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疗颈椎病211例_郭天旻
治颈椎病的药方【总方】
治颈椎病的药方【总方】治颈椎病的药方【总方】威灵苁蓉汤(丸):威灵仙15克,肉苁蓉15克,熟地15克,青风藤15克,丹参15克。
主治颈椎,腰椎及足跟骨质增生,老年骨关炎疼痛等。
每日1剂,煎2遍和匀,日2次分服。
或研末炼蜜为丸,每粒10克,每服1粒,日2次。
白芍木瓜汤: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
舒筋活血,滋阴止痛。
主治颈椎痛。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眩晕停:熟地15克,山茱萸30克,山药30克,茯神30克,丹参30克,五味子12克,白术30克,天麻12克,钩藤30克,菊花30克,防风15克,玉竹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30克,蚤休10克。
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佐以熄风。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性眩晕。
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
除痹逐淤汤:当归15克,川芎12克,红花9克,刘寄奴15克,姜黄12克,路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12克,威灵仙12克,桑枝30克,胆星9克,白芥子9克。
活血化淤,行气通络,除湿涤痰。
主治颈椎病。
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
服6剂停一天,12天为一个疗程。
加味葛根汤:葛根20克,桂枝15克,酒芍15克,麻黄5克,甘草15克,生姜5克,大枣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申姜15克,狗脊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鹿角胶15克(捣碎冲服)。
祛风散寒,养血和血,补肝益肾,强筋壮骨,蠲痹止痛。
主治颈椎病。
水煎服,每日1剂姜葱外用方:生姜1块、大葱1粒、葱茅5支。
主治颈椎病。
将生姜、大葱、葱茅捣烂,加水煮开,用毛巾沾药液,敷在疼痛处可消除疼痛。
任继学治疗颈椎病经验举隅2.1 益精填髓,治病求本补肾即可益精髓,任老在治疗颈椎病时常选用补肾益精的鹿角胶、龟甲胶、猪脊髓、枸杞子、鹿筋、狗脊、杜仲等以补肝肾强筋骨。
2.2 活络化瘀,舒筋通络常选用山螃蟹、骨碎补、土鳖虫、蜣螂、川芎、没药、泽兰以活血逐瘀、通络化结。
经络瘀久则生湿生痰,因而任老常在化瘀之中兼用化痰之品,如半夏、砂仁等;若手臂麻木者加桑枝、片姜黄;肢麻手胀者加络石藤、防己;脊背酸痛者加狗脊、杜仲炭、穿山龙;头痛胀闷者加穿山甲珠、石楠藤。
石幼山石氏牛蒡子汤治疗痹证医案
⽯幼⼭⽯⽒⽜蒡⼦汤治疗痹证医案【组成】⽜蒡⼦9g,⽩僵蚕9g,⽩蒺藜9g,独活9g,⽩芷3g,秦艽6g,制半夏6g,桑枝9g。
⽤法】⽔煎服。
【功效主治】化痰消肿,祛风散结。
主治周⾝四肢⿇痹酸楚,牵强掣痛,关节不利等证。
【⽅解】⽅中⽜蒡⼦与僵蚕,是⼀对重要的配伍,也是本⽅的主药。
⽜蒡⼦,祛风化痰,消肿散结,清热解毒,能升能降,通⼗⼆经络。
僵蚕,散风化痰,⽌痉解毒,散结软坚。
两药均为散风化痰之品,但⽜蒡⼦偏于祛外感之风痰,僵蚕重于散内⽣之风痰,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蒺藜能祛风破结。
独活、秦艽以祛风湿、解挛急。
⽩芷既能祛风燥湿,⼜能消肿⽌痛。
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桑枝以祛风通络。
【加减】⽯⽒认为病久则多虚实夹杂,可随症加味应⽤,或合黄芪、当归益⽓养⾎,俾⽓⾎充养⽽助化痰湿;或⼊草乌、川乌、细⾟温经散寒,以温化痰浊除凝;或佐健益脾肾之品,益脾肾健益,则温养⽓⾎之本源,使痰湿⽆以复⽣。
⽜蒡性滑利,对⽓虚便溏者不宜施⽤,当先益⽓健脾,脾胃得健,始能⽤之。
⽯⽒在治疗“痰湿⼊络”之类病症,常以⽜蒡⼦汤合万灵丹⽤之。
万灵丹为《伤科补要》⽅,常⽤于外科痈疽和破伤风等症,功能散风化湿,活⾎解毒。
从临床观察其消散、退肿功效颇佳。
后因药源紧张,药⼚暂停⽣产,故不再⽤。
【验案】葛某,5⽉前⾝热后,颈项板滞作痛,俯仰回旋不利,逐步增剧,引及右肩背疼痛,前臂⼿指酸⿇。
经X线摄⽚为:颈椎5、6肥⼤增⽣,颈椎退⾏性改变。
⽅拟:炒⽜蒡⼦、炙僵蚕、⽩蒺藜、防风、羌活、独活、钩藤、当归、青⽪、陈⽪、川续断、细⾟、川芎、红花、海风藤、⽩芷。
经3诊治疗,疼痛酸⿇⼤见好转。
1年后因看其他病来诊。
谓疼痛早除,有时偶有酸楚牵掣,再予活⾎、益⽓、和络之剂以巩固疗效。
本案系⾝热后,风邪未清,⽓⾎失和,与痰湿互阻滞留经络⽽致,以疏风活⾎,化痰通络。
⽤⽜蒡⼦汤合川芎茶调散治之。
【按语】本⽅是⽯⽒伤科专治损伤之后,风寒痰湿⼊络之症的⼀张验⽅。
⽯⽒善⽤⽜蒡⼦,常以⽜蒡⼦汤为基础,临证加减变化治疗伤科杂病。
g牛蒡子汤治疗术后关节粘连症的临床研究
粘连 程度 重度 中度
例数
20 53
治愈
5 16
显效
7 21
有效
5 12
无效
3 4
有效率 ( %) 85100 92145
轻度 35
21
8
4
2 94129
表 2 不同部位关节 粘连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部位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肩关节 21 7
7
6
肘关节 14 5
6
1
髋关节 15 6
4
3
膝关节 23 9
1996 年第 12 卷第 6 期
劳则加剧, 倦怠无力, 恶心纳呆, 腹胀便溏, 舌 淡、苔白腻, 脉濡滑。此型多 见于中 毒性耳 聋。原方 重用白 术、黄 芪、党参, 加菖蒲、砂 仁、竹茹等。
以上中药每日 1 剂, 水煎服, 15 天为 1 疗程, 疗程间休息 7 天。治疗期间一律停用 其他药物。 3 治疗结果 311 疗效标准 痊愈: 2 疗程后听力恢复正 常, 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 2~ 3 疗程后听力有 所恢复, 症状改善; 无效: 3 疗程后症状无改 善。 312 结 果: 痊 愈 41 例, 有效 13 例, 无效 8 例, 总有效率 8711% 。 4 病案举例
痛基本消失, 肿胀( 筋脉拘挛、筋粗筋结) 明显
减退,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有效: 疼痛改善, 肿
胀( 筋脉拘挛、筋粗筋结) 有所消退, 关节功能 有所改善; 无效: 疼痛、肿胀( 筋脉拘挛、筋粗
筋结) 及关节功能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312 疗效分析: 见表 1、2。
表 1 不同程度关节粘连症的 临床疗效比较
7
5
踝关节 9
4
3
1
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5-05-04T12:51:14.8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4期供稿作者:孙向前[导读] 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5]。
孙向前(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450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并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牛蒡子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表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下腰痛临床症状评分。
结果: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取得疗效更为显著,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视觉模拟量表以及下腰痛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
结论: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牛蒡子汤加减;针刺;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345-02 本文为了研究的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34例患者,并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男患者18例,女患者16例,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2.1)岁,病程最长为9年,最短为1个月,平均病程为3.13年;观察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7例,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2.0)岁,病程最长为10年,最短为27天,平均病程为3.20年。
石氏经验方牛蒡子汤在伤科的临床应用
病、 膝 关节骨关节病等各种骨伤科 疾患。并在 临床 治疗中取得较好 疗效 。
关键词 : 石氏伤科 中图分类号 : R 2 7 4 牛蒡子汤 骨伤科 临床应用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7 3 7 ( 2 0 1 5 ) O 2 一 O 0 4 4 — 0 3
用逐痰化瘀之法 , 随证施治 , 收效颇佳。 牛蒡 子 汤 就 是 基 于 “ 十 三科 一 理 贯 之 ” 的 理 论 基础 , 并结合 长期 临证 体验 , 发展 而成 的石 氏伤 科 内治的代表方剂 。在治疗中石氏伤科将石氏经验 方牛蒡子汤, 应用于腰痛诸症 、 颈椎病 、 骨关节 病等 伤科临床病症 。导师石印玉教授 也常以牛蒡子汤 为基础 , 处方加减变化 , 治疗骨伤科各种疾病。
S HI ’ S Ni u Ba n g Z i De c o r a t i o n o n c l i ni c a l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Or t h o pe d i c s a nd Tr a u ma t o l o g y S HI C h e n g , DU An — q i , W U J u n — h a o , S HI Yi n g — y u( Di r e c t o r )
“ 痰” 对 损 伤 性疾 病 的影 响 , 从 而提 出 “ 痰 夹瘀 血 碍 气而病” 是很 多 伤科 疾病 发 生 的一 个 重要 环节 的学 术 观 点 。并 在理 伤诊 疗 中以此 为指 导 思想 , 常常 运
1 . “ 痰” 是致 病 因素 , 与气血 津液 密切 相关
