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智慧型教师的教学改革探索--对华应龙数学教学特色的初步解读
2024年做智慧型教师读书心得范文
2024年做智慧型教师读书心得范文标题:2024年智慧型教师——读书心得引言:时至2024年,人工智能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智慧型教师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以其全新的教学方式、个性化的学习设置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深受学生喜爱。
本文将从智慧型教师的背景和特点、教学展示、学生管理、教育资源以及对教学的启示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享我在阅读有关智慧型教师的书籍后的所思所感。
第一部分:智慧型教师的背景和特点智慧型教师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手段,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能力的精准诊断,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提供高效的学习资源,并通过实时监控和评估,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习成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智慧型教师具有以下特点:全日制教学,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个性化学习设置,根据学生特点量身定制课程;实时反馈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二部分:智慧型教师的教学展示智慧型教师通过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和平台展示教学内容。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教学实践;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知识;智能音箱和语音助手可以进行语音问答,提供即时解答等等。
智慧型教师通过这些新兴技术和方式,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第三部分:智慧型教师的学生管理在智慧型教师的模式下,学生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智慧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分析,为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
同时,智慧型教师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学习监控和评估,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和帮助。
第四部分: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资源智慧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智慧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包括电子书、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
智慧型教师还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教育资源,并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
创设课堂趣味,探究数学新途径----学习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心得
创设课堂趣味,探究数学新途径 ----学习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心得发布时间:2021-11-26T08:36:32.71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月下作者:邵步[导读] 假期,利用空余时间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读这本书时,犹如捧着一盏飘着淡香的清茶,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明远小学邵步假期,利用空余时间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读这本书时,犹如捧着一盏飘着淡香的清茶,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
书中详细记录12节精典的数学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每节课都通过“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来进行描述的。
细细品读,书中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读完后收获满满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喜欢学习数学和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往往是对从数学的兴趣开始的。
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创设出乐于学习的情境。
华老师就是这样,不管是知识新授还是练习、复习课,都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在 “多位数减法的练习”一课中,华老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在屏幕上呈现出小明带密码箱参加夏令营的画面,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万一我不小心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我设置什么样的密码比较好呢?”小明爸爸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做完游戏你就知道什么密码最好了,即使忘了,也能很快找到它。
”看到这里,连我都对此感到好奇,更何况是同学们,于是孩子们带着疑问、带着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了主动探究规律的学习中。
二、不避讳出现差错的课华老师的课堂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避讳出现差错。
华老师的课也确实由于融错而精彩,课堂中他把学生出现的差错作为教学资源来看待,因此,他与孩子们共同面对差错,并从差错里悟出道理,有所收获,使一节课变得更加有味道、有趣。
如:在“你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中,华老师先让学生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会用”。
浅谈名师华应龙的教学风格
华应龙的教学风格 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就在于它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是指一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技能、技巧的合理组合和运用,体现着教师个人一贯的稳定的教学心理品质。
名师华应龙老师的教学风格就是,疯狂教学的和谐魅力,华老师总是巧搭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华老师的风格是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
华老师认为,在课堂上出错的孩子也是最好的孩子。
他说课堂孩子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上孩子要有话可说。
有话敢说。
华老师的课堂是好玩的数学。
华应龙老师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价总是孩子们的阳光。
是课堂的生命。
我认为,华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艺术性。
华老师的教学艺术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技能技巧的运用恰到好处,体现着一种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和谐、流畅的感觉,充满着一种艺术感染力。
二,创造性。
华老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具有独特性,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
三,实效性。
华老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智能、技能的训练和思想品德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
四,稳定性。
华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一贯坚持和追求的,体现着教师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鲜明的个性以及建立此种教学风格的高度自信心。
五。
理智型。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华: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听教师精辟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受到思维训练,还将被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所熏陶和感染,学会冷静、独立地去思考问题。
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但内心却充满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能力发展的执着追求。
六。
自然型。
这种风格特点是,华老师讲课亲切自然,朴素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道来,细细诱导,师生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双向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地思考、默然地首肯中获得知识。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我这样教数学》是华应龙老师的一本教育著作,书中介绍了他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和理念。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对数学教育的思考有了深入的了解,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体会。
