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概论-结业论文
建筑环境概论
课程名称:《建筑环境学》论文题目:浅谈某网吧室内环境学院:矿业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生姓名:潘文琴2011年 11月5 日浅谈某网吧室内环境这是我高中学校附近的一个网吧,位于福泉市马场坪镇,高考完了曾去了几次,那时刚刚接触网吧,一进去就闻到一股烟味很不舒服,所以后来就讨厌去网吧。
自从上了《建筑环境学》,我第一感觉要改善的室内环境就是网吧。
现在大多数网吧位于商住楼内,也有许多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里,这样的场所一般可开的门窗数量少,自然通风不畅,加之里面密集的设备、人员散热,不可避免的人体汗味、异味、烟味,加之阴暗的环境,这样使很多潜在顾客望而却步,自然减少了新顾客,留不住老顾客。
不过我熟悉的这个网吧通风状况还是挺好的,位于三楼,四周除了一边是一排小商店外,其他几边都是住宅区,网吧上下层都很安静,所以外界的传来的噪声不大。
网吧窗户多所以采光也不错。
由于这房子建的可能有十多年了,比较成旧,如果从新装修一下,必能留住更多老顾客。
由于11月1日,福泉市马场坪镇发生了连锁爆炸事故,体育节我就回家了,还特意来了这家网吧看看,我把自己认为有待改善的地方照了下来。
第一,电脑台的花纹是黑点和泛黄的白点相间的大理石,看上去感觉很成旧且不干净,给人地板砖的感觉。
虽然手只是放在鼠标垫上,但这个季节看着台面有种凉凉的感觉,压根不想去碰一下。
我喜欢暖色的台面,或者塑料的也行。
那样看起来比较温馨,网吧应该安装一个让人觉得亲近的台面,当人坐在电脑旁边时就会感觉很舒服。
第二,每个过道上摆了一个银白色的吕制垃圾桶上面套着一个黑色塑料袋,虽然和旁边的电脑架挺配的但和棕褐色的地板反差有点大,并且放在过道上容易踢到。
所以我认为把垃圾箱放在每排柱子边上比较好,那样就踢不到了。
还有这垃圾桶太朴素了,和网吧里的气氛一点不搭调,所以表面至少要有点图案。
或者卡通的也好,最好是弄个塑料的脚踩式垃圾桶,那样就算坐在垃圾桶旁边,里面通过桶盖溢出来的异味对上网者的影响就会小很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范文.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姓名韩建准考证号________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使的本专业的应用领域扩展迅速,而且迅速向民用建筑普及,对本学科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我们必须正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不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需要的建筑环境的同时,也大量消耗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并产生温室效应和对大气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有害气体。
节能减排,事关重大,建筑能耗在我国总能耗中占了如此大的比例,自然的建筑节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间,提得最多的是“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1/3左右。
在全球能源紧缺、地球温室效应日渐显著的严峻形势下。
提高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重大课题。
现在这个专业越来越与室内环境息息相关,专业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宽。
广到只要涉及到室内空气品质的地方都需要,宽到冷藏场、办公室、家庭环境、工厂等等。
这一切说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应用范围之广,但也正应为应用范围广,要解决的问题多,专业更是在面对困难与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展。
特别是在控制室内空气品质的过程中,由于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复杂,人们的住房环境中的现代化产品增多,如空调、电脑、冰箱、电视、各种装修材料等等。
因而人们在解决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只能处于比较被动地位。
关键词:建筑设备、建筑环境、改善措施目录一、对建环专业的认识 (3)(一)、建环专业做什么 (3)1、培养目标 (4)2、培养要求 (4)3、主干学科 (5)4、主要课程 (5)5、实践教学 (5)6、专业综合介绍 (5)(二)、建环专业应怎么做 (7)(三)、本专业发展的趋势 (7)二、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7)2.1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7)2.1.1朝向修正耗热量 (7)2.1.2风力附加耗热量 (7)2.1.3高度附加耗热量 (8)2.2冷风渗透耗热量 (8)三、结束语 (9)参考文献 (9)一、对建环专业的认识(一)、建环专业做什么首先,建筑环境的系统包括建筑的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
建环专业论文(5篇)
建环专业论文(5篇)建环专业论文(5篇)建环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空间环境设计'专业群由室内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装饰技术、装饰艺术设计四个专业组成,其中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为专业群核心专业。
四个专业每年为长三角地区培育数百名室内设计、环艺设计、装饰设计、室内装饰等方面的人才。
在与学校合作的某毕业生数据调查讨论公司的讨论显示,由于现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局限,培育出来的一些毕业生学问面过窄,学习力量和适应力量较差,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也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开展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群建设,有利于专业间形成合力,发挥专业的集群优势,提升服务产业的力量;有利于增加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力量,解决同学持续进展的后劲不足等问题。
'笔者认为,专业群建设要增加同学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力量,最基本落脚点,还是要体现在扎实推动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这一环节上。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平台+四模块'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是一种以平台为基础,以模块为拓展的课程体系,强调专业群内各专业界限的弱化。
二、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施过程(1)专业群"一平台+四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将在专业群建设与进展的统筹规划下进行从平台与平台,平台与模块,基础与专业,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学问、技能与态度等多维度进行整合调整,明确每门课程、每个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和学分比例,实现整体优化,使整个课程体系能紧紧围绕专业群培育目标。
充分体现课程相互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以及内在联系和相互协作。
(2)专业群的平台功能是"结构承重'室内设计等四个专业的核心力量、专业力量和基础培育要求打算了公共平台建立的厚度、宽度和强度,即能满意专业群同学在设计领域的审美素养、思维方法、职业精神、基础技能等的要求。
平台的层次则应相对简约,能够支撑各专业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育目标。
