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7单元试卷(试题内容:燃料及其利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卷(附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A.纸巾B.鞭炮C.汽油D.酒精2、下列标志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A.B.C.D.3、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
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B.风能C.天然气D.石油4、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
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A.隔绝氧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以上都有5、“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发电方式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太阳能发电B.风力发电C.潮汐力发电D.燃煤发电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B.煤气C.酒精D.汽油7、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8、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燃物遇到氧气就能燃烧B.可燃物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C.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森林着火后应快速建立隔离带9、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C.降低汽油着火点D.升高汽油着火点10、下列化学变化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镁与盐酸的反应 B.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11、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是()A.合理和综合利用煤和石油B.研制太阳能电池、海洋电池等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12、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带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22·山东淄博·二模)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B.降低着火点C.隔离可燃物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2.(2022·山东·潍坊市坊子区尚文初级中学模拟预测)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A.B.C.D.【答案】D3.(2022·新疆·沙湾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九年级期末)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所示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图中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着火的组合是()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④4.(2022·湖北·云梦县实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隔离可燃物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5.(2022·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教育局教研室一模)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2022·四川成都·一模)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A.火力发电B.风力发电C.氢燃料客车D.太阳能电池路灯7.(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电动车应利用充电桩充电,以免引发火灾B.不因好奇点燃杨絮柳絮,以免发生危险C.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立即乘电梯逃生D.避免将燃着的烟头等物品扔进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8.(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体积分数(即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至t1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物质的种类和总质量均不变D.t3时反应结束,集气瓶中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3.下列各组说法正确的是A B(1)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蒸馏水和硬水(2)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1)花香四溢,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2)热胀冷缩,说明微粒大小发生改变C D(1)乘坐车船时可以随身携带大量易燃品(2)火灾现场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氧气可做燃料(2)木炭用作吸附剂A.A B.B C.C D.D4.鉴别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甲烷四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必须用到的是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B.装有紫色石蕊的水C.冷而干燥的烧杯D.内壁有石灰水的烧杯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下列类推:①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8个族②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③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④无论是吸入的空气还是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都是氮气;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验纯⑥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
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有A.3个B.4个C.5个D.6个6.小杰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制取气体,通过查资料得知氢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不溶于水的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的气体,则他的下列制取方案可以用这套装置制取的是()(1)用硫化氢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2)铁锈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3)二氧化锰固体和氯酸钾制取氧气;(4)锌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防止水体污染﹣实验室的药品随意丢弃到下水道B.除去餐具上的油渍﹣用洗涤剂清洗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D.家里煤气泄漏一立刻开排气扇抽风2.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联系紧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B.铝制废易拉罐属于不可回收垃圾C.CO2的任意排放会造成酸雨D.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属于清洁能源3.人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进行灯火实验B.挖空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C.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露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煤的气化、焦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③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则会燃烧⑤干冰和冰是不同种物质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③④⑤5.下列说法都不正确的是()①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固体减轻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可能使用同一套装置③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C60的化学性质由C60分子保持④只含有一种元素的一定是纯净物⑤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⑥炒菜时油锅着火,放入较多蔬菜和用锅盖盖灭都能使火熄灭,其灭火的主要原理不同A.①②④⑥B.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6.下列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不属于“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的是A.用剪刀剪去烛芯B.用水浇灭C.吹灭D.用扇子扇灭7.我国古代就懂得钻木取火,下列做法不利于钻木取火的是()A.要尽量挑选潮湿一些的材料B.迅速摩擦升温,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可燃物尽量干燥D.准备容易被引燃的可燃物8.安全意识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下列实验操作比较安全的是A.用鼻子凑到容器口直接嗅闻气体的气味B.用嘴品尝药品的味道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D.发现家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9.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下列做法不适当的是()A.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火B.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C.点燃甲烷前,先检验甲烷的纯度D.用活性炭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10.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①②B.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C.省略实验①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D.实验④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1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检验气体的纯度,否则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C.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读取数据D.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证明酒精燃烧生成水12.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二、填空题13.汽油是石油炼制产品之一,是汽车的主要燃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100分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图7-12.当前,南海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
