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HNO3+C=2H2O+4X↑+CO2↑。
则X是A.NO2B.COC.NOD.N2O5答案:A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据此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反应后有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则4X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A。
2、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D .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2:1答案:D分析: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H 2O+O 2催化剂 CO 2+H 2OA. 甲中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6:1:8,选项正确;B. 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保持其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选项正确;C.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D.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1,选项错误。
故选D 。
3、利用催化剂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 ,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3H 2催化剂X+H 2O ,X 的化学式为A .CB .CH 4C .CH 3OHD .CH 2O答案:C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围观本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X 必须提供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选C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化学是初三第一次接触的科目,那么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笫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笫五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第五单元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关键,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征。
下面将对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轨道运动。
2. 原子的特征:原子的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原子种类,原子序数(也称为序数)表示原子所具有的质子数,原子序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
3.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可以根据质量数推导出中子数。
4. 同位素:同位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5. 电子的分布:电子以壳层的形式分布,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的,每个水平行叫做周期,垂直列叫做族。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是指主量子数相同的电子壳层,周期数等于主量子数。
族是指拥有相同外层电子数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3. 元素周期表的特征:元素周期表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4.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命名:元素的命名通常采用符号表示,符号由元素英文名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
5.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性质: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性质随着周期和族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以上就是九年级化学笫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征,为化学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知识点,多做相关的练习和实验,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科学,希望同学们在九年级中能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讲”,是水到渠成的阶段,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将会实现新的飞跃。
“练”,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命题落点
1.利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这一关系,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2.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4.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有关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计算,
5.依据实验数据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6.依据图形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九年级化学口诀必背大全
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我是硼,黑银灰,论起电子我很穷;
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平时学习时,好似基础不错,一旦考试答题,就漏洞百出,拿不了高分。这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必背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 定义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3. 理解要点质量范围:包括所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 (不包括没有反应完的部分和催化剂的质量)和所有生成物的质量。
特别注意参加反应的气体或反应生成的气体、沉淀等不要忽略。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铜与氧气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等。
实验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以确保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
4. 实验“不守恒”情况分析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若不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能会出现质量 “不守恒”的现象。
例如,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天平示数偏小;镁条燃烧时空气中氧气参加反应,但生成的氧化镁可能部分逸散到空气中,使得固体质量变化难以准确测量。
5. 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保持不变。
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书写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3. 书写步骤描述反应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配平化学方程式:通过调整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使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常用的配平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数配偶法等。
4. 标注状态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应在化学式后面标注相应的符号 (“↑”表示气体,“↓”表示沉淀)。
但需注意,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沉淀,则生成物中的符号可省略。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1. 计算依据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总质量;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个数;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种类.可能发生改变的有:①分子个数;②元素的化合价.4、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5、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6、有时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二.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 + O2= 2H2O4 :32 :36(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相对数量比;③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义,等号的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①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明反应条件;④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时,在生成物化学式的右边注明“↓”或“↑”符号、但是反应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时,生成物气体后面不用注明气体或沉淀符号。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
1.第一单元:基本物质结构与性质
-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与结构,如溶解性、化学反应等;-化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2.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与能量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和酸碱中性化反应的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传递的过程。
3.第三单元:金属元素与金属化合物
-金属材料的常见性质和用途;
-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反应;
-金属离子的还原与氧化反应。
4.第四单元: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化合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酸的性质与用途。
5.第五单元:盐与化肥
-盐的性质与应用;
-酸与盐的反应;
-化肥的成分与作用。
6.第六单元:溶液的性质与应用
-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和性质;
