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2

合集下载

中医综合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医综合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医综合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中的“精”指的是什么?A. 精液B. 精气C. 精神D. 精血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五脏”?A. 心B. 肝C. 脾D. 胆答案:D3. 中医诊断中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什么?A. 切脉B. 切舌C. 切齿D. 切腹答案:A4. 以下哪项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A. 对症下药B. 辨证论治C. 治标不治本D. 治本不治标答案:B5. 中医中“五行”理论中“木”对应的脏腑是什么?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6. 以下哪个是中医的“四诊”之一?A. 望B. 闻C. 问D. 切E. 以上都是答案:E7. 中医中“八纲辨证”中的“寒热”是指什么?A. 体温的高低B. 疾病的表里C. 疾病的寒热性质D. 疾病的虚实答案:C8. 以下哪个是中医的“六淫”之一?A. 风B. 寒C. 湿D. 以上都是答案:D9. 中医中“四气”指的是什么?A. 春、夏、秋、冬B. 寒、热、温、凉C. 酸、苦、甘、辛D. 以上都不是答案:B10. 中医治疗中“扶正祛邪”的“正”指的是什么?A. 正气B. 邪气C. 湿气D. 寒气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些是中医的“五脏”?A. 心B. 肝C. 脾D. 胃E. 肾答案:ABCE2. 中医中“五行”理论中“火”对应的脏腑是什么?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答案:A3.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切E. 摸答案:ABCD4. 中医中“八纲辨证”包括哪些?A. 表里B. 寒热C. 虚实D. 阴阳E. 气血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中医的“六淫”?A. 风B. 寒C. 湿D. 燥E. 火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

答案: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阴阳代表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两种基本力量,五行则指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共同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论)-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论)-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论)-试卷2-1(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记载“雷公炮制十七法”的本草著作是(分数:2.00)A.《炮炙论》B.《炮炙大法》√C.《修事指南》D.《饮膳正要》解析:解析:《炮炙大法》作者缪希雍,书中所述的“雷公炮制十七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2.考订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并规定了汤、酒、膏、丸等剂型的制作规范的本草著作是(分数:2.00)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滇南本草》D.《本草经集注》√解析:解析:《本草经集注》作者梁.陶弘景,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还考订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并规定了汤、酒、膏、丸等剂型的制作规范。

3.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分数:2.00)A.《救荒本草》B.《本草拾遗》C.《滇南本草》√D.《白猿经》解析:解析:《滇南本草》作者兰茂,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4.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的本草著作是(分数:2.00)A.《本草纲目拾遗》B.《图经本草》C.《新修本草》√D.《开宝本草》解析:解析:《新修本草》由李勋、苏敬等主持编纂,载药物共844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学著作;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5.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的理论基础,中药归经学说之先导指的是(分数:2.00)A.《山海经》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D.《五十二病办》解析:解析:《黄帝内经》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归经学说之先导;后世中药升降浮沉学说的理论依据。

6.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是(分数:2.00)A.《神农本草经疏》B.《新修本草》C.《本草品汇精要》√D.《中国药学大辞典》解析:解析:《本草品汇精要》所附1300多幅药图,是古代彩绘本草图谱的珍品;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开窍药)-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开窍药)-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开窍药)-试卷1-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祛湿剂属于“八法”中的什么法(分数:2.00)A.消法√B.下法C.汗法D.清法解析:解析:因为祛湿剂是指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

2.下列哪项是平胃散的组成(分数:2.00)A.苍术厚朴陈皮生甘草B.苍术陈皮枳实生甘草C.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D.苍术半夏陈皮炙甘草解析:解析:在平胃散中苍术为君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臣以厚朴,本品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

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

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3.平胃散主治什么证(分数:2.00)A.湿热蕴脾证B.脾胃气虚证C.湿滞脾胃证√D.食积证解析:解析: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4.以下哪个选项同时都是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分数:2.00)A.茯苓白芍B.白芷白术√C.紫苏桂枝D.厚朴枳实解析:解析:藿香正气散的组成是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炙甘草。

5.以下哪个方剂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分数:2.00)A.藿香正气散√B.平胃散C.参苓白术散D.保和丸解析:解析: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

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试卷2-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分数:2.00)A.望色B.诊舌C.切脉D.触诊√解析:解析:四诊的内容为望,闻,问,切。

2.曹炳章所著的舌诊专著是(分数:2.00)A.《伤寒舌鉴》B.《观舌心法》C.《彩图辨舌指南》√D.《察舌辨证新法》解析:解析:曹炳章所著的舌诊专著是《彩图辨舌指南》;张登(延先)《伤寒舌鉴》;申斗垣《观舌心法》;刘恒瑞《察舌辨证新法》。

3.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成书于(分数:2.00)A.汉代B.隋代√C.宋代D.元代解析:解析: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为《诸病源候论》,成书于隋代。

4.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分数:2.00)A.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B.舍症从脉舍脉从症脉症合参C.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处方D.证候真假证候错杂四诊合参解析:解析: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5.首先讨论阴阳与六变的是(分数:2.00)A.《内经》B.《景岳全书.传忠录》√C.《难经》D.《伤寒杂病论》解析:解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首论阴阳六变(“二纲六变”);“十问歌”,明确八纲辩证的重要性。

6.《脉经》的作者是(分数:2.00)A.张仲景B.叶天士C.王叔和√D.巢元方解析:解析:西晋王叔和《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具体阐明脉理,分述三部九候,寸口以及24脉脉法,是我国早起的脉学专著。

7.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的医家是(分数:2.00)A.叶天士√B.张仲景C.吴鞠通D.汪宏解析:解析:清叶天士《外感温热病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重视察舌验齿。

