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因子分析

合集下载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若干性状的比较研究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若干性状的比较研究


青 海大 学学报
第2 9卷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供试 材料 .
随机抽取 6个 春性 品种 ( 6 4 4 8 1 、6号 、 3 A D 、 g一5 5 2号 、 U) 6个 半 冬 性 品种 ( 、4 Q 和 中双 9号 、 油 浙
78 华双 3号 、 5、 中双 l 0号 、40 沪 油 l 803、 2号 ) 为 供 试 材 料 。 叶 绿 素 测 定 了 其 中 的 5个 春 性 品种 作
s t c .c it rm dsaei ie n eo p s(piga dsm —wne)o Bas anp s i a et S sl o ou i s df r t ct e sr n e i it sn o e i e n fe y n r f rs c au i
L. i v s ae y t e f l e tmeh d n e g t d b h e d ts t o s,s e to oo tr a d i c ltn tl t o t p c t i p c rph t me e n no u ai g sak wi to h ik a h
1 2 3 茵核 病 的鉴定及 数据 处理 . .
菌核 病鉴定 采用 的是 花期牙 签茎杆 接种 法 J 。将牙 签置 于盛有 P D培养 液 的烧 瓶 中 , 浸泡 2 , 4h 然
后经灭菌后备用。将病菌接种到 P A平板中央, D 把备用的牙签呈放射状均匀摆放在圆片周围, 每个培
养 皿 2 。 当供 试油菜 盛花期 时 , 田间用直 径为 3m 0根 在 m消 毒铁钉 在离 地 3 m 的茎 杆处钻 孔 , 0c 最后将
收稿 日期 :0 1— 9一叭 21 0

13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分析

13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分析

13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分析
江满霞;高冰可;卢列健;张小元;阳太羊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5(056)004
【摘要】对江西省(长江中游)国家油菜区域试验3个试验点13个油菜品种的油菜株高、分枝部位等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和相关性进行分析.遗传力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地点间遗传变异F值差异较大,其值大小依次为第1次有效分枝部位、株高、
结荚密度、千粒重、第1次有效分枝数、主茎长,这些遗传力差异极显著;主茎角果数显著;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油菜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第1次有效分枝数都与籽粒产量接近显著水平.
【总页数】3页(P472-474)
【作者】江满霞;高冰可;卢列健;张小元;阳太羊
【作者单位】九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1;九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
西九江332101;九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1;湖口县城山农业技术综
合站,江西湖口332512;湖口县大垅农业技术综合站,江西湖口3325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4
【相关文献】
1.甘蓝型双低优质杂交油菜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
2.甘蓝型油菜JA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3.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含油量及
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4.甘蓝型油菜Ogura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5.甘蓝型油菜JA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蓝种植技术手册

甘蓝种植技术手册

甘蓝种植技术手册第一节概述一、甘蓝起源甘蓝,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基生叶旋叠,花两性,性甘,平,无毒。

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由野生甘蓝演化而来。

早在4000 年以前,野生甘蓝的某些类型就在东南欧洲被利用。

后逐渐传至欧洲各国栽培,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和选择、演化成上述不同的变种。

到公元9 世纪,甘蓝已为欧洲各国广泛种植供食用。

16 世纪传入北美洲。

现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北美各国的主要蔬菜甘蓝的普通园艺类型主要按食用部位分为3 类:①叶型,叶疏松而开展(如羽衣甘蓝及宽叶羽衣甘蓝等)或紧密包合呈头状(如普通甘蓝和萨伏依甘蓝);②花和粗花茎型,花稍畸变或无畸变(花茎甘蓝)及花变粗而畸变(如花椰菜和大头花茎甘蓝);③茎型,茎明显扩展成鳞茎状(如球茎甘蓝)。

羽衣甘蓝二、结球甘蓝植物学名结球甘蓝。

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顶芽或腋芽能形成叶球的一个变种,为二年生草本植物。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L,别名洋白菜、包菜、圆白菜、卷心菜、莲花白、椰菜等。

