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文科)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章节复习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章节复习

及函数
f (x) 满足 4x
1 1
f (x) f (x)
,且
f (x1)
f (x2 ) 1 ,则
f (x1 x2 )
的最小值为


( A) 4
(B) 2
(C) 4 5
(D) 1 4
3、设函数
f
(x)
1, 1,
x0 ,
x0
则 (a b) (a b) f (a b) 2
(a b) 的值为(
A.10n;
B.10n-1;
C.10n+1;
D.11n.
2、类比平面内正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内角相等”的性质,可推出当的是( )。
①各棱长相等,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②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相邻两个面
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③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步骤;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步骤:数学归纳法;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1.合情推理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 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 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 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3)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 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 2.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 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高中数学选修1-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高中数学选修1-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选修1—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练习(P30)1、由12341a a a a ====,猜想1na=.2、相邻两行数之间的关系是:每一行首尾的数都是1,其他的数都等于上一行中与之相邻的两个数的和.3、设111O PQ R V -和222O P Q R V -分别是四面体111O PQ R -和222O P Q R -的体积,的体积, 则111222111222O PQR O P Q R V OP OQ OR V OP OQ OR --=××. 4、略. 练习(P33)1、略.2、因为通项公式为n a 的数列{}n a ,若1n na p a +=,p 是非零常数,则{}n a 是等比数列;是等比数列; …………………………大前提…………………………大前提又因为0cq ¹,则q 是非零常数,则11n n nna cq q a cq ++==;……………………小前提……………………小前提 所以,通项公式为(0)n n a cq cq =¹的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结论……………………结论 3、由A D B D >,得到ACD BCD Ð>Ð的推理是错误的. 因为这个推理的大前提是因为这个推理的大前提是“在同一“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前提是“AD BD >”,而AD 与BD 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4、略.习题2.1A 组(P35) 1、2(1)n -(n 是质数,且5n ³)是24的倍数.2、21n a n =+()n N *Î. 3、2F V E +=+. 4、当6n £时,122(1)n n -<+;当7n =时,122(1)n n -=+;当8n =时,122(1)n n ->+()n N *Î.5、212111(2)n n A A A n p++³-(2n >,且n N *Î). 6、121217n n b b b b b b -=(17n <,且n N *Î).7、如图,作DE ∥AB 交BC 于E . 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D ∥BE ,AB ∥DE . 所以四边形所以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 DEBAC(第7题)又因为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所以AB DE =.因为与同一条线段等长的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因为与同一条线段等长的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因为与同一条线段等长的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 又因为AB DE =,AB DC =, 所以DE DC =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是相等的. 又因为△DEC 是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所以DEC C Ð=Ð 因为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因为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DEC Ð与B Ð是平行线AB 和DE 的同位角的同位角, , 所以DEC B Ð=Ð 因为等于同角的两个角是相等的,因为等于同角的两个角是相等的, 又因为DEC C Ð=Ð,DEC B Ð=Ð, 所以B C Ð=Ð习题2.1B 组(P35) 1、由123S =-,234S =-,345S =-,456S =-,567S =-,猜想12n n S n +=-+.2、略.3、略.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练习(P42)1、因为44222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q q q q q q q -=+-=,所以,命题得证. 2、要证67225+>+,只需证22(67)(225)+>+, 即证1324213410+>+,即证42210>,只需要22(42)(210)>,即证4240>,这是显然成立的. 所以,原命题得证.3、因为、因为222222222()()()(2sin )(2tan )16sin tan a b a b a b a a a a -=-+==, 又因为又因为 sin (1cos )sin (1cos )1616(tan sin )(tan sin )16cos cos ab a a a a a a a a a a +-=+-=×22222222sin (1cos )sinsin161616sin tan cos cos aa aa a a aa-===,从而222()16a b ab -=,所以,命题成立.说明:进一步熟悉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思考过程与特点.练习(P43)1、假设B Ð不是锐角,则90B г°. 因此9090180C B Ð+г°+°=°.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 从而,B Ð一定是锐角.2、假设2,3,5成等差数列,则2325=+.所以22(23)(25)=+,化简得5210=,从而225(210)=,即2540=, 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假设不成立. 从而,2,3,5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说明:进一步熟悉运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思考过程与特点.习题2.2A 组(P44) 1、因为、因为(1tan )(1tan )2A B ++=展开得展开得1tan tan tan tan 2A B A B +++=,即tan tan 1tan tan A B A B +=-. ① 假设1tan tan 0A B -=,则cos cos sin sin 0cos cos A B A B A B -=,即cos()0cos cos A B A B += 所以cos()0A B +=.因为A ,B 都是锐角,所以0A B p <+<,从而2A B p+=,与已知矛盾.因此1tan tan 0A B -¹.①式变形得①式变形得 tan tan 11tan tan A BA B +=-,即tan()1A B +=. 又因为0A B p <+<,所以4A B p+=.说明:本题也可以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使用完成证明. 2、因为PD ^平面ABC ,所以PD AB ^. 因为AC BC =,所以ABC D 是等腰三角形. 因此ABC D 底边上的中线CD 也是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高, 因而CD AB ^ 所以AB ^平面PDC . 因此AB PC ^.3、因为,,a b c 的倒数成等差数列,所以211b ac =+.假设2B p<不成立,即2B p³,则B 是ABC D 的最大内角,的最大内角,所以,b a b c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从而从而 11112a c b b b +>+=. 这与211b a c =+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2B p<.习题2.2B 组(P44) 1、因为、因为 1tan 12tan aa-=+,所以12tan 0a +=,从而2sin cos 0a a +=.另一方面,要证另一方面,要证3sin 24cos2a a =-, 只要证226sin cos 4(cos sin )a a a a =-- 即证即证 222sin 3sin cos 2cos 0a a a a --=,即证即证 (2s i n c o s )(s i n 2c o s a a a a+-= 由2sin cos 0a a +=可得,(2sin cos )(sin 2cos )0a a a a +-=,于是命题得证.说明:本题可以单独使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进行证明,但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使用进行证明的思路更清晰.2、由已知条件得、由已知条件得2b ac = ① 2x a b =+,2y b c =+ ②要证2a cx y +=,只要证2ay cx xy +=,只要证224ay cx xy +=由①②,得由①②,得22()()2ay cx a b c c a b ab ac bc +=+++=++, 24()()2x y a b b c a b b a c b c a b a c b c=++=+++=++, 所以,224ay cx xy +=,于是命题得证.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A 组(P46)1、图略,共有(1)1n n -+(n N *Î)个圆圈.2、333n 个(n N *Î).3、因为2(2)(1)4f f ==,所以(1)2f =,(3)(2)(1)8f f f ==,(4)(3)(1)16f f f ==………… 猜想()2n f n =.4、如图,设O 是四面体A BCD -内任意一点,连结AO ,BO ,CO ,DO 并延长交对面于A ¢,B ¢,C ¢,D ¢,则,则1O A O B O C O D A A B B C C D D ¢¢¢¢+++=¢¢¢¢ 用“体积法”证明:用“体积法”证明: O A O B O C O DA AB BC CD D¢¢¢¢+++¢¢¢¢ O B C D O C D AO D A B OA B C A B C D BC D A CD AB D A B CV VV V V VVV --------=+++1A B C D A B C DVV --==5、要证、要证(1tan )(1tan )2A B ++= 只需证只需证 1tan tan tan tan 2A B A B +++=即证即证t a n t a n 1t a n t a A B A B +=- 由54A B p +=,得tan()1A B +=. ①又因为2A B k p p +¹+,所以tan tan 11tan tan A BA B+=-,变形即得①式.所以,命题得证. 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B 组(P47)1、(1)25条线段,16部分;部分; (2)2n 条线段;条线段;(3)222n n ++部分. 2、因为90BSC Ð=°,所以BSC D 是直角三角形.A BCDA'B'D'C'(第4题)在Rt BSC D 中,有222BC SB SC =+.类似地,得类似地,得 222AC SA SC =+,222AB SB SA =+ 在ABC D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中,根据余弦定理得2222cos 02AB AC BC SA A AB AC AB AC+-==>××2222cos 02AB BC AC SB B AB BCAB BC+-==>×× 2222cos 02BC AC AB SC C BC ACBC AC +-==>×× 因此,,,A B C 均为锐角,从而ABC D 是锐角三角形. 3、要证、要证cos 44cos 43b a -= 因为因为 cos 44cos 4cos(22)4cos(22)b a b a -=´-´ 2212sin 24(12sin 2)b a =--´-222218s i n c o s 4(18s i n c o s )b b a a =--´-222218s i n (1s i n )4[18s i n (1s i n )]bb a a=---´-- 只需证只需证 222218sin (1sin )4[18sin (1sin )]3b b a a ---´--= 由已知条件,得由已知条件,得 sincos sin2q q a +=,2sin sin cos b q q =,代入上式的左端,得代入上式的左端,得 222218sin (1sin )4[18sin (1sin )]b b a a ---´-- 2238sin cos (1sin cos )32sin (1sin )q q q q a a =---+-2238sin cos 8sin cos 2(12sin cos )(32sin cos )q q q q q q q q =--+++-222238s i n c o s 8s i nc o s 68s i n c o s 8s i nc o sq q q q q q q q =--++-+ 3= 因此,cos 44cos 43b a -=。

