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教案 苏科版
高中语文 第十专题 横塘路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课题:《横塘 路》
学习目标:1、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 赏词清丽的语言。
2、体会词人表现出的隐退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学习重难点: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部分
个性学习部分
【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见《非常学案》P79)
【学习过程】一、理清全词大意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青玉案》词上片中“凌波不过横塘路”语出三国(填写作家名)的 《洛神赋》中:“,罗袜生尘”(2分)
(2)《青玉案》整个上片最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一个女子,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3)两首词都堪称写“愁”的 经典,尤其是下阕的渲染,有人评价说贺铸 词中的“愁”要比李后主词中的“愁”渲染得更充分,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并请说明理由。(5分)
课后作业:完成《非常学案》相关内容
课后总结:
二、赏析词作
1、 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 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2、“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 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
4、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5、赏析“若问 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横塘路教案
横塘路贺铸教学目标:1.理解词人抒发的惆怅忧愁的心情;2.鉴赏词中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 鉴赏这首词的清丽的语言,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过程:一、介绍作家作品.贺铸 (1052一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因为为人秉性刚直,仕途不得志,始为武弁,后得苏轼的引荐,改任文职,一直沉沦下僚。
官终太平州通判,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
贺铸博学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
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
贺铸也是跟苏门关系密切的北宋婉约派名家之一。
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
有词集《东山词》、诗集《庆湖遗老集》。
二、多种方式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三、诗歌鉴赏1.解释词语凌波: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
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锦瑟华年:美好的青春年华。
衡皋: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
彩笔:代指文才。
据《南史.江淹传》载,齐梁的名作家江淹得到一支五色笔,因此作文才思敏捷,多有佳句;可后来他梦见郭镤来向自己讨回了那支五色笔,作诗就再也没有佳句了。
2.翻译诗歌凌波仙子迈着轻盈的步伐却不过横塘路,我只能目送那散发着芳香的尘埃远去。
她正当美好的青春年华有谁陪她共度?桥头映月庭院花树,雕花窗户朱漆重门,只有春光知道她在何处。
飞云缓缓漂浮,芳草丛生的水边已降临夜幕,我挥彩笔题写相思断肠的诗句。
若问这闲愁共有多少,恰似遍地的青草烟雾凄迷,满城随风乱舞的柳絮,梅子黄熟时节漫空的绵绵细雨。
3.个性赏析* 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虚实相生的?开篇二句借曹植《洛神赋》之典故,用“不过”“目送”“去”实写美人不至,自己只能以目光追随其芳综,目送她的身影越来越远。
基于这种可望不可及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虚写这位佳人是怎样生活的,也许她住在幽雅富丽的香闺中,美好的年华无人与共,只有春风知道她的伤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唐诗宋词《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案设计
单元选修(一)唐诗宋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课题《横塘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秦观2.掌握意境分析题与手法鉴赏题的技巧3.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一、导入这首词说来好笑,原是贺方回退居苏州时,因看见了一位女郎,便生了倾慕之情,写出了这篇名作。
这事本身并不新奇,好象也没有“重大意义”,值不得表彰。
无奈它确实写来美妙动人,当世就已膺盛名,历代传为佳句,——这就不容以“侧艳之词”而轻加蔑视了。
二、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出身贵族。
《宋史·文苑传》说他“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
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
人以为近侠。
……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早年曾任武职,四十岁后转文职,做过泗州通判等,晚年退居苏州。
一生沉沦下僚,胸中颇多块垒,故而寓之于香草美人。
三、诵读(一)一读诗歌,整体感知1.阅读注解,掌握词意。
【思考1】这首词的题材是什么?【思考2】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如何分布的?上片: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下片:因思慕引起的无限愁思【思考3】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有何用意?美人: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美人深居独处,虚度年华,清冷孤寂,“只有春知处”,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写照,作者退隐横塘,壮志难伸,故借美人迟暮,盛年不偶,写自己的不为世用(二)二读诗歌,评品赏析【鉴赏1】上片写景采用了什么手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1)“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女子的美丽(凌波、芳尘)和自己的心情(不过、目送);“但”表达了留恋、遗憾之情。
(2)“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是虚写。
设想美人居住环境。
“月桥花院”写环境幽美。
“琐窗朱户”写房屋富丽;由内及外,“只有春知处”就从绚烂繁华的时间和空间里显出其人的寂寞来。
【鉴赏2】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A凌波——化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含蓄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B锦瑟——化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点出盛年不偶,必至“美人迟暮”暗暗关合到自己的遭际。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2)理解诗歌的背景,词语的意思,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2)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感情,培养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2.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词语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单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读:(1)学生自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3. 诗歌解析:(1)学生互译,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师讲解,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四、作业设计:1. 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2. 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思想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朗读技巧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2. 参考译文:提供参考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述的世界。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横塘路(凌波不过
