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OS、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EphrinB2与CD34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血管中的表达比较
1 . 组 织 芯 片 制作 以刘 勇 等 ( ) 道 方 法 制 作 实 验 用 .1 2 1报 组 织 芯 片 蜡 块 , 个 蜡 块 一 般 可 切 4 5 m 连 续 切 片 10张 每 —u 0
左右。
接触后 的受体 与配体胞浆 内的酪氨酸残基均磷酸化 ,从而 E hiB p r 2兔抗 人多 克隆抗 体 n
跨 膜蛋 白, 它们的胞外 区含有一个与配体相识别、 结合必需 的高度保 守的氨基末端 ,胞浆 区含有高度保守具有催化蛋 白底 物 酪 氨 酸磷 酸化 的激 酶 区 。 体 E hiB 配 p r 2以糖 基 磷 脂 n
酰 肌 醇 ( P) 接 在 细 胞 膜 上 ,p r B G I锚 E hi 2也 属 于 跨 膜 蛋 白 。 n E h pf p / h n通 过 细 胞 间接 触 而 不 是 远距 离 发 生 作 用 ,相 互 E i
恶 性 ( 、 级 )8 。 Ⅲ Ⅳ 2例 1 方 法 . 2
E hE hi p /p r n家族 是 R K 最大 的亚族 , Ts 已发现有 1 4个 不 同 的 E h受 体 和 8个 E hi p pr n配 体 ,其 中 E h 4与 pB
E h n 2结 合 具 有 专 一 性 ,p 4与 所 有 的 R K 一 样 属 于 pf B i Eh Ts
究 中 的 另一 常规 观察 指标 。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
2 结 果
t
参 考 文 献
[ 刘勇 , 1 ] 路名芝 , 袁晟。 采用组织芯 片技术检测 胃黏膜病变 中缺氧
诱导 因子 1 t的表达f】中华 普通外科 杂志 20 ,(3)2 2 O J . 044 1 :7 .
【 关键 词】 肝 细胞癌 ; 肿瘤血管 ; 异性 差
喉癌组织中CDK4基因表达及其扩增的意义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08 年 第 24 卷 第 13 期
喉癌组织中 CDK4 基因表达及其扩增的意义
杜 莉 李 涛 季文樾
摘 要 目 的 : 探 讨 喉 癌 组 织 中 CDK4 基 因 表 达 特 点 及 其 扩 增 的 临 床 意 义 。 方 法 : 利 用 免 疫 组 化 的 方 法 对 CDK4 在 111 例 喉 癌 组 织 及 29 例 声 带 息 肉 组 织 中 的 表 达 进 行 了 检 测 , 同 时 利 用 原 位 杂 交 的 方 法 检 测 了 其 中 的 62 例 喉 癌 组 织 中 CDK4 的 DNA 扩 增 。结 果 : CDK4 蛋 白 在 喉 鳞 状 细 胞 癌 组 织 和 声 带 息 肉 组 织 中 的 阳 性 表 达 率 分 别 为 62.2%、58.6%( P > 0.05) 。 在 原 发 部 位 上 CDK4 基 因 蛋 白 的 表 达 在 声 门 癌 与 声 门 上 癌 之 间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P = 0.042) 。CDK4 蛋 白 表 达 与 肿 瘤 分 期 有 关 ( P = 0.018) , 与 临 床 分 期 及 有 无 颈 淋 巴 结 转 移 无 关 ( P > 0.05) 。CDK4 DNA 在 喉 鳞 状 细 胞 癌 中 的 扩 增 阳 性 率 为 30.6%, 与 喉 癌 的 分 型 、淋 巴 结 转 移 及 病 理 分 化 程 度 无 关 ( P > 0.05) , 即 与 喉 癌 的 生 物 学 行 为 无 关 , 与 喉 癌 预 后 也 无 关 ( P > 0.05) 。 结 论 : CDK4 的 过 度 表 达 可 能 在 喉 鳞 状 细 胞 癌 的 进 展 中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用 , 喉 癌 组 织 中 CDK4 基 因 有 扩 增 , 但 仍 存 在 有 CDK4 mRNA 的 过 表 达 , 或 者 CDK4 虽 有 DNA 扩 增 , 但 mRNA 表 达 不 足 或 未 表 达 而 造 成 CDK4 蛋 白 未 测 出 。 此 外 , 是 否 在 喉 癌 的 发 生 发 展 中 CDK4 的 异 常 还 表 现 在 基 因 突 变 、缺 失 等 其 他 基 因 改 变 尚 有 待 进 一 步 实 验 的 证 实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转移的相关性
任光辉 董 朝 耿中利 李鸿涛 马斌林 (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头颈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 要〕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水平与喉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6 ~ 2009 年 50 例喉癌患者为病例 组,20 例声带息肉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 法检测黏膜 VEGF 及微血管密度( MVD) 的表达情况,分析 VEGF 水平与 MVD 的关系。 结果 喉癌组 VEGF 及 MVD 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1) ,VEGF 表达在肿瘤不同 TNM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 参与并促进了喉癌患者持续的血管再生,与喉癌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 及 MVD 可作为判断喉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通讯作者: 马斌林( 1962-) ,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头颈、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研究。
第一作者: 任光辉( 1975-) ,男,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头颈、乳腺 肿瘤外科治疗研究。
倍视野内计数,取平均值,即为 MVD。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2.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 料用 x ± s 表示,计数资料以% 表示,相关性分析用非参数检验 的 Pearson 相关系数计算。
表 1 VEGF 阳性表达率与喉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n)
参数
n
+
VEGF 表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阳性( % )
P值
临床分期
< 0. 01
I ~ Ⅱ期
21
10
11
47. 6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和Ki67+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和Ki67+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目的:观察CD44+和Ki67+癌干细胞的在喉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了18例正常喉黏膜,69例鳞状细胞癌患者中CD44和Ki67+的表达,定位CD44+和Ki67-细胞,并观察、计数。
结果:CD44+细胞在正常粘膜组几乎不表达,而在喉鳞状细胞癌组表达丰富,两者差别经独立样本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细胞在正常粘膜组只在基底细胞层散在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丰富,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中,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之间的CD44+和Ki67+细胞表达没有差异(P>0.05),而在在分化程度、T分期之间的表达有差异(P<0.05)。
结论:CD44+和Ki67+作为肿瘤干细胞的标志,可以考虑作为喉癌诊断、判断分化程度、T分期的参考指标。
标签:CD44﹢细胞;Ki67+细胞;喉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喉癌占全身肿瘤1%-5%,在耳鼻喉恶性肿瘤中占7.9%-35.0%,占耳鼻咽喉各部肿瘤的第三位[1],仅次于鼻咽癌、鼻腔癌。
目前病理机制尚未阐明,从分子水平上寻找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标志物,有助于喉癌的早期诊断,并可帮助评估临床预后[2],许多研究表明,Ki67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增殖细胞标志之一[3],而CD44是癌干细胞的主要标志[4],本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CD44+和ki-67-的喉癌干细胞,研究其分布特点及临床病理学关系。
1材料和方法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病理科2008年~2012年手术的喉癌标本中筛选出鳞状细胞癌患者69例,其中男62例,女7例,平均年龄58.65岁。
另取18例正常喉黏膜组织标本作对照,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57.72岁。
所有外检标本24 h内取相应组织,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
