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试重点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
1.财政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其生存和履行职能的需要而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特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分配关系.2.财政的产生条件:①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②国家的形成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3.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⑵强制性与非直接性偿还;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简答)4.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法:⑴平均成本定价法⑵二部定价法⑶负荷定价法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的区别:①经济市场的个人选择与最终结果确定,而政治市场是不确定的;②经济市场的竞争是连续的,且允许多个卖主存在,政治市场的竞争是间断的, 且只能有一个胜者;③经济市场的选择规则是自愿性,政治市场为少数服从多数;④经济市场的参与者职责和损失关联度大,政治市场相反.(选择,判断或简答)5.财政监督的方式: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个案检查.(选择)6.财政支出分类: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选择)现行支出经济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①作用: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有间接的影响;转移性支出则相反。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这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强;在安排转移支出时,政府并没有一以贯之的原则,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③微观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关系时,也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这对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在同政府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产生,对其预算约束是软的。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①政局是否稳定②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③政府干预政策);社会性因素。
(选择)财政支持和保障社会民生的几种关系(多,简答)①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的关系②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③财政支持和社会坚持的关系④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11.国防支出项目包括: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
财政学重点
1.市场失灵;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经济理论将它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性;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可供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产品,即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
4.公地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
如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
5.免费搭车;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6.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7.财政支出;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8.瓦格纳法则;19世纪后期,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提出。
其含义是: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9.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指的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制度。
10.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开支的制度。
11.完全积累制完全积累制,即完全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
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在就业期间向政府管理的基金缴款,该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息增值,当这个人退休后,其所获养老金来自于该基金的利息收入。
换句话说,也就是任何时点上累计的社会保险费总和连同其投资收益,能够以现值清偿未来的社会保险金给付需要。
12.部分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也称“部分基金制”,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
财政学重点知识(精华总结)
1.市场失灵的主要变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征服决策失误,寻租行为,征服提供信q 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的越位和缺位4.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5.私人物品: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6.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7.财政:从实际工作来看,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从经济角度,财政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
8.财政职能:即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9.纯公共物品只能有政府来提供:(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不同决定的。
(2)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由市场提供或者产生“免费搭车”现象,或者造成资源低效率利用情况。
(3)政府可以通过无偿征税筹集提供纯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资金,并在提供后由社会成员免费享用,从而避免了由市场提供所产生的上述问题。
10.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11.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2.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针对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最优的政府项目。
(2)最低成本法:针对政府提出的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最低作择优的标准(3)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财政的经济(投资类)支出。
最低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教育、卫生、文化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财政学重点
②软赤字:软赤字是指在统计和计算财政收支时,不把债务收入计入正常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不把债务支出计入正常的财政支出。
其公式表示为:硬赤字=经常性财政收入-经常性财政支出
8、公共产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它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②混合公共产品:又叫准公共产品。供给方:政府或市场,政府补贴市场提供。原因:混合物品可以运用效用的有限性形成竞争或可以运用价格排他。 拥挤性公共物品(公路):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降低每个消费者获得的效应。 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公路收费):在效益上可以定价,并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 包括——俱乐部物品(或拥挤性物品)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桥梁、游泳池、公园等。——共同资源(或准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河流、湖泊、森林等。
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是清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
23、国债 :中央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用国家信用的方式筹集资金和调节经济的一种财政性手段。
24、公共部门预算(政府预算):政府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基本特征:计划预算性,法律性,集中性,统括性,年度循环型,公开性