染色体数2n=2x=18。

叶球供食用,每100g 鲜菜含水分93.7-94.4g,碳水化合物2.7-3.4g,粗蛋白1.1-1.6g,粗纤维0.5-1.1g,维生素C38-41mg 等。

三、甘蓝的形态特征甘蓝属二年生草本,高30-90cm,全体具白粉。

全国各地有春、夏、秋、冬均有栽培。

1、根系。

根系浅,主要分布在深30cm,宽80cm 土层中。

2、茎。

短缩茎,外短缩茎着生莲座叶,内短缩茎着生叶球。

3、叶。

基生叶广大,肉质而厚,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5-40cm。

如牡丹花瓣样,层层重叠,至中央密集成球形,内部的叶白色,包于外部的叶常呈淡绿色;茎生叶倒卵圆形,较小,无柄。

4、花。

花期5-6 月,异花授粉,花轴从包围的基生叶中抽出,总状花序,上着生小花穗,花淡黄色;萼片4,狭而直立,星袋形;花瓣4;4 强雄蕊;罐蕊1。

5、果。

长角果,呈圆锥形,未熟果果荚青绿色,成熟果荚褐色,易开裂,内有数粒种子。

甘蓝

甘蓝

甘蓝为两年生草本植物。

起源于欧洲地中海至北海沿岸,具适应性广、病害少、产量高、营养丰富、耐贮运等特点。

1、生物学特性甘蓝是一种比较耐寒的蔬菜。

根系分布广而浅,抗旱力较差,耐寒、耐热性强。

一般在月平均温度7—25℃的条件下,均正常生长和结球,叶球生长适温17—20℃,高于25℃对生长不利,下部叶片脱落,延迟结球期。

甘蓝要求较高的湿度,水分不足生长受阻,产量低。

空气相对湿度要求80—90%。

甘蓝属长日照作物,充足的光照加速植株生长过程,喜欢肥沃且湿润的土壤。

甘蓝需磷肥较多,高磷肥可形成高产量。

增施钾肥,可提高抗病能力。

亩产量2500—3000千克。

2、类型与品种中甘11号:中国农科院品种,植株生长旺盛,节间较短,小叶圆球形,整齐而紧密,早熟,产量高,品质佳,抗寒力强,抗干烧心病,采收期集中。

3、栽培技术①育苗:3月中、下旬—4月上旬在温室或小弓棚中进行育苗,苗床面积25—30平方米,每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20千克,磷酸二铵50克,用50%托布津5克或多菌灵10克进行土壤消毒,耙平后压实,浇足底水。

按亩用种200—250克将种子拌细砂土均匀撒于苗床。

覆盖0.5厘米厚细潮土(营养土),并覆盖地膜。

幼苗出土后及时揭掉地膜,室内温度白天20—25℃,夜间13—15℃,定植前通风降温炼苗,前5—7天浇透水。

②定植:定植地块每亩施有机肥3—4方,磷酸二铵10—15千克,整地作畦。

5月中旬当幼苗5—6片叶,苗龄50天带土移栽,株、行距为30×30厘米,亩栽4000株左右,定植后浇水。

③田间管理:定植后轻浇1—2次缓苗水,以后适当控制浇水、蹲苗。

进入结球期后10—15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

缓苗一个月以后,结球前及芽球膨大期进行2—3次追肥,以尿素、二铵为主,每次每亩追10—15千克,辅助施磷酸二氢钾0.2公斤。

浇水和下雨后及时松土除草。

黑腐病用70%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用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Key Laboratory of Cotton and Rapeseed (Nanj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Jiangsu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Modern Crop Production, Nanjing 210014, Jiangsu, China; 2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 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
为油菜角果长度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用于关联分析的 496 份甘蓝型油菜包括地方品
种、育成品种及高世代育种材料。其中国内资源 444 份, 主要来自湖北、重庆、江苏、湖南、四川、陕 西等油菜主产省市; 国外资源 52 份, 主要来自德 国、瑞典、朝鲜、加拿大等国家(附表 1)。所有材料 均由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1.2 田间试验与表型调查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孙程明 1,2 陈 松 1 彭 琦 1 张 维 1 易 斌 2,* 张洁夫 1,* 傅廷栋 2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与油菜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 210014; 2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30070