2方法参照张登才等[5]介绍的制作组织芯片的方法,手工制作喉鳞癌组织芯片3个,3μm厚切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蜡片裱于经2% 3-氨丙基-乙氧基甲硅烷(APES)丙酮液处理过的载玻片上备用。
CD31与CD34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D31与CD34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辽宁沈阳 110020)【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360-02前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肺癌的发病率已位居男性肿瘤的首位。
由于早期诊断不足致使预后差,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系统的治疗方法对肺癌的临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延长肺癌的生存率。
近年来在肿瘤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确立了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意义,尤其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微血管密度(MVD)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通过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 与CD31 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MVD )中的差异,以及MVD 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形态、分布、数量及血液循环等对于肿瘤的形成、治疗和预后判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肺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与实验方法1.1 组织标本取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肺腺癌切除手术病例标本,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
时间: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9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龄:44岁至85岁,组织类型均为腺癌。
其中高分化:28例,中分化:34例,低分化:28例,有淋巴结转移44例,无淋巴结转移:46例,经福尔玛林固定,石蜡包埋。
1.2 主要药品,试剂与仪器(1)即用型CD31 、CD34 单克隆抗体(北京中杉金桥公司)(2)即用型DAB显色液(北京中杉金桥公司)(3)石蜡切片机,高压锅,温箱,光学显微镜,图像采集系统,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等。
(4)其他免疫组化常用分子生物学试剂等1.3 实验方法根据微波(Microwave ,MW )热效应原理,采用SABC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CD31 、CD34标记。
每次用已知 CD31和CD34 阳性标本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或生物素标记的桥抗(二抗)作为阴性对照。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作者:颜美荣李正贤刘庚勋周一鸣彭昌福王芳【摘要】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iNOS的表达。
结果 20例翼状胬肉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0 %(16/20),正常结膜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0(0/10)。
iNOS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 01。
结论 iNOS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可促进血管形成,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因此,抑制iNOS可望成为治疗翼状胬肉,减少术后复发的新思路。
【关键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翼状胬肉;血管形成;免疫组织化学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增高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1]。
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翼状胬肉是一组织增生性疾病,以新生的纤维血管组织自球结膜生长侵入角膜为其特点。
有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与肿瘤有相似之处。
它的形成、发展和术后复发需要新生血管化参与。
翼状胬肉组织中是否存在NOS的高表达,鲜见报道。
本研究通过检测翼状胬肉中iNOS的表达水平,探讨iNOS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4—2005年门诊及住院的20例翼状胬肉患者的手术标本。
静止期5例,进行期12例,复发性3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7~65岁,病程11个月~9年;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10例正常结膜组织,年龄35~62岁,所有病例均无其他角膜、结膜疾患。
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
1.2 方法标本经固定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作 3 μm 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切片脱蜡至水化,3%过氧化氢孵育10 min ,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蒸馏水冲洗,PBS浸泡3×2 min,微波炉抗原修复(95~98 ℃),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1:100 NOS单克隆抗体,37 ℃孵育30 min,或4 ℃过夜,用普通小鼠IgG及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及空白对照,PBS冲洗3×2 min,滴加增强剂(A),37℃孵育30 min,PBS 冲洗3×2 min,滴加生物素聚合物(B),37 ℃孵育30 min,PBS 冲洗3×2 min。
CD34、CD31和FactorVIII三种血管内皮标记物的对比
CD34、CD31和FactorVIII三种血管内皮标记物的对比展开全文近年来,在肿瘤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确立了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及通过抗血管生成的方法对肿瘤进行治疗。
研究表明肿瘤的进程依赖血管的形成,肿瘤的生长、局部浸润以及转移必须以充足的血液供应为基础。
因此肿瘤组织内部微血管的形态、分布、数量和血液循环状态等研究对肿瘤的形成、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大意义。
目前大多数研究以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作为肿瘤微血管生成的标志。
最早的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的Factor Ⅷ(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VIII-Rag),这是一种糖蛋白,广泛存在于血管内皮、肝血窦、脾窦内皮、淋巴管内皮细胞、巨核细胞及血小板。
之后更多地使用蛋白标记物CD31(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表面分子CD34标记血管上皮。
熊正文等人利用CD34、CD31和Factor VIII3种抗体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不同时期的肿瘤中微血管密度,其中转移组中的微血管密度在58.3至69.5之间,无转移组的为36.5-44.3,表明发生转移的肿瘤其血管数量明显增加。
另外,3种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CD31和Factor VIII中MVD分别为65.8±14.3条、63.5±17.9条和54.3±19.4条,说明3中血管内皮标记物所显示的MVD具有一致性,其结果认为3种都可以作为MVD的标记物,但CD34比另外两种更敏感,更能突出显示较小的、不成熟的微血管或单一内皮细胞。
CD34 乳腺癌CD31 乳腺癌Factor VIII 乳腺癌上图显示3种血管内皮标记物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3种血管内皮标记物都能标记血管内皮,背景清晰。
但CD34相对CD31及FactorⅧ,其敏感性高,染色强度更佳,结果十分清晰,能突出显示较小的、不成熟的微血管或单一的内皮细胞。
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与肿瘤(一)
