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发现与创造》教案1
初中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
2、学生分析教师制作的相框
三、布置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根据已有的材料,构思创作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小组合作,每组完成1件作品。
1、讨论:根据已有材料的特性,我组想做什么生活用品,来美化我们的学习环境?
2、分工合作,动手实践
二、讲授新课(板书课题——发现与创造)
(一)发现(板书)
让学生触摸、观察自己带来的材料,并说出自己所找材料的特性。例如:光滑,粗糙;柔软,坚硬;长、短;方、圆……
(出示课件:不同材料的美感)
猜一猜
摸一摸
组内交流
看课件
举手发言
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材料的美感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二)利用(板书)
提问:这两款作品,是利用了哪些材料来制作的?是否保留了材料的原有特征?
(播放课件)《机器人》利用烟盒来制作,保持烟盒的棱角,体现机器人的力量。
看书26页《工具兜》保持了牛仔裤原有的特性(兜多)运用了最直接的方式,将材料的美感和用途巧妙的结合,创造出具有新的视觉美感和实用性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想一想
举手发言
看课件
小组讨论
观察并回答
指定人回答
讨论
合作实践
各组展示并讲解实际用途。
让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形成设计意识。
初步了解设计方法,
为学生设计作铺垫,提高创作热情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研究,集体协作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发现与创造
一、发现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发现与创造教案 表格
序号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学生活动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发现与创造的关系,认识各种废旧材料的美感因素。
收集废旧材料,观察分析其特性。
小组讨论、示范演示。
废旧材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展示收集的废旧材料,讨论其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制作装饰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设计制作装饰画。
讲解、示范、学生动手练习。
废旧材料、画笔、颜料等。
学生动手制作装饰画,老师巡查指导。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美感因素,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观察、讨论、总结。
废旧材料、工艺品等。
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各种废旧材料的美感因素和应用价值。
观察、讨论、总结。
废旧材料、工艺品等。
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各种废旧材料的特性和美感因素,设计实用美观的作品。
6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分析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价值,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讲解、讨论。
废旧材料、相关资料等。
学生了解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价值,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4
知识与能力:学会利用不同材料的美感创造具有新视觉的作品,为实际生活服务。
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设计实用美观的作品。
讲解、示范、学生动手练习。
废旧材料、画笔、颜料等。
学生动手创作,老师巡查指导。
5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作ຫໍສະໝຸດ 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
分析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美感因素,设计制作实用美观的作品。
《5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发现与创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 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艺术创作的初步技巧;2. 培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3.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将自身感受以美术形式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1. 学会运用不同视角和观察方法去“发现”;2. 理解创意在美术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并实践“创造”。
难点在于:1. 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灵感;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准备:1. 教学材料准备:画纸、彩笔、水彩等绘画工具;相关艺术作品展示资料;2. 教学环境准备:布置美术教室,营造轻松、开放的创作氛围;3.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准备个人观察和创意的初步想法。
通过在这样一个松、开放的创作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能够在交流和碰撞中激发出更多的灵感。
这样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和成长。
提前预习课程内容的习惯,使学生对即将到来的课堂学习有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带着个人的观察和创意的初步想法走进课堂,这种准备不仅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度,也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他们可以基于自己的观察和想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从而让他们的创意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被尊重和接纳。
这样的氛围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更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了成长,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阶段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创意和美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明确主题: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发现与创造”,并解释在美术学习中“发现”指的是发现美、发现创意,“创造”则是通过艺术手段表达个人想法和情感。
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理解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并能够分析出各美术种类的特点,理解到美术并不等于是简单的画画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感受、体验、参与、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材料和种类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审美兴趣,从而产生对美术文化的关注、欣赏与探索的热情。
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兴趣,并进行制作材料的分析。
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教学准备范作,美术作品工具材料。
教学方法欣赏法,评述法、引导法等。
板书设计在美术世界中遨游美术种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
《出水芙蓉图》佚名宋中国画《秋瑾》王公懿版画《父亲》罗中立油画《秦始皇兵马俑》秦朝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看一看)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的美术学习。
比如可以说说他们以前的美术课都有学习有哪些内容,都是怎样上的。
2、欣赏范作,看后有什么感想?你们是不是认为上美术课就只是单纯的画画呢?(学生看着这些美术作品,显得非常兴奋,很好奇,很好地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
)3、思考、交流、讨论、发言。
(二)、展示汇报,交流探讨(说一说)教师活动:1、让学生把他们喜欢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美术展室里的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寻得的)呈现出来,谈谈它们所具有的各种特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2、阅读课文,理解带蓝色圆点的美术门类及材料;比较欣赏,课文中哪些美术种类在刚刚同学们最喜欢作品中没涉及到的。
3、观察自己的身边的都有哪些美术种类,列举一二。
(比如是自己的日常用品,教室的桌椅等)学生活动:1、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说出它们都具有哪些特性.2、阅读课文,弄清因为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哪几种门类,与美术作品的零距离,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触觉,加深对美术作品特点的认识。
