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核心提示:1 总则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1 总则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精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精选

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island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reclaimed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water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什么是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节能环保水平而制定的评价标准。

•该标准从建筑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标•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室内环境、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材料使用、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

•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节能、水资源利用效率、室内环境质量、材料与资源、生态适应性等。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优势•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引导建筑业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中注重节能环保。

•对于业主,选择评价合格的绿色建筑可以减少能耗成本、提高室内健康环境质量。

•对于社会,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可以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如何评价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需要考虑具体的情况和需求。

•对于普通消费者和企业,可以选择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认证合格的建筑。

•对于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补贴和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总结•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绿色建筑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

•评价标准涵盖了建筑的多个方面,并且可以引导建筑业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中注重节能环保。

•对于普通消费者和企业来说,选择评价合格的绿色建筑可以减少能耗成本、提高室内健康环境质量。

•对于社会来说,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可以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未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未来绿色建筑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未来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能会更加严格,更关注建筑的生命周期,并强调建筑可持续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标准,对保护环境、提高建筑节能环保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标准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GB_T50378_2014解读

国家标准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GB_T50378_2014解读

12
标准篇
阶段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对于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积极作用。因 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在评价阶段上也作 了划分,便于更好地与相关管理文件配合使用。
具体方法上,根据此前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果,有66.3%的反 馈意见同意将“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两章的内容仅在运行 阶段评价。基于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将 设计评价内容定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 质量”5章,运行评价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运营管 理”2章。
具体指标(评价条文)方面,根据前期各方面的调研成果,以 及征求意见和项目试评两方面工作所反馈的情况,以标准修订前后 达到各评价等级的难易程度略有提高和尽量使各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项目数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为出发点,通过补充细化、删减简化、修 改内容或指标值、新增、取消、拆分、合并、调整章节位置或指标 属性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汇总于表1)。
审查会后,修订组逐条研究确定了对于标准审查专家提出意 见的处理,并结合随后开展的第二轮项目试评工作中反映出来的 问题,最终确定了标准报批稿,于2013年7月上报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此后,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标准定额研究所、标准定额司的审查和完善,于2014年 4日1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燕 程志军 叶凌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修订工作,重点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的主要技术内容,适用建筑类型、评价阶段划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定级方法、加分项评价、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一)——王清勤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一)——王清勤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 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新时期的建筑方针 ★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新时期的建筑方针
需要。 •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
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要求
推动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发展。整合健康建筑、可持续建 筑、百年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理念新成果,扩展绿色建筑 内涵,对标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品质,修订《绿色建筑评 价标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绿色建筑产品的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 新要求: --响应当前建筑科技新理念新技术发展 --构建新时代的绿色建筑评价技术体系 --契合新时代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需求
全面提升建筑绿色化水平
CONTENTS


一、修订背景 二、“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解读 三、“健康舒适”解读 四、“资源节约”解读 五、标准特点、问题讨论与未来工作
一、修订背景
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标识多,运行标识少
截至2017年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累计超过1万个,建筑面积超过10亿m2,而运行标识 项目仅占7%左右。
“以人为本” 体现得不够
06和14版标准的“四节一环保”更多考虑的是建筑本身的绿色性能,“以人为本”的技术要求体现不够。
可感知性不足
章节 基本规定
内容概要 3.1.1 评价对象 3.1.2 评价阶段 3.1.3 对申请评价方的要求 3.1.4 对评价机构的要求 3.1.5 绿色金融支持 3.2.1 评价指标体系 3.2.2 控制项和评分项的评定方法 3.2.3 综合体建筑评价方法 3.2.4 绿色建筑评价的分值 3.2.5 总得分计算方法 3.2.6 等级划分 3.2.7 基本级评定 3.2.8 星级评价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准全文 北京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准全文 北京
9 提高与创新............................................................................................................... 19 9.1 一般规定......................................................................................................... 19 9.2 加分项............................................................................................................. 19
3.1 一般规定........................................................................................................... 3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 4 安全耐久..................................................................................................................... 5 4.1 控制项............................................................................................................... 5 4.2 评分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分析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分析

魯建新标丨'丨e'.v Green B l丨丨丨ding Evali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分析Revise of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 GB/T 50378—2019徐昆,郭战战,程志军(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11800)摘要:为了提高绿色建筑的实际性能、提升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与感知,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以“四 节一环保”为基本约束,重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表明,新标准包含上版标准近75%的分值内容,同时有约35%的分值内容为新增,其中“安 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章节新增内容分值较大。

此外,由于新标准更加注重绿色建筑的性能实效,提高了绿色建筑技术要求,导 致过往的绿色建筑在新标准下将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降分或降级。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分;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T-65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4X(2020)03-016-04过去十余年,在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引导下,我国绿色建筑实现了 从无到有的成就。

根据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的统计 数据,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绿色建筑面积已超过30亿 m2,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超过1.3万个U1。

在这期间 绿色建筑的发展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①重设计,轻运 行,导致目前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仅占标识项目总量的约 7%[2]。

②重视绿色建筑自身的绿色性能,导致使用者无法 充分感受到绿色建筑在生活与工作所带来的品质提升。

《标准》于2019年重新修订发布并实施,旨在着重解 决当前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实际绿色性能与可感知性不足的 问题。

为了更好理解新《标准》与2014年版《标准》的异 同,目前已有研究从安全耐久、给排水、水专业、生活便 利、资源节约、土地利用、物业管理、健康舒适、环境宜居等单一方面入手分析了新《标准》的变化,但缺少从新《标 准》整体角度出发的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doc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doc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1]