《 丹溪心法》 曾言 : “ 痰 之为物 , 随气升降 , 无处 不到。 ” 清・ 何梦 瑶 《 医 碥》 中也 认 为痰 “ 积 久 聚多 , 随 脾 胃之气 以 四讫 , 则 流 溢 于 胃肠 之外 , 躯壳之中, 经 络为之壅塞 , 皮肉为之麻木 , 甚至结成窠囊 , 牢不可 破, 其 患 固不 一矣 。 ” “ 其 症或 由损伤 而起 , 而 这种 损 伤并不重笃 , 更多见于积劳或过劳所致 。其症表现 多种多样 , 或关节肿胀 , 或筋块 , 或麻痹疼痛 , 或有 身热等等 , 所谓痰生百病也 。 ” 由此 可见 , “ 痰” 可导 致 人身诸 多 种疾病 n 。 人体 内的气血津液 , 皆可化生为痰 。宋 ・ 杨士 瀛《 仁斋直指方》 云: “ 夫痰者津液之异名 , 人之所持 以润 养肤 体 者 也 。气 血 平 和 , 关络条畅 , 则 痰 散 而
牛蒡子汤加减治疗痰湿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牛蒡子汤加减治疗痰湿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牛蒡子汤治疗痰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痰湿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中医理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牛蒡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治伤胶囊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和功能评分。
结果: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分值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痰湿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牛蒡子汤针对性更强、疗效更为显著,且费用低廉,符合社区简、便、廉、验的医疗服务特点,值得社区医院的推广使用。
标签:牛蒡子汤;颈椎病;痰湿型;临床观察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电脑网络的普及,颈椎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已成为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为广大患者减轻病痛,为其提供简、便、廉、验的社区治疗方法是医者的根本目标。
基于此,本中心中医科与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联合运用牛蒡子汤治疗痰湿型颈椎病60例,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纳入标准(1)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1993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明确诊断的患者;(2)中医诊断分型为痰湿型的患者;(3)近期未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4)能坚持完成临床治疗疗程者;(5)按医生要求完成各项调查表者。
1.2排除标准(1)头部扭伤、肩关节周围炎及其他非颈椎间关节退变引起的颈背疼痛;(2)年龄在25岁以下及75岁以上的患者;(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4)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等原发性病灶的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
1.3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6月~2010年11月在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及杨浦区中医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痰湿型颈椎病患者,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牛蒡子汤治疗颈椎病78例
牛蒡子汤治疗颈椎病78例关键词颈椎病牛蒡子汤牵引近年来,笔者用牛蒡子汤配合牵引后外贴奇正消痛贴治疗78例颈椎病患者,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78例均系本院门诊病人,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28~72岁,平均36.5岁;病程3月~9年。
按中医辨证痰湿型48例,寒湿型13例,风寒型14例,风热型3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并排除颈椎肿瘤、结核及颈肋综合征。
2、治疗方法2.1内治法:基础方:牛蒡子、僵蚕、半夏各10g,白蒺藜、桑枝各15g,独活、秦艽各9g,白芷5g,每日1剂,早晚煎服,15剂为1疗程。
分型辨证加减:①痰湿型:以颈肩部重着,压痛广泛弥漫且浅表,苔腻脉弦为辨证要点。
宜豁痰通络,原方加制南星5g,生薏苡仁30g,泽泻15g,陈皮10g。
②寒湿型:以疼痛固定,颈项部肌肉僵硬板紧拘挛,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宜温经通络,原方加桂枝5~8g,仙灵脾12g,络石藤10g。
③风寒型:以疼痛游走不定,遇寒加剧,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宜祛风解表,原方加羌活、荆芥、防风各10g。
④风热型:以痛处有热感或蚁行感,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宜清热解肌,原方加葛根、黄芩、赤芍各10g,甘草6g 。
2.2外治法:枕颌带牵引,牵引后颈椎部外贴奇正消痛贴,隔日更换。
治疗15次为1疗程。
3、治疗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
治愈:颈部酸痛及上肢麻木、乏力症状消失,臂上神经牵拉试验阴性,X线片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上肢酸胀、麻木缓解,X线片征象改善;无效:症状及X线片无变化。
3.2治疗结果:本组78例,经本法治疗,疗程15~90天,平均疗程27天,痊愈27例,好转51例,无效0例。
4、体会本病因伏案积劳,少事活动,气血阻滞,痰湿内生,又外感风寒,风寒痰湿交凝颈项部脉络,日久成痹而致。
机轴不利,旁落手少阳三焦经,故而上肢乏力、麻木。
李时珍说:“痰涎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
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特效
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特效石氏伤科是享誉海内外的一大中医骨伤流派。
石氏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骨伤疾患的病理机制,吸取中医内外各科临床精华,融会贯通,广收博蓄,形成了以石氏特色理论、石氏特色诊治、石氏特色手法、石氏特色用药等为一体的学术体系。
而牛蒡子便是石氏擅长运用于临床组方的一味君药,临证运用每获良效。
现将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介绍如下。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与分型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临床上常见关节肿胀、形寒肢冷,或红肿热痛、经脉瘀阻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医学认为,此疾病是外感风湿,或内伤久病化为痰浊,进而引起气滞血瘀造成的,由于关节内与关节周围筋脉与经络不通,随之出现了疼痛症状。
痛风性关节炎的常见基本分型有三。
风湿热型:正气虚衰,涉水冒雨,感受风湿,邪入肾经,血脉瘀滞,导致痛风。
关节疼痛剧烈、扪之发热,红肿明显,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则舒,遇热则剧。
风寒湿型: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肢体关节疼痛,曲伸不利,冬春阴雨天气尤易发作;风偏胜者,疼痛游走不定或呈放射样,涉及多关节,尤上肢居多,或兼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缓。
痰湿流注型:此乃素体肥胖,嗜食膏粱厚味,致脏腑气化功能受阻,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形成痰湿,流注关节而发病。
伴有关节疼痛,或足心、足跟作痛,但坐久卧起则痛甚,行动迟缓,或兼胸闷眩呕,苔白滑,脉濡缓。
牛蒡子常见配伍的功效作用牛蒡子,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对牛蒡子的描述为:“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具有疏散风热,宣肺袪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的功效。
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多种病症。
12名名医治疗颈椎病验方
12名名医治疗颈椎病验方颈椎病在现在社会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了,对于颈椎病,我个人一般选择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整体治疗,临床疗效目前比较满意。
今日我分享一下前辈名医们的临床经验,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认知只是片面的见解,前辈的经验要时刻参悟、研究、学习、借鉴,融合各家经验才能更好的治愈疾病。
一、湖北省麻城市已故名老中医赵淑炳治疗颈椎病的验方1. 经验方一:“项痹康复汤”治颈椎病组方:威灵仙15克,羌活15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熟地15克,川芎15克,葛根15克,伸筋草20克,黄芪30克,片姜黄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0剂为1疗程。
煎取第3次药汁,用纱布或毛巾浸泡后热敷颈部,每天2—3次。
疗效:此方为湖北省麻城市已故名老中医赵淑炳治疗颈椎病的验方,笔者屡用效果明显,一般服药1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
