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理念

合集下载

大学的理念读后感

大学的理念读后感

大学的理念读后感大学,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知识的地方,它是一个让人们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殿堂,也是一个培养未来精英的摇篮。

读完《大学的理念》,我对大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首先,大学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地方。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大学的理念》中提到,“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认识水平,发展人的智力,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大学教育不仅是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更要求我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学会怀疑一切,不断地追求真理,而不是满足于表面的知识。

其次,大学是一个培养未来精英的摇篮。

在《大学的理念》中,作者提到,“大学的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大学的价值在于人才的培养。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大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个人才的培养者。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学会专业知识,更要学会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精英人才,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大学是一个让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地方。

在《大学的理念》中,作者提到,“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自由、平等、民主的公民。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大学教育不仅要求我们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求我们具有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

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包容不同的观点,而不是固执己见,排斥异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大学的理念》,我对大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相信,在大学的道路上,我会不断追求真理,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会尊重他人、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大学是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其教育理念和目标应该与其使命和
价值观相一致。

大学教育旨在为学生成长成为独立思考、探求知识、勇于创新、具有责任感和领导力的人,同时通过知识传授、技能培
养和品德教育,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全面发展”,即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
力和素质,让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团队协作和
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提供机会使其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大学的教育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和品德。

知识
方面,大学应该传授学生所需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其具有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技能方面,大学应该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
失败、反思和改进。

品德方面,大学应该传递好的价值观,教育学
生具有健康、积极、守信、勇敢、有担当的品质,让学生成为对社
会有益的公民,同时也对自己负责。

除了以上的教育目标,大学还应关注学生就业和创业,以满足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大学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社会趋势,为
学生提供相应的职业规划和创业培训,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优势和
局限性,并掌握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和知识。

大学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应该是全面的,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和
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关注学生就业和创业,让学生成为具有领导力
和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1。

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

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

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下“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而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则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要素,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使命。

首先,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对于大学的内在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宗旨和价值观念,它体现了大学对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崇高追求。

大学精神则是大学师生的共同精神面貌和行为准则,它体现了大学师生对于学术追求、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高度认同。

只有坚持正确的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对于大学的外在形象和影响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标识,它们能够凝聚和感染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到大学的发展中来。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的期望越来越高,只有大学具备了高尚的理念和精神,才能够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

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就在于它们能够为大学树立起正确的形象和价值导向,提升大学的声誉和影响力,让大学成为社会发展永恒的动力源泉。

再次,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对于个人成长和人生价值的追求也极其重要。

大学正是年轻人生命的黄金阶段,而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则为青年学子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在大学,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就在于它们能够引领年轻人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们不仅对于大学的内外建设和形象发展至关重要,更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人生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大学的理念——高等教育价值观

大学的理念——高等教育价值观

高等教育价值观与大学理念的关系
• • • • • 两者同属于思想意识范畴,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区别: 第一,范围广度不一,大学理念范围宽泛,高等教育价值观范围较窄 第二,各自在观念系统中所处层次不一,高等教育价值观处于核心层次, 大学理念处于表层 第三,稳定性程度不一,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稳定性强一些,大学理念的 可变性大一些
(二)新时代应坚持的大学理念
• • 1.传统大学理念的扬弃 第一,学术自由。大学要继续坚持学术自由,但在坚持学术自由时,要注意以下 三个方面:其一,学术自由的相对性;其二,要更新学术观念;其三,处理好学 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第二,大学自治。大学仍然要坚持大学自治,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自治, 而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自治,即大学要妥善处理好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努 力避免外界对学术过多干预或侵犯,在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组织建 设、经营管理、对外交流、社会服务等事务中,依法自主办学。也就是把高等学 校办成独立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允许大学获得决策权、人事权、财务权、学术 权等基本自治权,从而使高校真正能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第三,教授治校。现代大学的院校院管理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大学中不断 增加的行政管理人员和职业性专门人员拥有了更多更大的权力,导致了教授权力 的减弱和学术自治的削弱。但教授仍应在学术决策上拥有治校权。 第四,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今天的大学既是教学机构,又是科研机构,研究型大 学将高水平人才与高水平科研结合在一起,既发展了科学,又培养了高层次人才。
• • •
3.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特征——时代性
• 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高等 教育价值观 • 例如: • 美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经历了由政治论——认识论—— 认识论与政治论并存——政治论的演进过程; • 中国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就总体来看,一直以社会为本 位。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过去单纯的社会本位开 始向更多地考虑个人发展需求的方向发展。