新型黄籽甘蓝型油菜的获得及其遗传规律分析

新型黄籽甘蓝型油菜的获得及其遗传规律分析

Z A G Y n —ti,I i i ,I N i j WA G Ja WA G Y u—pn H N o g a L —m n J G J A A n— i , N un , N o n ig
( . i guIstt o r u ua Si c o i a e ir tY n zo 2 0 9 C i 1 J n s tue fA i l rl c ne Lx h s i ,a gh u2 5 0 , h a a n i gc t e f i D tc n 2 C lg i c nea dBo cnl y Y nzo nvr t,a gh u2 5 0 , hn ) . o ee fB o i c n i eh o g , agh uU i sy Y n zo 2 0 7 C ia l o se t o ei
般 黄籽甘 蓝 型 油 菜 和 白菜 型 油 菜 含 油 量 比黑 籽 高
25 . % , 白质 含量 高 2 6 ~ % 。黄 籽压 蛋 .% 5 榨 的原 油 中色素 含 量 少 , 于脱 色 加 工 。饼 粕 中蛋 便 白质含 量相对 较高 、 纤维 含量 相对较 低 , 也有利 于提
21 0 1年 6月
中 国油料作物学报
C ie e o r a o i co ce c s hn s un l f l rp sin e j o
2 1 ,3 3 : 2—3 6 0 13 ( )3 0 0
新 型 黄 籽甘 蓝 型油 菜 的获 得 及其 遗 传 规 律 分 析
张永泰 李爱 民 , , 蒋金 金 王 , 娟 王 幼平 ,
nps laa d rs c a u , eea a zd A n e ol e D 4 a i ab n as anp s w r nl e . mogt m t n s( 2 4—1 n 2 4— )hdhge p l B i y h w i adD 4 6 a i r pi 8 h a —

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2 2型近红外 光谱 分析仪 测定 各单株 的含 油量 、芥酸含
量、 硫苷含 量和油酸含量 , 取平均数进行 统计 分析 。 1 . 数据处理方法 5 试 验 数 据 运 用 软 件 D S .1的 P 30 系统 聚类 法进 行 聚类分 析 .以欧 式距 离作 为 品种 间距
应 用到育 种工作 中 。 分析 各亲 本 的遗传 亲缘 关 系 . 高 提
于育种工作 中 。目前 . 油菜 新 品种选 育 以杂交育种 为 主1 其 亲本 和 杂交 组 合 的选 配 尤 为重 要 . 聚类 分 析 7 1 , 将
l O个 角果 测 定 其 角 果 长 (m) 每 角粒 数 ( ) 任 取 c 和 粒 ,
10 0 0粒种 子称 其 千粒重 ( ) g 。取平 均数 进行 统计 分析 。 14 品质 性 状测定 . 用德 国 B u e 公 司生产 的 vco rk r etr /
年 收集 的种质 资 源 1 7份 , 中西 德 的 4 1 其 3份 . 典 1 瑞 7
份, 国 1 法 6份 , 日本 9份 , 兰 8份 , 波 澳大利 亚 7份 , 加
基金项 目: 浙江省重大科研项 目(0 5 6 5 C1 ) 2 0 R1A 0 钾 盐 , 酸 盐 大 于 硫 酸 盐 .- t  ̄ 钠 碳 -g  ̄
目标性状 育种 的亲 本选 配效 果 .总结 出高效 的亲本选
离. 以类 平均 法 ( P MA) UG 为聚类 方法
配方法 及建立 高效 的杂交模 式 . 从而 提高 育种水 平嘲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品种 类群 划 分 以 一 次有 效 分 枝 数 、有 效 分 枝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材 料 . 试 验材 料 为 浙 江 省农 科 院作 核 所 多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 “量身定制”让油菜质更优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 “量身定制”让油菜质更优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量身定制”让油菜质更优众所周知,菜油在川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菜籽油是黑褐色的,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清澈透明、色泽金黄的色拉油、调和油开始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

然而,比起传统的菜籽油,它们似乎总是缺点风味。

如果有一种油,能够兼备菜籽油的清香和色拉油的清澈,该多好!事实上,由西南大学牵头完成,并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项目,就为人们带来了这样的食用油。

1月11日,该项目负责人、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李加纳为记者揭秘了他们通过28年研究,对油菜进行“量身定制”的奥秘。

改良油菜基因,打造“优良血统”“菜籽油好吃不好看,加工成色拉油后,却好看不好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改良油菜的遗传基础。

”李加纳解释道,油菜根据原产地不同,可分为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三种,前两者有部分黄籽品种,油色较黄,油质较高,但产量偏低。