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与肿瘤(一)【摘要】肿瘤细胞诱导间质反应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肌纤维母细胞是肿瘤间质重要的细胞成分,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就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肌纤维母细胞肿瘤间质肿瘤肌纤维母细胞是一群具有平滑肌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细胞,它既表达α_平滑肌肌动蛋白(α_SMA)又保留了纤维母细胞的特征。
在肿瘤间质中的肌纤维母细胞又称为癌/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或激活的纤维母细胞。
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是肿瘤间质的重要细胞成分。
近年的研究认识到,该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肌纤维母细胞在肿瘤生长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的来源可能来源:上皮_间质细胞的转变,组织器官的间质纤维母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
组织器官的间质纤维母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_β1(TGF_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的作用下表达α_SMA,从而分化成肌纤维母细胞〔1〕。
2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内外实验证实,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不同于正常组织的肌纤维母细胞,它可能具有促进永生上皮恶性转化和促进肿瘤生长、增强肿瘤血管形成的能力。
2 1促进永生细胞的转化体外培养实验和体内移植实验显示,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可促进永生上皮的转化。
用SV40T抗原转化的永生细胞与前列腺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共移植,会刺激上皮的增殖和恶性转化;在体外共培养则可改变上皮细胞的形态,增加细胞生成,减少细胞丢失。
而正常纤维母细胞则不具备该特性〔2〕。
2 2促进肿瘤生长肿瘤移植实验和体外培养表明,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具有促进肿瘤生长,增强肿瘤血管形成的能力。
从乳腺癌组织中提取的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与乳腺癌细胞混合后进行裸小鼠皮下移植,其促进肿瘤生长的速度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纤维母细胞组的1 6倍和2 8倍〔3〕。
肌纤维母细胞通过分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家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表皮生长因子家族、转化生长因子家族等多种生长因子,作用于肿瘤上皮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增殖〔4〕。
iNOS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iNOS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李海燕【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27【摘要】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鳞状细胞癌(Ⅰ级13例,Ⅱ~Ⅲ级17例)、25例光线性角化病(AK)、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iNOS的表达。
结果鳞状细胞癌组与光线性角化病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Ⅱ+Ⅲ级鳞状细胞癌iNOS表达高于Ⅰ级鳞状细胞癌(P<0.05)。
结论皮肤SCC 及AK中存在 iNOS的表达可能有助于SCC的恶性度及预后的判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to detect 30 c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3 cases of grade I, II and III in 17 cases), 25 cases of actinic keratosis (AK) and the expression of iNOS in 10 cases of normal skin tissues.Result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ctinic keratosis group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pression of iNO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stag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stag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0.05).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iNOS in skin SCC and AK may be helpful to judge the degree of malignancy and prognosis of SCC, so as to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总页数】2页(P26-27)【作者】李海燕【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相关文献】1.iNO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J], 李立;刘铎;叶欧江2.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OS、VEGF及P53蛋白的表达 [J], 王启鸣;贺春语;马智勇;朱辉;刘涛;王慧娟;王立东3.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孙桂芳;尹香花;郁雯4.锌指蛋白3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的影响[J], 陈宏丽; 杨敬; 尹刚; 李皓缘; 乔燕5.iNOS、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J], 李正贤;刘庚勋;颜美荣;刘阳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组织CD31、CD34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肺癌组织CD31、CD34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程继荣;徐虓;王淑琴;祖木热提·穆沙江【摘要】@@ 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1],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不仅可定量地反映肿瘤血管生长情况,还能预示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趋势[2].不同微血管标记物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报道不一致,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微血管标记物即CD31、CD34及CD105在65例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的表达,比较它们标记的MVD的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寻找较合适的肺癌组织微血管标记物.【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0(020)008【总页数】3页(P638-640)【关键词】肺癌;微血管密度;微血管标记物【作者】程继荣;徐虓;王淑琴;祖木热提·穆沙江【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R730.22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1],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不仅可定量地反映肿瘤血管生长情况,还能预示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趋势[2]。
不同微血管标记物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报道不一致,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微血管标记物即CD31、CD34及CD105在65例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的表达,比较它们标记的MVD的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寻找较合适的肺癌组织微血管标记物。