2. 经验方二:“肩痹康复汤”治肩周炎处方:羌活15克,鸡血藤30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姜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丹参15克,制川乌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甘草6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600毫升,分3次温服,连服10剂为1疗程。
另煎取第3次药汁,用毛巾浸泡后热敷按摩患处。
每天2~3次。
说明:此方为湖北省麻城市已故名老中医赵淑炳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方,笔者屡用效果良好。
如果配以患处按摩或红外线电疗,也可在患处封闭治疗效果更好,一般用药1个疗程即显效。
二、浙江名医史晓林治疗颈椎病验方——颈脉通组方:葛根25克,当归15克,川芎30克,黄芪35克,蜈蚣3条,天麻9克,地龙15克,白芍15克,钩藤20克,五灵脂15克,泽兰15克,丹参20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5—6个疗程。
加减:兼手指麻木者加羌活10克,地龙12克,鸡血藤20克,首乌藤20克;兼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9克,竹茹15克,天南星6克,炒白术15克,生姜6克;痛甚者重用葛根35克,秦艽15克;肝肾亏损者加续断15克,炒杜仲15克;风寒痹阻型重用防风15克,独活15克,荆芥15克,羌活15克;血瘀重者加水蛭3克。
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07-13T14:53:44.3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作者:武春香[导读] 研究分析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通河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通河县 1509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选取3年内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2012年1月~2015年3月)。
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牛蒡子汤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给予牛蒡子汤的基础上配合针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 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
结论:采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牛蒡子汤;针刺;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骨伤科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有:腰痛、腰椎活动受限、腰椎异常、压痛及放射痛等[1]。
本次主要是研究分析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如下: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和方法1.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将我院3年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2年1月~2015年3月),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机将这3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
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该类疾病的治疗原理及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本次研究。
研究组患者15例,男性占9例,女性占6例,年龄(34~56)岁,平均年龄(45.39±3.27)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31±2.06)年。
国医大师石仰山家传石氏颈椎病方
国医大师石仰山家传石氏颈椎病方国医大师石仰山家传石氏颈椎病方:牛蒡9克,僵蚕9克,葛根12克,天麻9克,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3克,山甲片9克,当归9克,黄芪12克,南星6克,防风9克,全蝎6克,草乌6克,磁石30克,狗脊30克,羌活9克,独活9克,潼蒺藜9克,白蒺藜9克。
功效:补肾强脊,通利祛邪。
主治:颈椎病。
症见颈项强直,头颈肩臂疼痛,上肢麻木等。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二次分服。
方解:牛蒡子祛痰散结,通舒十二经脉;僵蚕化痰通脉,行气化结;葛根升阳解肌,以解项背强之苦;天麻消风化痰,清利头目;桂、芍调和营卫以通利太阳经脉;且芍药甘酸化阴,养肝血以充肾阴,而缓急止痛;桂枝甘辛化阳;助膀胱气化,行太阳之表,通经脉气血;羌、独活畅通督脉膀胱之经气,半夏化痰燥湿,潼白蒺藜补肝散结;炙山甲片软坚消结;狗脊壮补肾本,填精固髓,以滋肾气之源;肺朝百脉,用黄芪配当归、川芎以助动一身之气血,’而又益宗肺之气,以化生肾水,行气活血祛痰。
本方充分体现了石氏以通为治,因果并论的用药特色。
加减:从病位方面而言,项背强者多用牛蒡子、葛根、僵蚕、防风;耳鸣、耳聋者多加磁石、五味子;视物不清者多投枸杞、菊花;头痛者,前额部用川芎,枕部授羌活,巅顶部添藁本;肢麻者多给桂枝、南星、威灵仙、蜈蚣,等等。
从病性方面来讲,气不足者,补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血不足者养以当归、生地、芍药、鸡血藤等;伤阴者,滋以麦冬、石斛、巴戟肉、鹿角霜、肉苁蓉、菟丝子等;肝肾亏虚者,加以杜仲、狗脊、川断、熟地、山药等;夹食者,用建曲、鸡内金、山楂、保和丸消之;腑闭者投以川军、厚朴、桃仁、枳壳、润肠丸等导之;肝阳上亢者,并珍珠母、煅龙牡、菊花等;血虚神扰者,加以浮小麦、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等;气滞者,添以柴胡、香附、延胡索等;血瘀者,配以全蝎、丹参、红花等;伴痰湿者,化以白芥子、桃仁、苍术、山甲片、泽漆、薏米仁等;兼风寒者,用麻黄、桂枝、防风等祛之;有恶心者,用半夏、竹茹、左金丸等止之。
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41例一组。
对照组给予单纯牛蒡子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牛蒡子汤加减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症状评分、疼痛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大于对照组的73.17%;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和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值<0.05)。
结论: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
关键词:牛蒡子汤;针刺;腰椎间盘突出症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脊柱外科的多发疾病,是下腰疼痛和腰痛疼痛的常见原因[1]。
其发病机理为腰椎间盘组织退变,引起神经刺激或神经压迫的一种综合征[2],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腰疼、下肢麻木、坐骨神经痛等。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延缓病情,而中医治疗则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式之一,常规中医疗法包括针灸、牵引、理疗等。
除常规疗法外,具有宣达气血、开痰破结作用的牛蒡子汤也被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之中,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旨在分析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研究主体为我院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标准】:(1)经由X线片、CT、MRI检查确诊,诊断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2)存在明显的腰部向臀部、下肢方向放射性疼痛,腹压增加后疼痛加剧;(3)患者年龄在20~80岁之间;(4)患者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腰腹疾病;(2)合并马尾神经损伤;(3)妊娠期妇女。
以“奇偶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41例一组,具体分组情况如下。
石氏牛蒡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
石氏牛蒡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
石氏牛蒡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
石琤,蔡奇文,郭天旻,石印玉*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中药加针刺组,每组30例。
共治疗4周。
其中中药组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无明显改善外,其余28例患者虽未见痊愈患者,但自觉症状均有改善,中药加针刺组中1例患者痊愈,其余症状均有好转。
并分别于治疗前后从活动痛、静息痛、腰酸膝软及活动受限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活动痛、静息痛、腰酸膝软及活动受限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综合组在这4个指标方面的疗效均优于中药组。
治疗期间,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口服石氏牛蒡子汤作用安全,同时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若配合针刺近期效果和预后可能更为理想。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2015(037)006