24、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实行计划管理的工具,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
25、零基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财政学考试重点集合
导论1.财政学含义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2.特征: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国家主体性3.现象(现象包括三个方面)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从事社会经济管理第一章1 公共商品定义: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商品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有的还有可能有以下特征:1.生产或提供的不可分性2.规模效益大 3.初始投资大4.具有自然垄断)分类(两类即纯粹公共商品与混合商品)2 纯粹公共商品与混合商品的区别纯粹的公共商品完全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并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混合商品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共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同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3 图形分解:公共商品:国防私人商品:拥挤的公路具有竞争性非排他性的混合商品:高等教育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混合商品:有线电视4 P26中间投票人(中位值定理)将偏好在所有投票人的偏好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投票人成为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中间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投票规则下,投票结果是中间投票人获胜5 阿罗不可能定理要寻找这样一种决策机制,即它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程序的影响,同时又不相知投票人的偏好以及进行的独立决策,并能最终将所有个人的偏好转换成一种社会的偏好是不可能的,称为阿罗不可能定理6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是关于公共偏好表达以及在政治程序或选举过程中依据公众偏好而有效悬着公告商品并决定公共商品频率规模的理论。
7 公共部门与政府及公有制部门的区别P31(取决于商品生产性质)公共部门是从其生产和提供的商品性质角度定义的实体。
是指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的部门公有制部门是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角度定义的实体,既指其生产资料归全民或集体所有的部门政府部门并非完全是为了给公众提供公共商品,在部分场合则是为了满足少数个人或集团利益的需要的组织。
8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价值规律这个看不见的手无法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效率最高的情况, 原因是当商品或服务的边际社会收益超过边际社会成本时,市场无法或不愿意提供该类产品或服务拓展:市场失灵的原因:一,市场垄断二,非对称信息三,商品的外部性四,公共物品的存在以上因素造成资源得不到最优配置第二章1 帕累托改善与帕累托最优P40-41在既定的条件下,当资源配置使得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使另一个人的福利受损时则实现了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种效率称为帕累托最优。
财政学重点
第一张1.财政的概念(概念)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凭借其公共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财政的本质就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的基本特征(选择)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3.公共物品及其判定标准(简答)所谓公共物品,在经济学上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其供给成本却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和地域范围的变化而变化的物品。
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比如国防、路灯等物品。
判定标准(公共产品的特征)(1)非排他性是指个人消费不会被排除在某种物品的消费之外。
它与物品的所有权相关(2)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4.市场的含义是指市场机制(资源配置角度)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三大分体机制。
第二张1.市场失灵及其表现(简答及以下)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市场无法自行纠正的缺陷。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2. 政府存在的意义(应对市场失灵,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内在地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1)对资源利用与社会财富增长的影响。
(2)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影响。
2.为经济运行提供国家权力干预3.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3. 政府干预手段(框架)(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4.政府干预失效原因(政府失灵):(1)内部性(2)垄断性(3)政治性5. 市场经济中财政的职能(重点掌握,论述题)1. 资源配置职能(1)含义资源配置是指为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间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
(2)资源配置的效率通常会采取某些指标或若干指标组成的“景气指数”来表示(3)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国家重点支出。
财政学考试重点
财政学考试重点财政的概念(p12):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
市场失灵的表现(P21)和政府干预的手段(P23)表现:①垄断。
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或者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条件下,信息构成商品生产、消费和营销的最敏感的神经系统。
③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④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⑤经济波动。
政府干预的手段:⑴立法和行政手段。
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⑶财政手段。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p14):私人物品:由市场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标准:一时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例如义务教育),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多出一个成本不变)。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款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
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准公共物品的分辨:(p15)准公共物品:具有不充分的非排他性或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
课本的桥梁和花园为例,桥梁: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花园: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财政的基本职能(p12):⑴优化资源配置⑵公平分配⑶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学复习必考知识点
结合基础设施的特点分析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政府投资的主要标准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及对农业投入的重点和范围
第六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社会保障和财政补贴的区别。
第七章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第八章
如何理解税收中的公平和效率
如何理解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
如何税收转嫁和归宿,转嫁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特征及转嫁方式和规律
第九章 根据税收经济效应分析税收的经济影响 拉弗曲线及经济意义 第十一章 我国商品税的重要税种及所得课税的特点 增值税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 第十二章 什么是国债负担率和国债依存度 如何理解国债的经济功能和政策作用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的概念 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有哪些改革,内容是什么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的概念,财政政策的应用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哪两种,分类标准是什么?这样分类有
何意义?