甘蓝型油菜产量高,应用面积大,但油色偏黑,油质差。

过去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甘蓝型油菜中,并没有天然黄籽,也就不可能榨出好看的黄色菜油。

为此,项目组采用传统安全的育种方法,从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甘蓝4种植物中提取黄籽基因,获得了携带黄籽基因的甘蓝型黄籽油菜。

这种油菜不但菜籽鲜黄、出油量和产量高,还具备遗传稳定性,奠定了此后育种和遗传研究的基础。

更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项目组又发现了3个黄籽油菜的新基因,它们控制着黄籽油菜的色素合成,是对其他基因发号施令的“总司令”。

找到它们并加以控制,就能得到各种新的黄籽油菜品种。

李加纳说,这就好比对油菜的“血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提升。

运用分子标记技术选育“全能油菜”然而,仅仅改良油菜的菜籽颜色是远远不够的。

油菜也和其他作物一样,面临着病虫害、大风等威胁,能不能选育一种既高产、又抗病,还抗风吹不易倒的“全能油菜”呢?项目组采用了先进的分子标记技术。

雄性不育“国甘”系列甘蓝品种

雄性不育“国甘”系列甘蓝品种

北 京华 比种苗 公 司于2 0年 采用 国际新 品种育 02 种 技术 开展 了雄性 不 育甘 蓝新 品种 的选 育 ,并首 次 选 用 了来 自欧洲 甘蓝 自然 群体 胞质 显性 不育 源 , 从 中发现 两个 不育 株 ,连续 5代对 其进 行 回交 ,得 到 了两个性 状 稳定 的不 育系 A 和A3 最 终培 育 出 “ 2 。 国
可根据植株长势、高矮 、分枝习性和花瓣颜色等特 征分辨杂株,及时拔除。父本谢花后 ,要及时拔除 父本系植株,防止父本种子混杂 ,影响杂交种的纯
度。
27 适时采收 . 当8 0%以上 的种 荚呈 黄色 后可 以收 获 , 一般在
晴天 的早晨 进行 。收割 的枝 条要 及 时晾 晒 ,晒干 晒 透 ,并趁 下午 2— 3 钟种 荚干 燥 时脱粒 ,未晒 干 点
不要脱粒。脱粒后及时晒干 ,精选人库。 固

23.
1 0% 。 0
7 ,抱球 紧 实 ,耐裂 球 ,到 采收 期 可在地 里 保持 层 1 ~2 0 5d不裂球 ,抗病性 强 。 1 “ . 2 国甘 4号 ”主要 特征 特性 用雄 性不 育 系育成 的早 熟 品种 。定植 后 5 左 0d 右 可采 收 。长 势强 ,开展 度 5 m,外 叶 1 ,叶 5c 9片 球 圆球形 , 茎 约 1 m,单球 质量 1 ~18 g 球 6c . .k ,叶 4 球绿 色 ,有 光 泽 ,结 球 紧实 ,耐裂 球 ,可 在 田间长 时 间保存 。适应 性 强 ,耐 寒 耐热 ,抗病 ,可用 于春 播 、夏播 及早 春小 高棚 栽培 。
1 品种 特征 特性
1 “ . 1 国甘 2号”主要特征特性
雄性 不育 系育 成 的早熟 品种 ,定植 至采 收 4 ~ 5 5 ,长势 强 ,开展 度小 ,可 以密植 。外 叶 1 , 0d 9片 根 茎高 4c m。叶球 高 圆型 ,球横 径约 1 5c m,纵 径 约 1 m,单球 质量 1 g 7c .k ,叶球深 绿 ,绿 叶层 6 5 ~

