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外来入侵植物
外来入侵植物光荚含羞草的研究进展
外来植物入侵现象是指植物借助自然或人为力量发生迁移,进入其原产地以外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定居下来并在当地生境建立种群、失去控制而发生爆发性扩散,导致入侵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农林牧业减产的现象[1-3],它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4],被视为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5],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也造成巨大威胁,甚至影响人体健康[6-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日益增多,对人工林环境的干扰也日渐频繁,从而导致许多外来物种成为入侵种,外来植物的入侵趋势慢慢扩大[9]。
作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发生相当严重的国家之一[10],我国相继发布了四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其中就包括光荚含羞草(Mimosa bimucronata )。
光荚含羞草属于豆科(Leguminosae )含羞草属(Mimosa L.)半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俗称簕仔树,原产于热带美洲(巴西等地),半个多世纪前由旧金山华侨引入我国广东省中山县(即现今的中山市)。
光荚含羞草的适应性和再生能力极强,且抗旱、耐贫摘要:光荚含羞草(Mimosa bimucronata )原产于热带美洲,适应性和再生能力极强,是优良的薪炭林树种和各类果园、经济作物园中的绿篱树种。
自引进我国以来,已经在华南地区蔓延开来,成为危害较严重的一种入侵树种,对入侵地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甚至人类健康等各方面均造成危害。
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光荚含羞草的生理、生态等特性,总结了它的防治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旨在提醒人们重视这一外来入侵物种,并为光荚含羞草的合理开发利用、为防御该物种的进一步入侵和减轻其生态危害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关键词:光荚含羞草;入侵机制;防治;综合利用中图分类号:S4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56(2019)01-0047-05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vasive Alien Plants Mimosa bimucronataLAN Lai-jiao 1,MA Tao 1,ZHU Ying 1,MAO Yu-ting 1,DONG Rui-li 2,WEN Xiu-jun 1(1.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China ;2.Bureau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Supervision of Chaoyang ,Chaoyang ,Liaoning 122000,China )Abstract :Mimosa bimucronata is native to tropical America.It is an excellent firewood tree species for its adaptability and regeneration ability ,and it is widely used as hedge species in various kinds of orchards and ecomonic crops gardens in recent years.Nowadays ,Mimosa bimucronata has become an invaded tree that harms more seriously in some areas of South China ,which poses a threat to the local ecological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even human health.This article consults relevant literature home and abroad ,introducing the phys -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mosa bimucronata ,summing up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preven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in order to remind people to value this invasive alien species.It also provides some bas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the further prevention of the species.Key words :Mimosa bimucronata ;Invasion mechanism ;Control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外来入侵植物光荚含羞草的研究进展蓝来娇1,马涛1,朱映1,茅裕婷1,董瑞利2,温秀军1(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朝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辽宁朝阳122000)收稿日期:2019-02-27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A030313847)作者简介:蓝来娇(1993-),女,硕士研究生。
外来入侵植物簕仔树若干形态和生理生态特性
外来入侵植物筋仔树若干形态和 生理 生态特性
缪绅裕 ,李德 宁 ,叶坚珍 ,邓 鸿英 , 陈健辉 ,王 厚麟 ,李冬梅 。
1 .广州 大学华 南 生物多 样性 保护 与利 用实 验室 ,广东 广州 5 00 ;2 t06 .广州 大学生 命科 学学 院 ,广东 广 州 5 00 10 6 3 广 州大 学环 境科学 与工程学 院 ,广东 广 州 5 00 . 106
仔 树 的研 究 主要 体 现 在 部 分 生 物 学 、生态 学 特征
量 ( 0℃下 干燥 1 ) 6 7h 为基 础 计算 。用其 结果 与原 产 地 的 比较分 析其 差异 性 。 13 种 子可 溶性糖 含量 . 种 子 可 溶 性 糖 含 量 单 位 为 gg ( 干 质 量 ・。 以 计 ) 蒽酮试 剂法 【J 定 ,计算公 式 为 : ,用 l测 5 可溶 性糖 / gg ) ( ( ・ = 测定 液浓 度/O 0 提取 液 10 x
12 种 子含 水量 . 用 加热 烘干秤 重 法¨ ,电子天平 称量 ,以干质 引
炭柴 、绿篱 、园林美化和蜜源植物l O J 多年前 , J 。5 筋仔 树 由广 东 中山旅 美华侨 引入 我 国 ,曾广泛 作 为 各类经济作物园、 园营造绿篱的树种 。目 果 前该种 已在华 南地 区逸 为野生 并蔓延 ,且对 部分 地 区造成 生 态危 害 【,在 广东 及广 州都 属 于危 害程度 严重 的 3 J 外 来入侵 植物 [5 4] -。 国外 对箭仔 树 的研究 主要涉及种子 休眠解除【、 j J 种 子吸涨【、种子萌发对 水浸 的反应 【、种子 中酚 的 6 J 7 J 含量与被摄食关 系【、种子 中水溶 性半乳甘露聚糖特 8 J 性 、复合花 粉的形成及对繁殖生物学 的意义 [j J 1、植 o 被恢复 【 j j 、固氮 作用对 陆地改 良和可持续 发展 【l 之 l, 1 以及 灌木 和真 菌共生 关 系【J 方面 。国 内学者 对 筋 l等 2
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附件: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紫茎泽兰学名: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 R. M. King & H. Rob.)英文名:Crofton Weed中文异名:解放草、破坏草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鉴别特征:茎紫色,被腺状短柔毛,叶对生,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
头状花序,直径可达6mm,排成伞房状,总苞片3-4层,小花白色,高1-2.5m。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行有性和无性繁殖。
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
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
能分泌化感物,排挤邻近多种植物。
原产地:中美洲、在世界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台湾、垂直分布上限为2500m。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
在其发生区常形成单种优群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控制方法:(1)生物防治:泽兰实蝇对植株高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野外寄生率可达50%以上;(2)替代控制:用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
(3)化学防治:2,4-D、草甘膦、敌草快、麦草畏等10多种除草剂对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于根部效果较差。
2、薇甘菊学名:Mikaina micrantha H. B. K.英文名:Mile-a-minute Weed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鉴别特征:茎细长,匍匐或攀授,多分枝;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基部心形;花白色,头状花序。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兼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
其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每个节的叶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植株。
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李海生;蔡惠娟;李济明;邓华源;钟碧玲【摘要】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the species,life form,growth situation, the ways of invasion and hazard situation of invasive plants in Huangshanlu Forest Park were preliminarily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hirty species of alien invasive plants belonging to 29 genera of 14 families in Huangshanlu Forest Park.Of them,six alien invasive plant species belong to Poaceae and seven belong to Asteraceae,occupying 43.3% of the total number of invasiveplants.Analysis of the life form showed that the most dominant plants were terrestrial herbs (21 species),then shrubs (4 species), vines(3 species),trees and aquatic herbs(1 species respectively),all of them mainly growing in the heavily disturbed areas.In addition,with the analysis of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traits in the field,seven alien invasive species were evaluated to be at the highest degree of threat to the local biodiversity,nine at the medium,and fourteen at the lowest.Based on the origin,15 species from Tropical America,occupied 50% of the total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Huangshanlu Forest Park.%通过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生境状况、入侵途径以及危害状况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鲁森林公园现有外来入侵植物30种,隶属14科29属,其中禾本科(6种)、菊科(7种)植物占总入侵植物种数的43.3%.对入侵植物的生活型分析发现,陆生草本植物最多(21种),其次为灌木(4种)、藤本植物(3种),乔木和水生草本种类最少(各1种),入侵植物主要生长在受人为干扰较大的区域.此外,对入侵植物生长特性及分布等生态学特征分析,可将其对黄山鲁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危害程度大致分为3级,其中危害严重的有7种,危害中等的有9种,危害较轻的有14种.从原产地分析来看,15种来自于热带美洲地区,占入侵植物种类总数的50%.【期刊名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73-77)【关键词】黄山鲁森林公园;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作者】李海生;蔡惠娟;李济明;邓华源;钟碧玲【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30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30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30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30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7.30 引言外来入侵植物是指植物从其原生地,通过人为或自然力进入新的栖息地,并在新栖息地失控性地爆发性生长并扩散,造成农林牧业减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等危害的植物[1].现今,植物入侵已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贸易、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得到推动,活动范围随着扩大,植物入侵的机会也会逐渐增多,所造成的风险也会加大.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公园,随着该地房地产的开发,旅游业的发展,外来园林和观赏植物被大量引进,无疑增加了黄山鲁森林公园受到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温暖的气候也使得入侵植物能够快速生长繁殖,对本土物种的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目前对黄山鲁森林公园入侵植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黄山鲁森林公园入侵植物的入侵现状、途径及威胁程度进行研究,以期为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1 研究区地理概况南沙位于广州市东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是广州通往海洋的主要通道[2].黄山鲁森林公园位于南沙中心城区的南沙街,分黄山主峰和鲁山主峰,并有铜鼓顶、芙蓉帐、蝴蝶洲公园、飞云顶等多个小山头围绕.主峰海拔有295 m,总面积1 328 hm2,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在21.5~22.2℃之间,平均年降水量1 800 mm,阳光充足,雨量充沛[3],为许多热带亚热带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2 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根据文献《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4]、《中国外来入侵种》[5],了解外来入侵植物种类.以此为依据,采用踏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进行了初步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记录了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分布、生活型,并对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进行了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 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据调查,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共有外来入侵植物30种,隶属14科29属(见表1).在30种入侵植物中,禾本科植物6种,菊科植物7种,总计13种,占黄山鲁入侵植物总种数的43.3%.其余17种中,苋科、旋花科、茄科、豆科、马鞭草科各2种,大戟科、茜草科、胡椒科等7科植物各1种.3.2 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活型在30种外来入侵植物中,大部分为草本植物,共21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的70%;其次为灌木,有4种,占总数的13.3%;藤本植物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等3种,占总数的10%;水生草本和乔木种类最少,各为1种,各占总数的3.3%.