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疗颈椎病211例_郭天旻
治颈椎病的药方【总方】

治颈椎病的药方【总方】治颈椎病的药方【总方】威灵苁蓉汤(丸):威灵仙15克,肉苁蓉15克,熟地15克,青风藤15克,丹参15克。
主治颈椎,腰椎及足跟骨质增生,老年骨关炎疼痛等。
每日1剂,煎2遍和匀,日2次分服。
或研末炼蜜为丸,每粒10克,每服1粒,日2次。
白芍木瓜汤: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
舒筋活血,滋阴止痛。
主治颈椎痛。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眩晕停:熟地15克,山茱萸30克,山药30克,茯神30克,丹参30克,五味子12克,白术30克,天麻12克,钩藤30克,菊花30克,防风15克,玉竹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30克,蚤休10克。
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佐以熄风。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性眩晕。
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
除痹逐淤汤:当归15克,川芎12克,红花9克,刘寄奴15克,姜黄12克,路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12克,威灵仙12克,桑枝30克,胆星9克,白芥子9克。
活血化淤,行气通络,除湿涤痰。
主治颈椎病。
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
服6剂停一天,12天为一个疗程。
加味葛根汤:葛根20克,桂枝15克,酒芍15克,麻黄5克,甘草15克,生姜5克,大枣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申姜15克,狗脊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鹿角胶15克(捣碎冲服)。
祛风散寒,养血和血,补肝益肾,强筋壮骨,蠲痹止痛。
主治颈椎病。
水煎服,每日1剂姜葱外用方:生姜1块、大葱1粒、葱茅5支。
主治颈椎病。
将生姜、大葱、葱茅捣烂,加水煮开,用毛巾沾药液,敷在疼痛处可消除疼痛。
任继学治疗颈椎病经验举隅2.1 益精填髓,治病求本补肾即可益精髓,任老在治疗颈椎病时常选用补肾益精的鹿角胶、龟甲胶、猪脊髓、枸杞子、鹿筋、狗脊、杜仲等以补肝肾强筋骨。
2.2 活络化瘀,舒筋通络常选用山螃蟹、骨碎补、土鳖虫、蜣螂、川芎、没药、泽兰以活血逐瘀、通络化结。
经络瘀久则生湿生痰,因而任老常在化瘀之中兼用化痰之品,如半夏、砂仁等;若手臂麻木者加桑枝、片姜黄;肢麻手胀者加络石藤、防己;脊背酸痛者加狗脊、杜仲炭、穿山龙;头痛胀闷者加穿山甲珠、石楠藤。
石幼山石氏牛蒡子汤治疗痹证医案

⽯幼⼭⽯⽒⽜蒡⼦汤治疗痹证医案【组成】⽜蒡⼦9g,⽩僵蚕9g,⽩蒺藜9g,独活9g,⽩芷3g,秦艽6g,制半夏6g,桑枝9g。
⽤法】⽔煎服。
【功效主治】化痰消肿,祛风散结。
主治周⾝四肢⿇痹酸楚,牵强掣痛,关节不利等证。
【⽅解】⽅中⽜蒡⼦与僵蚕,是⼀对重要的配伍,也是本⽅的主药。
⽜蒡⼦,祛风化痰,消肿散结,清热解毒,能升能降,通⼗⼆经络。
僵蚕,散风化痰,⽌痉解毒,散结软坚。
两药均为散风化痰之品,但⽜蒡⼦偏于祛外感之风痰,僵蚕重于散内⽣之风痰,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蒺藜能祛风破结。
独活、秦艽以祛风湿、解挛急。
⽩芷既能祛风燥湿,⼜能消肿⽌痛。
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桑枝以祛风通络。
【加减】⽯⽒认为病久则多虚实夹杂,可随症加味应⽤,或合黄芪、当归益⽓养⾎,俾⽓⾎充养⽽助化痰湿;或⼊草乌、川乌、细⾟温经散寒,以温化痰浊除凝;或佐健益脾肾之品,益脾肾健益,则温养⽓⾎之本源,使痰湿⽆以复⽣。
⽜蒡性滑利,对⽓虚便溏者不宜施⽤,当先益⽓健脾,脾胃得健,始能⽤之。
⽯⽒在治疗“痰湿⼊络”之类病症,常以⽜蒡⼦汤合万灵丹⽤之。
万灵丹为《伤科补要》⽅,常⽤于外科痈疽和破伤风等症,功能散风化湿,活⾎解毒。
从临床观察其消散、退肿功效颇佳。
后因药源紧张,药⼚暂停⽣产,故不再⽤。
【验案】葛某,5⽉前⾝热后,颈项板滞作痛,俯仰回旋不利,逐步增剧,引及右肩背疼痛,前臂⼿指酸⿇。
经X线摄⽚为:颈椎5、6肥⼤增⽣,颈椎退⾏性改变。
⽅拟:炒⽜蒡⼦、炙僵蚕、⽩蒺藜、防风、羌活、独活、钩藤、当归、青⽪、陈⽪、川续断、细⾟、川芎、红花、海风藤、⽩芷。
经3诊治疗,疼痛酸⿇⼤见好转。
1年后因看其他病来诊。
谓疼痛早除,有时偶有酸楚牵掣,再予活⾎、益⽓、和络之剂以巩固疗效。
本案系⾝热后,风邪未清,⽓⾎失和,与痰湿互阻滞留经络⽽致,以疏风活⾎,化痰通络。
⽤⽜蒡⼦汤合川芎茶调散治之。
【按语】本⽅是⽯⽒伤科专治损伤之后,风寒痰湿⼊络之症的⼀张验⽅。
⽯⽒善⽤⽜蒡⼦,常以⽜蒡⼦汤为基础,临证加减变化治疗伤科杂病。
g牛蒡子汤治疗术后关节粘连症的临床研究

粘连 程度 重度 中度
例数
20 53
治愈
5 16
显效
7 21
有效
5 12
无效
3 4
有效率 ( %) 85100 92145
轻度 35
21
8
4
2 94129
表 2 不同部位关节 粘连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部位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肩关节 21 7
