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之死
海瑞秉公执法的小故事
海瑞秉公执法的小故事海瑞是明朝的清官。
在他的一生当中,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皇帝。
他一生敢于直言、坚持正气,他的节操家喻户晓。
有人说,他是“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的清官。
嘉靖三十二年,海瑞在福建南平县当老师时,他教育学生不许给先生送礼,逢年过节,也不得给先生送酒菜,所有俗例一概免除。
升任浙江淳安知县后,他一如既往,穿布袍、吃糙米、食自己种的菜。
在为母亲做寿时,他只买了两斤肉,在百姓中传为佳话。
他知道百姓贫穷,去农村巡视时,命部下们挑着菜和米随行,自己开伙,从不扰民。
他一生未置田产,只依靠祖上留下的十亩地养活一生。
嘉靖皇帝当政时,不思朝政,奸臣当道,很多官员敢怒不敢言。
海瑞写了一篇《治安疏》,上奏给嘉靖皇帝。
他尖刻地指出嘉靖皇帝应当停止玄修、痛改君道、节约用度、端正职守,惹怒了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要把他处死。
可是当嘉靖皇帝听说,海瑞素性刚直,居官清廉,并不怕死,自己早已备好棺材时,犹豫了,遂命锦衣卫杖打一百下,将海瑞下狱囚禁起来,直到嘉靖皇帝死后,海瑞才被释放。
隆庆三年,海瑞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府(相当于江苏、安徽两省,治所在今南京),应天府素称鱼米之乡。
但由于当时农村土地大量兼并,农民生活困难,民不聊生。
海瑞上任后,力主遏制兼并,还土地给农民耕种。
他到松江调查,仅一个月内华亭县就接到上万份告地主夺田的状纸。
其中大部分是告曾任过宰相的徐阶。
他的弟弟、儿子也是地方豪强,横行乡里。
徐阶虽已告老还乡,但仍权势显赫,早年还曾对海瑞有过救命之恩。
但海瑞却铁面无私,断然处置。
命徐阶退还侵夺之田,将他弟弟、儿子逮捕问罪。
其他豪强地主迫于形势,只好纷纷退田。
接着,海瑞又兴修水利,疏浚吴淞江,整治白茅河,减少了农田水旱之灾。
海瑞临终前三天,兵部派人送来的柴金费多了七钱银子,他命部下送了回去。
海瑞死后,其下属佥都御史王用汲在料理他的丧事时,看到他全部家当只有十多两银子,绫、绸、葛各一匹,所有帏帐十分破旧,清贫得连一介寒士都不如,忍不住哭出声来。
海瑞断案读后感
海瑞断案读后感《海瑞断案》是清代文化名人海瑞的一个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
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讲述了海瑞在做差期间发现官员崇祯和其亲信王允中受贿,即“棉案”,并通过聚众上书的方式揭发他们,最终被处死的事件。
这个故事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传诵,不仅是因为其揭示了官场腐败的真相,还因为它所展现出来的浩然正气和官员坚持原则的精神,给我们很深的启示和反思。
首先,海瑞断案告诉我们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在官场上,腐败的现象常常让我们感到心寒,这些陋习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然而,海瑞这样的官员,依据自己的良知和法律诉讼的原则,能够毅然决然地揭露和打击这种违反正义的行为,让我们更信仰正义可能会战胜邪恶。
这种气概和精神,也是我们当下所需要的。
其次,海瑞断案对我们现代人而言也是有醒示意义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在面对不同的处境和挑战时,都有同一个普遍性:如何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高度的正义感。
现代社会同样有不少矛盾和问题,但是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并保持必要的原则性,同样需要我们吸取海瑞的经验,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回答这些大问题。
再次,海瑞断案还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保卫公正是官员的职责所在。
在这个故事中,海瑞和众多的诉讼者,通过坚定不移地向“棉案”斗争,表明并通过行动维护公正是尽管困难也要执行的官员责任。
这也是我们今天官员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所有的政府官员决策和行动都必须基于公正和法律的原则之上。
最后,海瑞断案还告诉我们一个真相:民主权利是有限制的。
在这个故事中,尽管海瑞通过诉讼机制揭露了上层官员贪污受贿的事实,但是他的行动的结果却是悲剧的。
法律和制度尽管被创造来保护人民的权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需要有所取舍,而这只能依靠聪明的判断和严格执行对应的法律制度。
总之,《海瑞断案》这个故事,通过一个普通官员在一次正义奋斗中的细节,实现了对中国古代精神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海瑞之死
都知道 , 明朝 官 员 的俸 禄 非 常 低 。 比如 海 瑞 当 县令 时 , 月 薪 只有 七 八石大米 , 他 什 么 灰 色 收入 都 不 要 , 就 结 结 实 实 拿 这 份 工 资养 活一
大家子人 。 海 瑞 还 曾经 辞 过 职 , 赋闲在家 , 他就靠给人写墓志铭 、 赠 序 之 类 的 文 章 苟 延 残 喘 不光 自己不 要 灰 色 收入 . 海瑞要求下属也不要 。 他 当 淳安 县令
挂在嘴上 , 就 等 于 占据 了道 德制 高 点 。别 人 没 法 还 嘴 , 但 却 可 以 孤 立他 。 海 瑞 在 官 场 上 的人 缘 是 相 当差 的 。 一 位 叫 黄 锦 的 太 监 就 对 皇