【总页数】3
【关键词】石氏伤科;牛蒡子汤;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经验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
有人统计,近80%的人一生中或轻或重曾患下腰痛[2],到目前为止,其病机尚不清楚,比较公认的观点有机械压迫学说、自体免疫学说、化学刺激学说[3]、无菌性炎症学说和中医痹证学说[4]。
本病发病率为5%~10%,占腰腿痛病人的30%~40%以上。
骨科一般采用手术方法,而目前学者普遍认为,。
名老中医沈丕安补肾壮督法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名老中医沈丕安补肾壮督法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徐静雯1,何文姬2,胡燕琪3,卜建宏1(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2.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上海200069;3.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201318) [摘要] 名老中医沈丕安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有其独特的中医见解,认为其归属于“督脉痹”范畴。
该病病机是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又感风寒湿热痰瘀毒七邪,血络瘀滞,风湿入骨,损伤腰尻而发病,对于其病,他总结了自己独特的“7+1”发病机制,治疗上采用祛风通络、补肾壮督之法,临床常用补肾壮督、祛风通络、顾护胃气等药对,并创制了自己的经验方鹿角壮督方、羌活地黄汤等,临床效果甚好。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病名;病因病机;沈丕安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0.07.012[中图分类号] R59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0)07-0736-0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中轴骨,也可累及外周关节,主要表现为腰骶项背痛、四肢关节肿痛、骶髂关节炎、脊柱强直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眼、胃肠道、泌尿道等多系统损害,本病晚期可致脊柱僵直和畸形,致残率极[通信作者] 卜建宏,E -mail :pjh74@ [基金项目] 上海市卫计委中医药科技创新项目(ZYKC201701013);上海市卫计委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2016LP034);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建设项目学术共同体项目(ZY3-RCPY -1-1001)高[1]。
沈丕安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医,从事风湿免疫疾病方面的临床工作数十余年,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强调“辨病为主,辨证为辅”,认为中医要发展不能只关注症状,而是将疾病、症状、实验室指标一并解决,总结了自己独有的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思想。
牛蒡子汤加减治疗痰湿型颈椎病64例临床分析
颈 椎病 的病 发逐 年 升 高 , 主要 是 以老年 人 居 多 , 颈椎 退 行 性 2 结 果 改变 是颈 椎 病发 病 的主要 原 因 。本次 研究 针对 我 院 2 0 1 2 年1 2 月 治疗 组评 分 为 2 6 . 2 2 ±2 . 3 3 , 对 照组 评 分为 2 5 . 3 8± 2 . 2 6 , 两组 至2 0 1 4 年1 月 收治 的 6 4 例 疗痰 湿 型颈椎 病病 患 , 通 过 牛蒡 子汤 加 患者 治 疗前 评 分 比较 不 存 在 差异 统 计学 意 义 ( P > 0 . 0 5 ) 。治疗 后 减治 疗方 案对病 患进 行分组 治疗 , 效果 显著 , 详细报 告如 下 。 治疗 组评 分 为 1 3 . 5 4±2 . 1 6 , 对 照组 评分 为 1 9 . 2 7 ±2 . 1 2 , 两组 间 比 1 资料 与 方法 较, 治 疗组 评分 明显 优 于对 照组 , 存在 差异 统计 学 意义 ( P < O . 0 5 ) 。 1 . 1一般 资料 : 本 次研 究针 对我 院 2 0 1 2 年1 2 月至 2 0 1 4 年1 月收 治 从治 疗 改 善情 况 看 , 治 疗组 改 善 4 5 例, 无效 1 9 例, 对 照 组 改 的1 2 8 例 疗 痰湿 型颈 椎 病病 患 , 通 过 随 机 分组 的方 式 , 获 得 治 疗 善 3 6 例, 无效2 8 例, 由此 可见 , 治 疗组 优于 对 照组 。 组 和对 照组 , 各6 4 例 。其 中男 3 1 例, 女3 3 例, 年龄 2 6~ 7 5 岁, 病 3 讨 论 程3 个 月 一1 0 年, 随机 将 全 部 患者 分 为对 照 组 和 治疗 组 , 两 组 患 本次 研究运 用牛 蒡子汤 配合针 灸火 罐疗法 治疗 痰湿 型颈椎 病 者各 3 2 例, 经 过统 计学 分 析 , 显示 两 组病 患 的一 般 资料 不存 在 差 患者 , 旨在最 大程度 上改 善患 者临床 症状 和功 能 。中医古训 ‘ 百 病 异统 计学 意 义 ( P > O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多 由痰 作祟 ’ , 著名 的伤科 前辈石 幼 山治疗 颈椎病 就强 调活 血祛 风 1 . 2 治疗方 法: 治疗组在 中医理疗基础 上采用牛蒡 子汤加减治疗 , 牛 为先 , 化痰 利湿 药相 助 】 。而 当今 社 区居 民生活 条 件 日益改 善 , 其 蒡子汤 组成 : 牛蒡子 9 g , 僵蚕 9 g , 白蒺藜 9 g , 独活 6 g , 秦艽 5 g , 白芷 5 g , 饮 食结 构不 断发生 变化 , 痰湿致 病 日益凸显 , 故 本 中心 在长 期 的诊 半夏 6 g , 桑枝9 g 。每 日 1 剂, 水煎 服 , 每天3 次 。对 照组采 用 中医理 治过程 中 , 以化痰湿 为 主 , 活血 祛风 、 疏通经 络 为佐 , 自拟牛 蒡子 汤 疗基础 上配合治 伤胶囊治疗 ( 杭州朱养 心药业有 限公 司) , 4 粒 口服 , 为基 础加 减 的 中药汤 剂治 疗痰 湿 型颈椎 病 。方 中牛蒡 子性 凉 , 味 每天 3 次 。两 组患者 所用理疗 方法 相 同: 在 服药治疗 同时肩颈局 部 苦辛 , 祛痰消 肿 , 通行 十 二经络 , 散结 祛风 , 利腰 膝凝滞 之气 。僵 蚕 辅 以电针配合火 罐治疗 , 其 中电针得气 后 留针 2 0 ~ 3 0 m i n , 取针后 行 性平 , 味辛咸 , 祛风疗 疮 , 化痰散 结 , 祛风散寒 , 燥 湿化痰 , 温 利血 脉 火罐 治疗 , 留罐 1 0 ~1 5 m i n 。 2 周为2 个 疗程 , 连 续治疗 3 个疗 程 。观 嘲 两者 合用 , 通 行十 二经脉 , 开破 痰结 , 导其瘀 滞 , 宣 达气血 , 滑 利 察记录两组 治疗前后 的症状和功 能评 分 隋况 。 关节, 共 为君 药 。半 夏燥 湿化痰 , 降逆 止 呕 , 消痞 散结 , 为 臣药 。特 1 - 3观察 指标 : 根 据改 良《 颈性 眩晕 症状 与功 能评估 量 表》 , 采集 患 别是 半夏 专治 脾 胃湿 痰 , 对 肥 胖妇 女脾 虚不 能健 运 , 而 生湿 痰者 , 者 的症 状 ( 眩晕 、 头痛 、 颈肩 痛 ) 和功 能 ( 日常生 活 和工 作 、 心 理 及 尤为 适宜 。独 活 为祛 风除 湿之 要药 , 能 疗腰 腿 足胫 之痛 , 故有 ‘ 身 社会 适应 、 中医证 候 ) 分值。 半 以上 风湿 投羌 活 , 身半 以下 风湿 宜独沼 ’ 之说 。秦艽 、 白芷 、 桑 枝 1 . 4 疗效标准: 参照《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对患者治疗 均有 治 风寒 湿 痹之 功 效 , 为 佐药 。 白蒺 藜 平 肝疏 肝 祛 风 , 作 为使 前后 的症 状 和功 能进 行评 分 , 根据 统计 分值 进 行疗 效评 价 。表 中 药。诸药 相合 , 共奏化 痰利 湿 , 疏经 通络之 效 。 各项 评分 之 和 为总 指数 , 总分 3 O 分, 总 分 降低变 化 小 于 3 0 %为 无 综上 , 两组病患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 , 治疗后效果均有所体现 , 但 效, 大于 3 0 % 为改 善 。 是从更优角度看 , 治疗组通过牛蒡子汤加减治疗更加有效 , 值得推广。 1 . 5 统计 学方 法: 采用S P S S 1 7 . 0 软件 完成 , 行 卡方 检验 , P < 0 . 0 0 5 表 参考 文献 示存 在差 异 统计 学意 义 。 【 1 】 郭天 曼 , 王拥军 , 李 浩钢 , 等. 石 氏 牛 蒡子 汤加 减 治 疗 颈椎 病 2 1 1 例[ 1 1 . 中国 中医药现 代远 程教 育 , 2 0 1 3 , 1 1 ( 1 3 ) : 2 0 . 浙江 省嘉兴 市东栅 街道社 区卫 生服务 中心药 剂科 ( 3 1 4 0 2 1 ) 【 2 】 王亦专 , 吕伟 胜 , 牛 蒡子 汤 治疗 颈 椎 病 7 8 例【 I 】 . 浙 江 中 医杂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前言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第1章内科病证--1 感冒——柴卷甘露汤(章庆云方2 流行性感冒——解热合剂(叶景华方)3 外感发热——通天达地汤(吴廷扬方)4 风热久咳——清肺定咳汤(朱良春方)5 风寒久咳——旋覆夏麻芍草汤(朱良春方)6 风寒咳嗽——温肺化饮汤(于文生方)7 肺热咳嗽——清肺化痰汤(于文生方)8 阴虚咳嗽——滋阴润肺汤(于文生方)9 肺肾阴虚咳喘——补肺固本汤(于文生方)10 咳嗽——关氏咳嗽方(关幼波方11 咳嗽——截咳2方(姜春华方)12 咳嗽——润肺止嗽汤(姚培发方)13 咳嗽——止咳方(王必舜方)14 咳喘——截喘方(姜春华方15 咳喘——消痰制咳汤(张海峰方16.顿咳——顿咳百龙汤(马莲湘方)17 肝咳——泻白2散加味(张琪方)18 胃酸反流性咳嗽——降逆止咳汤(赵棻方)19 慢性支气管炎——燥湿化痰汤(张忠国方)20.慢性支气管炎——清热化痰汤(张忠国方)21.慢性支气管炎——清润肺燥汤(张忠国方)22.慢性支气管炎——清润肺燥汤(张忠国方)23.哮喘——哮喘验方(姜春华方)24 哮喘——新加玉涎丹(姜春华方)25 寒哮——青龙三石汤加减(吕同杰方26.热哮——养阴清肺汤加减(吕同杰方)27.虚哮——固摄纳气汤加减(吕同杰方)28 支气管哮喘——哮喘方(戴西湖方)29 咳嗽哮喘——咳喘方(叶漳深方30 预防哮喘复发——蠲哮汤(洪广祥方)31 哮喘缓解期——温阳护卫汤(洪广祥方)32.