建筑环境论文
现代建筑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班级:建环一班姓名:宋国栋学号:201148026日期:2013年12月1日建筑是人用建筑材料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一种人造空间,最早的建筑雏形是原始部落的窝棚,安全成了第一需求,只要能躲避风雨虫兽的袭击,能“庇天下寒士”就足够了。
可是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越来越多。
现代人似乎更注重建筑的精神性,更迫切地需求一种“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的精神性物质载体。
当前,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当下建筑界讨论的焦点。
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重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文脉主义运动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文脉(context),最早源于语言学的定义,它的意义是用来表达我们所说、所写的语言的内在联系,更确切地说,是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局部与整体的观念并非始自今日,而是自古有之。
古人曾把这种整体环境理解为多个单体建筑的相互关照,从而形成群体建筑。
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形式更多地表现在群体建筑之间的搭配上,它要求建筑要和周边环境产生联系。
如我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四合院,就是由几个不同的建筑单体围合成一个单元的建筑体。
北京有很多类似的建筑群,如故宫、颐和园等等,这些复合的建筑群体中埋藏着完整而清晰的空间思想观念。
二、单体建筑与群体建筑的关系相对于单体建筑而言,群体建筑无疑是复杂的,而建筑群体之间的组合则更使它具有了远远超过其它造型艺术结构的复杂性。
但这个复杂性不是杂乱的,而是通过群体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通过各种造型美的手段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具有一种结构简单的艺术品所不大可能具有的深刻性。
让现有的受西方建筑观念影响的群体建筑和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群产生关系,找到一个共同的支点,确实有点大海捞针的难度。
在北京就曾多次发生过将此问题简单化理解的情况:将古代的“五柱式”当作“假肢”,随意地“移植”、安装到现代建筑的躯体上,将大屋顶像戴帽子似地到处搬用,任意扣到中国新建筑的“头”上!一架房顶并非是单纯为避烈阳风雨的,其足以影响我们对于家庭的概念。
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环)概论论文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概论论文摘要: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这包括热、湿、光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的方面。
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我国的“总能耗中有13﹪的用于建筑中,现有的建筑有中有95﹪为高能耗建筑中”的现状下以及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政策的大力度实施,建筑的环境与节建筑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这一专业就是以打造舒适的、绿色的、环保的建筑为目的的专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本文主要介绍了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大学生活的展望。
关键字:建筑;环保;绿色建筑;环境;大学生活一、对建环的认识(一)专业创建发展、现状及趋势1.发展历程1952年开始创建暖通专业:供热、供煤气及通风工程。
设立该专业的而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开始招生,生源来自全国青年教师郭俊、方怀德等。
1953年,前苏联的暖通专家BX.德拉兹多夫来华,在哈工大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暖通教研室,同时哈工抽调了五名本科生与第一届研究生一起学习。
1956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有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及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类合并组建了先建筑工程学院【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61-1965年供热供燃气和采暖通风分为两个专业,1996年又合并一起。
1998年专业调整将供热通风与空调及城市燃气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2.专业现状目前,开设建环专业的高校有162多所,已形成完整、规范的教学体系及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各院校学科水平及方向不近相同。
3.未来趋势随着人类对建筑的求越来越高且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建环专业将迎来巨大的机遇。
未来建筑发展趋势表现在越来越人性舒适化,智能化,同自然越来越和谐。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将越来越侧重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中的应用,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类的建筑中得以完美体现,使更加节能有效的节能建筑应运而生,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重大的贡献。
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分析(建筑学论文)
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分析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人类与自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因此,分析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对于理解建筑的本质、优化建筑设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不容忽视。
建筑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部分,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都会对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营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位于寒带地区的建筑需要考虑保温问题,而位于热带地区的建筑则需要考虑通风散热问题。
同时,建筑也需要适应自然环境的特征,如地形、地貌、植被等,以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同样紧密。
建筑是社会活动的载体,反映了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各具特色,正是社会环境差异的体现。
同时,建筑也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如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公共设施等,都离不开建筑的支持和引导。