横塘路)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比赛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名句掌握诗句鉴赏题的技巧。
2.深入把握作者的情感,明确其中的寄托。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不短时间的诗歌鉴赏的训练,但是学生在鉴赏的时候无论是情感的代入还是鉴赏名句时的深入度都不够,因此在对该诗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沉淀下来,对好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深入的鉴赏,设身处地以自身代入诗人的情感,悟出诗句中隐含的诗人的感情。
3重点难点
通过鉴赏佳句掌握诗句鉴赏题的技巧。
深入把握作者的情感,明确其中的寄托。
4教学过程
4.1导入
教学活动
1【导入】
(词意画欣赏)
宋词里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比如,我说上句同学们说下面的句子: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前一句选自李清照的《醉花阴》,后一句选自欧阳修的《蝶恋花》。
再比如: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一句选自贺铸的《横塘路》,又称《青玉案》(教师板书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首词。
高中语文《横塘路》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读》
K12课件
3
代表作为《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 《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 沙》、《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 《小梅花·行路难》、《捣练子·望书归》、 《采桑子》等,其中以 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 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
横塘路
贺铸
K12课件
1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人抒发的惆怅忧愁的心情;
2鉴赏词中名句“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
3鉴赏这首词的清丽的语言,熟读 成诵。
K12课件
2
走进作者
贺铸 (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山阴人, 居卫州。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 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 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 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 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 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 晏幾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 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贺铸眼望着一位女子从那面的路上姗姗远
去,而没有过来,感到十分怅惘。
女子是美女,词人为之神魂颠倒,便借了
洛神故事,要随佳人而去,却又不知所往,
惆怅不已。同时,这里含蓄地流露其沉沦
下僚、怀才K1不2课件遇的感慨。
12
横塘,在苏州城外。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
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
K12课件
8
解释词语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这首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贺铸以及诗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诗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3 诗歌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诗歌,并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3.2 诗歌讲解逐句讲解诗歌,分析意象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4 诗歌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诗歌,并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等。
4.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倾听、合作等。
4.3 诗歌背诵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评估其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音乐等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5.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5.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诗歌的朗读视频、背景资料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诗人作品介绍介绍与贺铸相似的诗人及其作品,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6.2 诗歌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诗歌。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包括对诗歌的理解、表达能力的提升等。
7.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的结果,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这首诗;(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3)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2)理解诗中表达的爱情、思乡等情感;(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2. 诗中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分析;3.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典故和修辞手法的解读;2.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习兴趣;2. 案例分析法:以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为例,进行详细解读;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提高合作能力;4. 情感体验法: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3. 讲解与解读:详细讲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启发;5.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表演等活动,感受诗歌的美;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 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朗读、表演等活动,评价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表现;5.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主题的把握。
难点:(1)诗歌中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2)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
(2)讲解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手法。
5.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2)写一篇关于《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以及对作业的布置和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改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诗人简介、背景资料、重点词句解析等。
2. 准备相关的古代诗词鉴赏资料,以便于学生拓展学习。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答案。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PPT展示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歌情感的分析和体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