南海是我国固有的领海,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氢气B.甲烷C.一氧化碳D.氧气3.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从化学的视角,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护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B.扩大公共绿地,推进绿色繁荣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D.增加烟囱高度,减少工业废气4.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C.过量施用化肥D.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D.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6.根据如图7-2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图7-2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7.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8.如图7-3,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 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
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图7-3A.缺乏可燃物B.缺乏O2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9.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 .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 .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10.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表7-1二、填空题(50分)11.(10分)某日凌晨,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内,两辆装载近40吨危险化学品——190号溶剂油的重型油罐车由于追尾发生燃烧爆炸,当场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C.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发生爆炸D.化学变化伴随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所以有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解析:CA、金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是非金属,也能导电,故错误;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错误;C、可燃物与助燃物的混合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可能发生爆炸,CH4为可燃物,O2为助燃物,在其爆炸极限范围之内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故正确;D、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无色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下图是同学们学习化学后,对部分实验的再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D.探究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解析:DA、木炭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红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气体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从玻璃管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能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变红,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3.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解析:C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卷(带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A.大理石B.小木条C.玻璃D.泥沙2、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煤B.太阳能C.石油D.天然气3、盖沙灭火的原理是()A.降低温度B.取走可燃物C.隔绝氧气供应D.降低着火点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氨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5、为减少“白色污染”,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焚烧废弃塑料B.重复使用塑料袋C.用布袋代替塑料袋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6、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7、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A.煤焦油 B.润滑油 C.柴油 D.煤油8、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10、地球上资源日渐枯竭,我们应该节约资源、合理利用。
下列资源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油B.空气C.赤铁矿D.冰水混合物11、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1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1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14、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15、酒精运输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A. B.C. D.16、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10.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
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
11.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19.C+O2 CO2放热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HCl+NH4HCO3═NH4Cl+H2O+CO2↑产生大量的气泡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冲入试管Ca(OH)2+CuSO4═CaSO4+Cu(OH)2↓复分解反应
20.H2CH4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CO2+C 2CO2H2O 2H2↑+O2↑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F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B的用途为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都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检测卷(带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都是化学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C.都是化合反应D.都是放热反应2.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该混合物后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其主要原因是A.玻璃棒具有神奇的功能,可使酒精灯被点燃B.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C.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3.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装置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D.将煤炭加工成蜂窝煤,能使煤燃烧更充分4.常德市每年常出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冬天用煤火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C.香烟点燃后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有害物质D.驾驶员在密闭车库内发动汽车长时间运行车载空调,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5.不属于氢能源优点的是A.原料是水,来源丰富B.产物无污染C.相较于常规燃料,燃烧速度快、热值大D.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6.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D.