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针对各种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
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匡助企业预测和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
这包括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型和程度。
常见的供应链风险包括供应商倒闭、原材料供应中断、物流延迟、质量问题等。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可以确定哪些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最大,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管理。
二、供应商管理供应商是供应链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首先,企业应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评估。
其次,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机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建立供应商多元化策略,分散供应商风险,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供应商。
三、库存管理合理的库存管理可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链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库存策略,避免库存过高或者过低。
同时,建立库存监控机制,及时掌握库存情况,避免库存积压或者缺货。
此外,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实施供应链协同,可以更好地控制库存风险。
四、物流管理物流是供应链中不可或者缺的环节,合理的物流管理可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企业应与物流服务提供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物流服务的稳定性和质量。
同时,建立物流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控物流运输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物流运作的连续性。
五、应急响应机制供应链风险不可避免,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各种风险事件。
首先,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监测市场动态和供应链信息,及时发现风险信号。
其次,建立应急响应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应对。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匡助企业降低损失,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
一、识别风险1. 内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生产工艺问题、质量控制不足、供应商信用风险、员工离职等。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识别机制,通过监控生产过程、质量检验、供应商评估和员工管理等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内部风险。
2. 外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供应商倒闭、原材料价格波动、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外部风险。
同时,企业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供应链策略。
二、评估风险1. 风险评估方法企业可以采用风险矩阵、风险指标等方法来评估供应链风险。
通过对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2. 风险评估指标风险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供应商可靠性、供应链透明度、交付时间可控性、库存管理能力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适合的评估指标,并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
三、应对风险1. 多元化供应商企业应建立多元化的供应商网络,避免过度依赖某一家供应商。
同时,企业还应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潜在的风险。
2. 库存管理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链风险情况,合理规划和管理库存。
通过准确预测需求、优化定货策略和加强库存监控,降低因库存过多或者过少而导致的风险。
3. 信息共享与沟通企业应与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及时获取关键信息,共同应对供应链风险,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4. 风险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供应链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各种风险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四、监控与改进1. 监控风险企业应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供应链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针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作,减少潜在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供应链风险识别供应链风险识别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供应商风险: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供应能力、合规性等方面的风险。
2. 物流风险:包括运输延误、货物损坏、运输成本上升等风险。
3. 天气风险: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
4. 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波动、竞争加剧等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
5. 信息风险:包括信息泄露、信息系统故障等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
二、供应链风险评估供应链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供应链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供应链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风险概率和影响评估:对不同供应链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2. 风险事件树分析:通过构建风险事件树,分析风险事件的发生路径和可能的后果,以确定关键风险点。
3. 风险矩阵分析:将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绘制成矩阵,以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4. 风险指标评估:通过制定一系列风险指标,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以便进行比较和排序。
三、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是在识别和评估供应链风险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常见的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包括以下几种:1. 多元化供应商:建立多个供应商合作伙伴,以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程度,减少供应链风险。
2. 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确保足够的备货量,以应对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3. 备份计划:制定备份计划,确保在供应链中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应对和恢复。
4. 信息共享: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共享,以提高对供应链风险的感知和应对能力。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可能对供应链正常运作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风险。
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匡助企业降低运营风险,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灵便性,确保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一、供应链风险的分类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大类。
1. 内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指企业自身在供应链运作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如生产设备故障、人员流失、质量问题等。
2. 外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指来自供应链上下游环节以及外部环境的风险,如供应商破产、自然灾害、政策法规变化等。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步骤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风险识别通过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可以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专家意见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紧急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风险评分模型等工具进行评估。