浅论大学的理念

浅论大学的理念
浅论大学的理念
教 育 探 索
浅 论 大 学 的理 念
张 智 霞
( 海 大 学 成教 学 院 青 海 西 宁 8 0 0 ) 青 1 0 1
【 摘
要】 大 学理 念 是 指 .-l 那 些 综 合 性 、 学科 、 日制 普 通 高校 的 理 性 认 识 及 其 所 形 成 的 教 育思 想 观 念 和 教 育 哲 学 观 点 , 有 共 &- 对 f t 多 全 具
准 自 己 的定 位 , 持 自 己 的 个 I , 追风 、 趋 同 , 出 特 色 、 出 水 平 , 保 性 不 不 办 办 更能 保 持 住 自己 的 优 势 。
4 不够 充分 重 视 教 育 理 论 研 究 和 教 育机 构 的 作 用 , 往 凭 经验 和 、 往
不 仅 决 定它 的 今 天 , 决 定 它 的 明 天 。而 在 与 社 会 的 互 动 关 系 中 , 个 更 某 阶 段大 学 的理 念 总 是 受 社 会 发 展 阶 段 、 治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因 素 的 影 响 政 和 制约 而 表 现 出 共 性 和 个性 的一 面 。
育的繁荣景象。 大 学 的 理念 总 是 随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而 发 展 的 , 以 今 日 大 学 的 理 念 所
性 和 个 性 不 同特征 。 当前 我 国 高教 界 普 遍 存在 的 有悖 于现 代 大 学理 念 的 主 要 表 现 是 并 校 风 盛 行 , 面 追 求教 育 产 业 化 , 片 高校 定位 缺 乏 个 性 和
特 色等 , 引起 高度 重 视 。 应 【 关键 词】 大 学理 念 ; 性 ; 性 ; 在 问题 共 个 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突 出 问 题 , 一 些 教研 行 政部 门和 高 校 的 领 导 对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 教 育 如 在

大学理念的概念

大学理念的概念

大学理念的概念
大学理念是指一所大学或教育机构的核心价值观和宗旨,反映了该机构的使命、目标和教育理念。

大学理念通常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教育目标:大学理念明确规定了该机构的教育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

2. 教育理念:大学理念中阐述了该机构对于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看法和倡导。

它可以体现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倡自主学习、追求创新等。

3. 社会责任:大学理念通常还会强调该机构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教育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4. 教师角色:大学理念中可以包含对于教师的期望和角色定位,如教师应该是知识传授者、引导者和榜样。

5. 学生发展:大学理念通常也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学术发展、个性培养、身心健康等方面。

总之,大学理念是一所大学对自身价值和教育使命的清晰表述,为该机构的发展和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不同大学的理念可能有所差异,但都希望通过教育培养有
为的人才和为社会作出贡献。

略论大学的理想、理念与理论

略论大学的理想、理念与理论
大学能 养育每 一个 大学人并 、 理论的作用 ,
①观 点来 自 姚 国华先 生在云南大 学 的讲座 。
< < < 1 4
0000 『 略论大学的 理想、 理念与理论
家布 鲁 纳 一开 口就 是 三个任 何 , 即“ 任 何知 识 都 能
士 ,云南 大 学高 等 教育 研 究 院教 授 ,主 要从 事 教 育哲 学 、高 等 教育 学研究 。
是 “ 从 无 到有”的过 程 。 中国哲学 家老 子认 为 “ 道
生一 , 一生 三 , 三生 万物 ” , 正是 那个 无 形的 道生 出 了万物 。 从 老 子的 言论 中我们 也知 道 , 就 是 那 个看 似 虚 无缥 缈 的理想 使人有 了一切 。 理 想使 人从 无 到 有, 她 让 人有 了奋斗 目标 , 有了前行的 方 向。 理 想 的动 力来源于 精神 的 引领 , 它 通过 精 神 的
善境 界 的追 求 。 它成 为高 等教 育学界 的 经典 著 作 ,
以某 种 方 式教 给 任 何年 龄阶 段 的任 何儿 童 ” 。 他 们 的豪情 万丈 丝 毫不让 人 感到 虚 无缥 缈 , 因为每 个人 都 会在 这 些豪言 壮语 中读 到理 想两 个字的 含义 。 理 想 是大 学从 无到 有 的动力 源泉 , 大学 以其 理性 的构
略论大学的理想\ 理念与理论
口 刘徐湘 李 晓红
为大 学 的精神构 建提供 一 些思路和 参考。