吴鞠通《温病条辩》创立三焦辩证法。

8.最早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举止病状以及方药等作为诊疗的原始资料的医家是(分数:2.00)A.叶天士√B.张仲景C.张介宾D.汪宏解析:解析:清叶天士是最早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举止病状以及方药等作为诊疗的原始资料的医家。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泻下药)-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泻下药)-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泻下药)-试卷1-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既能清热消肿,泻下攻积,又能润燥软坚的药物是A.大黄B.紫草C.栀子D.芒硝√芒硝具有清热消肿,泻下攻积,润燥软坚的功效;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止血的功效;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芒硝具有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的功效。

2.既能泻下逐水,又能去积杀虫的药物是A.京大戟B.商陆C.巴豆D.牵牛子√牵牛子具有泻下逐水,去积杀虫的功效;京大戟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商陆具有泻下逐水,消肿散结,解毒的功效;巴豆具有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的功效。

3.既能祛痰止咳,又能杀虫疗疮的是A.京大戟B.商陆C.芫花√D.甘遂芫花具有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的功效;商陆具有泻下逐水,消肿散结,解毒的功效;芫花具有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的功效;甘遂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

4.牵牛子内服剂量是A.0.1~0.5gB.1.5~3g √C.0.5~1.0gD.1.0~1.5g牵牛子煎服,3~9g。

入丸散服,每次1.5~3g。

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5.治疗湿热痢疾、黄疸、淋证宜选用的药物是A.大黄√B.芒硝C.番泻叶D.松子仁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止血,导湿热外出的功效,可用于治疗:(1)积滞便秘;(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3)热毒疮疡,烧烫伤;(4)瘀血证;(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6)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结。

6.治疗胸胁停饮所致的喘咳宜选用的药物是A.商陆B.京大戟C.甘遂D.芫花√芫花以写胸胁水饮,并能祛痰止咳见长,故适用于胸胁停饮所致的喘咳。

7.治疗大肠气滞,肠燥便秘之证宜选用的药物是A.郁李仁√C.巴豆D.芫花郁李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作用类似火麻仁而较强,且润中兼有行大肠之气滞,可用于治疗大肠气滞,肠燥便秘之证。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试卷1-2(总分:12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下列不属于气虚证的表现是A.气短声低B.精神疲惫C.头晕目眩D.面色淡白√此题考查的是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

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是精神疲惫,体倦,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乏力,气短声低,少气懒言,脉虚,舌质淡嫩等。

面色淡白属于血虚证的表现。

2.气陷证是由于气的哪种功能异常引起的A.推动B.固摄√C.防御D.气化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以自觉气坠,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是由于气的固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的。

3.血瘀证的典型表现为A.纳少B.胀痛C.刺痛√D.胸闷此题属于较简单题目,考点是血瘀证的临床表现。

血瘀证是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4.气滞证的疼痛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A.按之一般有形√B.部位多不固定C.随情绪而增减D.随“气行”觉舒此题考查的是气滞证的表现,主要考查的是疼痛。

气滞证导致的疼痛为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或疼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窜痛,攻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按之一般无形。

痛胀常随嗳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或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

5.患者头晕目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舌淡苔白,脉弱。

其证候是A.气滞B.气虚C.气陷√D.气逆气陷的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

6.临床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下列何项关系密切A.肺脾肾B.肝肺胃√C.肺心肝D.心肾肺此题属于理解类考题,需要仔细分析。

气逆一般是在气滞基础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是指肺胃之气不降而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而上逆。

7.气滞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A.情志因素B.外邪阻滞C.年老体弱√D.脏器虚弱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的考题,考查的是引起气滞证的原因,包括情志不舒,忧郁悲伤,思虑过度,而致气机郁滞,痰饮,瘀血,宿食,蛔虫,砂石等病理物质的阻塞,或阴寒凝滞,湿邪阻碍,外伤络阻等,都能导致气机郁滞,脏气虚弱,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祛湿剂属于“八法”中的什么法A.消法√B.下法C.汗法D.清法因为祛湿剂是指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

2.下列哪项是平胃散的组成A.苍术厚朴陈皮生甘草B.苍术陈皮枳实生甘草C.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D.苍术半夏陈皮炙甘草在平胃散中苍术为君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臣以厚朴,本品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

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

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3.平胃散主治什么证A.湿热蕴脾证B.脾胃气虚证C.湿滞脾胃证√D.食积证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4.以下哪个选项同时都是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A.茯苓白芍B.白芷白术√C.紫苏桂枝D.厚朴枳实藿香正气散的组成是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炙甘草。

5.以下哪个方剂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A.藿香正气散√B.平胃散C.参苓白术散D.保和丸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