7
6
肘关节 14 5
6
1
髋关节 15 6
4
3
膝关节 23 9
1996 年第 12 卷第 6 期
劳则加剧, 倦怠无力, 恶心纳呆, 腹胀便溏, 舌 淡、苔白腻, 脉濡滑。此型多 见于中 毒性耳 聋。原方 重用白 术、黄 芪、党参, 加菖蒲、砂 仁、竹茹等。
以上中药每日 1 剂, 水煎服, 15 天为 1 疗程, 疗程间休息 7 天。治疗期间一律停用 其他药物。 3 治疗结果 311 疗效标准 痊愈: 2 疗程后听力恢复正 常, 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 2~ 3 疗程后听力有 所恢复, 症状改善; 无效: 3 疗程后症状无改 善。 312 结 果: 痊 愈 41 例, 有效 13 例, 无效 8 例, 总有效率 8711% 。 4 病案举例
痛基本消失, 肿胀( 筋脉拘挛、筋粗筋结) 明显
减退,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有效: 疼痛改善, 肿
胀( 筋脉拘挛、筋粗筋结) 有所消退, 关节功能 有所改善; 无效: 疼痛、肿胀( 筋脉拘挛、筋粗
筋结) 及关节功能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312 疗效分析: 见表 1、2。
表 1 不同程度关节粘连症的 临床疗效比较
7
5
踝关节 9
4
3
1
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5-05-04T12:51:14.8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4期供稿作者:孙向前[导读] 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5]。
孙向前(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450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并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牛蒡子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表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下腰痛临床症状评分。
结果: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取得疗效更为显著,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视觉模拟量表以及下腰痛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
结论: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牛蒡子汤加减;针刺;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345-02 本文为了研究的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34例患者,并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男患者18例,女患者16例,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2.1)岁,病程最长为9年,最短为1个月,平均病程为3.13年;观察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7例,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2.0)岁,病程最长为10年,最短为27天,平均病程为3.20年。
石氏经验方牛蒡子汤在伤科的临床应用

病、 膝 关节骨关节病等各种骨伤科 疾患。并在 临床 治疗中取得较好 疗效 。
关键词 : 石氏伤科 中图分类号 : R 2 7 4 牛蒡子汤 骨伤科 临床应用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7 3 7 ( 2 0 1 5 ) O 2 一 O 0 4 4 — 0 3
用逐痰化瘀之法 , 随证施治 , 收效颇佳。 牛蒡 子 汤 就 是 基 于 “ 十 三科 一 理 贯 之 ” 的 理 论 基础 , 并结合 长期 临证 体验 , 发展 而成 的石 氏伤 科 内治的代表方剂 。在治疗中石氏伤科将石氏经验 方牛蒡子汤, 应用于腰痛诸症 、 颈椎病 、 骨关节 病等 伤科临床病症 。导师石印玉教授 也常以牛蒡子汤 为基础 , 处方加减变化 , 治疗骨伤科各种疾病。
S HI ’ S Ni u Ba n g Z i De c o r a t i o n o n c l i ni c a l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Or t h o pe d i c s a nd Tr a u ma t o l o g y S HI C h e n g , DU An — q i , W U J u n — h a o , S HI Yi n g — y u( Di r e c t o r )
“ 痰” 对 损 伤 性疾 病 的影 响 , 从 而提 出 “ 痰 夹瘀 血 碍 气而病” 是很 多 伤科 疾病 发 生 的一 个 重要 环节 的学 术 观 点 。并 在理 伤诊 疗 中以此 为指 导 思想 , 常常 运
