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考试复习要点(重要资料)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1.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
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
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现代管理五个阶段。
3.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
外环境:1.宏观环境因素(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
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
②经济体制。
③科技、教育体制。
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
(2)、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②经济结构。
③市场利率。
④汇率水平。
⑤通货膨胀率等。
(3)、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4)、社会文化环境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
(5)、法律环境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
2.经营环境因素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
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
管理学基础重点
管理学基础重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管理学基础》重点*注意:红色字为必背部分,黑字或绿字为次重点部分(有些得背,有些得理解),由于《管理学基础》里面有部分知识点是以前有学过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记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P4,一、管理的两重性•(一)管理的自然属性•1、管理由人类活动产生,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
•2、管理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一项特殊职能。
•3、管理也是生产力。
•以上特点,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二)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特殊职能活动,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而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一)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在管理活动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实现科学管理•(二)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三)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P9,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管理学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生产力2、生产关系3、上层建筑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P15,管理的必要性•1、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资源;•2、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专业化的社会分工,需要有效的管理活动;•4、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
P21,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
•亚当·斯密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基础上,提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人的观点。
P2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他认为,光凭经验进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
《管理学基础》考试重点
【管理的含义】: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运用组织各种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人员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计划的含义】:是指事先决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的管理工作过程,包括组织目标的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来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来实现目标以及目标实现过程的控制等。
【计划的类型】:1.按计划的期限划分。
这样可分成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
2.按计划范围的广度划分。
这样可分成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3.根据计划所及的内容,可将计划划分为总体计划、职能部门计划、各管理层面计划。
4.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划分为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5.根据计划的重复性,可划分为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目标管理的含义】: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的程序】: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优点:①管理工作分工较细;②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可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
缺点:①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②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③过分强调专业化。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含义和特点】:含义: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也称“M型组织”,它是企业规模大型化、企业经营多样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分权式的组织形式。
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决策的含义】: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部过程。
【决策的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决策原则】:最优原则、,满意原则。
管理学基础考试重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怎样理解管理内涵?管理的要素有哪些?1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情况下,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有效地配置组织资源,以最佳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2要素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客体是组织资源;管理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管理手段是管理所应具有的职能活动;目的是最佳地实现组织目标二管理的目标为何?什么是效果和效率?两者有何区别?1、管理的目标指用最少的资源尽可能多的完成任务,也即管理就是要寻求投入产出的最优化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效率是管理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而效果更加注重的是结果。
三、管理者与作业人员有何区别?管理者可以如何来分类?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工作,进行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以期实现组织目的,而作业人员,他们负有监督和指挥劳动的责任,其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工作2管理者的分类:按不同的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按工作的范围与管理者职责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四管理的四项职能为何?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五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有哪些?①涉及人际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涉及信息传递:信息搜集人、信息传播者、组织发言人③决策方面:领导者、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六管理者所具备的能力有哪些?1技术技能是指对某一特殊活动的理解和熟练程度2人际关系技能是指一个人能够以群体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能力,并能在所领导的群体中发扬共同努力的协作精神3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最后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对组织的环境资源的控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
管理学基础选择:1.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
2.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高层管理者:技术少,人际多,概念中。
中层管理者:技术中,人际多,概念少。
基层管理者:技术多,人际中,概念少。
4.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组织理论之父——韦伯,代表作《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5.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6.定量决策方法一般分为确定型决策方法包括盈亏平衡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包括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包括保守法,冒险法,后悔值法,折中法,等概率法等。
7.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8.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9.法约尔提炼出十四项管理原则。
10.双因素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11.授权的原则:因事选人,视能授权;明确责任,责权利相匹配;不越级授权;授权要适度。
12.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例外决策,指的是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