结合财政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的变化特征。
第四章
影响行政管理费的因素及有效控制
简要分析目前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简述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第五章
考试题型
1、不定项选择题 (10) 2、名词解释 (5)
3、问答题
(5) 4、论述题(2) 5材料分析题(2)
第一章
市场失灵原因及表现及政府干预手段
如何理解政府的经济作用
财政基本特征
财政职能的理解及运用
第二章
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特点及提供方式的选择
自考财政学重点知识
自考财政学重点知识一、财政学概述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财政收入、支出、审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目标、手段和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来源取得的资金,包括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是国家依法向个人、企业征收的强制性支付。
非税收入包括罚款、经营收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捐赠、补助等。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用于实现其经济、社会和政治目标的资金支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等。
财政支出必须合理配置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
四、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计划和分配方案,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工具。
财政预算有助于评估财政政策的效果、调控经济、保障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财政预算按照不同的层次可以分为国家预算、地方预算和部门预算。
五、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
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收入再分配、维护社会稳定等。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水平、支出结构和预算赤字等方式来实施。
六、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是指国家财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程序。
财政体制的优化是建设现代化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包括集中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七、财政评价财政评价是对财政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政府改进财政管理工作。
财政评价的方法包括财政绩效评估、财政审计、财政调查等。
财政评价能够提高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
八、财政法律法规财政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有关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它是规范财政行为、保障财政稳定和财政公正的重要依据。
财政学考试重点
1、市场失灵分为两类:第一类市场失灵是因为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设条件而存在。
第二类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的失灵,即它所产生的资源配置或收入分配状态是不理想的。
2、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1)市场机制无力于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2)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3)自由市场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垄断;(4)市场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5)市场分配机制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6)市场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发展;(7)市场中存在着优值品和劣值品。
3、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所产生的对其他经济单位有利的或有害的影响。
分类:外部性根据其性质不同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个人或企业不能得到其决策和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则是正外部性。
个人或企业不必承担其行为带来的成本情况是负外部性。
4、负外部性:从社会的角度考虑MSC和MSR,社会最优量小于私人决策量。
矫正性的税收与负的外部性的内在化。
正外部性:从社会的角度考虑MSC和MSR,社会最优量大于个人决策量。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与正的外部性的内在化。
5、界定产权成为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一种主要措施。
6、萨缪尔森1956年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给出了公共产品的两个特性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7、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形成市场失灵。
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
道德风险是指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
8、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特定的物品和服务,并为这些支出活动融资而征税。
宏观层次上的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改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状况;微观层次上的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进行调整,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物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财政学重点
导论:1.社会公共需要I.概念:是指提供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生产经营外部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II.范围:完全的社会公共需要(政治职能);准社会公共需要(社会职能);视同社会公共需要(经济职能)2.公共物品I.概念:为整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消费、共同受益的特殊物品或服务。
II.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III.私人物品通过市场价格竞争机制提供,公共物品通过政府提供。
3.财政I.概念: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分配的经济活动。
II.特征:分配主体:国家或政府。
分配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
分配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国家主体性是最本质的内涵和特征)4.公共财政I.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和财政运行机制。
(与市场经济对应的特有的)II.特征:弥补市场失灵;公平;非营利性;法制化。
第一章:财政的职能1.资源I.概念: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投入物,也称生产要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II.基本特征:稀缺。
2.资源配置I.概念:即资源的组合,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的。
II.目的: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效益。