因此,建筑设计与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环境的需求和特点,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建筑与文化环境的联系也是不可忽视的。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审美价值。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各具特色,正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同时,建筑也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如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代建筑的创作与探索等,都是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筑设计与规划需要关注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
建筑与环境的联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在建筑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特点和需求,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分析中,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外,还有其他几个方面值得深入探讨。
建筑与经济环境的联系。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活动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资源配置。
建筑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支持。
建筑环境学论文15篇
建筑环境学论文15篇建筑环境学论文:项目式教学应用于“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可行性分析一、课程特点和内容“建筑环境学”是针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独立开设的一门课程,与“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共同构成了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1]反映了建环专业的特色,这是一门反映“人-建筑-自然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同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把握室内外环境形成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转变或掌握室内外环境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该课程开设在大三上学期,是同学真正接触本专业实质性内容的第一门课,是同学初步宏观熟悉该学科的一个窗口。
在许多同学不是特别了解专业特点的状况下,这门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
嘉兴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选取的教材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黄晨主编的《建筑环境学》。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环境、建筑热湿环境、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环境的综合掌握与评价。
[2]可见,该课程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声学、光学、城市气象学等各个领域的学问,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从内容上看,该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表现不是很突出,学问面比较广,内容也许多样。
许多同学反映,翻阅教材后觉得该课程犹如一门科普课。
而许多本专业的毕业生,回顾这门课程的时候,也觉得这门课程好像可有可无,不像其他的专业基础课,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能在专业课学习中体现其基础的作用。
在毕业实践和设计中也基本没有发挥作用,这明显跟“建筑环境学”这门课程设置的初衷相距甚远。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我校教学方案设置40个理论课时)使同学抓住该课程主线和章节主线,将每部分内容能够条理化、系统化,并且通过课程的学习,同学理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目标任务,并树立节能环保、可持续进展的观念,成为长时间困扰笔者的难题。
二、项目式教学的特点项目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建筑环境论文
建筑环境论文目录一、建筑环境与人类社会 (2)1. 建筑环境的定义及重要性 (2)2. 建筑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4)二、建筑环境的物理因素 (5)1. 温度与湿度控制 (6)1.1 室内温度控制 (8)1.2 室内湿度控制 (9)2. 光照与视野设计 (10)2.1 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结合 (12)2.2 照明舒适度与节能研究 (13)3. 空气品质与通风设计 (15)3.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16)3.2 通风系统设计及优化 (17)三、建筑环境的心理效应 (19)1. 建筑环境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20)2. 建筑空间的心理感受与体验 (21)3. 建筑设计中的心理需求考虑 (22)四、建筑环境的节能与可持续性 (24)1. 建筑节能技术及应用 (25)1.1 节能材料的运用 (27)1.2 建筑节能系统设计 (27)2. 建筑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29)2.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31)2.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措施 (32)五、建筑环境的声学设计 (33)1. 建筑环境中的声音问题 (35)2. 声学设计原则及技巧 (36)3. 建筑声学设计的实际应用 (37)六、建筑环境的评价与优化管理 (39)一、建筑环境与人类社会建筑环境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进步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
自人类出现以来,建筑即已成为满足居住、工作、娱乐等多样化需求的物质载体。
建筑环境的演变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反映了不同文化、时代的技术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结构。
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对建筑环境的要求日益多元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的布局、形态和功能都要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需求。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理念的兴起,现代建筑环境的设计愈加注重生态友好、资源节约和环境的自然适应。
建筑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智慧结晶。