新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2课件: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1

新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2课件: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1
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
∵PA⊥底面ABCD,CD⊂平面ABCD, ∴PA⊥CD. ∵AC⊥CD,PA∩AC=A,∴CD⊥平面PAC. 而AE⊂平面PAC,∴CD⊥AE.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2)由PA=AB=BC,∠ABC=60°,可得AC=PA.
∵E是PC的中点,∴AE⊥PC.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变式训练3】 如图,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所 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
典例透析
(1)证明:BC∥平面PDA; (2)证明:BC⊥PD; (3)求点C到平面PDA的距离.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所以BC∥AD. 因为BC⊄平面PDA,AD⊂平面PDA,所以BC∥平面PDA.

1)(������∈N*,n≥2),求证: 1 为等差数列.
������������
分析:(1)类比题目所给等式得到 Sn+1 与 an+1 之间的关系式→两式相减→说明{an}是等比数列
(2)利用(1)中的公比
q
得到
f(m)→化简式子
bn=
3 2
������
(bn-1)→证明
1 ������������
两式相减,得Sn=n·2n-1×20-1×21-…-1×2n-1=n·2n-2n+1=2n(n-1)+1.
典例透析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利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例 2】 已知 a,b,c 是正实数,且 a+b+c=1. 求证:(1)a2+b2+c2≥13 ; (2) ������ + ������ + ������ ≤ 3.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第1课时综合法及其应用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1-2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第1课时综合法及其应用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1-2
(1)求证:A 的大小为 60°; (2)若 sin B+sin C= 3.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
用综合法证明几何问题
如图 2-2-1,在四面体 ABCD 中,CB=CD,AD⊥BD,E,F 分别 是 AB,BD 的中点.求证:
(1)直线 EF∥平面 ACD; (这些不足: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19220018】
[探究共研型] 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问题
探究 1 综合法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 寻找已知条件的必要条件.
1.已知等差数列{an}中,a5+a11=16,a4=1,则 a12 的值是( )
A.15
B.30
C.31
D.64
2.综合法的框图表示
P⇒Q1 → Q1⇒Q2 → Q2⇒Q3 →…→ Qn⇒Q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 、定理、公理等,Q 表示所要 证明的结论 )
[小组合作型] 用综合法证明三角问题
在△ABC 中,a,b,c 分别为内角 A,B,C 的对边,且 2asin A= (2b-c)sin B+(2c-b)sin C.