理想 : 大学从 无到有的动力之源
摘要 : 理想是大学从无到有的动力之源, 大学理想指向未来,
是 对 大学未 来 的美好展 望 , 是 对大 学臻 于最 完善境 界 的理性表 达。 大学理 想 使 大学 人有 了奋斗 目标 。 给 大 学发 展提 供 不 竭 的 动力。 理 念 是 大学心 中值 守 的价 值 取 向, 大学 的理 念构 建于严

大学的理念到底是什么

大学的理念到底是什么

大学的理念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增强大学的理念,从而改进大学的功能呢?理念其实很简单,就是培养全人、探寻与创新知识、服务社会。

这和钱穆先生所讲的“三统”一致。

“人统”讲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也有教授、学者本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学统”讲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研究学问,探寻知识,创新知识,探讨真理;“事统”讲学以致用、经世致用,如何将在大学里探讨到的知识、真理用到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改革的实践中去,使政治更清明、生活品质更高、社会更和谐、科学更发达、文化更多元、教育更有效。

这三个理念,是大学教学、研究和服务三个功能背后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异常重要。

大学功能产生问题,正是因为价值观产生了问题。

这三点相互支撑、促进,相互构成。

这些理念到底有哪些具体内涵,又如何能帮助解决大学的问题呢?培养全人什么叫全人?至少包括:1)有品性、有学术良心、有自由人的独立性格;2)有人文关怀、公民意识;3)有对文化(包括科学和艺术)和社会的广阔理解力(金耀基,2003)。

下面具体来看其内涵及在中国大学中的体现。

1.有品性、有学术良心、有自由人的独立性格。

有“品性”正是《大学》中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换句话说,大学就是要去彰显人性中那光明的德性。

不仅老师要这样做,还要帮助学生去革新自己,教学相长,至善至美。

什么是光明的德性?包括做人的道理,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大学老师心中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将学生当作打工仔,而有学生则得过且过,只要能毕业,拿到文凭即可。

尽管情节非常严重的个案不应很多,但也不少。

从大学管理层的所谓“双栖”教授,到另外的一些“双聘”教授,从所谓的“博导”到一般的老师,有的人在金钱、名誉、地位方面欲立、欲达,却很少想到如何使他们所领导的老师或学生也能立在一个可以受人尊敬的位置,达到一定的专业和生活水准。

他们或许会说自己也是有了“人下人”的经历,才到了今天“人上人”的地位。

大学办学理念

大学办学理念

大学办学理念
大学办学理念是指大学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的方针和准则,以及对学生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

它是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宗旨的具体表现。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既要重视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专业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

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复杂挑战。

二、促进学术研究和创新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促进学术研究和创新。

大学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学术知识的创造和传播。

大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和资源支持,鼓励他们开展前沿的学术研究,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三、关注学生发展和社会责任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和社会责任。

大学重视学生的
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研究资源,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大学倡导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道德观念,鼓励他们为社会作出积极的
贡献。

四、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大学致力于为国
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创新。

大学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参与,助力国家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
进步。

总之,大学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学术研究
和创新,关注学生发展和社会责任,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些理念在大学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得到体现和实践,为塑造
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大学五大教育理念

大学五大教育理念

大学五大教育理念1.学术卓越学术卓越是大学的核心理念之一。

高等教育机构应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学生。

为了实现学术卓越,大学应该招聘和培养优秀的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资源。

同时,学生也应被鼓励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发展自己的学术能力。

2.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大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大学应该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包括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成长。

此外,大学还应关注学生的道德、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公民。

3.创新与创造创新与创造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大学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需要提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环境,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业活动。

同时,大学还应该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资源。

4.国际视野国际视野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必备品。

大学应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让学生具备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挑战的能力。

为了实现国际视野,大学应该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国际项目和交换计划。

此外,大学还应关注国际教育标准和国际人才需求,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和培养体系。

5.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应该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社会发展。

为了实现社会责任,大学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项目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同时,大学还应倡导可持续发展、道德规范和公共利益,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大学五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将能够在学术、综合素质、创新、国际竞争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大学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获取学科知识,还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我校的教育理念是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突出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首先,我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应该是教育过程的关键,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