华应龙老师在书中提倡一种全新的数学教学方式,他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相比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化运算,华老师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给出答案。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和探索数学的真谛。
华老师讲述了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提倡让学生多用心去感受数学,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应用公式和算法。
他用丰富的实例和案例说明了如何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等,这些方法非常实用且易于操作。
此外,华老师也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他鼓励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他讲述了一些和学生互动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使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华老师的教学理念很有启发性,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和技巧。
他强调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我这样教数学》,我对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我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也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很重要,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总之,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帮助我认识到数学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这本书不仅适合教师和教育从业者阅读,也适合学生和家长阅读,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浅谈名师华应龙地教学风格
华应龙的教学风格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就在于它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是指一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技能、技巧的合理组合和运用,体现着教师个人一贯的稳定的教学心理品质。
名师华应龙老师的教学风格就是,疯狂教学的和谐魅力,华老师总是巧搭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华老师的风格是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
华老师认为,在课堂上出错的孩子也是最好的孩子。
他说课堂孩子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上孩子要有话可说。
有话敢说。
华老师的课堂是好玩的数学。
华应龙老师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价总是孩子们的阳光。
是课堂的生命。
我认为,华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艺术性。
华老师的教学艺术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技能技巧的运用恰到好处,体现着一种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和谐、流畅的感觉,充满着一种艺术感染力。
二,创造性。
华老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具有独特性,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
三,实效性。
华老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智能、技能的训练和思想品德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
四,稳定性。
华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一贯坚持和追求的,体现着教师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鲜明的个性以及建立此种教学风格的高度自信心。
五。
理智型。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华: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听教师精辟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受到思维训练,还将被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所熏陶和感染,学会冷静、独立地去思考问题。
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但内心却充满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能力发展的执着追求。
六。
自然型。
这种风格特点是,华老师讲课亲切自然,朴素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道来,细细诱导,师生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双向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地思考、默然地首肯中获得知识。
2023年我这样教数学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我这样教数学——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近日,我拜读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
书中详细地记录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
每节课都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来描述。
华老师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功底成绩了他的智慧课堂,进而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
初探目录,涉及中高年级的案例较多,结合自身教学情况,重点思考了(多位数减法练习课)这一案例。
二年级下册的内容重点涉及“两三位数加减法〞,重在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鼓舞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在练习过程中逐渐优化。
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笔算减法的难点是隔位退位,结合加、减法的验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联系现实背景,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恰当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对于计算练习课的处理,华老师提出“千金难买回头看〞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觉问题,鼓舞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巧设圈套,引诱学生乐此不疲地投入练习;借助“黑洞〞鼓舞学生再思考。
一、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深刻钻研课标,也要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深刻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华老师依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灵敏运用原教材后的数字游戏,有机地纳入练习课内。
使枯燥的变得不枯燥了,被动的变得生动了,课堂气氛立刻活泼起来。
二、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练习课的的质量取决于什么?在肯定题量的根底上,关键看思维的含量,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华老师把这种价值取向,用“千金难买回头看〞这句话传达给学生。
“回头看〞的目的是要发觉问题,发觉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习题设计具有趣味性、放开性和针对性过去的练习课是老师出题学生算,现在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做,且各不相同。
这种挑战性的练习,目标明确,形式新颖,空间很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
一个智慧型教师的教学改革探索——对华应龙数学教学特色的初步解读
【 作者简 介 】 裴娣 娜 , 北京师 范大学教 育学院教 授 , 博士 生导师(085 。 107 ) 【 原文 出处】 江 苏教 育研 究》 实践版 ( 《 : 南京 )20.08 1 , 8 1.-0 0
随着 我国教育 改革 的深入 发展 , 中 国大地 上 在
二 是 对 教 学 内 容 的 选 择 及 知 识 点 确 立 的 反 思
批判 。 三 是 对 教 学 价 值 功 能 的 反 思
年 前我就 曾看 过他 的极 富特色的数学 研讨课 。经过 多 年的探索 与实 践 , 形成 了精 湛 的教 学 艺术 和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数学 教学改革 的基本思路 。基于对杰 出教师 教学
观念 与教学特色 的学 习 与解 读 , 阅他 的教 学 实 录 参 以及他撰 写 的文 章 , 围绕 他在 小 学数 学 教学 改革 方
■ 教 一 探 ■ L 一
一
…
, 学备科教与学 J
A
S UB ECT T A C NG AN L ARNI J S E HI D E NG I P d ARY SC O N P' M H OL
则 ■智 , J● 慧 型 教 师 的教 学 改 革 探 索 J ●
对华 应 龙数 学教 学 特 色 的初 步解 读
列基本命题加 以展 现 。华 老师 结合 数学 学科 特 点 ,
从观念和行为两个 层面展现 了他 发展性教学 的基本 教学特色 : 1 教师要在 心灵深处平视 学生 . 只有做到 用 “ 童 的大 脑” 思考 , “ 童 的 儿 去 用 儿
反思什 么?改革什 么?