高中数学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全章归纳总结 新人教A版选修1-2

高中数学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全章归纳总结 新人教A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归纳推理【要点梳理】1、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 任何推理包括 和 两个部分。

是推理所依据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是根据前提推得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2、从个别事实中推演车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通常称为 ,它的思维过程是3、归纳推理有如下特点(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 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 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围。

(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 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 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填“能”或“不能”)(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 的推理,通过归纳法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指点迷津】1、运用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什么?首先,通过观察特例发现某些相似性(特例的共性或一般规律);然后,把这种相似性推广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然后,对所得的一般性命题进行检验。

2、在数学上,检验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是否能进行严格的证明。

3、归纳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什么?S 1具有P ;S 2具有P ;……;S n 具有P (S 1、S 2、…、S n 是A 类事件的对象) 所以A 类事件具有P【典型例题】例1、设N n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x f n n ∈'='='==-),()(,),()(),()(,sin )(112010 ,则)()(2005=x fA 、x sinB 、x sin -C 、x cosD 、x cos - 【解析】:,cos )(sin )(1x x x f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42615432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x x f xx x f xx x f x x x f n n ====-='==='=='-=-='-=-='=+故可猜测)(x f n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有x x f x f x f n n sin )(,cos )1()(2414-===++xf x f x x f n n sin )4()(cos )(4434==-=++故选C【点评】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人们在日常活动和科学学习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推理方法,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所探求的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因果关系。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合情推理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合情推理