建筑设计中,考虑如何有效整合自然光、风、水等要素,以及施行绿色建材的使用,都体现了现代建筑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的主题。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论文(1)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论文(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论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的功能和要求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指建筑内外环境的控制和利用,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噪声、舒适度、水暖、电力、通风、空调等方面的设备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现代建筑的核心技术之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
二、分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根据其使用场所和对象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住宅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商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公共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多个类别。
在不同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需针对每种场所和对象的特点来进行严格的设计和施工,以保证项目在使用期间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三、重要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生产力。
例如,噪音控制和空调系统的使用可以改善室内环境,减少工人疲劳和疾病,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可以提高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居住质量和舒适度。
例如,通风系统和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侵袭,保障居民健康。
最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还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例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大量采光和这些采光对室内照明的影响等能源利用问题,同时要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四、未来发展方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智能化、绿色化和低碳化方面。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成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智能化程度将得到提高,让设备更加智能、更加精准、更加节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同样,倡导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活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工程师将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新型绿色设备和低碳能源,提供更加环保和脱碳的建筑环境。
建环概论论文
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导论》课程论文我对建环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认识班级:建环1202姓名:周子钦学号:3120906126本专业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大方向:(1)农业建筑(生物)环境工程;(2)可再生能源工程。
其中农业建筑(生物)环境工程领域又可分为4个小方向:动物环境工程、设施园艺环境工程、农业建筑工程、以及生物环境测控与信息技术。
可再生能源工程领域也可分为4个小方向:生物质能源及资源利用、太阳能工程、风能和水能工程、以及农村节能工程。
由此可见,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就是通过研究集约化、工厂化农业生产系统中环境因素与动植物繁育生长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调控手段,优化农业生物环境及其工程设施,建立合理农村能源系统,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及设施农业产业布局,使农业生产由单纯能源消费转变为既有粮食生产又有能源产出的新型农业。
为开拓优质、高产、高效且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二、专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专业总是伴随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
因此,本专业的历史发展主要是以1998年全国学科调整为分水岭的。
我国的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学科正式设立,并于同年开设了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
1982年,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方向硕士学位点在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设立,1986年,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和农村能源工程的硕士学位点。
1996年经教育部评审批准,分别在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设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博士学位点。
至此为本专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1998年,全国学科进行了大的调整,将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和农村能源工程二个二级学科合并为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二级学科。
这标志着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的体系在我国初步形成。
这之后,全国各农业院校相继开设本专业,专业和学科的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建筑环境论文
建筑环境论文引言建筑环境是指建筑物内、外部的自然和人为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因素。
建筑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建筑环境并优化它对人类的影响对建筑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深入探讨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并提出一些建筑环境改善的方法。
1. 温度与热舒适性温度是建筑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舒适的温度有助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到周围的气候条件,采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和空调系统,以维持室内的温度在舒适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引入自然通风和遮阳措施,节约能源的同时提高热舒适性。