一
现代 教学 观 的核心 在 于促进 学 生的 发展 , 一 这 点通 过新课 程改革在观念 层面上 已取得共 识 。特 别 应该 看到 的是 , 人们 聚焦于对学 校教学发 展 的内涵 、
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暑假期间,我读完了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一本专着--《我这样教数学》。
华老师在教学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
华老师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时时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更可贵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渗透数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在他的身上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时刻在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努力着。
从整本书的节课中我看到了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奋。
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知识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
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完全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
"华老师每一节课的设计,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知的传授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都有谨慎的思考,倾注了无限的精力……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些。
像华老师那样如同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如同农民那样不误农时,如同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如同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他更是一位"智者"。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他让我们顿悟:"道,非常道,明,非常明!"同样的《那一声"谢谢"里》,他总能分辨得出,是否是《学生投师所好》!当《遭遇"节外生枝"》时,作者的从容和淡定,练达和智慧,并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
《教学有路曲为径》,原来《老师们都没有注意到》,《一节课,一碗米》,《篮球,我的导师》,又让我们感受一种人生的况味,真是定能生慧。
小学特级教师华应龙的教学风格
小学特级教师华应龙的教学风格
“疯狂数学”的教学艺术
有人说,华老师的数学课简直是“疯狂数学”。
是的,在他的课堂上,常常出现下课铃响了,老师示意下课,学生挥舞着小拳头高喊:“抗议,抗议。
”那么究竟“疯狂数学”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教学艺术呢?
巧搭数学与生活之桥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使枯燥呆板的数学教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
不妨听听自己的课课堂上的摄像机、备课本上的反思笔记……华老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反思,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不断超越自己。
问题由学生提出哪个同学能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哪个同学能够提出和其他同学不同的观点,甚至和老师不一样的想法,这样的学生在华老师看来是最好的学生。
让课堂充满民主在华老师的课上,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说了还管用。
华老师觉得学生“人小鬼大”,都是有主见、有思想的人。
“导误”导出真探究发现学生想错了,却对差错“视而不见”、将错就错,带领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再将其带入柳暗花明的境地,体会豁然开朗的学习顿悟。
评价不是筛子而是“泵”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评价,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
●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对于学生的差错,教师的心态是什么?是斥责、批评,还是欣赏和接纳,这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念。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这本书。
这本书中一共展示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数学课,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学生们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自己的主见,通过一节节的课堂实录,我能感受到学生们都在华老师的课堂中获得了主体性,获得了“智慧”。
这样的课堂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一、快乐课堂,学生顺畅“呼吸”。
华老师的数学课堂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
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积极的去学,只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创造性的去学。
学习才会“像呼吸一样自然”,学生才会享受学习,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
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意,这和学生获得主体性的真切体验是分不开的。
在“角的度量”这一课例中,“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对于数学教学产生了一些思考。
当我看到这个标题: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我不禁好奇,这样的课堂是多么轻松自得。
但是,究竟该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这般的课堂呢?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发现华老师的学习活动遵循孩子们学习的天性,顺应孩子的思维展开的。
学生先试先量,先想先说,正确的地方充分肯定,存在的问题一起探讨。
而在学生已进入洞口,感觉恍惚若有光的时候,“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一语点破,是可以为学生的量角操作提供表象支持,促进学生更顺畅地“呼吸”的。
但是,究竟该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这般的课堂呢?华老师认为教和学是一回事,应当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