已知△ABC 的边长分别为 a,b,c,内切圆半径为 r,用 S△ABC 表示△ABC 的面积,则 S△ABC=12r(a+b+c).类比这 一结论有:若三棱锥 A-BCD 的内切球半径为 R,则三棱锥体积 VA-BCD=__________.
[思路导引] 从三棱锥的内切球半径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共 同点入手.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1
合情推理
课前自主预习 K
教材为本 梳理新知
[教材研读] 1.归纳推理的特点是什么?
2.类比推理的特点是什么?
[要点梳理] 1.推理的定义与结构形式 (1)定义:推理是人们 思维 活动的过程,是根据一个或几个 已知的判断来确定一个新的判断的 思维 过程.其作用是从已知 的知识得到未知的知识,特别是可以得到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掌 握的未知知识. (2)结构形式:从结构上来说,推理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是已知的事实(或假设),叫做 前提 ,另一部分是由已知判断推出 的新的判断,叫做 结论.
课堂互动探究 K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题型一 归纳推理 思考 1: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现象时, 就会判断一天要下雨了.这种推理思维的方式叫什么推理? 提示:这种推理为归纳推理. 思考 2:归推理都正确吗? 提示: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未必正确,常需要严格的推理证 明.
已知数列{an}的第 1 项 a1=1,且 an+1=1+anan(n= 1,2,3,…),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 13R(S△ABC+S△ACD+S△BCD+S△ABD)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1)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2)用一类对象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性质,从而得出一 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1-2:《推理与证明》章末回顾-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1-2:《推理与证明》章末回顾-新版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章末小结一、知识梳理1.思维导图2.知识梳理1.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合情推理,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二者都能由已知推测未知,都能用于猜测,得出新规律,但推理的结论其正确性有待于去证明.2.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不同,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数学证明中的基本推理形式,只要前提正确,推理形式正确,得到的结论就正确.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相辅相成,前者为人们探索未知提出猜想提供科学的方法,后者为人们证明猜想的正确性提供科学的推理依据.4.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都是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综合法常用于由已知出发进行推理较易找到思路的问题;分析法常用于条件复杂,思考方向不明确的问题,但单纯用分析法证明的情形较少,通常是“分析找思路,综合写过程”;分析法的证明过程充分体现了转化的思想,而反证法则是正难则反思想的体现.另外用反证法证题时,原命题的反面不止一种情形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二、重难点突破1.进行类比推理时,可以从①问题的外在结构特征,②图形的性质或维数.③处理一类问题的方法.④事物的相似性质等入手进行类比.要尽量从本质上去类比,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否则,只抓住一点表面的相似甚至假象就去类比,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2.进行归纳推理时,要把作为归纳基础的条件变形为有规律的统一的形式,以便于作出归纳猜想.3.推理证明过程叙述要完整、严谨、逻辑关系清晰、不跳步.4.注意区分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当前提为真时,前者结论一定为真,后者结论可能为真!合情推理得到的结论其正确性需要进一步推证,合情推理中运用猜想时要有依据.5.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时,必须把反设作为推理依据.书写证明过程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假设”误写为“设”,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用语的否定形式.6.分析法的过程仅需要寻求某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即可,而不是充要条件.分析法是逆推证明,故在利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应注意逻辑性与规范性.一般地,用分析法书写解题步骤的基本格式是:要证:……,只需证……,只需证……,……,……显然成立,所以……成立.三、题型探究(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运用合情推理时,要认识到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证明是相互联系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先从观察入手,发现问题的特点,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然后用归纳、类比的方法进行探索,提出猜想;最后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验证.例1观察下图中各正方形图案,每条边上有n(n≥2)个点,第n个图案中圆点的总数是S n.••••,• • •• •• • •,• • • •• •• •• • • •,…,n=2,S2=4;n=3,S3=8;n=4,S4=12;…,按此规律,推出S n与n的关系式为________.【知识点:归纳推理】详解:依图的构造规律可以看出:S2=2×4-4,S3=3×4-4,S4=4×4-4(正方形四个顶点重复计算一次,应减去).…猜想:S n=4n-4(n≥2,n∈N*).答案:S n=4n-4(n≥2,n∈N*)例2 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且a n >0,则有数列n b =b (n ∈N *)也为等比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数列{}n c 是等差数列,则有数列n d =________也是等差数列. 【知识点:类比推理】 详解 :12n c c c n +++L 类比猜想可得12nn c c c d n+++=L 也成等差数列,若设等差数列{}n c 的公差为x ,则12nn c c c d n+++=L 11(1)2(1)2n n xnc x c n n -+==+-g可见{d n }是一个以c 1为首项,x 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猜想是正确的.答案:12nc c c n +++L .例3 已知函数1133()5x x f x --=,1133()5x x g x -+=(1)证明f (x )是奇函数,并求f (x )的单调区间;(2)分别计算(4)5(2)(2)f f g -g 和(9)5(3)(3)f f g -g 的值,由此概括出涉及函数f (x )和g (x )的对所有不等于零的实数x 都成立的一个等式,并加以证明.【知识点: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单调性,指数的运算,不等式的性质】 详解:(1)证明:函数f (x )的定义域(-∞,0)∪(0,+∞)关于原点对称,又11113333()()()()55x x x x f x f x -------==-=-,∴f (x )是奇函数.任取x 1,x 2∈(0,+∞),设x 1<x 2,1111113333112233121211331211()()()1555x x x x f x f x x x x x --⎛⎫-- ⎪-=-=-+ ⎪ ⎪⎝⎭g , ∵1133120x x -<,113312110x x +>g ,∴12()()0f x f x -<∴f (x )在(0,+∞)上单调递增.∴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和(0,+∞).(2)解析:计算得(4)5(2)(2)0f f g -=g ,(9)5(3)(3)0f f g -=g . 由此概括出对所有不等于零的实数x 有2()5()()0f x f x g x -=g . ∵221111222233333333332()5()()5055555x x x x x x x x x x f x f x g x -------+---=-=-=g g g∴该等式成立.点评:问题(1)的大前提为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定义.问题(2)实际上是合情推理在高考中的体现,有一定的创新性. (二)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维方式.如果从解题的切入点的角度细分,直接证明方法可具体分为:比较法、代换法、放缩法、判别式法、构造函数法等.应用综合法证明问题时,必须首先想到从哪里开始起步,分析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种困难,在实际证明问题时,应当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综合起来使用. 例4 设a >0,b >0,a +b =1,求证:1a +1b +1ab ≥8.【知识点:不等式的证明,综合法与分析法】 详解:证法一(综合法)∵a >0,b >0,a +b =1,∴1=a +b ≥2ab ,ab ≤12,ab ≤14,∴1ab ≥4. 又1a +1b =(a +b )⎝ ⎛⎭⎪⎫1a +1b =2+b a +a b ≥4,∴1a +1b +1ab ≥8.证法二(分析法) ∵a >0,b >0,a +b =1,∴要证1a +1b +1ab ≥8,只需证⎝ ⎛⎭⎪⎫1a +1b +a +bab ≥8,即证⎝ ⎛⎭⎪⎫1a +1b +⎝ ⎛⎭⎪⎫1b +1a ≥8,即证1a +1b ≥4,即证a +b a +a +b b ≥4,即证b a +a b ≥2.由基本不等式可知,当a >0,b >0时,b a +ab ≥2成立,∴原不等式成立. 2.反证法反证法的理论基础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从逻辑的角度看,命题:“若p 则q ”的否定是“若p 则¬q ”由此进行推理,如果发生矛盾,那么就说明“若p 则¬q ”为假,从而可以导出“若p 则q ”为真,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反证法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不等式和立体几何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在高考题中也经常出现,它所反映出的“正难则反”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更为重要.例5 求证: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知识点:反证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数学思想:分类的思想】 详解:假设结论不成立,即有两种可能:①无交点;②不只有一个交点.(1)若直线a 、b 无交点,那么a ∥b 或a 与b 异面,与已知矛盾;(2)若直线a 、b 不只有一个交点,则至少有两个交点A 和B ,这样同时经过点A 、B 就有两条直线,这与“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相矛盾. 综上所述,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点拔:结论本身是否定形式或关于唯一性的命题、存在性的命题时,常用反证法. 例6 已知0<a ≤3,函数3()f x x ax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设当x 0≥1,f (x 0)≥1时,有00(())f f x x =.求证:f (x 0)=x 0.【知识点:反证法,函数的单调性;数学思想:分类的思想】 证明:假设f (x 0)≠x 0,则必有f (x 0)>x 0或f (x 0)<x 0.若f (x 0)>x 0≥1,由于f (x )在[1,+∞)上为增函数,则00(())f f x x >. 又00(())f f x x =,∴00()x f x >,与假设矛盾. 若00()1x f x >≥,则00()(())f x f f x >. 又00(())f f x x =,∴f (x 0)>x 0,也与假设矛盾.综上所述,当x 0≥1,f (x 0)≥1且00(())f f x x =时有f (x 0)=x 0.点拔: (1)对于f (f (x 0))的性质知之甚少,直接证明有困难,因而用反证法来证明,增加了反设这一条件,为我们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创造了可能. (2)反设中有两种情况,必须逐一否定. 四.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自然数是整数,4是自然数,所以4是整数.以上三段论推理( )A .正确B .推理形式不正确C .两个“自然数”概念不一致D .“两个整数”概念不一致 【知识点:演绎推理】解:A 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及推理形式都是正确的.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2+3是无理数”时,假设正确的是( ) A .假设2是有理数 B .假设3是有理数 C .假设2或3是有理数D .假设2+3是有理数【知识点:反证法】解析:D假设应为“2+3不是无理数”,即“2+3是有理数”.3.下列推理过程属于演绎推理的为()A.老鼠、猴子与人在身体结构上有相似之处,某医药先在猴子身上试验,试验成功后再用于人体试验B.由1=12,1+3=22,1+3+5=32…得出1+3+5+…+(2n-1)=n2C.