2. 吟诵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意境。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典故。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吟诵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诗歌吟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情感分析和艺术特色。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诗歌。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2. 总结性评价: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审美情趣。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所表现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意境。
(2)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和人文精神。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诗词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2)诗词创作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进行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情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以《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为例,分析诗词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词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诗词,查阅相关资料。
3. 教学素材:图片、音乐、相关诗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氛围。
(2)展示诗词中的景色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探讨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案例分析(1)以《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为例,分析诗词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词中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这首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意的理解和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2.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把握,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深入解读,相关资料的收集;2. 学生准备:预习《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了解作者背景及诗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及《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版本的《横塘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讨论诗中的关键词语;4.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背诵诗文和相关的写作任务;8.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包括诗文的背诵和写作任务的完成质量。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理解程度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文学专家或古代文学研究者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活动,增强对诗歌韵律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欣赏法: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b. 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b. 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a. 小组内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诗歌讲解a. 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b.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a.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歌的情境中。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
7. 作业布置a. 背诵诗歌。
b. 写一篇关于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诗歌意象、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八、教学拓展1. 推荐李清照的其他诗作,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教案1 苏科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教案1 苏科版1、了解作者生平,体会诗人情感2、能够对诗歌中的精警名句进行鉴赏3、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体验,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了解贺铸抒写愁思的创造性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个性化体验,感受到意境的魅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案导学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了解作者生平,回忆诗歌中表达感情的一般手法;回忆曾经学过的诗句;提出自己疑难问题。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横塘,伴着古木葱茏的上方山和烟波浩淼的石湖,云淡风轻,一个迷人的地方,一个美丽的邂逅,一段文学史上的佳话。
时间,也许是已经过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暮春三月,进入了五月的雨季。
这一次的美丽邂逅,没有造就一段美丽姻缘,但却给文学史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那就是贺铸的横塘路。
展示目标 1、2、3三、作者简介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博学强记,长于度曲。
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叹及纵酒狂放之作品。
风格多样,情深语工。
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
四、理解大意【注释】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横塘:在苏州南十时许。
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冉冉:流动的样子。
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大意】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
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
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
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五、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学生试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的目标,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课件 苏科版
谢谢观看
整体感知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关于此词所传达之意,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此词抒写了因 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是我比较认同的。 词的上阕写相恋和怀念, “锦瑟华年” 直用李商隐《锦 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下片开头 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 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 。“碧云”句喻指时光流逝之 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 断,十分生动,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词中 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 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 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 说:“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寄贺方 回》)。
学.科.网
《横塘路》写作背景