顺着学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好心地做出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就如很多老师总结概括出“二合一看”等要诀,看似简洁,颇得要领,其实这是成人的偏好,要孩子们想象出这四个字背后的内涵是挺难的。
因为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抽象概括出的词语反而增加学习的难度,老师附加的认知负荷挤占和压缩了学生生成的认知负荷,所以说我们原来的教法阻扰了学生自由地“呼吸”。
对数学课堂教学再认识——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华应龙老师有感
对数学课堂教学再认识----------------- 学习华应龙老师有感认识华应龙老师,缘于他的两本新作一一《我就是数学》、《我这样教数学》,课余时的阅读,竟使我不忍释卷。
华应龙老师作为一名全国知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竟有如此妙笔,上课前的精心“设计”,教学中的琐碎烦恼,下课后的再三反思,在他的笔下竟是如此的真实自然,从容而有趣。
20Π年4月,我参加全国第十届新世纪课堂教学研讨会, 有幸欣赏了华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他的课堂没有数学课司空见惯的机械与枯燥,而是随处闪耀着他的“匠心独运”的智慧:捕捉生活中的“意外”成就课堂上最鲜活的素材;奖励敢于讲出“出错”原因的孩子,让他成为课堂的“明星”……他的课堂如同通往宝藏前的迷宫,让孩子们沉醉于不断探索的快乐中。
华应龙老师独特的教学智慧,先进的教学思想,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数学课不怕出现差错我常常看到一些上的十分顺利的课,老师讲的准确无误,学生个个对答如流。
真佩服上课教师和学生,把一节课演绎得那么完美无缺。
听了华老师的课我感到,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问题,没有矛盾,老师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可见,那些近乎完美的课不见得是一节好课,真正有味道的却是像华老师那样不怕课堂上出现差错,他把课堂上出现的差错作为资源来看待,让差错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
我觉得如果课堂上没有差错,教师应当有意的创造“差错”, 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陷阱”。
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差错,还应设置一些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情境,了解学生差错出现在什么地方,有怎样的误区,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活动,才能真正做到针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课堂决策。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真正的生成来自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的处理和师生的互动。
二、数学课要使学生感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喜欢学习数学和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往往是从对数学的兴趣开始的,反之,学不好数学,或不想再学数学,往往是对数学失去兴趣。
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实践
浅析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实践摘要:华应龙作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他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成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榜样,他从实际入手解决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
关键词:小学数学华应龙课堂教学一、华应龙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经查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华应龙老师所写的文章共35篇,其他人写华应龙老师的文章共27篇。
从数量来看并不多,且多集中于课例研究,关于华应龙老师教学理念的问题,至今仍没有文章明确的论述。
他的“人本”教育理念和“融错”教育思想是其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应龙老师认为面对课堂上的突发错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冷静地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使其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如果课堂上一个错也没有,这样的教学是无意义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则是教师的义务。
二、华应龙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经查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对华应龙老师的教学内容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具有代表性的课例,从教学内容来看,华应龙老师充分挖掘数学史料的文化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既有知识的渗透,又有方法的指导,更有思想的启迪。
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圆有圆的规矩,方有方的规矩,做人有做人的规矩,研究问题有研究问题的规矩。
”这彰显了数学多层面的文化、教育功能。
在《角的度量》一课中,量角的大小是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一般技能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然后学生模仿操作,并进行强化练习。
这样的操作使学生缺少思考与探究,更缺少猜想与创造,因此,这种技能教学容易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
华应龙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讲授《角的度量》一课中,利用“三个滑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抽象”中感知角的大小和作用,这种操作技能的背后则是对概念的深刻理解,从而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对华应龙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研究,我们发现,他的每一节经典课例,无不体现了一个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华应龙老师在课堂上创造了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正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精髓之所在。