通过学术探讨,开展讨论,鼓励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

其次,我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

社会责任意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应该有责任感,服务社会,参与公益事业。

为此,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协会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

同时,通过传授人文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敬畏。

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在我校,我们注重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开展科研项目,组织参加各种比赛,如校内辩论赛、模拟联合国等,鼓励学生提高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应对未来的需求。

最后,教育质量是我们的承诺。

我校注重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进步。

我们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他们热爱教学,满怀热情地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学术研究和创新,以期为学生带来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和值得追求的高效成果。

综上所述,我校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社会责任意识、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坚持高质量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学的理念

大学的理念

大学的理念中世纪大学被称为人类文化史上的“智慧的花朵”。

作为一种行会组织,大学诞生之时主要是满足志趣相投的学者们追求知识的需要。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的理念就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

为此,大学以自由教育为主,提供普遍性的和完整性的知识教育。

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文主义逐渐蜕变成一种烦琐的经院哲学,大学越来越远离社会现实的需要,成为落后保守的机构,不能反映工业变革时代的国家需要,工业革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各类人才大多不是大学培养出来的。

传统的大学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到工业革命全盛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新的大学理念逐渐传播。

德国伟大教育家洪堡首先提出,大学不仅从事教育,还必须从事研究。

根据他的思想于1810年建立的柏林洪堡大学从一成立起,就确定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宗旨,并实施“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主张。

洪堡的理念传至欧、美各地,作为“现代大学之母”的柏林大学成为许多大学仿效的对象。

当年,蔡元培先生就是带着洪堡的大学理念回国,他在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国中央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的宗旨,极力推崇德国的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经济、工业社会、国家体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第三种大学的理念“为社会服务”提出来了。

美国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杰弗逊创办弗吉尼亚大学时就强调“州立大学应成为建设各州的智囊团和人才的策源地”。

尔后,威斯康辛大学的范海斯校长首倡大学要为农业、工业服务,提出州的边界就是大学的边界,这一思想得到了其他大学的响应,大学正式与社会主动结合。

“大学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

至此,大学不单是教育机构、研究机构,还是服务机构。

20世纪40年代之后,大学为了国家利益更加直接的参与到社会服务之中。

1963年,美国前加洲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在《大学的功用》用“多元化巨型大学”来形容当时美国一些大型大学,认为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有多重目标,多个权力中心,为不同的顾客服务,大学已彻底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大学教育中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大学教育中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大学教育中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当今社会,大学教育扮演着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教育理念大学教育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的价值观和目标,是指导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的思想体系。

在大学教育中,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教育理念: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2. 全人教育理念全人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3. 实践教育理念实践教育理念认为实践是教育的核心,通过实践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

大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授课教学法授课教学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种方法适合于知识的传授和基础理论的学习,但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

2. 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来促进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 案例研究教学法案例研究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真实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大学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或者叫高等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三种:
1.英国的纽曼式大学,即强调通才教育,也就是普遍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知识面更广。

2.德国的洪堡式大学,即强调专才教育,也就是学生要在一门专业上学到精通。

3.美国的吉尔曼和艾略特式的研究性大学,就是本科强调通才教育,研究生强调专才教育。

既通又专貌似只能通过延长教育时间来解决,就是本科加研究生“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

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是教学的技术而已。

”大学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必须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并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引导大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也只有这样,大学才能进一步确定它的实践原则和方向,找到它存在的意义。

符合历史潮流和教育规律的大学教育理念对大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直接推动着大学的前进发展。

如蔡元培先生,为使学术兴盛,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认为大学之所以为“大”,是因为大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他的教育理念及办学实践不仅使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变成了一所生机勃勃的现代大学,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而且对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影响深远,对中华民族的教育振兴、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思想与现代大学理念

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思想与现代大学理念

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思想与现代大学理念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智慧,对于培养人才、弘扬学术精神、传承优良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现代大学理念不断更新,希望在传承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培养更多有识之士、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思想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修养和德行的培养,重视对经典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提倡以治学肄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道家注重天人合一,强调个体修炼和内心宁静,主张“无为而治”,提倡自然而然地发展个体潜能。

佛家思想则追求解脱生死轮回,注重个体的心灵修养和超脱世俗追求。

这些传统高等教育思想都对现代大学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儒家的经典学习以及道家、佛家的修养思想,都为现代大学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强调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追求内外兼修的人生境界、注重个体情感与思想的培养。