1 . “ 痰” 是致 病 因素 , 与气血 津液 密切 相关
《 丹溪心法》 曾言 : “ 痰 之为物 , 随气升降 , 无处 不到。 ” 清・ 何梦 瑶 《 医 碥》 中也 认 为痰 “ 积 久 聚多 , 随 脾 胃之气 以 四讫 , 则 流 溢 于 胃肠 之外 , 躯壳之中, 经 络为之壅塞 , 皮肉为之麻木 , 甚至结成窠囊 , 牢不可 破, 其 患 固不 一矣 。 ” “ 其 症或 由损伤 而起 , 而 这种 损 伤并不重笃 , 更多见于积劳或过劳所致 。其症表现 多种多样 , 或关节肿胀 , 或筋块 , 或麻痹疼痛 , 或有 身热等等 , 所谓痰生百病也 。 ” 由此 可见 , “ 痰” 可导 致 人身诸 多 种疾病 n 。 人体 内的气血津液 , 皆可化生为痰 。宋 ・ 杨士 瀛《 仁斋直指方》 云: “ 夫痰者津液之异名 , 人之所持 以润 养肤 体 者 也 。气 血 平 和 , 关络条畅 , 则 痰 散 而
牛蒡子汤加减治疗痰湿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牛蒡子汤加减治疗痰湿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牛蒡子汤治疗痰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痰湿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中医理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牛蒡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治伤胶囊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和功能评分。
结果: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分值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痰湿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牛蒡子汤针对性更强、疗效更为显著,且费用低廉,符合社区简、便、廉、验的医疗服务特点,值得社区医院的推广使用。
标签:牛蒡子汤;颈椎病;痰湿型;临床观察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电脑网络的普及,颈椎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已成为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为广大患者减轻病痛,为其提供简、便、廉、验的社区治疗方法是医者的根本目标。
基于此,本中心中医科与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联合运用牛蒡子汤治疗痰湿型颈椎病60例,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纳入标准(1)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1993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明确诊断的患者;(2)中医诊断分型为痰湿型的患者;(3)近期未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4)能坚持完成临床治疗疗程者;(5)按医生要求完成各项调查表者。
1.2排除标准(1)头部扭伤、肩关节周围炎及其他非颈椎间关节退变引起的颈背疼痛;(2)年龄在25岁以下及75岁以上的患者;(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4)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等原发性病灶的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
1.3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6月~2010年11月在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及杨浦区中医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痰湿型颈椎病患者,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牛蒡子汤治疗颈椎病78例

牛蒡子汤治疗颈椎病78例关键词颈椎病牛蒡子汤牵引近年来,笔者用牛蒡子汤配合牵引后外贴奇正消痛贴治疗78例颈椎病患者,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78例均系本院门诊病人,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28~72岁,平均36.5岁;病程3月~9年。
按中医辨证痰湿型48例,寒湿型13例,风寒型14例,风热型3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并排除颈椎肿瘤、结核及颈肋综合征。
2、治疗方法2.1内治法:基础方:牛蒡子、僵蚕、半夏各10g,白蒺藜、桑枝各15g,独活、秦艽各9g,白芷5g,每日1剂,早晚煎服,15剂为1疗程。
分型辨证加减:①痰湿型:以颈肩部重着,压痛广泛弥漫且浅表,苔腻脉弦为辨证要点。
