师先朗读全文,让学生跟读。
再分小组,让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朗读。
2.理解课文1).有的人会说,中国过去总是落后,古代一无所大成。
让学生描述为什么有些人这样说,了解中国在过去的历史时期受到的种种困难。
引导学生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进行了解。
2).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把印刷术发展到了高度。
可是在西方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还有其他的东西呢。
和学生一起查阅并讨论出古代中国的一些科技发明和文物,并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感到自豪。
3).“感同身受”这个词儿要是没有了,文学就要差得多。
那时候的人,有一种说得上来、弄得透的“感同身受”。
引导学生思考、问学生,文中是怎样描述古代作家的概念和文字表达能力的。
4).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奇才,政治上一方面想弄明白处处事物的关系,另一方面想要提醒自己要有一定策略、动作麻利,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
高一政治前两单元知识点
高一必修2——政治生活知识点1、政治与经济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
2、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3、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课时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广泛性(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4、(1)民主的含义——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不是全民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2)专政的含义——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3)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5、(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法之本,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改革开放条件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 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 响 。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在经济发展中, 越来越重要。 (2)为推动经济发展, 越来越重要。 (3) 迅速崛起, 更加丰富, 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学以致用
5.(2012年广东广州调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 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论 断是基于( ) A.文化发展是经济繁荣的基础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1.国家屡次强调,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 腐朽文化”的原因是( ) A.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B.只要文化搞好了,经济就会发展 C.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 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D.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 朽之分
想一想: 你知道影响选举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吗?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 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导弹+经济+文化=美国式的全球化(美国图谋称 霸世界的公式)
在中东,许多国家的人民反美情绪虽然强烈,白天在 街头高喊“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口号,但晚上照样看美国 大片。美国流行文化对中国的入侵也是非常迅速的。金黄 色的麦当劳“M”招牌成为全国各大城市最显眼的广告之一 。肯德基、必胜客的生意在中国也越来越火,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更是中国饮料市场上的“大哥大”,美国好莱坞 电影在中国更是深得年轻人的青睐。 人们在吃喝玩乐中享受着西方文明,在不知不觉中接 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这种文化渗透,要比动用飞机 、导弹发动的战争更有效。文化渗透,会使别的国家丧失 民族特性,丧失自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西方的观念与制 度。 思考: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更高的文化素养。 (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引 导探究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思考我国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要求:先独立思考(3分钟);再与小组同学 交流自己的观点(2分钟)。
目标再现
能够熟练地表述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 国力的关系,并从中概况出文化的作用。
文 化 与 经 济 政 治
文 化 与 经 济 政 治 关 系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化具有传承性 和相对独立性。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不同文化对社 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致用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下列现象能够体现这一 观点的是( ) ①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 争展开 ②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③世界范围 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 争的重要内容 ④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成了以 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6.山东省青州市以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 契机,发挥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建成了全省最大 的书画古玩交易中心,把文化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把文化产业发展融入到了经济社会和群众的生产生 活中。这是因为(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 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有利于提高 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④有利 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学以致用
3.2011年6月10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安徽周" 安徽经贸旅游推介会在意大利罗马隆重举行。大会 集中签约33个项目,总投资18.1亿美元。这体现了 A.文化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B.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学以致用
4.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比现在落后得多,但 当时,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 金时代。这说明 ( ) A.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B.文化可以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可以离开物质活动 D.文化发展水平决定并制约社会发展水平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没有“Windows”操作系统技术,就没有排名全 球500强前列的微软公司,就没有全球首富比尔· 盖茨。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 要。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2课时 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 化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生 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高 中 《 思 想 政 治 必 修
·
③
学习目标
能够熟练地表述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 国力的关系,并从中提炼出文化的作用。
独立自学
阅读教材P9-P11的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1)文化的总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______,能够在人们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______,对______产 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________中,而且 还表现在________中。 (2)请画出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的结构图。 (3)文化与经济、政治是怎样相互交融的? (4)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它处于 怎样的地位?我国应怎样发挥文化的作用?
要求:先独立看书、思考(4分钟);再与小 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2分钟)。 6分钟后看谁完成的最精彩!!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 决定 反映、反作用 相互影响 文化
经济
(基础)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随着系列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热 播,这只“羊”的市场价值已超过10个亿,可 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2)为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 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在美国,电影、电视和音像出版等已经成为 (3)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日益丰富, 出口创汇第一大产业,占据了40%以上的国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 际市场份额。3D 版《泰坦尼克号》登陆中国 一周就拿下4.2亿票房。这说明了什么? 越突出 。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 地位和作用 争中 我国文化发展的措施
当堂清 学
要求:1、6分钟内独立完成清学稿中的练习。 同座位交换试卷互评。 2、2分钟老师点评。
6分钟后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准确!!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 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 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 重要内容。 (文化霸权主义:就是以其强大的实力为后 盾、大规模地向世界其他地区推行美国文化 如电影等,目的是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 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维护美 国霸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