甘蓝型油菜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甘蓝型油菜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甘蓝型油菜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姜磊;陶诗顺;张敏;黄露;彭雅利【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0)002【摘要】选用新育成的4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与10个不育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40个杂交组合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般配合力上,父本的优劣顺序为C18-14、0575R>94R-1>RH9417,母本的优劣顺序为MZA、5YA>503STA>5Y503A、821E503A>503A>821E5YA >821STA、YT508A>STA;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5YA×94R-1;性状遗传力以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果数较高.【总页数】5页(P85-89)【作者】姜磊;陶诗顺;张敏;黄露;彭雅利【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相关文献】1.甘蓝型油菜JA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J], 蒋俊;蒋梁材;蒲晓斌;张锦芳;李浩杰;柴靓;黄驰;胡海兵;郑本川;牛应泽2.甘蓝型油菜Ogura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J], 张国建;俎峰;刘坚坚;李劲峰;董云松;罗延青;赵凯琴;陈苇;束正齐3.甘蓝型油菜JA胞质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J], 蒋俊;蒲晓斌;张锦芳;李浩杰;柴靓;黄驰;胡海兵;郑本川;牛应泽4.甘蓝型油菜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J], 缪亚梅;王学军;汪凯华;陈满峰5.8个西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J], 王志强;刘声锋;王炬春;李程;郭松;杨万邦;董瑞;田梅;于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蓝类蔬菜作物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甘蓝类蔬菜作物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Ab s t r a c t : As v e g e t a b l e ,f e e d a n d o r n a me n t a l p l a n t s ,B r a s s i c a c r o p s h a v e i mp o r t a n t e c o n o mi c v a l u e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mo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y g a n d g e n o mi c s c i e n c e s ,r e s e a r c h o n mo l e c u l a r b r e e d i n g i n B r a s s i c a c r o p s a c h i e v e d s i g n i ic f a n t p r o g r e s s e s .T h i s p a p e r s u mma i r z e d t h e p r e s e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 I n s t i t u t e o f V e g e t a b l e s a n d F l o w e r s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1 ,C h i n a )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mo l e c u l a r b r e e d i n g i n B r a s s i c a c r o p s ,i n v o l v i n g mo l e c u l a r ma r k e r — a s s i s t e d b r e e d i n g, t r a n s g e n i e

甘蓝型油菜MAGIC群体结构分析

甘蓝型油菜MAGIC群体结构分析

甘蓝型油菜MAGIC群体结构分析罗开;周金枝;杨植全;杨庆勇;周永明【摘要】MAGIC(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群体是新一代遗传作图及育种群体.为了探究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的MAGIC群体的结构,利用60对SSR引物分析包括554个株系的甘蓝型油菜MAGIC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60对SSR共检测到261个位点,平均4.35个位点/对,多态性信息量平均为0.48.用STRUCTURE 2.3.4进行群体结构分析,显示MAGIC群体可划分为2个亚群,其中303个株系归属亚群1,234个株系归属亚群2,剩下的17个株系无特定亚群归属,属混合亚群.研究结果表明该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of Brassica napus MAGIC (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 population,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stance of the B.napus MAGIC (composed of 554 lines) were initially illustrated by 60 pairs of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primers.Among these 60 pairs,a total of 261 alleles were detected,with 4.35 alleles per pair,and the average PIC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value of 0.48.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using STRUCTURE 2.3.4 showed that this B.napus MAGIC population was divided into 2 subpopulations,with 303 lines in subpopulation 1 and 234 lines in subpopulation 2,and the remaining 17 lines had no specific subpopulation attribution,belonging to mixed subgroups.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AGIC population had high genetic diversity.【期刊名称】《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年(卷),期】2017(039)006【总页数】8页(P746-753)【关键词】甘蓝型油菜;MAGIC群体;群体结构;遗传多样性【作者】罗开;周金枝;杨植全;杨庆勇;周永明【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03甘蓝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重要农艺性状多数是数量性状,这些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主要利用双亲群体进行QTL定位分析来解析。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O . 5 5 5 2 9 6 ; 其次是一次有效 分枝数 , 为0 . 4 5 0 1 8 3 ; 变异 系数 最小的是千粒重 , 为0 . 1 5 7 7 8 6 。在 不同省份所提供 的种质 资源 中,
各性状平均值差异显著 , 而且不 同省份 的品种同一性状的 变幅也不 同; 主花 絮有 效长度较 长和有效 角果数 较 多的品种主要
t i e s wi t h t h e p l a n t h e i g h t o f 1 6 0 ~1 7 9 c m. he T a u t h o r a l S O e x p l o r e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d a t e o f i n i t i a l l f o w e in r g nd a t h e k i l o — g r a i n we i g h t o r t h e s i n g l e — p l a n t y i e l d ,a n d e v lu a a t e d a n d r e c o mme n d e d s o me e l i t e r a p e s e e d g e r m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u s e d f o r b r e e d i n g .
( H y b r i d R a p e s e e d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S h a a n x i R a p e s e e d B r a n c h , N a t i o n a l O i l C r o p s G e n e t i c I m p r o v e m e n t C e n t e r , Y a n g l i n g 7 1 2 1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I n o r d e r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g e n e i t c d i v e r s i t y i n a g r o n o mi c t r a i t s o f r a p e s e e d( B r a s s i c a n a p u s L . )g e r m 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成员表达模式及与茎秆抗折力的关联分析