宜豁痰通络,原方加制南星5g,生薏苡仁30g,泽泻15g,陈皮10g。
②寒湿型:以疼痛固定,颈项部肌肉僵硬板紧拘挛,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宜温经通络,原方加桂枝5~8g,仙灵脾12g,络石藤10g。
③风寒型:以疼痛游走不定,遇寒加剧,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宜祛风解表,原方加羌活、荆芥、防风各10g。
④风热型:以痛处有热感或蚁行感,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宜清热解肌,原方加葛根、黄芩、赤芍各10g,甘草6g 。
2.2外治法:枕颌带牵引,牵引后颈椎部外贴奇正消痛贴,隔日更换。
治疗15次为1疗程。
3、治疗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
治愈:颈部酸痛及上肢麻木、乏力症状消失,臂上神经牵拉试验阴性,X线片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上肢酸胀、麻木缓解,X线片征象改善;无效:症状及X线片无变化。
3.2治疗结果:本组78例,经本法治疗,疗程15~90天,平均疗程27天,痊愈27例,好转51例,无效0例。
4、体会本病因伏案积劳,少事活动,气血阻滞,痰湿内生,又外感风寒,风寒痰湿交凝颈项部脉络,日久成痹而致。
机轴不利,旁落手少阳三焦经,故而上肢乏力、麻木。
李时珍说:“痰涎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
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特效

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特效石氏伤科是享誉海内外的一大中医骨伤流派。
石氏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骨伤疾患的病理机制,吸取中医内外各科临床精华,融会贯通,广收博蓄,形成了以石氏特色理论、石氏特色诊治、石氏特色手法、石氏特色用药等为一体的学术体系。
而牛蒡子便是石氏擅长运用于临床组方的一味君药,临证运用每获良效。
现将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介绍如下。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与分型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临床上常见关节肿胀、形寒肢冷,或红肿热痛、经脉瘀阻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医学认为,此疾病是外感风湿,或内伤久病化为痰浊,进而引起气滞血瘀造成的,由于关节内与关节周围筋脉与经络不通,随之出现了疼痛症状。
痛风性关节炎的常见基本分型有三。
风湿热型:正气虚衰,涉水冒雨,感受风湿,邪入肾经,血脉瘀滞,导致痛风。
关节疼痛剧烈、扪之发热,红肿明显,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则舒,遇热则剧。
风寒湿型: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肢体关节疼痛,曲伸不利,冬春阴雨天气尤易发作;风偏胜者,疼痛游走不定或呈放射样,涉及多关节,尤上肢居多,或兼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缓。
痰湿流注型:此乃素体肥胖,嗜食膏粱厚味,致脏腑气化功能受阻,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形成痰湿,流注关节而发病。
伴有关节疼痛,或足心、足跟作痛,但坐久卧起则痛甚,行动迟缓,或兼胸闷眩呕,苔白滑,脉濡缓。
牛蒡子常见配伍的功效作用牛蒡子,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对牛蒡子的描述为:“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具有疏散风热,宣肺袪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的功效。
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多种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石氏伤科是我国骨伤科一大流派, 理伤续断推 崇“ 十三科一理贯之 ” 的整体观点, 力求明病理、 察病 机,在颈椎病的诊治上尤具独到之处。 在临床诊疗中, 对常见的风寒痹阻型, 痰湿阻络型、 痰瘀交阻型三型颈 椎病着重从痰来论治, 以石氏经典代表方剂石氏牛蒡子 汤为主方治疗, 疗效较为满意。 现将我科近年来诊治的 2 1 1例病例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资料来源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心 医院石氏伤科2 0 0 6年1 1 月至 2 0 0 9 年 8 月期间住院治疗 的颈椎病病人共2 1 1例。其中包括风寒闭阻型 2 7 例、 痰 湿阻络型1 0 5例、痰瘀交阻型7 9例。 