华应龙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华应龙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心得体会华应龙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心得体会华应龙,一位从海安走出去的名师,带着一份感恩的心,为海安的小学数学老师一份精神大餐,感染了身为小学数学老师的我。
一天半的学习时间,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的学术报告及弟子的展示课,感觉受益匪浅。
华应龙老师的沉稳、刘伟男老师的教学机智、沈勇老师的幽默及一群名师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
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教育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
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
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好点子是从知识渊博的大脑中冒出来的。
教材上的知识是死的,以本为本的老一套教学方式方法,学生被动接受了知识,掌握的效果经常不经如人意,就算有一定的效果,那也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人才培养和发展是不利的。
而将教学内容的精心处理再生成,老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轻松,知识掌握得牢靠,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这些在教学中的金点子,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为什么没想到,还是我们的知识底蕴不够深厚,知识面狭窄制约了我们的大脑,华老师引经据典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用得那么恰到好处,令人佩服,也为我指引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自如驾驭课堂的能力是练出来的。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华应龙数学教学思想心得范文
学习华应龙数学教学思想心得范文华应龙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教育家,他的数学教学思想对中国的数学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华应龙数学教学思想的独特之处,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应用。
下面是我对华应龙数学教学思想的心得总结。
首先,华应龙倡导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像数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通过开展数学竞赛、解题讨论等活动,我发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华应龙主张的数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
他认为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艺术,能够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惊喜。
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技巧,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我经常利用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大大增加,他们乐意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新的数学知识。
另外,华应龙提倡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具备一种全面的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等。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通过开展数学研究项目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最后,华应龙数学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进行个别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进度,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辅导。
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特长和优势。
看华应龙数学课反思与感悟
看华应龙数学课反思与感悟
12月4日,我观看了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教学实录,课上主要讲了如何让学生分析作业中的错题,并激发学生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后我主要有以下的反思与感悟:
1、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教学思路和创意,有各种独特而吸引学生的教学语言和上课风格,还有随机应变善于抓住各种机会进行教学生成的课堂应变能力,以及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和闪光的思想精华。
2、知识,不是华老师教学的唯一。
华老师的课堂决不刻意让学生只是掌握某个知识点,形成某种技能,而是重在活动,重在体验,重在过程,重在参与。
另外,华老师处理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方法引发了我的深思。
错误,在华老师看来成了教学的最可贵资源。
以前我总认为课堂上学生反馈时出现的错误越少这样的课就越成功。
其实这不是绝对的,学生出错少固然是好事,但要看问题的难度如何,假如学生能在教师的百般“诱导”下仍坐镇不乱,在这种情况下出错少那绝对是好的。
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东西都还云里雾里,到处出错,那肯定是老师教学不到位的问题。
3、我想上一节课,除了精心的教学设计,还与课前的精心预设是分不开的。
如果课前老师对学生会犯什么错误自己都没有认真去预设过,课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总会让自己大吃一惊,课堂中典型错误没让它暴露出来的话,那反而是遗憾的。
一节课是否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看老师有没有把学生中的错误发掘好了,最后又是否成功地将学生讲会了。
读华应龙老师《我就是数学》心得
《读名师经典学名师做法》读华应龙老师《我就是数学》心得内容摘要:能够说出“我就是数学”这样的话,并把它当做书名的人,一定有充足的底气。
我十分欣赏华应龙老师,在他工作的二十六年以来,总是走在教学的前沿,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活,用先进的思想进行课堂教学,用智慧的实践演绎精彩的人生。
关键词:方法、过程、心得在很久以前,他只是南方的农村中众多小学中的一所学校的体育老师,数学只是他的“兼职”。
他曾经直观地表达自己当时的情况:做了两三年老师,却还是不擅长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很多时候,上课讲话都会“打结”;他曾经因为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没有取得自己预想的名词而感到失落,郁闷地在散步时唱着“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课大树,我不知道,哪个更大哪个更高”这首刘欢所演唱的心中的太阳;他也写过许多的文章投稿到报社,却都查无音信……他还用开玩笑般的语气说到自己之所以在数学教师中“与众不同”,是因为当时班上成绩1优秀的同学都做了语文教师。