哮喘缓解期——固本培元粉(朱锡祺方)33 哮喘缓解期—冬病夏治哮喘方(王秀英方34 支气管扩张——百合汤(姜春华方)35 支气管扩张——小蓟汤(姜春华方)36 肺系感染——和解清化汤(黄吉赓方)37 肺脓肿——复方鱼桔汤(叶景华方)38 肺痨——保肺散(李聪甫方)39 肺结核——治痨方(章叔赓方)40 重症肺结核——二麻四仁汤(陈苏生方)41 冠心病——益心汤(颜德馨方)42 冠心病——益元通痹汤(周信有方)43 冠心病——益君汤(陈伯咸方)44 冠心病——宽胸通痹汤(张学文方)45 冠心病——三子二肉熟芎汤(茹十眉方)46 难治性心绞痛——升解通瘀汤(史载祥方)47 心肌梗死——愈梗通瘀汤(陈可冀方)48 心力衰竭——郭氏心衰方(郭维琴方)49 心力衰竭——张氏心衰方(张国伦方)50 心悸——宁心汤(张琪方)5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方(周次清方52 心律失常——加减炙甘草汤方(万文漠方)53 心律失常——强心2饮(朱锡祺方54 心律失常——宁心饮(朱锡祺方)55 病毒性心肌炎——养心饮(李裕蕃方)56 病毒性心肌炎——益气养阴复脉方(顾双林方)57 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整脉饮(朱锡祺方)58 风心瓣膜病变及慢性心力衰竭——通脉饮(朱锡祺方)59 高血压——降压方(陈真一方)60 高血压——通脉降压汤(王多让方)61 高血压——变通天麻钩藤饮(张学文方)62 高脂血症——三降汤(王文敏方63 高脂血症——调脂通脉饮(邵念方方)64 重症乙型脑炎——蝎龙蜈钩汤(茹十眉方)65 中风先兆——清脑通络汤(张学文方)66 中风——复脑愈风汤(高辉远方)67 中风——三七贝母汤(李仲愚方)68 中风——乌附星香汤(李仲愚方)69 中风——通脉舒络汤(张学文方)70 中风——中风一方(张琪方)71 中风——中风二方(张琪方)72 老年性心脑血管病——新加杞菊地黄汤(张学文方)73 失眠——补心安神膏(赵绍琴方)74 失眠——丹参枣仁汤(董建华方)75.失眠——枸杞枣仁汤(彭静山方)76 失眠——交阴安神汤(程爵棠方)77 痴呆——活血通窍汤(颜德馨方)78 癫——痫灵汤(张海峰方)79 癫——祛痰定痫汤(刘际汉方)80 癫——涤痰止痫汤(裘昌林方)81 郁证——菖蒲郁金温胆汤(吉良晨方)82 郁证——白金散(钟明远方)83 躁狂——将军汤(屈泽湘方)84 癫狂证——醒狂汤(崔文彬方85 紧张症——加味甘麦大枣汤(金寿山方)8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养血安神汤(陈伯咸方)87 顽固性头痛——(关幼波方)88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解痉止痛汤(姚培发方)89 老年眩晕——补肾化痰汤(郑绍周方)90 三叉神经痛——(王宝亮方)91 帕金森病——当归黑穞豆汤(姚培发方)92 颅脑水瘀证——脑窍通方(张学文方)93 胃脘痛——金佛手丸(步玉如方)94 胃脘痛——滋阴疏肝汤(张学文方)95 胃脘痛——强胃汤(张学文方)96 胃脘痛——和胃冲剂(章庆云方)97 胃病——辛开苦降方(高98 急性胃病——公桂消溃汤(李克勤方)99 慢性胃炎——半夏泻心汤加味(李永成方)100 慢性萎缩性胃炎——养胃理气汤(张笑平方)101 慢性萎缩性胃炎——丹蒲金铃子散(茹十眉方)102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榆贝汤(章文庚方)103 功能性消化不良——调中和胃汤(张介眉方)104 痢疾——大黄椿皮汤(储乃昌方)105 痢疾——黄连阿胶止痢汤(范春如方)106 久泻——益气止泻汤(姜春华方)107 久泻——四六煎(崔文彬方)108 泄泻——加味四神汤(丁济民方)109 慢性泄泻——慢性泄泻方(张海峰方)110 慢性泄泻——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化裁(张继泽方)111 慢性肠炎泄泻——慢性肠炎丸(朱锡祺方)112 习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方(施汉章方)113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方(王福仁方)114 溃疡性结肠炎——脐疗方(王秀英方)115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方(王国三方)116 慢性结肠炎——四君子汤加味(冯志荣方)117 肠道疾患——解毒消炎液(崔文彬方)118 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方(巫百康方)119 急性肝炎——章氏肝炎汤(章莲棣方)120 肝炎——清营凉血汤(韩哲仙方)121 肝炎转氨酶长期不降——复方降酶汤(张海峰方)122 肝炎——茵陈蜜煎(邱德锦方)123 肝炎——兰花汤(丁济民方)124 乙型肝炎——乙肝汤(陈伯咸方)125 肝炎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垂盆草方(丁济民方)126 重症肝炎——消黄汤(丁济民方)127 肝病——韩氏肝病外用方(韩哲仙方)128 肝病——新方黄病丸(韩哲仙方)129 肝病——益肾解毒汤(韩哲仙方)130 慢性肝病——养阴柔肝汤(韩哲仙方)131 胆石病——柴牡五金汤(陈苏生方)132 胆道结石——胆道排石汤(李遵五方133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清热利胆丸(朱锡祺方)134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利胆消炎汤(周建龙方)135 胆石症胆囊炎——复方茵陈蒿汤(叶景华方)136 胆胀——乌梅丸加减方(范国樑方)137 臌证——臌证丸(李子玉方)138 肝硬化——软肝缩脾方(赵绍琴方139 肝硬化——健脾软肝丸(朱明烈方)140 肝硬化腹水——内服外敷方(夏德馨方)141 腹水——土狗散(田秉澍方)142 肝病腹水——二丑汤(黄志强方)143 肝硬化腹水——扶正化瘀汤(陈伯咸方)144 肝癌——参赭培气逐瘀汤(段凤舞方)145 肝癌——茵藻汤(张梦侬方)146 脂肪肝——脂肪肝经验方(陈益昀方)147 脂肪肝——清肝化滞汤(陈伯咸方148 肥胖症——泄浊减肥汤(姚培发方)150 消渴——三消汤(姜春华方)151 消渴——六味地黄加减方(邓铁涛方)152 消渴——三消通用方(萧佐桃方)153 糖尿病——降糖活血方(祝谌予方)154 老年性糖尿病——滋养脾阴化瘀汤(吴德兴方)155 糖尿病坏疽——奚氏糖尿病坏疽方(奚九一方)15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七石汤(裴正学方)15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益气养阴方(黎家玉方)158 过敏性紫癜肾炎——消斑复肾汤(盖国忠方)159 慢性肾炎——水湿泛滥汤(童少伯方)160 慢性肾炎——水湿逗留方(童少伯方)161 慢性肾炎——下虚上盛汤(童少伯方)162 慢性肾炎——邪退正虚汤(童少伯方)163 慢性肾炎——姜氏黑大豆丸(姜春华方)164 慢性肾炎——慢肾方(叶景华方)165 肾虚血瘀水肿——益肾化瘀利水汤(张学文方)166 尿毒症——正衰邪实汤(童少伯方)167 尿潴留——通关利尿散(梅九如方)168 尿路感染——尿感方(叶景华方)169 泌尿系炎症——理淋汤(陈伯咸方)170 泌尿系结石——滑淋化石汤(陈伯咸方)171 尿路结石——四金排石汤(施文德方)172 水肿——逐水消肿汤(储乃昌方)173 水肿——泄洪饮(陈潮祖方)174 水肿——麻黄熟地汤(施文德方175 前列腺炎——疏肝方(张珍玉方)176 前列腺肥大——补肾通淋汤(姚培发方)177 遗精、滑泄——固精止遗汤(崔文彬方)178 免疫性男性不育——消抗丸(林天东方)179 痹证——地乌蠲痹汤(姜春华方)180 痹证——刘氏痹证方(刘仕昌方)181 痹证——通络息风汤(欧阳琦方)182 痹证——豨莶四物汤(李旭蕃方)183 痹证——清热通络汤(张沛虬方)184 痹证——温肾宣痹汤(诸方受方)185 寒痹——疼痛三两三(张炳厚方)186 痹证——除痹逐瘀汤(吕同杰方)187 痹证——通经逐瘀汤(吕同杰方)188 痹证——益气逐瘀汤(吕同杰方)189?痹证——滋肾逐瘀汤(吕同杰方)190?痹证——石氏牛蒡子汤(石幼山方)191 白塞病——清热解毒利湿方(杜秀兰方)192 痛风性关节炎——驱痛汤(金明秀方)193 膝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方(陈基长方)194 骨关节疼痛——舒筋止痛散(安义贤方)195 骨质疏松症——骨密葆汤(彭太平方)196 肋软骨炎——仙方活命饮加味(毛天东方)197 血证——宁血饮(储乃昌方)198 贫血——加味举元煎(张海峰方)19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养血止衄汤(崔文彬方200 再生障碍性贫血——填精生血汤方(刘际汉方)201 汗出——止汗汤(孙一民方)第2章妇科病证1 乳腺炎——乳腺炎方(孙一民方)2 乳痈——蒲皂鹿角煎(龙家俊方)3.未溃期乳痈——乳痈外敷膏(崔文彬方)4 乳腺增生——陈皮汤(吴启尧方)5 乳腺癌癌前病变——消结汤(董士锋方)6 乳腺癌——乳腺癌方(徐力方7 产后缺乳——催乳汤(姚树锦方)8 阳崩——养阴止崩汤(蔡小荪方)9 阳崩——化瘀止崩方(蔡氏妇科方)10.阴崩——温阳止崩汤(蔡小荪方)11 崩漏——化瘀止崩汤(蔡小荪方)12 更年期崩漏——更崩汤(杨晓海方)13 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方(姚克敏方)14 闭经——闭经方(曹继新方)15 闭经——滋肝补益方(蔡氏妇科方)16 闭经——龟鹿培元方(蔡氏妇科方)17 闭经——强精还春方(蔡氏妇科方)18 经闭——四二五合方(刘奉五方)19 溢乳闭经综合征——清肝下血方(蔡氏妇科方)20 月经先期——清肝调经方(蔡氏妇科方)21 月经不调——调经方(于述宗方)22 月经不调——导痰顺气方(蔡氏妇科方)23 月经不调——安冲调经汤(刘奉五方)24 月经不调——加减桃红四物汤(张学文方)25.更年期经事紊乱——滋润镇泄方(蔡氏妇科方)26 痛经——痛经方(国培方)27 痛经——痛经方(叶漳深方)28 痛经——祛瘀化癥汤(胡溱魁方)29 痛经——养血温经汤(胡溱魁方)30 倒经——凉血止衄汤(刘奉五方)31 绝经前后诸证——庞氏更年安汤(庞清治方)32 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汤(刘际汉方)33 更年期综合征——清眩平肝汤(张任城方)34 更年期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症——清眩平肝汤(刘奉五方)35 经行头痛——滋水泻木方(蔡氏妇科方)36 经前便溏——抑木扶土方(蔡氏妇科方)37 经行吐衄——泄火降逆方(蔡氏妇科方)38 白带——祛带汤(白仲英方)39 黄带——清热固带汤(白仲英方)40 赤白带——滋阴降火汤(白仲英方)41 黄白赤带——解毒清血汤(白仲英方)42 久带——补气固肾汤(白仲英方43 带下——健脾除湿止带方(胡溱魁方)44 带下——清热利湿止带方(胡溱魁方)45 带下、阴痒——护宫散(崔文彬方)46 阴痒——阴痒外洗方(胡溱魁方)47 外阴瘙痒——止痒清阴液(崔文彬方)49 不孕——促排卵汤(刘云鹏方)50 不孕——疏肝调经方(胡溱魁方)51 不孕——补肾种子方(胡溱魁方)52 不孕症——调经种子汤(胡秉超方)53 妊娠恶阻——平逆清胃方(方)54 妊娠恶阻——(刘奉五方)55 妊娠恶阻——健脾疏肝止吐方(胡溱魁方)56 妊娠恶阻——恶阻方(叶漳深方)57 妊娠剧吐——清养止呕方(方)58 子痫——寄生羚羊汤(阎伯伍方)59 胎漏——养血荫胎方(方)60 胎漏——安胎方(胡溱魁方)61 胎动不安——黑白安胎饮(储乃昌方)62?