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选讲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第四版) C1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第四版) C1

三、对文化专制舆论的批判
普鲁士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统治, 竭力控制书报和媒体,限制著作家和创 作家的写作自由,大造推行文化专制主 义的舆论。
四、风格的主体性因素和客体 性因素
马克思论证了风格的主体性因素和客体 性因素的辩证的统一性。
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风格的主体性因
素。他指出:“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个 人身上会获得不同的反映,并使自己的 各个不同方面变成同样多不同的精神性 质”。表现同一个对象,由于创作主体 的审美个性、审美意识、价值取向的差 异,使反映不可能是纯客观的摄照和摹 拟,而必然打上主观意志的印记,带有 各不相同的精神特质。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强调风格的客体性 因素。重视客观对象的特征、属性,尤 其是外部世界的客观真理性对作家的创 作个性和创作风பைடு நூலகம்的制约性。
第一讲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摘录)
一、《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 查令》的写作背景
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写于1842年初。这是马克思的第一篇反 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和代表德国封建反动 势力的思想统治的政论性文章。
二、写作风格的主体特性
风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国 家的思想自由度的重要尺度,是判断一 个思想家、著作家和创作家的精神个性 是否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_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_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1、自然地人化又称人化的自然。

马克思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使用的术语,表示一种过程,即客观的自然界不断地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或者说,由于人的对象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天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自然地人化,是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界,人类创造的自然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本质力量越老越表现了自然界的对象化,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自然,成为人工生态系统。

自从有了人以后,人类为了能够生活就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作用于自然,变天然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

人引起自然界的变化时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体现,并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

3、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

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

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得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A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B人同自己的劳动过程本身相异化。

C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

D人同人相异化,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

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4、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指文学是应该有生活基础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应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文学创作应该以客观生活为源泉,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同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学也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包括文学的文化特性,文学的政治特性,文学的现实性、阶级性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功利性。

6、莎士比亚化A这是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概念。

B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第一,真是的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

马克思文艺论著选讲试题

马克思文艺论著选讲试题

马克思文艺论著选讲试题1、①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②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③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畸形④劳动用机械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人变成了机械,劳动生产了指挥,但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2、关于劳动对自然和人的改造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①是人和自然相互异化、疏远②使自然成为人化的自然③使人成为对象化的人④使人能在他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3、关于社会实践对人和自然的改造作用,正确的是①②①创造了客观世界相互的改变主观世界②使现实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4、关于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正确的是(动物也生产,他也为自己营造巢穴和住所但是动物生产它自己或他的幼崽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吤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在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与他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对待自己的产品。

5、下列现象能说明“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指具有有限的意义①对于一个忍饥挨饿的人来说并不存在人得食物形式,而只有作为食物的抽象存在②食物同样也可能具有最粗糙的形式,而且不能说,这种饮食与动物的饮食有什么不同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④贩卖矿物的商人指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

6、关于阶级社会意识形态发展复杂性不正确的是③①新生阶级为了革命目的,往往把自己思想唯一合理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②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具有某种普遍性③在统治阶级平衡发展时期,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艺术不可能表现出人民性和民主性④在统治阶级没落时期一部分统治层人士,这样那样流露出同情人民群众利益和愿望的思想。

7、马克思告诫人民考察变革必须加以区别的是①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发生变革②意识形态的形式8、马克思倡导的几种思维方式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理论的思维方式9、《旧人与新人》中的两种环境指盐场环境和维也纳交界10、恩格斯认为倾向诗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11、恩格斯《城市姑娘》不足在于①③④①不够现实主义②未完成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使命③环境不够真实④过多表现了作者的倾向⑤人物缺乏个性12、恩格斯把唯物主义作为公式剪裁历史的具体表现是①把整个挪威和那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归于小市民阶层的范畴②对德国小市民的看法应加在这一挪威小市民阶层身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件讲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件讲解
德国社会民主党。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 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 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 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关于费尔巴哈
? 费尔巴哈把实践活动 看成是“不洁”的、实 践活动中“我完全以自 私的态度对待事物”。
? 费尔巴哈:在自由知 性之光中,对象象金 刚石一样发出异样耀 目的光辉,象水晶一 样的清澈透明。
?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 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 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
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 个人,实际上是属於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四、“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 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 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 “总之,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完成了,一 方面,因为他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 的方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建造了 哲学的迷宫);另一方面,因为他给我 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些体系的迷宫而达 到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
? 但是,尽管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哲学, 但并没有真正战胜黑格尔哲学,他对黑 格尔哲学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抛弃 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待黑格尔哲 学的正确态度是扬弃它,克服它的唯心 主义,拯救出它的辩证法,而这个任务
?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了恩 格斯的肩上。恩格斯在《 费尔巴哈论》中系统地阐 述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之间的关系, 实现了马克思和他本人多年的愿望。
? 此外,恩格斯撰写此书也是当时思想斗争的需要。 19世纪70---80 年代,马克思主义在西欧社会广泛传 播,在工人阶级中产生广泛影响;但也遭受到资产 阶级思想家的误解和攻击,他们企图用新康德主义 和新黑格尔主义错误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 哲学,在 当时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乱。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复习题一、填空1、马克思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是《》。