3.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可以包括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缓解和风险接受等策略。
同时,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风险事件。
4. 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供应链风险进行监控和评估。
可以利用信息系统、监测指标、供应商评估等手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5. 持续改进根据风险监控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通过持续改进,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应对能力,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匡助企业降低运营风险,减少供应链中断的风险,提高供应链的灵便性和韧性,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 降低运营风险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匡助企业降低运营风险,减少因供应链中断而导致的生产停滞、交货延误等问题,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
2. 提高供应链的灵便性和韧性通过对供应链风险的识别和应对,企业可以提高供应链的灵便性和韧性,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供应链中断等不确定性因素,保持供应链的稳定运作。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针对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管理活动。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作,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供应链风险的分类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大类。
内部风险主要包括生产能力不足、质量问题、物流延误等;外部风险则包括市场需求波动、自然灾害、政策法规变化等。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流程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流程普通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四个环节。
1. 风险识别: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调研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可以通过与供应商、物流公司、客户以及其他合作火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运作情况和潜在风险。
2. 风险评估: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供应链的影响程度和可能的损失。
可以使用一些评估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风险指数等,对风险进行量化和排序,以便更好地制定管理策略。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策略。
这包括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建立备件库存、多元化供应商和物流渠道,以及制定应急预案,如灾难恢复计划等。
4. 风险应对: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并尽快恢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这包括与供应商、物流公司和客户的密切合作,共同应对风险,以及及时调整生产和物流计划,以适应新的情况。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信息共享: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合作火伴需要共享信息,包括市场需求、物流情况、供应商的运作情况等。
惟独通过信息共享,才干更好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2. 多元化供应商和物流渠道: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或者物流渠道会增加供应链的风险。
通过与多个供应商和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可以降低供应链遭受风险的可能性。
3. 风险意识培养:企业需要培养员工对供应链风险的意识,提高他们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对供应链中可能浮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作,降低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背景、重要性、步骤和常用工具。
一、背景随着全球化和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供应链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多。
例如,自然灾害、政治动荡、供应商倒闭、恶劣天气等都可能对供应链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供应链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重要性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作:通过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可以预防和应对潜在的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作。
2.降低运营成本:及时发现和处理供应链风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提高供应链的韧性: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供应链的韧性,使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快速恢复正常运营。
4.增强企业声誉:通过有效管理供应链风险,企业可以提高其声誉和品牌形象,增强客户和合作火伴的信任。
三、步骤供应链风险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风险识别:通过对供应链的全面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这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如供应商风险、物流风险、市场风险等。
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影响和可能性。
评估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如风险矩阵、故障树分析等。
3.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备份计划、加强合同管理等。
4.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及时掌握供应链中的风险情况。
监控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数据分析、预警系统等方式进行。
5.风险应对:一旦风险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轻风险的影响。
应对包括紧急处理、调整供应链结构、与合作火伴商议等。
四、常用工具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和技术来实施,常用的包括:1.风险矩阵:通过将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将风险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对可能对供应链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管理活动。
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供应链运作风险,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风险识别和评估1. 内部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供应链运作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如生产能力不足、供应商质量问题、物流运输延误等。
2. 外部风险识别和评估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识别可能对供应链产生影响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市场需求波动等。
通过与供应商、物流服务提供商、金融机构等合作,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风险评估。
二、风险应对策略制定1. 多元化供应商和物流渠道建立多个供应商和物流渠道,降低对单一供应商或物流渠道的依赖,以应对供应链中的单点故障风险。
2. 建立紧急响应机制设立紧急响应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供应链的连续性。
与供应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建立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关系,确保信息畅通和资源共享。
3. 风险转移和保险考虑购买供应链风险保险,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以减少潜在损失。
同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明确风险责任的分配和补偿机制。
4. 建立供应链危机管理体系建立供应链危机管理体系,包括危机预警、危机应对、危机恢复等环节,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尽快恢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三、风险监控和评估1. 风险监控系统建设建立供应链风险监控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预警功能,实时监测供应链中的各类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2. 风险评估和改进定期对供应链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四、持续改进和学习1. 经验总结和分享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经验教训,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分享,共同提高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水平。