帝说过 : “ 这个人脾气极端乖戾 , 朝 臣没 有 不 讨 厌 他 的 。 我 都 看 不 到 有 人 肯 和他 说 话 。” 当然 由于 海 瑞 的 道 德 人 格 , 他也拥有一些仰慕者。 但 就 连 这 些 仰慕者大多也认为他那套行不通 。
>
-
墒I _ -
口 押 沙龙
么
—●
夕 . ,
他 第 一 次 进 京 汇 报 工 作 的时 候 ,连 身 能 穿 得 出 去 的官 服 都 没 有 。海 瑞母 亲 过 生 日 , 作为一名孝子 , 海瑞 “ 悍然” 买 了两 斤 肉
元璋一样 . 大权独 揽 , 对官僚集 团严刑峻法 . 让 他 们 严 格 遵守规则 , 不 敢 侵 害 百 姓 。但 这 套 东 西 在 当 时 已 经 无 法操 作 。 在 理论 上 , 官 员是 为 朝 廷 和 人 民 服 务 的 。他 们 心 里头应该首先装着人 民 . 然 后 才 装 着 自 己 。儒 家 经 书 上 是这 么教 导 的 . 祖 制 也 是 这 么 规 定 的 。当然 , 个 别 官
中国历史故事-明“清官”海瑞简介 海瑞真的是清官吗?是怎么死的?他有后代吗?
中国历史故事-明“清官”海瑞简介海瑞真的是清官吗?是怎么死的?他有后代吗?相比于严嵩这样被评为明朝奸臣的代表,历史上相距不远的海瑞则被称为是明代清官的领军人物,享有“明代第一清官”的美誉。
经过众多的戏剧曲目的宣传,如《海公大红袍全传》、《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忠义烈》、《吉庆图》、《闹严府》等,海瑞在民间的贤明越发流传广泛,成为继宋代包拯后最有名的一位清官。
海瑞,明正德九年生于琼山县,回族,字国祥,因为他立志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便自号刚峰,以期刚正不阿犹如雄伟山峰。
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推行清丈、平赋税、平冤案,打贪官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这一做法让海瑞在民间清正之名远传,百姓们都称其为“海青天”。
万历十五年去世,享年73岁,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这个众人皆知的清官海瑞,真的担的起“明代第一清官”这样的一个称号吗?不可否认,海瑞一生的确做了许多实事。
明世宗朱厚熜晚年,不理政务,深居西苑,一心追求玄学。
那个时候的官员都一意媚上,竞相肯定玄修,甚至互相攀比,向世宗进献“祥瑞”之物。
而海瑞则对这些做法大肆批判,进献《治安疏》,批评世宗不理朝政,迷信巫术的庸君作为。
据说,他进献此奏疏的时候,已经交代好了后事。
为自己买了一副棺材,将家人托给自己的好友照拂,由此可见,他与皇帝斗争的决心。
虽然,这副棺材并没有用上,但是此事引得世宗大怒,海瑞因此被革职下狱。
后来从狱中出来,担任应天巡抚,他又兴修水利,推行一条鞭法,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此种事情,还有很多。
只看他的功绩,的确担的清官之名。
但是,这位清官,在生活上却有许多的恶行。
首先,他一生换了很多个妻妾,先后被收为妻妾的有王氏、潘氏、许氏、丘氏、韩氏等,他在花甲之年,还纳了两个年轻貌美的小妾。
《万历野获编。
补遗》卷三载,大臣房寰上疏说:“(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
”,“今瑞已耄,而妻方艾。
清官之死_名人故事
清官之死死亡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死了。
这真是一个清官,而且是整个大明朝最有名的一个清官。
大家都知道,明朝官员的俸禄非常低,比如海瑞当县令时,月薪只有七八石大米,而且还不能全额发放,即便全额发放,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也不过是一千元出头。
别的县令有灰色收入,不指着工资过日子。
海瑞什么灰色收入都不要,就老老实实拿这份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
海瑞还曾经辞过职,赋闲在家,那这段时间连一个月一千多元的工资也断了,他就靠给人写墓志铭、赠序之类的文章勉强维持生计。
不光自己不要灰色收入,海瑞要求下属也要廉洁自律。
他当淳安县令的时候,就把下属的各种津贴都取消了,同时严禁收取好处费。
一下子,淳安县的“公务员”生计都成了问题。
海瑞给他们出主意说:“你们的收入可能确实不够吃饭,这个我理解。
好在平时衙门里事情也不多,大家可以找时间外出打工,或者做点小本买卖以贴补家用。
”海瑞自己以身作则,在家属院旁边弄了块菜地,没事了就去种菜。
这样一个大清官,自然得到了群众的爱戴。
据《明史》记载,海瑞的死讯传出后,南京市民罢市,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挤满了江边,流着眼泪祭奠他的人“百里不绝”。
此外,朝廷也很给面子,赠了他“太子太保”的荣誉,还送了一个“忠介”的谥号。
但这样一位声名显赫、备极哀荣的清官,却是在孤独中满怀怨恨地死去的。
在死前的一年,他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就给皇帝写了一份奏疏。
这份奏疏有点类似于他的“尸谏”,写得毫无顾忌。
海瑞说:陛下励精图治,但是国家却没变好,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对官吏的刑罚太轻了。
大臣们说什么朝廷对士大夫要以礼相待,若对他们以礼相待,那又拿什么对待无辜的百姓?这位大明朝头号清官提出了建议:恢复洪武帝朱元璋的规矩,枉法八十贯的一律绞死,贪官污吏剥皮囊草!这份恶狠狠的奏疏背后,是海瑞几十年的怨恨——对官僚集团的怨恨,虽然他就是这个集团中的一员。
虎狼海瑞担任南京吏部右侍郎的时候,曾经处理过一种叫“应票”的东西。
人杰地灵·海南双璧
海口有个金花村,地处闹市一角,寻常巷陌,却因在明代孕育出两位杰出人物而闻名遐迩。
此两人便是丘浚和海瑞,被后人尊称为“海南双璧”。
先说丘浚。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对经济学颇有造诣,并在这个领域佩服两个人:一人是马克思,另一个便是中国明代的丘浚。