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及标本来源收集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因肺癌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癌患者65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7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62.5±5.3)岁,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
表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D34在浆膜浸润胃癌(T3)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移 、 or n Br ma n分 型 、 瘤 分化 程度 和 生 长 方式 相 关 ( 0 0 ) G 阴性 和 阳性 表 达 患 者 的 平 均 生存 月数 肿 P< . 5 。E F
分 别为 5 . 5 1和 2 . 7 8个 月 , 别有 统计 学意 义 ( 0 0 ) E F阴性 和 阳性 表 达 患 者 平 均 生存 月数 分 别 差 P< . 1 。V G 为 5. 18和 2 . 月 , 间差 别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0 1 。对 进 入 C X 回 归模 型 的 因素 (包括 E F 7 1个 组 P . ) O G、
王玲玲 , 兴梅 程
( 黑龙江省 医院 , 黑龙 江 哈尔滨 10 3 ) 5 0 6
摘要 : 目的
探 讨 E F ( 皮 生 长 因子 ) V G 血 管 内皮 生长 因子 ) C 3 浆4在 T)
的表 达 , 其 与浆膜 浸 润 胃癌 ( 3 生物 学行 为和 预 后 的 关 系。方 法 应 用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方 法检 测 6 及 T) 5例 浆 膜 浸 润 胃癌 ( ) 织 中 E F V G 3 组 G 、 E F和 C 3 ( MV D4 以 D值表 示 ) 的表 达 , 检 测 结果 与病 理 资料 进 行 统计 学 对
T o i v x r s in r ts o he p st e e p e so a e fEGF a d VEGF n s r s n u n e g src c r i o r 3 % a 3. % i n i e o a if e c a t ac n ma we e 6 .1 l i nd 5 8
食管鳞癌组织中Slug、Vimentin、E-cadherin与血管生成拟态的表达及意义
食管鳞癌组织中Slug、Vimentin、E-cadherin与血管生成拟态的表达及意义周芳芳;陈冰【摘要】目的观察食管鳞癌(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相关蛋白锌指转录因子snail2(Slug)、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与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ESCC组织采用CD34/PAS套染检测VM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Slug、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Vimentin,E-cadherin表达.结果在120例ESCC中Slug的阳性表达与ESCC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但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脉管癌栓形成等有关(P <0.05);Slug,Vimentin在有VM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VM组(P<0.05),且均与VM表达呈正相关(r=0.473、0.396);E-cadherin在有VM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VM组(P<0.05),与VM表达呈负相关(r=-0.191);VE-cadherin,VEGF在Slug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Slug阴性组(P<0.05),两者均与Slug表达呈正相关(r=0.405,0.445).结论 Slug调控的上皮间质转化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中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过程,另外Slug的高表达可能提示ESCC患者的不良预后.【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8)002【总页数】5页(P144-148)【关键词】Slug;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血管生成拟态;上皮间质转化;食管鳞癌【作者】周芳芳;陈冰【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芜湖241000;皖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一种不依赖于内皮细胞的肿瘤新生血管,是近年来肿瘤血管的研究热点,其在缺氧环境下由HIF-1α[1]诱导VEGF[2]、VE-cadherin[3]等分子的经典信号通路的相关机制已经成熟,但有研究发现,COX-2[4]、TFPI-2[5]、小分子核酸[6]、Mig-7[7]等均参与了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证实了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机制可能是非常复杂的多信号调控的多条通路的过程;另外在研究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过程中发现肿瘤细胞是通过自身变形和细胞外基质重塑构成血管样结构,因此推测肿瘤细胞可能是通过EMT过程来实现肿瘤细胞的变形从而形成VM,Slug是锌指蛋白家族中成员之一,参与调控多种恶性肿瘤的EMT过程。
早期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b-FGF、CD34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病理和临床意义
后 肝 硬 化 组 的 5 . (0 7) P O 0 ) 7 1 4 / 0 ( < . 5 。相 关 性 分 析 结 果 显示 : 期 HC 早 C组 肝 组 织 中 ,- G bF F表 达 与 MV D值 呈
正 相 关 (一0 8 8 P 0 0 ) Hp 表 达 与 MVD值 呈 正 相 关 ( 0 6 5 P 0 0 ) bF r .0 , < . 1 , a r .4 , < . 5 ,—GF表 达 与 Hp 表 达 亦 呈 正 a
为 5. (/ 4 , 7 1 8 1 ) 明显 高 于 慢 性 乙 肝组 的 2 . ( 4 7 ) 乙 肝 后 肝 硬 化 组 的 2. (0 7 ) P 00 ) 0 0 1/ 0 和 8 6 2 /0 ( < . 5 。早 期 HC C组 肝组 织 中 bF F + 一 ¨ ) -G ( 阳性 表 达 率 为 8. (2 1 ) 明显 高 于 慢 性 乙 肝 炎 组 的 5. ( 7 7 ) 乙肝 57 1/4 , 29 3/0和
中图分类 号 : 757 R 1. 2 R 3. ; 52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00 29(000-00 -0 10 - 2421)4 04 6
Cln c p t 0 0 i i n fc n e o i i 0 a h l g c S g i i a c fCD3 b FGF 4, —
相 关 ( 一0 6 9 P O 0 ) r . 2 , < . 5 。病 理 检 查 结果 示 : 期 HC 早 C组 肝 组 织 中 C 3 呈 广 泛 、 隙 状 强 阳性 表 达 , 在 慢 性 D 4 窦 而
乙肝 组 及 乙 肝 后 肝 硬 化 组肝 组 织 中肝 窦 多 为 呈 阴 性 。结 论
肝细胞癌CT表现、病理分级与CD34表达的关系研究
肝细胞癌CT表现、病理分级与CD34表达的关系研究聂东雷;陈亚晗;陆玉敏【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CT表现及病理分级与CD34表达的关系.方法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在病理科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50例,所有病例术前行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通过对比癌组织的病理分级、CT表现与CD34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50例HCC患者CT表现中的肝癌大小、动脉期血管强化与CD34表达有关(P<0.01),而肿瘤的边缘、肿瘤内出血坏死、侵袭转移与CD34表达无关(P>0.05).HCC血供类型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与CD34表达无关(P>0.05).结论 HCC患者CT表现中的肝癌大小、动脉期血管强化与CD34表达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期刊名称】《右江医学》【年(卷),期】2016(044)006【总页数】4页(P639-642)【关键词】肝细胞癌;病理分级;CD34【作者】聂东雷;陈亚晗;陆玉敏【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5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肝细胞癌(HCC)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肝癌发病率位于肺癌和胃癌后排第三位,而其所致的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仅次于肺癌[1]。