胎动不安——益肾固胎丸(阎伯伍方)63 胎动不安——菟鹿寿胎方(方)64 胎动不安——保胎固本方(胡秉超方)65 胎萎不长——加味八珍汤(胡秉超方)66 先兆流产——清热安胎饮(刘奉五方)67 习惯性流产——补肾固胎散(刘奉五方)68 妊娠水肿——利水保安方(蔡氏妇科方)69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柔肝息风方(蔡氏妇科方)7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降压消肿方(蔡氏妇科方)71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止痒消黄方(蔡氏妇科方)72 产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解毒通脉汤(刘奉五方73 产后痹证——清热除痹汤(刘奉五方)74 急性盆腔炎——清热解毒汤(刘奉五方)75 慢性盆腔炎——清热利湿汤(刘奉五方)76 慢性盆腔炎——暖宫定痛汤(刘奉五方)77 盆腔脓肿——解毒内消汤(刘奉五方)79 附件炎——盆腔炎方(胡秉超方)79 附件炎——盆腔炎方(胡秉超方)80 百合病、脏躁——生地百合知母汤(姚培发方)81 妇科郁证——六郁舒解方(蔡氏妇科方)82 多囊卵巢综合征——滋源开流方(蔡氏妇科方)83 妇科诸症——清肝利湿汤(刘奉五方)84 妇科诸症——邱氏妇科八味丸(崔秀山方)85 妇科诸症气虚血热者——益气清经汤(储乃昌方)第3章儿科病证1.夏季热——四叶汤(许寿仁方) 2 小儿肝炎——小儿肝炎方(王鹏飞方)3 小儿肝病——金蟾疏肝散(韩哲仙方)4 疳积——牛黄散(王瑞五方)5 腹泻——小儿止泻散(马莲湘方)6 小儿久泻——小儿久泻方(董廷瑶方)7 小儿腹泻——小儿止泻散(孙一民方)8 小儿慢性腹泻——小儿慢性腹泻方(史正刚方)9 婴儿伤乳腹泻——婴儿伤乳腹泻方(朱锡祺方)10 婴幼儿泄泻重症——健胃运脾汤(王静安方)11 遗尿——遗尿方(孙一民方)12 小儿屏气发作——调神汤(王烈方)13 小儿惊风——镇惊汤(孙一民方)14 抽动秽语综合征——肝风方(宣桂琪方)15 肠虫证——乌梅汤加减方(张士卿方)16 疮疡——自拟四黄汤(张士觐方)第4章外科病证1.痰核——消散膏(石幼山方)2 颈淋巴结核——瘰疬方(孙一民方)3.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软坚消瘿汤(姚培发方)4 疮疡——内消确效散(牟玉书方5 疮疡——沈氏箍消膏(沈祖昌方)6 疔疮——大红八宝丹(沈祖昌方)7 阳证疮疡——消痈膏(徐廷素方)8 颈椎病——颈椎病基本方(朱宗元方)9 骨折——接骨丸(马耀轩方)10 骨折——马氏接骨胶囊(马耀轩方)11 骨折——醋制接骨膏(马耀轩方)12 骨质增生等——增生丸(马耀轩方)13 骨质增生等——马氏舒筋活络丹(马耀轩方)14 骨质增生等——参术丸(马耀轩方)15 截瘫——截瘫丸(马耀轩方)16 腰腿痛——活血膏(马耀轩方)第5章皮肤科病证1.黄褐斑——凉血祛斑汤(杨鉴冰方)2 黄褐斑——化斑汤(陈伯咸方)3 黄水疮——黄水疮经验方(施文德方)4 荨麻疹——荨麻疹汤(孙一民方)5 荨麻疹——祛风凉血汤(陈树森方)6 荨麻疹——黄芪桂枝汤(陈树森方)7 银屑病——四物汤加减(卢传坚方)8 湿疹——湿疹汤 (附外洗方)(孙一民方)9 过敏性皮炎——祛风消疹方(张海峰方)10 皮肤瘙痒——散风止痒汤(姚培发方)11.皮肤赘疣——化瘀解毒方(谢秋声方)12 斑秃——斑秃方(沈家骥方)13 干性脂溢性脱发——神应Ⅰ号生发汤(喻文球方)14.湿性脂溢性脱发——神应Ⅱ号生发汤(喻文球方)15.青年白发——首乌汤2号(孙一民方)16 毛发脱落变白——乌须生发饮(陈潮祖方)第6章其他病证1.风寒袭表——麻根细辛二陈汤(张希禹方)2.少阳枢机不和——柴芩蒿薇汤(叶漳深方)3 疏肝解郁——加减柴胡疏肝散(张学文方)4.肝郁血虚证——逍遥散加味(李翰卿方)5 肝气虚诸证——补肝益气汤(杨震方)6 因郁致病——人身三宝汤(陈苏生方)7.脏躁阴盛——十味甘麦大枣汤(胡肇基方)8 病入血络——桂苓通络汤(钟明远方)9 暑湿——术朴夏蔻汤(叶漳深方)10 暑湿发热——涤暑透湿汤(刘仕昌方)11 暑湿发热——少阳分消汤(刘仕昌方)12 暑湿发热——三石汤(刘仕昌方)13.暑湿发热——加味生脉散(刘仕昌方)14 温病——滋阴增液透邪汤(范春如方)15 温病——石膏犀黄汤(储乃昌方)16.病毒感染属阳明热盛者——银翘解毒合剂(姚培发方)17 变应性鼻炎——健脾补肺汤(熊大经方)18 过敏性鼻炎——祛风宣肺汤(陈树森方)19 鼻炎——鼻炎方(孙一民方)20 鼻炎鼻窦炎——鼻炎鼻窦炎方(张炳秀方)21 咽喉疾病——清咽汤(张炳秀方)22 喉核疼痛——凉膈散(吴瑜方)23 慢性咽炎——清咽汤(孙一民方)24 耳鸣——耳鸣方(孙一民方)25 胃火牙痛——牙痛方(孙一民方)26 梅尼埃病——定眩饮(陈潮祖方)27 梅尼埃病——眩晕宁(张学文方)28 中毒——绿豆甘草解毒汤(张学文方)29 痛症——平肝止痛散(陈伯咸方30 肺癌——二生汤(张士舜31 胃癌——降浊化瘀汤(李建新方)32 晚期胃癌——豆芪汤(徐迪华方)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第3章儿科病证1 小儿外感发热——银柴退热汤(贾六金方)2 小儿气管炎——于氏解热止咳煮散(于己百方)3 小儿久咳——益肺宁嗽散(黄甡方)4 小儿哮喘——小儿哮喘发作期方(马莲湘方)5 小儿哮喘——小儿哮喘缓解期方(马莲湘方)6 寒喘——姜子平喘汤(孙浩方)7 咳喘痰——杏苏二陈汤(席梁丞方)8 小儿肺炎——肺炎痰喘汤(马莲湘方)9 小儿高热——慈幼清解汤(王静安方)10 小儿高热——小儿无名高热方(李明皋方)11 小儿夜惊——新加安神汤(周朝进方 12 小儿腹泻——小儿止泻散(马莲湘方13 小儿腹泻——覆脐止泻散(孙浩方14.脾虚泄泻——加减六神汤(席梁丞方)15 胃脘痛——连附芍甘汤(孙浩方)16 小儿厌食——于氏清胃增食煮散(于己百方17 小儿厌食——于氏健脾增食煮散(于己百方18 疳积——牛黄散(王瑞五方19 疳积——疳积散(陈书奎方)20 脑积水——脑积水方(黄少华方)21 遗尿——柿蒂固脬汤(亢殿鸿方22 小儿神经性尿频——温肾固脬方(王烈方)23 小儿多汗——二子散(孙浩方)第4章男科病证-----1 睾丸炎——睾丸炎方(陈潮祖方)2 前列腺增生症——补肾温通饮(张琪方)3 阳痿——滋补肝肾方(吉良晨方)4 阳痿——振痿汤(林天东方)5 男性病——化瘀赞育汤(颜德馨方)6 精子稀少症——温肾益精汤(罗元恺方)7 精子稀少症——生精种玉汤(李广文方)8 死精症——活精汤(班秀文方)9.精液不液化症——液化汤(李广文方)第5章外科病证---1 颈椎病——补肾化瘀方(刘茂甫)2 甲状腺瘤——加减海藻玉壶汤(李廷来方)3 甲状腺瘤——星夏消瘿汤(邱志济方)4 疽痈——五倍子膏(李遇春方6 下肢溃疡——海石脂软膏(李明堂方)7 烧伤——烧伤膏(王炳礼方)8 骨质增生——升降定痛汤(甘聚珊方)9 骨质疏松——补肾壮骨羊藿汤(刘柏龄方)1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基本方(张方第6章五官科病证----1 耳聋——耳聋汤(何任方)2 鼻干——清金散(韩天佑方)3 鼻炎——鼻塞通茶(谢海洲方)4 鼻衄——黑白煎(李孔定方)5 鼻衄——清上温下汤(石景亮方)6 咽喉病——金灯山根汤(张赞臣方)7 慢性咽炎——清咽活瘀汤(甘聚珊方)8 慢性咽炎——慢性咽炎经验方(朱宗元方)9 喉痹——喉痹方(张发荣方)10.音哑——音哑方(说书红方)11 口腔溃疡——四三饮(李孔定方)12 口腔溃疡——黏膜方(彭培初方)13 梅尼埃病——于氏眩晕宁(于己百方)第7章皮肤科病证---1 黄褐斑——化瘀祛斑汤(陈伯咸方)2 黄褐斑——桃红柴附四物汤(张文高方)3 痤疮——加减枇杷清肺饮(艾儒棣方)4 痤疮——消痤饮(马拴全方)5 白癜风——白驳汤(张作舟方)6 白癜风——温脉祛斑汤(王启琏方)7 银屑病——凉血消风散(艾儒棣方)8.荨麻疹——当归饮子加黄连、红花(王海如方)9 荨麻疹——麻黄方(赵炳南方10.荨麻疹——治荨麻疹方(张梦侬方)11 湿疹——除湿方(顾乃芳方)12 湿疡——苍滑汤(甘志绅方)13 带状疱疹——金牛解毒汤(李子质方)14 皮肤瘙痒——消风止痒散(刘哲村方)15 皮肤瘙痒——四物清疹汤(张子琳方)16 皮肤病血热湿毒——牛角四妙汤(臧堃堂方)17 脱发——桑柏汤(程益春方)18 脱发——养阴生发汤(王鼎三方)第8章其他病证---1.肝癌——肝癌基本方(黄金昶方2 肝癌——茵栀攻毒汤(孙秉严方)3 辅助化疗——益气养血解毒方(杜雨茂方4 衰老——参黄冲剂(苑志军方)5 过敏症——过敏煎(祝谌予方)6 梅核气——和中畅卫汤(梅核气方)7 燮理枢机——燮枢汤(焦树德方)8 热毒壅盛——七味消毒饮(罗泽伦方)9 危重急症——破格救心汤(李可方)10 脾肾两虚——归芪四胶汤(廖金标方)第2章妇科病证----1.乳痈——银花白酒散(白2 乳痈——乳痈验方(许履和方)3 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症方(陈益昀方)4.乳腺增生症——复元通气饮(梁剑波方)5.乳腺增生症——疏肝散结汤(王寿康方)6.乳腺增生症——乳胀消结汤(杨鉴冰方)7 经前乳胀——乳胀消(张文阁方)8 经行吐衄——滋阴降逆汤(班秀文方)9.闭经——化脂调经方(蔡小荪方)10 闭经——育肾通络方(蔡小荪方)11 闭经——瓜石汤(刘奉五方)12.闭经——育肾培元方(蔡小荪方)13.痛经——温经止痛方(蔡小荪方)14.痛经——化瘀定痛方(蔡小荪方)15 痛经——调经止痛方(孟景春方)16 痛经——清瘀止痛方(蔡小荪方)17 痛经——逐瘀化膜方(蔡小荪方)18 崩漏——益母止崩汤(褚玉霞方)19 崩漏——调肝汤加味(郑惠芳方)20 崩漏——加味胶艾汤(张子琳方)21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方(何任方22 月经病——养血调经汤(班秀文方)23.绝经前后诸症——益肾汤(凌绥百方)24.绝经前后诸症——更年宁汤(于己百方)25 绝经前后诸症——更年益肾养肝汤(陈益昀方)26.绝经前后诸症——滋肾平肝煎(李辅仁方)27.绝经前后诸症——庞氏更年安汤(庞清治方)28.绝经前后诸症——滋肾清心汤(夏桂成方)29.绝经前后诸症——疏肝开郁方(蔡小荪方)30.绝经前后诸症——坎离既济方(蔡小荪方)31 滑胎——调补冲任方(纪翱臣方)32 滑胎——保胎饮(魏仲逵方)33 不孕——暖宫促孕汤(谢海洲方)34 习惯性流产——安胎防漏汤(班秀文方)35 产后发热——银柴胡煎(姚树锦方)36 产后血晕——远志汤(姚树锦方)37 产后缺乳——催乳汤(姚树锦方)38 妇人癥积——养血化瘀消癥汤(班秀文方)39 妇人癥积——妇人癥积方(廖志峰方)40 带下——丹栀逍遥散加减方(于己百方)41 带下——解毒止痒汤(班秀文方42 盆腔积液——温阳利水汤(王云铭方)43 妇科炎症——清宫解毒饮(班秀文方)44 阴吹——加味芍药甘草汤(班秀文方)第2章妇科病证--45 妇科病——妇科基本方(王渭川方)126 红斑狼疮——四衣汤(张谷才方)125 再生障碍性贫血——加味大补阴汤(徐乐九方)124 紫癜——愈癜汤(黄如玉方)123 腰痛——二术汤(刘继祖方)122.