黄山鲁森林公园的入侵植物中草本占绝大部分,是因为草本植物寿命短,种子数量大、体积小,结果时间长,使得其容易携带,传播,这些都是有助于其被人类引种到其他地区并成功入侵的原因.3.3 外来入侵植物生境状况经调查,黄山鲁森林公园入侵植物主要分布在受到人为干扰较大的区域,如荔枝林下、登山路旁.常见的如阔叶丰花草Borreria latifolia、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两耳草Paspalum conjugatum 等,主要分布于荔枝林下.特别是阔叶丰花草,在荔枝林下呈片分布,竞争力较强.禾本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登山路两旁以及山脚下.菊科入侵植物大部分已深入到林内,并且长势良好,能充分利用资源,抢夺空生态位的能力较强.但大部分入侵植物并未进入林内,原因可能是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区域能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抵制潜在生物种的入侵[6],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对入侵植物的抵抗能力.3.4 外来入侵植物入侵途径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自然引入,物种可借助自身的扩散能力或借助风、雨、河流等自然力量从原产地迁移并扩散到另一地域;另一类是通过人为传播的,又分为有意引入和无意引入,如禾本科入侵植物,其种子小,易随风飘落,容易通过自然途径进行传播,菊科植物易附着于衣服或动物体皮毛传播,属于无意引入[7].一般来说,具有观赏价值以及其他利用价值如药用、饲料、食用、绿化等的入侵植物,其入侵途径均为有意引入.在黄山鲁森林公园中大部分草本为无意引入,小部分具有观赏绿化功能的植物为有意引入,如簕仔树Mimosa bimucronata、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地毯草等,这些植物经飘落或引种后逐渐生长繁殖扩散,成为对黄山鲁森林公园本地植物生长造成威胁的入侵物种.表1 黄山鲁森林公园入侵植物名录注:+++:分布范围广,排挤甚至杀死本地物种,形成单优种群,其种群扩散的区域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分布在路边、绿化草坪等生境,较常见,繁殖适应能力较强,目前并未形成单优种群;+:零星分布于山坡或山脚下,尚未有明显危害.序号科名种名原产地生活型主要分布危害程度1 苋科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 热带美洲陆生草本零星+2 苋科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南美洲水生草本白水湖+3 菊科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 中南美洲陆生草本登山路旁++4 菊科鬼针草Bidens pilosa 热带美洲陆生草本登山小径+++5 菊科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南美洲陆生草本登山路旁+++6 菊科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中美洲藤本广布+++7 菊科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 热带美洲陆生草本零星+8 菊科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热带美洲陆生草本飞云顶++9 菊科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欧洲陆生草本零星+10 藜科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中南美洲陆生草本零星+11 旋花科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南美洲藤本登山路旁++12 旋花科牵牛Ipomoea nil 热带美洲藤本飞云顶++13 豆科银合欢Leucaena eucocephala 热带美洲乔木登山路旁+14 豆科簕仔树Mimosa bimucronata 热带美洲灌木飞云顶++15 酢浆草科红花酢浆草Oxalis debilis 南美洲陆生草本登山路旁++16 胡椒科草胡椒Peperomia pellucida 热带美洲陆生草本零星+17 禾本科地毯草Axonopuscompressus 热带美洲陆生草本山沟边+++18 禾本科铺地黍Panicum repens 巴西陆生草本飞云顶++19 禾本科两耳草Paspalum conjugatum 热带美洲陆生草本广布+++20 禾本科红茅草Rhynchelytrum repens 南非陆生草本飞云顶++21 禾本科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印度陆生草本蝴蝶洲公园+22 禾本科大黍Panicum maximum 东非陆生草本荔枝林下++23 茜草科阔叶丰花草Borreria latifolia 南美洲陆生草本荔枝林下+++24 茄科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墨西哥亚灌木东面山坡+25 茄科水茄Solanum torvum 热带美洲灌木零星+26 马鞭草科马缨丹Lantana camara 热带美洲灌木广布+++27 马鞭草科假马鞭草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中南美洲陆生草本零星+28 大戟科飞扬草Euphorbia hirta热带美洲陆生草本登山路旁+29 玄参科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热带美洲陆生草本登山路旁+30 荨麻科小叶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 热带美洲陆生草本零星+3.5 外来入侵植物危害状况根据入侵植物目前在黄山鲁森林公园的生长及分布状况,其所造成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严重、中等和较轻3种程度[8],其中危害严重的7种,中等危害的有9种,危害较轻的有14种.造成严重危害的有薇甘菊、鬼针草Bidens pilosa、马缨丹Lantana camara、阔叶丰花草、两耳草、地毯草、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这些植物分布范围广,排挤甚至杀死本地物种,形成单优种群,其种群扩散的区域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以薇甘菊为例,最初是在深圳银湖地区发现逸生的薇甘菊,短短几年时间便已蔓延至广东沿海地区,目前其蔓延趋势仍不减[9],说明薇甘菊对生态的影响不容小视.现薇甘菊在整个黄山鲁森林公园随处可见,其所在区域,低矮灌木均被覆盖,部分已向林内延伸.再如阔叶丰花草,属茜草科植物,大片分布于荔枝林下,严重破坏了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如果不加以防治,将有更多物种遭到威胁.中等危害的植物,主要分布在路边、绿化草坪等生境,均为较常见的种类,繁殖适应能力较强,目前并未形成单优种群,如红茅草Rhynchelytrum repens、大黍Panicum maximum仅见于登山路旁,簕仔树也只是见于一处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植被丛中.危害程度较轻的种类,零星分布于山坡或山脚下.如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作为水生草本,在黄山鲁森林公园中只是偶有见到,对黄山鲁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尚未有明显危害,但也需要严加监控.4 建议4.1 控制已存在的入侵物种对于已存在的入侵物种,需要对其生物学特性、种群状况、危害程度及扩散潜力进行野外监测.针对覆盖面积小的,未造成严重危害的植物,可采取人工带根拔除,综合利用机械、栽培、生物方法等技术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于覆盖面积大,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植物,可采用生物法进行治理,如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适用于控制大面积薇甘菊危害区域,而且当只以控制而不以根除自然群落的薇甘菊为目标时,起到的效果更好[10].部分草本类植物可用除草剂与人工铲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如阔叶丰花草大片分布于荔枝林下,林下空生态位多,使得其在林下疯长,并向周边蔓延,可在其开花前进行铲除,同时喷洒除草剂.此外,也可通过寻找入侵植物的其他用途并加以利用,从而起到控制其生长的作用,如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嫩茎叶可做饲料或野菜.4.2 严格监控其他植物的入侵在对现有入侵植物进行治理的同时,应防止其他外来植物的入侵,这就需要加强边境的检验检疫,植物检疫是抑制植物入侵的有效措施[11].另外,由于黄山鲁森林公园房地产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引进一些新物种,中国其他地区的入侵植物未来有可能出现在黄山鲁森林公园,如有些植物会因为考虑到观赏、绿化的需要而被引入,但如果监管不慎,这些植物便会有可能发生逃逸行为,在适当时候便会成为入侵植物.应采取及时发现及时应对的方法,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入侵植物的目的.因此,严格监控有意引入的植物,对于防止物种入侵具有重要意义.4.3 大力发展黄山鲁森林公园本土植物外来植物之所以能够入侵,根本上来说,是本土植物没有竞争力,抢夺限制性资源能力弱,空生态位较多,生态系统结构过于单一,导致生态系统薄弱,容易受到破坏.大力发展本土植物,丰富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从而降低入侵植物造成的危害.因此在做好对黄山鲁森林公园开发的同时也应注意做好保护工作,如适当减少人工荔枝林,在荒地或路旁栽植本土物种等,逐渐恢复本土植物,这样既可保持黄山鲁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又可节约防治成本,最终实现根除入侵植物.【相关文献】[1]李叶,林培群,余雪标,等.外来植物入侵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5):156-159.[2]江璐明,张虹欧,金利霞.广州南沙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J].热带地理,2004,24(4):376-380.[3]洪文君,魏依娜,黄川腾,等.广州南沙黄山鲁白楸次生林的群落特征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3,31(4):370-376.[4]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等.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303.[5]李振宇,解炎.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211.[6]王忠,董仕勇,罗燕燕,等.广州外来入侵植物[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8,16(1):29-38.[7]钟圣.我国入侵植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54-55.[8]李星,金荷仙.植物入侵研究[J].农学学报,2013,3(3):39-43.[9]王伯荪,廖文波,昝启杰,等.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在中国的传播[J].中山大学学报,2003,42(4):47-50.[10]李鸣光,鲁尔贝,郭强,等.入侵种薇甘菊防治措施及策略评估[J].生态学报,2012,32(10):3240-3250.[11]闫小玲,寿海涛,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2,34(3):287-313.。
广州 植物 新种类
广州植物新种类
广州作为一个生态繁盛的地区,确实有一些新的植物种类被发现或引种。
以下是一些近年来在广州地区被报道或引入的新植物种类:
1. 广州麻芋(Alocasia guangzhouensis):该植物是广州市特有的一种芋科植物,于2019年被科学家首次发现并命名。
2. 大花柃木(Fagraea ceilanica):该植物原产于斯里兰卡,后引入广州市公园和园林中,成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
3. 金边桃花心木(Tabebuia aurea):这是一种热带雨林植物,在广州滨江区域被引入栽植,其鲜艳的黄色花朵成为该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4. 披针叶蓝花楹(Clerodendrum inerme):这种灌木植物在广州等地广泛引种栽培,其深蓝色的花朵和红色的果实让人赏心悦目。
这些都只是广州地区比较近期引入或发现的一些新植物种类,广州作为一个繁荣的城市,还有很多其他的新植物种类在不断被发现和引入。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一.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1、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威胁生物多样性: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的生态位,排挤本地种,改变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单一或退化,破坏或污染生态环境。
2、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其中13种主要入侵物种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
3.严重威胁人类与家畜健康和安全4.无序杂交种质丧失:与近源的土著种杂交,改变土著种的基因组成,造成遗传污染。
二.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1、外来入侵植物的特点(内因)(1)适应性、耐性强,入侵潜力大。
(2)繁殖能力强:A、有的外来种靠地下茎等进行无性繁殖,可避免或少受火等因素的干扰,难以清除;B、靠种子进行系繁殖的,生产种子多,种子易于传播(动物、风等),种子发芽率高,幼苗生长快,幼龄期短,种群增长快,生殖时间短,克服寒冷的蛰伏期短。
(3)对资源的竞争力强,能抗干扰,且干扰后恢复力大。
2、影响外来植物入侵的外因(1)被入侵的环境:栖息地相似,环境中光、温度、水分、营养和金属元素等。
(2)需要传播媒体:如动物(如人、兽、鸟类、蚂蚁等)、风等。
(3)栖息地受到干扰或破坏(非健康的生态系统)。
(4)其它:如竞争、食草动物、病原体、天敌、季节性干旱等气候变化,等等。
3、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1)人为有意引入。
(2)园林中的引入种逃逸到野外。
(3)由旅客、轮船(如压舱水等)、运输的货物等无意携带而引进。
•因此,有必要在确定是否引进某一外来物种前,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三、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价•1、外来种在原起源地的分布范围。
•2、个体生态学方面的特性。
•3、生活史。
•4、繁殖率。
•5、开始引进的个体数量。
•6、干扰对其的影响四、控制/防除外来种的方法1、物理法:即采用人工清除、机械清除、遮光等物理方法防除外来入侵植物。
2、化学法:采用化学药品杀死或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方法。
3、生物控制法:采用引入或种植其他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如天敌等)达到杀死或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方法。
2022届广东省高考地理经典说题案例:外来物种入侵
武汉之后又一地!加拿大一枝黄花已向黄河以北蔓延近日,武汉等地围剿正值开花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11月15日,记者从多方获悉,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省黄河以南地区几乎都有出现,新乡也首次发现它的踪迹,说明该物种已经开始向黄河以北蔓延。
为此,专家呼吁,相关部门需提高警惕,及时组织民众进行铲除。
我省主要出现在黄河以南地区据悉,“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恶性杂草,耐旱、耐瘠薄,主要出现在我省黄河以南的绿化区域,比如撂荒地、高速、国道、公路等沿线,多呈零星散状分布,部分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已形成稳定群落,严重威胁当地原生植物生长。
李家美拍于郑州天健湖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洲,于上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我国,它主要通过地下根茎和种子两种途径进行传播。
在生长过程中,地下根茎会不断向周围蔓延,形成新的植株,第一年可能只有零星几棵,但第二年,第三年就会爆发;种子的传播能力则更为强大,每株可以生产20000颗种子,会随着风力作用、动物等方式传播到更远的地区,造成灾情扩大化。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系非常发达,扩散之后,会与其它植物抢夺水分、营养和生长空间,造成本土植物不断凋亡,可谓是“黄花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不仅危害农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我省植物分类专家、省林科院城市林业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齐瑞告诉记者,加拿大一枝黄花主要是通过苗木调运传播到我省的,如果任由其生长扩张,再过一两年,消灭它的难度会成倍增加。
为此,王齐瑞提醒,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开花期间,它们的辨识度较高,此时是消灭它们的最好时机。
要在种子成熟前清除现有植株,并连根挖除;在苗木调运频繁的高速公路两侧等重点区域加强防治,严格苗木调运检疫制度;同时,尽快开展河南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现状调查等。
亟待建立外来植物风险评估机制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入侵植物簕仔树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113 培养基及试剂 ..