5. 发现与创造-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5. 发现与创造-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发现与创造》,属于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内容。
本课主要探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和创造来表达情感和体验世界的方式。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会理解自身在生活中如何发现美与表达美,同时体验“用艺术表达”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美术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2.掌握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基本元素的基础知识;3.培养艺术鉴赏和表达的能力;4.感受到美术创作中自由和快乐的本质。
三、教学重点1.理解美术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2.掌握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基本元素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难点1.培养艺术鉴赏和表达的能力;2.感受到美术创作中自由和快乐的本质。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述、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个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为核心。
六、教学步骤1. 导入:讲故事通过讲述一些关于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发现与创造”。
2. 讲解: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基本知识通过讲解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3. 实践:认识并运用基本元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基本应用方法。
可以通过画素描、临摹作品或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等方式进行实践。
4. 分享和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并进行互动和评价。
此处,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得以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了艺术鉴赏和表达的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应能够把这些基础知识和能力应用到更加复杂和创新性的艺术创作中。
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美。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的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的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不是从传统的角度介绍各个画种,而是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
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欣赏课本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时欣赏过的图片,进行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
(二)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三、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性学习要特别强调学生进行研究。
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要有探究的课题。
这节课的探究题目就可以确定为:“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1、教师放映幻灯或者录像片,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效果,甚至能够看出不同的材质。
2、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
如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从色彩、光线、立体感等方面相互对照)3、教师设计一些类似智力测验式的思考题,看学生是否能够将艺术作品和材质正确地“挂钩”,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
课前,师生均应准备一些画作印刷品、幻灯片或录像等以补充课本内容。
像学生甲指版画《秋瑾》,学生乙找出版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就要指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
4、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以从课本之外找一些图片,让他们做出分析和答案。
5、找出一些图片留给学生作课外的探索。
如设计领域的广告,就有不同的材质。
如版画中的铜版画、石版画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但不要在课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5发现与创造》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发现与创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美术欣赏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并能够通过创作表达个人审美观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时的作业练习,学生应能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构图、色彩运用等,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作业内容1. 主题探索:学生需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品或场景作为创作主题,如一件家具、一个公园角落或一个日常用品等。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仔细观察所选主题的形状、色彩、纹理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这一步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3. 创意构思:根据观察记录,学生需构思一个创意方案,如何将所选主题转化为美术作品。
这一步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绘画实践:学生需用素描或色彩绘画的方式,将创意方案转化为美术作品。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需注意构图、色彩搭配等基本技巧的运用。
5. 作品完善:在完成初稿后,学生需对作品进行修整和完善,如添加细节、调整色彩等,使作品更加完善。
三、作业要求1. 作品应围绕所选主题进行创作,主题明确,表达清晰。
2. 观察记录应详细、准确,为创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3. 创意构思应具有新颖性,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4. 绘画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构图和色彩的搭配,以及基本绘画技巧的运用。
5. 作品完成后,需进行修整和完善,使作品更加完美。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主题选择、观察记录、创意构思、绘画技巧和作品完整性等方面。
2. 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2. 对于作品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教师需进行集体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教师需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新,提高其美术欣赏与创作能力。
人美版七年级上《发现与创造》教案
【课题】《发现与创造》【课型】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
2.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作生活用品。
3.使学生养成认真、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美,创作一件生活用品。
【教学难点】使作品体现“使用、美观、环保”的现代设计概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收集的各种材料、剪刀、颜料、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欣赏作品(课件欣赏)生活中有许多废旧材料,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材料有着各自的形态、色彩、质地、肌理等视觉特征,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好材料,为我们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师生讨论教师提问:这些画与你们平时经常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生:……教师提问:你能说说不同材质表面的肌理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吗?秩序的纹理神奇的造型亮丽的光泽三、新课探究创作时首先根据材料的特征来构思,合理、巧妙地利用材料的形态、色彩与肌理,尽可能保留与发挥材料本身的特征与美感,用较少的加工获得生动有趣的艺术效果。