他在著作中称丘浚为:“中国古代非常杰出的经济学家。
”这就是我们的丘浚,出生在金花村。
丘浚从小就有才名,被乡人称为神童,在十二岁的时候便作了一首传诵千古的《题五指山》。
不妨摘录如下: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神童作诗,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大概也只有写了《咏鹅》的唐代诗人骆宾王能与丘浚比肩。
这首《题五指山》挟裹一股雄风,鼓荡着少年丘浚的胸襟,气吞中原万里。
一颗文星、一代英豪将崛起于南荒!果然,丘浚科举高中仕途顺达,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不过,丘浚的卓越不在于官位而在他炳若日月的道德文章。
他在当礼部尚书期间,负责组织翰林院编撰《英宗实录》。
当写到兵部尚书于谦之死时,有人要按照当时定的“谋图不轨”的罪名来下笔,丘浚坚决不同意,辩驳说如果不是于谦守卫北京,大明江山可能危矣,这个功绩不可磨灭。
夺门之变时说他谋反,现在时间过去了,我们看清楚了,不是那么回事,对他的诬陷应该予以洗刷。
丘浚这样直笔修史,捍卫了历史的正义和于谦的一世英名。
不仅如此,丘浚在哲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方面也学力宏瞻,在明代处于颠峰之座。
其代表作是体大思精的《大学衍义补》,在此书中,丘浚提出了许多别开生面的创见,特别是经济学上的“劳动价值论”,此为世界第一人!比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威廉·配第17世纪60年代提出的“劳动价值论”还要早170多年!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进一步阐述成价值规律。
明代出版的《本朝分省人物考》称丘浚“著述甚富,世称博学,为我朝之冠”;清代出版的《四库全书》提要说丘浚“冠绝一时,文章尔雅,有明一代,不得不置作者之列”。
明朝海瑞
明朝海瑞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又字国开,号刚峰,世称刚峰先生。
广东琼州琼山(今属海南)人。
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这时,明朝已处处露出衰败象,政治污浊,风气大坏。
海瑞居官则能严于律己,恪守朝廷法令与封建道德规范,不畏权势,敢于为民请命,积极革弊兴利;生活俭朴,不爱钱财。
他的言行赢得了百姓的尊敬,人称“海青天”,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人物。
第一节聪敏好学,立志用世海瑞生于正德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14 年1 月22 日),出身于“海南望族”①。
祖父历官知县。
从伯父做过监察御史。
父瀚,为廪生,读书能明大义,安贫乐道。
母谢氏粗识书史,持家有方,律身以正义。
海瑞四岁时父亲去世,依靠母亲励节自守,抚养成人。
海瑞自幼有用世之志。
十三岁入琼山县海口镇私塾。
二十七岁在琼山郡学,经常与二三志同道合者一起研究学问,纵谈古今,作《严师教戒》、《客位告辞》、《训诸子说》等文,抒发了自己的非凡抱负。
在这些文章中,他一再告诫自己生于天地之间,不能虚度岁月,应当有所作为。
他说:为人在世,惟务识真,要学圣贤,不做乡愿;不追求富贵利达,以宫室妻妾动心;不羡慕财帛世界,要做中流砥柱;要谦虚谨慎,不要讳疾忌医。
否则,“不如速死”①。
这些发自腑肺之言,说明海瑞一生反对奢侈、主张节俭的高贵品德和立志为民、刚正不阿的思想性格,在他青年时代已经形成,并在后来的生活中一一付诸实践。
海瑞的同乡、门生梁云龙评论说:“第以公之微而家食燕私,显而莅官立朝,质诸其所著《严师教戒》,一一契券,无毫厘假,孔子所谓强哉矫,而孟子所谓大丈夫乎!古今一真男子也。
”②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瑞三十六岁时中举人,似乎有点大器晚成。
然而就在这一年,他以琼州为黎族聚居之区,地处海疆,位置重要,而地方不治,乃上《治黎策》,显示出他的政治才能。
他认为治理琼州的上策是:开道置县,以靖乡土。
“自此之外,虽议之之尽其方,处之之尽其术,皆下策也。
”③嘉靖二十九年二月,海瑞进京参加会试,结果是榜上无名。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神探 法医鼻祖宋慈上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神探法医鼻祖宋慈上榜
导语:说到神探,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都是柯南、夏洛克这些外国著名的神探,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神探,例如:狄仁杰、宋慈等,下面
说到神探,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都是柯南、夏洛克这些外国著名的神探,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神探,例如:狄仁杰、宋慈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神探吧。
一、清廉神探于成龙——智破命案
于成龙(1617-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于成龙一生勤政廉洁,在词讼、断狱方面,精于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百姓称呼他为“于青天”。
一日于成龙路过邻县,发现两个男子用担架抬着一女子急急赶路。
女子头戴发钗,旁边跟随的几个人不时整理女子盖的被子。
抬担架的人不时进行交换,并放下担架进行休息。
他们把人抬到一户人家去了。
于成龙怀疑是窃贼,派手下人员打听,终于得知一富户遭到强盗洗劫,富翁遭到炮烙而死。
于成龙命人将富翁的儿子传唤来,那人矢口否认。
