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新人教版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1.了解《礼记》,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文中教学相长的含义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习 本课的感受。
《礼记》,又名《小戴礼 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 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 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 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 对“经”的解说是“传”或 “记”,《礼记》因此而得名, 即对“礼”的解释。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 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礼 记》 一 则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 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 的。
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 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 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本文所讲的“教学相长”与现代意义上的“教 学相长”有何不同? 教与学的主体不同:本文“教学相长”的主体是一个 人,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的主体是两个人。 3. 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 样的启示?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1.读一读 佳肴(jiā) ( yáo) 自强( qiánɡ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2.一词多义
(1)学习/教导(2)了解/知道(3)代词,代指佳 肴/表推测的语气词
3.古今异义
(1)即使(2)味美(3)困惑,疑难
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和学的关系;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道理。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 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 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 服力。
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 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 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 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两者
课文主旨
本文先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强调 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论证了“学”与 “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学相长 ”的结论。
板书设计
虽有佳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教学能相 长
实践出真 知
6.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 “教学相长”?
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 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 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 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
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 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 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 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 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 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 上的难点;等等。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走进《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 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 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 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 说是“传”或“记”,《礼记》因 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部编版八下第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八下第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 佳肴》 课件(3 1张PPT )
部编版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 佳肴》 课件(3 1虽 有嘉肴, 弗 食,
名词用作动词 “吃”
不知其旨也味;美虽有至道,弗学最,好理不的知道其善也好。处是故 所以
学然后这知样不以足后,教然后知困。困惑
疏通文意
自我反思
自我勉强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学”同“敩”,教导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大概 说 其此之谓乎!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 己的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 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别人, 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论 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 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礼记》《周礼》《仪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 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 文)。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 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所述教学 相长、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等原则,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部编版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 佳肴》 课件(3 1张PPT )
部编版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 佳肴》 课件(3 1张PPT )
归类识记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课文节选自《礼记正义》中的《学记》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 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读准字音
嘉肴( yáo ) 兑命( yuè )
自强(qiǎn )
g
学学半(xiào xué)
教学相长(zhǎng)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名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2《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汇,重点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 2.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
作品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是战 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与《诗经》 《书经》《易经》《春秋》合称“五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 “学”的另一种形式。
本文在论述时,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 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 “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 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
2.《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 ___是__故__学__然__后__知__不__足_,__教__然__后__知__困_____。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说课课件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说课课件

本文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篇。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 戴圣编纂,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 是对经的解说,《礼记》即对“礼”解 释,名篇有《大学》《中庸》。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 教学论著,是第一篇系统的教育学论文。
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 面,又能激发学生对于我国古文 化的探求欲望。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 说课
说教材
说 说学情 课 说教法学法 思 说教学过程 路 说板书设计
说评价反思
1、教材简析
《虽有嘉肴》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
单元中的一篇简短的文言文,节选自《礼记》 中的《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 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其中所讲的很多原则 与方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本文逻辑严密,有 条有理,并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用类比的 方法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论点,意在让学生 明白:不仅生活中可以习得道理、获得感悟; 同样,学习也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本环节通过自读—听读—互 读—赛读,积累字词,夯实基础, 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完成教学 目标1。
3、细读课文 疏通文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美味的菜 表否定, 甘美 最好的道理。
译为“不”
至,达到极点。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它的好处 所以
理解不了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拓展延伸 一显身手
(1)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 排孙蕊指导杨笛的语文学习,可孙蕊 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 如你是孙蕊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 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 成语或句子)
(2)学过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收获? 试着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

《礼记》二则 公开课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礼记》二则  公开课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2《礼记》二则第1课时虽有嘉肴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嘉肴..(jiā yáo)自强.(q 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味美)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⑤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⑧教然后知困.(困惑)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3)古今异义词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4)翻译下列句子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确: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第22课《_礼记_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_礼记_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 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 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 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 、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 ,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 资料。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 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 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 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 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 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 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 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整体感知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 ‘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 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 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整体感知
6.开头一句“虽有嘉肴”能不能删掉?
(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 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检测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
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
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
编。又叫《 》。与《 》
《 》合称“三礼”。 内容主
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

