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评估检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定位】(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突出考查儒、道、法、墨四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的背景、过得及评价,同时兼顾太学的性质与意义。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着重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考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甑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名师点击】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
古代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
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
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
【知识网络】(一)中国古代思想的源头: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家,老子开创道家)(二)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时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三)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次改造:西汉时期(确立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四)中国古代儒学的改良与统治地位的巩固:从魏晋三教并立——宋明理学(五)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明清时期(批判与继承)【考点详解】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2、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3、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4、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学在民间”5、阶级关系:“士“阶级的活跃和受任用;(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儒家:(1)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题(附答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 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主张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论;逍遥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主张:主张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7、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二、汉代儒学 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对“焚书坑儒”的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1)积极作用:“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 3、罢黜百家的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中学高三历史高考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我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据此回答1~5题。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①井田制崩溃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④出现了私人讲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B.百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百家争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3.孔子、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是( )A.同时代的思想家 B.学术观点水火不容C.思想上的总结、改造和发展 D.学术上都吸收了法家、道家的合理成分4.“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有( )A.儒、道、墨、法家 B.儒、道、兵、法家C.儒、道、墨、兵家 D.儒、兵、墨、法家5.史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这反映了( )A.文化教育被儒墨垄断 B.民间私人办学增多C.学校教育开始出现 D.各诸侯国重视教育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
据此回答6--8题。
6.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人无有不善” B.“制天命而用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法为本”7.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世界哪些还有继承和发扬的价值( )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贵贱有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下列儒家思想发展过程的正确表述是(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性恶论"“性善论”B.“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仁政”C.“仁政”“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D.“仁”“仁政”“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接服务于( )A.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B.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 C.“百家争鸣” D.分裂割据10.新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思想是( )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权神授④仁政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1.确立儒家正统地位的过程包括( )①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②“五经”为首教科书③兴办太学④郡县学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体现了继承性,又不乏叛逆精神。
2018-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专题考点复习巩固提升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和“下克上”之风行于世。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率弟子周游列国,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削,著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焉。
这说明孔子( )A.认为分封制已经崩溃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D.融治国思想于《春秋》解析:D 针对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等礼崩乐坏的现象,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削,著成《春秋》”说明孔子融其治国思想于《春秋》,D项正确;A项不符合孔子主张;B项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属于教育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解析: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而“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韩非的主张,属于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是庄子的主张,属于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3.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
其思想来源于( )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儒家学说解析:A 据材料“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可以看出属于黄老无为思想,来源于道家学说,故A项正确;墨家学说提倡“兼爱、非攻、节俭、尚贤”,不属于“无为而治”的政策,故B项错误;法家学说提倡严刑峻法,提倡有为,不属于“无为而治”的政策,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强调“仁政”,属于有为,不属于“无为而治”的政策,故D 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检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质量检测(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 )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2.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A.“兼爱”“非攻”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认识C.君主集权的理念 D.人定胜天的思想3.(2014·宁国八校联考)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
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是( )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④“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而不在一姓之兴亡”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③④⑤4.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司马谈认为六家共同的目标是( ) A.达到天下太平治世 B.维护等级秩序C.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D.实现君民共治5.“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6.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小练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含解析
专题小练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原先深藏于宮廷密室的图书典籍散落民间,成为一般平民的读物。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已是大势所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私学兴起推动教育平等B.社会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C.文化下移导致官学崩溃D.“百家争鸣”成为时代潮流2.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说明( )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B.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D.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3.《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
根据甲骨文研究成果,《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中的“贞”字就是“占卜”的“占”,此卦为大吉大利的好卦,春秋以后“元亨利贞”被阐释为“仁礼义信”四德。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儒家义理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B.《周易》年代久远导致认知偏差C.借助于传统文化宣扬儒家思想D.“贞”字内涵的演化受时代影响4.“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5.《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
这体现出孟子主张( )A.重视教化B.心由性生C.心外无物D.人性本善6.《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
