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拔管后并发急性喉头水肿抢救一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拔管后并发急性喉头水肿抢救一例
广德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张德文
我院于2008年11月为一名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拟行
气管内麻醉,该患者气管插管困难,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立即出现急
性喉头水肿,经积极抢救后成功。
现将抢救过程及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男,32岁,体重52㎏,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多年,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
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连接ECG、SpO2及无创血压监测,开放静脉,依次给予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维库溴胺5 mg,依托咪酯15 mg全麻诱导,面罩加压给氧较困难,但能维持SpO2在92%左右,紧急气管插管,声门暴露困难,只能见到会厌,用管芯塑型气管导管后插管,两次均失败。
改喉罩通气,患者张口度小,喉罩放入困难,面罩继续加压给氧,运用McCoy型喉镜插入内径6.5号气管导管成功。
考虑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喉头敏感性较高,为预防反复气管插管机械刺激所引起的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立即给予地塞米松20静注。
术中异丙酚微泵注入,吸入异氟醚,间断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维持麻醉。
因患者腹腔内粘连,LC失败改经腹胆囊切除术。
麻醉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毕给予新斯的明1 mg和阿托品0.5 mg静注拮抗残余肌松药,分两次给予氟马西尼共0.5 mg拮抗笨二氮卓类药。
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正常,呼之能睁眼、摇头,符合拔管指征。
拔除气管导管后,患者立即出现烦躁不安、缺氧,听诊两肺呼吸音消失,面罩加压给氧无效,随后SpO2进行性下降,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立即气管插管未成功,因
之前有困难插管史,没有反复尝试插管。
此时诊断考虑可能是完全性喉头水肿,立即行环甲膜穿刺、地塞米松静注,同时做气管切开准备。
在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心率开始下降最低至32次/分钟,并转为室性心律,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注,做好除颤准备,SpO2最低降至56%。
急查动脉血气:PH:7.20,PaO2: 62mmHg,PaCO2: 76mmHg,给予5%碳酸氢钠250 ml静滴。
气管切开成功后,插入内径7.0气管导管,手控辅助通气,患者缺氧得到改善,心律恢复窦性心律,HR: 118次/分钟,BP: 152/90mmHg,SpO2:98%。
几分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大约15分钟后患者神志清楚,复查动脉血气:PH:7.32,PaO2: 106mmHg,PaCO2: 50mmHg。
一小时后将气管导管更换为气管切开导管,观察无异常,回病房。
给予吸氧、吸痰、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
五天后拔除气管切开导管,缝合切口,患者一切正常,无不适主诉,一周后痊愈出院。
讨论及体会:困难插管在临床麻醉中是常遇到的,但困难插管后
并发急性完全性喉头水肿很少见。
拔管前因有气管导管的支撑作用,
呼吸道通畅,很难发现,只有拔除气管导管后出现呼吸道完全梗阻才
能诊断。
一旦发生,情况极其危险,若处理不及时有效,死亡率很高。
该患者并发急性完全性喉头水肿可能与其特异体质有关,长期服用激素,喉头敏感性较高。
对困难插管患者,反复插管后应积极预防喉头
水肿,特别在麻醉恢复期准备拔除气管导管时,应做好气管切开等急
救准备,一旦发生,应尽早气管切开,解除呼吸道梗阻,从而提高抢
救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