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议论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四川成都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1篇(2003—2020)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四川成都说明文阅读11篇(2003—2020)目录摩诃池,消逝的仙湖(2020年) (2)中国古人爱“海淘”(2019年) (3)漫话围棋(2017年) (4)猴年说猴(2016年) (5)位次的讲究(2015年) (7)椅子改变中国文化(2012年) (8)城市绿墙(2011年) (10)低碳生活处处可为(2010年) (11)城市视觉污染(2006年) (12)人类的手(2006年) (14)受人青睐的绿色食品(2005年) (15)摩诃池,消逝的仙湖(2020年)①陆游曾有诗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
”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
②摩诃池始建于隋朝,故址位于现天府广场至人民公园一带。
582年,蜀王杨秀建府城,命人在城内取土,留下巨大土坑,雨水渐积,终成大湖。
一位西域僧人见此湖而生感慨:“摩诃宫毗罗。
”“摩诃”指大,“宫毗罗”为龙,此语谓湖大有龙,故当时人们将此湖命名为“摩诃池”。
③摩诃池曾是成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
唐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常至摩诃池泛舟游览,宴饮聚会。
杜甫寓居成都时,便是摩诃池的常客。
五代时,摩诃池成为皇家宫廷后苑,被扩大至千余亩。
彼时的花蕊夫人甚爱摩诃仙境,将其写入多首《宫词》。
宋时,摩诃池重回民间,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水波潋滟,游人如织。
“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陆游常在摩诃美景中流连忘返。
④《北梦琐言》载:“韦皋镇蜀,常饮于摩诃之池。
”唐代地方官韦皋,不仅喜爱摩诃池的风光,还对摩诃池进行了改造。
韦皋将解玉溪之水引入摩诃池,他的继任者又将金水河与摩诃池相连,河湖水网得以贯通。
以摩诃池为枢纽,成都城内的水路交通系统最终形成,并与城外的锦江相连。
此后,城内城外,水路连通,水上运输日益成为成都工商业的主要运输方式。
⑤摩诃池还在战乱年代庇佑了一方百姓。
唐咸通十一年,南诏国军队攻成都,城郊百姓入城避难。
人口骤增,加上困守日久,致城内井水枯竭。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说明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说明性文章,完成各题。
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重现人间马思嘉①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对贺兰山东麓古代文化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贺兰山苏峪口生态保护区内的一处山坡上,发现大量闪着神秘光泽的细白瓷碎片,以及部分从流沙中浮现的窑炉遗迹。
②a据调查,瓷窑遗址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13处窑炉。
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围绕1号和2号窑炉进行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揭开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出土大量精细白瓷产品和各类窑具,并在窑场周围发现开采瓷土、石英、煤、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
③专家介绍,两座残高逾两米的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历经千年风雨,保存完好的风道、火膛、窑室、烟囱等遗迹揭示了当时高超的窑炉建制。
b作坊遗迹还包括瓷土粉碎、贮存、拉坯、上釉、晾坯等痕迹,反映了较为完整的制瓷工艺流程。
④今年2月15日,c国家文物局将这一考古新发现作为2023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发布。
2月22日,宁夏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据考古专家推断,这一窑址始建于西夏早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⑤d苏峪口瓷窑址项目负责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朱存世说,窑址废弃后就被山上流沙掩埋,后期人类破坏极小,因此是全国瓷窑址作坊遗迹保存最好的窑场之一。
(选自《半月谈》2023年第8期,有改动)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发掘苏峪口瓷窑完整作坊遗迹的时间是2017年。
B.现已发掘的两座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高两米,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C.考古专家认为,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建于西夏早期,是国内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精华版)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专题报告刘瑛一、试卷结构及分值分析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为A卷(100分)和B卷(50分)。
A卷100分,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包括基础知识和课内文言文,共6个小题18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2分,包括文言文翻译4分,默写6分,A卷现代文12分,作文60分。
B卷50分,包括课外诗歌鉴赏4分,课外文言文12分,名著阅读4分,现代文阅读18分,语言运用12分。
近两年作了一定修订,A卷基础知识部分增加1个小题,病句的辨析,分值为3分,即选择题由原来的18分变为21分;A卷现代文阅读减少1个小题,总分值由原来的12分变为9分。
A卷第1题:(基础知识)字音分析:考查考生辨识易误读的字音。
从材料的选择来看,都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字词,无生僻字词;从要点来看,主要是平翘舌、边鼻音、前后鼻韵、多音字和四川人易误读字为主;从考查的形式来看,2013年形式略有变化,改变了过去沿用的在具体语境中考查的方式,直接列举四组考查对象,每组三个词,兼顾词语和成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语音字词的积累和川音误读字的训练。
第2题:(基础知识)字形分析: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正确识记。
近五年字形试题都提供了辨识字形的具体语境。
语句均选自教材,词语大都是“读一读,写一写”所涉及的。
都设置了三个错误项,每项中包含一至二个错别字。
这些错别字都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同时在没有错别字的选项中也设置了易写错的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干扰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词语语意的把握和在语境中的灵活理解,训练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
第3题:(基础知识)成语分析: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理解并恰当运用成语的能力。
考查材料主要来自教材和生活中容易误用的成语。