CT是目前肝癌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不仅可以观察肝癌的形态、大小及其对周围邻近组织的关系,更能通过增强扫描来观察肝癌的血供状况;对肝癌的检出、定性、分期及治疗后复查具有重要意义[2]。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CD34是肝癌诊断的代表性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之一。
笔者拟通过研究HCC的CT表现与CD34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HCC的CT表现与CD34表达的内在关系,为肝癌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22~74岁,中位年龄51岁。
CD11c和MHC-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CD11c和MHC-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张楠楠;石海;许建明;胡乃中【摘要】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的数量及成熟情况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肝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DCs特异性标志CDllc、MVD标志CD34以及DCs成熟标志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MHC-Ⅱ)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癌组织中CD11c和MVD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癌组织中MHC-Ⅱ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MVD与MHC-Ⅱ呈负相关性(r =-0.480,P<0.01),而与CD11c则无明显相关性.癌组织中各项指标的表达与肝癌的转移、TNM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CD11c、MHC-Ⅱ的表达与肝癌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MVD的高表达与浸润性DCs的成熟度呈负相关性,提示增加DCs的成熟度可能成为肝癌抗血管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51)003【总页数】5页(P388-392)【关键词】肝细胞癌;树突状细胞;肿瘤微血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免疫组化【作者】张楠楠;石海;许建明;胡乃中【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病死率高,治疗效果差,易复发与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首要因素[1]。
因肝癌是典型的多血管肿瘤,在其生长与转移中离不开肿瘤血管提供的营养物质及氧气。
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直接反映了血管生成情况。
前列腺癌组织中Wnt5a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的相关性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4.23.0670·临床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Wnt5a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的相关性刘彼得,李循,王书恒,贾宏亮,张小安,李九智Correlation Between Wnt5a Expression and Vasculogenic Mimicry in Prostate CancerTissuesLIU Bide, LI Xun, WANG Shuheng, JIA Hongliang, ZHANG Xiaoan, LI JiuzhiDepartment of Urology, Laboratory of Ur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Jiuzhi,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Wnt5a expression and vasculogenic mimicry (VM) in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and analyze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ancer stem cells (CSCs) characteristics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conduct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Wnt5a in 50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and 50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tissue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D133, vimentin, and E-cadherin were detected in the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and CD34/PAS double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VM structures. W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in Wnt5a level between prostate cancer and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tissue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Wnt5a and VM, the relationship of Wnt5a expression and VM,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Wnt5a expression and VM with CD133, Vimentin, E-cadherin.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Wnt5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than i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P<0.05).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Wnt5a expression and VM (P<0.05).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Wnt5a and VM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CD133 and vimentin (P<0.05). Wnt5a expression and VM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leason score, vas deferens invasion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P<0.05) of prostate cancer, and VM was also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 stage of prostate cancer (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Wnt5a in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is elevated and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VM formation. Wnt5a expression and VM are correlated with cancer stem cell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pression of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marker proteins.Key words: Prostate cancer; Wnt5a; V asculogenic mimicry; Cancer stem cell;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Funding: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 2020D01C121);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 20200309, No. 20210105)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y have no competing interests.摘 要: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Wnt5a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相关性,并评估其与肿瘤干细胞特性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iNOS在不同年龄正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iNOS在不同年龄正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人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验证iNOS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作用。