,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解释翻译
虽(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2《礼记》二则 之《虽有佳肴》-【百强校】公开课精品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2《礼记》二则 之《虽有佳肴》-【百强校】公开课精品课件(共24张PPT)

④善:好处。 ⑤是故:所以。 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 就能自我反思(更加努力地学习); 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 能(不断钻研)勉励自己。所以说: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 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宋】朱熹
一、朗读课文 识文断句
注意红色字的部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注意红色的部分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jiāo)/然后 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 其/此之谓乎!
学 教学相长( 学习 )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
作业:
1、背默《虽有佳肴》原文。 2、完成14课练习册。
谢谢观看
脉络梳理
类比论证,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引入论题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虽有佳肴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得出观点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引用名言, 补充论证
学学半,此之谓
类比论证——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相长 道理论证——教学相长
引用论证——强调教学相长
写作特色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 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 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虽有嘉肴》公开课

《虽有嘉肴》公开课

译文:《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品文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
三、品文
2. 作者既要阐述“教学相长”这个观点,什么开篇先
写“嘉肴”“至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
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 “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 了。这种推理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五、拓展延伸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
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各抒己见。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积累了本课的重点词语,也
疏通了文意。本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至道”类 比,引入对“教”和“学”的关系的推理,最后得出”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层次十分清晰严谨,句式整齐, 有韵律美。
一、读文
听范读,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虽有 / 佳肴,弗食,不知 / 其旨也;虽有 / 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美味的菜 不
二、译文
甘美 最好的道理
虽有嘉肴
《礼记》
执教人:黄冈博才学校 贺红艳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 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简称为“诗、书、 礼、易、春秋”,《四书五经》 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虽有嘉肴》ppt公开课课件

《虽有嘉肴》ppt公开课课件
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
《礼记》 《礼记》
梁 家 寨 中 学 崔 成 军 执 教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 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 易》《春秋》,简称为“诗、书、 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 的必读之书。
有味的译读课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有味的译读课文
《兑命》曰:“学学半。 ” 《兑命》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佳肴类比引入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此之谓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上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按照多层布线或遂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因其管脚非常密集所以非常容易造成虚焊
字词正音 预习检测
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
学学半(xiào )
有味的正读 朗读课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 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虽有嘉肴》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培养语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体会“教学相长"的深刻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勉励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的主旨理解与“教学相长”理念的领悟。

2. 课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理解。

2. 古代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实践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PPT展示。

2. 生字新词卡片。

3. 相关教育思想的拓展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学习的看法。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 揭示课题接着,展示《虽有嘉肴》的课文标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嘉肴”与“至道"之间的联系。

通过提问“嘉肴”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从而引入课文主题。

3. 引入背景简要介绍《虽有嘉肴》的作者戴圣及其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篇文言文的文化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历史支撑。

4. 课文初读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停顿,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通过初读,学生可以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5. 初步讨论(二)新课呈现1. 课文导入与朗读指导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特别喜欢吃的美食?如果只是看着却不吃,你们能体会到它的美味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课文主题“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接着,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停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03867_八下语文《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公开课教

03867_八下语文《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公开课教

02 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 理解和感受。
2024/1/26
19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成果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 论,围绕课文主题展 开深入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 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 理解,还拓展了思维 和视野。
2024/1/26
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 ,讨论氛围热烈,能 够互相倾听和尊重他 人意见。
2024/1/26
15
可能出现的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选择题
针对文章中的字词解释、语句理解等知识点进行 考察。
简答题
要求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或段落,或者分析文 章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2024/1/26
16
可能出现的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
2024/1/26
对于选择题,要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注意选项中的细微差别,避免被 干扰项误导。
鼓励学生多进行口语练习和写作训练 ,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 生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针对阅读能力欠缺的学生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训练,提高 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同时加 强对课文结构和写作技巧的讲解。
2024/1/26
28
对未来教学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教学方法
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激
2024/1/26
14
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识和历史背景
01
文化常识
02
03
04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 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 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 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 哲学思想、教育思想、 政治思想、美学思想。
教学相长:意为教和学 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 ,都得到提高。