III.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失灵的表现: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外溢性)、自然垄断。
IV.政府干预手段:(1)行政手段:公共管制,制定公共物品价格。
(2)经济手段: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3.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I.概念: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实现资源合理化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动态过程。
II.内容(范围):(1)直接分配。
(2)宏观调节(地区之间→合理的地区生产力布局;产业→合理的产业结构;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合理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提供结构;政府内部→合理的资本品与消费品供应结构)III.机制或手段:(1)财政收入手段:税收、利润上缴、国债。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财政学导论1、财政的产生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经济(根本)条件: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政治(直接)条件: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2、基本课题:财政学是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3、公共收入的内容(一)税收(二)价格或使用费(三)公债4、税收的特点(1)无偿性(2)强制性【核心】(3)固定性5、公共支出分类按支出效益的时间性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按支出的回报性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第二章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1、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好的。
也被称为帕累托最优交换效率: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MRS某YA=MRS某YB)生产效率: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MRTS某YA=MRTS某YB)产品组合效率:生产者方面的产品边际转换率与消费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MRS某Y=MRT某Y)2、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某一个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有,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另一方面,如果任一人口百分比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就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o线。
可以将洛伦兹曲线与45o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折线与45o线之间的面积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0,0.2]绝对平均;[0.2,0.3]比较平均;[0.3,0.4]基本合理;[0.4,0.5]差距较大;[0.5,1]差距悬殊第三章政府与市场1、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结果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财政学考试整理一、单选20题,20分二、多选5题,10分三、名词解释5题,15分四、计算题1题,10分五、简答题3题,30分六、材料分析题1题,15分基本慨念1、财政:指的是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2、混合经济: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的经济。
3、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4、帕累托效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5、帕累托改善: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6、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既有的产品组合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7、基尼系数:基于洛伦茨曲线、用于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8、市场失灵: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经由市场机制和私人部门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9、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也即,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10、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1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水平等作出的决策。
12、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决策。
13、公共选择:政治过程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14、单峰偏好:选民偏离其最偏好的结果时,效用随之下降。
15、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
16、排他性:指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从而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17、公共地的悲剧:公共资源因其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被过度开发和使用的情形。
18、混合产品: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征的产品。
19、科斯定理:科斯指出,假定资源所有者能够分清对其财产损害的来源,并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同时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调,那么,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达成一种协议。
财政学考试复习重点
一简答市场失灵及表现【简】1、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缺陷。
2、表现:(1)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财政职能【简】(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公共定价的的定义与方法【简】•定义: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即为公共定价•一般方法:•平均成本定价法。
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在保持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二部定价法。
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由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负荷定价法。
是按不同时间段或时间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在需求量最高峰时收费最高;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低•运行模式【简】p164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保险覆盖范围。
财政学考试重点