中医分型是本科参考1 9 9 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 , A b s t r a c t O b e c t i v e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o f t r e a t i n c e r v i c a l s o n d l o s i s o f c h i l l s a n d d r e d i n c h a n n e l b l o c k a e t e d a m n e s s h l e m T - y g p y g g g y p p p g j c o l l a t e r a l s t e a n d i n t e r m i n l e d b l o o d s t a s i s t e b S h i s f r u c t u s a r c t i i d e c o c t i o n . M e t h o d s h e s m t o m s a n d t h e r a e u t i c e f f e c t s o f h l e m b l o c k i n - T y p g y p y y p p p g g c e r v i c a l s o n d l o s i s i n 2 1 1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b S h i s f r u c t u s a r c t i i d e c o c t i o n w e r e a n a l z e d r e t r o s e c t i v e l . R e s u l t s h e m a i n a n d m i n o r s m t o m s o f T p y y y p y y p ,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w e r e i m r o v e d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w a s 9 4 . 3 %. C o n c l u s i o n S h i s f r u c t u s a r c t i i d e c o c t i o n i s e f f e c t i v e f o r c e r v i c a l 2 1 1p a t i e n t s u i t e p q , s o n d l o s i s o f c h i l l s a n d d r e d i n c h a n n e l b l o c k a e t e d a m n e s s b l o c k i n c o l l a t e r a l s t e a n d i n t e r m i n l e d b l o o d s t a s i s t e . h l e m h l e m - - p y g g g y p p g y p g y p p g p g : ; ; ; K e w o r d s S h i s f r u c t u s a r c t i i d e c o c t i o n C e r v i c a l s o n d l o s i s C h i l l s a n d d r e d i n c h a n n e l b l o c k a e t e P h l e m d a m n e s s b l o c k i n c o l l a e r a l s p y gg g y p g- p g y t ; ; I n t e r m i n l e d b l o o d s t a s i s t e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h l e m t e - g y p p g y p
脑血管循环, 增加血流量; 黄芪含多糖、 黄酮类, 具有 提高机体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 可增强机体 抗氧化能力, 能够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液流变, 对红细 胞的变形能力有激活和恢复能力, 并能抑制血栓形成及 降血小板的黏附率
参考文献
[ ] ] , ( ): 李焰生 .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 , 1 J . 2 0 0 6 4 5 8 6 9 5 6 9 7 . -
制定的,其中:①风寒痹阻型:颈、肩、 上肢串痛麻木, 以痛为主, 头有沉重感, 颈部僵硬, 活动不利, 恶寒畏 风,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紧。 ② 痰湿阻络型: 头晕目 眩,头重如裹,颈肩臂疼痛, 四肢麻木不仁, 恶心, 纳 呆,舌质淡,苔白腻, 脉弦滑。 ③ 痰瘀交阻型: 颈肩臂
[ ] 3 4 -
。
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疗颈椎病2 1 1例
郭天旻1 王拥军2 李浩钢1 吴军豪1 崔学军2
( ; ) 1 上海黄浦区中心医院石氏伤科,上海 2 0 0 0 0 2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上海 2 0 0 0 3 2