2. 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关注供应链风险管理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积极学习并应用于实践,提高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供应链风险管理成为企业日常运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供应链风险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供应链风险的概念供应链风险是指在供应链各环节中可能导致生产或运营中断、资金损失、声誉受损等不利后果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供应链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供货风险、物流风险、质量风险、合规风险等多个方面。
二、供应链风险的影响因素1.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波动、竞争加剧、政策法规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产品销售不畅,从而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
2. 供货风险:供应商出现质量问题、交付延迟、破产等情况都会对供应链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3. 物流风险:运输事故、天气恶劣、交通拥堵等都会对物流环节带来风险,有可能导致产品延迟到达或损坏。
4. 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可能引发消费者抱怨、投诉甚至召回,给企业的声誉和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5. 合规风险:供应链中涉及的合规问题如环保要求、劳工权益等,如果未能妥善处理,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处罚或诉讼风险。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方法1. 风险评估:通过对供应链中各环节进行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2. 多元化供应商选择:建立多个供应商合作伙伴,降低单一供应商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做好供应商的评估和监控工作。
3. 供应链透明化: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供应链的实时信息共享,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4. 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过量库存或缺货,以应对市场需求波动和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5. 建立紧急应急计划:制定紧急应急预案,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和恢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四、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损失,并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交付准时性、减少损失和成本,从而有效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对各种可能对供应链正常运作产生影响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通过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企业能够降低供应链中的各种风险,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供应链风险的分类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大类。
1. 内部风险内部风险是指企业自身在供应链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生产设备故障、人员流失、质量问题等。
内部风险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或操作失误所致。
2. 外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供应链中与企业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经济衰退、政策变化等。
外部风险通常是企业难以控制的,但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应对。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步骤供应链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四个步骤。
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对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通过调查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可能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以及采取何种控制措施。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减少或消除供应链中的各种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供应链结构、建立备份供应商等。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实施和监控。
4. 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在风险发生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
应对措施可以包括紧急备货、紧急调配资源、与供应商进行沟通等。
企业应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并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和配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作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供应链中的各种风险,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作。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针对各类潜在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匡助企业降低风险,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供应链风险的分类及特点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大类。
内部风险主要包括生产能力不足、质量问题、供应商关系不稳定等;外部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政治环境不稳定、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供应链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传染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可能对整个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导致生产中断、库存积压、客户满意度下降等问题。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匡助企业预测和评估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从而降低损失和成本,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供应链风险管理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声誉。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1. 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确定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可以利用统计数据、市场调研、专家意见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2. 风险控制和预防: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预防措施。
例如,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备货计划,确保库存充足;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等。
3. 风险监测和应对:建立供应链风险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风险发生的动态。
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和影响。
例如,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应对风险;及时调整生产和物流计划,确保供应链的连续性。
4. 风险复原和恢复: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及时进行风险复原和恢复工作。
例如,修复受损设备,重新调整供应链网络,恢复正常生产和物流运作。
四、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以某电子产品创造企业为例,该企业的供应链包括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工厂和销售渠道等环节。
在供应链风险管理方面,该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1. 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发现了原材料供应商的质量问题、生产工厂的设备老化等风险。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一、背景介绍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参预方。
由于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供应商破产等,供应链面临着各种风险。