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6.藿香正气散中用以行气化湿的药物是A.陈皮厚朴B.白芷陈皮C.陈皮桔梗D.大腹皮厚朴√由于湿浊中阻,气机不畅,藿香正气散中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二)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二)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二)(总分:142.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39,分数:58.50)1.肝经风火上扰不会导致∙A.目赤∙B.目痒∙C.目眩∙D.雀目(分数:1.50)A.B.C.D. √解析:2.胁肋胀痛,厌食油腻厚味,苔黄腻,为∙A.脾胃湿热∙B.肝胆湿热∙C.痰湿内蕴∙D.胃火炽盛(分数:1.50)A.B. √C.D.解析:3.消谷善饥多属∙A.肝胆湿热∙B.胃火炽盛∙C.脾胃虚弱∙D.虫积肠道(分数:1.50)B. √C.D.解析:4.与生活接触有关的病证是∙A.肺痨∙B.头痛∙C.水肿∙D.中风(分数:1.50)A. √B.C.D.解析:5.除何项外,均为便秘原因∙A.阳虚∙B.寒凝∙C.血虚∙D.湿热(分数:1.50)A.B.C.D. √解析:6.日晡潮热可见于∙A.湿温病∙B.热入营血∙C.阳明经证∙D.阳明腑证(分数:1.50)A.C.D. √解析:7.口酸的原因多为∙A.食滞或肝胃不和∙B.脾胃虚寒∙C.脾胃湿热∙D.寒湿困脾(分数:1.50)A. √B.C.D.解析:8.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A.自汗∙B.盗汗∙C.大汗∙D.战汗(分数:1.50)A.B.C.D. √解析:9.除哪项外,均为眩晕的常见原因∙A.气血两虚∙B.痰湿内阻∙C.肺阴不足∙D.肝阳上亢(分数:1.50)A.B.C. √D.解析:10.大便先干后溏属∙A.脾胃虚弱∙B.脾胃虚寒∙C.脾肾阳虚∙D.肝胃不和(分数:1.50)A. √B.C.D.解析:11.半身无汗,多为∙A.阳气虚损∙B.邪阻经络∙C.中焦郁热∙D.脏腑实热(分数:1.50)A.B. √C.D.解析:12.不属排尿感异常的是∙A.小便涩痛∙B.小便频数∙C.尿后余沥∙D.小便失禁(分数:1.50)A.B. √C.解析:13.渴喜热饮,饮水不多,多为∙A.湿热证∙B.水逆证∙C.瘀血∙D.痰饮内停(分数:1.50)A.B.C.D. √解析:14.何项可致尿后余沥不尽∙A.肾气不固∙B.肾阳虚∙C.肾阴虚∙D.瘀血内阻(分数:1.50)A. √B.C.D.解析:15.下列与脱汗无关的是哪项∙A.面色苍白∙B.恶寒战栗∙C.冷汗淋漓∙D.呼吸气微(分数:1.50)A.B. √C.D.16.不属询问发病内容的是∙A.发病前有何疾病∙B.发病的原因或诱因∙C.发病的时间和缓急∙D.最初的症状表现(分数:1.50)A. √B.C.D.解析:17.哪项不是失眠的常见原因∙A.痰湿内蕴∙B.心胆气虚∙C.心肾不交∙D.肝郁化火(分数:1.50)A. √B.C.D.解析:18.下列主诉哪项最正确∙A.发热、咳嗽二天∙B.恶寒发热头痛∙C.经常腹痛已多年∙D.咳喘反复发作二十年(分数:1.50)A. √B.C.D.解析:19.湿温潮热的特点是∙A.午后低热∙B.热势较高,日晡为甚∙C.身热不扬,午后热甚∙D.骨蒸发热(分数:1.50)A.B.C. √D.解析:20.下列哪项不见消谷善饥∙A.胃火亢盛∙B.胃阴不足∙C.胃强脾弱∙D.消渴(分数:1.50)A.B. √C.D.解析:21.自汗、盗汗并见与哪项有关∙A.阴虚证∙B.血虚证∙C.阳虚证∙D.气阴两虚证(分数:1.50)A.B.C.D. √解析:22.大肠湿热证一般不见∙B.溏结不调∙C.泻下黄糜∙D.便下脓血(分数:1.50)A.B. √C.D.解析:23.饥不欲食的病机是∙A.脾失健运∙B.胃强脾弱∙C.胃阴不足∙D.胃火炽盛(分数:1.50)A.B.C. √D.解析:24.但头汗出与哪项无关∙A.上焦热盛,迫津外出∙B.中焦湿热,逼津上越∙C.虚阳上越,津随阳泄∙D.阴虚内热,蒸津外泄(分数:1.50)A.B.C.D. √解析:25.泻下黄糜,腹痛,肛门灼热,为∙∙C.肝胆湿热∙D.脾胃虚弱(分数:1.50)A.B. √C.D.解析:26.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多为∙A.外感风热∙B.外感温热∙C.湿热内蕴∙D.瘀血内阻(分数:1.50)A.B.C.D. √解析:27.血瘀所致头痛的特点是∙A.隐痛∙B.重痛∙C.刺痛∙D.胀痛(分数:1.50)A.B.C. √D.解析:28.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所致疼痛多为∙A.隐痛∙∙C.绞痛∙D.胀痛(分数:1.50)A.B.C. √D.解析:29.病人先见全身恶寒、战栗,而后大汗出,称∙A.自汗∙B.盗汗∙C.战汗∙D.绝汗(分数:1.50)A.B.C. √D.解析:30.腰脊疼痛连及下肢者,多属∙A.寒湿痹病∙B.肾虚∙C.瘀血阻络∙D.经络阻滞(分数:1.50)A.B.C.D. √解析:31.湿邪困阻气机所致疼痛的特点是∙A.胀痛∙B.冷痛∙∙D.重痛(分数:1.50)A.B.C.D. √解析:32.除哪项外,均可致痛经∙A.气血不足∙B.寒凝∙C.肝郁∙D.脾气虚(分数:1.50)A.B.C.D. √解析:33.头痛连项者,属∙A.太阳经头痛∙B.少阳经头痛∙C.阳明经头痛∙D.厥阴经头痛(分数:1.50)A. √B.C.D.解析:34.经前小腹胀痛,行经后痛减者,多为∙A.气血不足∙B.血瘀∙C.肾虚∙D.气滞(分数:1.50)A.B.C.D. √解析:35.以“十问”总结和概括问诊的医学家是∙A.张仲景∙B.张景岳∙C.喻嘉言∙D.张子和(分数:1.50)A.B. √C.D.解析:36.风寒湿邪侵袭一般不会出现∙A.重痛∙B.冷痛∙C.灼痛∙D.固定痛(分数:1.50)A.B.C. √D.解析:37.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的特点是∙A.灼痛∙B.隐痛∙C.窜痛∙D.胀痛(分数:1.50)A.B.C.D. √解析:38.突发耳鸣,声大如潮,按之不减为∙A.肝胆火盛∙B.阴虚火旺∙C.肝肾阴虚∙D.肾精亏损(分数:1.50)A. √B.C.D.解析:3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围绕主要病痛问诊∙B.用医学术语问诊∙C.耐心听患者陈述病情∙D.