按当时规定,发生盗窃案件不能侦破,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人们大多因为案件不能侦破而瞒案不报。
于成龙心生一计,说强盗已经抓到,只是需要核实有关情况。
那人顾虑全消,将家中遭到洗劫,父亲被炮烙而死的惨案全盘托出。
案情已经核实,于成龙将情况通报当地县令,最终一伙强盗全被抓获。
那么,于成龙究竟是怎样破获此案的呢?男女授受不亲,一般的良家女子,躺在担架上时是不会让多个男子掩盖被子的,几个男子时不时为女子掩盖被子,不是怕其着凉,而是怕漏出财宝。
抬着一个女
生活常识分享。
文言文《海瑞传明史》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难免一死, 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 罪,家中僮仆也都是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 帝默然。世宗皇帝沉默不语。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 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一天看了两三次,被感动而叹息,将它留在宫中数月 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于是命令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他上疏的人。 帝初崩,外庭多未知。 世宗刚去世时,外界多不知道。 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 而监狱主事听到消息, 估计海瑞将会受到任用,因此办了酒菜款待海瑞。
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
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 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 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 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 官辄表贺,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 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 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 数月。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 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 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于地。既释,复故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 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 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 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 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 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 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
历史趣谈:如何评价海瑞?清官海瑞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如何评价海瑞?清官海瑞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导语:1587年阳历11月13日,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在任所与世长辞。
他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对他的生平行事应该如何评论,人们曾经发生过尖锐
1587年阳历11月13日,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在任所与世长辞。
他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对他的生平行事应该如何评论,人们曾经发生过尖锐的争执。
这争执一直延续到多少年以后还会成为问题的焦点。
和很多同僚不同,海瑞不能相信治国的根本大计是在上层悬挂一个抽象的、至美至善的道德标准,而责成下面的人在可能范围内照办,行不通就打折扣。
而他的尊重法律,乃是按照规定的最高限度执行。
如果政府发给官吏的薪给微薄到不够吃饭,那也应该毫无怨言地接受。
这种信念有他自己的行动作为证明: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仅留下白银20两,不够殓葬之资。
然则在法律教条文字不及之处,海瑞则又主张要忠实地体会法律的精神,不能因为条文的缺漏含糊就加以忽略。
例如他在南直隶巡抚任内,就曾命令把高利贷典当而当死的田产物归原主,因而形成了一个引起全国注意的争端。
海瑞从政20多年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纷。
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
这就是说,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