方法:每个年龄组(20-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以上)取心脏左前降支中的一段,每组正常人群及患者各2个。
制成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结果:iNO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结论:iNO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中的表达高,说明iNO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iNO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是内皮舒张因子产生减少及内皮细胞受损,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沉积,从而引起血管壁增厚乃至管腔狭窄,血管张力增加。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体内的主要舒血管活性物质,具有维持血管张力,调节血压,扩张冠状动脉,调节心肌收缩与舒张[1],增加心肌供血等作用。
在体内,NO 主要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催化L-精氨酸产生。
NOS在体内广泛分布[2],其中血管内皮细胞是最为集中的部位[3]。
NOS 主要有三种不同的亚型[4]:神经型NOS(nNOS)、诱导型NOS(iNOS)及内皮细胞型(eNOS)。
当内皮细胞受到炎症等细胞因子刺激时,iNOS 会受刺激诱导而开始表达[5]。
iNOS一经表达,即具有高度的活性,且持续时间长,催化生成较高浓度的NO,参与心血管的许多病理过程[6、7]。
本次实验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iNOS在冠状动脉血管内皮中的表达,验证iNOS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作用。
1 材料1.1 冠状动脉样本取自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眼睑霰粒肿的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1,CD34,vWF的病理分析
眼睑霰粒肿的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1,CD34,vWF的病理分析张文忻;丁运刚;李永平【摘要】目的:观察CD31、CD34和vWF在眼睑霰粒肿新生肉芽组织不同区域微血管的表达,探讨其在炎症性血管形成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眼睑霰粒肿手术切除的肉芽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血管内皮细胞CD31、CD34、vWF的表达.结果:霰粒肿肉芽组织中,CD31表达于所有血管内皮细胞,着色弱到中等强度,CD34在所有的血管内皮细胞均有强着色的阳性表达,且在霰粒肿毛细血管形成比较活跃的浅层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芽表达增强.vWF在浅层肉芽组织毛细血管芽不表达,由肉芽组织浅层至深层血管表达逐渐增强.结论:CD31、CD34和vWF在肉芽组织血管形成模型中的表达存在差异,CD34表达增强是血管形成活跃的重要标记,vWF是血管内皮细胞静止的标记.【期刊名称】《眼科学报(英文版)》【年(卷),期】2010(025)001【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血管形成;霰粒肿;肉芽组织;免疫组化【作者】张文忻;丁运刚;李永平【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60;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60;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60【正文语种】中文生理性或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常见于炎症、肿瘤、缺血和创伤愈合等病理生理过程,在机体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作用中占重要地位。
眼睑霰粒肿是一种典型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富含新生血管的炎性肉芽组织可突破睑板,到达睑结膜上皮下或上皮外。
炎性肉芽组织为局部慢性炎症刺激所致的组织增生,由浅层至深层血管形成活跃程度不同,血管类型亦不同,是研究血管形成的良好模型。
尽管对肉芽组织研究的文献颇多,但对眼睑霰粒肿肉芽组织的血管形成中血管内皮细胞标记CD31、CD34、vWF的表达特点至今未见报道。
CD34在胎儿头皮毛囊中的表达
[收稿日期]2010 06 20[基金项目]安徽省第四批优秀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8040106819);2010年中华医学会-欧莱雅中国人健康皮肤研究项目[作者单位]1.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安徽蚌埠233004;2.蚌埠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安徽蚌埠233030;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苏南京210029[作者简介]李洪州(1980-),女,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张汝芝,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副主任医师,教授.[文章编号]1000 2200(2010)12 1207 04基础医学CD34在胎儿头皮毛囊中的表达李洪州1,2,薛东章1,2,张汝芝1,朱文元3[摘要]目的:观察胎儿头皮毛囊中CD 34的表达。
方法:获取因胎儿畸形引产的胎龄8个月的死亡2h 胎儿头皮,分成2份。
1份制备冷冻切片,CD 34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摄片;另1份无菌处理,消化头皮获取游离毛囊,制备毛囊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结果: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CD34主要表达于胎儿头皮的毛囊外根鞘隆突区,也见于毛球处、表皮基底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CD 34+细胞占毛囊总数的8.54%~13.04%。
结论:胎儿头皮毛囊隆突区有较多的CD 34+细胞,推测该部位为毛囊干细胞的居处。
部分毛囊中部、毛球处出现CD34+细胞,提示不同毛发周期,干细胞或其直接子代的居所发生变化。
胎儿表皮基底层存在均匀分散的CD 34+细胞。
[关键词]胎儿;头皮;CD34;表达[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 714.5 [文献标识码]AExpression of CD34i n the follicles of fetal scalpL I H ong zhou 1,2,XUE Dong zhang 1,2,Z HANG Ru z h i 1,ZHU W en yuan 3(1.D epart men t of D erma t o logy,T he F irst A ff ili ated H osp it al of B engbu M edical Colle g e ,B engbu A nhui 233004;2.D epart m ent of Pharmaco logy,B engbu M ed ical Co llege ,Bengbu A nhui 233030;3.D e p ar t m ent of D er m atology,The F ir stA ff iliate d H o s p ital of N anjing M edical Universit y,N anjing J iang su 210029,Chi na)[Abstract]O bjective :T 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 f CD 34i n fe tal scalp .M ethod s :T he f e tal scalp w ith fo lli c les w as fro m a fetus (at eight m ont hs of gestati onal age)w it h i n 2h o f his dea t h after an abortion due to abno r m al deve l op m en t .T he ti ssue w as divided i nto t