对危重病人要扼要问诊(分数:1.50)A.B. √C.D.解析:二、B型题(总题数:12,分数:36.00)∙A.家族史∙B.生活经历∙C.婚姻生育∙D.饮食嗜好(分数:3.00)(1).地方病应注意询问(分数:1.50)A.B. √C.D.解析:(2).遗传病应注意询问(分数:1.50)A. √B.C.D.解析:∙A.发热微恶风寒∙B.发热恶寒均重∙C.发热恶寒均轻∙D.但热不寒(分数:3.00)(1).外感表证邪轻正衰者为(分数:1.50)A.B.C. √D.解析:(2).外感表证邪正俱盛者为(分数:1.50)A.B. √C.D.解析:∙A.血虚证∙B.阳虚证∙C.阴虚证∙D.亡阳证(分数:3.00)(1).自汗多见于(分数:1.50)A.B. √C.解析:(2).脱汗多见于(分数:1.50)A.B.C.D. √解析:∙A.太阳经∙B.太阴经∙C.厥阴经∙D.阳明经(分数:3.00)(1).巅顶痛属(分数:1.50)A.B.C. √D.解析:(2).前额连眉棱骨痛属(分数:1.50)A.B.C.D. √解析:∙A.少腹冷痛,牵引阴部∙B.小腹刺痛,月经量少∙C.小腹胀痛,尿赤灼痛∙D.大腹隐痛,喜温喜按(分数:3.00)(1).瘀阻胞宫所致的腹痛是(分数:1.50)A.B. √C.D.解析:(2).寒凝肝脉所致的腹痛是(分数:1.50)A. √B.C.D.∙A.隐痛∙B.刺痛∙C.胀痛∙D.重痛(分数:3.00)(1).湿阻经脉所致的疼痛为(分数:1.50)A.B.C.D. √解析:(2).气机阻滞所致的疼痛为(分数:1.50)A.B.C. √D.解析:∙A.绞痛∙B.灼痛∙C.掣痛∙D.隐痛(分数:3.00)(1).结石阻塞尿路所致疼痛为(分数:1.50)A. √B.C.D.解析:(2).疮疡红肿而痛为(分数:1.50)A.B. √C.D.解析:∙A.头晕面白,腰膝冷痛∙B.头晕面白,神疲体倦∙C.头晕刺痛,痛有定处∙D.头晕且重,如物裹缠(分数:3.00)(1).瘀血阻滞者可见(分数:1.50)A.B.C. √D.解析:(2).痰湿内阻者可见(分数:1.50)A.B.C.D. √解析:∙A.肝胆火盛∙B.肝肾阴虚∙C.肝经风火∙D.肝郁脾虚(分数:3.00)(1).突发耳鸣,声大如潮,按之不减者,多属(分数:1.50)A. √B.C.D.解析:(2).渐发耳呜,声小如闻蝉鸣,按之减轻或暂止,多属(分数:1.50)A.B. √C.D.解析:∙A.口渴喜冷饮∙B.渴喜热饮(量不多)∙C.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D.渴不多饮(分数:3.00)(1).内有瘀血者可见(分数:1.50)A.B.C. √解析:(2).痰饮内停者可见(分数:1.50)A.B. √C.D.解析:∙A.热结便秘∙B.阴虚便秘∙C.血虚便秘∙D.气虚便秘(分数:3.00)(1).排便不畅,神疲体倦,舌淡脉弱者,为(分数:1.50)A.B.C.D. √解析:(2).大便秘结,唇舌淡白,脉细者,为(分数:1.50)A.B.C. √D.解析:∙A.口淡乏味∙B.口甜而粘腻∙C.口苦∙D.口中泛酸(分数:3.00)(1).脾胃气虚可见(分数:1.50)A. √B.C.D.解析:(2).脾胃湿热可见(分数:1.50)A.B. √C.D.三、X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40.汗出异常的机制是(分数:2.00)A.外邪侵袭,营卫失调√B.阳热亢盛,迫津外泄√C.阳气暴脱,津随阳泄√D.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解析:41.导致腹泻的原因有(分数:2.00)A.肝郁乘脾√B.食滞胃肠√C.大肠湿热√D.脾虚√解析:42.导致癃闭的原因有(分数:2.00)A.湿热蕴结√B.瘀血阻塞√C.结石阻塞√D.肾阳虚衰√解析:43.临床能导致腰痛的病因有(分数:2.00)A.寒湿痹病√B.肾虚√C.瘀血阻络√D.湿热内蕴√解析:44.下列哪些证可出现胁痛(分数:2.00)A.肝郁气滞√B.肝胆火盛√C.肝胆湿热√D.寒滞肝脉解析:45.口苦可见于(分数:2.00)A.肝胃蕴热B.胆气上逆√C.肝胆湿热√D.肝火上炎√解析:46.由于肾精亏虚,髓海不充所致耳鸣的特点有(分数:2.00)A.渐觉耳鸣√B.按之鸣声减轻√C.突发耳呜D.声小如蝉鸣√解析:47.肝胆火盛,上扰清窍所致耳鸣的特点有(分数:2.00)A.突发耳鸣√B.声小如蝉C.按之不减√D.声大如潮√解析:48.现病史主要包括(分数:2.00)A.发病情况√B.病变过程√C.做过何诊断√D.经过哪些治疗√解析:49.渴不多饮常见于(分数:2.00)A.痰饮√B.湿热证√C.温病营分证√D.寒证解析:50.导致月经先期的原因有(分数:2.00)A.气虚√B.血热√C.阴虚火旺√D.肝郁血热√解析:51.下列哪些证候均能出现心悸(分数:2.00)A.心肾不交证√B.心脉痹阻证√C.心肾阳虚证√D.心肝血虚证√解析:52.问诊内容包括下列哪些(分数:2.00)A.既往病史√B.家族病史√C.个人生活史√D.婚姻生育情况√解析:53.下列哪些证可见但热不寒(分数:2.00)A.虚热证√B.实热证√C.表热证D.里热证√解析:54.消谷善饥多见于(分数:2.00)A.消渴病√B.胃火炽盛√C.脾胃湿热D.胃强脾弱√解析:55.不与壮热并见的是哪几项(分数:2.00)A.颧红√B.烦渴引饮C.汗出过多D.舌红少苔√解析:56.失眠的常见原因有(分数:2.00)A.心肾不交√B.痰湿内盛C.食积于胃√D.痰热内扰√解析:57.下列哪些原因可导致便秘(分数:2.00)A.热盛伤津√B.阳虚寒凝√C.气阴两亏√D.气虚传送无力√解析:58.嗜睡的常见病因有(分数:2.00)A.痰湿困脾√B.中气不足√C.中风痰瘀蒙蔽心利D.心肾阳衰√解析:59.久病重病本不能食,而突然欲食或暴食,是(分数:2.00)A.除中√B.阳气来复C.假神√D.脾胃之气将绝√解析:60.导致月经过多的病因有(分数:2.00)A.血热√B.瘀阻胞络√C.气虚√D.痰湿阻滞解析:61.头汗多因(分数:2.00)A.上焦热盛√B.中焦热盛√C.下焦热盛D.虚阳上越√解析:62.关于战汗的认识,正确的有(分数:2.00)A.突然恶寒战栗,然后汗出√B.汗出后脉静身凉,为邪去正安√C.汗出后烦躁脉疾,为邪盛正衰√D.寒战后高热头痛,汗出而解解析:63.恶寒发热可见于(分数:2.00)A.风寒表证√B.风热表证√C.疮疡在火毒内发的早期√D.伤风表证√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2(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气机失调中,( )升降失常最为重要。