-溶液的浓度计算;
-溶液的酸度和碱度;
-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的应用。
7.第七单元:空气与水净化
-空气中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和水的重要性;
-酸雨的成因和对环境的危害。
这是根据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的章节顺序列举的知识点,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概念,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性质、反应过程等内容,并能够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排列
规律,掌握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外层结构等。
2.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区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并能通过给定元素
的原子结构推导出电荷、质量和元素的标识。
3. 元素的符号和名称:掌握元素的常用符号和名称,能够根据元素的符号推导出元素
的名称,以及根据元素的名称推导出元素的符号。
4. 元素的性质:了解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元素的颜色、电导率、熔点、
沸点等物理性质,以及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电离能等化学性质。
5. 元素的周期性: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包括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的变
化规律、周期表中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周期表中元素分类的规律。
6. 元素的价态和化合价:了解元素的价态和化合价的概念,区分元素的价态和化合价,学习如何确定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如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预测元素的化合物的组成。
7. 元素的化合物:了解元素的化合物的概念,学习如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元素的
化合物的组成,理解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合物的稳定性。
8. 元素的化学反应:了解元素的化学反应的概念,包括元素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方程式
的表示方法,学习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以及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预测反应物和生成
物的量比关系。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3)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点燃点燃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大多数动植物呼吸作用时发生反应:X+6O2酶6CO2+6H2O,动植物利用该反应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X的化学式为A.C6H12B.C6H12OC.C6H12O6D.C6H12O8答案: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个数守恒,反应后生成物由1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8个氧原子,反应物为X与氧气反应,所以X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故选C。
2、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镁条燃烧:Mg+O2点燃MgOB.铜绿分解:Cu2(OH)2COΔ2↑C.氨水中和硫酸:NH3⋅H2O+H2SO4=NH4SO4+H2OD.酒精完全燃烧:C2H6O+3O 点燃2CO2+3H2O答案:DA、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 点燃2MgO,故A错误;B 、铜绿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 2(OH)2CO Δ2O+CO 2↑,故B 错误;C 、氨水中和硫酸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化学方程式中硫酸铵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3⋅H 2O +H 2SO 4=(NH 4)2SO 4+2H 2O ,故C 错误;D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故D 正确。
故选D 。
3、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 2O 催化剂H 2+CO 2B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 .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 .反应物CO 和H 2O 都是氧化物答案:C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以及选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 2O 催化剂H 2+CO 2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 2O 催化剂H 2+CO 2,不符合题意;B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C、在反应物水中,氢元素显+1价,在生成物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正确,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1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一)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过程说明①集气瓶底部细沙的作用:。
②橡胶塞上的导管下端能接触到红磷的目的:;上端套气球的作用:;。
③气球的变化,红磷燃烧时,因为;降温过程中逐渐变;冷却到室温时的情形是,因为。
④引燃红磷后,迅速的原因,塞紧的原因:。
⑤再次称量时,为什么要等到冷却:;。
2、现象:;;;。
3、结论:。
4、反思1)若不用玻璃管并且套气球可以直接用塞子塞紧锥形瓶吗?答:,。
2)若整个实验中,小气球无变化,可能原因是什么?答:。
3)文字表达式。
4)实验若要成功,关键因素是:。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过程的说明:本实验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是体现定量实验的严谨性,注意密闭性。
但若改为开放式(即容器口敞开)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现象:;;。
3、结论:①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实际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最后生成的铜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注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不能叙述为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②Fe+CuSO 4=FeSO 4+Cu4、拓展:①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②因为反应后生成的Cu 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Fe 的质量,故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比起始溶液的质量(选填“大”、“小”,下同),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最后所得溶液的密度较反应前变。
③反应前CuSO 4溶液中存在Cu 2+、SO 42-、H 2O 三种粒子,反应后FeSO 4溶液中存在着Fe 2+、SO 42-、H 2O 三种粒子,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铁比铜活泼,在这个反应中转移2个电子给,结果生成了和,而在这整个变化过程中和根本没有发生变化。
(用“Cu 2+”、“Fe 2+”、“SO 42-”、“H 2O”、“Fe”、“Cu”填空)④凡是含(用“Cu 2+”或“Fe 2+”填空,下同)的溶液的颜色都是蓝色的,凡是含的溶液的颜色都是绿色的。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
2. 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熔点较低,常见的金属有固定的晶体结构,呈现金属光泽。
3. 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反应形成化合物,通常为离子化合物。
金属元素在反应中通常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
4. 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可用它们在酸、水和氢气中的反应活动性顺
序来判断,活动性越高,反应越剧烈。
5. 金属元素的腐蚀现象:金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腐蚀,主要有氧化作用和电化学
腐蚀。
6.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元素一般没有金属的典型性质,大多具有较高的电负性
和较低的熔点。
7.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燃烧和支持燃烧。
8. 氧化与还原反应: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或减少氧原子。
9. 能源与环境:化学反应与能源的转化有密切的关系,能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化学学霸笔记第五单元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的一些笔记要点: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围绕核外的负电子构成。
-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包括周期和族两个方向。
- 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能级和轨道上。
2. 化学键和化合物
-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常见的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结合而成的物质,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产物的速度。
- 化学平衡是指在闭合系统中,反应物和产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4. 酸、碱和盐
- 酸具有酸味、能导电和与碱中和产生盐的性质。
- 碱具有苦味、能导电和与酸中和产生盐的性质。
- 盐是由酸和碱中和生成的化合物。
5. 化学反应和能量
-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反应热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1)适用于所有的__________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3)质量守恒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4)各物质质量包括固态、液态、__________所有物质的质量。
