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考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 中 语 文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满分5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晕(yùn) 滑稽(jì) 冗杂(rǒnɡ) 受益匪浅(fěi)
B.玷污(diàn) 誊写(ténɡ) 颓唐(tuí) 潜移默化(qiǎn)
C.哺育(bǔ) 污秽(huì) 纸屑(xuè) 忍俊不禁(jīn)
D.弥漫(mí) 阻塞(sè) 粗糙(cāo) 书声琅琅(lánɡ)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书写错误,请将改正后的词语规范、整洁地写在田字格中。(2分)
博闻强识 重蹈覆辙 语无伦次 张皇失措
宏篇巨制 销声匿迹 濒临灭绝 物竟天择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高天生就是个美食家的材料,学徒时间不长就能做出津津有味的佳肴。
B.有“飞人”之称的美国篮球巨星乔丹访问香港时,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谈笑风生。
C.人无信不立。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朋友交当坚守一个“信”字。
D.诗人复出后,创作热情如火山爆发,写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
4.下列成语与含有该成语的文言课文连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方之家——《秋水》 B. 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C.妄自菲薄——《出师表》 D.怡然自乐——《黔之驴》
5.按照语言表达要连贯的要求,下面的空格处应填写的一项是( )(2分)
山河市拥有文化繁荣、交通便利、 等有利条件,是十分理想的投资场所。
A.丰富资源、市场活跃 B.资源丰富、市场活跃
C.丰富资源、活跃市场 D.资源丰富、活跃市场
6.修改病句。(2分)
通过纪录片《南京》,大量图片及文字史料记录了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德国商人拉贝及美国女教士沃特林等十几位欧美人士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20多万当地市民免遭屠杀。
7.在横线上仿写加点语句,所写语句要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3分)
珠穆朗玛峰直冲霄汉,可上面有攀爬者的旗帜;雅鲁藏布江湍急浩荡,可其中有勇敢者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中的篇目,请概括写出其中的两个情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为教师,我们应该向藤野先生学习什么?(2分)


9.4月23日是“世

界读书日”,学校召开“读书
与人生”座谈会,请把你的即席发言要点写在下面。(2分)(30字左右)


10.在以“语言是有力量的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为了证明“语言是有力量的”,第一小组搜集了下面一组事例:
○1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毛遂自荐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救。毛遂寥寥数语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22006年2月22日《羊城晚报》消息: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说,男女之间先天性的差别可能是女性在数理领域鲜有建树的原因,正是由于他说了“女子学习理科比不上男子”而被迫于当年6月底辞职。
○3今年元月18日,王某在上网过程中闻到一阵脚臭味,原来是坐在他们后面的两名年轻男子没有穿鞋。王某随即破口大骂,让王某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一骂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1)上面三个事例证明语言有怎样的力量?(3分)



(2)下面的事例证明前人说的( )确有一定道理。(2分)
王翠见同桌向地上扔纸屑,随口说了一句“有人养没人教”,结果两人发生口角。班长走过来说“我以为多大的事呢,来,我帮你们拣干净”,话虽不多却让两人立即停止了舌战。
A.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B.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C.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1.文言文阅读。(10分)
[甲]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昔有医人,自媒○1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
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2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3诸官。医人曰:“我业○4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注】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

申诉,控告。
○4业:职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1则久已病矣: ○2延吾治: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3)[甲][乙]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4)[乙]文治驼致死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分)


12.现代文阅读。(13分)
也谈简体字、繁体字
○1近几年来,汉字的繁体与简体之争这一百余年未中断的争论又热闹起来,从祖国大陆到海峡对岸,再到但凡有华人用华文说华语之处,都在对此道长论短,莫衷一是。这充分说明,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在为有以汉字为核心代表的中华文化而骄傲。
○2文字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主要工具。汉字的演变史,也始终与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密切相关。众所周知,以繁体字为代表的汉字是世界上各种现存文字最独特的,简体字虽源于历史上人们自行简化的手书体,但它毕竟还是以繁体字为基础的,不能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去否认简体字。而在汉字的广泛推广与使用上,简体字功不可没。我国推广简体字五十多年来,13亿人口中的文盲越来越少,外国人学汉字也越来越从简体字中受益匪浅且学者日众。
○3但是,“海峡那边”有人认为,汉字的“繁”与“简”就像两岸关系,你是你,我是我。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为此可以“得意”,却绝对不得人心。
○4平心而论,繁体字、简体字都是汉字的继承与发展,没有继承谈何发展?繁体字、简体字完全可以共存共荣,并行不悖。前者形意与形声兼备,用于书写特别是用于艺术类的创作(像字画、广告),那种中华文化的传统韵味妙不可言;再说,习惯于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同胞加上海外华人也有好几千万之众。简体字读、认、书写皆好学、好记,且书写效率极高。在对常用的两千多个汉字笔画所作研究的粗略统计中发现,简体字平均笔画至少比繁体字少了1/3以上,有的笔画少了百分之八九十!书写效率的提高,对现代社会将是何种概念,不言自明。此外,简体字也绝非毫无艺术可言,《庞中华硬笔书法字帖》、沙英男在《光明日报》上的题字以及其他作品,多为简体字,同样不失隽秀飘逸。看来汉字书写之优劣并不在于繁与简,而全凭自家的艺术功底,切莫“人笨怪刀钝”。
○5繁体字、简体字各有千秋,围绕它们的歧见应止步于争论,绝不可偏执地情绪化,更要彻底地摈弃在这一问题上的泛政治化倾向