但是,在前行的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与阻碍,并没有动摇华应龙老师想要做好教学工作的坚定决心。
“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这是华应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领悟到的道理,如果农民种植的庄稼长得不够好,并不能责怪庄稼,农民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有没有定期的松土,保持土壤的松软;有没有及时施肥,让庄稼有足够的营养;有没有及时浇水和除虫,为庄稼营造好的生长环境等。
华应龙老师告诉我们,学生始终是无辜的,作为教师,应该像农民一样时常反思自己:学生为什么上课容易溜号,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是多么质朴又让人感动的心声!华应龙老师一直保持着对数学课堂的憧憬,对学生们的热爱之情,不断地开展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努力地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海明威曾经说过:“人最难超越的是自己,当我们超越了自己,人生就进入了新的境界。
”目前,华应龙老师已经从一名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转变成了全国著名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中担任副校长的职位,而且获得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这一具有荣誉性的称号。
品味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智慧
-012-2020年第47期(总第247期)摘 要:教学名师一定会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与独特的追求。
“化错教学”是华应龙老师所主张的教学思想,他在对待 学生、数学课堂和数学本身三个方面都有具体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独特之处,他与学生平等交流、尊重理解学生;追求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和点化生命三个层面的数学课堂;深入了解数学历史文化,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并结合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文章对华应龙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智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华应龙;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教学智慧中图分类号:G623.5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7-0012-02华应龙,江苏南通人,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首届“明远教育奖”。
他多年坚持不懈,研究“化错教学”。
华应龙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纵观他的成长经历:从乡村到县城再到京城,从数学老师到教学主任再到副校长,到现在成为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并基于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沉淀提出“化错教学”,这无一不体现出华老师的教学智慧。
顾明远教授曾经在“华应龙数学教学思想与实践”研讨会上讲道:“华老师所践行的融‘错’教育,以及他对孩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对课堂的理解,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1]华应龙老师是一位数学名师,他是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文化的优秀研究者,在教育界传播着他的教学智慧。
一、“化错教学”——华应龙的教学思想华应龙老师强调教育即化错,把“差错”化为课堂教学中宝贵的资源,使课堂因化错而精彩。
在化错课堂中,学生经历化错所带来的自主创新与探究的学习过程,产生真正的学习。
“化错教学”包括三个阶段,即“容”错、“融”错和“荣”错[2]。
1.“容”错,即包容错误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学生的作业中,华老师都允许学生出错,认为差错的出现是学生认知的自然展开,是给予学生理解、分析、思考、探究的机会。
“容”错是包容,而不是纵容。
华应龙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心得体会
华应龙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心得体会华应龙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学习有感华应龙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融错课堂求真育人”作者:王蒙2013年3月9日,华应龙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在江苏海安县举行,全国各地近两千名校长、老师、专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华应龙“融错教育,求真育人”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学校为了让我们年轻教师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戴校长亲自带队带领严荣祥老师、方正霞老师、衡华丽老师、以及我五个人启程赴海安学习。
作为一个刚工作还不满一年的年轻教师,能有这么一次直面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最前端,我感觉特别荣幸与激动,真心感谢学校,感谢戴校长。
在一天半的学习中,我认真听报告,积极思考,细心做笔记,聆听华应龙老师对数学的诠释;感受华老师的徒弟对数学课堂的把握;感悟张齐华老师对数学富有灵动与睿智的思考。
学习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但我对数学的追求却不会停止。
9日上午华应龙老师做了一个“教育即融错”的专题报告,当在海中门口第一眼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第一个感觉“融”就是“融合”,将“错误”和“正确”在课堂中相融合,达到一个浑然天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可是是不是就像我想的这么简单呢?仅仅就是融合吗?还是说在互相融合的基础上,还要分辨对与错,带着这个疑问,我更全神贯注了:什么是融错?“融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这与我国古代“相克相生、相反想成”等哲学思想相契合。