他可以和舞台上的英雄人物一样,在情绪上激动大多数的观众;但是,当人们评论他的政治措施,却不仅会意见分歧,而且分歧的程度极大。
在各种争执之中最容易找出的一个共通的结论,就是他的所作所为无法
生活常识分享。
光武中兴观后感300字
光武中兴观后感300字案例一:当我看完了光武中兴后有了很多的感受。
在书中描绘了以万历在他的即为的第十五年为起点描绘了万历、张居正(虽然张首辅已经驾鹤西游5年有余了)、申时行、戚继光和海瑞在这一年前前后后的人生变化,描绘了一幅帝国黄昏的众生相。
如果说以往的史书都是宏观历史的化,那么这本书应该可以叫微观历史了。
在万历十五年年发生了以下事件。
这些事情之间究竟有没有什么因果关系,我也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历史大轮回的神秘力量在安排这一切吧。
事件一:戚继光死了。
就像黄仁宇先生的评价,戚继光的死,我们失去了使军事在世界上保持领先的机会,而军备的张弛,立即影响一国的国运。
32年后,大明的军队与努尔哈赤所部交锋,没有戚将军所强调的纪律及苦心拟定的战术的明军众不敌寡,一举丧失了明金对峙时期大明的优势,而后八旗军作为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最终取代大明王朝,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事件二:海瑞死了。
一个人民的偶像,中华民族的门神走了,虽然海瑞不是一个会办事能办事的官员,但我认为他的存在是一种象征,象征吏治的清廉,象征百姓的福音,然而他去了,并且终大明王朝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高级官员;事件三:一直勤政的万历突然在这一年开始了长达32年的怠政工,我认为这是三件事里最严重的一件,从此君王不早朝,32年中,前5年有申时行撑着,大明的国力还不至于江河日下,申退休后可以说明白人都死光了,从此大明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看完此书我不经想,假如戚继光多活几年,能和孙承宗并肩剿灭大明的内忧外患吗?如果海瑞多活几年,那么一个清廉的偶像,一个顽固的斗士依旧会同官场上的黑战斗到底,大明还会死鱼内忧外患的国库空虚吗?假如万历依旧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那么万历年间中华大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还会迅速发展,中国会是世界第一强国吗?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有很多缺憾,没有假如。
所以我说,自755年繁荣的中华谢幕后,1587年昌盛的中华又一次凋谢!这一年是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可以说是中帝国由盛及衰的一个标志性的年份,一些看似毫无关系的事件,联系起来便注定了历史的滚滚洪流。
海瑞之死
海瑞以一人之力反抗当时满朝贪污腐化,命运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官场上,他以刚烈著称,不仅敢抓顶头上司的儿子,而且拒绝给巡访京官提供食宿,甚至把皇帝骂得狗血喷头;在民间,他深得百姓爱戴,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海青天”,在他去世时披麻戴孝,沿途百里相送。
海瑞,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景仰。
敢骂皇帝“昏君”“暴君”正德八年(1513年),海瑞出生在海南一个官宦世家。
然而,直到1549年36岁时,他才考中举人。
此后,海瑞两次千里迢迢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但都名落孙山。
这让他有些迫不及待,决心放弃科举,直接找负责官员选派的人事部门,希望能以“举人”的身份谋到一份差事。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年底,40岁的海瑞被任命为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一个类似于县级学校校长的职务。
海瑞虽然身居边地一隅,在一个小县城里做“蚊子大”的小官,但是在上任不久就引起了朝野的关注。
延平府的督学官到南平县视察工作,海瑞和另外两名教官前去迎见。
在当时的官场上,下级迎接上级,一般都是要跪拜的。
因此,随行的两位教官都跪地相迎,可海瑞却站着,只行抱拳之礼,三人的姿势俨然一个笔架。
这位督学官大为震怒,训斥海瑞不懂礼节。
海瑞不卑不亢地说:“按大明律法,我堂堂学官,为人师表,对您不能行跪拜大礼。
”这位督学官虽然怒发冲冠,却拿海瑞没办法。
海瑞由此落下一个“笔架博士”的雅号。
过了几年,海瑞因为考核成绩优秀,被授予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
淳安县经济比较落后,又位于南北交通要道,接待应酬,多如牛毛,百姓不堪其扰。
海瑞上任后,严格按标准接待,对吃拿卡要的官员毫不客气。
一次,海瑞的顶头上司、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接待人员按规定标准为其提供食宿。
胡公子不满意,就向负责接待的驿吏大发雷霆,还把驿吏倒挂起来,鞭打训斥。
海瑞的死谏
海瑞的死谏作者:樊树志来源:《领导文萃》2011年第12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海瑞出任户部主事后,对嘉靖皇帝的尖锐批评。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下台,三年后严世蕃被处死,抄没严府家产,意味着一个贪腐时代的结束。
然而嘉靖皇帝还活着,依然故我,朝政没有起色。
正如黄仁宇所说:“严嵩去职虽已三年,但人们对嘉靖的批评依然是‘心惑’、‘苛断’和‘情偏’。
然而他对这些意见置若罔闻,明明是为谀臣所蒙蔽,他还自以为圣明如同尧舜。