A.脾胃√B.肝胆C.肺肾D.肝肺气机升降失常病变中,脾胃和肝肺升降失常较重要,尤以脾胃升降失常最为重要。

2.下列关于血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现为刺痛,痛有定处,得温而不减√B.为血分有热,血行加速的病理状态C.病因为邪热入血或五志过极化火D.病机主要以实为主A为血瘀的表现。

3.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乏力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甚则萎废不用,属于A.气滞血瘀B.气血两虚√C.气血不荣经脉D.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4.气血关系的失调主要指A.气滞血瘀B.气血两虚C.气血不荣经脉D.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血关系的失调主要指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主要有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和气血不荣经脉等几个方面。

5.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的突然流失而脱散是指A.气不摄血B.气血两虚C.气血不荣经脉D.气随血脱√气随血脱是指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的突然流失而脱散,致气血并脱的危重病理状态。

6.肢体麻木或运动不便,甚则不用;肌肤干燥、瘙痒、欠温,甚则肌肤甲错,是指A.气不摄血B.气血两虚C.气血不荣经脉√D.气随血脱气血不荣经脉指因气血虚衰或气血失和,以致气血相互为用的功能减退,对经脉、筋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肢体筋肉等运动失常或感觉异常的病理状态。

7.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的脏腑有A.心、脾、肾B.心、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的脏腑有肺、脾、肾三脏。

肺、脾、肾等有关脏腑生理机能异常,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调,气化功能失常,均能导致津液生成、输布或排泄的失常,包括津液不足及津液在体内滞留的病理变化。