13.决策的类型:按重要程度不同,分为战略性决策,战术性决策和业务性决策;按决策的条件不同,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按决策的重复性不同,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按决策者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激励:激励实质上是以为满足的需要为基础,利用各种目标激发动机,驱使和诱导行为,促使实现目标,提高需求满足程度的连续心理和行为过程。
3.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也称为标歧立异战略,如果一个组织在产业中追寻与众不同,它实施的就是差异化战略。
4.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管理学基础总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绪论、选择填空题判断题1.企业的特征:⑴经济社会组织⑵以营利为目的⑶实行独立核算⑷依法设立2.企业发展经过的时期:⑴手工业生产时期⑵工厂生产时期⑶企业生产时期;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产生了垄断企业组织。
3.泰罗的代表做《企业管理原则》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从传统经验型管理进入科学管理阶段.4.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兴起于18 世纪中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二次技术革命兴起于19 世纪中叶到20 世纪初,基本标志是电动机的发明和电的使用;第三系技术革命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特别是战后,在电子、能源、空间等三个基本技术领域均发生重大变革。
5.企业分类:⑴按企业的经济性质,可将企业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
⑵按出资者的身份不同,可将企业划分为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⑶按企业的法律地位,可将企业划分为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
⑷按照企业的生产规模的不同,可将企业划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⑸按照生产要素所占的比重,可将企业划分为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
知识密集型企业。
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即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
公司具有组织形式有五种基本类型:无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股份两合公司。
我国法律规定的公司形式仅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两种类型。
效率涉及的是活动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又是一门艺术;管理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管理学研究的容是:一是研究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二是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三是管理职能;四是管理技术与方法。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西欧许多国家把管理、科学、技术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
企业管理的容可以从纵横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分析。
⑴横向分析是从企业管理涉及的方面这个角度去进行研究,分为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科技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⑵纵向分析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管理容,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项工作的过程。
最全面的《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最全面的《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治理与治理学重点概念:治理治理是指治理者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和谐活动。
重难点问题:1、治理的性质对那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把握:第一,我们要明白治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
即治理既有与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同时,要对治理的二重性有正确的明白得。
从治理的自然属性看,治理是通过组织生产力、协作劳动,使生产过程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所必须的活动,是任何一种结合的生产活动中都必须进行的活动。
从治理的社会属性看,治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 "监督劳动",是治理执行者爱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或业务活动目的的一种职能。
2、治理的差不多职能对那个问题能够按照教材所列的打算、决策、组织、人事、领导、鼓舞、操纵、和谐八个方面把握。
第二章治理理论的形成和进展重点概念: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看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重难点问题:治理理论的要紧内容有那些?从治理理论的形成与进展来看,治理理论分三大块,学习的时候不仅要明白有哪三大治理理论,而且要把握各自包括的要紧治理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泰罗创建的)------科学治理理论古典治理理论 (法约尔创建的)----一样治理理论 (韦伯创建的)------行政治理理论。
科学治理理论泰罗认为:科学治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治理代替传统的治理;科学治理要求治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由此,泰罗提出了以下治理原理: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刻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将打算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治理上实现例外治理原那么。
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重点
管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1: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2:(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属于管理的对象。
3: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控制)。
4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5:“管理就是决策”是(西蒙)的观点。
6:“凡事预测则立,不预测则废”,说的是(计划)的重要性。
7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8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控制)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
9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由(目标、部门和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0: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11: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2: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扮演的是(精神领袖)的角色。
13:对于基层者接待来说,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14: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概念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15: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亚当。
斯密)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
16: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掀起了科学管理运动,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17: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18: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马克斯。
韦伯)19: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理论》)。
20: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1:亨利。
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为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
22:“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亨利。
法约尔)提出来的。
23:古典管理理论对认为人是(经济人)。
24: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二者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管理学基础、概论》复习要点.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
1、管理的职能有哪些?各自如何理解
2、管理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如何理解?
3、泰罗的管理理论是什么?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是什么?
5、梅奥的霍桑试验及其人际关系理论。
6、如何理解管理中的计划职能?
7、管理中居于首要地位的职能是什么?
8、管理技能有哪些?如何理解?
9、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什么? 10、什么是组织文化?
11、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12、什么是领导?
1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14、勒温的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
15、什么是激励?如何理解?
16、激励的理论有哪些?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18、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9、激励的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20、什么是目标和目标管理?
21、沟通的种类?
22、书面沟通的优缺点?
23、控制的基本过程?
24、什么是决策?
25、决策树的构成要素?
26、决策的分类与决策的方法?
27、如何理解决策的定量方法?