《虽有嘉肴》公开课

《虽有嘉肴》公开课

《虽有嘉肴》公开课虽有嘉肴公开课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和观点。

2. 能够领会“教学相长”的道理,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证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和观点。

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证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道美食导入,引发学生对“嘉肴”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例句,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论证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论证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证写作。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课后复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论证方法,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作者的论证方法,体会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需加强,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论证写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二、自主学习环节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如指导他们如何快速找到关键信息,如何理解课文中的难点等。

三、课堂讲解环节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

虽有嘉肴
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条理清晰的说理特点。(重点) 2.反复诵读,重点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赏析文章言简意赅的语言风
格和多用整句(包括对偶和排比)增强气势的特点。(难点) 3.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重点)
知识链接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 之中的《学记》。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 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 思想的重要著作。

从教与学得出“教学相长”

引用印证
逻辑性强
引用《兑命》
类比的概念及作用
类比,即一种推理方法,就是根据两种事物在 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 相似的结论。运用类比的方法说理,能形象地证明 观点,使人易于接受。
读出情感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知识拓展
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 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被称之为 《大戴礼记》;本文作者戴圣选编其中四十 九篇,称为《小戴礼记》。但东汉后期大戴 本不怎么流行,逐渐流失,后以小戴本专称 《礼记》。 “三礼”:《礼记》《周礼》《仪礼》
朗读课文 ※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xiào)学半
三、默写填空。(6分)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 ⁠
四、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美。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精品PPT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精品PPT
人发现:其实不是我在牵着蜗牛散步,而是蜗牛带着我散步。 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人带着蜗牛,还是蜗牛带着人呢?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 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
古人所说的“肴”指的 是鱼肉等荤菜。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解题: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6、善:好。
7、是故:所以。 8、困:困惑。
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 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自反:自我反思。 2、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字词检测
1、嘉肴 2、自强 3、兑命 4、学学半 5、教学相长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ຫໍສະໝຸດ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qiǎnɡ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3、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促进 推动
4、《兑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5、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 同“敩”(xiào)教导。 翻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 “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 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
—《礼记》
知识备查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 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 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 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 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 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 警句,精辟而深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 其节目。
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 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 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
字词归纳
1、通假字 《兑命》曰
2、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 B、不能知其旨也 C、教然后知困 D、教学相长也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 时的贤相傅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名言积累
《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 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 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 的人。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 键期,在关键期内发展学生相应的 能力效果最佳。教育要遵循个体身 心发展的规律。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曰:“学学半。 ”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互动探究
1.《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 是怎么论述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 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 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 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Hale Waihona Puke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
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
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
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
状元成才路
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状元成才路 教
状元成才路
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 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好朋友 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 自己的标尺。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 境,好比“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只有 与朋友共同学习,“察纳雅言”,才能弥补 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才能不“孤 陋寡闻”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 分析课文第三层:“教学相长”的结论在 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 是否多余?
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 “•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观 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 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表示推测语气。 大概,恐怕。
种固定倒装句式,通常翻 译为“大概说的就是……
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 道的甘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 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小结
•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 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作比, 继而引出“ 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 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 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 空)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文意疏通
(学习小组形式)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结 合课文下注释,将组内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翻译原则:
逐字译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增添删补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1)虽有嘉 肴
用鱼、(肉味做道的)菜甘。美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5最自))好我所知知是的勉以困不故道励,,足学理因然,然此后后然能知后自不能强足自也,反教也然;反后省不不知通了困,。理。解 ((67))故 其曰此:之教谓学也相长说 “的其也就此促是之进这谓。个…道…理也吧”?是一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状元成才路关系。
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字词回顾
嘉肴( yáo ) 弗食( fú ) 自强( qiǎnɡ ) 教学相长( zhǎnɡ) 兑命( yuè ) 学(xiào)学( xué )半
重点点拨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拓展提升
《礼记·学记》 ①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 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②民,( 以)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 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 【注释】 ①第2节选自《学礼》。②君:这 里的意思是统治。③念终始:始终想着。
•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 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 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 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 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 :“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 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 “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 样的启示?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 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 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 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 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 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 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