8.大面积烧伤后,形瘦骨立,大肉尽脱,毛发枯槁,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舌光红无苔或少苔,是指A.亡阴B.亡阳C.脱液√D.伤津脱液失水和精微:见于严重热病后期、恶性肿瘤晚期、大面积烧伤,可见形瘦骨立,大肉尽脱,毛发枯槁,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舌光红无苔或少苔。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总分:12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试卷2(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手太阴肺经和阳明大肠经交于(分数:2.00)A.食指√B.足小趾C.小指D.足大趾2.手厥阴心包经与少阳三焦经交于(分数:2.00)A.食指B.无名指√C.小指D.足大趾解析:3.手少阴心经与太阳小肠经交于(分数:2.00)A.食指B.无名指C.小指√D.足大趾解析:4.足阳明胃经循行于(分数:2.00)A.上肢后缘B.下肢后缘C.下肢中线D.下肢前缘√解析:5.少阳胆经循行于(分数:2.00)A.上肢后缘B.下肢后缘C.下肢中线√D.下肢前缘解析:6.太阳膀胱经循行于(分数:2.00)A.上肢后缘B.下肢后缘√C.下肢中线D.下肢前缘解析:7.奇经八脉中,调节阳经之气血,反映脑、髓、肾的机能的是(分数:2.00)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8.奇经八脉中,被称为“血海”的是(分数:2.00)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解析:9.奇经八脉中,交于目内眦、主左右之阴阳、司眼睑开合、司下肢运动的是(分数:2.00)A.冲脉B.任脉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解析:10.经八脉中,联络全身的阴阳经络的是(分数:2.00)A.冲脉B.任脉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解析:11.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在头面部相交于(分数:2.00)A.鼻翼旁√B.目内眦C.目外眦D.人中穴12.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相交于(分数:2.00)A.鼻翼旁B.目内眦√C.目外眦D.人中穴解析:13.“入上齿中”的经络是(分数:2.00)A.手阳明大肠经B.足阳明胃经√C.手太阳小肠经D.足太阳膀胱经14.“起于胞中”的经脉是(分数:2.00)A.任脉B.督脉C.任脉、督脉D.任脉、督脉、冲脉√解析:15.“主胞胎”的经脉是(分数:2.00)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解析:解析:任脉为阴脉之海,蓄积阴血,为妇人妊养之本。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按诊)-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按诊)-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按诊)-试卷1-2(总分:21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48,分数:96.00)1.七情损伤,首先影响A.精气B.津气C.心神√D.运化七情首先影响心神——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2.痰饮的致病特点为A.阻滞气血运行√B.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等脏腑C.影响血脉运行D.影响新血生成痰饮致病特点为:(1)阻滞气血运行:痰饮阻于经络、脏腑,妨碍气血运行,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

(2)影响水液代谢:主要是影响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

(3)易于蒙蔽心神:痰蒙心窍或痰火扰神,出现头晕目眩,痴呆癫狂,神昏谵妄。

(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痰饮随气流行全身各处。

并容易兼邪致病,病证繁。

3.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致病特点A.易于蒙蔽心神√B.易于阻滞气机C.影响血脉运行D.病位固定、病证繁多瘀血的致病特点为:(1)易于阻滞气机:血瘀必兼气滞,如外伤出血,局部气机郁滞,而见青紫、肿胀、疼痛等症。

(2)影响血脉运行:如瘀阻心脉出现胸痹心痛;瘀阻脉道,可血逸脉外;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可见唇甲青紫,皮肤、舌面瘀斑,脉涩不畅。

(3)影响新血生成: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肌肤甲错,毛发不荣。

(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4.下列哪项对燥邪的叙述是不正确的A.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B.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卫失宣,发为外燥病症C.燥为秋季的主气,兼邪不同可分温燥、凉燥。

温燥发于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由燥与热合所致,凉燥发于深秋近冬寒,由燥与寒合所致D.燥邪起病隐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D为湿性黏滞病程缠绵的致病特点。

5.下列哪项是结石的形成原因A.饮食不当B.情志内伤C.药物服用不当D.以上均是√结石形成的原因是:(1)饮食不当:偏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蕴结肝胆,久而为胆结行;空腹吃柿子、生枣。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及发病)-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及发病)-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及发病)-试卷2(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七情损伤,首先影响A.精气B.津气C.心神√D.运化七情首先影响心神——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2.痰饮的致病特点为A.阻滞气血运行√B.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等脏腑C.影响血脉运行D.影响新血生成痰饮致病特点为:(1)阻滞气血运行:痰饮阻于经络、脏腑,妨碍气血运行,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

(2)影响水液代谢:主要是影响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

(3)易于蒙蔽心神:痰蒙心窍或痰火扰神,出现头晕目眩,痴呆癫狂,神昏谵妄。

(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痰饮随气流行全身各处。

并容易兼邪致病,病证繁。

3.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致病特点A.易于蒙蔽心神√B.易于阻滞气机C.影响血脉运行D.病位固定、病证繁多瘀血的致病特点为:(1)易于阻滞气机:血瘀必兼气滞,如外伤出血,局部气机郁滞,而见青紫、肿胀、疼痛等症。

(2)影响血脉运行:如瘀阻心脉出现胸痹心痛;瘀阻脉道,可血逸脉外;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可见唇甲青紫,皮肤、舌面瘀斑,脉涩不畅。

(3)影响新血生成: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肌肤甲错,毛发不荣。

(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4.下列哪项对燥邪的叙述是不正确的A.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B.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卫失宣,发为外燥病症C.燥为秋季的主气,兼邪不同可分温燥、凉燥。

温燥发于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由燥与热合所致,凉燥发于深秋近冬寒,由燥与寒合所致D.燥邪起病隐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D为湿性黏滞病程缠绵的致病特点。

5.下列哪项是结石的形成原因A.饮食不当B.情志内伤C.药物服用不当D.以上均是√结石形成的原因是:(1)饮食不当:偏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蕴结肝胆,久而为胆结行;空腹吃柿子、生枣。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试卷2-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试卷2-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试卷2-2(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心悸气短与下列哪项同见,对诊断心阳虚证最有意义A.面色萎黄B.神疲乏力C.形寒肢冷√D.头晕目眩此题考查的是心阳虚证辨证要点:本证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与阳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2.患者面赤口渴,胸闷气粗,心烦不寐,甚则胡言乱语,哭笑无常,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此属A.痰火扰心证√B.痰迷心窍证C.心火亢盛证D.心血瘀阻证痰火扰神证是指火热痰浊交结,扰闭心神,以狂躁、神昏及痰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又名痰火扰心(闭窍)证。

临床表现:(1)神志异常:心烦,失眠,甚则神昏谵语,或狂躁妄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证)。