由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联想到四面体四条中线(四面体每一个顶点与对面重心的连线)交于一点D.通项公式形如a n=cq n(cq≠0)的数列{a n}为等比数列,则数列{-2n}为等比数列【知识点: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解析:D A是类比推理,B是归纳推理,C是类比推理,D为演绎推理.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x,y∈N*,如果xy可被7整除,那么x,y至少有一个能被7整除”时,假设的内容是()A.x,y都不能被7整除B.x,y都能被7整除C.x,y只有一个能被7整除D.只有x不能被7整除【知识点:反证法】解析:A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再进行推证.“x,y至少有一个能被7整除”的否定是“x,y都不能被7整除”.5.我们把1,4,9,16,25,…这些数称做正方形数,这是因为这些数目的点子可以排成一个正方形(如图).试求第n个正方形数是()A.n(n-1) B.n(n+1)C.n2D.(n+1)2【知识点:归纳推理】解:C观察前5个正方形数,恰好是序号的平方,所以第n个正方形数应为n2.6. 函数f(x)在[-1,1]上是减函数,α、β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且α≠β,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A .f (cos α)>f (sin β)B .f (sin α)>f (sin β)C .f (cos α)<f (cos β)D .f (sin α)<f (sin β)【知识点: 函数的单调性,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演绎推理】解:A α,β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这就意味着α,β为锐角,另外第三个角π-(α+β)为锐角.所以0<α<π2,0<β<π2,π2<α+β<π,所以π2>β>π2-α>0.,所以0<cos β<cos(π2-α)=sin α<1, 1>sin β>sin(π2-α)=cos α>0,又因为f (x )在[-1,1]上为减函数,所以f (sin β)<f (cos α).故选A.7.已知a +b +c =0,则ab +bc +ca 的值( ) A .大于0 B .小于0 C .不小于0D .不大于0【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演绎推理】解:D 法一:因为a +b +c =0,所以a 2+b 2+c 2+2ab +2ac +2bc =0, 所以ab +bc +ca =-a 2+b 2+c 22≤0.法二:令c =0,若b =0,则ab +bc +ca =0,否则a 、b 异号,所以ab +bc +ca =ab <0,排除A 、B 、C ,选项D 正确.8.已知对正数a 和b ,有下列命题:①若a +b =1,则ab ≤12;②若a +b =3,则ab ≤32;③若a +b =6,则ab ≤3.根据以上三个命题提供的规律猜想:若a +b =9,则ab ≤( )A .2 B.92 C .4D .5【知识点:归纳推理】解:B 从已知的三个不等式的右边可以看出,其表现形式为12,32,62,所以,若a +b =9,则ab ≤92.9.我们把平面内与直线垂直的非零向量称为直线的法向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可以求出过点A (-3,4),且法向量为n =(1,-2)的直线(点法式)方程为:1×(x +3)+(-2)×(y -4)=0,化简得x -2y +11=0.类比以上方法,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A (1,2,3),且法向量为m =(-1,-2,1)的平面的方程为( )A .x +2y -z -2=0B .x -2y -z -2=0C .x +2y +z -2=0D .x +2y +z +2=0【知识点:归纳推理】解:A 所求的平面方程为-1×(x -1)+(-2)×(y -2)+1×(z -3)=0.化简得x +2y -z -2=0.10.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lg ⎝ ⎛⎭⎪⎫x 2+14>lg x (x >0)B .sin x +1sin x ≥2(x ≠k π,k ∈Z ) C .x 2+1≥2|x |(x ∈R ) D.1x 2+1>1(x ∈R ) 【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演绎推理】 解:C A 项中,因为x 2+14≥x ,所以lg ⎝ ⎛⎭⎪⎫x 2+14≥lg x ;B 项中sin x +1sin x ≥2只有在sin x >0时才成立;C 项中由不等式a 2+b 2≥2ab 可知成立;D 项中因为x 2+1≥1,所以0<1x 2+1≤1.11.已知f (x )=sin x +cos x ,定义f 1(x )=f ′(x ),f 2(x )=[f 1(x )]′,…,f n +1(x )=[f n (x )]′(n ∈N *),经计算,f 1(x )=cos x -sin x ,f 2(x )=-sin x -cos x ,f 3(x )=-cos x +sin x ,…,照此规律,则f 100(x )=( )A .-cos x +sin xB .cos x -sin xC .sin x +cos xD .-sin x -cos x【知识点:归纳推理】解:C 根据题意, f 4(x )=[f 3(x )]′=sin x +cos x ,f 5(x )=[f 4(x )]′=cos x -sin x ,f 6(x )=[f 5(x )]′=-sin x -cos x ,…,观察知f n (x )的值呈周期性变化,周期为4,所以f 100(x )=f 96+4(x )=f 4(x )=sin x +cos x .12.请阅读下列材料:若两个正实数a 1,a 2满足a 21+a 22=1,求证:a 1+a 2≤ 2.证明:构造函数f (x )=(x -a 1)2+(x -a 2)2=2x 2-2(a 1+a 2)x +1,因为对一切实数x ,恒有f(x)≥0,所以Δ≤0,即4(a1+a2)2-8≤0,所以a1+a2≤ 2.根据上述证明方法,若n个正实数a1,a2,…,a n满足a21+a22+…+a2n=n时,你能得到的结论是()A.a1+a2+…+a n≤2n B.a1+a2+…+a n≤n2C.a1+a2+…+a n≤n D.a1+a2+…+a n≤n【知识点:归纳推理】解:C构造函数f(x)=(x-a1)2+(x-a2)2+…+(x-a n)2=nx2-2(a1+a2+…+a n)x+n,因为对一切实数x,恒有f(x)≥0,所以Δ≤0;即4(a1+a2+…+a n)2-4n2≤0,所以a1+a2+…+a n≤n.(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因为AC,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所以AC,BD互相垂直且平分.”补充以上推理的大前提是________.【知识点:演绎推理】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大前提是“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14.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时: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可以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________.【知识点:反证法;数学思想:分类思想】解:A易知三人同去的城市为A,又甲去过城市比乙去过的城市多,且甲没去过B城,∴甲去过A城,C城,乙只去过A城.15.通过圆与球的类比,由“半径为R的圆的内接矩形中,以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R2.”猜想关于球的相应命题为________.【知识点:类比推理】解:半径为R的内接六面体中以正方体的体积为最大,最大值为839R3. “圆中正方形的面积“类比为“球中正方体的体积”,可得结论.16.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 =22,过点A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A 1,过点A 1作AC 的垂线,垂足为A 2;过点A 2作A 1C 的垂线,垂足为A 3……依此类推,设BA =a 1,AA 1=a 2,A 1A 2=a 3,…,A 5A 6=a 7,则a 7=________.【知识点:归纳推理】解:14 根据题意易得a 1=2,a 2=2,a 3=1,∴{a n }构成以a 1=2,q =22的等比数列,∴a 7=a 1q 6=2×⎝ ⎛⎭⎪⎫226=1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函数f (x )=xx +2(x >0).如下定义一列函数:f 1(x )=f (x ),f 2(x )=f (f 1(x )),f 3(x )=f (f 2(x )),…,f n (x )=f (f n -1(x )),…,n ∈N *,那么由归纳推理求函数f n (x )的解析式.【知识点:归纳推理,函数的解析式】 解:依题意得,f 1(x )=xx +2,f 2(x )=x x +2x x +2+2=x 3x +4=x(22-1)x +22f 3(x )=x 3x +4x 3x +4+2=x 7x +8=x(23-1)x +23,…,由此归纳可得f n (x )=x(2n -1)x +2n(x >0).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 +B =π3,且A ,B ≠k π+π2(k ∈Z ).求证:(1+3tan A )(1+3tan B )=4.【知识点:演绎推理,诱导公式,两角和的正切】证明:由A +B =π3得tan(A +B )=tan π3,即tan A +tan B 1-tan A tan B =3,所以tan A +tan B =3-3tan A tan B.所以(1+3tan A )(1+3tan B )=1+3(tan A +tan B )+3tan A tan B =1+3(3-3tanA tanB )+3tan A tan B =4.故原等式成立.19.(本小题满分12分)把下面在平面内成立的结论类比地推广到空间,并判断类比的结论是否成立.(1)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和另一条相交;(2)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知识点:类比推理,反证法,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解:(1)类比为:如果一个平面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则必和另一个相交. 结论是正确的,证明如下:设α∥β,且γ∩α=a ,则必有γ∩β=b ,若γ与β不相交,则必有γ∥β.又α∥β,所以α∥γ,与γ∩α=a 矛盾,所以必有γ∩β=b .(2)类比为:如果两个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结论是错误的,这两个平面也可能相交.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a n }是首项为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d ≠0),S n 是其前n 项的和.记b n =nS n n 2+c,n ∈N *,其中c 为实数.若c =0,且b 1,b 2,b 4成等比数列,证明:S nk =n 2S k (k ,n ∈N *).【知识点:演绎推理,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等比 中项】证明:由题意得,S n =na +n (n -1)2d . 由c =0,得b n =S n n =a +n -12d .又因为b 1,b 2,b 4成等比数列,所以b 22=b 1b 4,即⎝ ⎛⎭⎪⎫a +d 22=a ⎝ ⎛⎭⎪⎫a +32d , 化简得d 2-2ad =0.因为d ≠0,所以d =2a .因此,对于所有的m ∈N *,有S m =m 2a .从而对于所有的k ,n ∈N *,有S nk =(nk )2a =n 2k 2a =n 2S k .21.(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 (x )=1x +2,a ,b 为正实数.(1)用分析法证明:f ⎝ ⎛⎭⎪⎫a b +f ⎝ ⎛⎭⎪⎫b a ≤23; (2)设a +b >4,求证:af (b ),bf (a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2.【知识点:不等式的证明,分析法,反证法】证明:(1)欲证f ⎝ ⎛⎭⎪⎫a b +f ⎝ ⎛⎭⎪⎫b a ≤23,即证b a +2b +a b +2a ≤23,只要证a 2+b 2+4ab 2a 2+2b 2+5ab ≤23. 因为a ,b 为正实数,只要证3(a 2+b 2+4ab )≤2(2a 2+2b 2+5ab ),即a 2+b 2≥2ab , 因为a 2+b 2≥2ab 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2)假设af (b )=a b +2≤12,bf (a )=b a +2≤12, 由于a ,b 为正实数,所以2+b ≥2a ,2+a ≥2b ,两式相加得:4+a +b ≥2a +2b ,即a +b ≤4,与条件a +b >4矛盾,故af (b ),bf (a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2.22.(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①,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AD =π2,AB =BC=12AD =a ,E 是AD 的中点,O 是AC 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图②中△A 1BE 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 1-BCDE .(1)证明:CD ⊥平面A 1OC ;(2)当平面A 1B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为362,求a 的值.【知识点:演绎推理,线面垂直的判定,面面垂直的性质,锥体的体积】(1)证明:在图①中,因为AB =BC =12AD =a ,E 是AD 的中点, ∠BAD =π2,所以BE ⊥AC ,即在图②中,BE ⊥A 1O ,BE ⊥OC ,从而BE ⊥平面A 1O C.又CD ∥BE ,所以CD ⊥平面A 1O C.(2)解:由已知,平面A 1BE ⊥平面BCDE ,且平面A 1BE ∩平面BCDE =BE , 又由(1)知,A 1O ⊥BE , 所以A 1O ⊥平面BCDE , 则A 1O 是四棱锥A 1-BCDE 的高.由图①知,A 1O =22AB =22a ,平行四边形BCDE 的面积S =BC ·AB =a 2.从而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V =13×S ·A 1O =13a 2·22a =26a 3. 由26a 3=362,得a =6.。