可是为什么要用“融”而不是包“容”的容呢?原来课堂并不只是要容纳“差错”更重要的是,把“差错”融化为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华老师对“融错”的理解真是太有深意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如果教师能够艺术的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促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创造性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那才是真正把数学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啊!为什么要融错?融错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的产生和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一批智慧型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观念、教学特色以及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正在重新书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需要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学习、挖掘和提炼。
华应龙老师是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早在10年前我曾看过他的极富特色的数学研讨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他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基于对杰出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特色的学习与解读,参阅有关他所执教的教学实录以及他撰写的文章,围绕华应龙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面形成的思路与特色,谈谈我对他的数学教学特色的几点初步认识。
一、批判与反思:基于对现实把握的敏锐的改革意识华应龙老师数学教学特色首先是基于自觉的理性反思的改革意识。
一个具有强的生命力的数学思想的孕育形成与发展,关键在于它必须对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中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回答,哪怕是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这就需要通过不断反思实现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的透彻把握从而找准改革的切入点。
这种反思,无论在哪个层面进行,都意味着对原有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挑战,意味着对自我的超越和突破。
反思什么?改革什么?一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现实存在问题的反思。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基于对目前课堂教学教与学的行为分析,华老师认为目前教学处理中的问题主要是:注重组织了学生操作活动而忽视了理性思维活动,注重了学生操作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理性,注重了数学史料的引证而忽视了对史料内蕴文化功能的挖掘。
二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知识点确立的反思。
在《圆的认识》一课设计中,他大胆质疑:"曲线围成、没有角、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是不是圆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是不是教学的难点?是否一定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构成这些质疑问题的标尺,是他对当前教学内容存在的形式主义的批判。
三是对教学价值功能的反思。
华老师不是以"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目标去进行简单的剪裁和取舍,而是从学生发展需求和已有发展实际水平出发。
他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让学生掌握作为一种"非言语程序性知识"的思维。
也正是从学生发展这一目的观出发,他从反向思维的角度提出:学生都不会有错的活动,要不要组织?熟能生巧,但熟是不是还能生厌、熟还能不能生笨?那些"不圆"的作品,是不是课堂中的生命体?是否应该珍惜?……正是通过反思,使华应龙老师不断积累教学智慧,提高反思能力,从而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实现他对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发展问题的把握,并使研究有强的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数学发展性教学特色的展现现代教学观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点通过新课程改革在观念层面上已取得共识。
特别应该看到的是,当人们聚焦于对学校教学"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促进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时形成了不同的思路、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了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的孕育和形成。
我们正在触摸时代发展的脉络,这就是:通过众多的学说、风格和特色将托起学科的现代发展。
某种教学特色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确立的一系列基本命题加以展现。
华老师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从观念和行为两个层面展现了他发展性教学的基本教学特色。
1.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
只有做到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对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才能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接触点和共振点。
华老师人认为,关键是在开放的课堂中,当学生异口"异"声各抒已见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有价值和意义的内容,及时对学生的观点加以提炼和概括,在学生困惑时,给予延迟评点,让学生经历"头脑风暴"而受到启迪。
2.对每一个孩子"尊重、沟通、宽容和欣赏"。
针对传统教学中否定评价过多,伤害了学生自尊心的做法,华老师做到:批改作业不打"X",不打"优"以下的等级,作业订正后仍可得"优"。
如书写认真,解法特别,还可加一至五颗星。
而对那些学习困难生,好不容易考了58分,老师会送几分给他,帮助他跨过"60"分大关,特别是,对给自己提出过不同的解题思路,纠正一时疏忽的学生题签"我的一题之师"的留言。
华志师倡导要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他认为,理想的教学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式的,只有教师的大气,才能真诚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拓展心灵空间,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将科学的求真与艺术的创新相结合。
华老师认为,数学教学应体现教学的文化性,这种教学文化性,不仅表现在作为一种计数文化,强调基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而且表现在理性的艺术和理性的精神,这就是:坚持探索、富于创新的独立人格,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的批判精神,以及富于灵感、敢于挑战权威的怀疑精神。