以上作品中许多材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哪些作品保留了材料原有的美感?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你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的日用品吗?用旧扑克制作收纳盒可乐瓶,矿泉水瓶制作的猪猪储蓄罐美丽花瓶1.为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
2.展示有借鉴意义的作品,提高作品成功率。
五、作业展评1.各小组相互评价2.教师激励评价,为每个小组颁奖。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六、总结【板书设计】发现与创造欣赏作品探究实践造型表现【教学反思】。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说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说课稿一、教材简介《发现与创造》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材,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培养其创造力和表现力。
本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美术常识、绘画技法和创作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艺术修养。
二、教学目标1.认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2.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艺术材料与工具的认识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艺术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包括绘画纸张、颜料、画笔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会了解各种艺术材料与工具的特点和用途,为后续的绘画实践做好准备。
2. 第二单元:线条的表现形式本单元以线条为主题,介绍了线条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如实线、虚线、曲线等。
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学生将掌握绘制不同线条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线条表现的能力。
3. 第三单元:色彩的运用与表现本单元重点讲解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作用。
学生将学习调配和运用基本色彩,理解色彩的情感表达和意义,通过绘画作品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 第四单元:形状与构图本单元主要介绍形状的分类和构图的基本原则。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将学会运用各种形状进行构图,加深对构图艺术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构图能力。
5. 第五单元:光影与质感本单元以光影和质感为主题,讲解了光影在绘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表现物体的质感。
学生将学习绘制光影和质感的技巧,并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物体形态特征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演示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2.实践探究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3.讨论互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艺术作品,促进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七年级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
七年级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七年级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原则,理解创造力的含义,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美术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美。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美学原则的基本知识。
2. 创造力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3. 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4. 简单的美术技巧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创造出美。
重点:美学原则的基本知识和创造力的含义。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画笔、画纸、颜料等绘画工具。
3. 实例图片和视频素材。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美学和创造力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和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美。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从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讲授新课(30分钟)美学原则简介:讲解对称、平衡、比例等基本的美学原则,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创造力的含义:讲解创造力的定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创造力。
观察与欣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色彩、质地等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简单的美术技巧:介绍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涂鸦、描红、拼贴等,并通过示范展示其应用。
3. 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美丽事物或场景,并尝试用简单的美术技巧表现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建议和鼓励。
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
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1课型:设计,应用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目标:(1)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培养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生活用品的能力。
(2)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生活用品。
(3)使学生养成认真、热情、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美创作一件生活用品。
教学难点:使作品体现”使用、美观、环保的现代设计概念。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学法:观察、探究、合作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各种材料,如:各种纸材、饮料瓶、包装袋等。
所需相应的工具,如:剪刀、小刀、胶水、双面胶等与材料相应的工具。
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谜游戏引出小制作—–钟表1、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纽扣、纸片、布……)2、想一想,这些材料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用废旧材料做的)小结:同学们答对了,是的,这个作品是经过发现并用手创造出来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下第五课(板书课题――发现与创造)二、讲授新课1、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分析书中作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石头,铅笔,雪糕棍,饮料瓶盖,光盘盒……)2、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有什么意义呢?(环保,好看……)小结:美观,有趣,环保,这些美丽的作品是怎样制作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制作的方法。
3、主要方法有:(1)因形选材:先有想法,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教师演示笔筒的`制作方法及步骤(2)因材造型:先有材料,然后看看它像什么?可以做什么?教师演示收纳箱的制作方法及步骤三.欣赏学生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利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
四.动一动手,用一用脑利用我们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创造生活用品。
教师巡视辅导五.一起分享我们的收获吧!1.作品是否用到废旧物品2.作品设计是否有新意3.作品是否实用六.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作品,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能够养成环保和节约的良好习惯。
美术七年级上人美版第5课《发现与创造》教案1
发现与创造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利用不同材料的美感创造出具有新视觉的作品,为实际生活服务。