关节炎——金线虎头蕉汤(苏元方)121 痛风性关节炎——清热宣痹汤(郭中元方)120 热痹——热痹经验方(吴树棠方)119 类风湿关节炎——上中下通用痛风丸(岳美中方)118 寒湿痹痛——温经止痛散(杨介宾方)117 尪痹——补肾清热治尫汤(焦树德方116.尪痹——补肾强督治尫汤(焦树德方)115 尪痹——补肾祛寒治尫汤(焦树德方)114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清化复阴汤(廖金标方)113 糖尿病——降糖对药方(祝谌予方)112 高脂血症——决明子饮(张琪方)111 尿毒症——尿毒症方(谢海洲方)110 慢性肾功能不全——灌肠方(张琪方)109 肾病综合征——清解肾康灵(曾章超方)108 慢性肾炎——戴氏经验方(戴希文方)107 乳糜尿——乳糜尿经验方(张羹梅方)106 尿路感染——利湿通淋汤(臧堃堂方)105 肾病——龙芪鱼草汤(杨景柱方)104 淋证——清热通淋汤(张子琳方)103 特发性水肿——开郁消胀汤(吕承全方102 阴水——消水肾愈汤(宋文耀方)101 水肿——泄洪饮(陈潮祖方)100 尿路结石——消坚排石汤(张琪方)99 结石——软坚汤(孙一民方)98 胆病——清胆排石汤(臧堃堂方)97 胆病——利胆汤(俞尚德方)96 慢性肝病——新订鸡胵汤(葛仰山方)95 脂肪肝——脂肪肝经验方(林鹤和方)94 脂肪肝——蒲黄降脂汤(臧堃堂方)93 脂肪肝——化脂腹肝汤(张瑞霞方)92 肝硬化腹水——通利散结活血汤(乔保钧方)91 肝硬化腹水——利水消臌汤(乔保钧方)90 肝硬化腹水——苍牛防己汤(方药中方)89 肝硬化腹水——兰豆枫楮汤(邹良材方)88 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方(张梦侬方)87 肝硬化——化瘀消癥汤(谢兆丰方)86 肝炎肝硬化——疏肝化瘀汤(刘学勤方)85 慢性肝炎——护肝汤(张琪方)84 乙肝——犀泽汤(颜德馨方)83 肝炎——茵陈消黄汤(薛泱洪方82 肝炎——舒肝化癥汤(周信有方)81 习惯性便秘——扶脾益肾润肠方(张鹳一方)80 便秘——平肝和胃方(王鹏飞方)79 结肠炎——乌梅败酱方(路志正方)78 腹痛泄泻——香姜红糖散(张志远方)77 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王国三方)76 慢性腹泻——仙桔汤(朱良春方)75 慢性萎缩性胃炎——萎胃安(张镜人方)74 萎缩性胃炎——益胃平萎汤(周信有方)73.慢性浅表性胃炎——慢胃平(张镜人方)72 胆汁反流性胃炎——胆胃汤(钟坚方)71 慢性胃炎——于氏萎胃宁(方)70.胃炎——清中消痞汤(李寿山方)69 胃炎——楂梅益胃汤(廖金标方)68 消化性溃疡——溃疡方(周信有方)67 胃脘痛——调气汤(张其昌方)66 胃脘痛——胃脘痛基本方(于慎中方)65 胃脘痛——三合汤(焦树德方)64 胃脘痛——疏肝和胃散(裘吉生方)63 神经衰弱——柴胡枣仁汤(谢海洲方)62 顽固性失眠——调燮阴阳汤(张鹳一方)61 失眠——气机不畅之失眠验方(施今墨方)60 失眠——血行不畅之失眠验方(施今墨方)59 失眠——神经衰弱失眠验方(施今墨方)58 郁证——菖蒲郁金汤、温胆汤化裁方(吉良晨方)57 狂证——增损旋覆代赭汤(武九思方)56 情志相关病——八味除烦汤(黄煌方)55 情志相关病——八味解郁汤(黄煌方)54 神经衰弱——挹神汤(焦树德方)53 癫——癫丸(何任方)52 癫——金枣代赭汤(王以文方)51.痫证——安神定痫汤(成孚民方)震颤麻痹——通络定颤汤(杨百茀方)血管性痴呆——醒脑汤(陶根鱼方)慢性脑病——三黑荣脑汤(谢海洲方)脑病——乌龙丹(臧堃堂方)中风偏瘫——通络复瘫汤(邱幸凡方)中风中脏腑——固脱保元汤(王季儒方)中风中脏腑——镇肝益阴汤(王季儒方)中风中经络——通络益气汤(王季儒方)中风中经络——通络活血汤(王季儒方)中风——滋阴清肝汤(张殿隆方)偏头痛——偏头痛基本方(杨继荪方)头痛——慢性头痛方(陈宝田方)低血压病——低血压方(周信有方)眩晕等——益气聪明汤(金寿山方)眩晕——补肾化痰汤(郑绍周方)眩晕——定眩饮(姚树锦方)眩晕——益气清眩汤(孙伯杨方)眩晕——平肝清晕汤(张子琳方)高血压病——于氏镇肝熄风汤(于己百方)高血压病——桑菊平肝汤(杨介宾方)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方(杨牧祥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方(周信有方)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组方(周信有方病毒性心肌炎——四参安心汤(张学文方)心律失常阳虚型——温阳复脉汤(张志钧方)早搏——益心汤(李辅仁方)冠心病心绞痛——通阳宣痹旋气方(张鹳。
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探讨
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探讨周国容【摘要】目的:分析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牛蒡子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5.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安全有效.【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5)001【总页数】2页(P63-64)【关键词】针刺疗法;牛蒡子汤;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者】周国容【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区中医院针灸科辽宁11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9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主要是因腰椎间盘损伤、退变所造成的椎间盘组织突出[1~3]。
会对神经根产生压迫、刺激,导致神经根炎性反应、水肿以及充血等,引发传导性损伤、微循环障碍。
症状表现为坐骨神经痛、腰痛以及神经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机为痰夹瘀血碍气而病,牛蒡子汤具有宣达气血、开破痰结作用,配合针刺治疗,能提升临床疗效。
本文主要分析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效果显著,具体如下: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2例)。
均通过MRI或CT检查确诊,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脊椎部位骨折、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脏器功能不全等患者排除。
对照组中,女11例,男21例,年龄21~74岁;病程为1个月~8年。
治疗组中,女12例,男20例,年龄22~75岁;病程为1个月~9年。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①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以腰椎间盘突出阶段两侧大肠俞、肾俞以及夹脊穴为主,取穴配合患肢。
郭士魁临床惯用秘验方42首(三)
郭士魁临床惯用秘验方42首(三)31.姜醋饮生姜120克,用米醋500毫升浸泡之。
1周后,过滤取汁饮,每次3毫升,每日3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功用温阳软坚,化瘀开胃。
适用于血瘀胸痹心痛,食少胃寒。
本方软坚化瘀,常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胃寒食少者。
32.山茶饮山楂、茶叶、冰糖各适量。
功用健脾化瘀浊。
适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33.大黄甘草饮生大黄6克,甘草10克,煎水1日量。
学习和使用体会功用健脾化瘀浊。
适应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由于腑气不通,呃逆频作,以致影响进食入睡的顽固呃逆,腑气通,大便下则呃逆止。
34.治疗哮喘惯用方(1)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各10克,茯苓12克,甘草、竹叶各10克,薏苡仁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功用理气化痰,平喘止咳。
主治哮喘属痰浊内阻者。
症见痰多白黏,胸满腹胀,纳呆便溏,困倦乏力,脉滑,苔白腻。
加减:胸满腹胀重加枳壳、厚朴各10克;腹胀嗳气,纳呆加保和丸;喘重可酌加炙麻黄3~6克。
素体多痰,或脾失健运,水湿停滞化痰,或偏食肥甘生痰之品均可使痰浊内阻,气机失宣,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肺气上逆挟痰而发哮喘,《医学正传》称之“痰火内郁”,治疗以“痰者,除痰化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射干10克,炙麻黄6~10克,杭芍12克,细辛3克,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陈皮、半夏各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功用温肺定喘解表。
主治哮喘属寒喘者。
症见恶寒身痛无汗,肢冷喜热饮,痰白黏,脉浮数,舌苔薄白。
《张氏医通》说“哮证多属寒包热邪,所以遇寒则发,喉中水鸡声”哮喘遇寒发作或加重,易感外邪。
加减:痰多加杏仁、款冬花各10克。
(3)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6~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15克,甘草、桔梗、黄芩各10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功用宣肺定喘。
主治热喘,哮喘遇热而发或加重,易感风热,发热,汗出,痰黏黄,喜冷饮,烦躁,脉滑数,苔黄腻。