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转和业务的持续发展,企业需要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
二、供应链风险的分类1. 外部因素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政治不稳定、法律法规变化等。
2. 供应商风险:包括供应商质量问题、交付延迟、价格波动等。
3. 物流风险:包括运输事故、仓储设备故障、运输成本上升等。
4. 需求风险:包括市场需求波动、定单取销或者变更、产品质量问题等。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通过识别和评估供应链中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可以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转。
2. 提高企业竞争力: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生产中断和交付延迟,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 降低成本:通过风险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因供应链中断而导致的额外成本,如紧急采购、运输费用增加等。
四、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步骤1. 风险识别:通过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识别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分类和评估。
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供应链的影响程度和概率,制定风险优先级。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优先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建立备份供应商、加强物流管理、制定应急预案等。
4. 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供应链中的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
5. 风险应对:当风险发生时,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风险,减少损失。
五、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技术1. 数据分析:通过对供应链数据的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预测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2. 供应商评估: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交付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合作。
3. 应急预案:制定供应链中断时的应急预案,包括备份供应商、备货策略、紧急采购渠道等,确保供应链的连续性。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评估和控制,以最小化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企业的运营和利润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供应链风险的分类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大类。
内部风险主要包括供应链成员内部的管理不善、生产质量问题、供应链流程不畅等;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需求波动、供应商倒闭、自然灾害等。
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风险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通过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可以减少供应链中断的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作,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
2. 保障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匡助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降低供应商倒闭、市场需求波动等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确保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前预警和应对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灵便性和应变能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步骤1. 风险识别:通过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和潜在影响。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以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和应对措施。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风险的减轻、转移、避免和接受等方式,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4. 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及时跟踪和监测风险的变化,确保风险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优化措施。
5. 风险应对: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作。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为了降低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对企业运营造成的影响,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策略来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供应链中的风险。
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前预防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风险识别和评估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1. 供应商风险:包括供应商财务状况、供应能力、供应稳定性等方面的风险。
2. 物流风险:包括运输延误、货物损坏、运输成本上涨等方面的风险。
3. 天气和自然灾害风险:包括洪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供应链的影响。
4. 市场需求波动风险:包括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销售下滑等风险。
5. 政策和法规风险:包括政府政策变化、贸易壁垒等风险。
二、风险应对策略在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基础上,供应链风险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1. 多元化供应商:建立多个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
2. 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库存过高或过低造成的风险。
3. 紧急备货计划:制定应急备货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对供应链的影响。
4. 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5. 供应链可视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供应链进行可视化管理,及时掌握供应链中的风险情况。
三、风险监控和预警供应链风险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监控和预警方式:1. 数据分析:通过对供应链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和趋势,及时采取措施。
2. 实时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对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3. 风险评估指标: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供应链中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4. 风险预警系统: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预警信息提醒管理层及时采取行动。
四、持续改进和学习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和学习的过程。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通过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潜在风险,以确保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它涵盖了供应商选择、供应链设计、供应链执行和供应链监控等方面,旨在降低供应链中的各种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一、供应链风险的分类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大类。
1. 内部风险内部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因素导致的供应链风险,如生产能力不足、质量问题、物流延误等。
这些风险通常可以通过内部管理和控制来减少和消除。
2. 外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供应链中的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供应商倒闭等。
这些风险通常是无法控制的,但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匡助企业降低和控制风险,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作,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1. 风险识别和评估首先,企业需要对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这包括对供应商的评估、供应链的脆弱性分析等。