”嘉靖四十五年(1566),刚直不阿的海瑞,向嘉靖皇帝上《治安疏》,以无所顾忌的姿态,锋芒毕露的文字,批评皇帝,抨击朝政。
一时间,这份奏疏广泛传抄,朝野轰动,称之为“直声震天下”。
他在奏疏中毫不客气地指责皇帝清虚学道,潜心修醮,以至于二十多年不上朝理政,导致纲纪废弛,吏治败坏,民不聊生,“天下因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他指出:臣民不对陛下讲真话已经很久了,官员们“愧心馁气以从陛下”,“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
陛下一意玄修导致“心惑”,过于苛断导致“情偏”,大臣为了俸禄而阿谀奉承,小臣由于畏罪而唯唯诺诺。
因此我要冒死进谏,希望陛下“幡然悔悟”,洗刷“君道之误”。
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上朝前,特地买了一口棺材,诀别了妻儿老小,把后事托付给同乡好友——庶吉士王弘诲。
这一切表明,他决心冒死谏诤,为了促使皇帝幡然悔悟,必须言词激烈,就好比治重病下猛药。
对皇帝下猛药,被旧史家称为“批逆鳞”,势必引起龙颜大怒,难逃一死。
海瑞知道这样的后果,迎难而上。
他一向反对官场上庸俗的风气——“医国者只一味甘草,处世者只二字乡愿”,用味甜性温的甘草无法医治国家重病,用明哲保身的乡愿哲学混迹于官场必将祸国害民。
这帖药猛烈得让皇帝无法消受,此公自比为尧舜,书斋也以“尧”命名,而海瑞说他连汉文帝都不如,气得浑身发抖,把奏疏扔到地上。
过了一会,又把它捡起来,要看看后面还写了些什么。
看了一下,勃然震怒,吩咐身边的太监黄锦:把他抓起来,不要让他跑了!黄锦告诉他:海瑞自知触怒皇上必死无疑,诀别妻子,买了棺材来上朝,等待入木,不会逃跑的。
海瑞上疏原文
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户部云南主事海瑞为明世宗20余年不见大臣、不理朝政,深居西苑,只求长生不死之术,致使国事日益衰败,特买好棺材,诀别妻子,遣散僮仆,冒死上《治安疏》。
《治安疏》主辞激烈,切中时弊,直指皇帝。
疏言一出,人称“天下第一疏”、“万世治安疏”。
世宗见疏勃然大怒,掷疏在地,便要逮捕海瑞,经劝阻,将疏留下,但仍将海瑞下狱论死。
同年十二月,世宗死。
同月二十七日,海瑞获释,官复原职,不久升大理寺丞。
海瑞上疏原文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
昔之务为容悦,阿谀曲从,致使灾祸隔绝、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
过为计者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
”夫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无乃使之反求眩瞀,莫知趋舍矣乎!非通论也。
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不为悦谀,不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
汉贾谊陈政事于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
”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
文帝性颇仁柔,慈恕恭俭,虽有爱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
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
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颂之,谀也。
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厉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宗之仁恕,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
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
举其大概:箴敬一以养心,定冠履以定分,除圣贤土木之象,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祀孔子推及所生。
天下忻忻,以大有作为仰之。
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
古诗刚峰宦囊翻译赏析
古诗刚峰宦囊翻译赏析文言文《刚峰宦囊》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
苏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风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注释】1刚峰,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回族人,广东琼山人。
2周晖,字吉甫,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在嘉靖、万历时期,上元(今江苏南京)人,享年八十馀。
诸生,博古洽闻,着有《金陵琐事》、《幽草斋集》。
3刚峰海公:指海瑞,字刚峰。
4,宦;名词作动词,做官。
5宦囊:代指为官所得钱财。
囊,口袋。
6葛布:即夏布。
7王司寇风洲: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明文学家。
司寇为周代掌管刑狱的官,后世为刑部尚书的别称。
王世贞为南京弄部尚书,故称。
8断:判断,评论。
9卒(zú):死。
10俸金:古时做官人的工资,也称俸禄。
11立:设立,建立12谀:赞美13端:古代布帛长度单位,一端为六丈。
14惟:只,只有15党:结党营私【翻译】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