矿井发生瓦斯爆炸7.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①②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8.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是不可再生能源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C.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9.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是提高木材燃烧的着火点B.“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C.氢气燃烧容易造成烟尘污染D.面粉、煤粉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10.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1.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一次能源C.风能、水能、地热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风能、水能、地热能属于二次能源12.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应该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B.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C.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甲烷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化学、用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提倡少开私家车大力推广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与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一致B.为增加节日氛围,节日期间提倡大量燃放烟花炮竹C.醋酸除水垢利用的是物理变化D.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因此农民可以在田间焚烧秸秆作为农田耙料2.冬天在较密闭的房间用煤炉取暖,若烟囱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一但发现此类事故,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A.首先在室内泼撒大量石灰水,然后转移、救护伤员B.首先开窗通风,然后转移、救护伤员C.首先用水泼灭炉火,然后迅速就地抢救伤员D.首先在室内撒下大量木炭,然后迅速就地抢救伤员3.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这是为了()A.增加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B.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C.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延缓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4.下列标志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A.A B.B C.C D.D5.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措施的是()A.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附近应严禁烟火D.发现煤气管道泄漏用打火机检查泄漏点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1/ 9C.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D.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7.燃料电池﹣就是利用燃料的燃烧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下面适合在航天飞机上使用的燃料电池的是()A.液氢﹣﹣液氧B.甲烷﹣﹣氧气C.一氧化碳﹣﹣液氧D.碳粉﹣﹣氧气8.下列所贴的化学标识使用正确的是( )A.A B.B C.C D.D9.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试题(含答案)3 / 9A .AB .BC .CD .D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H +,所以酸溶液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碱溶液的pH 大于7,所以pH 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 .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有机物12.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氯酸钠(NaClO 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每小题3分,共36分)1.(山东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禁放烟花爆竹B.废气达标排放C.工地洒水除尘D.秸秆露天焚烧2.(湖北宜昌)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中错误的是(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3.(广东梅州,改编)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4.(江苏连云港)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得更充分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5.(四川南充)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6.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 )7.如下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 )乙图)燃烧得旺,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空气中氧气不足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D.火柴梗着火点低8.车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下列有关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大降低油料价格B.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C.乙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D.制取乙醇消耗大量粮食,不可取9.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在珠江口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样品,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CH4·n H2O。
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未来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C.可燃冰(CH4·n H2O)属于冰D.开发利用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10.一种新型绿色电池一一燃料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卫星、军事上。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B.石油C.木炭D.天然气2.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B.小明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119C.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D.煤气泄漏时,马上打开抽风机以利于煤气排出3.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4.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B.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C.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D.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5.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21%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做燃料6.2020年初澳大利亚持续的山火被一场大雨缓解。
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正确的是()A.雨水浇灭大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消防员开辟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C.图书或贵重仪器着火,用水扑灭D.燃料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充分燃烧7.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8.以下归纳和总结不正确的一组是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①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②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①拉瓦锡--质量守恒定律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A.A B.B C.C D.D9.化学促进科技发展,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图标是()A. B. C. D.2.将下列各组气体的混合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H2、CO2B.CO、CO2C.H2、O2D.N2、O23.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醋的酿造C.酒精勾兑成酒D.农家肥腐熟4.当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你会立即采取的办法是()A.打开排气扇B.立即打119报警C.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D.向屋里各处洒水,使煤气被水吸收5.每年的 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高楼着火,不能乘坐电梯逃离6.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1 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若容器无盖,可燃性粉尘也会爆炸B.