高中数学选修1-2(人教A版)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1-2(人教A版)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sin (200 ∘ + α) + cos (200 ∘ + α + 30∘ ) + sin α cos (α + 30∘ ) =
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分别为 S 1 ,S 2 ,EF ∥ AB 且 EF 到 CD 与 AB 的距离之比为 m : n ,则 △OEF 的面积 S 0 与
S 1 ,S 2 的关系是 (
).
mS 1 + nS 2 m+n − − − − m√S 1 + n√S 2 − − C.√S 0 = m+n
A.S 0 =
答案: C
nS 1 + mS 2 m+n − − − − n√S 1 + m√S 2 − − D.√S 0 = m+n
B.S 0 =
4. 观察 sin 220 ∘ + cos 250 ∘ + sin 20∘ cos 50∘ = 个与以上两式规律相同的一个等式
答案:

3 3 ,sin 215 ∘ + cos 245 ∘ + sin 15∘ cos 45∘ = ,写出一 4 4 3 4
3. 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B ∥ DC,AB = a,CD = b (a > b) 若 EF ∥ AB,EF 到 CD 与
ma + nb .试用类比的方法,推想出下述问题的结 m+n 果.在上面的梯形 ABCD 中,延长梯形两腰 AD ,BC 相交于 O 点,设 △OAB,△OCD 的面积 AB 的距离之比为 m : n ,则可推算出:EF =
(查看更多本章节同步练习题,请到快乐学)
1. 下列说确的 B.合情推理必须有前提有结论 C.合情推理不能猜想 D.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无法判定正误