2、《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又被称为《》。

3、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包含着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评,以及对的革命改造4、马克思指出创造了美。

5、写出一部歌德的代表作《》6、“风格就是人”是马克思援引的18世纪法国作家的话。

7、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用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

8、马克思指出创造了美。

9、《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围绕如何评价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同派进行辩争的论战性著作。

10、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共同撰写的一部论战性著作是。

11、《<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导言》两篇论著,极其简明精湛地阐述了决定的基本原理。

12、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张文艺创作的出发点是、从。

13、在《德》中马、恩指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

14、《德》中所批判的“德意志的意识形态”,主要指当时流行于整个德国的和。

15、“真正的社会主义”导源于费尔巴哈和赫斯的。

16、卡尔格律恩是的代表人物17、《<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中极其简明精湛地阐述了的基本原理。

18、马克思的《序言》揭示了社会结构,即、、的相互关系19、马、恩在给拉萨尔的信中的现实主义理论的首要内容是要不要。

20、敏娜考茨基是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家。

21、恩格斯《致敏娜考茨基》的这封信,就长篇小说《》进行了评论和理论探讨22、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对中篇小说《》进行了评论。

23、写出一部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一部代表作《》24、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历史剧《》同拉萨尔展开了论争。

在人物塑造问题上批评了两种违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倾向:和。

25、恩格斯的《致保尔恩斯特》中指出,开展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的观点和方法。

26、高尔基称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是“19世纪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杰作”。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 第五版第七讲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 第五版第七讲

摘录
但是,不管阶级对立具有什么样的形式,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 的剥削却是过去各个世纪所共有的事实。因此,毫不奇怪,各个世纪的社会 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这些形 式,这些意识形式,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 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摘录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 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 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 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 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 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 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 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 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录
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 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 步调一致的。
当古代世界走向灭亡的时候,古代的各种宗教就被基督教战胜了。当基 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的时候,封建社会正在同当时革命的资产 阶级进行殊死的斗争。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 仰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 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详解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详解

马克思指出:“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 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 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专有的方式掌握 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 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 握的”
艺术 宗教 实践 理论
理论:逻辑性、客观性、科学性
宗教:幻想性、主观性、虚幻性
艺术:形象性、情感性、想象性
实践:科学性、实践性、规律性



第一讲 马克思的美学思想 第二讲 马、恩论文艺的一般的社会性质和规律 第三讲 马、恩论文艺的特殊性质 第四讲 马、恩论历史悲剧 第五讲 恩格斯论现实主义及典型 第六讲马.恩的”世界交往”的理论 第七讲 列宁、斯大林论文艺 第八讲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 第九讲 邓小平、江泽民论文艺
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 一,由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该理 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 历这5个阶段: A:Attention(引起注意) I:Interest (引起兴趣) D:Desire(唤起欲望) M:Memory(留下记忆 A:Action(购买行动)
《巴黎手稿》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由3个 笔记本组成,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马克 思在《巴黎手稿》中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作了分析批判。肯定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的功绩在于:把劳动提高为政治经济学的唯 一原则,揭示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 并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反比关系。同时批判 了它“把资本家的利益当作最后的根据”, 把私有财产当作前提,以及把私有财产的规 律看作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的形而上学方法 和为资产阶级辩护的立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 背景介绍 2 美的本质 3 美的根源以及美感的形成 4审美需要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5 审美能力的形成及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 6《手稿》对美学和文艺学的启示

马克思文艺论著选讲

马克思文艺论著选讲

马克思文艺论著选讲(第三版)1. 单项选择题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地点是巴黎。

3.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写作年代是1844年。

4. “巴黎手稿”指马克思青年时代写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 马克思观察包括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社会实践。

6. 历史上开创性地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观察美现象的是马克思。

7. 关于劳动对自然和人的改造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使人和自然相互异化、疏远。

8. 关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动物也为自己营造巢穴,因此,动物也按美的规律来建造。

9. 下列现象能够说明人“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的是:贩卖矿物的商人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10. 马克思最早提出并深入阐述“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的菱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1. 对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列廉洁不正确的是:是对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的评论。