在南京做官的同乡,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苏怀民一个人/b/21856。
苏怀民检查清点他的遗物,竹箱里只有八两银子、麻布六丈、几件旧衣服罢了。
这样的都御史又有几个?王世贞评价他说:“不怕死,不贪财,不结伙。
”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
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瑞以一人之力反抗当时满朝贪污腐化,命运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官场上,他以刚烈著称,不仅敢抓顶头上司的儿子,而且拒绝给巡访京官提供食宿,甚至把皇帝骂得狗血喷头;在民间,他深得百姓爱戴,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海青天”,在他去世时披麻戴孝,沿途百里相送。
海瑞,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景仰。
敢骂皇帝“昏君”“暴君”正德八年(1513年),海瑞出生在海南一个官宦世家。
然而,直到1549年36岁时,他才考中举人。
此后,海瑞两次千里迢迢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但都名落孙山。
这让他有些迫不及待,决心放弃科举,直接找负责官员选派的人事部门,希望能以“举人”的身份谋到一份差事。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年底,40岁的海瑞被任命为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一个类似于县级学校校长的职务。
海瑞虽然身居边地一隅,在一个小县城里做“蚊子大”的小官,但是在上任不久就引起了朝野的关注。
延平府的督学官到南平县视察工作,海瑞和另外两名教官前去迎见。
在当时的官场上,下级迎接上级,一般都是要跪拜的。
因此,随行的两位教官都跪地相迎,可海瑞却站着,只行抱拳之礼,三人的姿势俨然一个笔架。
这位督学官大为震怒,训斥海瑞不懂礼节。
海瑞不卑不亢地说:“按大明律法,我堂堂学官,为人师表,对您不能行跪拜大礼。
”这位督学官虽然怒发冲冠,却拿海瑞没办法。
海瑞由此落下一个“笔架博士”的雅号。
过了几年,海瑞因为考核成绩优秀,被授予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
淳安县经济比较落后,又位于南北交通要道,接待应酬,多如牛毛,百姓不堪其扰。
海瑞上任后,严格按标准接待,对吃拿卡要的官员毫不客气。
一次,海瑞的顶头上司、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接待人员按规定标准为其提供食宿。
胡公子不满意,就向负责接待的驿吏大发雷霆,还把驿吏倒挂起来,鞭打训斥。
海瑞得知,马上派人把胡公子关押起来,并没收了他随身携带的千余两银子。
海瑞说:“胡总督为官堂堂正正,他一直教育属下不要铺张浪费。
现在这个人行装奢侈,一定不是胡总督的儿子。
”胡宗宪得到消息后,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咽。
后来,都御史鄢懋卿到淳安县视察工作,这个人是大贪官严嵩的狗腿子,海瑞拒绝给他浩浩荡荡的随从队伍提供食宿,气得鄢懋卿只好绕道而行。
海瑞就是这样一个不畏强权的硬骨头,在当时的官场显得极为不识时务。
按理说,像海瑞这样不会巴结上司,还经常惹是生非的人,能保住七品县令的职位,已经是万幸了。
然而,官场风云常常瞬息万变,随着大贪官严嵩的倒台,凡是过去敢跟严嵩党羽做对的人,大都有了翻身或升迁的机会。
海瑞也官升两级,上调到京城户部工作。
不料,到京不久,海瑞就做出了更加震惊朝野的举动,他居然把皇帝也给骂了!1564年,海瑞到京赴任。
此时在位的嘉靖皇帝已年近花甲,他崇信道教,一意修仙,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而且还刚愎自用,喜好阿谀奉迎,导致国事荒废,民不聊生。
海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直接给嘉靖皇帝递了一道奏疏。
在罗列了嘉靖皇帝的种种罪行后,海瑞毫不客气地说:“皇上你昏聩多疑、刚愎残忍、自私虚荣。
既是昏君,又是暴君。
既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男人。
普天下的臣民百姓,早就对你有意见了。
希望你改掉这些坏毛病!”嘉靖皇帝刚读了一半,就愤怒地把奏疏扔到地上,对左右吼道:“快把这个姓海的逮起来,不要让他跑了。
”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人向来有傻名。
他上疏时,就知道自己犯了死罪,已经买好了棺材,和妻子诀别。
他的奴仆们都吓跑了,他是不会逃跑的。
”嘉靖皇帝听了默默无言,把奏疏从地上捡起来,看了一遍又一遍,一会儿叹息,一会儿摇头,最后把海瑞的奏疏留在宫中,不做批示。
一天,嘉靖皇帝生病,心情很不好,他对大臣说:“海瑞说的都对。
但我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呀?”又说:“海瑞这个人有比干那样的忠烈,我却不是商纣王,我不会杀他!”不过,被臭骂一顿的嘉靖皇帝心里实在窝火,觉得自己挺没面子,最后还是把海瑞关入大牢。
海瑞骂皇帝的事,很快就在朝野上下传开。
出狱以后,海瑞的名气更大了,他的刚烈作风在官场也愈发显得超凡脱俗。
1569年夏天,海瑞被任命为应天巡抚。
应天就是今天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当时大明帝国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
海瑞雄心勃勃,立志在这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当地的官员听说海瑞要来主政,都怕得要死,一些人请求调离工作,一些人请求告老还乡。
那些飞扬跋扈的权贵,纷纷把宅门由红色改漆成黑色;平时作威作福的宦官,也把乘坐的轿子由八人抬大轿换成四人抬小轿。