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根据图2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大D.根据图3可知,降低可燃性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7.下列有关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油箱着火应该用水灭火B.晚上在家中闻到有天然气泄露的怪味时应立即开灯检查C.棉纱厂要将堆积的棉纱经常翻动,目的是防止棉纱缓慢氧化引发自燃D.蜂窝煤煤粉加工车间应紧闭门窗并少开通风设备,防止粉尘泄露污染空气8.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A.酒精B.木炭C.白磷D.汽油9.乙醇(C2H5OH)俗名叫酒精,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5C.乙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D.乙醇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燃煤会影响环境。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反应Ⅰ为分解反应,反应Ⅱ为化合反应②只有反应Ⅰ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③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④反应Ⅰ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1B.2C.3D.4B解析:B①反应Ⅰ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为分解反应,反应Ⅱ是氢气和氧气化合为水,为化合反应,故正确;②反应Ⅰ、反应Ⅱ都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故错误;③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故正确;④反应Ⅰ是电解水,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Ⅱ是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错误;故选:B。
2.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体积分数(即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至t1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物质的种类和总质量均不变D.t3时反应结束,集气瓶中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B解析:BA、从开始至 t1 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因为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故A选项错误;B、在 t1至 t2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故B选项正确;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由于发生了化学变化,物质的种类发生改变,物质总质量不变,故C选项错误;D、根据图像可知,t3 时反应结束,集气瓶中的气体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少量氧气剩余,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分析图表中数据时,要分析清楚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数据不再改变时所说明的问题,从而发现隐含的信息。
3.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B解析:BA.燃料本身也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水分子,正确;B.酒精灯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充分温度高,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选项错误;C.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使燃烧更充分,所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305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是分子就是原子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2.(0分)[ID:133051]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反应Ⅰ为分解反应,反应Ⅱ为化合反应②只有反应Ⅰ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③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④反应Ⅰ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1B.2C.3D.43.(0分)[ID:133038]化学学习中常用梳理、归纳、类推等思维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理解:①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③因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所以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④燃烧能放热,所以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变。
其中不正确的数目有A.2个B.3个C.4个D.5个4.(0分)[ID:133033]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比较二氧化碳含量B.比较温度对微粒运动速度的影响C.研究MnO2的催化作用D.区分硬水和软水5.(0分)[ID:1330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6.(0分)[ID:133021]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方法不合理的是()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B.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C.撤离时,可以用水浇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快速离开D.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离7.(0分)[ID:133014]下图为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实验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B.乙实验通过A烧杯中酚酞变红,可说明分子不断运动C.丙实验塑料瓶变瘪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D.丁实验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8.(0分)[ID:133005]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立即从a处改通氮气,燃烧的木炭熄灭。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试题(含答案)1 / 7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A .氧气B .氮气C .氢气D .甲烷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综合利用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煤气B .石油综合利用得到汽油、柴油等C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D .天然气燃烧3.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
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 .家庭烧煤取暖B .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C .利用海洋潮汐发电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4.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影响,保护环境、合理开发与利用能源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B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实现“低碳生活”C .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方便又卫生D .废旧电池不随意丢弃,可回收利用以便节约金属资源并减少污染5.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D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6.今年春节,江西实行“禁燃令”。
下圈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是( )A .AB .BC .CD .D7.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是人类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液化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效应B .逐步使用核能、风能、氢能,可以减少温室效应C .使用无氟冰箱等,可以减少臭氧空洞D .对燃煤预先采取脱硫措施,可以减少酸雨8.掌握化学知识能更好保护我们的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或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验纯B.加油站、面粉厂要严禁烟火C.点燃CO和H2混合气体时一定会发生爆炸D.不能在实验室吃东西9.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C.化工厂的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排放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向大气中大量排放而引起的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时反应,红色粉末变黑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11.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各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检测卷温馨提示:1、认真审题,独立思考, 准确作答,体验成功!2、相对原子质量:C —12,H —1,O —16,Ca —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活中有许多发热发光现象。