大观三年(1109年),贺铸辞官返苏州定居,时年57 岁。在苏州盘门之南十余里。有一处佳景,名日横 塘。一个春末夏初的早晨,贺铸乘小舟到横塘野游。 当时阴雨蒙蒙。梅子黄熟,只见茫茫雨雾中,萋萋 春草翠绿一片,微风拂过,柳絮翻飞。忽然。暗淡 的雨雾中,出现了一抹鲜亮的红色:一位楚楚动人、 美丽可爱的姑娘.朝他这个方向轻移莲步,娉婷婀 娜而来。正想一睹芳容,却不料那个女子忽一转弯。 飘然而去,消失在蒙蒙细雨之中。贺铸只能眼睁睁 地目送她远去,心中那份爱慕艳羡实在按撩不 住.于是,贺铸提起笔,一首清丽哀怨的《青玉案》 (又名《横塘路》)诞生了,记载下他这段刻骨铭 心的艳遇。
学.科.网
作此词时,贺铸妻子已辞世8年。据记载,贺铸一 生所识女子很多.他本人也不是轻浮之士,为什么 会害起如此浓重的单相思呢?后人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是这位“凌波”女子跟他去世8年的妻子长相极似, 因而产生“移情”所致;二是这首词中所写的并非 真正的艳遇波折,而是有所寄托:那可望而不可亲 的美人是功名富贵(或理想)的象征,那能够接近实 人但不肯泄露美人住处的“春”代表了那些本有条 件帮助他取得功名(或实现理想)却袖手旁观的人。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教案苏科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教案苏科版贺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
技能目标: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情感目标:体会词人表现出的隐退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教学重点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这首词又名“青玉案”,为作者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
贺铸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
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其影响之大。
【学情分析】“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这句是千古佳句,在学习《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时,曾做过分析介绍。
因此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首词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外,更要让学生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句千古佳句,把愁思写成了无尽的烟草,柳絮和梅雨,叫人断肠,叫人断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贺铸的这首《横塘路》,体会词人在本词中所表现的隐退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二.作者简介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博学强记,长于度曲。
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叹及纵酒狂放之作品。
风格多样,情深语工。
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
三.整体把握1、思想内容这首词其实乃是借怀思美人以抒发自己幽居穷处、悒悒不得志的苦闷。
这种寄托深厚自然而不露痕迹,词对那种怅惘迷茫的愁闷心境的描写又十分出色,所以特别受到人们的激赏。
2、词中化用的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A凌波: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此处用指女子的轻盈步履。
B锦瑟: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三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横塘路
【学习目标】1.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博喻的写法。
【知识链接】1.有关作者及作品: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山阴人,居卫州。
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
出身贵族,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
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
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宋史·文苑传》说他“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
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
人以为近侠。
……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能诗文,尤长于词。
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
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幾道。
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横塘路》又《青玉案》是著名词家贺铸的代表作,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
【学习内容】一、自主学习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3、倾情朗读,散文化诗意。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
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
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
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你要的那句是这意思: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二、合作探究(一)再读词作,理解鉴赏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2.“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4、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背诵并理解《横塘路》这首唐诗的诗意和文化内涵。
2.通过分析诗歌的构思,了解唐代城市风貌和市民生活状况。
3.学习掌握诗歌写作技巧,并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爱好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横塘路》的诗意和文化内涵。
2.唐代城市风貌和市民生活状况。
3.诗歌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把握《横塘路》的诗意及文化内涵。
2.如何分析出唐代城市风貌及市民生活状况。
3.如何运用诗歌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横塘路》这首唐诗,并让学生先自己朗读一遍。
理解《横塘路》这首唐诗(20分钟)1.学生个别朗读《横塘路》。
2.老师为学生解释读者要领悟的意象,比如“霏微之雨”、“斜阳明”、以及“湖面蒲苇相杂”。
老师逐词讲解,让学生明白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3.学生通过对意象的理解,阐述诗意(在本课中特指暗示唐代时期的城市风貌和居民生活状况)。
探究唐代城市风貌及市民生活状况(20分钟)1.讲解唐代城市的建筑特征、市井生活风貌,包括当时的交通、住宅、街市、河湖水系、以及市民生活的娱乐、食品等,使学生了解唐代的城市生活状况。
2.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诗是描写唐代的城市风貌还是市民生活状况。
并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运用诗歌写作技巧(20分钟)老师介绍唐代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包括平起平扣、押韵等,然后提供一定的语言输出,使学生运用已学到的语言观察“时令”,为所欲为的展现自己的诗意。
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课的内容,以及引导学生吸收落实本次课上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1.背诵《横塘路》这首唐诗。
2.阅读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有关唐代城市风貌及市民生活状况的其他诗歌,并做相关笔记。
3.创作一首有关唐代城市风貌或市民生活的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教案苏科版贺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
技能目标: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情感目标:体会词人表现出的隐退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教学重点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这首词又名“青玉案”,为作者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
贺铸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
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其影响之大。
【学情分析】“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这句是千古佳句,在学习《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时,曾做过分析介绍。