(2)痰火内扰:发热,口渴,胸闷,气粗,咯吐黄痰,喉问痰鸣,面赤,舌质红。

苔黄腻,脉滑数。

3.患者心烦口渴,小便赤涩,尿道灼痛,舌尖红赤,苔黄,脉数。

应考虑为A.膀胱湿热证B.心火亢盛证C.肝胆湿热证D.小肠实热证√小肠实热证是指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于心热下移小肠所致。

临床表现口渴,心烦.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灼热涩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4.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心阳虚证及心阴虚证的共同表现是A.心悸√B.气短C.失眠D.多梦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及心阳暴脱证的鉴别心血虚证及心阴虚证的鉴别要点5.患者神疲乏力,咳嗽无力,动则气短,痰液清稀,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嫩,脉虚。

应考虑为A.脾气虚证B.肺气虚证√C.心肺气虚证D.肺肾气虚证肺气虚证是指肺气虚弱,呼吸无力,卫外不固,以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肺病表现: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咯痰清稀,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气虚的表现:声低懒言,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6.下列哪项不是燥邪犯肺证和肺阴虚证的共同症状A.干咳痰少B.痰粘难咯C.发热恶风√D.舌干少津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鉴别。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平肝息风药)-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平肝息风药)-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平肝息风药)-试卷1-2(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哪项不是石决明的功效(分数:2.00)A.平肝潜阳B.镇惊安神√C.制酸止痛D.清肝明目解析:解析:石决明的功效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此外,煅石决明还有收敛、制酸、止痛、止血等作用。

2.既能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又能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药物是(分数:2.00)A.牡蛎√B.龙骨C.磁D.代赭石解析:解析:牡蛎的功效是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龙骨的功效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磁石的功效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代赭石的功效是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3.牡蛎、龙骨功效的共同点是(分数:2.00)A.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B.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C.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D.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解析:解析:牡蛎的功效是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龙骨的功效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因此其功效的共同点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4.下列哪项不是代赭石的主治病症(分数:2.00)A.头晕目眩B.呃逆噫气C.血热吐衄D.心悸失眠√解析:解析:代赭石的功效是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主要用来治疗:(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2)呕吐,呃逆,噫气;(3)气逆喘息;(4)血热吐衄,崩漏。

5.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清肝明目,镇惊安神的药物是(分数:2.00)A.石决明B.珍珠母√C.牡蛎D.菊花解析:解析:珍珠母的功效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石决明的功效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牡蛎的功效是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菊花的功效是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石决明、珍珠母功效的共同点是(分数:2.00)A.平肝潜阳,息风止痉B.平肝潜阳,清肝明目√C.息风止痉,清肝明目D.息风止痉,解毒散结解析:解析:石决明的功效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珍珠母的功效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因此其功效的共同点为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试卷1 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试卷1 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 2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总分:62.00,做题时光: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产生表证的主要缘由是(分数:2.00)A.虫兽所伤B.六淫袭表√C.里邪出表D.劳倦所伤解析:解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人时所产生的症候。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病人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其病机是(分数:2.00)A.由表入里B.由阳转阴C.里邪出表√D.正虚恋邪解析:解析:某些里证,病邪从里透达于外,称为里邪出表。

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都是病邪由里出表的表现。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病人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其症属(分数:2.00)A.真热假寒B.表热里寒C.上热下寒√D.表实里虚解析:解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光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

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属上热特点;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属下寒症证特征,故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口渴,烦躁,尿黄,其证属(分数:2.00)A.表邪人里B.表寒里热√C.表里俱热D.表寒里虚解析:解析:表寒里热证是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

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属表寒证特点,口渴,烦燥,尿黄属里热证特征。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病人手足厥冷,脉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此属(分数:2.00)A.外寒内热B.真寒假热C.真热假寒√D.阴虚内热解析:解析:真热假寒证即内有真热而外现假寒的证候。

该病人手足厥冷,脉沉为假寒之象,是因为内热炽盛,阳气郁闭,不能外达所致。

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等内热表现才是疾病的本质。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临床表现的是(分数:2.00)大便秘结A.B.五心烦热√C.痰涎壅盛D.高热解析:解析: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安神药)-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安神药)-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安神药)-试卷1-2(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既能镇惊安神,又能清心、解毒的药物是(分数:2.00)A.琥珀B.磁石C.龙骨D.朱砂√解析:解析:朱砂的功效是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琥珀的功效是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磁石的功效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日,纳气平喘;龙骨的功效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2.下列药物中能用于治疗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的是(分数:2.00)A.琥珀B.朱砂√C.龙骨D.磁石解析:解析:朱砂能清心镇惊,安神解毒;除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和惊风癫痫外,还用于治疗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3.朱砂内服的用法用量是(分数:2.00)A.入丸、散服,0.1~0.5g √B.入丸、散服,0.01~0.05gC.入煎剂,0.1~0.5gD.入煎剂,0.01~0.05g解析:解析:朱砂内服,只宜入丸、散服,每次0.1~0.5g;不宜入煎剂。

4.朱砂入药的正确炮制方法是(分数:2.00)A.水飞√B.炙C.煅D.煨解析:解析:朱砂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日gS),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照水飞法研成极细粉末,晾干或40℃以下干燥。

5.既能镇惊安神,又能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的药物是(分数:2.00)A.琥珀B.磁石√C.龙骨D.朱砂解析:解析:磁石的功效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琥珀的功效是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龙骨的功效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朱砂的功效是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6.磁石一般不适用于治疗(分数:2.00)A.肾不纳气,虚喘不已B.滑脱诸证√C.肝阳上亢,头晕目眩D.心神不宁,惊悸解析:解析:磁石的功效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主要用于治疗:(1)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癫痫;(2)头晕目眩;(3)耳鸣耳聋,视物昏花;(4)肾虚气喘。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2(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气机失调中,( )升降失常最为重要。