[最新]人教版数学高中选修【1-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章末总结

[最新]人教版数学高中选修【1-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章末总结

F
(1)
=23
3 .
∴k≤2 3 3,即
k 的最大值为
23 3.
点评:本题融函数、 数列于一体, 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数列的单
调性,构思新颖,设计巧妙,不失为一道优秀试题.
最新精品资料
设 a>0,b>0,a+b=1,求证: 1a+1b+a1b≥8. 证明: 证法一 (综合法 ) ∵ a>0, b>0, a+ b=1, ∴1=a+b≥2 ab, ab≤12,ab≤14, ∴ a1b≥ 4. 又1a+1b=(a+b) 1a+1b =2+ba+ab≥4,
11 1 ∴ a+b+ ab≥ 8.
(2) 记 an = 2 f -1 n
(n∈N*) , 是 否 存 在 正 数
1 k , 使 得 1+ a1
1 12
·…·1
1
≥k 2n+ 1对 n∈N*均成立?若存在, 求出 k 的最
a
an
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由题知
2a+b= 32, 5
4a+b= 2
a= 12, ?
b= 12,
∴ f(x1)-f(x2)<0. ∴f(x)在(0,+ ∞)上单调递增,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0)和(0,+ ∞).
(2)解析: 计算得 f(4)-5f(2) g·(2)=0,f(9)-5f(3) g·(3)=0.
由此概括出对所有不等于零的实数 x 有
f(x2)-5f(x) ·g(x)=0. ∵f(x2)-5f(x) ·g(x)
证法二 (分析法 )
∵ a>0, b>0, a+ b=1,
∴要证 1a+1b+a1b≥8,
只需证
1a+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A版数学选修1-2课件: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2 2.2.1 第一课时 综合法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A版数学选修1-2课件: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2 2.2.1 第一课时 综合法

【证明】 (1)在△ABC 中,∵D,E 分别为 AB,BC 的中点, ∴DE∥AC,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1C1∥AC,∴ DE∥A1C1. 又∵DE⊄平面 A1C1F,A1C1⊂平面 A1C1F, ∴直线 DE∥平面 A1C1F.
(2)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1A⊥平面 A1B1C1, ∵A1C1⊂平面 A1B1C1,∴A1A⊥A1C1. 又 A1C1⊥A1B1,A1A⊂平面 ABB1A1,A1B1⊂平面 ABB1A1, A1A∩A1B1=A1,∴A1C1⊥平面 ABB1A1. 又∵B1D⊂平面 ABB1A1,∴A1C1⊥B1D. 又 B1D⊥A1F,A1C1⊂平面 A1C1F,A1F⊂平面 A1C1F, A1C1∩A1F=A1,∴B1D⊥平面 A1C1F. ∵B1D⊂平面 B1DE,∴平面 B1DE⊥平面 A1C1F.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第一课时 综合法
自主学习导航
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目标导学
1.理解综合法的定义,掌握综合法的思维特点. 2.能熟练地运用综合法证明数学问题.
‖知识梳理‖ 1.综合法的含义 一般地,利用__已_知__条_件_____和某些数学定义、___定__理______、 __公_理________等,经过一系列的_推__理_论__证_____,最后推导出所要 _证__明_的__结_论__成_立___________,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答案:a5>b5
5.(2019·全国卷Ⅲ)图 1 是由矩形 ADEB,Rt△ABC 和菱形 BFGC 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 AB=1,BE=BF=2,∠FBC =60°.将其沿 AB,BC 折起使得 BE 与 BF 重合,连接 DG,如图 2.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1综合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1综合

课题:2.2.1综合法与分析法课标转述:结合已将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学习目标:1、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2、 分析法和综合法;3、 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学习重点:会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注意分析法的连接词.学习过程:一、复习准备:(个人完成)1. 提问:基本不等式的形式?2. 讨论: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0,0)2a b a b +≥>>.二、学习新课:环节一、引例:(本例可以小组讨论) .5273.1<+例(提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如何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板演证明过程 (注意格式) → 再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比较:两种证法)环节二、新知探索1、根据实例讨论分析法的概念:(小组讨论)与课本对比小组讨论成果:(课本上的概念)2、框图表示环节三、例题解析:)tan 1(2tan 1tan 1tan 1;sin cos sin ,sin 2cos sin ),(2222222ββααβθθαθθππβα+-=+-=∙=+∈+≠求证:且,、已知例Z k k二、巩固练习:(个人完成,小组评改,课堂展示)1、例1针对性练习:2、设a , b , c 是的△ABC 三边,S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2224c a b ab --+≥3、设x > 0,y > 0,证明不等式:11223332()() x y x y+>+三、对比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区别与联系(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四、本节小结:(从知识与方法,例题与练习方面总结)五、延伸提高:用分析法证明:若0a>12aa+-.六、作业:P44B组1、2题。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综合法和分析法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综合法和分析法