因此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首词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外,更要让学生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句千古佳句,把愁思写成了无尽的烟草,柳絮和梅雨,叫人断肠,叫人断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贺铸的这首《横塘路》,体会词人在本词中所表现的隐退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二.作者简介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博学强记,长于度曲。
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叹及纵酒狂放之作品。
风格多样,情深语工。
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
三.整体把握1、思想内容这首词其实乃是借怀思美人以抒发自己幽居穷处、悒悒不得志的苦闷。
这种寄托深厚自然而不露痕迹,词对那种怅惘迷茫的愁闷心境的描写又十分出色,所以特别受到人们的激赏。
2、词中化用的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A凌波: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此处用指女子的轻盈步履。
B锦瑟: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C蘅皋: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
”D彩笔:代指文采。
据《南史·江淹传》载,齐梁的名作家江淹得到一枝五色笔,因此作文才思敏捷,多有佳句;可后来他梦见郭璞来向自己讨回了那枝五色笔,作诗就再没有佳句了。
四.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将全篇扩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
【参考】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他象芳尘一样飘去。
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理解她内心的深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
若问题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雨。
五、赏析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是虚写。
2.鉴赏“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 “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起三句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语。
凌波微步,不过横塘,是其人没有来;面对芳尘,只能目送,是自己也不能去。
“但”,犹言仅,只,表留恋、遗憾之情。
她没有来,己不能去,则极耳远望,只能从所见到的一片芳尘之中,想象其“凌波微步”的美妙姿态而已。
表达了作者留恋、遗憾之情。
*资料补充(1)“凌波”,本于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此处用指女子的轻盈步履。
“横塘”,贺铸的住处。
龚明之《中吴纪闻》说:“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
”贺铸眼望着一位女子从那面的路上姗姗远去,而没有过来,感到十分怅惘。
女子是美女,词人为之神魂颠倒,便借了洛神故事,要随佳人而去,却又不知所往,惆怅不已。
同时,这里含蓄地流露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
(2)横塘,在苏州城外。
是作者隐居之所。
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
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
“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
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
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
“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
点出盛年不偶,必致“美人迟暮”,暗暗关合到自己的遭际。
4.鉴赏“ 飞云冉冉蘅皋暮”。
过片“飞云冉冉”,是实写当前景色,同时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以补足首句“凌波不过”之意。
“蘅皋暮”,是说在生长着杜蘅这种香草的泽边,徘徊已久,暮色已临,也是实写,同时又暗用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
曹植就是中途在那儿休息,才遇到洛神宓妃的。
这就补充了词中没有写出的第一次和其人见面的情节。
细针密线,天衣无缝。
5.赏析“彩笔新题断肠句。
”“彩笔”一句,承上久立蘅皋,伊人不见而来。
由于此情难遣,故虽才情富艳,有如江淹之曾得郭璞在梦中所传的彩笔,而所能题的,也不过是令人伤感的诗句罢了。
提起笔来,惟有断肠之句,都是由万种闲愁而起,所以紧接着就描写闲愁。
先以“几许”提问,引起注意,然后以十分精警和夸张的比喻作答,突出主旨,结束全篇。
6.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
A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
C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举。
D虚景实写。
*资料补充罗大经《鹤林玉露》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
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六.拓展练习六州歌头·少年侠气贺铸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
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闻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
乐匆匆。
似黄粱梦。
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官兄从,怀倥偬,落尘笼。
簿书丛。
鹖弁如云众。
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1、在《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中,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全词熔叙事、议论和抒情于一炉,配以短小的句式和急促的音节,读来令人有神采飞扬、雄健警拔、苍凉悲壮之感。
2、结尾三句在情感上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作用?明确:结尾三句,笔锋突转,一波三折,由慷慨激昂转为悲凉舒缓,游山逛水,在寄琴送客中宣泄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和沉郁,读来令人扼腕感叹。
七.文科班拓展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寄寓了词人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真挚情怀,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贺铸一生沉于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
将政治上的不得志曲笔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
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
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
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
八.结语此词问世后被誉为“绝唱”,作者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词以望美人不来发端,抒写诗人的孤寂生活和幽恨清愁。
开篇三句以似真似幻的笔触写作者倾心的美人凌波而来,却又中道折回,踏尘而去,直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令人可望而不可即。
“锦瑟”句是作者对美人的无限关切的询问,其中或许寓有自叹盛年不遇之意。
“月桥”三句渲染美人住所之幽美,居室之富丽,而将两情睽隔的怅惘渗透其中。
“若问”以下四句以提问呼起,然后叠用三个精警、新奇、又稍带夸张的复合式比喻,极写“闲愁”之充塞天地,既多且广,不可消释,是化虚为实,灵光独运之笔,宜乎前人赞赏备至。
九.作业布置1.背诵全词2.完成学案思考题【资料补充】集评周紫芝《竹坡诗话》:贺方回尝作《青玉案》,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罗大经《鹤林玉露》:贺方回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沈谦《填词杂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琐碎为妙。
先著、程洪《词洁》:方回《青玉案》词工妙之至,无迹可寻,语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万人不能凑拍。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叠写三句闲愁,真绝唱!刘熙载《艺概》: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其末句好处全在“试问”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贺铸晚年退隐至苏州,并在城外十里处横塘有住所,词人常往来其间。
这首词写于此时此地。
汉中写路遇一女子,而引起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