12. 关于社会实践与美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客观世界的美都是劳动创造的。

13. 社会实践与美的关系:客观实践的美都是劳动创造的。

14. 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共同撰写的一部论战性著作是《神圣家族》,它主要评论的作品是《巴黎的秘密》。

15. 关于《神圣家族》,下列廉洁不正确的是:是马克思撰写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

16. 《神圣家庭》是马克思、恩格斯围绕如何评价欧仁苏的长《巴黎的秘密》同当时青年黑格尔派进行辩争的论战性著作。

17.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共同撰写的一部论战性著作。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共同撰写的一部论战性巨著。

1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科学论断,首见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论述的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1.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主张文艺创作应该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 第五版第十五讲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 第五版第十五讲
列舞夫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 子
《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0卷,39~41页。
第十五讲 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
(1910年11月28日[12月11日])
列宁
摘录
几乎俄国所有大城市的工人都已经对列·尼·托尔斯泰的逝世作出了反 应,他们用各种方式对这位曾经写了许多最卓越的艺术作品从而置身世界大 文豪之列的作家,对这位曾经以巨大的力量、信念和真诚提出许多有关现代 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点问题的思想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们的态 度大体上由在报上登载的第三届杜马工人代表所发的电报表明了。
《列宁选集》,3版,第2卷,241~246页。
第十五讲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1908年9月11日[24日])
列宁
摘录
把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名字同他显然不理解、显然避开的革命联系在一起, 初看起来,会觉得奇怪和勉强。分明不能正确反映现象的东西,怎么能叫作 镜子呢?然而我国的革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在直接进行革命、参加革 命的群众当中,各社会阶层的许多人也显然不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也避开 了事变进程向他们提出的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 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 方面。
第十五讲
《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0卷,19~26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列·尼·托尔斯泰
(1910年11月16日[29日])
列宁
摘录
列夫·托尔斯泰逝世了。他作为艺术家的世界意义,他作为思想家和说 教者的世界声誉,都各自反映了俄国革命的世界意义。
早在农奴制时代,列·尼·托尔斯泰就作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出现了。 他在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活动中创造了许多天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 他主要是描写革命以前的旧俄国,即1861年以后仍然处于半农奴制下的俄国, 乡村的俄国,地主和农民的俄国。在描写这一阶段的俄国历史生活时, 列·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这么多的重大问题,能达到这样巨大的 艺术力量,从而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由于托尔斯泰 的天才描述,一个受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成了全人类艺术发 展中向前迈进的一步。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 第五版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 第五版第四讲
德意志意识形态 识”中,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 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 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 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 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
摘录
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每个个人 和每一代当作现成的东西承受下来的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 是哲学家们想像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是他们神化 了的并与之作斗争的东西的现实基础,这种基础尽管遭到以“自我意识”和 “唯一者”的身分出现的哲学家们的反抗,但它对人们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 影响却丝毫也不因此而有所削弱。……
…………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 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 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占统治地位的思 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表现为思想的占统 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各种关
德意志意识形态 无产者面前由此出现了升到无产阶级之上的可能性,但是只有当他们变成 资产者的时候才达到这一点。……
摘录
………… ……桑乔以为,拉斐尔的绘画跟罗马当时的分工无关。如果桑 乔把拉斐尔同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提戚安诺比较一下,他就会发 现,拉斐尔的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同当时在佛罗伦萨影响下形成 的罗马繁荣有关,而列奥纳多的作品则受到佛罗伦萨的环境的影响 很深,提戚安诺的作品则受到全然不同的威尼斯的发展情况的影响 很深。和其他任何一个艺术家一样,拉斐尔也受到他以前的艺术所 达到的技术成就、社会组织、当地的分工以及与当地有交往的世界 各国的分工等条件的制约。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 他的天才,这就完全取决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取决于分工以及由 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完整笔记简答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完整笔记简答

简答1.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马克思是如何宣传文学风格的?2、6答:1)“风格就是人”。

风格作为写作主体的人的精神个性,反映着作家心灵世界内在的独特的意志和质态。

2)每个作家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我有权利表露自己精神风貌’。

3)靠法律和指令推行舆论的一致性违背了作家的个性与自由,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

我是一个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令我用谦逊的风格。

4)风格的主体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风格主体性因素。

他指出: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个人身上会获得不同的反映,并使自己的各个不同方面变成同样多不同的精神性质。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强调风格的客体性因素。

重视客观对象的特征、属性,尤其是外部世界的客观真理性对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的制约性。