2、能力目标:在发现与创造过程中,体会设计应用为我们带来的方便与愉快。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对美术的热情度很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一定的形成。
学生对手工课热情度高并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
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发现与创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游戏:猜一猜(课件展示四张作品让学生分析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师:生活中有许多闲置不要的物品通过我们的发现和创造形成另一种美。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发现与创造》(课件展示课题)活动2【讲授】发现与创造(板书课题——发现与创造)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边有哪些这样的物品,通过创造可以展示另一种美?(学生举例)教师总结通过矿泉水瓶、光碟、铁丝、硬纸壳(软纸)来逐个分析讲解(课件展示图片教师学生一起分析)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工具教师讲解制作的两点要求:因型选材、因材造型活动3【活动】发现与创造教师演示:制作魅力花束学生观看并尝试制作活动4【练习】发现与创造课堂练习:学生动手制作。
作业展评:教师将学生制作的花束收集后,将所有花束插到事先用大的矿泉水瓶制作的花瓶中。
活动5【作业】发现与创造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作品,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能够养成环保和节约的良好习惯。
1。
美术七年级上人美版第5课《发现与创造》教案2
发现与创造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媒材的特性、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制作的基本方法。
②运用设计语言、艺术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利用,有创意的设计制作美化生活的物品。
过程与方法:①方法:观察所收集的各种废旧的材料特性,以自主的、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研究,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设计创意。
②过程:发现材料——感受材料——利用材料——创作运用——展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通过学习重新认识废旧材料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养成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各种材料,通过看、想、画、做等方式进行创作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本课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寻找、发现、利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材中展示了以大量的废旧材料创作的生活日用品和小工艺品,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可利用许多废旧材料制作富有情趣的生活用品与装饰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提高对生活物质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3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很强,好奇心很强,善于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事物。
本课的材料可以来源广泛,生活中的各种物质材料,可以鼓励学生到自然界中去寻找和发现具有美感和使用价值的新材料。
在学生充分的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通过接触各种材料充分的了解不同肌理、色彩、形状、质地的材料,在自由的氛围中动手感受创造带来的快乐。
同时自己动手做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日用品,既可以提高动手能力有可以增添生活的情趣。
4重点难点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创造出即有审美特征又具实用价值的新物品。
难点: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并且要巧妙的利用材料的原有特性创造新事物。
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
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现和创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2.掌握发现和创造的基本方法;3.通过实践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发现和创造在美术创作中的关系;2.掌握发现和创造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发现与创造结合起来,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优秀的艺术品,让学生欣赏并谈论它们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艺术品是如何产生的,是否只是靠天赋或灵感?是否有其它因素?第二步:讲解(10分钟)1.介绍“发现”和“创造”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中的重要性。
2.分别讲解“发现”和“创造”的基本方法,并举例说明。
3.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即通过不断地发现,才能不断地进行创造。
第三步:实践(30分钟)1.请学生在校园内或周围环境中寻找有趣的景物或事物,并记录下来,可以是照片、素描、文字等形式。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手法。
第四步:分享(10分钟)1.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创造经历。
2.让全班同学对每个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和提出建议。
第五步: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思考如何将发现与创造应用到以后的美术创作中。
2.鼓励学生不断地寻找新的灵感和素材,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创造。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并给予适当指导;2.听取全班同学对每个作品的评价和反馈;3.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来检测学生对于发现与创造在美术中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1.请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发现和创造的实践,并将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2.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活动,提高美术创作能力;3.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经历,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初XX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项目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课程将围绕艺术领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2.1 活动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学习如何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2.2 教学内容兴趣和潜能的定义;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兴趣和潜能的重要性。
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分享彼此的发现;个人反思: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写一篇关于自己兴趣和潜能的短文;展示和分享: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进行展示,与其他同学分享。
第三章:创新思维的培养3.1 活动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学习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3.2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的定义;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创新思维的含义和重要性,分享彼此的看法;个人反思: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写一篇关于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短文;创意实践:学生进行一项创意实践项目,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
第四章: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4.1 活动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4.2 教学内容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要点。
4.3 教学活动理论讲解:教师讲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生进行笔记;实践操作:学生进行一项艺术创作项目,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评价和反馈: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教师进行反馈。