洲, 5 0多年前由广东中山旅美华侨引入我国, 泛作为 曾J 各类经济作物园、 果园绿篱的树种.目 前该种已在华南地
De 2 0 c. 01
文 章 编 号 :6 1 2 (0 0 0 - 7 —5 17 9 2 1 )60 20 42 0
入侵 植 物筋 仔 树提 取 物 的体 外抗 菌 活 性研 究
陶文 琴 ,文 皓 雯 ,许 明 波 ,黄 丽 宜 ,缪 绅 裕 b ,
( 州 大 学 a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 南 生 物 多 样 性 保 护 与 利用 实验 室 , 东 广 州 广 . b华 广 5 00 ) 10 6
关键 词 :蕲 仔树 ; 菌 活 性 ; 来入 侵 植 物 抗 外 中 图分 类 号 : 4 .8 ; 4 .6 Q 96 8 7 Q9 9 3 文 献标 志码 :A
近年来 , 外来植物侵袭 问题引起 了社会的广泛关
注 2.目前, I 广东省 内的入侵植物有 2 7科 7 2属 9 3 种 , 其中, 危害较大的薇甘菊( i n iat ) Mk i mc n a 具有 aa r h
第 9卷
21 0 0年
第 6期
1 2月
广州 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 n l f u n z o n es y N tr c n eE io ) o ra o a gh u U i r t( a a S i c dt n G v i u l e i
V0. No 6 19 .
广州外来入侵植物
I v sv a t n Gu n z o n a i e Pl n si a g h u,Ch n ia
W ANG o g , Zh n DONG h - n , LUO n- n , S i yo g Ya ya
O Y NG C a- a . WA u-ag’ U A hnj n , u - NG R ii jn
( .S uht i oa i l adn h Yi s .cdm c n e ,G agh u5 0 5 ,C i ; 1 ot Yn a aB t c re ,tet n e4 ae y o n aG ae fS i cs ua zo 16 0 h a e n
u 6. p 5 2% o e t tlnu e ft e iv sv lnt a z o ft o a mb o a ie pa s i Gu ng h u.W r s c tt e l e f r ofai va i e h r h n n e pe o t f o m l i sv h i n e n
将 它们 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危害程度分为 3级 ,其 中危 害严重 的有 1 ,危害 中等 的有 2 1种 5种 , 害较 轻的有 3 危 7
种 。从 原产 地分 析来 看 , 1 6 种来 自于热带美洲 地区 ,占广 州外来入侵 植物 总种数 的 8 .% 。与 国内其他 地 区外 36 来 入侵植物进行 比较发现 , 广州 和广西共 有种数最多 , 6 有 2种 , 而 , 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种类 , 然 对 在 数 量上广州与香港 、 深圳 和广 西相 同种类较多 , 分别有 8种 、 7种和 6种。对广州市 目前外来植物 的入侵风 险( 潜 在威胁 ) 的评估结果表明 , 一些 在其它地区已经造成严重 危害 的外来 植物 ,应 当加 强监控 , 止入侵扩 散并 造 对 防 成 重大生态灾难。还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 的主要途径 及防治 策略做 了简要分析和说明 。 关键词 : 外来植物 ; 入侵植物 ; 风险评估 ; 广州
中国的外来入侵植物名录
中国的外来入侵植物外来入侵植物,是指原产地不在我国,由于人们引种或无意中带入。
并在我国大量繁殖,对本地物种和生态造成威胁的植物。
以前因为交通的相对不发达,外来物种主要是通过植物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自然力量传入。
后来,随着交通发达了,不同地域的交往变得越来越方便。
有一些植物作为牧草、饲料、蔬菜、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绿化植物等有意引进,例如:大米草、空心莲子草。
还有,在贸易、运输等过程中一些有害植物也乘虚而入,例如:假高梁。
目前,对我国农业带来严重危害的植物有水葫芦、水花生、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薇甘菊、银胶菊等。
这些外来植物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态系统、畜牧和鱼类的栖息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2003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
其中包括的植物有: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粱。
以下是根据“中国外来入侵植物信息系统网”和“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名录整理而成。
因博客文章系统的容量有限,故分两个表发布。
属名学名原产地科名—中文名苋科Amaranthaceae巴西虾钳菜属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Griseb.刺花莲子草虾钳菜属Alternanthera pungens 南美洲白苋苋属Amaranthus albus L. 北美北美苋苋属Amaranthus blitoides S. Watson 北美尾穗苋苋属Amaranthus caudatus L. 热带反枝苋苋属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非洲热带刺苋苋属Amaranthus spinosus L. 美洲热带苋苋属Amaranthus tricolor L. 印度皱果苋苋属Amaranthus viridis L. 非洲热带银花苋千日红属Gomphrena celosioides Mart. 美洲热带紫草科Boraginaceae天芥菜天芥菜属Heliotropium europaeum Ait. 欧洲仙人掌科*Cactaceae仙人掌属Opuntia monacantha单刺仙人掌*大麻科Cannabinaceae大麻大麻属Cannabis sativa L. 亚洲西部石竹科Caryophyllaceae麦仙翁属Agrostemma githago L.麦仙翁(麦毒草)*小繁缕繁缕属Stellaria apetala Ucria 欧洲王不留行* 麦蓝菜属Vaccaria segetalis (Neck.) Garcke.藜科Chenopodiaceae土荆芥藜属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美洲热带菊科Compositae刺苞果刺苞果属Acanthospermum anthemifolia (Juss.) R. Br. 南美洲胜红蓟藿香蓟属Ageratum conyzoides L. 墨西哥及邻近地区熊耳草藿香蓟属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 墨西哥及邻近地区豚草豚草属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北美三裂叶豚草豚草属Ambrosia trifida L. 北美洲田春黄菊春黄菊属Anthemis arvensis L. 欧洲钻形紫菀紫菀属Aster subulatus Michx. 北美大狼把草鬼针草属Bidens frondosa L. 北美洲*** 鬼针草属Bidens pilosa Linn. var. radiata . 南美热带小茼蒿(花环菊)木茼蒿属Chrysanthemum carinatum Schousb. 地中海茼蒿木茼蒿属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 地中海菊苣菊苣属Cichorium intybus L. 欧洲野塘蒿(香丝草)白酒草属Conyza bonariensis (L.) Cronq. 美洲小白酒草(小飞蓬)白酒草属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 北美洲大花金鸡菊金鸡菊属Coreopsis grandiflora Hogg. 美洲线叶金鸡菊金鸡菊属Coreopsis lanceolata L. 北美洲蛇目菊金鸡菊属Coreopsis tinctoria Nutt. 北美洲秋英(波斯菊)秋英属Cosmos bipinnatus Cav. 墨西哥硫黄菊** 秋英属Cosmos sulphureus Cav. 墨西哥*** 野茼蒿属Crassocephlum crepidoides (Benth.) S.Moore.(Gynura crepidoides Benth.)非洲热带飞蓬属Erigeron annuus (L.) Pers. 北美洲春飞蓬飞蓬属Erigeron philadelphicus L. 北美紫茎泽兰泽兰属Eupatorium coelestium L. 墨西哥,哥斯达黎加飞机草泽兰属Eupatorium odoratum L. 南美洲辣子草牛膝菊属Galinsoga parviflora Cav. 南美洲菊芋向日葵属Helianthus tuberosus L. 北美洲堆心菊堆心菊属Helenium autumnale L. 北美洲滨菊滨菊属Leucanthemum vulgare Lam. 欧洲微甘菊* 假泽兰属Mikania micrantha Kunth银胶菊银胶菊属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 美洲热带假地胆草假地胆草属Pseudelephantopus spicatus Aub.) Gleason 美洲热带,非洲伞房匹菊匹菊属Pyrethrum parthenifolium Willd. 亚洲中部欧洲千里光千里光属Senecio vulgaris L. 欧洲水飞蓟水飞蓟属Silybum marianum (L.) Gaertn. 欧洲,亚洲中部,非洲Solidago canadensis L. 北美洲一枝黄花属裸柱菊裸柱菊属Soliva anthemifolia R. Br. 大洋洲续断菊* 苦苣菜属Sonchus asper (L.) Hill.苦苣菜* 苦苣菜属Sonchus oleraceus L.金腰箭金腰箭属Synedrella nodiflora (L.) Gaertn. 美洲热带万寿菊万寿菊属Tagetes erecta L. 墨西哥万寿菊属Tagetes patula L. 墨西哥异叶肿柄菊肿柄菊属Tithonia diversifolia A. Gray 墨西哥羽芒菊羽芒菊属Tridax procumbens L. 美洲热带三裂蟛蜞菊蟛蜞菊属Wedelia trilobata*刺苍耳苍耳属Xanthium spinosum L. 南美洲多花百日菊百日草属Zinnia peruviana (L.) L. 墨西哥* 注有“*”者为“中国外来入侵植物信息系统网”公布,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没有的。
外来入侵物种——动物篇
•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原产地美国东部、古 巴等地,1988年首次在中国唐 山市唐海县发现。成虫蚕食叶 片,幼虫危害水稻根部。危害 秧苗时,可将稻秧根部吃光。
• 三叶草斑潜蝇
三叶草斑潜蝇原产地北美洲,2005 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发现。该虫 以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梗引起。被害 植株因叶绿素细胞损害,其光合作 用的能力大为下降。被害严重的叶 片会脱落,茎受风吹刮,花和果实 形成疮疤。在叶的栅状组织上看不 见的幼虫坑道及成虫的产卵痕可进 一步降低作物的价值。在植物幼株 和苗上潜叶会推迟植物的发育从而 导致植物损失。
•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枝瘿姬小蜂原产地澳大利亚, 2007年在广西与越南交界处首次发现, 2008年相继在海南和广东发现 。主要 危害桉树苗木及幼林,在叶片、主脉、 叶柄及当年生枝条上形成虫瘿,危害 严重时导致苗木倒伏、落叶、植株矮 化、枝梢枯死,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以一年生左右幼林受害最重,植株受 害率可达100%,受害林分林木产量严 重下降。
• 克氏原螯虾
克氏原螯虾又名小龙虾, 原产地北美洲 ,1930年代 进入,1960年代食用价值 被发掘,开始养殖,198090年代大规模扩散 。小龙 虾以捕食本地动植物,携 带和传播致病源等方式危 害土著物种 。
• 牛蛙
牛蛙原产地北美洲 落基山脉以东,北 到加拿大,南到佛 罗里达州北部 , l959年作为食物引 入 我国。牛蛙适应 性强,食性广,天 敌较少,寿命长, 繁殖能力强,具有 明显的竞争优势, 易于入侵和扩散。 本地两栖类则面临 减少和绝灭的危险, 甚至已经影响到生 物多样性 。
• 红火蚁
红火蚁原产地南美洲 , 2003年10月在台湾桃园发 现,2004年9月在广东吴 川发现 。红火蚁入侵住房、 学校、草坪等地,与人接 触的机会较大,叮咬现象 时有发生。其尾刺排放的 毒液可引起过敏反应,甚 至导致人类死亡。入侵红 火蚁同时也啃咬电线,经 常造成电线短路甚至引发 小型火灾。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一.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1、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威胁生物多样性: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的生态位,排挤本地种,改变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单一或退化,破坏或污染生态环境。
2、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36%;其中13种主要入侵物种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
3.严重威胁人类与家畜健康和安全4.无序杂交种质丧失:与近源的土著种杂交,改变土著种的基因组成,造成遗传污染。
二.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1、外来入侵植物的特点(内因)(1)适应性、耐性强,入侵潜力大。
(2)繁殖能力强:A、有的外来种靠地下茎等进行无性繁殖,可避免或少受火等因素的干扰,难以清除;B、靠种子进行系繁殖的,生产种子多,种子易于传播(动物、风等),种子发芽率高,幼苗生长快,幼龄期短,种群增长快,生殖时间短,克服寒冷的蛰伏期短。
(3)对资源的竞争力强,能抗干扰,且干扰后恢复力大。
2、影响外来植物入侵的外因(1)被入侵的环境:栖息地相似,环境中光、温度、水分、营养和金属元素等。
(2)需要传播媒体:如动物(如人、兽、鸟类、蚂蚁等)、风等。
(3)栖息地受到干扰或破坏(非健康的生态系统)。
(4)其它:如竞争、食草动物、病原体、天敌、季节性干旱等气候变化,等等。
3、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1)人为有意引入。
(2)园林中的引入种逃逸到野外。
(3)由旅客、轮船(如压舱水等)、运输的货物等无意携带而引进。
•因此,有必要在确定是否引进某一外来物种前,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三、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价• 1、外来种在原起源地的分布范围。
• 2、个体生态学方面的特性。
• 3、生活史。
• 4、繁殖率。
• 5、开始引进的个体数量。
• 6、干扰对其的影响四、控制/防除外来种的方法1、物理法:即采用人工清除、机械清除、遮光等物理方法防除外来入侵植物。
2、化学法:采用化学药品杀死或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方法。
3、生物控制法:采用引入或种植其他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如天敌等)达到杀死或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方法。
广州常见外来入侵动物()
成螺:贝壳大型,壳质稍厚,有光泽,呈长卵圆形。壳高130mm,宽
54mm,螺层为6.5-8个,螺旋部呈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其高度约为壳 高的3/4。壳顶尖,缝合线深。壳面为黄或深黄底色,带有焦褐色雾状 花纹。无脐孔。足部肌肉发达,背面呈暗棕黑色,遮面呈灰黄色,其 粘液无色。
19
生活习性:
1.具有昼伏夜出性、群居性,喜阴湿环境。白天栖息于阴暗潮 湿的隐蔽处和藏匿于腐殖质多而疏松的土壤下、垃圾堆中、枯 草堆、土洞或乱石穴内,晚上8:00以后开始爬出活动,9:0011:00是活动高峰。次日早上5:00左右返回原居地或就近隐藏起 来。 2.交配时间在晚上9:30-11:00,卵产于腐殖质多而潮湿的表土 下1-2cm的土层中或较潮湿的枯草堆、垃圾堆中,每头产卵量 150-300粒。初孵的幼螺不取食,3-4天后开始取食。5-6个月性 成熟。 3.以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为食。
红火蚁的寿命与体型有关,一般小型工 蚁寿命在30-60天,中型工蚁寿命在60-90 天,大工蚁在90-180天。后蚁寿命在2-6年 左右。由卵到羽化为成虫大约需要22-38天。 红火蚁为单或多后制群体,后蚁每天可最 高产卵800枚。一个成熟的蚁巢可以达到 24万头工蚁,典型蚁巢为8万头。
14
热带红火蚁
22
生活习性:
1.栖息环境牛蛙水陆两栖,喜居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 白天常将身体漂浮于水面,或躲在潮湿阴凉的水边草丛中、洞穴内, 一遇惊扰即潜入水中。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 2.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 象 。其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 ,包括无脊椎动物、鱼、蛙、蝾螈、 小龟、小蛇、鸟类、鼠类等。 3.大都在夏季繁殖,出蛰后2~3周开始产卵。这时,雄蛙常栖于水 生植物较多的塘边或湖岸浅水处,在雨雾的夜晚大声鸣叫。雌蛙在凌 晨4时左右产卵,每年产卵可达1~2万粒以上。已知牛蛙的最长年龄为 15年零8个月。 4.蛙是变温动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2℃,繁殖最适温度为 20℃~30℃。
广东省外来入侵物种参考
序号
物种
学名
主要分布生境
1
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松林、针阔混交林
2
桉树青枯病(茄拉尔氏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
桉树林
3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猕猴桃种植区
4
双钩异翅长蠹
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湿地
24
飞机草
Chromolaena odorata
林缘、空旷地
25
凤眼莲
Eichhornia crassipes
湿地
26
豚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空旷地
27
银胶菊
Parthenium hyste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horus
林缘、空旷地
28
刺苋
Amaranthus spinosus
林缘、空旷地
Planococcus lilacinus
园林树木
19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林缘
20
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
海岸湿地
21
五爪金龙
Ipomoea cairica
森林、空旷地
22
马缨丹
Lantana camara
空旷地
23
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内陆湿地
35
非洲爪蟾
Xenopus laevis
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的防治及其资源化利用展望
收稿日期:2018-08-14作者简介:余细红(1980-),女,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电话)159********(电子信箱)yuxh1980@;通信作者,李韶山,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电子信箱)lishsh@。
,.[J].,2019,58(4):5-8.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Sweet]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Ipomoea )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1]。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南方作为庭院观赏植物引入,后来逸为野生,在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广泛分布[2,3],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与“植物杀手”薇甘菊相提并论的藤本恶性杂草,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危害[4-9]。
研究者为了阻止五爪金龙的进一步蔓延,对其生物学特性[10]、入侵机制[11]开展了广泛研究,有关部门正积极进行动态监测并对五爪金龙的防治和扩散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完全消灭已建立种群的入侵种几乎是不可能的[12],在防治五爪金龙的同时开展资源化利用将其变废为宝也是防控的一条重要途径。
1五爪金龙的生理生态特征五爪金龙为自交不亲和植物,其种子通过异花授粉获得[13],在自然状态下结实率低,种皮坚硬致密,透水透气性极差,自然萌发率低,种子还具有休眠特性[14],但五爪金龙繁殖的主要方式并不是有性繁殖,而是通过地上部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
五爪金龙的营养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可达1.8335t /hm 2[15],全年可进行营养生长,攀援性和分枝能力强[1,10],具有较强的CO 2固定能力[16]。
五爪金龙生态位幅宽,具有耐旱[17]、耐盐[18、19]、耐热[20]等特性,但其对入侵地的生境条件具有选择性,光照充足、水分多、可缠绕攀爬伴生植物等是其生长良好的条件,表现出喜阳植物特征,因此在生长良好、郁闭度高的森林中,五爪金龙则难以入侵成功[10,16],在林缘、滩涂、垃圾场等地易形成单优势种。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
外来入侵植物的伤害及其入侵机制一.外来入侵植物的伤害1、轻微损坏生态情况,威逼生物多样性:经由过程竞争或占领当地物种的生态位,排斥当地种,转变种群.群落或生态体系的构造或功效,导致生态体系的单一或退化,损坏或污染生态情况.2、导致伟大经济损掉:占国内临盆总值的1.36%;个中13种重要入侵物种每年造成经济损掉达500多亿元.3.轻微威逼人类与六畜健康和安然4.无序杂交种质损掉:与近源的土著种杂交,转变土著种的基因构成,造成遗传污染.二.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1、外来入侵植物的特色(内因)(1)顺应性.耐性强,入侵潜力大.(2)滋生才能强:A.有的外来种靠地下茎等进行无性滋生,可防止或少受火等身分的干扰,难以消除;B.靠种子进行系滋生的,临盆种子多,种子易于传播(动物.风等),种子抽芽率高,幼苗发展快,幼龄期短,种群增加快,生殖时光短,战胜严寒的冬眠期短 .(3)对资本的竞争力强,能抗干扰,且干扰后恢复力大.2、影响外来植物入侵的外因(1)被入侵的情况:栖息地类似,情况中光.温度.水分 .养分和金属元素等.(2)须要传播媒体:如动物(如人.兽.鸟类.蚂蚁等).风等.(3)栖息地受到干扰或损坏(非健康的生态体系).(4)其它:如竞争.食草动物.病原体.天敌.季候性干旱等气象变更,等等. 3.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门路(1)工资有意引入.(2)园林中的引入种逃逸到野外.(3)由搭客.汽船(如压舱水等).运输的货色等无意携带而引进.• 是以,有须要在肯定是否引进某一外来物种前,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三.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价• 1.外来种在原来源地的分布规模.• 2.个别生态学方面的特点.• 3.生涯史.• 4.滋生率.• 5.开端引进的个别数目.• 6.干扰对其的影响四、掌握/防除外来种的办法1.物理法:即采取人工消除.机械消除.遮光等物理办法防除外来入侵植物.2.化学法:采取化学药品杀逝世或掌握外来入侵植物的办法.3.生物掌握法:采取引入或栽种其他生物(包含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如天敌等)达到杀逝世或掌握外来入侵植物的办法.4.分解防除法:即采取物理.化学及生物相联合的分解防除外来种的办法.五.中国外来入侵植物中国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有半数以上是陆生植物,有一半是无意引入的.中国现有外来植物有800多种,有40%以上来自美洲,其次是欧洲和非洲.伤害较大的有紫茎泽兰.薇甘菊.互花米草.水葫芦.凤眼莲等,多半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六、广州罕有外来入侵植物• 科名:菊科• 学名:Mikania micrantha • 别号:小花假泽兰• 原产地:中美洲• 形态特点:叶对生,三角状卵形,基部心形• 生涯习惯:多年生草质藤本,兼有性或无性滋生,发展快•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攀附才能强,能短时光笼罩其它植物,致其逝世亡,轻微威逼乡土植物及丛林生态体系;还能排泄化感物资,克制临近其它植物的发展.•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荒地.果园.空旷地.2.飞机草• 科名:菊科• 学名:Eupatorium odo ratum • 别号:喷鼻泽兰• 原产地:中美洲• 形态特点:叶对生,卵状三角形,基出3脉• 生涯习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种子多•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伤害食粮作物及果树等,产生化感物资,克制临近其它植物的发展,叶有毒.•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荒地.3.假臭草• 科名:菊科• 学名:Eupatorium catarium • 别号:• 原产地:南美洲• 形态特点:叶对生,卵圆形至菱形,三脉,花蓝紫色.•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率极高•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泥土肥力,伤害作物及果树发展,排泄有毒恶臭物资.•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荒地.果园.4.豚草• 科名:菊科• 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 别号:艾叶破布草• 原产地:北美洲• 形态特点:下部叶对生,上部互生,23回羽状决裂,裂片条形.•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多• 广州罕有地点:路边.荒地•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作物产量,花粉伤害人体.吸肥才能和再生才能极强,在泥土中接收许多的氮和磷,造成泥土干旱贫脊,轻微影响作物发展.叶子中含有苦味物资和精油,乳牛食入可使乳品德量变坏,带有恶味.豚草还可传播病虫害,豚草花粉是激发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反常反响症的重要病源.[5.加拿大蓬• 科名:菊科• 学名:Erigeron canadensis • 别号:小白酒草,小飞蓬• 原产地:北美洲• 形态特点:叶密集,披针形,边沿有疏锯齿.• 生涯习惯:一二年生草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伤害作物.果树.茶树的发展,排泄化感物资,克制临近其它植物的发展.•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荒地. 路旁.空旷地.果园等.6.三叶鬼针草• 科名:菊科• 学名:Bidens pilosa •别号:鬼针草•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叶对生,三出复叶,花黄色•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率高•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罕有杂草,影响作物产量.• 广州罕有地点: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空旷地等.7.藿喷鼻蓟• 科名:菊科• 学名:Ageratum conyzoides • 别号:胜红蓟• 原产地:中南美洲• 形态特点:单叶对生,有全株有毛,花蓝色•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率高•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恶性杂草,影响作物产量.•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空旷地等.8.意大利苍耳• 科名:菊科• 学名:Xanthium italicum • 别号:• 原产地:北美洲和欧洲南部• 形态特点:叶有3条主脉,果刺上有刚毛•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率高•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作物产量,幼苗有毒.• 广州罕有地点:田间.路边.荒地.潮湿草地.空旷地等.9.钻形紫菀科名:菊科学名:Aster subulatus• 原产地:北美洲形态特点: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红色.•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随风分布.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作物产量及生态体系景不雅.• 广州罕有地点:河岸.路边.凹地.潮湿草地.空旷地等.10.银胶菊科名:菊科学名: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 别号:满天星• 原产地:美国.墨西哥• 形态特点:叶2回羽状深裂,头状花序白色•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恶性杂草,影响作物产量.•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路边.荒地.果园.空旷地.海或河畔等.11.羽芒菊科名:菊科• 学名:Tridax procumbens • 别号:兔草• 原产地:热带美洲•形态特点:单叶对生,边沿锯齿或浅裂,头状花序白色.• 生涯习惯:多年生草本,种子及地下芽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作物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田边.荒地.果园下.空旷地.海边.沙地等.12.野茼蒿• 科名:菊科• 学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 别号:革命菜• 原产地:热带非洲• 形态特点:叶互生,边沿锯齿,头状花序粉红或橙红色.•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果具冠毛,随风分布.•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伤害果园.蔬菜产量.•广州罕有地点:林下.路旁.荒地.水沟边.空旷地等.13.金腰箭• 科名:菊科• 学名:Synedrella nodiflora• 别号:节节菊• 原产地:热带非洲• 形态特点:叶对生,头状花序小,花黄色.•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率高•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作物产量.• 广州罕有地点:林下.路旁.荒地.山坡.空旷地等.14.三裂叶蟛蜞菊• 科名:菊科• 学名:Wedelia trilobata• 别号:南美蟛蜞菊•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叶对生,常3裂,花黄色.• 生涯习惯:多年生草本,发展快,种子及养分滋生才能强.•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园圃杂草,排斥当地植物,影响生态景不雅及情况.• 广州罕有地点:成片发展于林下.路旁.荒地.山坡.空旷地等.15.孔雀草• 科名:菊科• 学名:Tagetes patula • 别号:小万寿菊.杨梅菊.臭菊.红黄草• 原产地:墨西哥• 形态特点:羽状复叶对生,头状花序顶生.•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率高•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植物多样性和丛林恢复.• 广州罕有地点:路旁.花坛.天井.山坡荒地等.16.互花米草• 科名:禾本科• 学名:Spartina alterniflora • 别号:• 原产地:美国东海岸• 形态特点:多年生高杆草本,根系蓬勃,滋生力强.• 生涯习惯:植株耐盐.耐淹•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堵塞航道.诱发赤潮.威逼海岸生态体系.影响滩涂养殖.•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海岸潮间带.17.蒺藜草• 科名:禾本科• 学名:Cenchrus echinatus • 别号:•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秆扁圆形,总状花序顶生.•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随人及动物传播.•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有害杂草,影响农作物及果树产量,刺苞可伤人.•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低海拔耕地.路旁.荒地.山坡.空旷地.海滨沙地等.18.两耳草• 科名:禾本科• 学名:Paspalum conjugatum • 别号:•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秆扁,总状花序2枚,呈叉状开张.