wocop i es .An equa l part w as prepa red f o r t he frozen secti ons labe led by CD34i m m unofl uorescence and observ ed by laser confoca l m i croscope .A no t her par tw as d i gested by co llagenase type for harvest o f free hair fo lli c les ,wh ich w ere furt her l y treated by trypsin f o r ce lls suspensi on .T he ha ir follic l e ce lls we re assayed by flo w cyto m e try .R esu lts :CD 34w as m a i nly expressed i n the outer root sheath bug le area o f ha ir fo lli c le under confoca lm i c roscopy ,a m i no rity w as seen i n t he ha i r bul b and the basilar pa rt o f epider m is .T he data fro m flow cy to m etry de m onstrated that CD 34positi ve ce lls accounted for 8.54-13.04percentages o f tota l i so lated fo lli c le cells .Conc l u sion s :M ost CD 34po siti ve ce lls a re l oca lized at the bu l g es o f ha i r fo lli c le wh i ch is presu m ed as the residence of fo llicle stem ce lls .T he presence o f CD 34positive cell s i n t he follicu lar m i ddle part and lo w er part a round ha ir bul b ,suggests t he locati ons o f stem ce lls and the ir i m m ed i a tely progenies va ried a long w it h the ha ir cycle .Fu rt her m ore ,CD 34positi ve cell s equably scatter at the bas ilar part o f ep i der m i s i n the fa tal sca l p .[K ey words]feta ;l scalp ;CD 34;expressi on毛囊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组织,在其外毛根鞘隆突区存在一定数目的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多能性、高增殖能力和休眠的特性[1]。
【衡道丨笔记】肺和胸膜肿瘤病理体系化课程学习笔记(四)
【衡道⼁笔记】肺和胸膜肿瘤病理体系化课程学习笔记(四)由复旦⼤学附属肿瘤医院朱雄增教授倾情呈现的《肺和胸膜肿瘤病理体系化课程》现已上线「衡道研习社」⼩程序。
肺恶性上⽪性肿瘤(⼆)鳞状细胞癌和鳞状分化的癌课程中都有哪些知识点讲:肺恶性上⽪性肿瘤(⼆)鳞状细胞癌和鳞状分化的癌今天,跟着复旦⼤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郑强⽼师的学习笔记,⼀起来复习下第四第四讲:吧!复旦⼤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郑强肺和胸膜肿瘤病理体系化课程肺恶性上⽪性肿瘤(⼆)第四讲鳞状细胞癌和鳞状分化的癌2015年WHO 鳞癌分类鳞状细胞癌⾓化性鳞状细胞癌⾮⾓化性鳞状细胞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浸润前病变鳞状细胞原位癌1、鳞状细胞癌常见⾓化和/或细胞间桥,或表达鳞状细胞标记⽽形态学为未分化⾮⼩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发病率现低于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20%,男⼥⽐为 2.1:1;与吸烟关系密切;接触重⾦属、氡和砷与鳞癌发⽣相关;HPV感染也与鳞癌相关;病理表现肿瘤⼤多位于主⽀⽓管或叶⽀⽓管,约1/3位于周边区;⼤体上,肿瘤灰⽩质脆;当纤维组织显著增⽣,质地变坚实;⼤者中央可有坏死和空腔形成;可堵塞⽀⽓管腔;镜下,依据有⽆⾓化、⾓化珠和/或细胞间桥区分为⾓化性和⾮⾓化性⾓化性和⾮⾓化性鳞癌,依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异型性⼜可区分为⾼、中和低分化;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p40,p63,CK5或CK5/6,不表达TTF1(⾮⾓化性鳞癌偶尔可局灶性弱表达TTF1)。
鳞状细胞癌的遗传学改变存在许多染⾊体区的频发性扩增或丢失肺鳞癌中涉及的基因:SOX2扩增约20%TP63扩增达88%PIK3CA扩增约40%PIK3CA突变 3.6-6.5%PTEN突变 10%AKT1突变达7%2、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aso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形态学上缺乏鳞状细胞特征⽽免疫组化上表达鳞状细胞标记物;瘤细胞⼩,似基底细胞,排列成分叶状,周边呈栅栏状;> 50%,按WHO定义应归⼊基底样鳞癌;肿瘤内可有⾓化性和⾮⾓化性鳞癌成分,但基底样成分>免疫表型与⼀般的鳞癌相同,不表达TTF1,也不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CD56);分⼦遗传学上则不同于⼀般的鳞癌;基底样鳞癌的预后⽐其他⾮⼩细胞肺癌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OS、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10例声带非典型增生中iNOS和CD34的表达,并检测MVD。
结果3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0.33%(25/30),声带非典型增生中iNOS 的阳性表达率为10%(1/10)。
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和声带非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24/30),30%(3/10)。
iNOS、CD34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喉鳞状细胞癌和声带非典型增生中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3.45±10.06、21.34±6.3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iNOS、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CD34可促进血管形成,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因此,选择性抑制iNOS和CD34可望成为基因治疗喉鳞状细胞癌的新思路。
【关键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CD34;喉鳞状细胞癌;血管形成;免疫组织化学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and CD34 and their roles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Method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Elivision method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s of iNOS and CD34 in 30 cases of LSCC and 10 cases of vocal cords atypical hyperplasia (VCAH), and the 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 was measured as well.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were 80.33% vs 10% for iNOS, and 80% vs 30% for CD34, respectively in LSCC and VCAH. The MVD was 43.45±10.06 for LSCC, and 21.34±6.31 for VCAH.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s of iNOS and CD34 and in MVD between LSCC and VCAH (P<0.05,P<0.001).Conclusion There are high iNOS and CD34 expressions in LSCC which suggest new agniogensis, and iNOS and CD34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incidence,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LSCC.Key words: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CD34;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giogensis; immunohistochemistry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增高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1~2]。