[证明] 要证 a2+a12- 2≥a+1a-2.
只需证 a2+a12+2≥a+1a+ 2. 因为 a>0,故只需证
a2+a12+22≥a+1a+ 22,
即 a2+a12+4
a2+a12+4≥a2+2+a12+2 2a+1a+2,
从而只需证 2
a2+a12≥ 2a+1a,
只需证 4a2+a12≥2a2+2+a12, 即 a2+a1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2)因为ab2+b≥2a,bc2+c≥2b,ca2+a≥2c, 故ab2+bc2+ca2+(a+b+c)≥2(a+b+c), 即ab2+bc2+ca2≥a+b+c.所以ab2+bc2+ca2≥1.
题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 思考:分析法证明的步骤是什么? 提示:找到使所证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注意语言叙述.
即证 a2+b2≥12(a2+b2+2ab), 即证 a2+b2≥2ab. ∵a2+b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 a2+b2≥ 22(a+b)成立.综上所述,不等式得证.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方法与技巧 (1)解题依据: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 质、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和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 (2)适用范围:对于一些条件复杂,结构简单的不等式的证明, 经常用综合法.而对于一些条件简单、结论复杂的不等式的证明, 常用分析法;
[证明] ∵a,b,c 成等比数列, ∴b2=ac. ∵左边=a1+2cosC+c1+2cosA =12(a+c)+12(acosC+ccosA) =12(a+c)+12a·a2+2ba2b-c2+c·b2+2cb2c-a2
=12(a+c)+12b≥ ac+b2=b+b2 =32b=右边, ∴acos2C2 +ccos2A2 ≥32b. 当且仅当 a=c 时等号成立.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课件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2.2.1第2课时分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课件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2.2.1第2课时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五十四分。
由 SA⊥平面 ABC 可知,SA⊥BC,即上式成立, 所以 AF⊥SC 成立.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五十四分。
归纳升华 1.本例中所给条件,垂直关系较多,不易确定如何 在证明中运用这些条件,因此从结论出发,逐步反推,寻 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解析:证明该不等式的最合适方法是分析法.
答案:B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五十四分。
3.用分析法证明:欲证①A>B,只需证②C<D,这 里①是②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五十四分。
4.将下面用分析法证明a2+2 b2≥ab 的步骤补充完整: 要证a2+2 b2≥ab,只需证 a2+b2≥2ab,也就是证________, 由于________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得到一个明显 Q⇐P1 → P1⇐P2 → P2⇐P3 →…→ 成立的条件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五十四分。
[思考尝试·夯基]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分 析 法 是 执 果 索 因 , 寻 求 结 论 成 立 的 充 分 条 件.( ) (2)所有证明的数学问题都可以用分析法证明.( ) (3)分析法与综合法证明同一个问题时,一般思路恰 好相反,过程相逆.( )
[变式训练] 求证:当一个圆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 等时,这个圆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证明:设圆和正方形的周长为 L, 依题意,圆的面积为π2Lπ2,正方形的面积为L42, 因此本题只需证明π2Lπ2>L42,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五十四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文科)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若,则的大小关系是()
A .
B .
C .
D . 由的取值确定
2. (2分)分析法又叫执果索因法,若使用分析法证明:设a>b>c ,且a+b+c=0,求证:索的因应是()
A . a-b>0
B . a-c>0
C . (a-b)(a-c)>0
D . (a-b)(a-c)<0
3. (2分)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4θ-sin4θ=cos2θ”的证明:“cos4θ-sin4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的过程应用了()
A . 分析法
B . 综合法
C . 综合法与分析法结合使用
D . 间接证法
4. (2分)不相等的三个正数a、b、c成等差数列,并且x是a、b的等比中项,y是b、c的等比中项,则
x2、b2、y2三数()
A . 成等比数列而非等差数列
B . 成等差数列而非等比数列
C .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
D . 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
5. (2分)设0<x<1,则a= ,b=1+x , c= 中最大的一个是()
A . a
B . b
C . c
D . 不能确定
6. (2分)已知x、y为正实数,则()
A . 2lgx+lgy=2lgx+2lgy
B . 2lg(x+y)=2lgx·2lgy
C . 2lgx·lgy=2lgx+2lgy
D . 2lg(xy)=2lgx·2lgy
7. (2分)设a>0,b>0且ab-(a+b)≥1,则()
A . a+b≥2( +1)
B . a+b≤ +1
C . a+b≤( +1)2
D . a+b>2( +1)
8. (2分)已知a,b,c为不全相等的实数,P=a2+b2+c2+3,Q=2(a+b+c),则P与Q的大小关系是()
A . P>Q
B . P≥Q
C . P<Q
D . P≤Q
二、填空题 (共3题;共3分)
9. (1分)(2018·全国Ⅲ卷理) 已知,,,若,则
________。

10. (1分)如图,四面体P-ABC中,PA=PB=,平面PAB⊥平面ABC,∠ABC=90°,AC=8,BC=6,则PC=________.
11. (1分) (2017高二下·徐州期末) 已知正实数x,y,z满足x+y+z=1, + + =10,则xyz的最大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共3题;共25分)
12. (5分) (2017高二下·长春期末) 用分析法证明:;
13. (10分) (2018高二下·张家口期末) 已知,求证:
(1);
(2) .
14. (10分)(2018·石嘴山模拟) 已知分别为内角的对边,且 .(1)求角;
(2)若,求面积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填空题 (共3题;共3分)
9-1、
10-1、
11-1、
三、解答题 (共3题;共25分)
12-1、13-1、13-2、
14-1、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