。因此,笔者对马英九倡导的“识正书简”,颇有同感。“识正书简”是个好
主意!它跳出了“非此即彼”那种形而上的思维观,没走要么废“繁”要么废“简”的极端;它倡导习惯于繁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能写简体字;习惯于简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能写繁体字;让各地的各种正规出版物依惯例,各得其所,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最为重要的是,“识正书简”将会成为海峡两岸乃至全球汉字使用者认同中华文化传统的最大“公约数”。
(1)从论证方式上看,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批驳的对象是什么?(2分)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3)作者在选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4)怎样理解马英九倡导的“识正书简”在选文中的作用?(3分)


(5)下面可以作为选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一直使用繁体字,海外华人也多以繁体字为主。所以若推广繁体字,将有益于增强世界华人的凝聚力。
B.马来西亚政府在推广简体字时,并没有禁止繁体字的使用,“一些媒体简繁共用,广告招牌简繁争辉,在书局,简繁出版物并排争宠”。
C.繁体字难认、难写,比如,“郁”字就要写将近40画。因此繁体字可以作为书法艺术,决不可用来教小孩子。
D.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小人,害了很多忠臣并误国,这跟中国的文字及语言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建议取消汉字,把英文做为官方语言。
得分 评卷人


二、《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满分20分)

13.填空题。(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3)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__________________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4)在阅读教学中了解______、______、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古诗文阅读的评价应重点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能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诗文大意。
14.简答题。(10分)
(1)在阅读教学中,遇到语法修辞知识如何处理?(4分)


(2)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请你列举出六种课外教学资源。(6分)



得分 评卷人


三、教材分析与处理(满分15分)

15.集体备课时,大家将“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寓意,进行个性化解读”作为《扁鹊见蔡桓公》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你会从哪几个方面理解课文的寓意?(9分)


16.语文教材中有一个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推选奥运会吉祥物”。教材编写之初,奥运会吉祥物还没有推选出来。几年
过去了,奥运会吉祥物早已家喻户晓,此时再要求学生就“推选奥运会吉祥物”进行口语交际就不太妥当了。
请你写出两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6分)


得分 评卷人


四、教学设计与评价(满分15分)
17.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石榴》、《海燕》、《白鹅》、《鹤群》四篇课文,请你以《白鹅》为例,写出最后一课时“拓展延伸”环节的教学思路。(9分)


18.在完成了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珍藏的记忆”后,某老师自编了下面的作文题供学生课外练笔,请你对文题(含提示语)作简要点评。(6分)
在你生命的某一个季节里,总会有这样一片绿叶: 一个微笑、一次鼓励、一张奖状……它是你生命之树常青的力量,是你向太阳出发的希望。请以“留住生命里的一片绿叶”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初中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凡主观性试题大意正确,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D
2.鸿篇巨制 物竞天择 每个词语1分,有错字不得分,书写极不工整扣1分。
3.A
4.D
5.B
6.(1)把“通过”移到“大量”前(1分); (2)在“屠杀”后加“的事迹”(1分)。
7.内容符合语境,2分;结构与被仿句相同,1分。答案示例:撒哈拉沙漠一望无垠,可里面有跋涉者的脚印……
8.(1)每个情节1分;答案示例:帮学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临别赠予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2)答案示例:身为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以影响一生的精神食粮。……(2分)
9.答案要点:把读书与人生联系起来,观点鲜明。(1分) 表达顺畅。(1分)。答案示例: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例如锦州市一人力车夫通过自学成为复旦大学博士生,车夫的人生因读书而改写。
10.(1)语言得当可挽救国家于危亡,语言不当可能会让人失去官职,甚至失去生命。每点1分。 (2)B
11.文言文阅读
(1)每词1分。○1生病,这里指困苦不堪。 ○2邀请。
(2)每句2分。○1哪像我的邻居们天天有这样的遭遇呢! ○2现在当官的,只管征收钱粮,不管百姓死活,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啊!
(3)[甲][乙]都采用一事一议的表达方式。(或先叙后议或结尾用议论点明主旨)
(4)办事不能只凭良好的动机,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做事前要考虑客观效果,否则会把事情办糟)
12.现代文阅读
(1)作者批驳的对象是:“