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成员表达模式及与茎秆抗折力的关联分析

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成员表达模式及与茎秆抗折力的关联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3.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4)二、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成员概述 (5)1. 漆酶基因家族的定义与分类 (7)2. 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成员的筛选与鉴定 (7)3. 漆酶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 (9)三、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成员表达模式分析 (10)1. 表达谱数据获取与处理 (11)2. 表达模式可视化与统计分析 (12)3. 表达模式聚类与功能注释 (14)4. 表达模式在不同组织及发育阶段的比较 (15)四、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成员与茎秆抗折力的关联分析 (16)1. 材料准备与实验设计 (17)2. 茎秆抗折力测定方法 (18)3. 基因表达量与茎秆抗折力的相关性分析 (18)4. 基因编辑技术验证 (20)五、结论与讨论 (21)1. 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成员表达模式的比较分析 (23)2. 漆酶基因家族成员与茎秆抗折力的关联机制探讨 (23)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5)六、展望 (26)1. 深入挖掘漆酶基因家族在甘蓝型油菜中的功能与应用 (27)2. 探讨漆酶基因家族与植物其他性状的关联分析 (28)3. 为甘蓝型油菜的高产、抗逆等育种目标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30一、内容概要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基因序列比对、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等手段,鉴定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的成员,并对其基因结构、蛋白质特性等进行深入研究。

表达模式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分析不同组织部位、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探究其表达模式。

茎秆抗折力测定:通过物理测试方法,测定甘蓝型油菜茎秆的抗折力,分析其力学特性。

关联分析:结合表达模式分析结果和茎秆抗折力数据,分析甘蓝型油菜漆酶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与茎秆抗折力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其在提高茎秆抗折力方面的作用机制。

结球甘蓝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分析

结球甘蓝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分析

作 者 简 介 :岳 智 臣 (9 3一) 18 ,男 ,山 西 大 同人 ,研 究 实 习员 ,硕 士 ,从 事 十 字 花 科 蔬 菜 育 种 工 作 。E- i: x 3 @ 16 cm。 ma s 05 2 . o lx
收 稿 日期 :2 1 471 0 2 )—0
基 金 项 目 :浙 江 省 重 大 科 技 攻 关 项 目 (2 0 C 0 6 1 0 9 2 0 —)
2 2 I 简单相 关、偏相 关 . . 通 过相关 分 析 ,分 别得 出 3种不 同熟性 的结 球 甘 蓝单 株产量 与 开展度 、外 叶数 、球形 指数 的相关 系数 、偏 相关 系数 ( 1 。 表 )
甘 蓝 课 题 组 配 制 的 1 1 不 同 熟 性 的结 球 甘 蓝 组 合 3 个
为 1.3 13 ,即结球甘蓝净重与生育期 的直线 回归系数 极显 著 ,表 明结球甘蓝生 育期 与单株产量存在极 显著 的直线关系 。从理论上来讲 ,当生育期每增加 1 个单 位 ,结球甘蓝 的净重平均提高 00 个单位 。 .5
19 3 8.
结球 甘 蓝 主要 农 艺性 状 与单 株 产 量 相关 性分 析
岳 智 臣,钟 新 民 ,李 必元 ,王 五宏
( 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蔬 菜 研 究 所 ,浙 江 浙 杭 州 3 0 2 ) 10 1

要 :对 15份 不 同结 球 甘 蓝 材 料 的 主 要 农 艺 性 状 与 单 株 产 量 进 行 相 关 分 析 。 从 回 归 系 数 、相 关 系 数 、 4
蓝生育 期 、开展 度 、外 叶数 、球形 指数 和净 重 的考 查 , 旨在 明确各 性状 与单 株产 量 的关 系 ,以便为 甘
数 据通 过 E cl D S软件 进行 分析 。 xe 和 P