通过全面了解潜在风险的性质和概率,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预防和应对风险。
2. 多元化供应商和供应链设计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供应商选择和供应链设计来降低风险。
多个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和替代可以减少对某个供应商的依赖,一旦某个供应商浮现问题,企业可以快速切换到其他供应商,确保供应链的连续性。
3. 合同管理和风险分担合同管理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企业应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和风险分担。
合同中应包括对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时间、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供应商履行合同义务,减少风险。
4. 供应链监控和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供应链监控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这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绩效指标、实时监控供应链动态、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等方式实现。
一旦发现风险,企业应迅速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扩大化。
5. 应急预案和业务连续性计划应急预案和业务连续性计划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减少风险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1. 供应商风险供应商的质量、交货准时性、信誉等因素可能对企业的供应链产生风险。
通过对供应商的审核、调查和评估,可以识别出潜在的供应商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影响的范围。
2. 物流风险物流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运输延迟、货物损坏、丢失等问题,都会对供应链的正常运作产生影响。
通过建立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对物流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 信息风险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对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
信息泄露、丢失、错误等问题可能导致供应链运作中断或出现错误决策。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对信息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的进入、价格波动等因素都会对供应链产生影响。
通过对市场风险的分析和预测,及时调整供应链的布局和策略,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二、风险应对与控制1. 多元化供应商选择选择多个具备相同能力和品质的供应商,可以降低单一供应商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
当一个供应商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切换到其他供应商,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
2. 建立紧急应对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和预案,包括备用供应商、备用物流渠道等,以便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减少损失并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3. 加强供应链合作与沟通与供应链各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能够及时获取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提前预警和应对风险。
4. 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建立供应链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通过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风险信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警和控制。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引言概述: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应对供应链中可能浮现的各种风险,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策略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管理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供应链风险的定义和分类开始,分析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介绍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五个关键部份。
一、供应链风险的定义和分类1.1 供应链风险的定义:供应链风险是指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供应商破产等。
1.2 供应链风险的分类: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治风险等,内部风险包括供应链内部的问题,如供应商能力不足、库存管理不当等。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1 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匡助企业及时应对各种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行,避免因风险而导致的生产中断或者交货延误等问题。
2.2 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企业可以降低风险对业务的影响,提高供应链的灵便性和敏捷性,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3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匡助企业识别并减少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关键部份3.1 风险评估和识别:通过对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为后续的风险应对提供依据。
3.2 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3.3 风险监控和控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及时获取供应链中的风险信息,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的及时应对和控制。
四、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技术4.1 数据分析和预测:利用供应链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识别潜在的风险,并进行风险预警和预测。
4.2 合作火伴选择和管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合作火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针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匡助企业降低供应链中的各种潜在风险,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识别风险1. 供应商风险:通过对供应商的评估,识别潜在的供应商风险,如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
2. 物流风险:识别物流环节中的潜在风险,如运输延误、货物损坏、仓储安全等。
3. 需求风险: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识别潜在的需求波动风险,如市场需求下滑、新产品需求不确定等。
4. 外部环境风险:识别外部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经济波动等。
二、评估风险1. 风险概率评估:根据历史数据和专家判断,对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可能性。
2. 风险影响评估:评估各类风险发生后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包括成本、交付时间、声誉等方面。
3. 风险优先级评估:综合考虑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以便合理分配资源进行控制。
三、控制风险1. 多元供应商策略:建立多个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降低单一供应商带来的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2. 库存管理策略:合理设置库存水平,避免库存过高或者过低,以应对需求波动和供应中断的风险。
3. 物流管理策略:选择可靠的物流合作火伴,建立完善的物流监控系统,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及时到达。
4. 风险保险策略:购买适当的风险保险,以减轻风险发生时的损失。
五、应对风险1. 应急预案制定: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供应商替代方案、备用物流渠道等。
2. 风险溢价策略:在合同中引入风险溢价条款,以应对风险发生时的额外成本。
3.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和改进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措施和策略,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以上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一些基本内容和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具体的实施和优化。