第五章:提高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5.1 活动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初中美术人美七年级上册 发现与创造发现与创造
发现与创造教学目标1、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
3、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如何根据制作用品的需要寻找、发现合适的材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各种材料、剪刀、颜料、浆糊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
教学方法欣赏法等。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学生所带的各种材料和学习用品。
〈二〉、导入新课:1、欣赏课件,让学生感受各种不同材料所做的艺术装饰品,体会废旧材料的妙用。
2、用手触摸实物范例和自己所带的材料,给你怎样的感觉?3、结合书本中的图片,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材料所做的物体质感都存在不同。
(三)、思考与讨论1、本课作品都是经过联想创造出来的,这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怎么样培养成的?2、能否举生活和社会上的实例谈一谈,这种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对于我们未来的道路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四)示范演示。
(1)选择材料:铝制可乐罐,工具:剪刀。
(2)构思:根据材料考虑制作什么东西(桌子、凳子)。
(3)进行创作:用剪刀剪出桌子、凳子的外形,再进行装饰美化。
(五)师生共同研讨装饰品制作工艺需注意的事项:1、图片对比讨论2、得出结果:(1)、需注意原材料的本身特性。
(2)、装饰品制作构思要巧妙,注意大方美观。
(3)、制作过程中要运用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
(六)学生制作,比一比谁的创意具有独特个性。
1、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构思创作具有趣味的装饰品。
2、以绿色环保为主题。
3、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巡还指导)(1)根据自己寻找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小型日用品,增添一份生活的情趣。
初XX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发现与创造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潜在的创意点,并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章:发现生活中的美好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筑风格等,发现生活中的美。
2.3 教学活动第三章:激发创造力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教学内容介绍创造力的基本概念,探讨如何激发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方案。
第四章:表达与沟通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4.2 教学内容介绍表达与沟通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五章:创意实践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创意付诸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创意实践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将想法转化为实际作品。
5.3 教学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意实践,完成一个小型创作项目。
第六章:欣赏与评价6.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欣赏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2 教学内容学习如何评价和欣赏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等,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
分析经典艺术作品,讨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现手法,学生进行模拟批评家的角色扮演。
第七章:创新思维训练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探讨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其应用。
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教案一、教学目标.发现生活物品的材质特点,利用因形选材或因材造型这两种方法设计制作一件日用品。
2.通过创意公司这种开放的活动形式,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美术工艺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3.感受美术课堂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艺术设计美观与实用的和谐统一,培养新颖多样的艺术创想和美术灵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从材料的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等材质特点发现生活物品的美,掌握因形选材和因材造型这两种设计方法。
【难点】团队合作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件融美观和实用于一体的日用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启发法、示范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废旧材料、美术卡纸、画笔和颜料、胶水、剪刀等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废旧的软盘盒,指出软盘已经被最新的科技淘汰,但是这个塑料盒子还是九成新的,寻求学生的帮助,该怎么处理这个盒子,请学生大胆发表想法。
部分学生回答出废物再利用的时候,教师引导发问:如何具体改造这个软盘盒?学生分享看法,教师揭示课题:软盘盒再利用的过程,就是美术中的“发现与创造”。
活动二:新课讲授观察材质,发现美感.大屏幕展示塑料软盘盒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它在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塑料软盘盒无色透明,光洁无纹理,中空长方体容器,质地坚硬。
2.引导学生思考:软盘盒的材质特点有什么美感?这样的材质和美感能给你怎样的创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软盘盒的材质空灵透明,带有自然的纯净美,配合中空的容器本质,可以改造成一个小的收纳盒。
3.教师揭示:废旧物品设计中的“发现”就是通过观察材料的材质特点,感受它的美,并激发自己的灵感,找出它最适合的用途。
因材造型与因形选材.教师总结之前的课堂过程:我们先观察材料,再利用它的材质特点激发灵感,这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材造型。
2.教师引导发问:那么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材料,是不是我们就不能设计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先在心中构思想要设计的内容,再按照设计思路,寻找相应的材料,寻找的时候同样要观察和发现材料的材质特点,感受材料的美,并根据材料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构思,这就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因形选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与创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
3、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
课前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多媒体课件、工艺设计作品等。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1)让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看看谁收集得多,收集得好。
(2)让学生观察、分析、想想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可以制作成何种艺术品?
2、引导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有什么意义?这些材料的特性和生活中的用品有什么联系?怎样设计?
(2)谈一谈,不同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给你哪些特殊的感受?你将如何利用它进行艺术创作?
3、示范演示。
(1)选择材料:铝制可乐罐,工具:剪刀。
(2)构思:根据材料考虑制作什么东西(桌子、凳子)。
(3)进行创作:用剪刀剪出桌子、凳子的外形,再进行装饰美化。
4、学生创作。
(1)根据自己寻找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小型日用品,增添一份生活的情趣。
(2)根据材料的美感因素,设计制作装饰画,美化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设计方案并交流,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设计活动。
5、评价建议。
(1)请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出优秀作品。
(3)学习建议:对材料的利用是否巧妙,富有创意?制作的用品是否美观、实用。
6、课后拓展。
课后收集一些材料制成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