甘蓝的留种新技巧

甘蓝的留种新技巧

维护品质的优良
保证营养价值
甘蓝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等。留种时,要确保选用的种子能够保持这些优良品质,以 便在下一代种植时能够提供同样丰富的营养价值。
维持口感和外观
甘蓝的口感和外观也是品质的重要指标。留种时,要确保选 用的种子能够保持这些优良品质,以便在下一代种植时能够 提供同样良好的口感和外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优点
提高选择效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在早期、 甚至在植物生长季节开始之前就 对个体进行选择,大大提高了选
择效率。
减少误差
传统的表型选择方法容易受到环 境因素的影响,而分子标记辅助
选择可以减少这种误差。
针对性强
通过对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 记进行分析,可以针对所需的性 状进行选择,提高留种的质量和
效益。
06
CATALOGUE
新技巧:利用生物技术辅助选择留种法
生物技术辅助选择原理
要点一
基因型与表型
通过分析甘蓝植株的基因型和表型,确定其适应性和 抗病性等性状,为留种提供依据。
要点二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甘蓝植株的特定基因,预测 其遗传特性,提高选择准确性。
生物技术辅助选择流程
02
CATALOGUE
传统的留种方法
自然成熟留种法
总结词
自然成熟留种法是一种传统的留种方法,适合于甘蓝的常规留种。
详细描述
自然成熟留种法是通过让甘蓝自然生长、成熟,然后从成熟的甘蓝中选取优良的种子进行留种。这种 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较长时间等待甘蓝成熟,且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如稳定的温度、光照和湿度 等。
产量
选择能够提高产量的基因 。

结球甘蓝YL-1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花色基因BolC.cpc-1的功能验证

结球甘蓝YL-1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花色基因BolC.cpc-1的功能验证

结球甘蓝YL-1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花色基因BolC.cpc-1的功能验证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七个变种之一,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农杆菌介导的甘蓝遗传转化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仍是困扰其转化的关键。

花色是植物的重要性状,既可作为视觉信号吸引昆虫为其进行授粉,又能保护植物不受伤害。

自然界中甘蓝类作物的花色一般为黄色,且花瓣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为类胡萝卜素。

先前已经完成了对甘蓝花色基因BolC.cpc-1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为了验证该基因的功能,本研究构建花色基因BolC.cpc-1的过表达载体pBWA(V)BS-BolC.cpc-1,同时以黄花结球甘蓝自交系YL-1为材料,建立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农杆菌介导对YL-1进行遗传转化,并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型观察及BolC.cpc-1基因RT-PCR表达分析。

主要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了花色基因BolC.cpc-1的过表达载体pBWA(V)BS-BolC.cpc-1。

根据已克隆的候选基因BolC.cpc-1序列设计引物,以反转录产物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全长为1791 bp的CDS序列。

利用内切酶Eco31I对凝胶回收产物和载体进行酶切后,利用一步法同源克隆试剂盒将目的片段连接到空载质粒,获得重组载体pBWA(V)BS-BolC.cpc-1。

(2)筛选出高效转化受体材料YL-1,并建立了其转化体系。

以四份结球甘蓝自交系下胚轴和具柄子叶为材料,研究基因型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发现YL-1为最优转化材料。