2. 湿度与湿度控制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建筑环境中,应采取措施控制湿度,如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等设备。
此外,合理设计建筑的通风系统也能起到湿度调节的作用。
3. 光照与采光设计光照是指室内各区域接受到的光线强度。
良好的采光设计能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采光方向、窗户尺寸和材料,并通过设置遮光装置来控制室内的光照强度。
4. 噪音与隔音措施噪音是指环境中不希望的声音。
噪音对人们的健康和睡眠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建筑中应采取隔音措施,如使用隔音玻璃、隔音墙等,以减少室内外噪音的传递。
5. 空气质量与通风系统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至关重要。
建筑物应考虑通风系统的设计,以确保新鲜空气的供应和室内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应定期检查空气质量,采取相应的清洁和改善措施。
6. 节能与可持续性建筑环境的优化应与节能和可持续性相结合。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采用高效的能源系统和材料,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可以通过建筑外部的绿化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良好融合。
结论建筑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建筑环境,采取温度控制、湿度调节、光照设计、隔音措施、通风系统改善等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建筑环保毕业论文
建筑环保毕业论文建筑环保毕业论文一、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更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面临新一轮的更新改造,给城市绿化管理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诉求日益增强,使城市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营造近自然的城市绿地系统,更加适宜人类居住,促使身心健康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民生问题,城市绿化可以展现城市的生机活力和城市精神风貌,不仅具备生态环境效益,还应具备休闲、娱乐、美化、生态等社会效益。
作为城市建设最具环保,最为活跃的生态系统工程,城市绿化建设还可以防止土壤污染,吸收灰尘,涵养水源,调节温度,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城市污染等,还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源不受污染。
促进城市市政设施与城市林木和水体的有机结合,能形成城市与园林的完美融合,实现建筑与林木共存因此,认真在城市大力开展绿化建设,通过绿化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化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二、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气息浓郁,是中国著名的古都,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和建设宜居城市需求的提升,把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优美宜人、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城市,就要紧紧依托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和条件,以主城绿化建设为中心,按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构建城市绿化整体格局,以道路、水系绿化相互贯通,城乡一体为整体格局,以都市圈生态防护建设为基础,打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落实绿心、绿网、绿带的城市绿化生态建设体系,使的绿化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突破,逐步向发达国家先进城市的绿化建设水平看齐。
目前,市城市绿化建设总面积达996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达183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化面积8平方米以上。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起,市就开始实施大规模城市绿化建设工程,并初步形成了以外环、中环和内环为主体的城市三环绿化建设带。
环境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明清江南园林建筑与文人的审美情趣…
环境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2、明清江南园林建筑与文人的审美情趣3、考现学在既有建筑改造的应用4、中小建筑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5、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全文总字数:22781 字篇一: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摘要:本文主要以绿色生态型的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绿色生态型建筑以及其设计理念,然后对建筑的设计要点进行讨论,旨在加强对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的设计。
关键词: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1前言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愈加关注绿色生态理念,重视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加强建筑的绿色生态性设计,结合其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点,提高设计的生态化,满足新时期的建筑需要。
2绿色生态型建筑简述绿色生态型建筑,指的是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实现了建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建筑。
这种建筑类型以城市的生态建设为中心,将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要满足现代人们的基本住房需求,又要实现对对气候、空气、光照、地理条件和水资源等条件的充分利用,为人们创造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型建筑。
同时在建设中,还要将节能环保作为建设的核心,尽可能使用可再生和可循环材料,在不影响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
现阶段,这种绿色生态型建筑的建设理念,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绿色生态型建筑也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3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3.1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中的阳光、空气和水时人们生存所需的基本元素,与很多现代化建筑中的照明和空调系统相比,不仅不会对生态环节造成影响,而且还会降低在人为环境中产生的身体不适、皮肤干燥和亚健康等问题。
因此,在绿色生态型建筑中,将自然因素作为设计的动力,提高了设计的效果,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重点遵循的理念。