海瑞的刚正让达官贵人惶惶不安,也注定了他的任期不可能很长。
果然,没过多长时间,海瑞就被革职回乡。
事实上,在官场上,海瑞始终是孤独甚至是孤立的。
纵观海瑞的一生,自40岁步入官场,到74岁病逝在任上,前后历经34年。
在这34年里,他被“罢官”或主动辞职的时间长达16年。
两斤肉请客震惊官场在古代中国,如果一个官员清廉俭朴,洁身自好,不贪污受贿,不徇私枉法,就算是清官了;如果他还刚正不阿,疾恶如仇,打击贪官,为民做主,那就是个大大的清官了。
海瑞被人们誉为“海青天”是实至名归。
海瑞进入官场后,恪守“不受礼,不行贿”的原则。
他说:“若天下的官员都不送礼,也不见得都不提升;若天下的官员都送礼,也不见得就没人被罢免。
”海瑞本人穿布袍,吃粗粮,让老仆人在自家后园里种菜,自己下班后也常和家人一起劳动。
酒肉之类的食物,平时难得吃上一次。
有一次,为了给母亲过生日,海瑞买了两斤肉,结果这消息不仅传遍当时任职的淳安县城,甚至整个官场都知道了。
海瑞不仅自己生活俭朴,还严禁其他官员公款吃喝,反对民间奢侈浮华之风。
做淳安县知县时,海瑞就颁布了著名的《禁馈送告示》和《兴革条例》,严格规定官吏调转,不许迎送;下级参谒上级,不许送礼;不许各级官员向农民吃拿卡要;不许向上级派来的检查人员馈送财物等。
在担任应天巡抚期间,海瑞下令,境内公文一律使用廉价纸张;公文后面不许留有空白,以免浪费。
他甚至干预官民的私生活,就连佩戴奢华的首饰,食用甜美的零食,也在禁止之列。
海瑞的这些作法,显然与当时日益浮华的社会风尚背道而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推行。
海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然没有考虑为自己积累私财。
1570年,海瑞辞职回到海南老家时,只能住在早已破旧不堪的旧宅,靠祖上留下来的几亩薄田度日。
他甚至常常靠给别人写一些东西,收取稿费来贴补家用。
海瑞的母亲去世后,还是靠别人的资助才买了一块坟地将母亲安葬。
隆庆皇帝死后,万历皇帝登基,主持国政的张居正特意派一名御史到海南,看看海瑞究竟在做什么。
这位御史到了海瑞家中,见他正在地里忙农活。
海瑞看到京城里来了御史,以为自己复出的时机又到了,便倾其所有,杀了一只鸡来招待御史。
御史见海瑞住的冷清简陋,连连叹息,告辞回京。
海瑞没有子女,他在孤苦伶仃中度过残生。
去世的前几天,海瑞还退掉了兵部送来的七两银子。
海瑞去世后,都御史王用汲去拜谒,在葬礼现场,看到的只是用葛布制成的帷帐,破烂不堪的竹器。
而这些东西在当时连最贫寒的读书人也不愿用。
王用汲禁不住潸然泪下,他想方设法募集了一笔钱,总算把海瑞的丧事给办了。
七封辞职信均未获准海瑞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导致了他与同僚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中规中矩的海瑞在贪污受贿的官员面前显得非常“另类”。
其实,海瑞的“规矩”只有两个:一个是祖宗之法,在官场上,严格遵守大明律的规定;一个是先儒之道,在日常生活中,恪守儒家伦理道德。
海瑞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严刑峻法对打击贪官污吏很有成效,要想肃清官场,就要依法行事。
海瑞得知有一位御史招引艺人上门演戏,就搬出太祖的规定:文官及武士听戏唱曲,要把舌头割了,至少也要狠狠地打屁股。
海瑞这个建议,引起众大臣一致抗议。
海瑞不知道,他所生活的时代,无论是北京皇城根下,还是南京秦淮河畔,处处莺歌燕舞,夜夜声色犬马。
海瑞不清楚,朝廷制定的许多严酷刑法,除了吓唬吓唬官员外,并不曾认真地执行。
海瑞不了解,官场上有许多规定只是表面文章,虽然华美,却不着边际,姑且当作点缀也就罢了,无法较真。
海瑞像一个孤独的斗士。
他提出过不少治国施政的意见和方案,其想法不可谓不好,但除了在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里得以实行外,很少有能被采纳推广的。
海瑞一生,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但无论是隆庆年间的掌权者高拱、万历初年的主政者张居正,都无一例外地弃用海瑞。
他们知道,像海瑞这样的“另类”分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亲政,他也听说了海瑞的大名,打算让海瑞重出江湖。
宫中的大臣知道后,想尽一切办法往海瑞头上泼脏水,诬告信一封接着一封。
面对百官的反对浪潮,万历皇帝也没有办法。
出于对百官的让步和对海瑞的爱惜,他亲自出面对海瑞的为人进行表态。
他说:“海瑞这人主张严刑峻法,是有些不合时宜。
他最近上疏公开指责我,我都已经原谅他了,希望大家不要不依不饶。
海瑞做官,当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虽然不太合适,但把他树立成清正廉洁的典型,对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是有意义的。
”于是,海瑞就被安排在南京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尚书,跟一个摆设没有什么两样。
这让誓死效忠朝廷的海瑞彻底绝望了。
他一口气向万历皇帝递交7封辞职信,均未获准。
海瑞最终没有挂冠而去,只好留在南京任上,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
没过多久,他就郁郁寡欢地死了。
海瑞虽不得官心,却深得民心。
海瑞当政,不夺百姓一针一线,不随意增加百姓负担。
所以,在海瑞升调、辞职时,百姓常常“号泣载途”,很多百姓还在家中供着海瑞的画像。
海瑞的死讯传后出,南京的商户和百姓自发罢市以示祭奠。
海瑞的灵柩是用船运回家乡的,途中,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海瑞在官场和民间享受的待遇是天壤之别。
这让后人反思封建时代的行政体制。
在那种体制和社会里,海瑞除了痛苦和孤独,还能做什么呢?他以一人之力反抗当时满朝的贪污腐化,命运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