通过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企业可以降低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针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因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一、供应链风险的分类和识别在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前,首先需要对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类和识别。
常见的供应链风险包括:1. 供应商风险:包括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交付能力等方面的风险。
2. 物流风险:包括物流运输中的延误、丢失、损坏等问题。
3. 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的波动、竞争压力等方面的风险。
4. 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可能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
5. 政策法规风险:如政府政策变化、法规限制等可能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
二、供应链风险评估供应链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以确定其对供应链的潜在影响程度。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风险概率、风险影响、风险传播等方面的评估指标。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
三、供应链风险控制供应链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供应链风险的过程。
常见的供应链风险控制措施包括:1. 多元化供应商:建立多个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以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减少供应商风险。
2. 建立备货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链风险评估结果,合理制定备货策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3. 增加库存储备:合理增加库存储备,以应对突发事件或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4. 加强合作伙伴关系:与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5. 建立应急预案:制定供应链风险应急预案,包括应对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应对措施。
四、供应链风险监控和改进供应链风险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监控方法可以包括定期风险评估、供应商绩效评估、市场调研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研究—基于A公司融资案例摘要: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快速增长的新型融资业务模式,在以供应链为主导的企业生产与制造模式下,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供应链运营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为满足供应链财务成本最小化需求,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为企业成员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为解决其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以A公司的两次融资活动为例,对其信用风险做出评价,得出结论。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风险评价;A公司案例一、引言供应链金融在实践中的运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发展,企业开始意识到供应链中资金管理的高成本以及降低成本的巨大机会,因而对资金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物流企业及银行适时地推出了多样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帮助企业实现对资金流的管理。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己成为许多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在国内,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都是充分利用供应链和中小企业的特点设计而成的,因此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有效方式。
目前,供应链金融因其多方共赢的特点而得到国内外金融界的大力推广与实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控制和管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有效方法,更没有适用于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
因此,建立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有利于银行对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挖掘有合作潜力的新客户,同时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二、文献综述(一)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供应链金融一词,最早是由(2004)等人提出并初步建立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模型,但并未对其概念进行明确界定。
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视角给出了自己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
1.国外学者的研究(2005)把供应链金融视为一种实现财务供应链管理的手段,它是指在集成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基础上,供应链内部组织和外部金融机构,通过计划、引导和控制各节点企业的资金流动,实现供应链价值增值的一种方法。
(2007)则把供应链金融看作金融供应链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其概括为一系列由供应链中的买方、卖方或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融资模式,其目的是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任意阶段提供营运资金的融通。
(2008)把供应链金融理解为是一种金融服务与技术解决方案的结合体,通过结合可以把资金提供者与供应链上的买卖双方联系起来,为供应链成员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应链的可视化程度、降低融资成本、加快资金的流动。
2.国内学者的研究何涛和翟丽(2007)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为供应链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其出发点在于中小企业强烈的融资需求。
因而从产业链的总体视角来考虑,需要融入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新的元素,让各参与方协调合作,为中小企业开创一种新的融资模式。
于宏新(2010)指出,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在考查供应链整体水平和核心企业资信水平的基础上,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灵活地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但考虑到核心企业不会存在融资难题,因而可以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针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
李国青(2010)分别从功能视角和金融机构视角,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做了如下界定:从功能角度来说,供应链金融也就是财务供应链管理,既包括基本的商业贸易资金服务,又包括新型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服务;而从金融机构视角来看,供应链金融,是指在供应链内部真实贸易的背景下,在综合考虑核心企业信用水平、供应链整体水平的前提下,金融机构结合其多种金融产品而创新开展的、以企业贸易行为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单项或定额授信业务。
3.国际实践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主要来自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电子交易平台服务商和银行三方面的视角。
(2008)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中,借助成本管理、成本分析、各种融资手段等财务管理方法,在供应链信息流管理过程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
是站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视角,将供应链金融定格在财务供应链管理的范畴(2007)对供应链金融的解释是,在电子交易平台实时提供供应链活动信息的基础上,以优化供应链的融资成本和结算成本为目的,由提供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和信息平台提供商共同参与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
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胡跃飞(2007)则站在银行角度,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在分析供应链内部交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影响因素和控制变量,采用自偿性的贸易融资信贷模型,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提供封闭的授信、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二)信用风险的内涵信用风险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来自《巴塞尔协议》是指交易一方无力履约而给交易对手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芳芳(2008)认为,信用风险又可以被称作交易对手风险或违约风险,即契约的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而给交易对手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三大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还是信用风险。