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 )A.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B.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D.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7.明清时期,官员在君主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但这并未使官僚队伍与君主离心离德,也没有影响官僚对皇帝和国家的忠心,反而还使这种忠心越来越强烈。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8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课时强化训练(28)及答案
课时强化训练(二十八)(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唐山模拟)战国时期的“稷下宫”,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派。
李斯、韩非等曾稷下游说和进行术访问,荀子担任过稷下宫的祭酒。
凡到稷下宫的文人者不论其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
“稷下宫”是( )A鲁国的官办校B当时百家争鸣的缩影儒家讲的场所 D最早的官办校2(2013·厦门模拟)“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A儒家B墨家法家D道家3蔡元培在《中国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董仲舒 D朱熹4(201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古代著作( )A《道德经》B《韩非子》《春秋》D《论语》5(2012·濮阳模拟)《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这说明墨家思想( )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6“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7(2012·浙大附中模拟)《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的精髓就是“和谐”。
自古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①②③ B②③④①②④ D①②③④8(2013·徐州模拟)梁漱溟在《中国文要义》中认为:“中国文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Ⅰ1.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说。
其中“三教”指的是( )A.儒、法、道B.儒、佛、道C.儒、墨、法D.墨、佛、道2.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 ) A.韩愈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3.“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思想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心词在“人心”,由此可得知是心学思想,故选D项。
]4.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C.性恶论D.唯物思想5.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C.理并不是世界的本原D.“工商皆本”6.(2019·广宁学考模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7.(2019·惠州学考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
该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8.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下列主张中,由他提出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制天命而用之”D.“兼相爱,交相利”9.(2019·广东学考模拟三)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思想中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君轻民贵”C.“大一统”D.“人道有为”10.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集团的斗争C.社会环境的变化D.其他学说的衰落11.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 )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C.商品经济的发展D.土地高度集中,社会贫富不均12.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二、单项选择题Ⅱ13.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D.“仁者爱人”14.(2017·深圳学考模拟)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用画笔将其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考点检测: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版)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命题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满分48分)1.(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
”周代铜器“毛公鼎”铭文记载:“丕显文武,皇天宏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
这一政治理论的思想核心是A.天人感应 B.君权神授 C.天人合一 D.敬天保民2.(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周文王曾告诫武王:“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这说明①当时的统治者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②周人开始关注天人关系③两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④荀子思想受到统治者重视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山林非时不升斤斧”、“川泽非时不入网罟”;可以看出周文王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故选B。
③说法与西周时期不符;④中的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天人关系3.(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
生不歌,死无服。
……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4.(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人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C.霹雳一声暴动.分田分地真忙 D.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2014年江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统一考试历史试题)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A.程颢 B.王阳明 C.董仲舒 D.黄宗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说的是该学派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认为理在心中。
高考历史 专题过关检测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4届高考历史专题过关检测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
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
A.“礼” B.“仁” C.“德” D.“孝”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把社会秩序矫正过来,使社会有“序”,这突出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礼”的内涵。
答案 A2.“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 ( )。
A.重视礼义教化B.强调严刑峻法C.主张王霸并用D.提倡上善若水解析结合材料分析,荀子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答案 A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一主张出自( )。
A.墨家学派B.儒家学派C.道家学派D.法家学派答案 C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解析由关键信息“专替君主打算”可知: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为专制统治服务,故A、C、D三项不合题意,选B项。
答案 B5.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的“仁政”思想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答案 C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D.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解析两者认识世界万物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人之本心”以求“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能力检测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含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2012年11月龙岩一中高二期中4题)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A.光大儒家 B.恢复礼乐秩序 C.建立教育体系 D.加强中央集权2.景德禅师语录。
僧问:如何解脱?石头希迁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般?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石头希迁观点相似的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3.(2012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4题)古代中国“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言必称三代”说明秦朝和两汉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B.“子曰诗云”强调诸子百家和唐朝诗歌对中国文化影响绵长C.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D.古代文学呈现古典与高雅的趋势4.(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7题)“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5.(2012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20题)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
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
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
康僧会明显受到( )A.道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法家思想的影响 D.墨家思想的影响6.(2011年3月云南省统测17题)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轮复习】综合测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
《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
这反映了秦国当时()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2.孔子作《春秋》时创设了一种写史方法:既强调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又要求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
其政治思想明显体现“为尊者隐”的是()A.墨子B.董仲舒C.李贽D.黄宗羲3.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
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衰退B.专制集权的巩固C.理学思想的影响D.审美意识的觉醒4.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