这些传统思想的核心思想与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教育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现代大学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大学理念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现代大学理念包括了多元化发展、开放包容、创新创业、国际化等多个方面。

多元化发展强调个体的多方面能力培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分隔,而是要求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开放包容意味着接纳各种学术观点和文化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实践。

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

国际化则是要求学校与国际接轨,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优秀学生和教师,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这些现代大学理念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

现代大学理念强调了实用性、包容性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新需求和新期望。

大学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理念
多元化的学科设置
大学应提供多样化的学科设置,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交叉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大学教育应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沟通技巧作为核心目标。

学生需要获得广泛的知识,发展自己的学术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实践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教育应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实验、社会实践等方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获得实践能力和经验。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与进步的推动
大学教育应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应被鼓励探
索新的领域,挑战传统观念,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大学也
应提供创新的环境和资源,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支持和促进。

卓越的教学和研究质量
作为学术机构,大学应注重教学和研究的质量。

教师应具备丰
富的学术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启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同时,大学也应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学科的发展和
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大学教育理念的实施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只有不断完善大学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综合
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论大学的教育理念

论大学的教育理念

育不断地超越现实 & 追求完美 % 确立专业性与学术性辩证统一 & 理想性与现实性合理兼顾 & 个体人格完善与 社会责任担当均衡关照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 & 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 大学教育的永恒追求 % 关键词 !大学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 !<(#"
一 & 教育理念的释义 所谓教育理念 $ 是指关于教育未来发展的理想的观念 $ 它 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 & 永恒的 & 精神性的和终极的范 型 % 教育理念是人类在对教育的基本认识和对教育规律的正 确把握的基础上 $ 所形成的对教育未来发展的一种观念形态 的知识和认识 $表现了教育发展的一种应然状态 % 教育理念从 根本上回答了人类为什么办教育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 由于教育理念所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的 & 终极的东西 $ 它是 超越现实功利和指向未来的 % 所以 $教育理念在人类社会教育 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是人类教育发展和进步 的灵魂 % ’ 没有理念的教育等于失去了灵魂 $教育必然附属于 某 种 现 实 的 力 量 $成 为 或 政 治 或 经 济 的 工 具 ( $大 学 理 念 也
!$#
个教师和学生以通过教学和研究培养和谐个性与人性为目的 的 机 构 # 蔡 元 培 指 出 $% 教 育 是 帮 助 被 教 育 的 人 # 给 他 能 发 展 自己的能力 # 完成他的人格 # 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 任 ! & %&#所以 # 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是大学教育的第一要义 ! 然 而 # 一个学生的存在与发展又都是在一定社会中进行的 # 求知 识 " 尚道德 " 崇个性 " 塑信仰又必须与一定的 社 会 责 任 的 担 当 结合起来 ! 因此 #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培养他们的社会 责任担当意识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特有的和 不 可 或 缺 的 理 念 ! 事实上 # 真正的大学理念所追求的应该是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与社会责任担当的统一 ! 正如爱因斯坦所强调指出的 # 学校 % 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 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 # 使个人变成社会的工具 # 像一 只蜜蜂或蚂蚁那样 ! 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 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 # 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 社会 ! 相反 # 学校的目的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 人 # 这些人把为社会服务看做自己最崇高的人生目的 & %’#! 也 就是说 # 我们的大学不仅要培养大学生 学 会% 妙 手 著 文 章 & # 更要培养他们% 铁肩担道义 & 的社会责任感 ! 只有这样才能使 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能够很好地把个性完善与社会责任的担 当有机结合起来 # 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 ’ 四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科学精神是人们运用科学 " 研究科学 " 追求科学的过程中 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 如公正 " 客观 " 认真 " 严谨 " 开放 " 宽 容 " 实 事求是 " 锲而不舍等 ! % 科学精神可以说是人类在科学的认识 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念体系 # 一旦形成后 # 它 又成为支配和统领我们进行科学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的灵 魂 # 并且作为人类最珍贵的* 无形资产 + " 作 为 象 征 和 展 现 科 学事业内在意义的东西而不断留存下来 ! & %(#科学精神是大学 生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 # 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 科学精神作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 是现代社会中 一个大学生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 但是 # 一个合格 的大学生仅有科学精神还不够 # 还必须有人文精神 ! 人文精神 所 关 注 的 核 心 是 人 的 理 想 " 精 神 " 道 德 " 信 仰 " 灵 魂 等 #% 人 的 意义 # 人生的追求 " 目的 " 理想 " 信念 " 道德 " 价值等 等 # 这 中 间 的高尚的 " 善良的 " 健康的精神 # 就属于我们 要 发 扬 的 人 文 精 神 & %)#! 人文精神是一个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 它将直接 影响和决定他的价值大小 " 生活幸福与否 " 人性完善程度 ! 所 以 # 人文精神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种定向 " 动 力 "灯塔和示范的作用 !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个不同的命题 # 它们分别强调 了人类精神的两个不同方面 ! 大学教育必须树立科学精神与人 文精神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 因为正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人 类生活中的有机融合 # 才使得人类能够取得社会的不断发展和 进步 ! 同时 #确立大学教育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教 育理念 # 也是克服现代高等教育弊端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和 途 径 ! 因为现代的高等教育受技术理念的影响和支配 #过于关注 形而下的功利层面的追求 # 却忽视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 ! % 现代高等教育的缺陷之一 # 是变 正如哲学家罗素所批评的 $ 得太侧重于某些技能的培训 # 而没有教会人们用客观的眼光去 看待世界 #以便极大地拓展人类思维和心灵的空间 ! & %’#