3.2使用感受舒适化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高质量的生活产品是人们关注的内容。
建筑环境概论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学院: **学院班级: ** 班姓名: *** 学号: 2010****摘要:人类历史发展之初,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风避雨抵御灾害。
然而一个地区的气候与该地区的海陆位置、纬度、气压带风带、下垫面等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地的不同的气候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建筑。
本文先简单阐述了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再由我国出发,以我国的民居建筑为例,分析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关键字:气候类型民居建筑建筑特点环境就具体的气候环境而言,寒带地区的建筑当然是用来抵御严寒,防止积雪,而热带地区的建筑则是用来免除酷暑,同时防止暴雨积水。
由这些目的而衍生出来的建筑形式都无一例外地体现在了各地的土著建筑上面。
从极地到寒带,从沼泽到沙漠,各地建筑各不相同,而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都在于设计适于当地气候环境的建筑,创造一种合乎舒适要求的人工气候环境。
然而,我们现代人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却往往忘记了构筑建筑物最基本的目的,为了满足风格、造型、美观等相比而言较为次要的因素而忽视了气候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大量的花费耗在了设备、维护和能源消耗上。
一栋成功的建筑要经得起考验,除了经济等方面外,考虑如何从当地的气候环境中获益也是重要的一条。
以下是本人由自己所学知识做出的相关分析。
一、气候形成的原因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一)纬度决定了热量带(二)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三)气压带、风带和气团1、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甘共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2、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3、气团: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
建环概论论文 文档
摘要:SXZ8—2040HM2中央空调是某制衣厂的空气调节设备。
它制冷量是根据炎热的夏季、最大人流量来设计的,配套的冷冻、冷却水泵电机也一样。
众所周知,中国的气候四季分明,就广东省而言,算下来较热的天气四个月左右,其余八个月相对温度偏低,加上白天和晚上温度上的差别。
(制衣厂有夜班)对中央空调来说,制冷量会有些富余,造成室内温度不平稳。
而水泵又属于二次方律负载,工频全压运行时功率因素和效率均很低。
加上电机的配置偏大,造成极大的能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因水泵采用Y—△启动,工频全压运行,造成机械磨损大。
停机时产生回水水锤,造成对止水阀和水泵冲击时的磨损和损坏等缺陷。
如果把冷冻泵、冷却泵改为变频调速,用温差配置PID闭环控制。
可以降低水泵的转速,提高启动性能,简化电路、及惯性停机。
上述改良是可以降低机械磨损率和电器故障率,消除水锤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约能源。
而当今世界能源日趋紧张,故对中央空调的节能改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央空调、变频调速、温差控制、PID、节能。
论文内容:(一)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构成中央空调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制冷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
1、制冷系统(冷冻机组)冷冻机组是中央空调的心脏,制冷的源头,它由压缩机、冷凝器等组成。
其功能是将通往各用户的循环回水,由冷冻机组进行“内部热交换”降温为7—10℃的冷冻水。
型号是:SXZ8—2040HM2,中文的全称是:《蒸气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冻机组》制冷量为2040KW,冷水流量为350立方米/小时。
2、冷却水循环系统它是由冷却泵、冷却水塔、冷却风机和管道组成。
其作用是利用冷却泵加压,将冷却水送到冷冻机组里不断循环,带走冷冻机(机械运动及内部热交换产生的热量)组释放的热量。
3、冷冻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管道、风箱及风机组成,从冷冻机组“冷冻”的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输送到各用户风箱,用风机将风箱里蒸发器蒸发的冷空气带走各房间的热量。
建筑类毕业论文
建筑类毕业论文第一章:引言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无论是城市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居住环境,建筑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时代,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性的重视,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建筑相关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二章:建筑与环保建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
从原材料的采集到建筑周期中的能源消耗,都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因此,建筑师和设计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考虑环保因素。
例如,选择可再生材料,并采用节能技术来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建筑师还可以在建筑中加入自然通风和采光系统,以减少对电力的需求。
第三章:建筑与社会建筑不仅仅是一个人居住或工作的场所,更是社会互动的空间。
建筑设计应该注重人们的舒适感和健康。
例如,在公共建筑中,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流动性和无障碍通道,以便老人和残障人士也能够方便地使用。
此外,建筑还应该考虑到人们的心理需求,创造一个愉悦和温馨的环境。
第四章:建筑与文化建筑是某个文化的载体,能够传达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当地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例如,在传统中国建筑中,我们能够看到对对称和平衡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
因此,建筑师应该在设计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第五章:建筑与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采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数字化设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也使得建筑师和设计师能够更好地进行协作和沟通。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建筑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第六章:结论建筑行业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考虑环保、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因素,我们可以创造出更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建筑环境。