财政学考试重点:第一章:中文P4 :财政学定义、帕累托最优、英文p2 :public finance?财政思想(public finance and ideology)、organic :政府有机论P4 :机械论(医疗保险等)中文p9 政府规模英文P7 :the size of Government (政府应该重建信誉)P11 :图的异同中文p 11 英文P10 :支出expenditures 收入renenues第二章:中文p36 :效率英文p35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4E理论P48 :有益物品merit goods中文p65 、英文p65Should airport security be produced publicly or privately?基层安检应由公共生产还是私人生产BOT(built、operate、transfer)第五章:中文p70 :外部性英文p71 :首句when man is happy, he is harmony with himself and his environment.中文p80 、英文p82 :外部性的内部化taxes (税收、补贴)产权中文p83 、英文p85 :PUBLIC RESPONSES TO EXTERNALITIES :emissions fees and cap and trade programs 排污费和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要引导社会向善……)中文p86 、英文p88 Congestion Pricing (拥挤定价)、用价格去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中文p97 :谁受益谁承担英文p99 :Who benefit?第六章:中文p115 、英文p118 :政治经济学、public employees英文p119 :adequate margin(适当限度)第三句latitude and power(回旋余力和权力)However……第3段institutional memory (制度存储器)(解读政策才能执行正确)中文p131 、英文p135 :IS EDUCATION A PUBLIC GOOD中文p139 、英文p144 :NEW DIRECTIONS ……中文p133 、英文p137 :IS the EDUCATION MARKET inequitable?政府干预教育能否取得成果?中P141:学校绩效责任制英P146 :School Accountability第八章:中文p152 、英文p158 :社会贴现率、Social discount rate中文p156 、英文p163 :the value of time / life中文P174 保险的作用英文p180 :the role of insurance第十章:中文p197、英文p207 :图sources 收支中文p205 :医疗保险成本控制英文p215 :cost control under medicare中文p211 、英文p222:health care reform 改革(趋势、经验)个人托管:individual mandateSingle payer第十一章:中文P220 社会保障制度结构英文p232 :STRUCTURE OF SOCIAL SECURITY中文P227 信托基金英文P240 : Social Security Trust Fund中文P232 退休效应遗赠效应英文P245 :Retirement Effect Bequest Effect 中文233 退休决策P247 :Retirement Decisions第十二章:标题、名言p244能否给穷人提供像样的生活条件,是对文明社会的真正考验。
财政学考试重点知识
第一章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考试重点
公共物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的散布到整个社区里。
2.财政补贴理论上: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WTO的定义是一成员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一企业或某一产业提供财政补助或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结果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因此对其他成员利益造成损害的政府性行为或措施,是一种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国际贸易手段。
特征:1)是一种政府行为2)补贴对象是国内生产销售企业3)补贴方式多样4)补贴结果是利益得失5)目的增强有关产品的竞争力6)补贴具有专项性3.政府性基金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入。
4.隐性负债隐性债务即反映公众和利益集团压力的政府道义上债务5.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中劳务的一种制度。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2.财政投融资它是政府为实现一定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或融资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3.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照顾性税收支出,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
刺激性税收支出,主要是指用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
刺激性税收支出又可分为两类:一是针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支出二是针对特定课税对象的税收支出4.“拉弗曲线”该曲线的重要意义:(1)说明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劳务和工程的行为。
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社会保险:由政府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事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时,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任能保障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表明国家课税对全社会产品价值的集中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的负担水平,主要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
税收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收体系的整体布局和总体结构,是国家根据当时经济条件和发展要求,在特定税收制度下,由税类、税种、税制要素和征收管理层次所组成的,分别主次,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整体系统。
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政府债务:是指政府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公债债务风险:是指政府债务与其资产在规模上和架构上得不匹配,似的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复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的一种预算形式,它既能反映财政预算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又能全面反映资金性质和收支结构。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
财政体制:指国家通过规定各级政权管理财政收支的权限和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据以处理国家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管理制度。
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分税制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膜式。
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积极财政政策: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1.我国政府间转移支式一般补助弥补财政缺口,用有条件补助缓解横向非均衡方面,其中重点是保证地方政府提供最低公共服务水平。
用有条件的配套或非配套补助体现政府政策导向,同时用于办理中央承担的或中央委托地方承担的事物。
2.简述税制的要素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课税对象: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是指课税的尺度。
我国现行税率可分三种: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
违章处理:是对有违反税法行为的纳税人采取的惩罚措施。
起征点:是指征税对象所达到的应当征税的界限,免征额:是指准予从征税对象数额中扣除的免于征税的数额。
税目:是税法中规定的应当征税的具体物品、行业或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它反映了具体的征税范围,体现了征税的广度。
3.税收的特征?与公债和收费等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区别: (收费) 税收具有无偿性,而收费是劳务或特定服务提供的受益所付出的一种代价,等价有偿,具有明显的有偿性。
(罚没)税收具有固定性,而罚款和没收是一次性和不连续的无税收的那种固定性特征。
(利润)只具备无偿性特征,不具有税收那样的强制性和固定性。