通过化学学习,你认为发热发光…………………【 】A.一定是化学变化B.一定是燃烧C.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D.通常是一种能量向另一种能量的转化2、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 D 稀有气体3、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4、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每组气体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SO 2、N 2、NO2 B .CO 2、CO 、N 2C .SO 2、CO 、NO 2D .CO 、H 2、CH 45、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化学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A.CO 2B.CH 4C.NH 3D.H 2CO 3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D.化学反应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 火柴梗着火点较高8、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
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料舱没有氧气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B.草料舱通风不好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9、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0、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和CO 。
下列关于管道煤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管道煤气泄露不会使人中毒B .管道煤气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H 2O 和CO 2C .管道煤气燃烧时热效率没有燃煤高D .管道煤气有气味,故H 2和CO 这两种气体也有气味11、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下列燃料电池比较适合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 】A .CH 4—O 2,燃料电池B .C 2H 5OH —O 2燃料电池C .H 2—O 2燃料电池D .CO —O 2燃料电池表示一个分子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表示一个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12、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
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4.nH2O)。
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方面开辟了广阔的前景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13、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那么对该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不合理的是………………………………【】A. H2、COB. CO、CH4C. H2、CH4D. CO2、CH414、我们吃到的味道鲜美的鱼,是这样烹饪出来的:将洗净的鱼煎过后,再加入少许食醋、料酒、生姜、葱、食盐等加热。
共热时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
其中,食醋中的乙酸(CH3COOH)与料酒中的乙醇(C2H5O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是一种混合物B.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1D.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6分)15、(5分)有六种气体:①氧气;②氢气;③氮气;④一氧化碳;⑤二氧化碳;⑥甲烷。
请选择适当物质,用化学式填空:(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2)可用来制汽水的是;(3)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4)在冶金工业用来还原金属氧化物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5)充分燃烧时生成两种氧化物的是。
16、(6分)在汽车内燃机中,汽油气化后与空气混合,进入汽缸,引擎用电火花点燃,燃烧使汽缸内温度升高,气体体积急剧膨胀,产生压力推动活塞,形成动力,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通过尾气排入大气。
现以辛烷(C8H18)代表汽油的成分,请回答:(1)写出辛烷完全燃烧时的化学方程。
(2)辛烷若燃烧不完全,会产生气体,该气体易与人体血液中的结合,使人体组织的供氧受到影响。
(3)汽车尾气主要是含铅(Pb)污染和含有CO、SO2、NO等有害气体的污染。
铅污染是由于汽油添加剂——“四乙基铅”造成的。
我国已明令规定禁止出售含铅汽油。
治理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叫做“催化转化器”(内含铂、钯合金作催化剂)的净化装置。
它的特点是使CO 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汽油添加剂——“四乙基铅”是一种化合物,其分子由一个铅原子和四个(C2H5)原子团构成,“四基乙铅”的化学式为。
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为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17、(4分)分别用最简单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区别酒精和水:(1)物理方法;(2)化学方法。
18、(6分)据媒体报道:一辆行驶在某乡村102 国道上运送镁粉的罐车起火,消防队员采取了覆盖沙土的方法将火扑灭。
看到这篇报道某同学产生疑问:消防队员为什么不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于是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镁遇热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镁和氢气;燃烧的镁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炭。
请你利用已学知识和查阅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覆盖沙土灭火的原理是。
(2)解释镁粉着火不能用水灭火的原因。
(3)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由镁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事实,你对燃烧、灭火有什么新的认识:燃烧、灭火。
19、(5分)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他按图A图、B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图A 图B 图C(1)用图A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再用图B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 (以上均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图A 与图B 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4)为探究实验后溶液的性质,在图B 烧杯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呈 。
(填“酸性”或“碱性”)(5)我们曾做过一个实验:向盛放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发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比上层的蜡烛先熄灭。
但如果将玻璃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上(如上图C ),蜡烛熄灭情况将如何?请提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进行合理解释(提示:由于实验条件不同,使用玻璃杯的形状可能不同,如细长型、粗矮型等)。
① 。
②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20、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 3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反应前 反应后得分 评卷人 白磷热水(80℃)白磷 红磷 氧气薄铜片实验数据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石灰石样品的质量烧杯及剩余物的质量150 克12克157.6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求该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D B D C B D C A D B C B D B二、填空题15、⑴N2;⑵CO2;⑶H2;⑷H2、CO;⑸CH4。
16、⑴2C8H18+25O216CO2+18H2O ⑵CO、血红蛋白。
⑶Pb(C2H5)4、 2CO+2NO 2CO2+N2。
⑷改进发动机燃烧方式、使用催化转化装置、使用无铅汽油、使用其它清洁能源。
17、⑴物理方法:闻气味,无气味味的是水,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⑵化学方法:点燃,能燃烧的是酒精,不能燃烧的是水。
18、⑴隔绝空气(或氧气)⑵镁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够燃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
⑶2Mg+CO22MgO+C⑷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等;有些物质着火(如镁等)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等。
19、⑴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或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⑵AB、 C ⑶图B ⑷酸性。
⑸①上层蜡烛先熄灭,下层蜡烛后熄灭。
解释: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但由于热胀冷缩,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得比空气的小,会聚集在玻璃杯的上方,使上方的蜡烛先熄灭。
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解释: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蜡烛燃烧生成热的二氧化碳,在扩散过程中冷却后,会在玻璃杯中由下向上聚集,使下方的蜡烛先熄灭。
三、计算题20、⑴4.4克;⑵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