马克思说难道探讨的方式不应当随着对象改变吗?当对象欢笑的时候,探讨难道应当严肃吗?当对象悲痛的时候,探讨难道应当谦逊吗?如果我们撇开一切主观的东西即上述情况不谈,难道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应当对探讨发生一些即使是最微小的影响吗?2.简诉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对文化专制舆论的批判。

5答:1)普鲁士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统治,竭力控制书报和媒体,限制著作家和创作家的写作自由,大造文化专制主义的舆论,但他们却以文明的语言修辞表达出来,如“要谦逊”、“要严肃”、“要合乎真理”等。

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

2)马克思认为,谦逊不能理解为像歌德所说的叫化子那样的谦逊,不能“把精神变成叫化子”。

谦逊意味着有助于揭示事物本质特征、思想的普遍性,即真理。

(3)马克思认为,如果不是把严肃理解为“掩盖灵魂缺陷的一种伪装”,而是把严肃理解为“对待事物的严肃”,那么规定“要严肃”的命令,则会完全失去意义。

严肃的本质是要求按照事物本身的面貌来说话。

“过分的严肃”会流于“最大的滑稽”,会妨碍对真理的探讨,不可能使美学批评表现得彻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一讲导言PPT3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一讲导言PPT34页

END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一讲导言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文艺创作应确立怎样的出发点?答:《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表述的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哲学基础是和马克思、恩格斯先后所提倡的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贯通的。

主张文艺创作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出发,反对从意识和观念出发,从作家随想的意图和动机出发,或图解理论原则,或注释政治条文,或演绎抽象概念,或用主观意念剪裁生活、改造人物,或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寻找个别素材未事先拟定的主题作印证。

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及其对于认识文艺本质的意义【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作用是第二位的,其中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也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在性质和程度方面有两个方面,其实,这也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在自身发展中还具有历史继承性.主要有两个来源:一,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二是集成前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社会意识就是在这两个来源中相互作用形成的.【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要从社会实际出发。

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反对割裂二者关系,既反对片面夸大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否认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又反对否认社会意识能动性的形而上学。

3.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地位及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种特殊样式和水准的文学艺术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是有一定的历史基因和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和催生的。

因此,只有现实的社会生活,才是产生特定的文学艺术的来源。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形式,包括文学艺术,都不能从自身中求得正确的阐发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正如马克思所以一再强调的,任何一种意识形式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和生产关系之间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对文学艺术而言,也是如此。

一切从文艺本身来理解和阐释文艺的意愿和企图都是不科学的,甚至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迷茫和虚妄之中。

一定历史阶段的文艺,包括它的产生、内容、性质和功能都应当而且必须从所属时代的社会结构和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中才能到到正确的科学的解释。

文艺作为一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决定的,它即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作家艺术家对它们所属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的结晶。

因此,我们有理由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有机结合上来把握文艺的性质、内容和功能。

脱离唯物史观,单纯地运用反映论来理解文意,或撇开反映论孤立地依据唯物史观来阐明文艺,都是失之偏颇的。

应当而且必须坚持观察和认识文艺现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总体统一性原则。

4.什么是艺术生产?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

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

但决定艺术生产的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他的精神生产性质。

马克思对艺术生产有两方面含义的阐述:1、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

2、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生产方式。

5.艺术生产论与意识形态二者的关系。

①“意识形态论”为为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

②艺术生产论则主张艺术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论。

③两者并不相悖,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语言对艺术本质问题作出的相同的统一的理论表述。

因此,“艺术生产论”应理解为从生产的视角谈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应理解为从意识形态的视角谈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

6.阐述艺术生产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艺术品是主客体之间艺术活动的产物.艺术活动中主客体之间互相影响,紧密关联. 艺术活动是人类所从事的文学艺术创作、鉴赏、批评等活动的总称.它本身是一个包含有诸多因素的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类整体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存在.在艺术活动中同时产生了主体和客体.主、客体之间通过中介(方法、手段、程序等)相互联结,形成一个实际的艺术活动系统,主体与客体就是表示活动者与活动对象之间特定关系的哲学范畴.它们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的物与物的关系,而是一种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7.阐述恩格斯的历史悲剧观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科学地总结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悲剧性矛盾和悲剧艺术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刻地揭示了悲剧的客观社会根源,从而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悲剧观。

与黑格尔相反,他们不是从精神的发展中探索悲剧的根源,而是从人类历史辩证发展的客观进程中揭示悲剧冲突的必然性。

他们认为,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①。

在评论拉萨尔的悲剧《济金根》的通信中,他们批评拉萨尔以黑格尔的抽象的绝对理念来解释他的剧本中悲剧冲突的根源,忽视了十六世纪德国社会中的现实阶级矛盾,并深刻地指出了,悲剧主角济金根必然灭亡的深刻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坚决反对解放农民的贵族,另一方面是起来反对封建主压迫的农民群众,而济金根作为一个垂死阶级的代表起而反对现存制度,企图站在两者之间,“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①。