摘 要 : 目的 探讨石氏牛蒡子汤为主方治疗风寒痹阻型 、 痰湿阻络型 、 痰瘀交阻型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 方法 对 2 1 1 例颈椎病 患者予石氏牛蒡子汤为主方分型治疗 , 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 。 结果 2 1 1 例患者的主要症状 、 次要症状经治疗后均有 改善 , 总有效率为 9 4 . 3 % 。 结论 石氏牛蒡子汤为主方可有效治疗风寒痹阻型 、 痰湿阻络型 、 痰瘀交阻型三型颈椎病 。 关键词 : 石氏牛蒡子汤 ; 颈椎病 ; 风寒痹阻型 ; 痰湿阻络型 ; 痰瘀交阻型 : / ( ) . i s s n . 1 6 7 2 d o i 1 0 . 3 9 6 9 2 7 7 9 . 2 0 1 3 . 1 3 . 0 1 4 1 6 7 2 2 7 7 9 2 0 1 3 1 3 0 0 2 0 0 3 - 文章编号 : - - - - j C 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n2 1 1 C a s e s o f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S h i s F r u c t u s A r c t i i D e c o c t i o n
2 0
第1 1 卷第 1 3 期 · 总第 1 6 5期 2 0 1 3年7月 · 上 半 月 刊
[ ] 2 H e a d a c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C o m m i t t e e o f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H e a d a c h e S o c i e t . T h e i n - y [ ] , , ( ) :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h e a d a c h e d i s o r d e r s J . C e h a l a l i a 2 0 0 4 2 4 S u l 1 p g p p 1 1 6 0 . - [ ] : 沈映君 . 中药药理学[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3 M] . 2 0 0 0 6 3 2 7 9 7 . - [ ] ] 冯弘 , 汤莉莹 . 盐酸培他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眩晕的临床观察 [ 4 J . ( ) : 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 , 2 0 0 5 6 1 9 2 0 . - ( ) 本文校对 : 苏 玲 收稿日期 : 2 0 1 3 0 5 1 0 - -
[ ] 1 的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或痛而剧烈, 或麻而不 仁,或不痛而麻,或伴手足无力,肢体偏痉, 舌质淡暗, 或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滑或涩。 1 . 2 2 1 1 例病例除均以常规治疗: 予连续静 治疗方法 脉点滴三七 总 甙 及 七 叶 皂 甙 钠 十 四 天 , 每 日 物 理 治 疗 ( , 隔日推拿治疗外, 予中药石氏牛蒡子 局部微波治疗) ,僵蚕 9 , 白蒺藜 1 , 独活 9 , 秦艽 汤 ( 炒牛蒡子9 2 g g g g ,白芷6 ,半夏9 ,桑枝9 ) 为主方煎汤内服,每天 6 g g g g , 桂枝 9 ; 1剂,分早晚服。 其中风寒痹阻型加麻黄 6 g g ,白术1 ,茯苓1 ,淮山药1 , 痰湿阻络型加党参9 2 2 2 g g g g ;痰瘀交阻型加黄芪1 ,当归1 ,川芎9 , 山萸肉1 2 5 2 g g g g ,红花6 。 桃仁1 2 g g 中 1 . 3 观察项目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 《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中的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标 准制定症候评分表,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 ( 颈肩臂疼痛、 / 肢体麻木、头痛、眩晕、二便情况、步态失稳等) 按无 /中 /重计为0 / / / , ( 、 、 轻 分 次要症状 耳鸣 视物疲劳 246 视物旋转、目涩、 口苦、 口干、 口腻、 恶心呕吐、 倦怠 /轻 /中 /重计为0 / / / 乏力、失眠、多梦等) 按无 1 2 3分。
1 2 1 1 2 G u o T i a n m i n W a n Y o n u n L i H a o a n u J u n h a o C u i X u e u n g g j g g W j ( , , , ; 1S h i s ' T r a u m a D e a r t m e n t H u a n u D i s t r i c t C e n t r a l H o s i t a l S h a n h a i 2 0 0 0 0 2 C h i n a p g p p g , , ) 2 L o n h u a H o s i t a i A f f i l i a t e d S h a n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S h a n h a i 2 0 0 0 3 2 C h i n a g p g y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