建筑师和设计师在未来应该继续努力,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可持续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建筑环保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建筑环保论文范例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建筑环保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阅读!摘要: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针对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各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运用学到的新知识来克服出现的问题,使得该方面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关键词:建筑节能;问题;对策;技术建筑节能,在以前,发达国家就是简单的概括为减少建筑中的能量散失,而现在更加科学的定义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它以满足人类居住舒适性为前提,在建筑中使用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使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从而在最终做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效果。
建筑使用的能耗基本包括空调、照明、热水供应、采暖、电梯等各方面的能耗,这些能耗基本占了总能耗的30%左右。
因此建筑节能总体来说,是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以节能技术和产品为基础,实现建筑材料产品的生产、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建筑材料的使用过程三个方面的节能目标。
1我国建筑节能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能源消耗的最大的三个方面就是建筑耗能、工业耗能和交通耗能。
其中又以建筑耗能上升的趋势最快,这与我国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密切相关。
可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建筑耗能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建筑能耗高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70 亿元。
2006 年底,相关单位得出的一组建筑节能问题的数据显示: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这样发展的话,截止2020 年底我国建筑能耗方面用掉的标准煤将达到10.9 亿吨。
因此建筑节能要求十分紧迫,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1.1由于建筑能耗高,所以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制约。
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约占本国社会总能耗的35%,这一数值基本保持稳定。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 20世纪70年代末为10%,近年为30%,可是这“30%”包括的只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一旦再加上在生产过程中建材耗掉的16.7%能源和其他建筑相关的能耗,这一数值将接近,甚至超过社会总能耗的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环境概论机械工程学院热能094丛淼20091197建筑环境概论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一)不同的建筑适宜不同的环境不同地域的建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形成除了当地人文文化的影响外,很大一部分是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窑洞是陕北农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的深层文化,是陕北人民创造了窑洞这一民间艺术。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
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
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在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
,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持家务、生儿育女。
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傣家的竹楼。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
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
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
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
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
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
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最后,再让我们回到我们的首都--北京,来领略北京四合院的风韵。
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这一传统建筑的诞生与其所在地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分不开的。
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
风水学说,即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总的来看,建筑最初不过是庇护人类活动的掩体,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建筑将各个时代的工巧匠心凝聚其中,由此而成了保存文化史迹最完整的载体。
而建筑特征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认为,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气候条件决定了建筑特征,建筑特征适应了人类活动的需要。
(二)温带气候的差异决定人类的建筑习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分为,5种生存环境,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
不同环境中的人,为了适宜环境,以及更好的生活,产生了一些显著的特征。
在寒带,房屋一般多以保暖为目的,房屋采用较厚的材料施工,不太注重房屋外表艺术类的修建,如:冰堡。
热带中的房屋,有许多的种类,但是都以通风性,散热性为主要顾及方面,同时热带大多临海,因此防潮也是期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房屋结构简单,有倾斜的屋顶,与地面又有一些隔离,防止湿气入侵。
窗一般修的比较多,助于通风,如,竹楼、木制房。
在温带中,由于临海问题,房屋差异最大,也是房屋种类最多的。