论“无为而治”的大学治理理念

论“无为而治”的大学治理理念

论“无为而治”的大学治理理念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在大学的治理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的理念,那就是“无为而治”。

这一理念旨在通过放弃权力和管理方式的过度干预,实现对大学的更好管理。

其宗旨是大力推动大学创新发展,在管理方面形成一种更加平衡合理、科学有效的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无为而治”的大学治理理念。

一、什么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古代中国思想的一种概念,最早见于著名的《道德经》一书中,表达了“依靠自然秩序,避免刻意干预”的一种思想。

即不通过权力主张自己的意志和势力,也不通过过度干预而引导自然发展,而是让事物自然发展,以达到最优状态。

对于大学治理而言,“无为而治”即是在保证大学的管理实效性的同时,不进行过度的干预,不通过权力主张自己的意志和势力,也不通过过度干预而引导大学不断发展。

与其说是无所作为,不如说是在发展中十分灵活的采取举措和管理大学。

二、“无为而治”何去何从?“无为而治”的大学治理理念,要是能够取得成效,仍旧需要对该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让这种理念逐步成为大学事务决策的主导思想。

在“无为而治”的大学治理理念中,大学处于一种自发发展的状态,对于管理者来说,主要是要起到协调、统筹、监管和辅导的角色。

它需要管理者更多地考虑大学管理的实效性,但又不得对大学进行无节制的干预。

从而,最终达到“无为而治”大学治理所追求的管理目标。

而对于大学管理者而言,他们要像“无为而治”主张的那样,采用更加柔性的方法,将原本的行政管理变成一种更加基于信任和合作的模式,减少管理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充分发挥教授和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建立大学共同治理制度,增强大学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三、“无为而治”的大学治理的优势“无为而治”的大学治理模式主张利用智慧和深刻的内在理解来引导和实现大学管理的目标。

这种理念具有以下的优势,可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益处。

1. 改造传统思维“无为而治”的大学管理理念具有跨学科性和全球性,有利于打破学科的认定和分类,并消除社会政治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培养非常全面的职能。

大学之理念

大学之理念

大学之理念,也就是指大学应当怎样去发展和实施课程,以便使学生
们得到最佳的教育。

大学之理念,主要由大学管理层、教职员工和学
生共同确定,一般情况下,它反映了学校在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
的目标、方式、优先事项及倾向。

一个好的大学之理念应该是全面的,应当注重当代高效环保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全体师生在学习、科学发展和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多元性,同时加强学术成果和社会贡献的重要性。

第一,一个好的大学之理念应重视人文荟萃。

这意味着要坚持教育价值,以及文明价值和仁爱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传播。

另外要积极促
进学生参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落地,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一个好的大学之理念应注重丰富多样的学习空间。

大学应采取
合理的方式,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有机会参加不同的课程,体验不
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探索自身
潜力。

最后,一个好的大学之理念应注重学术标准。

应该建立和完善学术制度,加倍践行科学精神,倡导学术自由,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术成果,让各学科学者在平等自由而充满分享和期望的学术氛围中发展和实现
自身学术价值。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大学之理念应当是全面的,应该重视
人文荟萃、注重丰富多样的学习空间、注重学术标准,以此来提升学
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