• 生涯习惯:多年生草本,靠种子及匐匍茎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有害杂草,影响农作物及果树产量.•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低海拔潮湿地.路旁.荒地.林缘等.19.地毯草• 科名:禾本科• 学名:Axonopus compressus • 别号:大叶油草•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秆扁,总状花序25枚,呈指状分列.• 生涯习惯:多年生中生禾草,靠种子及匐匍茎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排斥外乡植物,伤害较小.•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坦荡草地.路旁.荒地.林劣等.20.红毛草• 科名:禾本科• 学名:Rhynchelytrum repens 别号:• 原产地:南非• 形态特点:圆锥花序开展,粉红色.• 生涯习惯:多年生草本,滋生及顺应才能强.•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一般性杂草,影响生态情况.•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河畔.路旁.山坡草地等.21.棕叶狗尾草• 科名:禾本科• 学名:Setaria palmifolia • 别号:• 原产地:非洲• 形态特点:植株嵬峨,叶片宽26cm,圆锥花序松散.• 生涯习惯:多年生草本,滋生及顺应才能强.•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一般性杂草,影响乡土植物发展.•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农田.路旁.果园.林缘等.22.银合欢• 科名:豆科• 学名:Leucaena leucocephala • 别号:白合欢•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二回偶数羽状复叶,花序球形,白色.• 生涯习惯:灌木或小乔木,种子及养分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乡土植物发展.•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23.簕仔树• 科名:豆科• 学名:Mimosa sepiaria • 别号:光荚害羞草•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枝生刺,二回羽状复叶,花序球形,白色.• 生涯习惯:灌木,顺应才能强•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乡土植物发展.•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路旁.荒地.疏林劣等.24.害羞草• 科名:豆科• 学名:Mimosa pudica • 别号:怕丑草•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 生涯习惯:多年生喜光草本,滋生及顺应才能强.•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乡土植物发展.•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野外荒地.果园.苗圃等地.25.空心莲子草• 科名:苋科• 学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 别号:喜旱莲子草,水花生• 原产地:南美洲• 形态特点:叶对生,头状花序球形,白色.• 生涯习惯:多年生水陆两栖草本,以茎节进行养分滋生,顺应及竞争才能强.•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堵塞航道,影响乡土植物发展,损坏生态景不雅.•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湖泊.水沟及潮湿地.26.刺苋• 科名:苋科• 学名:Amaranthus spinosus • 别号:反枝苋,野苋•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叶互生,叶柄基部有2枚长刺.圆锥花序.•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顺应才能强.•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伤害旱田作物.蔬菜及果园,刺可伤人.•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田边.路边.荒地.27.野苋• 科名:苋科• 学名:Amaranthus viridis • 别号:皱果苋,绿苋•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叶互生,全株无毛,无刺.圆锥花序.•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顺应才能强.•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罕有杂草,伤害农作物发展.•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潮湿而肥饶的农田.路边.荒地.28.水茄• 科名:茄科• 学名:Solanum touvum • 别号:刺茄,山颠茄• 原产地:美洲加勒比地区• 形态特点:植株被星状毛,聚伞式圆锥花序,斑白色.• 生涯习惯:灌木,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伤害作物.蔬菜及果园,刺可伤人.•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田边.路边.荒地.林缘.村旁潮湿处.29.颠茄• 科名:茄科• 学名:Atropa belladonna • 别号:•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植株有刺,被星状毛及长硬毛,蝎尾状花序.• 生涯习惯:亚灌木,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伤害作物.蔬菜及果园,刺易伤人.•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田边.路边.荒地.林缘.村旁潮湿处.30.假烟叶树• 科名:茄科• 学名:Atropa belladonna• 别号:野烟叶.茄树.土烟叶•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植株密被星状毛,聚伞花序平顶式,斑白色.• 生涯习惯:小乔木或灌木,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全株有毒,果毒性大.•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路边.荒地及山坡灌丛.31.曼陀罗• 科名:茄科• 学名:Datura stramonium • 别号:醉心花•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花冠漏斗状,白色或紫色,5浅裂.•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全株含生物碱,有强烈毒性,果实和种子毒性大.•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路边.荒地及山坡灌丛.草地.32.猩猩草• 科名:大戟科• 学名:Euphorbia heberophylla • 别号:一品红•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有弱毒性,逸为杂草,有舒展.•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苗圃.花园临近.33.飞扬草• 科名:大戟科• 学名:Euphorbia hirta • 别号:•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叶对生,边沿有细锯齿,总苞有腺体.• 生涯习惯:一年生草本,种子滋生力强.•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罕有旱田及草坪杂草,全株有毒,有致泻感化.• 广州罕有地点:发展于路边.荒地及山坡.草地.34.蓖麻• 科名:大戟科• 学名:Ricinus communis • 别号:• 原产地:非洲• 形态特点:叶互生,有长柄,盾状着生.• 生涯习惯:一年生粗壮或灌木状草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排斥及伤害乡土植物,种子有大毒,可使人中毒甚至逝世亡.• 广州罕有地点:逸为野生,发展于路边.荒地及山坡.林缘.35.野甘草• 科名:玄参科• 学名:Scoparia dulcis • 别号:冰糖草•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叶对生或轮生,上部边沿有锯齿,花冠白色,4深裂.• 生涯习惯:竖立或灌木状草本,种子滋生力强.•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排斥及伤害乡土植物,为农田杂草.• 广州罕有地点:逸为野生,发展于路边.荒地.山坡及海边沙地,喜潮湿情况. 36.五爪金龙• 科名:旋花科• 学名:Ipomoea cairica • 别号:番仔藤•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有乳汁,叶互生,指状5深裂达基部,花冠漏斗状.• 生涯习惯:多年生围绕纠缠藤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攀附才能强,能短时光笼罩其它植物,影响其发展甚至逝世亡,轻微威逼乡土植物及丛林生态体系.•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荒地.果园.空旷地等.37.牵牛• 科名:旋花科• 学名:Ipomoea nil • 别号:•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有乳汁,叶互生,圆心形,花冠漏斗状.• 生涯习惯:一年生围绕纠缠藤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有必定攀附才能,影响其发展,伤害草坪及疏林.•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荒地.河谷.空旷地等.38.赛葵• 科名:锦葵科• 学名: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 •别号:黄花棉•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卵形,边沿具粗锯齿,花黄色.• 生涯习惯:多年生半灌木状草本,种子及地下芽养分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排斥及影响当地植物,侵犯农田.•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荒地.河谷.空旷地等.39.土荆芥• 科名:藜科• 学名: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 别号:杀虫芥,鹅脚草• 原产地:中.南美洲• 形态特点:全株有浓烈气息,下面具黄色腺点.• 生涯习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威逼当地草坪植物发展;含有毒的挥发油,有化感感化,伤害人体健康.•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荒地.农田.空旷地等.40.马缨丹• 科名:马鞭草科• 学名:Lantana camara • 别号:五色梅.臭草•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单叶对生,枝有钩刺,花空集成头状.• 生涯习惯:竖立或蔓性灌木,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入侵牧场.果园.茶园及疏林;可产生化感物资,影响本地植物发展及生态情况;全草有毒,伤害畜生.•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荒地.山坡灌丛.空旷地等.41.假马鞭草• 科名:马鞭草科• 学名: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别号:铁马鞭.假败酱• 原产地:中美洲• 形态特点:单叶对生,边沿具粗锯齿,穗状花序顶生,花冠蓝紫色.• 生涯习惯:多年生粗壮草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当地植物发展及生物多样性.•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荒地.沟谷.山坡灌草丛.空旷地等.42.阔叶丰花卉• 科名:茜草科• 学名:Spermacoce latifolia • 别号:•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茎4棱柱形,叶卵形,对生.•生涯习惯:多年生披垂草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当地植物发展及果园产量.•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荒地.果园.山坡路旁.空旷地等.43.龙珠果• 科名:西番莲科• 学名:Passiflora foetida • 别号:喷鼻花果• 原产地:安的列斯群岛• 形态特点:具卷须,叶膜质,浅裂或波状,花单生.• 生涯习惯:草质藤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攀附其它植物发展,伤害农作物及果园产量,损坏当地生态情况.•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荒地.果园.山坡路旁.空旷地等.44.凤眼蓝• 科名:雨久花科• 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 • 别号:水葫芦.凤眼莲•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叶莲座状分列,叶脉弧形,叶柄基部具膨大呈葫芦状的气囊.• 生涯习惯:多年生水生草本,养分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堵塞河流,大面积笼罩水面,影响当地植物发展,损坏当地水生生态体系及生态情况.• 广州罕有地点:水库.湖泊.池塘.水渠中.45.大薸• 科名:天南星科• 学名:Pistia stratiotes • 别号:水荷莲 .大叶莲• 原产地:巴西• 形态特点:具白色成束的须根;叶簇生成莲座状,倒卵状楔形.• 生涯习惯:水生沉没草本,种子和养分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堵塞河流,大面积笼罩水面,影响当地植物发展及水产养殖,损坏当地水生生态体系及生态情况.• 广州罕有地点:水库.湖泊.池塘.水渠中.46.美洲商陆• 科名:商陆科• 学名:Phytolacca americana • 别号:洋商陆• 原产地:北美洲• 形态特点:叶互生,茎竖立,紫红色,斑白色,微带红晕.• 生涯习惯:多年生草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对人畜有必定伤害.• 广州罕有地点:林缘.村旁.荒地.路旁.空旷地等.47.落葵薯• 科名:落葵科• 学名:Anredera cordifolia• 别号:马德拉藤• 原产地:中南美洲• 形态特点:叶互生,卵形,顶端急尖,总状花序.• 生涯习惯:多年生围绕纠缠藤本,养分滋生力强.•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枝叶发展快,笼罩当地植物,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情况.• 广州罕有地点:河岸.沟边.村旁.荒地或灌丛中.48.蛇婆子• 科名:梧桐科• 学名:Waltheria indica 别号:和他草•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植株常蒲伏,密被柔毛,叶互生,有齿;花淡黄色.• 生涯习惯:半灌木状草本,种子滋生为主.•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耐性及顺应性强,排斥当地植物,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情况.• 广州罕有地点:朝阳草坡或空旷地.49.土着土偶参• 科名:马齿苋科• 学名:Talinum paniculatum • 别号:水人参,土洋参•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叶肉质,圆锥花序,分枝再二歧状分支,花淡紫色.• 生涯习惯:多年生竖立草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一般性杂草,耐性及顺应性强,影响当地植物发展.• 广州罕有地点:村旁.荒地.空旷地等潮湿情况.50.红花酢浆草• 科名:酢浆草科• 学名:Oxalis coymbosa 别号:大酸味草,铜钱草•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叶基生,掌状三出复叶,小叶倒心形,伞状花序,花淡紫红色.• 生涯习惯:多年生草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一般性杂草,耐性及顺应性强,影响当地植物发展.• 广州罕有地点:低海拔山地.野外.天井.路边.村旁.空旷地等潮湿情况.51.草胡椒• 科名:胡椒科• 学名:P eperomia pellucida • 别号:透明草•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茎半透明状,叶肉质,穗状花序竖立.• 生涯习惯:一年生肉质草本,种子及养分滋生力强.•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一般性园圃杂草,影响当地植物发展,损坏生态体系构造及功效.• 广州罕有地点:林下湿地.石缝.天井墙脚.苗圃等潮湿情况.52.小叶冷水花• 科名:荨麻科• 学名:Pilea microphylla • 别号:透明草, 小水麻• 原产地:热带美洲• 形态特点:茎肉质,叶小,同对叶不等大.• 生涯习惯:纤渺小草本,种子滋生.• 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一般性杂草,排斥当地石生及附生草酸植物,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 广州罕有地点:路边.溪边.石缝.天井.苗圃等潮湿情况.。