刘世平等(2006)把信用风险分为商业信用风险和银行信用风险。
商业信用风险是指在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交易过程中,交易一方不能或不愿履行承诺而给交易对手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信用风险是指在银行信贷业务中,授信方拒绝或无力如期、如数偿还债务而给提供授信的一方带来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任远(2007)指出,从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来看,它可以是由于交易一方不能或者不愿履约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也可以是因为借款人信用等级变动或者履约能力变化,导致该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从而引起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三、案例概述(一)公司概况A公司是我国光伏行业的一家中小企业,创始于2002年,2010年经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员工1000多人,注册资金18000万。
公司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的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经营销售。
公司拥有完备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其主导产品有硅片以及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多晶硅线剖锭机等太阳能光伏装备。
凭借不断创新的产品工艺和技术,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较好,其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光伏行业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
(二)核心客户情况A公司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积极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具有一批优质的核心客户。
A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光伏行业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具有较高资信和偿债能力,其中B企业是A公司第一大客户。
B企业是国内光伏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硅片制造、光伏电池生产与组件封装以及光伏产品生产,其产品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第一。
根据国内某商业银行(C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提供的资料,B企业在C银行的信用记录良好,无欠息、借新还旧、展期等记录。
借助领先的装备技术和工艺技术B企业已经实现规模生产,在国内光伏行业中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
(三)行业概况1.光伏产业链结构光伏产业是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它利用太阳能的光伏效应,通过相应的生产工艺与开发技术,把硅材料制成光伏电池及其组件,用于生产太阳能光伏产品或者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
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度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制造等多个生产制造环节,以晶体硅光伏电池生产为例,光伏产业链结构可以用图1来描述。
图1 光伏产业链结构图2.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但由于没有掌握多晶硅提纯技术,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应用还处于世界下游水平。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上呈现快速、协调发展的态势,设备制造及原辅材料的国产化速度不断加快,在掌握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与发展,中国光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正在不断提高。
从市场环境来看,我国光伏行业受“双反”调查影响深刻,国外市场遭受重创,光伏电池及组件出口额锐减。
2011年10月19号,以德国为首的7家企业联合向美国政府递交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简称“双反”)调查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裁定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品的倾销和补贴成立,并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美国的这次“双反”调查导致我国对美光伏组件出口额大幅下降,其中,2012年8月的对美出口额为0.85亿美元,较年初1月份的3.87亿美元下降了80%。
在此之后,我国光伏产品最大出口对象欧盟和印度也分别对我国产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
在欧美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打压下,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大幅减少,国外市场严重受创。
3.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前景虽然从全球光伏产业的供需关系来看,光伏产业供过于求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但是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能源产业,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政策扶持,从长远来看,光伏产业持续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随着常规能源大量开发利用,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寻找新兴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热点问题。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近10 年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太阳能光伏新能源应用,逐步加大光伏产业扶持力度。
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相继发布多条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不仅鼓励民间企业投资光伏产业,对使用光伏系统的用户或组织实行补助计划,还将光伏发电纳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太阳能作为新兴可再生能源,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应对全球能源供应短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因此,从发展光伏产业的战略意义以及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来看,我国光伏产业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光伏行业总体上发展前景较好。
四、案例分析(一)第一次融资项目评价1.融资背景2012年度,由于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以及美国、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等因素的影响,A公司太阳能光伏装备等主导产品的市场需求放缓,产销量持续下降,太阳能硅片业务持续亏损。
2012年期间,A公司太阳能铸锭炉销售量、生产量同比下降91.24%、85.02%,库存量同比增长42.73%;硅片销售量、生产量同比下降39.11%、37.25%,库存量同比增长48.65%。
加上公司下游客户资金紧张局面进一步加深,销售货款难以及时收回,A 公司2012年应收账款总额同比增长24.66%,应收账款账龄变大、账期延长,应收账款坏账同比增加171.28%。
A公司2012 年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以及坏账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A公司2012年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单位:元账龄期末期初增减变动账面余额比例(%) 账面余额比例(%)1 年以内96,531,484.11 20.28% 331,908,510.90 86.92% -70.92% 1-2 年343,274,875.84 72.11% 28,217,606.88 7.39% 1100.17% 2-3 年18,313,255.92 3.85% 12,332,774.55 3.22% 48.49% 3-4 年11,107,729.45 3.76% 9,409,043.83 2.47% 18.05% 4-5 年1,565,036.00 0.33% 1,751,155.76 0.46% -10.63% 5 年以上6,761,522.07 1.42% 7,164,672.07 1.88% -5.63% 合计476,053,903.39 100.00% 381,867,936.16 100.00% 24.66%表2 A公司2012年应收账款坏账分析单位:元账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增减变化1~2 年68,654,975.16 5,643,521.38 1116.53%2~3 年5,493,976.79 3,699,832.36 48.49%3~4 年8,886,183.56 394,572.80 21.52%4~5 年1,252,028.80 1,400,924.61 -10.63%5 年以上6,761,522.07 7,164,672.07 -5.63%合计94,675,260.59 34,898,948.77 171.28%2.信用风险评价在公司产品销量持续下降、销售货款收回难度加大的情况下,A公司经营活动中流动资金周转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