这种教学文化性,是一种品格,不是靠对知识的解释、理解以及逻辑推论,而是通过师生协商、互动的方式共同实现对文化的理解与建构,关注的是一种合作、对话和探索的现代课堂教学文化的营造。
正是通过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实现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发展。
4."课堂因差错而精彩",让学生充满自信和学会反思。
华老师精辟地论证了差错彰显教学的价值,提出教师和学生都要欣赏和接纳差错。
他认为,差错提示正确的本质,差错可能成为正确的先导。
华老师不仅从学生的出错中看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对单位"1"渗透的忽视),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学生错误的教育价值。
如在复习课"审题"中,巧设几个陷阱故意让学生出错,引导学生经历自我反思否定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自我、对他人的赏识。
因此,华老师的结论是: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差错成就了教育的智慧。
5.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刷新"。
"刷新",指的不是教学花样的翻新,而是指教师所经历的一种建构性与生成性的教学设计过程。
在"可能性"一课中,对人们十分熟悉的"摸球"这一教学设计,华老师四易其稿,通过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不断的感悟与体验,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际行为而不断追求卓越。
三、突破与超越:对数学教学改革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基本教学特色的形成,在深层次上体现的是对数学学科发展以及数学教学改革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
作为在教育实践中成长发展的教师,华老师没有停留在直觉的把握和经验的感悟上,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以敏锐的学术意识,从理论上思考数学教学的基本问题,从而对自身形成的数学教学思想不断进行验证、充实和完善。
1.对数学学科本质的重新思考华老师将数学视为人类历史文化中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他认为,数学不仅有系统、严谨、准确的语言表达,而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应是抽象数学符号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
特别是,他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悟并提出:应把数学作为一种自乐自娱的一种游戏。
理由是,游戏激发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的产生,游戏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传播,游戏是数学人才发现的有效途径。
华老师认为,如果课堂教学去掉枯燥,尽情去玩,倡导创造,体验规范,那么给学生的感受将是:数学好玩,数学就是符号的乐园。
近年来,对数学学科本质的重新认识已形成了几种不同观点,华老师这一独特看法有助于开拓我们研究的思路。
2.关于教学设计的教育价值华老师针对传统教学对教学过程特殊性的过分强调而堵塞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未知的弊端,提出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要充分展示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以及思维过程,让学生领悟生活和数学的关系,在思考、实践活动中通过探究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正是从展现教学设计的发展价值功能这一思路出发,华老师的课堂教学进程设计体现学生发展这一主线,从而突破了教学模式的方法论局限而使教学呈现丰富多样性。
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华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是:①创设情境(寻宝物),观察发现(圆心与半径);②学生讨论(圆的特征:"一中周长");③动手操作,体悟概念;④提出问题;⑤分析数学思维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何这样做"、"一定这样吗?"五个问题进行有序的思考;⑥问题引伸;⑦结合生活实际,激发探究热情。
这一教学设计,使我们认识到,关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不仅有提供直观→概念意义→概念形象→概念,也存在直观→概念形象→概念意义→概念这一途径,如何变通运用,在于教师的教学智慧。
而在"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一课中,教学进程为:创设情境,形成问题--提出猜想,认真求证一-介绍应用,创造与欣赏。
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猜想到验证、从模仿到创造、从抽象到具体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不仅让学生理解猜想、求证的科学方法,同时体验到了数学之美。
,3.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基于"教育是建构人生的价值和生活方式,实现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一种活动"的认识,学校教育是师生之间独特的社会生活体验过程,数学学科的学习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或某一学习阶段通过经历理解社会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而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正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自我再创造过程。
4.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和表达。
数学、数学教学的本原在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与思维、兴趣、情感、审美的完美结合。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自身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华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创设体验和处理现实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参与和理解学习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和探索数学的过程,学习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的良好品质。
最后要说明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应是开放的,不断生成发展的,同时需要人们从多角度不断去理解和认识。
我们期待华老师在今后进一步探索中,不断取得新的认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