28、如何看待“小道消息”?
29、管理循环技术(即 PDCA 循环的应用步骤?。
27870_管理学基础_复习资料完整大纲
27870_管理学基础_复习资料完整大纲第一章绪论一.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1. 企业的特征: (1)经济社会组织 (2)以盈利为目的 (3)实行独立核算 (4)依法设立2. 企业发展经过的时期: (1)手工业生产时期;(2)工厂生产时期;(3)企业生产时期3. 泰罗的代表作《企业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从传统经验型管理进入到科学管理阶段.4. 三场技术革命:18世纪中叶第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动机和电的使用)、二战后期特别是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一阶段:电子能源空间;第二阶段:微电子技术)5. 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属于非法人企业,公司企业属于法人企业6. 效率是指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效果是管理者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因为管理者经营的输入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必须关心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7. 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8. 管理的一般特征有:管理的任务是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管理被管理者的活动,管理是一个包含多阶段,多项工作的过程. 9. 管理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 社会属性10. 从组织的横切面和纵切面来分辨各种类型的管理者.纵切面分为:作业人员,是指组织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横中直接从事具体实施和操作工作的人;切面将管理者分成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11. 组织中的综合管理人员属于直线管理人员.生产经理、营销经理、人事经理、财务经理和研究开发经理等按职能划分的管理人员属于专业管理人员. 12. 技术技能是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人际技能是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对事务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基层管理人员对(技术技能)的要求较多,高层管理人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较多.不管是哪一层管理人员,对(人际技能)的要求差不多.13、所谓企业,就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契约方式而形成的经济组织。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学科。
它关注组织中人员、资金、设备和信息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组织的整体战略和目标,中层管理者负责实施和协调各项工作,一线管理者负责具体的操作和监督。
3.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是由不同的人员、职位和部门组成,它们通过各种关系和流程相互连接和协调,共同追求组织的目标。
4.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部门和职位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它可以分为功能型结构、分工结构、事业部门结构、矩阵结构等不同的类型。
组织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组织的目标和策略,以及员工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5.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环节。
规划是制定组织目标和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组织是建立组织结构和分配资源,领导是激发员工参与和发挥潜力,控制是检查和评估组织实施计划的进展和结果。
6.决策与问题解决:决策是管理者将来自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和选择汇集起来,做出决策的过程。
问题解决是根据具体的问题和目标,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7.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组织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
组织文化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并对组织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产生影响。
8.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在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对组织结构、流程和文化等进行调整和改变。
组织变革需要管理者合理制定变革策略,并有效地推动变革的实施。
9.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有效地进行团队建设和激励,推动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合作,提高团队绩效和创新能力。
10.领导与领导力:领导是指影响他人行为和价值观的过程。
领导力是具备激励、指导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有效的领导力可以带领团队获取成果,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管理学基础》复习重点
绩效概述第一章:1-4-3
➢ 1个定义:什么是管理? 绩➢效4管大理职能:管理的四大职能? ➢ 3大技能: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三大技能?