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岳茂峰1樊蓓莉1,2田兴山1冯莉1**周先叶2 李伟华2 杨红梅1 杨彩宏1 (1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广州510640;2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广州510631)摘要:本研究对广东21市农业生态系统中205个样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调查共计发现外来入侵植物28科90种。
其中菊科植物最多,达27种,占总数的30.00%。
从入侵种危害情况来看,处于重度危害的入侵植物有22种;处于中度危害的植物有15种;处于轻度危害的植物有53种。
从入侵种来源来看,有73种自于美洲,占总数的81.11%,其他各洲相对较少。
从入侵种分布范围来看,广域分布种最多,为40种,占总数的44.44%;全域分布的种类则最少,仅有7种,占全部的7.78%。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广东Investigation of exotic invasive plants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 of Guangdong 1YUE Mao-feng 1,2FAN Bei-li 1TIAN Xing-shan 1FENG Li 2ZHOU Xian-ye 2 LI Wei-hua1YANG Hong-mei 1YANG Cai-hong((1 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Abstract: Exotic invasive plants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 were surveyed at 205 samples of 21c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90 species belonging to 28 families were found. Among of them, the number of plants Compositae was the most (27 species), accounting for 30.00% of the total. Judging from the damage situation of view, 22 species belonged to seriously harmful weeds; 15species belonged to moderately harmful weeds; 53 species belonged to lightly harmful weeds. Judging from the sources of view, 73 species came from the Americas, accounting for 81.11% of the total. The species from other continents were relatively fewer. Judging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view, the invasive species that widely distributed were the most, about 40 species, accounting for 44.44% of the total. Only 7 species (7.78% of the total) distributed universally.Key words: agricultural ecosystem; exotic invasive plants; investigation; Guangdong 随着中国经济贸易、交通系统的高速发展以及出入境人员的增加,外来入侵生物种类不断增加,对我国农林牧业等领域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中国已经成为外来生物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每年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2],而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则是我国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3]。
广东农业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入侵的历史阶段与特点
广东农业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入侵的历史阶段与特点练惠通;黄泽文;张波;黎子理;招观龙;黄金雄;向安强【摘要】广东地区是我国大陆薇甘菊入侵的首发区,同时也是薇甘菊危害最为严重地区,分布较广,入侵范围较大.至今,薇甘菊几乎覆盖广东全省各地区,对广东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巨大的危害.薇甘菊的防治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3种手段.化学防治是现今防治薇甘菊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的化学药剂有森草净、草甘膦、2,4-D、灭薇净等.在生物防治方面,常用防治薇甘菊的主要天敌有薇甘菊蓟马、艳婀珍蝶、安婀珍蝶、小衰蛾、紫红短须螨、菟丝子等.在利用方面,至今我国对薇甘菊的利用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较少,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5页(P6695-6698,6753)【关键词】薇甘菊;入侵阶段;特点;广东【作者】练惠通;黄泽文;张波;黎子理;招观龙;黄金雄;向安强【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博罗516100;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广东省博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博罗516100;广东省博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博罗516100;广东省博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博罗516100;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51薇甘菊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农林杂草,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广东地区是我国大陆薇甘菊入侵的首发区,同时也是薇甘菊危害最为严重地区,分布较广,入侵范围较大,在广东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薇甘菊原产新大陆热带中、南美洲,现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1884年,薇甘菊在我国首次出现在香港动植物公园,1984年出现在我国大陆的广东深圳。
华南地区严重危害入侵植物薇甘菊和五爪金龙入侵机制研究
华南地区严重危害入侵植物薇甘菊和五爪金龙入侵机制研究王宇涛;麦菁;李韶山;Lars Olof BJ(O)RN【摘要】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 Sweet)是近年来在华南地区造成严重入侵危害的2种恶性杂草.该文综述了它们与入侵性相关的生理生态特征以及化感作用.同时,根据2种植物在入侵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和展望了后续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Many areas in South China nowadays are seriously suffering from invasion by the alien invasive plant Mikania micrantha H. B. K. And Ipomoea cairica (L. ) Sweet.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invasion mechanisms of these two noxious species, including their invasive ec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llelopathic effects are illustrated.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n the invasion mechanisms of these two invasive species, further research fields that need focus are also analyzed.【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4)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薇甘菊;五爪金龙;外来植物;入侵植物【作者】王宇涛;麦菁;李韶山;Lars Olof BJ(O)RN【作者单位】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5外来植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人类所面临最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1].它不仅导致入侵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服务功能的丧失[2].中国拥有多样的气候、景观以及生态系统类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遭受外来植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3].WEBER 等[4]在比较了中国与美国植物入侵的现状之后提出:随着经济的继续增长,中国外来植物入侵的形式将更为严峻.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雨热资源,非常适宜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再加上丰富的对外交流和活跃的进出口贸易,该地区已成为目前国内遭受外来植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区域[5].菊科假泽兰属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和旋花科番薯属的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Sweet)是近年来在华南地区形成严重入侵危害的2种外来植物[5].它们通过快速的攀援生长形成覆盖其它植物的优势种群,给华南地区农林业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尽管部分针对这2种恶性杂草的防除技术已经获得开发和应用[6-7],目前在华南地区造成的入侵危害尚未见减轻的迹象.作为攀爬型的草质藤本植物,五爪金龙和薇甘菊的入侵方式存在较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将介绍对五爪金龙和薇甘菊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为2种植物入侵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同时,简要介绍本课题组目前在外来植物入侵机制这一方向开展工作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1 薇甘菊和五爪金龙入侵机制的研究现状阐明外来植物入侵机制是入侵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有效预测、控制外来植物入侵提供理论依据,在加深对植物群落演替、进化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8].薇甘菊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恶性入侵杂草,其入侵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较多的报道.相比之下五爪金龙目前主要在我国华南地区形成入侵危害,对其入侵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总体上来讲,目前对于这2种植物入侵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们入侵性生理生态特征以及化感作用2个方面.1.1 入侵性生理生态特征“Baker特征”是Baker描述的“理想杂草”通常具备的12种生理生态特征[9],之后被用于评价植物的入侵性.薇甘菊和五爪金龙均具备大部分利于它们成功入侵的“Baker特征”(表1).在生殖特征方面,薇甘菊和五爪金龙兼具有性生殖和营养生殖.有性生殖时两者均为自交不亲和植物,其种子通过异花授粉获得,并且2种植物均需借助昆虫进行传粉[15-16].在自然状态下五爪金龙种子的结实率和萌发率低[11];而薇甘菊的种子则产量大、质量轻,易于随风进行远距离传播,其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的条件[10].另外,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是五爪金龙和薇甘菊重要的入侵性特征.2种植物均能够借助无性繁殖快速向周围环境扩散蔓延,抢占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资源.在适宜条件下,薇甘菊每个节上的枝条每天生长将近7 cm[14],因此薇甘菊也被称为“一分钟一英里杂草(mile-a-minute wee d)”;五爪金龙成熟植株的生长速度更是惊人,条件适宜时可以达到每天8.1 ~11.9 cm[13].VAN KLEUNEN等[22]通过对大量研究案例的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发现,入侵植物大多都具有一系列与其高效的资源捕获和利用能力相适应的生理生态特性,如较高的光合速率、光合氮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能量利用率等.研究人员通过对比五爪金龙与其近缘外来非入侵种的生理生态特性之后发现:五爪金龙不但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光合氮利用率,还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和较低的叶片建成成本[23].宋莉英等[24]认为:五爪金龙叶片碳、氮浓度普遍低于本地植物是其叶片建成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反映了五爪金龙在碳氮资源利用效率上的优势.与五爪金龙的情况类似,薇甘菊植株的叶片同样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不仅如此,在薇甘菊的非同化器官(果实、茎、根)中还分布着大量的叶绿体[25].王文杰等[26]发现薇甘菊非同化器官(生殖器官、茎和根等)的光合能力占其总光合能力的20%~50%左右;这些非同化器官的光合能力可能对于薇甘菊快速的攀援生长具有重要意义.表1 薇甘菊和五爪金龙分别与Baker[9]描述的“理想杂草”的契合度Table 1 Similarity of M.micrantha and I.cairica to the“ideal weed”described by Baker[9]“理想杂草”的特征薇甘菊五爪金龙种子在各种环境中均易于萌发不符合[10]不符合[11]种子萌发方式为非连续性萌发,种子寿命长基本符合[12]基本符合[13]从苗期到开花期间能够快速生长符合[14]符合[13]在生长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能够持续产生种子基本符合[14]不符合[11]自交亲和但非完全自花授粉/单性繁殖不符合[15]不符合[16]异花授粉时借助于风力和传粉昆虫符合[15]符合[16]在适宜环境中有很高的种子产量符合[10]不符合[11]在多种环境中均能产生种子/植株,有一定的耐受性和可塑性符合[17]部分符合[18]繁殖体适合短距离和长距离的扩散符合[10]不符合[11]如果是多年生杂草,植株的再生能力强,可进行营养生殖符合[14]符合[19]如果是多年生杂草,无性系分株易于从母株分离,不易根除符合[14]符合[19]能够通过某种机制在种间竞争中胜出(快速生长、化感等) 符合[20]符合[18,21]1.2 化感作用化感作用是植物通过向环境中释放代谢分泌物,对周围植物甚至动物和微生物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27].