大学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式

大学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式

大学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式大学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其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理念大学教学理念是指大学对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念和观念。

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也是大学教学理念的核心。

大学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学教育更加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品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二、教育方式大学教育方式是指大学教师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传统文化注重师德和师风,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大学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学教育方式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美的境界。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通过文艺活动和文化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教育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同时,大学教育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与现代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学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通过传统文化的启迪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段 是 自治 和 自由 分 明显
,
,
,


这 点 在 纽 曼 的 思 想 中表 现 得 十
,
一 方 面 国家 对 大 学 应 提 供 支 持 并 积 极 采取 防 止 侵

大学 的 作 用 在本 身 领 域 里 可 以 公平 地 称 之
,
害大 学 健 全 发 展 的 措 施
,

为开 扩 心 胸 … …姑 勿 论 它 的 标 准 与原 则 如 何 是 真
,
互 的 同情 与 了 解 没 有 思 想 交 流 的 情 况 下 绝 不 可 能
超 出世 界 其 它 国 家 的 总 和 这 已 是 不 争 的 事 实


做 出这样 的成 绩
,

一批 没有 勇气发表 的意见 没 有
,
国 在 科 学 中 的 优 势堪 与英 国 的 贸易 和 海 上 优 势 相 媲
量 即 时校 正 政 治 上 和 社 会 上 偏 离 了 秩 序 和 规 则 的


东 西 并能 使 社 会 向一 个 绝对 健 康 的 方 向发展 闭 洪
,

那 么 大学 究 竟 应 该 具 备什 么 样 的 理念
二 大 学 理 念 比较 研 究

堡 认 为 大 学 的 基 本 组 织 原 则 有 两 条 一 是 自由 二
, , ,

殊 不 知 没有 正确
,
探 索 的产 物 具 有 较 系 统 的 理论体 系 如终 身教 育 思 想
,
的 大学 理 念 就 不会 有 真 正 意 义 的 大学 改 革
,

其抽 象层 次 不 如 理 念 那 么 高 观 念 则 常 指 对 事
,

之 所 以 要 有 大 学 理 念 是 因为它 具有 导 向 调 节
,
独 立 战争
、 、
后 在 开 发新 大 陆 的过 程 中 需 要 大量 的 经 济 法 律
是强 制 者把他 人视 为一 个 无 力 思 想 和 不 能评 估 自己 的 人 把 他 人 沦 为 强 制 者 实 现 目标 的工 具 强制

农学 工 程 医 学 等人 才
,




的 年 《 里 尔法案 》 莫
,

大 学理 念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教 育资 源 对 大 学行 为 具 有 建设 指 导 意 义
,
,

从 历 史研 究 和 比 较
研 究 的 角 度 文 章 认 为 大 学理 念 是 一 个 社 会 历 史 概 念 它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而 演 进
由 自治 服 务 和 创 新 的 理 念

,
州 的 智囊 团 和 人 才 的 策 源 地
, ,
这 一 思 想 是美 国大

学 为社 区 服务 思 想 的 萌 芽 对 以 后 大 学 的 发 展 产 生
了一 定影 响 并 为 各 州 大 学 树 立 了 榜 样
, ,
与 自由 相 对 立 的 概 念 是 强 制
,



” 。
强 制 的实 质 就
佛 大学 斯 坦福 大 学 和 芝 加 哥 大 学 等

由 开 阔 了 学者 的 视野 增 强 了 学 者 的 判 断 能 力 和 责

特 别霍普金

任感 正 是 这 种 自 由 形 成 了 国 家 和 社 会 的 校 正 力
斯 大学 更 是 开 创 了 美 国 创 办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先 河
、 、 。

今 天 的 大 学应 该 具 有 自
关 键 词 大 学 理 念 自由 创 新
中图分类号 以 文 献 标识码 文章编 号


以的



以。



,
及”