(分数:2.00)A.脾胃√B.肝胆C.肺肾D.肝肺解析:解析:气机升降失常病变中,脾胃和肝肺升降失常较重要,尤以脾胃升降失常最为重要。

2.下列关于血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表现为刺痛,痛有定处,得温而不减√B.为血分有热,血行加速的病理状态C.病因为邪热入血或五志过极化火D.病机主要以实为主解析:解析:A为血瘀的表现。

3.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乏力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甚则萎废不用,属于(分数:2.00)A.气滞血瘀B.气血两虚√C.气血不荣经脉D.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解析:解析: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4.气血关系的失调主要指(分数:2.00)A.气滞血瘀B.气血两虚C.气血不荣经脉D.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解析:解析:气血关系的失调主要指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主要有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和气血不荣经脉等几个方面。

5.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的突然流失而脱散是指(分数:2.00)A.气不摄血B.气血两虚C.气血不荣经脉D.气随血脱√解析:解析:气随血脱是指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的突然流失而脱散,致气血并脱的危重病理状态。

6.肢体麻木或运动不便,甚则不用;肌肤干燥、瘙痒、欠温,甚则肌肤甲错,是指(分数:2.00)A.气不摄血B.气血两虚C.气血不荣经脉√D.气随血脱解析:解析:气血不荣经脉指因气血虚衰或气血失和,以致气血相互为用的功能减退,对经脉、筋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肢体筋肉等运动失常或感觉异常的病理状态。

7.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的脏腑有(分数:2.00)A.心、脾、肾B.心、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解析:解析: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的脏腑有肺、脾、肾三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综合-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阴病治阳”的含义是(分数:2.00)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补阴以制阳D.补阳以制阴√解析:[解析] 阳偏衰产生的是“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治疗当扶阳抑阴,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2.阴损及阳终致阴阳俱损的理论根据是(分数:2.00)A.阴阳转化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解析:[解析] 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

同样,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

3.属于五行相侮的是(分数:2.00)A.其气有余,则制己所胜B.其气有余,则制己所不胜√C.其气不足,则制己所胜D.其气不足,则制己所不胜解析:[解析]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

又称“反克”。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这是对五行相乘与相侮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很好说明。

4.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分数:2.00)A.比较B.类比C.演绎√D.以表知里解析: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分数:2.00)A..心√B..肺C..肝D..脾解析: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分数:2.00)A..心C..肝D..肺√解析: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分数:2.00)A..心B..肺C..肝√D..脾解析: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分数:2.00)A..心B..肺C..肝D..肾√解析: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分数:2.00)A..心B..肺C..肝D..脾√解析:1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分数:2.00)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解析:1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分数:2.00)A.前半夜B.后半夜√C.上午D.下午解析:1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分数:2.00)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解析:13.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分数:2.00)A..水C..地D..气√解析:1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分数:2.00)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木侮土解析:15.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分数:2.00)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解析:16.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分数:2.00)A.生殖之精B.后天之精C.自然界之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解析:1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分数:2.00)A.精的作用B.气的作用C.神的作用√D.精气互化的作用解析:18.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分数:2.00)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交感合和√D.消长平衡解析:19.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分数:2.00)A.培土生金√B.佐金平木C.泻南补北D.抑木扶土解析:20.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分数:2.00)A.比较√C.类比D.反证解析:21.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分数:2.00)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解析:22.脾病传肾属于(分数:2.00)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解析:23.气的根本属性是(分数:2.00)A.上升B.下降C.外出D.运动√解析:24.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分数:2.00)A..气√B.气机C.气化D.彼此感应解析:25.“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分数:2.00)A.相生B.相克C.相乘D.制化√解析:26.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分数:2.00)A.结果B.根由√C.形式D.物质解析:27.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分数:2.00)A.比较C.类比D.以表知里解析:28.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分数:2.00)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解析:2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分数:2.00)A.事物的对立B.事物的对立统一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解析:30.阴阳交感是指(分数:2.00)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解析:31.阴阳属性的征兆是(分数:2.00)A.动静B.水火√C.上下D.晦明解析:32.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分数:2.00)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比较、演绎、类比√解析:33.不属阳的特性的征象是(分数:2.00)A.面色红赤B.声低息微√C.多言躁动D.身热口渴解析:34.属于“子病犯母”的是(分数:2.00)A.脾病及肺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解析:35.“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分数:2.00)A.阴阳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解析:36.在五行生克关系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木克土B.火生土C.金生水D.水克木√解析:37.哪项不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分数:2.00)A.培土生金B.滋水涵木C.金水相生D.佐金平木√解析:38.属五行之“金”的是(分数:2.00)A..筋B..脉C..肉D..皮√解析:39.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心为(分数:2.00)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解析:4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于(分数:2.00)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解析:41.“阴病治阳”适用于(分数:2.00)A.阳偏盛C.阳偏衰√D.阴偏衰解析:42.阴阳之“征兆”是(分数:2.00)A.内与外B.明与暗C.上与下D.水与火√解析:43.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分数:2.00)A..脾B..心√C..肾D..肝解析:44.五行学说中“土”的特性是(分数:2.00)A.炎上B.稼穑√C.润下D.从革解析:45.“泻南补北”法适用于(分数:2.00)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亢解析:46.“热者寒之”主要适用于(分数:2.00)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解析:47.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分数:2.00)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解析:48.根据五行学说,五季中的“长夏”应归属于(分数:2.00)A..木C..土√D..金解析:49.“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分数:2.00)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解析:50.“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分数:2.00)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用√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