汉字的‘繁’与‘简’就像两岸关系,你是你,我是我”的错误观点。
(2)繁体字、简体字完全可以共存共荣,并行不悖。
(3)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每点1分)
(4)用名人名言做道理论据(1分),可以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1分),使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1分)。
(5)B
二、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
13.每小题2分。(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3)良好的语感 (4)叙述 描写 (5)凭借注释和工具书
14.(1)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答出“随文学习”亦可。)
(2)学生的家庭生活、国内外的重要事件、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每点1分)

三、教材分析与处理
15.(答出三点即可,每点3分)(1)防微杜渐 (2)不要讳疾忌医 (3)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16.(1)修改话题,可改为“介绍奥运会吉祥物”。(3分) (2)重新设计话题。(3分)

四、教学设计与评价
17.答案要点:(1)体现抓住特征描写事物这一教学重点。(3分)
(2)面向全体学生,难易程度适中。(3分)
(3)有交流有小结。(3分)
18.答案要点:(1)提示语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2分)
(2)题目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但理解“留住”二字有一定难度。(2分)
(3)建议将文题改为“我生命里的那片绿叶”或“难忘生命里的那片绿叶”,以降低难度便于学生写作。(2分)

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10分)
1、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呈现出大观园的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空想
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点拨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
A.蔡澄清 B.李镇西 C.程 翔 D.洪镇涛
4、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教学 阅读 评价
B.根植于现实 面向世界 着眼未来
C.自主 合作 探究
D.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
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

,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第二部分: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与技能(90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6.韩愈在《师说》中用一句话解释了教师的作用,请你把这句话用正楷字写在答题卷的田字格内。(标点符号占一格)(2分)
7.默写与填空(8分)
① 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 牧《泊秦淮》)
③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刘禹锡《陋室铭》)
⑤ 余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苏 轼《水调歌头》)
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⑧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其中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镂空(lòu) 迸裂(bèng)游弋(yì) B.猝然(cù)恣情(zī) 归省(xǐng)
C.殉职(xùn)挑衅(tiāo) 逾越(yù) D.佛像(fú)发酵(jiào)馈赠(kuì)
9.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不记其数 自出心裁 枯躁无味 B.呕心沥血 骇人听闻 忍俊不禁
C.无稽之谈 消声匿迹 挺而走险 D.麻木不仁 持迷不悟 按步就班
10.下列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古汉语中所谓“指事”,是“汉字六书”之一,是指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B.古籍中,“江表”是指江南地区;“望”是指阴历的每月十五。
C.《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纂的一部文字学著作;
D.从诗词格律的角度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属于近体诗。
二、阅读与理解(34分)
(一)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

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团,倒好
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送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试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的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一片种子中哪一颗成了小树,至今,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经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选自人教社2000版初中语文教材)
11、文中“我感到诧异和震撼”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2个字)(2分)
12、文中的“已经长成”的含义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个字)(2分)
13、从选文整体来看,“敬畏生命”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5个字)(2分)
(二)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5、翻译下面一句话(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16、从全文来看,“秦王不悦”“秦王怫然怒”以及“秦王色挠”的原因是什么?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回答。(3分)
(三)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大行(háng):大路。
17、文中的“数者”具体是指什么?(2分)
18、请从语法的角度,简要说明(二)文中“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与(三)文中“吾欲之楚”两句中“之”字用法的区别。(2分)
19、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四)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解释诗中的“渠”字。(2分)
21、请你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第一、二句的写作特色。(2分)
22、第三、四句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五)
家是地球的中心 谭延桐
“回家多好啊!”
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临终时说的最后一句话。1907年,威廉辞去了哈佛大学的教职,开始了他计划中的欧洲之旅。所到之处,都会有“欢迎伟大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的欢呼声暴雨似地淋到他智慧的头上。可是,再了不起的荣誉也替代不了家,替代不了——他太想家了。当他三年后终于乘上回美国的轮船时,他已是疲惫不堪了。就在轮船快要接近终点时,他一下子瘫倒在了坐椅中,瘫倒在了一个越来越明亮的梦想中,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他终于算是把自己给领到接近家的地方了。家,终于定格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了。
家,这个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的地方,谁又不魂牵梦绕呢?
我似乎又一次听到那位阔人的哭泣了。他在野外来回徘徊,泪水涟涟,风怎么也抹不去他脸上的斑斑泪痕……有一位打那里走过的人问他:“这位先