3.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_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1.六个不变宏观:(1)物质的__________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2.两个一定变宏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微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1)__________可能改变。
(2)__________可能改变。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宏观意义: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__________________比。
3.从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取的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对照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以C +O 2=====点燃CO 2为例):(1)质: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的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2)量:每________份质量的碳和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微观:每________个碳原子和________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1)白磷燃烧实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棒、小气球【化学方程式】【实验示意图】【实验步骤】①在底部铺有细沙【防止锥形瓶炸裂】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白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防止受热的空气膨胀弹开橡胶塞甚至炸裂锥形瓶】,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方便利用玻璃管点燃白磷】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棒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盛的质量1m④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在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量的质量2m【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称量的21m m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烧杯【化学方程式】【实验示意图】【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出去铁钉表面的氧化层】,将盛有稀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1m②将铁钉浸到稀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③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稀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2m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实验称量的21m m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4、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对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或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律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引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材分析: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九年级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只有掌握了它们,才能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学地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单元有三个课题。
课题1通过一系列探究轰动,引导学生能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课题3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教学难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方法、书写格式、计算步骤。
教学思路:1、初步尝试和掌握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方法。
即通过大量事实和亲自实验,分析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注重其应用。
可简单的概括为“实验—分析—应用”2、运用对比法弄清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运用口诀法和练习法,达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中考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基本上年年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命题范围将包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预测今后中考中,结合化学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及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运用综合、对比、迁移等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将作为新型考查方式,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样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今后中考命题热点将是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和有关天平问题、多学科综合计算和新情境与计算综合类试题。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本节课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共同研究适合于任何化学反应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思路: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介绍: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个适合任何化学反应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新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增加了、减少了还是不变呢?1、通过教师设疑,激发兴趣和求知欲2、预习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汇报后果。
是不是所有的反应都具备相同的实验结果呢?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并观察结果:第一组:CuSO4和NaOH 第二组:FeCl3和NaOH 第三组:NaCl和AgNO3人们经过许多年,选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发现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因此把它作为了一条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整体感知定义内容体会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师生一起巩固定义并总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我们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2、定律研究的内容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它物理量;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质量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
通过练习,巩固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呢?(不失时机发问)接受新问题请一名同学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表达式完成化学反应表达式H2O →H2+O2电解水实验说明了哪些问题?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教具展示,H2O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
设疑:这对你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有什么帮助吗?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师生总结: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教师扩展:这些原子在数量、种类、质量上的守恒必然导致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物质在质量上存在着守恒关系。
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增加了。
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
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学生讨论:对守恒定律内容里的关键词(“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再次加深理解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录音: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学科学爱科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为了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质量守恒定律,请同学们进行学生分层练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以下习题:1、在A+B=C+D反应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则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二氧化碳和水,试推断蜡烛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3、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应为。
*4、A、B、C、D物质各10克,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还有C物质16克,同时生成新物质D8克,剩余部分A物质,而B无剩余,则参加反应A、B的质量之比为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 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投影] 展示例题1[例题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解:设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O2↑2×158 32,x= =0.6 g。
答: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教师总结并板书]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