,

以 巧
,
,


此 此
,


,







,





,

一 大 学 理 念 概述


展 和 软件 发 展 的 统 一 前 者 指 将 现 有 教 育设 施 予 以

,

看 来 大 学 的 理念更 关 注 教学 而 不 是

治 与大学 自由的 思 想 是 一 致 的 大 学 不 是 国 家 政 治
,
科 研 更关 注 知 识 的 继 承 而 不 是 科 学 的 发 现
其二

,
和 经 济 的 附庸 应 保 持 相 对 独 立 性
,
,

一方面大学应
,
大学 的 任 务 是 造就 绅 士
盆旦 教 育 讼 祛

年第
卷第

,



论 大学理念
唐松林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高 等 教 育研 究 所 上 海
,
摘 要 大 学 理 念 是 人 们 对 大 学 的 最 基 本 的 理 性 认 识 和 具 有普 遍 意 义 的 最 高 哲 学抽 象 一 般 可 用 最 简 单 的
,
概念 形 式表述 出来
,
化 更 强调 实 施 博 雅 教 育 或 自由教 育
的 目的观

结 构 把学 习 者 吸 引 到 这 种 充 满 批 判 性 和 创 造 性 的 复 杂活 动 过 程 中

其 基 本理念 是 其 一 大 学 是 传 授 知


师生 在不 断 地 对 话 中 将不 断对

识 的场所

纽 曼认 为
,
,
和 评 鉴 功 能 它 引导 着 大 学 发 展 的航 向 影 响着 学 校

物 的 某种 看 法 不 一 定 有 系 统 的 理 论 如 读 书 做 官
学 而 优则 仕
,
其抽 象 的层 次 在 三 者 中最低


领 导 者 的 管 理 也决定 着 学校 教 师 的 地 位 作 用 和 活
,

大学 理 念是 人们对 大学 的 最 基本 的 理 性 认 识 和



博 雅 教 育 的 目 的不 是 为 了

保持 自己 的 自主 性 和 目标 追 求 学 校 事 务 的 决 策 权
力主要集 中在 教 授 们 控 制 的 评 议 会 手 中 基 层 如
系 的 学 术 和 行 政 决 策 权 主 要 集 中 在 教 授手 中
,
某 种 特 定 的 职业 或 专 业 而 是 为 了 造 就 心 智 开 化 道 德高 雅 心 灵 和 谐 体 魄健 全 的 绅 士
,
创建 更 新 和 维 护 如 重 建 校 舍 购 置 设 备 器 材 等




,


我 们 在 研 究 和 实 践 中经 常 使 用 理 念
和 观念

” 。


思想
,

等 后 者 指 教 育 理 念 目标 内容 方 法 评 鉴 制 度等
方 面 的 建 构与 施 行
, ,





它 们 均 指 人 对 客 观 存 在 的理 性 认 识 是 ’ 客 观 存 在 在 人 脑 中 的 主 观 反 映 〔 」 但理 念 主 要 是 对 事实 的最 基 本 的 抽 象 和 概 括 是 最 基本 的 意 识 形 态
大学 的 发 展 概 括 地 说 是 硬 件 发
的创 造热 情 和 个 性 行 为缺 乏 创 意 和 变 通 另 一 方
面 大学 经 常置 大 学 的特殊性 于 不 顾 随 社 会潮 流 左
, ,
盆旦 教 育 论 帐
,
的 年第
卷第

, ,
,
右摇 摆 它往往 不 是 知 识创 新 的 场所 而 成 为某 种 工
些 零 星 繁 琐 的细节

,
年 一 位 法 国学 者感 叹
,
,

德 国在科 学
,

这 是 有 意 义 的 教 育 也能 做 出
,
的 各 个 领域 中 毫 无 例 外 地 居 于领 先 地 位 各 国 对 此
某种 有 意 义 的 事业


一批 最 卖 力气 的教 师在没 有 相
,
均 表承 认

仅德 国 一 国所 取 得 的科 学 成 就 已 远 远
大 学 是 一 个 传 授所 有 知识 的
,
知识 进 行 再 造 更 新
这 种 自由 方 式 使 大 学 师 生 保
, ,
场所

这 意 味着 一 方 面 大学 的 目的 是理 智 的 而 非
。 ”
道德 的 另一 方 面 它 是 以 传 播 和 推广 知 识 而 非 增 扩 知 识 为 目的

证 了思 想 家 的 性 格 特 征 他们 在 科 学 的 探 索 中 都 体 验 到 同样 程 度 的 刺 激 其 二 大 学 自治 大 学 自
, ,
是宁 静


。 ”
大学 全部 的外在组 织 即 以这 两 点为依 川 大 学 的 学 术 自由 和 国 家 的 利 益 是 什 么 关 系
,
,


关 于 大学 的 理 念 存 在 着 多 种 阐 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