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为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新生血管化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喉鳞状细胞癌中iNOS和CD34的表达水平和检测微血管密度,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1995—2005年经病理证实的喉鳞状细胞癌30例手术标本。
本组病例中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龄57.3岁,临床分型:声门上型3例,声门型25例,声门下型2例;临床分期按国际抗癌协会1997年修订的TNM分类及分期:T14例,T215例,T39例,T42例;N019例,N17例,N24例;Ⅰ期2例,Ⅱ期19例,Ⅲ期6例,Ⅳ期3例;组织学分级:高分化鳞癌18例,中分化鳞癌7例,低分化鳞癌5例。
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10例声带非典型增生(vocal cords atypical hyperplasia,VCAH),平均年龄45.6岁。
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
1.2 方法标本经固定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作3μm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切片脱蜡至水化,3%过氧化氢孵育10 min,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蒸馏水冲洗,PBS浸泡3次×2 min,微波炉抗原修复(95~98 ℃),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1:100 iNOS和1:150 CD34单克隆抗体,37 ℃孵育30 min,或4 ℃过夜,用普通小鼠IgG及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及空白对照,PBS冲洗3×2 min,滴加增强剂(A),37 ℃孵育30 min,PBS冲洗3次×2 min,滴加生物素聚合物(B),37 ℃孵育30 min,PBS冲洗3次×2 min。
二氨基联苯胺显色,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观察照相。
1.3 染色结果判断阳性细胞为呈棕黄色颗粒的阳性反应产物。
每张切片在高倍显微镜下(200倍)随机选择5个视野,计算每个视野阳性细胞率,取平均值作为该标本的阳性细胞率。
iNOS、CD34表达结果分为:(1)阴性(-):无阳性细胞或有散在阳性细胞,阳性细胞率<10%。
(2)阳性(+):切片中阳性细胞率>10%。
按Weidner法进行微血管计数,任何被CD34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的内皮细胞或细胞簇作为一个微血管计数,这些血管之间必须要有清楚的分离,先在40倍光镜下挑选微血管分布最密区域,200倍视野下计数5个不重复视野中的阳性血管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每例的MVD。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t检验;所有数据在SPSSl1.0统计软件上进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iNOS主要表达于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内,少数表达于细胞核,iNOS表达阳性的细胞分布无明显规律,阳性细胞分布不均,癌巢周边及浸润前缘细胞密集,癌巢中央特别是有明显角化的细胞表达低。
iNOS在喉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80.33%(25/30)。
iNOS在声带非典型增生细胞内仅1例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1/10)。
iNOS在喉鳞状细胞癌及声带非典型增生的表达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
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80%(24/30)。
CD34在声带非典型增生细胞内的阳性表达率为30(3/10)。
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及声带非典型增生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
喉鳞状细胞癌及声带非典型增生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43.45±10.06,21.34±6.31,两者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
表1 iNOS、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及声带非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3 讨论一氧化氮(NO)是近年来发现的生物体内重要的细胞内信使分子,分子量极小,但在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多种疾病,特别是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一氧化氮合酶是催化NO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正常组织中很少表达,可由炎症、缺氧等刺激因素诱导巨噬细胞、炎性中性粒细胞及肿瘤细胞等产生。
目前已知体内有3种NOS,其分别为神经型(nNOS),内皮型(eNOS)和诱导型(iNOS)。
nNOS、eNOS属于结构型NOS(constructiveNOS,cNOS),其活性变化受Ca2+和钙调蛋白调节,又称钙离子依赖型。
一般认为,cNOS催化生成的NO主要参与维持血管舒张和神经信息传递等;而iNOD不受Ca2+和钙调蛋白调节,生理状态下不具备活性,但在各种刺激因素下诱导活化,参与多种病理过程[2]。
近年来人们在对NO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中发现,NO合成关键酶NOS与肿瘤的生长有直接关系。
即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存在活性增高的现象。
NO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增强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
肿瘤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基础,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需要新生血管化参与,大量的血管形成是喉鳞状细胞癌向周边发展侵袭的必备条件。
有研究表明VEGF、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高表达,与血管形成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iNOS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有高表达,提示iNOS参与了喉鳞状细胞癌的血管形成过程,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具体机制可能是iNOS催化产生的NO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或是iNOS及其催化产生的NO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形成,活性增高,通过与内皮细胞上的特殊受体作用,直接刺激内皮细胞分化增殖和迁移,促进血管构建及生成,加快基底膜降解,诱导内皮细胞细胞膜成窗,促进内皮细胞移动,即直接参与了血管形成过程;并通过增强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浆纤维蛋白外渗形成血管外纤维蛋白基质,为血管生成过程中多种细胞迁移提供一个纤维网架[3~5]。
有研究证明,在角膜肿瘤血管模型研究显示,给兔饮用含有NOS抑制剂N 硝基 L 精氨酸的水后,肿瘤新生血管减少,体积缩小,敲除iNOS基因的小鼠接种B16 F1细胞后,成瘤率降低,并伴有VEGF表达降低[6]。
血管生成CD34存在于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它能通过抗体与其相应的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增加内皮细胞的化学趋向性,促进血管内皮的分裂和毛细血管出芽生长,诱导蛋白溶解酶生成,有利于内皮细胞穿过基质,促进新生血管形成[7~8]。
因此,CD34被认为是血管最特异的标记物,因此CD34的含量变化直接反映了喉鳞状细胞癌血管的多少。
本组的结果表明喉鳞状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声带非典型增生,提示喉鳞状细胞癌有明显的血管新生,在癌巢周边及浸润前缘血管新生更加明显,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有关,丰富的血管不仅增加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几率,而且还可以沿邻近与毛细血管伴行的淋巴管,进一步促进经淋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