绩效管理实施过程
KPI与BSC
— 2— 第2 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重点
—2大经典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梅奥的人际关系
绩效管理
➢ 6大经典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兹伯格的
“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弗洛姆的 绩效管理期实施望过理程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KPI与BSC
第9 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重点
绩效概述第九章:1-4-8
➢ 1个过程:沟通的基本过程 绩➢效4管种理方式:四种常见的沟通方式 ➢ 8大策略:克服沟通障碍的策略
绩效概述管理的1234
➢ 1大定义:什么是管理 绩➢效2管大理权威: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 3个阶段: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 绩效管理➢实施4过个程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KPI与BSC
第 12 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重点
考试方式及要求
绩效概述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实施过程 KPI与BSC
绩效管理实施过程
KPI与BSC
— 10 — 第 10 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重点
绩效概述第十章:2-3-3
➢ 2个概念:控制;PDCA循环 绩➢效3管种理类型:常见的三种控制类型 ➢ 3大步骤:控制基本过程的三大步骤
绩效管理实施过程
KPI与BSC
— 11 — 第 11 页
《管理学基础》复习重点
— 12 —
➢ 3大作用:领导的作用
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篇一:第十三章控制的基础第十八章控制的基础一、什么是控制1.管理中的控制的作用是什么?答:控制是对各项活动的监视,从而保证各项行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显著偏差的过程。
所有的管理者都应当承担控制的职责。
确定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的准则就是看它在促进组织目标实现时做得如何,控制系统也是完善,管理者实现组织的目标就越是容易。
控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监督目标是否按计划达到以及授权是否被滥用。
2.比较市场、官僚、小集团控制的不同。
答:有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设计控制系统:市场控制、官僚控制和小集团控制。
①市场控制是一种强调使用外在市场机制,如价格竞争和相对市场份额,在系统中建立使用标准来达到控制的方法。
适用于产品或服务非常明确或确定,及市场竞争激烈的公司。
②官僚控制强调组织的权威,依靠管理规章、制度、过程及政策。
③在小集团控制下,员工的行为靠共同的价值、规范、传统、仪式、信念及其他组织文化方面的东西来调节。
适用于团队合作频繁且技术变化剧烈的公司。
一般不单纯依靠一种来设计一个合适的控制系统,设计一个合适的控制系统的关键是帮助组织高效率且有效地达到它的目标。
二、控制为何重要3.计划与控制是如何发生联系的?答:控制是重要的,因为它是管理职能环节中最后的一环。
这是管理者知晓组织目标是否实现的唯一办法,及没有实现的原因。
然而,控制作用的价值依赖于它与计划和授权活动的关系。
①与计划: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控制活动提供了回到计划的关键联系。
如果管理者不采取控制,他们就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否正对着目标和计划前进,也不知道未来该采取什么行动。
②与授权:控制之所以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管理者需要向员工授权。
如果形成一种有效的控制系统,这种不愿委派的事情可以大大减少。
这种控制系统可以提供信息并反馈员工的工作表现。
三、控制过程4.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是什么?答:控制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①衡量实际绩效;②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③采取管理行动来纠正偏差或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提醒:一是熟悉理解以下内容;二是考前要关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上有没有重要复习资料或重点题目提示;三是关注复习指导小册子上的大批习题与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内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个概念包含四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四个方面:1.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
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
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
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五、管理者角色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2.人际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组织内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
人际技能对中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制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选择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
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七、管理的组织外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
它又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1.宏观环境:又称社会大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
2.产业环境:又称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
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媒等。
八、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对环境的管理1.环境的不确定性这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则组织环境的复杂性越强。
各种环境因素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和演进。
依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类型:简单稳定的环境、复杂稳定的环境、简单动态的环境和复杂动态的环境。
2.环境的管理第一步,列出对组织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的数目和相对强度。
第二步,对第一步列出的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确定它们是为组织创造了机遇还是带来了威胁。
第三步,拟定一个计划,说明自己打算如何利用环境因素创造的机遇或者化解其带来的威胁,并确定为达到这个目的所需要使用的资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自科学管理产生以后,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
比如,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等。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之父)。
他的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管理原理》等。
泰罗主张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经验方法,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
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1)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主要内容:开发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2.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
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
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
法约尔第一次对管理的一般职能做了明确的划分,第一次对管理要素进行了分析,使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他非常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探求确立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提炼出十四项原则。
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3.行政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韦伯。
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由于韦伯是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1.梅奥及霍桑实验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对古典管理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由于这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试验。
梅奥等人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
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行为科学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
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二战后,科技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管理思想得到丰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学派。
这些理论和学派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61年12月《管理杂志》上发表《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
各派主要内容: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
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这五种职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只是侧重点不同。
2.经验学派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
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3.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落森茨威克。
该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的。
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为管理研究的出发点,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4.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
该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
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的有效,也不是绝对的无效,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四、管理理论新发展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思潮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它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精神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行为准则,如企业经营理念等)、制度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如企业规章制度等)和物质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如产品设计和厂容厂服厂旗厂标厂徽等)。
如何建设?也可从此企业文化上述三方面考虑。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企业文化发源于美国、首先实践于日本、后骏马迅速风靡于世界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潮。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
企业文化对外可以塑造企业形象、产生品牌效应、拓展市场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对内具有凝聚、激励和协调、约束员工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