加减:如果痰多加前胡10克,瓜蒌12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石氏伤科是我国骨伤科一大流派, 理伤续断推 崇“ 十三科一理贯之 ” 的整体观点, 力求明病理、 察病 机,在颈椎病的诊治上尤具独到之处。 在临床诊疗中, 对常见的风寒痹阻型, 痰湿阻络型、 痰瘀交阻型三型颈 椎病着重从痰来论治, 以石氏经典代表方剂石氏牛蒡子 汤为主方治疗, 疗效较为满意。 现将我科近年来诊治的 2 1 1例病例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资料来源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心 医院石氏伤科2 0 0 6年1 1 月至 2 0 0 9 年 8 月期间住院治疗 的颈椎病病人共2 1 1例。其中包括风寒闭阻型 2 7 例、 痰 湿阻络型1 0 5例、痰瘀交阻型7 9例。 中医分型是本科参考1 9 9 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 , A b s t r a c t O b e c t i v e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o f t r e a t i n c e r v i c a l s o n d l o s i s o f c h i l l s a n d d r e d i n c h a n n e l b l o c k a e t e d a m n e s s h l e m T - y g p y g g g y p p p g j c o l l a t e r a l s t e a n d i n t e r m i n l e d b l o o d s t a s i s t e b S h i s f r u c t u s a r c t i i d e c o c t i o n . M e t h o d s h e s m t o m s a n d t h e r a e u t i c e f f e c t s o f h l e m b l o c k i n - T y p g y p y y p p p g g c e r v i c a l s o n d l o s i s i n 2 1 1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b S h i s f r u c t u s a r c t i i d e c o c t i o n w e r e a n a l z e d r e t r o s e c t i v e l . R e s u l t s h e m a i n a n d m i n o r s m t o m s o f T p y y y p y y p ,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w e r e i m r o v e d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w a s 9 4 . 3 %. C o n c l u s i o n S h i s f r u c t u s a r c t i i d e c o c t i o n i s e f f e c t i v e f o r c e r v i c a l 2 1 1p a t i e n t s u i t e p q , s o n d l o s i s o f c h i l l s a n d d r e d i n c h a n n e l b l o c k a e t e d a m n e s s b l o c k i n c o l l a t e r a l s t e a n d i n t e r m i n l e d b l o o d s t a s i s t e . h l e m h l e m - - p y g g g y p p g y p g y p p g p g : ; ; ; K e w o r d s S h i s f r u c t u s a r c t i i d e c o c t i o n C e r v i c a l s o n d l o s i s C h i l l s a n d d r e d i n c h a n n e l b l o c k a e t e P h l e m d a m n e s s b l o c k i n c o l l a e r a l s p y gg g y p g- p g y t ; ; I n t e r m i n l e d b l o o d s t a s i s t e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h l e m t e - g y p p g y p
脑血管循环, 增加血流量; 黄芪含多糖、 黄酮类, 具有 提高机体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 可增强机体 抗氧化能力, 能够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液流变, 对红细 胞的变形能力有激活和恢复能力, 并能抑制血栓形成及 降血小板的黏附率
参考文献
[ ] ] , ( ): 李焰生 .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 , 1 J . 2 0 0 6 4 5 8 6 9 5 6 9 7 . -
制定的,其中:①风寒痹阻型:颈、肩、 上肢串痛麻木, 以痛为主, 头有沉重感, 颈部僵硬, 活动不利, 恶寒畏 风,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紧。 ② 痰湿阻络型: 头晕目 眩,头重如裹,颈肩臂疼痛, 四肢麻木不仁, 恶心, 纳 呆,舌质淡,苔白腻, 脉弦滑。 ③ 痰瘀交阻型: 颈肩臂
[ ] 3 4 -
。
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疗颈椎病2 1 1例
郭天旻1 王拥军2 李浩钢1 吴军豪1 崔学军2
( ; ) 1 上海黄浦区中心医院石氏伤科,上海 2 0 0 0 0 2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上海 2 0 0 0 3 2
摘 要 : 目的 探讨石氏牛蒡子汤为主方治疗风寒痹阻型 、 痰湿阻络型 、 痰瘀交阻型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 方法 对 2 1 1 例颈椎病 患者予石氏牛蒡子汤为主方分型治疗 , 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 。 结果 2 1 1 例患者的主要症状 、 次要症状经治疗后均有 改善 , 总有效率为 9 4 . 3 % 。 结论 石氏牛蒡子汤为主方可有效治疗风寒痹阻型 、 痰湿阻络型 、 痰瘀交阻型三型颈椎病 。 关键词 : 石氏牛蒡子汤 ; 颈椎病 ; 风寒痹阻型 ; 痰湿阻络型 ; 痰瘀交阻型 : / ( ) . i s s n . 1 6 7 2 d o i 1 0 . 3 9 6 9 2 7 7 9 . 2 0 1 3 . 1 3 . 0 1 4 1 6 7 2 2 7 7 9 2 0 1 3 1 3 0 0 2 0 0 3 - 文章编号 : - - - - j C 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n2 1 1 C a s e s o f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S h i s F r u c t u s A r c t i i D e c o c t i o n
2 0
第1 1 卷第 1 3 期 · 总第 1 6 5期 2 0 1 3年7月 · 上 半 月 刊
[ ] 2 H e a d a c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C o m m i t t e e o f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H e a d a c h e S o c i e t . T h e i n - y [ ] , , ( ) :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h e a d a c h e d i s o r d e r s J . C e h a l a l i a 2 0 0 4 2 4 S u l 1 p g p p 1 1 6 0 . - [ ] : 沈映君 . 中药药理学[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3 M] . 2 0 0 0 6 3 2 7 9 7 . - [ ] ] 冯弘 , 汤莉莹 . 盐酸培他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眩晕的临床观察 [ 4 J . ( ) : 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 , 2 0 0 5 6 1 9 2 0 . - ( ) 本文校对 : 苏 玲 收稿日期 : 2 0 1 3 0 5 1 0 - -
[ ] 1 的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或痛而剧烈, 或麻而不 仁,或不痛而麻,或伴手足无力,肢体偏痉, 舌质淡暗, 或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滑或涩。 1 . 2 2 1 1 例病例除均以常规治疗: 予连续静 治疗方法 脉点滴三七 总 甙 及 七 叶 皂 甙 钠 十 四 天 , 每 日 物 理 治 疗 ( , 隔日推拿治疗外, 予中药石氏牛蒡子 局部微波治疗) ,僵蚕 9 , 白蒺藜 1 , 独活 9 , 秦艽 汤 ( 炒牛蒡子9 2 g g g g ,白芷6 ,半夏9 ,桑枝9 ) 为主方煎汤内服,每天 6 g g g g , 桂枝 9 ; 1剂,分早晚服。 其中风寒痹阻型加麻黄 6 g g ,白术1 ,茯苓1 ,淮山药1 , 痰湿阻络型加党参9 2 2 2 g g g g ;痰瘀交阻型加黄芪1 ,当归1 ,川芎9 , 山萸肉1 2 5 2 g g g g ,红花6 。 桃仁1 2 g g 中 1 . 3 观察项目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 《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中的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标 准制定症候评分表,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 ( 颈肩臂疼痛、 / 肢体麻木、头痛、眩晕、二便情况、步态失稳等) 按无 /中 /重计为0 / / / , ( 、 、 轻 分 次要症状 耳鸣 视物疲劳 246 视物旋转、目涩、 口苦、 口干、 口腻、 恶心呕吐、 倦怠 /轻 /中 /重计为0 / / / 乏力、失眠、多梦等) 按无 1 2 3分。
1 2 1 1 2 G u o T i a n m i n W a n Y o n u n L i H a o a n u J u n h a o C u i X u e u n g g j g g W j ( , , , ; 1S h i s ' T r a u m a D e a r t m e n t H u a n u D i s t r i c t C e n t r a l H o s i t a l S h a n h a i 2 0 0 0 0 2 C h i n a p g p p g , , ) 2 L o n h u a H o s i t a i A f f i l i a t e d S h a n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S h a n h a i 2 0 0 0 3 2 C h i n a g p g y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