(公债)税收是强制性的,购买公债是自愿的;税收具有无偿性,公债要还本付息;税收具有固定性,公债无时间上的连续性,无税收的那种固定性特征。
公债也有社会产品作基础。
4.政府预算原则:计划性,完整性,公开性,法制性,统一性,年度性。
5.财政监督的范围:预算监督,税务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财务会计监督,预算外资金监督。
一.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1.进一步明晰上下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合理划分各级财政收支范围。
明晰事权是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包括建立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所在。
要结合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调整、科学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尤其要进一步明确划分那些交叉的、界定不清的事权。
2.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征管权限,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税收体系,确保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都有相对的税源基础,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
根据我国国情,应赋予地方省级人大适应的税权。
如让省级人大在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小的地方税种上拥有一定的解释权和税率、税目调整选择权。
也可对那些不影响宏观调控和中央税基的地方税种赋予立法权。
但省级以下的税权不宜再下放。
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扩大地方税收规模,保证地方税收。
3.进一步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在分税制的条件下,合理确定转移支付制度,已成为调整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实现区域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各地应得的转移支付额,应重新计算确定一个初始补助额,这个补助额可用基数年份的实际分成财力与必要事权所需财力间的缺口为基准,既防止地方与中央“博弈”和讨价还价,也可防止困难地区财政入不敷出而不能正常运转。
在确定初始补助后,再按现行的转移支付补助公式计算转移支付补助的增量部分,在因素的选择上要尽量选用影响财政支出并切合实际的因素,来核定各地的标准支出数额。
二.谈谈我国下一步的税制改革1.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不断强化个人所得税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
2.营业税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加强营业税与其他税种之间的协调,促进流转税税制结构的优化,增强税制对经济的适应性。
3.消费税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合理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进一步发挥消费税的收入功能和调节功能,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
4,地方税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科学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因地制宜配置财政资源的能力,规范地方政府取得收入的行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5.其他税制改革:在改革现行税种的基础上,下一步税制改革还将继续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完善社会保障的筹资方式;积极研究燃油税费改革,适时开征燃油税,等等。
三.税负转嫁的类型?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类型:(前转: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办法,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
后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逆商品流转的方向,以压低购进商品价格的办法,向后转移给商品的提供商。
混转:混转又叫散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
混转是在税款不能完全向前顺转,又不能完全向后逆转时采用。
消转:是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在新增利润中求得抵补的转嫁方式。
即纳税人在不提高售价的前提下,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将所缴纳的税款在所增利润中求得补偿。
税收资本化:即纳税人以压低资本品购买价格的方法将所购资本品可预见的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资本品的价格中作一次扣除,从而将未来应纳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资本品出卖者。
)影响因素:市场价格: 价格自由变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前提条件。
课税不会导致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也就没有转嫁的可能,税负由卖方自己负担。
课税以后,若价格增高,税负便有转嫁的条件。
若价格增加少于税额,则税负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
若价格增加多于税额,则不仅税负转嫁,卖方还可以获得额外收益。
供需弹性:供需弹性是影响税负转嫁最直接的因素。
一般说来,对商品课征的税收往往向没有弹性的方向转嫁,税负转嫁与供需弹性存在方向相反的关系。
需求弹性越大,税负越向供给者转嫁;供给弹性越大,税负越向需求者转嫁。
税种:商品交易行为是税负转嫁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只有对市场交易行为或活动课征的间接税才能转嫁,而与市场交易行为无关的对人课征的直接税则不能或很难转稼。
成本变化:成本固定的商品,所课之税有全部转嫁买方的可能;成本递增商品,所课之税转嫁于买方的金额可能少于所课税款额;成本递减商品,不仅所课之税可以完全转嫁给买方,还可获得多于税额的价格利益。
课税范围: 1、课税商品范围广的,税负容易转嫁;课税商品范围窄的,税负转嫁较困难。
2、就不同课税商品而言,对生产资料课税,税负转嫁次数多,转嫁速度快;对生活资料课税,税负转嫁次数少,转嫁速度慢。
3、就同类商品而言,对其全部课税税负易于转嫁;只就其中部分或其一种商品课税,税负不易转嫁。
4、就消费品而言,对生活必需品课税,由于消费是必不可少的,故消费基础广,税负易于转嫁;对奢侈品课税,由于消费可有可无,故消费基础窄,税负不易转嫁。
四.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涨时抑制,跌时拉动,稳时旁观)财政政策:通过增减政府支出或调解税收的方法,以影响总需求和产出。
货币政策:是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调解物价水平和利息,以影响投资需求和产出。
双松政策: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时,央行增发货币,阻止利率上升,抵消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在短时间内剧增,对经济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适用于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首要目标时使用,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通货膨胀。
双紧政策:政府通过增税,减少支出等手段抑制总需求,央行紧缩银根,刺激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总需求下降,能够有效遏制通货膨胀,但会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陷入衰退。
适用于总需求膨胀,物价大幅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任务时使用。
一松(财)一紧:政府扩大财政支出并减税,央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促使利率上升,产生挤出效应,使总需求不会大幅上升。
适用于经济比较繁荣,公共投资不足时使用(结构性调整)。
一紧一松:财政支出严加控制,增税抑制总需求,央行适当放松银根,促使利率下降,以刺激私人投资。
适合在财政赤字较大,经济处于轻度衰退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