以下几种常见类型:1.欧陆风格“粉红色外墙,白色线条,通花栏杆,外飘窗台,绿色玻璃窗”,这种所谓欧陆风格的建筑类型,主要以粘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符号为特征,反映在建筑外形上,较多的出现山花尖顶、饰花柱式、宝瓶或通花栏杆、石膏线脚饰窗等处理,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在色彩上多以沉闷的暗粉色及灰色线脚相结合,另外,这一类建筑继承了古典三段式的一起表象特征,结合裙楼、标准层及顶层、女儿墙加以不同的装饰处理。
2.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线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
目前国内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
3.现代主义风格。
现代风格的作品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
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4.异域风格。
这类建筑大多是境外设计师所设计,其特点是将国外建筑式“原版移植”过来,植入了现代生活理念,同时又带有其种种异域情调空间。
5.普通风格。
这类建筑很难就其建筑外观在风格上下定义,他们的出现大概与商品房开发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或开发商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开发实力有关。
建筑形象平淡,建筑外立面朴素,无过多的装饰,外墙面的材料义务细致考虑,显得普通化。
6.主题风格。
主题型楼盘是房地产策划的产物,2000年流行一时。
这种楼盘以策划为主导,构造楼盘的开发主题和营销主题,规划设计依此为依据展开。
(三)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与其遇到的问题从50年代开始的当代中国建筑艺术,曾有过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年代中期以前,以当时被称作“民族形式”的创作方式为主导,是二、三十年代开始的“民族形式”建筑运动的延续,主张将宫殿、庙宇等传统建筑样式赋予新建筑,如北京友谊宾馆、重庆人民大会堂、长春“地质宫”、北京三里河“四部一会”办公楼等,都有一个琉璃瓦大屋顶。
“民族形式”的创作,无疑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爱国建筑师所起的激励作用密不可分,但这种创作企图将曾经适用于木结构和手工业操作方式建造的传统样式加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方法都与之大不相同的新建筑上面,除了某种特殊情况,肯定不能成为方向。
第二阶段从50年代中至60年代中,可称为简约化时期。
由于“民族形式”建筑的昂贵,很快就引起了注意并加以纠正。
但这种纠正多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缺乏理论深度,一时间,似乎节约成了一切,放弃了对建筑的艺术和文化品格的追求,许多作品比较平庸。
只是因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在一些特殊建筑上也出现过一段对建筑艺术价值的肯定,如北京国庆十大工程中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北京火车站、中国美术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多是在建筑上集中置放一个或数个缩小了的宫殿式屋顶,或者采用平顶。
第三阶段即“文化大革命”,可称为庸俗艺术论时期。
在“突出政治”的气氛下,建筑被十分不恰当地要求体现某种被歪曲了的“政治”观念,在各地兴建的“万岁馆”、城市中心广场或其他城市标志性建筑中,就出现了可以称之为政治具象象征主义或抽象象征主义,以及无原则模仿北京十大建筑等的“创作方法”。
具象象征主义如大量使用具有政治含义的图案(红旗、五角星、火炬、向日葵)、“万岁馆”的平面是一个图案化的“忠”字,甚至涉及某些建筑装饰的朝向等;抽象象征主义主要采用数字象征手法,如雕像及基座的高度、广场分块的数目、纪念塔的层数,不管造型恰当与否,都以是否隐含某些政治含义为取舍。
以上这些观念都同属一元建筑论,即不是片面强调建筑的这一个侧面就是片面强调另一个侧面。
第四阶段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建筑艺术创作开始步上了一条健康道路,可称之为多元建筑论时期。
人们在认识到建筑的多元性的前提下,坚持创造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80年代以来的大量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些优秀作品可以有多种创作方法,大致可分为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土现代主义。
古风主义是一种特殊情况下更多借鉴传统建筑外部形象的严肃创造,几乎全是在名胜之地作为旅游对象建造的,如武昌黄鹤楼、南京夫子庙与秦淮河、北京琉璃厂文化街等。
新古典主义是对传统建筑的外部形象有更多改造,对传统以借鉴而不是以模仿为主,多因处在著名古建筑附近而采取的一种协调处理手法,或建筑本身的性质要求人们更多地联想起传统文化。
代表作如曲阜阙里宾舍、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三唐工程”(唐代艺术陈列馆、唐歌舞餐厅、唐华宾馆)、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
新乡土主义不是向以宫殿为代表的传统主流而转向民间建筑吸取灵感,代表作如具有浓厚的闽北民居风味的福建武夷山庄宾馆、武夷山九曲宾馆,具有皖南民居特色的黄山云谷山庄宾馆,呈现河西土堡式民居风貌的甘肃敦煌航站楼等。
新民族主义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兴起的带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创作代表作如乌鲁木齐新疆迎宾馆、新疆人民大会堂、吐鲁番宾馆、西藏拉萨贡噶机场候机楼、西藏博物馆、九寨沟宾馆和云南西双版纳体育馆方案等。
本土现代主义更加普遍。
如果说,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和新民族主义的创作多少都带有些特殊的性质,使它们与传统的联系更富有内在的有机性,那么,在更多情况下,建筑却不一定和传统有太多直接关系。
但这类建筑的优秀作品仍然是从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建筑师仍然没有忘记使它们在多元创造中赋予作品以鲜明的时代感与中国气派。
如重视整体环境艺术氛围的创造,取得突出成就的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现中原古老文明的郑州河南博物院;采取具象象征手法,烘托出强烈悲壮气氛的甲午海战纪念馆;处在超高层建筑群的包围中,突现与人的尺度和谐,采取横向体量的上海博物馆;借鉴传统园林艺术精神却不见传统“符号”的杭州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充溢着诗意的福建长乐“海之梦”,以及上海图书馆、杭州铁路新客站、成都三星堆博物馆、’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等,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
从以上简短的回顾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宏观文化环境对于建筑的健康发展是何等重要。
中国建筑离开传统木结构手工业方式究竟还只有几十年,从弯路中挣脱出来更不过短短十几年而已,比起漫长的四千年传统和西方现代建筑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它所取得的成就就更值得珍视了。
它将树立起我们的信心,成为新的前进的起点。
当然,问题还是存在的,创作环境还有待优化,建筑师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在新时期中,泥沙俱下,艺术上平庸甚至低劣的建筑也还是不少,一些被外国人讥为“舶来的二流货”如所谓欧陆风等类建筑,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最近在中国就多有出现。
但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地期望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在传统建筑艺术成就的强大荫庇之下,经过与新的生活的融合,必将取得无愧于祖先也无愧于时代的更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