生啊,你怎么就不回家呢?”他感慨万分地说:“家?我有家吗?我的家在哪里呢?我虽然有漂亮的房子,可房子是家吗?……”那位路人怔住了。
同样,我也怔住了。是啊,荣誉再多,财富再多,可又有什么用呢?当家是“1”的时候,荣誉越多,财富越多,后面的零无疑也就越多了;可是,当家
是“O”的时候呢?……真是无法想象,一个人一旦没有了家,他的幸福又将存放在哪里。没有家的灵魂,是孤独的,凄凉的,甚至是悲哀的,无望的……难道不是吗?
我曾不止一次地目睹过春节期间火车站和汽车站的热闹场面:长长的从售票大厅一直蜿蜒到车站广场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购票队伍……他们等啊等啊,等了一整天甚至几天终于算是轮到他们了……哦,票终于拿到手了!似乎一个家终于攥在了他们的手心里一样,他们笑了……他们怀着无比迫切的心情,急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车上再挤,也挤不掉他们结实的渴望。哪怕是单脚站着……对,只要车上能容得下一只脚,就能容下他们对家的拥抱……对外打工,钱是赚了一些,可钱再多,也不能作为足够的邮费,把整个的家从远方邮到自己身边来的啊!钱终究买不来家所给予的一切啊!回到家里去!只有一种声音在他们的心中反复地播放着: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我理解了他们!
我理解了……家。
啊,家,究竟是什么呢?
1995年,台湾举办了一项“公车欣赏。快乐上路”活动,即把一些精短诗作制成海报,张贴在公共汽车车厢内,让诗歌伴随着人们或长或短的旅途,其中就有这么一首题为“家”的小诗——
我的家就像铅笔盒。
爸爸是铅笔,出外帮人写字赚钱。
妈妈是橡皮擦,功课不对就帮我们擦掉。
爷爷是2B铅笔,画个小鸭给我看。
奶奶每天买菜花好多钱,就像自动铅笔每天都要吃笔芯。
我呢?是铅笔爸爸、橡皮妈妈的小铅笔……
这是一位11岁的叫做苏幸的女孩子写的。在这位女孩的眼中,家就像一个铅笔盒。哦,铅笔盒,里面装着她的童话,她的一切。多美好的事情啊!如果拿走了这样一个“铅笔盒”,也便拿走了她心中的诗了。由她心中的诗外化成的这首小诗,我们也就再也读不到了……
在你的眼中,他的眼中,家又是什么呢?
也许,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家是你最重的行囊;也许,家是你梦想中的梦想,牵挂中的牵挂;也许……你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呢?
2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分)
24、结合文章内容,从主题和表现手

法两方面简要分析小女孩苏幸的小诗。(2分)
25、文中写阔人的故事,目的是什么?(2分)
26、在你的心目中,“家”是什么?请你仿照最后一段中加点句子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家”的感悟。(3分)
三、作文(40分)
题目: 感 动

初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A

6、内容准确,书写工整,字体大小、结构、标点和谐,计1分;内容无误,字体美观、有体格,计2分。内容错误,或书写潦草,不计分。
7、①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 商女不知亡国恨
③ 当窗理云鬓
④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⑤ 出淤泥而不染
⑥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⑦ 只识弯弓射大雕
⑧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每小题1分。凡有错漏者均不计分。)
8、A 9、B 10、A
11、小树不断地飘散白色纤维(种子)。
12、“她”知道怎样敬畏生命。
13、敬重生命的无私付出,执著追求。
14、交换 只是
 15、平民百姓发怒时,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6、安陵君不肯交换土地
唐雎也坚守立场不给秦王面子
被唐雎不畏强暴、以死抗争的凌然正气慑服
17、马良 用多 御善
18、前一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句中则是动词,“去”的意思。
19、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认清努力的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是不能获得成功的。
20、它,指方塘
21、略。比喻 拟人
22、略。强调生活与积累的重要。
23、①写出了费尽周折终于购到车票的欣慰;②形象地写出了回家心情的迫切。
24、①形象地表现了家是和谐、温馨的,充满浓浓亲情。(或“家”是小女孩的童话、梦想和所有的一切。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25、没有家,就没有幸福;没有家的灵魂是孤独、凄凉甚至悲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