”这首诗反映了()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B.朱熹的“格物致知”C.王阳明的“心外无理”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工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表明顾炎武()A.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B.提出了对程朱理学的批判C.意识到心学遭遇困境D.主张对儒学体系进行改革6.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春秋秦汉三国两晋宋明清南北朝隋唐()A.儒家思想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7.《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材料表明《春秋》一书()A.政治立场的保守性B.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C.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D.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8.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
法者,治之端也。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
君者,国之隆也。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实验版)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分,共50分1.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仰。
”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
”这件事情说明A.外国人一直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B.中国以外的世界,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答案:A2.2022·江苏南通二模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解析:B、D两项说法明显是错误的,可以排除;本题考查的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理解,孔子“仁”的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故选C项。
答案:C3.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下列人物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孟子B.韩非子C.黄宗羲D.荀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孟子、荀子、黄宗羲作为儒家代表,都反对暴政,主张“民本”。
韩非子主张“法治”,因此不具备民本思想。
答案:B4.2022·济南模拟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B项是孟子的思想观点。
A项是荀子的观点,C项是墨子的观点,D项是韩非子的观点,均排除。
答案:B5.下图文献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道德经》,书中的某些思想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的是①无为而治,知足不争②克己复礼,主张正名③小国寡民,结绳而用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道家思想的识记理解能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的山水观是( ) A.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B.重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C.将山水赋予德行重视教化作用D.自然界中的山水都是有灵性的2.《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里面有“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的内容。
这些内容主要体现了( )A.墨家的博爱学说 B.儒家的伦理学说C.儒家的仁政学说 D.道家的辩证思想3.“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C.道家 D.墨家4.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
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
”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 B.纵横家C.儒家 D.农家5.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
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①② B.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
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己的主张而争鸣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7.《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评估检测(十八)专题十八(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
这一学派是( )A.主张节俭的墨家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D.“无为而治”的道家2.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已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3.(2012·厦门模拟)下列言论中,与“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观点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至乐无乐,至誉无誉”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D.“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4.(2013·温州十校模拟)《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
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2013·三明模拟)《明史》载“丁未,帝(崇祯)崩于万岁山,御书衣襟曰:……上干天咎……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材料反映了崇祯帝的政治观是( )A.民贵君轻B.爱无差等C.天人感应D.君权至上6.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7.(2013·南昌模拟)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8.(2013·济南模拟)源头村位于江西南城县上唐镇境内。
数百年来,这里流传着南宋理学家——朱熹老先生讲学赋诗的佳话。
据老人们说,源头村还曾改名为“活水乡”,以表示对朱熹来此讲学赋诗的纪念。
朱熹讲学中最有可能出现的言论是(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B.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D.儒家应设法“正君心”来干预政治9.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因为人人都有“灵明”,所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
这位思想家是( )A.王守仁B.李贽C.朱熹D.王夫之10.《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中说,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④11.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12.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焚书坑儒”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
”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孔子家语·贤君》材料二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贼害民者,天夺之。
……春秋之法,凶年不修旧,意在无苦民尔。
苦民尚恶之,况伤民乎?……害民之小者,恶之小矣,害民之大者,恶之大矣。
——《春秋繁露》材料三金非财,惟五谷为财。
兴屯不足以生谷,惟垦荒可以生谷。
起科不可以垦荒,惟不起科可以垦荒。
五谷生则加派可罢,加派罢然后民生可安。
——黄宗羲《明儒学案》请回答:(1)据材料一,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思想?(6分)(2)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国家兴亡的因素是什么。
体现了董仲舒的主要意图是什么?(4分)(3)据材料,指出黄宗羲认为如何可以安顿民生。
(4分)(4)综合上述材料,这些思想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
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6分)(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能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8分)(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活跃”的社会根源。
(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反映了关注民生的早期民本思想,与儒家的思想吻合,故选B。
2.【解析】选B。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是其他学说无法相比的,所以梁启超说:“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A、C是儒家学说影响形成的原因,D对政治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误区警示】本题很容易错选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观点本身正确,但综合题干材料,不是反映的重点。
3.【解析】选A。
题干内容属于道家思想。
A是道家思想;B、C是儒家思想;D是法家思想。
4.【解析】选C。
题干中“非命”“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与墨家的非命、节用、兼爱思想是一致的。
5.【解析】选C。
解答本题注意关键词“上干天咎”,这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6.【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赞同周桂钿的观点。
在经过长期动乱后建立起来的汉武帝政权是社会秩序的代表,是社会安定的保障。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为汉武帝政权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
7.【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反映了理学的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则反映了理学的封闭性。
故本题选D。
8.【解析】选D。
朱熹是宋代理学大师,其主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受到推崇。
A为儒家“仁”的思想;B为王守仁的心学思想;C为黄宗羲的思想。
故正确答案为D。
9.【解析】选A。
从材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可知选择A。
【变式备选】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A.程颢B.朱熹C.王守仁D.李贽【解析】选C。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守仁“心学”思想。
故选C。
10.【解析】选D。
黄宗羲的主张本质上仍属于儒学的范畴,黄宗羲的思想并没有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故①②④都是对“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的正确理解,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故③本身有误,不符合题意。
11.【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紧紧抓住题干“深远影响”,A是当时的影响,C、D夸大了它的作用。
【解析】选B。
明清的民主批判思想对后世深远影响在于它的思想遗产,其中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留下的是社会责任感。
12.【解析】选D。
宋明儒家学说上升原因是宋明理学的出现以及被统治阶级重视和利用。
B、C都是对儒学地位原因的正确分析。
宋明理学是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发展,对儒家学说批判出现在明末清初,故D分析不正确。
13.【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第(1)题依据材料一“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概括回答;第(2)题依据材料二“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贼害民者,天夺之。
”信息概括回答;第(3)题依据材料三“惟垦荒可以生谷……五谷生则加派可罢,加派罢然后民生可安”概括回答;第(4)题结合关注民生的社会价值概括回答。
答案:(1)核心思想:注重民生,使民富裕。
(2分)方法: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负担;注重教化,减轻刑罚。
(4分)(2)因素:国君的统治和民心的向背。
(2分)意图: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
(2分)(3)大力垦荒,减少税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