2
3
3.1
基本规定
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 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 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 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 行。 3.1.3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选 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 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3.1.4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 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进行现场考察。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 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 7 类指标组 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3.2.2 设计评价时, 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 2 类指标进行评价,但可预评相关 条文。运行评价应包括 7 类指标。 3.2.3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 3.2.4 绿色建筑评价应按总得分确定等级。 3.2.5 评价指标体系 7 类指标的总分均为 100 分。7 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 Q1、Q2、Q3、Q4、Q5、Q6、Q7 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 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 100 分计算。 3.2.6 加分项的附加得分 Q8 按本标准第 11 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3.2.7 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 其中评价指标体系 7 类指标评分 项的权重 w1~w7 按表 3.2.7 取值。 ΣQ=w1Q1+w 2Q2+w3Q3+w4Q4+w5Q5+w6Q6+w7Q7+Q8 (3.2.7)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 二 三 四
修编概况简介 第1章 总则 第3章 基本规定 第11章“提高与创新”的评价要求
修编概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我国第一部绿色建 筑综合评价标准。该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 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 展理念和评价体系。自2006年发布实施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各级、 各类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和编制的重要基础,有效知道了我国绿色 建筑时间工作。截至2013年底,累计评价绿色建筑项目1446个, 总建筑面积超过16271万㎡。 “十二五”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绿色建筑的内涵 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要不断 提出,2006年版的这本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 及评价工作的需要。因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其列入《2011年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建标[2011]17号)由原主 编单位负责修订。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3.1.4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3.2.9
3 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 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 总体进行评价。 3.1.2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涉及评价和运行评价。涉及评价应在建筑工 程社工图涉及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 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1.3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 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 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3.1.4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 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 进行现场考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doc-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doc-

《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公共建筑一、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不对周边居民区及交通道路造成光污染。

一般项1、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设备房等。

2 、场地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3、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广场、道路、停车场的绿化和遮荫,绿地率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

4、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减少单纯的草坪绿化。

5、绿化修剪和灌溉及时,绿地内无裸露土壤,绿化用地土壤厚度、土质条件满足植物的需要。

6、场地内无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源。

7、场地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8、室外风环境利于建筑通风和冬季人员行走舒适。

优选项1、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等,采取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

2、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为工业厂房改造。

3、道路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二、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3、建筑采暖与空调热源选择,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4.2条的规定。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4.1.2 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 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4.1.3 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 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4.1.4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3.1.5 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 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 5 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加平 王建国 俞滨洋 毛志兵 娄宇 沈迪 李迅 杨仕超 李百 战 赵锂 陈琪
1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 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 30%; 2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
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70 分、85 分且应满足表 3.2.8 的要求时,绿色建筑等
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估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耗情况,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源系统和设备的能效等。

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估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包括节水设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3. 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热环境、照明等。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估建筑物的材料利用情况,包括材料的可再生性、可回收性、环保性等。

5. 室外环境:评估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包括绿化、景观、噪声等。

6. 运营管理:评估建筑物的运营管理情况,包括节能、节水、绿化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和效果。

具体的评价标准可能因地区、国家或行业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为了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物的环境友好性、资源利用效率和居住舒适度。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PPT课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PPT课件
7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 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定,对 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9
1 总则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建筑应使用功能不同,其能源及其它资源消耗和对 环境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标准2006年版编制时,考 虑到我国当时建筑业市场情况,侧重于评价总量大的住 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能源及其它资源消耗较多的办公建 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本次修订,将使用范围扩展 至覆盖民用建筑各主要类型,并兼具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以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时间及评价工作的需要。 2、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中的第一本标准,本标 准应发挥一种基础性的作用。
1.0.3 引导设计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资 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从建筑全寿命期的视角考虑如 何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3.1.4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3.2.9
13
3 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 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 总体进行评价。 3.1.2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涉及评价和运行评价。涉及评价应在建筑工 程社工图涉及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 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1.3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 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 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3.1.4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 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 进行现场考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 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 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 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 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国发 [2005]21 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 意见》(建科[2005]98 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 并提出了 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体现过程控制。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 [2005]63 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 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 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 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 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 《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 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 2)节能与能源利用; 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 )室内环境质量; 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 、全生命 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

二、编制原则1 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 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节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

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

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对住宅建筑,原则上以住区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

对公共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对象进行评价。

对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0.1 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 (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 18: 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 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 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2.0.5 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 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基本规定3.1基本要求3.1.1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3.1.3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3.1.4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3.2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

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322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住区或公共建筑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

评价单栋住宅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住宅所处住区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

3.2.3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2.4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应为全部满足本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按表3.2.4-1、表324-2确定。

表3.2.4-1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注:根据住宅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一般项数可能会减少, 表中对一般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表3.2.4-2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 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3.2.5 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 款,各项要求均满足要求时方能评为通过。

定量条款的要求由具有资质的 第三方机构认定。

4 住宅建筑4.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4.1.1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 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 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4.1.2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满足《城 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 0 1 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4.1.3 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选用少维护、 耐候性 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4.1.4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人。

一般项 4.1.5 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或在废弃场地上进行建设; 若为 已被污染的废弃地,需要对污染土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4.1.6 4.1.7 4.1.8 4.1.9 4.1.6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4.1.7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 栽植多种类型植物, 乔、 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乔木量》 3株/100m2绿地面积。

4.1.8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到达公 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500m 。

4.1.9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 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荫。

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住区内部及附近无污染散发源。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 1.5 C 。

透水率>0.5 X (1-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优选项4.1.10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利用地下空间作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储藏室等用途。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4.2.1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4.2.2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4.2.3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取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一般项4.2.4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4.2.5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如选用高效节能电梯。

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4.2.6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4.2.7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其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的规定。

在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的照明系统4.2.8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用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4.2.9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