进一步以结球甘蓝自交系YL-1下胚轴和具柄子叶为试材,研究外植体类型、光照强度、苗龄、除草剂浓度、农杆菌侵染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以及共培养温度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YL-1的具柄子叶和下胚轴再生能力无显著差异,均可以用于遗传转化;光照强度为4000 lx时最有利于YL-1不定芽再生;苗龄5 d时,YL-1下胚轴和具柄子叶的分化再生能力最强;除草剂Baster浓度为8 mg·L<sup>-1</sup>时,YL-1两种类型的外植体均完全停止分化甚至死亡,因而将该浓度作为最低筛选浓度;农杆菌浓度OD<sub>600</sub>=0.3时对YL-1侵染8 min,除草剂抗性芽再生频率最高;乙酰丁香酮对YL-1遗传转化的影响作用不大,浓度过高甚至会降低不定芽的再生频率;农杆菌侵染过后将外植体置于共培养温度为25℃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再生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 球高 、 球径 、 球形指数 、 中心柱长 、 中心柱长/ 球高 、 紧实度 、 生育 期和叶球质量 等 1 0个性 状进行遗传 相关分
析, 结果表 明: 甘蓝主要农艺性状具有较 高的遗传 多态性 , 变异系数 ( v 范围为 6 9 % ( 高)~2 .4 其 c ) .7 球 5 4 %
( 球径 ) 遗传力为 2 .2 球高)~ 77 % ( ; 2 5 %( 9 .9 生育期 ) 除球高外 , ; 其他 9个性状之 间存 在较为 紧密 的相关关
系。因子分析表明 : 1 0个农艺性状集约于 3个主因子上 , 。 F 为丰产 因子 , 中心柱长因子 ,, F为 F 为球高 因子 , 这
江西 农业大 学学报
2 1 ,3 2 :2 8— 2 3 0 13 ( ) 0 4 0 5
ht / xe a . a .d .n t / u boj u eu c p: x
E — mal nd b 7 5@ sn . o i: x 7 7 i a c m
Aca Ag iu u a ie s ai J n x e ss t rc h r e Unv r i t i g in i t s a
rne o 2 5 % ( edhih)t 9 .9 ( r t p r d .E cp edh i t teo e t i a a gdf m 2 .2 r h a e t o 7 7 % go h ei ) xet a e h , h t r r t h d g w o h g h 9 as
( ee bea dFo e Istt, i gi cd m f giu ua Si cs N n hn 3 2 0 C ia V gt l n l r ntu J nx A ae yo A r l rl c n e , a ca g 0 0 , hn ) a w i e a ct e 3
Absr c : o ra ie t ev rain ft i go o cc a a tr fc b a e a d t e rr lto s i t a t T e lz h a to so man a r n mi h r c eso a b g n h i e ain h p,g - i he e n t n l ssa d c re ain a ay i fa g l rd v r e c ei a ay i n o rl t n lsso n u a ie g n e,n mbe fo tr la e ,h a eg t,he d d — c o u ro u e e v s e d h i h a i a tr,i d x o e d h p mee n e f h a s a e,ln t o e ta ou e g h f c n r lc lmn, ln t o e ta ou /h a e g t e st o e gh f c n rl c l mn e d h ih ,d n i y f ha e d,g o h p ro n e d me n we g twee c n uce n 1 a ei so i e e ttp si a sc l r— r wt e d a d h a a ih r o d td i 4 v r t fdf r n y e n Br si a oe a i i e f c a v r a iaa.Th e u t h we h 0 tat a i h g n tc d v ri e a .c p tt e r s ls s o d t e 1 r i h d h g e ei ie st s y,a d t e c e c e to a it n n h o f in fv ra i i o
甘 蓝 主 要 农 艺 性 状 的遗 传 相 关 及 因 子 分 析
方 荣 , 陈学军 , 周坤华
( 西省 农 业 科学 院 蔬 菜 花 卉研 究 所 , 江 江西 南 昌 30 0 ) 3 20
摘要 : 为掌握甘蓝主要农 艺性状 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 系 , 1 以 4个不同类型 品种为试 材 , 对甘 蓝开展度 、 外叶
co e c reain. F co nay i n i ae ha h r iso h ai t smihtb i lfe o 3 i d p nd l s or l t o a tra l ssi d c td t tt e 1 ta t ft e v rei g e smp i d t n e e ・ 0 e i
3个 主 因子 对 变 异 的累 计 贡 献 率 达 9 .8 , 持 了 1 性 状 的绝 大 部 分 信 息 。 63 % 保 0个 关 键 词 : 蓝 ; 艺 性 状 ; 关 分 析 ;因子 分 析 甘 农 相 中 图 分 类 号 :65 0 ¥3 . 1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2 8 (0 10 04 0 1 0— 26 2 1 ) 2— 2 8— 6 0
Ge e i a y i fM a n Ag o m i a t n Ca a e n tc An l ss o i r no c Tr is i bb 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 N og H N X ejn Z U K nh a A G R n ,C E u — , HO u —u .
( V)o te1 r t rne rm 6 9 % ( ed h i t o2 . 4 ( ed da e r ,a dh rait C f h 0 t i a gd f . 7 as o h a eg )t 5 4 % h a im t ) n ei bly h e t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