它在不少外来植物入侵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8].已有许多研究探讨了化感作用在薇甘菊入侵过程中的影响.ISMAIL等[29]发现薇甘菊植株的碎屑或者淋溶液可以抑制供试杂草的发芽和生长.SHAO等[20]从薇甘菊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它们对供试植物莴苣(Lectuca sativa)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均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薇甘菊常见的伴生树种大叶桉(Eucalyp tusrobusta)、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和马尾松(Pinusm assoniana)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还有研究报道指出,薇甘菊的地上部分的甲醇、乙酸乙酯以及乙醚提取物均能够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的产卵产生明显的驱避作用[30].薇甘菊的乙醇、丙酮提取物对菜青虫(Pieris rapae)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也具有毒杀和拒食作用[31].此外,还有薇甘菊植株的提取液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报道[32].NI等[33]认为化感作用是薇甘菊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入侵危害的重要因素.化感作用对五爪金龙的成功入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证实,五爪金龙对多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根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34].五爪金龙植株各个部位均具有化感作用,不同部位化感作用质量浓度敏感性大小的顺序为:茎尖>成熟叶>茎>落叶>腐解叶>腐解茎>不定根[35].SCHNEIDER[36]通过对整株五爪金龙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发现五爪金龙的氯仿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强.五爪金龙对其伴生植物的化感效应一般表现为降低其伴生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进而达到抑制其伴生植物生长的目的[37].MA 等[21]从五爪金龙植株中分离和鉴定出 2种能够强烈抑制供试植物种子萌发的黄酮类化合物;他们认为这2种化合物是五爪金龙的化感效应物质.除了对植物的化感作用之外,五爪金龙对某些昆虫和软体动物同样能够表现出化感效应.孔卓玮[38]测定了五爪金龙茎叶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综合毒杀活性,发现10 mg/mL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综合毒杀活性.胡飞等[39]也报道了在砂培条件下五爪金龙乙醇提取物及其分离得到的甲醇相、乙酸乙酯相、乙醚相水溶液对福寿螺的毒杀作用.综合来讲,化感作用是薇甘菊和五爪金龙能够成功入侵的重要“武器”,在它们入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2种植物能够利用其化感作用抑制其周围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在获取资源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它们利用化感作用逃避和减少天敌(包括病原微生物、植食性昆虫等)的危害和采食,进而为其成功入侵创造有利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化感作用在薇甘菊和五爪金龙入侵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认可,迄今为止,关于2种植物产生化感作用的分子机制所知甚少.β-石竹烯被认为是植物体内与其化感效应相关的物质,不少植物能利用该化合物抑制其它伴生植物或者是防御天敌采食[40].WANG 等[41]首次从薇甘菊植株克隆了β-石竹烯合成基因的全长,并利用生物测试试验证明了β-石竹烯对供试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他们认为,β-石竹烯合成基因可能是薇甘菊具有化感作用的重要原因.关于薇甘菊和五爪金龙化感作用的分子机制是今后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2 展望目前对薇甘菊和五爪金龙入侵机制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它们生理生态特性和化感作用的研究,较少从分子水平探究其入侵机理,其重要原因在于目前缺乏2种入侵植物的全基因组序列.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较好地摆脱了这一束缚.转录组测序技术已经能够在缺乏基因组信息的背景下全面快速地获得非模式生物(包括入侵植物)特定组织或器官在某一状态下的转录本序列信息,为非模式生物的分子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42].最近,HUANG等[43]对薇甘菊的转录组序列进行了测序,并介绍了他们对转录组序列进行分析的初步结果.他们通过对近870万条“合格”初始序列的组装,获得31 131条独立序列;进一步的比对分析发现,大约有73%的独立序列能够在NCBI数据库中找到相对应的蛋白质序列.该课题组正试图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来解析薇甘菊中涉及基因组进化、可塑性、次级代谢以及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及方式,以期在分子水平阐明薇甘菊入侵的机制[43].该团队近期还报道了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探究薇甘菊入侵历史的方法学进展[44].关于薇甘菊入侵的分子机制将在近期获得较大的进展.相比之下,迄今为止关于五爪金龙入侵的分子机制则尚未见有系统的研究.本课题组前期对五爪金龙及其近缘种七爪龙(Ipomoea digitata)和裂叶牵牛(Ipomoea nil)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基于转录本信息框架进行了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部分结果见图1),以期能够通过近缘种比较的方式分析影响和控制五爪金龙入侵性的遗传基础,阐明五爪金龙入侵的分子机制.目前,课题组已初步阐明五爪金龙相比其近缘种在氮代谢、细胞分裂周期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的分子机理,正在就此研究结果进行验证与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图1 五爪金龙和七爪金龙间差异表达基因分布图Figure 1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 map between Ipomoea cairica and Ipomoea digitata(data unpublished)注:差异表达基因定义为FDR(False Discovery Rate)≤0.001且倍数差异在2倍以上的基因(即 |log2(RPKM五爪金龙/RPKM七爪金龙)|≥2,RPKM:在一百万序列中所检测到的(与目标基因唯一对应的)序列数目;分析得到2个物种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63 669个;图中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点分别代表五爪金龙相对七爪金龙表达上调的基因、表达下调的基因以及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基因.值得注意的是,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不仅与其自身具备的“入侵特性”有关,也是外来植物与入侵地各种生物、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阐明各类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理解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重要环节[8].在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因素当中,外来植物与入侵地各类型生物(通常包括竞争者、危害者以及互助者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入侵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45].不少研究探讨了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生境中的竞争者(如本地植物)或者危害者(如植食性昆虫、植食性动物、病原微生物等)的互作机制.而关于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生境中生活在“地下部分”的丛枝菌根真菌(AMF)、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等共生真菌(互助者)互作的研究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46-47].事实上,植物与AMF、DSE等土壤真菌的共生不仅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生境中,而且这种共生关系对植物群落以及其它生态要素具有重要影响[45].因此,对外来入侵植物(包括薇甘菊和五爪金龙)与土壤微生物(如AMF、DSE等)相互作用的研究,从“植物-微生物”互作的角度来阐释外来植物的入侵过程和机制同样是值得深入的研究方向.目前本课题组正在开展对华南地区典型入侵植物与AMF、DSE互作的研究,并获得五爪金龙及其近缘种、伴生种与AMF、DSE共生关系的研究结果.阐明“植物-微生物”互作对外来植物(如五爪金龙、薇甘菊等)入侵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是本课题组近期研究的重要内容.参考文献:[1]PIMENTEL D,ZUNIGA R,MORRISON D.Update 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sts associated with alien-invasive speciesin the United States[J].Ecol Econ,2005,52:273-288.[2]MARTIN L J,MURRAY B R.A predictive framework and review ofthe ecological impacts of exotic plant invasions on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J].Biol Rev,2011,86:407-419.[3]李博,马克平.生物入侵:中国学者面临的转化生态学机遇与挑战[J].生物多样性,2010,18(6):529-532.[4]WEBER E,LIB.Plant invasions in China:What is to be expected in the wak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Bio Science,2008,58:437-444.[5]PENG S L,CHEN B M,LIN Z G,et al.The status of noxious plantsin lower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9,29:79-83.[6]张玲玲,韩诗畴,李丽英,等.入侵害草薇甘菊的防除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6,14(2):162-168.[7]王玲,苏晓芬,李东文,等.入侵杂草五爪金龙在切割处理下的再生能力[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19(4):339-346.[8]FOXCROFT L C,PICKETT S T A,CADENASSO M L.Expanding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s of plant invasion ecology[J].Perspect Plant Ecol,2011,2:89-100.[9]BAKER H G.The evolution of weeds[J].Annu Rev Ecol Syst,1974,5:1-24.[10]李鸣光,张炜银,王伯荪,等.薇甘菊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6):57-59.[11]朱慧,马瑞君.农林业入侵杂草五爪金龙种子的萌发特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9-30.[12]张炜银,李鸣光,臧润国,等.外来杂草薇甘菊种群土壤种子库动态[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1):49-52.[13]胡玉佳,王永繁.两种草质藤本杂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1):93-96.[14]ZHANG L Y,YEW H,CAO H L,et al.Mikaniamicrantha H.B.K.in China-an overview[J].Weed Res,2004,44:42-49.[15]HONG L,SHEN H,YEW H,et al.Self-incompatibility in Mikania micrantha in South China[J].Weed Res,2007,47:280-283.[16]贾效成,李新亮,丹阳,等.广东地区外来种五爪金龙的传粉生物学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7,15(6):592-598.[17]邓雄.不同光环境下薇甘菊形态和生理可塑性及其响应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5):1170-1175.[18]WANG R L,ZENG R S,PENG S L,et al.Elevated temperaturemay accelerate invasive expansion of the liana plant Ipomoea cairica [J].Weed Res,2011,51:574-580.[19]王玲,苏晓芬,李东文,等.入侵杂草五爪金龙在切割处理下的再生能力[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19(4):339-346.[20]SHAO H,PENG SL,WEIX Y,etal.Potential allelochemicals froman invasive weed Mikania micrantha H.B.K[J].JChem Ecol,2005,31:1657-1668.[21]MA R J,WANG N L,ZHU H,et al.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llelochemicals from invasive plant Ipomoea cairica[J].Allelopathy J,2009,24:77-84.[22]VAN KLEUNEN M,WEBER E,FISCHER M.A meta-analysis of trait differences between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plant species[J].Ecol Lett,2010,13:235-245.[23]SHEN X Y,PENG S L,CHEN B M,et al.Do higher resource capture ability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facilitate the successful invasion of native plants?[J].Biol Invasions,2011,13:869-881.[24]宋莉英,彭长连,彭少麟,等.华南地区3种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叶片建成成本的比较[J].生物多样性,2009,17(4):378-384.[25]张衷华.林业有害植物薇甘菊入侵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26]王文杰,张衷华,祖元刚,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非同化器官光合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生态学报,2009,29(1):28-36.[27]RICE E L.Allelopathy[M].2nd ed.Orlando,Florida,USA:Academic Press Inc,1984.