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悲剧冲突的本质,指出悲剧冲突根源于两种社会阶级力量、两种历史趋势的尖锐矛盾,以及这一矛盾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不可解决,因而必然地导致其代表人物的失败与灭亡。

8.“莎士比亚化”的具体内涵:第一,莎士比亚的创作从现实出发,从社会生活出发,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社会历史、现实生活以及当时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深刻矛盾给予了真是的反映。

第二,莎士比亚的创作以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方法,创造出典型环境,写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哈姆雷特》《李尔王》就是典型的代表。

第三,“莎士比亚的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莎士比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莎士比亚化”的具体表现:第一,要求严格的从客观的现实生活出发,严格的按现实的本来面目再现现实,就像是现实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惟妙惟肖。

他的剧作处处洋溢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理想和激情。

第二,广泛而深刻的描写社会生活,正确处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通过对特定环境中的现实人物的真实描写,揭示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第三,还要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人物塑造的个性化以及语言的明快、朴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等等。

9.所谓“莎士比亚化”实际上就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其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10.什么是席勒式所谓“席勒式”就是从观念出发,以主观观念的演绎代替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的创作倾向。

席勒是十八世纪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剧作家,也是著名的美学家。

但是席勒的剧作也有明显的缺点,主要是他的剧本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合生活逻辑、让人物宣讲作者政治理想、缺乏性格真实等等席勒式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创作的出发点是观念,而不是现实;他先从个别历史事件和人物得出一个认识(不管这种认识正确与否)进而把这个认识提升为“永恒的和必然的”思想,或曰“普遍精神”,然后反过来,把许许多多个别的历史事件都看作是“普遍精神”的具体表现。

第二,把作品中的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实际上抹杀了人们的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现实阶级内容,完全忽视了历史人物不同的阶级属性。

第三,忽视艺术思维的情感性、形象性的特点,离开剧情的发展,热衷于说教和议论,失去艺术感染力。

11.恩格斯关于艺术典型的理论及其对黑格尔理论的批评与继承关于艺术典型的塑造:(一)关于艺术典型和对黑格尔“这个”理论的吸取。

“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

”(1)讲典型人物应有代表性、普遍性;(2)典型人物应有鲜明的个性、特殊性;(3)人物所具有的代表性、普遍性与个性、特殊性,这两者互相融合渗透、统一,方才构成典型人物,即黑格尔所说的“这个”。

塑造典型的过程,就是把许多单个人身上的富有特性的东西集中起来,概括到一个人物身上,这样就形成了艺术典型。

(二)关于艺术典型的塑造:(1)塑造艺术典型必须从生活出发。

一个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应该严格的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反映生活,决不允许有丝毫的主观随意性。

(过分欣赏自己笔下的主人公,把他理想化)(2)要用“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塑造艺术典型。

如《荷马史诗》中的人物,“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

”黑格尔主张艺术典型的个性描写方面的三个特征:丰富性,即是多种性格特征充满生气的总和;明确性,即在诸多性格特征中,必须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坚定性,即始终如一的忠实于它自己的情致,根据自己的意志发出动作。

(3)艺术典型应是有代表性的性格。

应具有阶级和时代的特征,但不应该牺牲个性和特殊性。

(4)要描写好典型人物生活的环境.12.艺术的倾向性和真实性:(1)艺术的倾向性。

“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这句话首先是针对当时的文艺实践即倾向文学而言的;其次,当时许多作家忽视了文艺的形象特点,在他们的作品中,思想往往淹没了形象,成了传声筒。

由此可见,恩格斯所不满的是那种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的倾向文学,所指责的是那种缺乏艺术力量的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文学,所针砭的是那种以抽象的说教来取代情节和场面的丰富性的倾向文学,一句话,是针对有损于艺术特质的倾向文学。

再次,也是根据当时作家思想的具体情况,为了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而提出来的。

无产阶级也有强烈的倾向,但在当时情况下,它还遭受着歧视、迫害和摧残;另外,主要是指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古典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如能如实再现现实,让作品意义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如巴尔扎克,他勇于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

而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说教不仅减弱了作品的艺术魅力,而且扭曲了生活。

综上所述,恩格斯虽然反对“倾向文学”,但不反对文学倾向。

他赞扬巴尔扎克的作品是富有诗意的裁判,裁判,就是对人物、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是非好坏的评判,这就是文学的倾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