[28]BAISH P,VEPACHEDU R,GILROY S,et al.Allelopathy and exotic plant invasion:From molecules and genes to species interactions [J].Science,2003,301:1377-1380.[29]ISMAIL B S,MAH L S.Effects of Mikania micrantha H.B.K on femination and growth of weed species[J].Plant Soil,1993,157(1):107-113.[30]岑伊静,庞雄飞,凌冰,等.薇甘菊提取物对桔全爪螨的产卵驱避作用及有效组分分析[J].生态学报,2004,24(11):2542-2547.[31]冯惠玲,扬长举,张兴,等.薇甘菊对昆虫和病原菌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4):82-85.[32]NIG Y,SONG L Y,ZHANG JL,etal.Effects of root extracts of Mikaniamicrantha H.B.K.on soilmicrobial community [J].Allelopathy J,2006,17:247-254.[33]NIG Y,LIF L,CHEN BM,etal.Allelopathic plants 21.Mikania micrantha H.B.K[J].Allelopathy J,2007,19:287-296.[34]邓业成,孔卓玮,骆海玉,等.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对5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J].种子,2010,29(7):8-11.[35]赵则海,廖周瑜,彭少麟.五爪金龙不同部位化感作用可塑性变化[J].生态环境,2007,16(4):1244-1248.[36]SCHNEIDER A.Inhibition of forest trees in the Pocono heath barrens:the role oforganic chemicals[M].Honors Thesis,2002.SwarthmoreCollege.http://www.sccs.swarthmore.edu/users/02/mandy/thesis.ht ml.[37]朱慧,马瑞君,吴双桃,等.五爪金龙对其草本伴生种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25(1):75-78.[38]孔卓玮.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化感作用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9.[39]胡飞,曾坤玉,张俊彦,等.五爪金龙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毒杀和水稻苗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29(10):5471-5477.[40]KIL B S,HAN D M,LEE C H,et al.Allelopathic effects of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J].The Korean Journal of Ecology,2000,23:149-155.[41]WANG R L,PENG S L,ZENG R S,et al.Cloning,expression and wounding induction ofβ-caryophyllene synthase gene from Mikaniamicrantha H.B.K.and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β -caryophyllene [J].Allelopathy J,2009,24:35-44.[42]SULTAN M,SEIFERTM,YASPO M L.A global view of gene activity and alternative splicing by deep sequencing of the human transcriptome [J].Science,2008,321:956-960.[43]HUANG Y L,FANG X T,LU L,et al.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an invasiveweed Mikaniamicrantha[J].Biol Plantarum,2012,56:111-116.[44]YAN Y B,HUANG Y L,FANG X T,et al.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ST-SSR markers in the invasive weed Mikania micrantha(Asteraceae)[J].Am JBot,2011,e1-e3.[45]MITCHELLC E,AGRAWAL A A,BEVER JD,etal.Biotic interactionsand plant invasions[J].Ecol Lett,2006,9:726-740.[46]REINHART K O,CALLAWAY R M.Soil biota and invasive plants [J].New Phytol,2006,170:445-457.[47]SHAH M A,RESHI Z A,KHASA D P.Arbuscular mycorrhizas:Drivers or passengers of alien plant invasion[J].Bot Rev,2009,75:397-4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0,,1/&"$
, ! ! ^7c6 W?,2QF9:% , ! 8<7 f09 2Q09 % , , +5c6 g?F9:% ! , , ! +5c6 XO,2e,09:% @ 7<f5c6 C?09 2eO09 % ! ,
( # 3 ."#09 69+%& 1"0&%+,&’ D&$-5% ,095 69+%5;5 I ,&-5C 2 "( .,+5%,5;,6O09:>?FO 4%"&4" ,C?,90k ! / D$&-#&05 <%+= 5$;+02 "( 095 69+%5;5 I ,&-5C 2 "( .,+5%,5;,_=,e,9: %"""2* ,C?,90(
摘要: 根据野外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初步探讨了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生境、生长特性、危害以 隶属于 !B 科 4* 属, 其中菊科’%* 种( 、 禾本科’# 种( 、 豆科’B 及来源。结果表明: 广州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 B2 种, 种( 和苋科’B 种( 植物占了入侵植物总种数的 4& /! ‘ 。生活型分析发现,在广州有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中,陆生草 本植物最多’4# 种( ,其次为灌木’%" 种( 、水生草本’2 种( ,乔木种类最少’! 种( ,它们主要生长在人类干扰比较频 繁的低海拔地区。另外,基于对外来入侵植物目前在野外的生长和分布状况等生态学特性进行分析,可大致将它 们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危害程度分为 2 级,其中危害严重的有 %% 种,危害中等的有 !4 种,危害较轻的有 2B 种。 从原产地分析来看, &% 种来自于热带美洲地区,占广州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 #2 /& ‘ 。与国内其他地区外来入 侵植物进行比较发现,广州和广西共有种数最多,有 &! 种,然而,对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种类,在数量 上广州与香港、深圳和广西相同种类较多,分别有 # 种、 B 种和 & 种。对广州市目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 潜在威 胁( 的评估结果表明,对一些在其它地区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应当加强监控,防止入侵扩散并造成重大 生态灾难。还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途径及防治策略做了简要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入侵植物; 风险评估; 广州 中图分类号: 3*1# /! ! ! ! ! ! 文献标识码: %""4 " 22*4 ’!""# ("% " ""!* " %" 5 ! ! ! ! ! 文章编号:
近年来,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 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1 \ 。早在 %* 世 纪,达尔文就已经关注生物入侵现象 [4 \ ,随着经济 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国际贸易和旅 游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和强度逐渐加 大,外来物种入侵的机会越来越大,所造成的风险 也越来越高 。
[2 \
南濒南海珠江入海口,总面积 B 121 /1 VH ! 。广州 市地貌复杂,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北回归线从中部 穿 过, 属 南 亚 热 带 季 风 海 洋 性 气 候, 年 均 温 !% /1 * ,年降雨量 % &*4 HH ,无霜期长达 !*" ) 21& .[# \ 。广州市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季雨 林 [* \ ,植物区系上属于亚热带向热带的过渡区域, 植物种类丰富, 群落结构复杂。广州市特殊的地理 位置及环境状况, 为许多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的生长 提供了条件。
[& \
+ 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方法主要依据《 广州市陆生野生动植 物资源本底调查技术规程》 海 ’ 评审稿,未发表( 和《
[%" \ ,同时进行资料收集、标本采 岛调查技术规程》
集、 库存标本查阅及专家访问。野外调查范围为广 州市行政管辖区域,即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 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 区、萝岗区 %" 区和从化市、增城市 ! 个县级市, 调查对象包括陆生以及珠江口岛屿的所有植物种 类。采集及引证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 物园标本馆’;_WC( 。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第 $% 卷
6O09:>?FO 09. ?0E= K0OL=. L=J,FOL P,F.,E=JL,IQ .0H0:=L ,9 FI?=J .FH=LI,K J=:,F9L/ 7OJ J=LO-I J=E=0-L I?0I I?= :FE=J9H=9I L?FO-. G0Q HOK? 0II=9I,F9 IF HF9,IFJ,9: I?=L= ,9E0L,E= LG=K,=L LF 0L IF GJ=E=9I I?=H MJFH .,LG=JL,9: 09. K0OL,9: =KF-F:Q .,L0LI=J ,9 6O09:>?FO/ ]OJI?=JHFJ= ,I?= ,9E0L,E= G0I?N0QL 09. GJ=E=9 & I,E= LIJ0I=:,=L FM 0-,=9 G-09IL 0J= 0-LF LOHH0J,>=. ?=J=/ !"# $%&’(: 5-,=9 G-09ILk ;9E0L,E= G-09ILk D ?J=0I 0LL=LLH=9I k 6O09:>?FO 物种的自然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其自然散 布的范围受到各种生态因子、 地理障碍和个体生物 学特性等因素的制约。但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物种往往可以进入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 以外的地区,成 为 本 地 区 的 外 来 物 种 ’5-,=9 LG=& K,=L( [% \ 。虽然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 其正面的影响 [! \ ,但当其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 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 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的时候,就 成 为 外 来 入 侵 种 ’;9E0L,E= LG=K,=L( 。
! 结果和分析
) , * 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 根据对上述区域内的植物资源历时 ! 0 的采集 和调查,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2 ,%%)%2 \ ,我们确 定了广州市现有入侵植物 B2 种,隶属于 !B 科 4* 属 ’ 表 % ( 。 在 这 些 入 侵 植 物 中, 空 心 莲 子 草 I ’05$%&%095$& *9+’A 5$"+-5;、 飞 机 草 ?#*&0"$+#C 薇甘菊 K +@ &%+& C +,$&%09&、 假高粱 ."$! "-"$&0#C 、 49#C 9&’5*5%;5 和凤眼莲 ?+,9"$%+& ,$&;;+*5; 4 种 植物属于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 * 种外来入侵 植物 [%% \ 。另外,薇甘菊、三裂蟛蜞菊 P 5-5’+& 0$+’" ! /&0&、银合欢 75#,&5%& ’5#,",5*9&’&、凤眼莲和马 缨丹 7&%0&%& ,&C &$& 4 种植物被 ;<Cc 列入世界 上最有害的 %"" 种外来入侵种 [%! \ 。 菊科 5LI=J0K=0=、 禾本科 UF0K=0=、 豆科]0P0K=0=
45%*6$7*: _0L=. F9 M,=-. ,9E=LI,:0I,F9 09. -,I=J0IOJ= KF9LO-I0I,F9 ,L=E=9IQ I?J== LG=K,=L FM 0-,=9 ,9E0L,E= G-09IL P=-F9:,9: IF 4* :=9=J0 FM !B M0H,-,=L N=J= ,.=9I,M,=. ,9 6O09:>?FO/ 7M I?=H ,9,9=I==9 0-,=9 ,9E0L,E= LG=K,=L P=-F9:,9: IF 5LI=J0K=0=,=,:?I IF UF0K=0=,09. L=E=9 IF ]0P0K=0= 09. 5H0J09I?0K=0=$ J=LG=KI,E=-Q ,09. I?=Q I0V= OG 4&/!‘ FM I?= IFI0- 9OHP=J FM I?= ,9E0L,E= G-09IL ,9 6O09:>?FO/ +,I? J=LG=KI IF I?= -,M= MFJH FM 0-,=9 ,9 + E0L,E= G-09IL .,LIJ,POI=. ,9 6O09:>?FO, I?= HFLI .FH,909I G-09I 0J= I=JJ=LIJ,0- ?=JPL ’4# LG=K,=L(, I?=9 L?JOPL ’%" LG=K,=L(, 0hO0I,K ?=JPL ’2 LG=K,=L( 09. IJ==L ’! LG=K,=L(, N?,K? .,LIJ,POI=. ,9 I?= 0J=0 FM ?=0E,-Q .,LIOJP=. 09. -FN , , 0-I,IO.=/ ;9 0..,I,F9 P0L=. F9 I?= :JFN,9: .,LG=JL0- LI0IOL 09. FI?=J =KF-F:,K0- M=0IOJ=L FM I?= ,9E0L,E= G-09IL ,9 I?= M,=-., =-=E=9 0-,=9 ,9E0L,E= LG=K,=L N=J= =E0-O0I=. IF P= 0I I?= ?,:?=LI .=:J== FM I?J=0I IF I?= -FK0- P,F.,E=JL,+ IQ , IN=9IQ M,E= 0I I?= H=.,OH , 09. 2B 0I I?= -FN=LI / CF9LI,IOI,F90- 090-QL,L FM I?= FJ,:,90- -FK0-,IQ FM I?= 0-,=9 ,9E0L,E= LG=K,=L J=E=0-=. I?0I &% LG=K,=L N=J= MJFH DJFG,K0- 5H=J,K0 09. IFFV OG #2/&‘ FM I?= IFI0- LG=K,=L ,9 6O09:>?FO/ CFHG0J,9: N,I? FI?=J .FH=LI,K J=:,F9L ,9 I=JHL FM I?= 9OHP=J FM I?= 0-,=9 ,9E0L,E= G-09IL,6O09:+ >?FO 09. 6O09:T, L?0J= I?= HFLI 09. ?0E= &! LG=K,=L/ YFN=E=J , KF9K=J9,9: I?= LG=K,=L I?0I ?0E= K0OL=. L=J,FOL I?J=0I IF -FK0- P,F.,E=JL,IQ , 6O09:>?FO L?0J=. =,:?I LG=K,=L N,I? YF9: bF9:, L=E=9 LG=K,=L N,I? W?=9>?=9 ,09. L,T LG=K,=L N,I? 6O09:T,/ SFJ=FE=J , N= 0-LF =E0-O0I=. I?= GFI=9I,0- I?J=0I MFJ I?FL= 0-,=9 G-09IL I?0I :JFN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