有以下几个易错点:搭配不当、望文生义、褒贬不当和错用对象等。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课内重点词语的积累,更要培养学生收集、积累课文和生活中的词语的习惯。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课件1
10.第③段中加点的“极易”一词能否换成“容易”?为什么? 不能。“极易”指“非常容易”,准确地说明了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 健康的危害之大。
一、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概括 【经典题型】概括说明对象及特征。 【思路点拨】(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2)抓首括句和 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3)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 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经典题型】 概括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②“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 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 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 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思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 依依惜别,赠枝叶留恋,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 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D.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答案】 C 【点拨】 C项中的这两句诗是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 形象具有诗化、 情态化的特征的,主要针对的是建筑形 象美。
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3.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2014·四川雅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
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 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只欲栏边安枕席,夜 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 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会触景生情, 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结构、考点、分值
成都中考语文试题试题结构及考点分值
A卷(100分)
一、选择题(24分)
(一)基础运用(12分)
1、语音正误判断。
(材料教材内)
2、字形正误判断。
(材料教材内)
3、成语运用正误判断。
(教材内成语,课外语境)
4、辨析并修改病句。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5、选句中的文言实词与7—9年级6册学过的同个(几个)实词的不同意思(及用法)的判断。
6、选句中的文言虚词与7—9年级6册学过的4个虚词的不同意思(及用法)的判断。
7、对句子翻译理解的判断。
8、(1)对选段内容和写法分析的判断;(2)对选段内容句子词语理解及作用的判断。
(3)对古代诗歌及散文句子朗读节奏的判断。
三、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6分)(教材内)。
9、古诗、文名句默写(教材内、附录)
(1)上下句默写(2分,三选二)
(2)四句诗的全诗默写。
(4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0分)
(一)议论文(二)说明文
五、作文(60分)命题
B卷
一、课外诗歌赏析(4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三、名著及课外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18分)
1、小说
2、散文
四、语言运用及综合性学习(12分)
1.综合性学习
2.口语交际
3.材料探究
4.地域文化
5.信息概括等。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 专题三 多文本阅读 课时1 说明文阅读
。
④下定义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可以互换顺序,其意不变,而作诠释则
不能。下定义:“是”字两边的语句能互换。作诠释:“是”字两边的
语句不能互换。
考点 4 分析说明结构及思路(10年3考)
成都设问学考点 1.(2020成都A卷12题)如要在第①段末尾加上一句话,下面哪句更合适? 请联系全文,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骄傲:摩诃池, 我们的仙湖! B.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兴奋:摩诃池, 它在哪儿呢? C.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疑惑:摩诃池, 咋没听过喃?
教材创新设问 1.(八上《中国石拱桥》教参“问题探究”)说明文讲究严谨、科学,重 视段落内部结构的清晰、有序。本文段落内部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如第1段、第5段和第9段都可以说是总分结构,但具体结构 有所不同。第1段以第1句为总说,点明石拱桥的形状像是虹,接下来第2、 3句分别举神话与诗文中的例子,分别具体说明石拱桥与虹的“关系”, 要言不烦,结构清晰。
2.(八上《苏州园林》教参“问题探究”)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绘画,并 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
教材创新设问 3.(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节选)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 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参考答案】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 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 的语言”就是物候。
象的重要因
素。
教材创新设问
说明方法
例句
作用
列数字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 ,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 天。
四川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四川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四川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要提高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的得分,就要通过不断地阅读练习掌握议论文阅读技巧,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大家阅读练习。
四川中考议论文阅读原文:①知识领土不是按照国家主权划分,而是...要提高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的得分,就要通过不断地阅读练习掌握议论文阅读技巧,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大家阅读练习。
四川中考议论文阅读原文:①知识领土不是按照国家主权划分,而是依据知识创造的先占性和市场占领的范围来确定。
知识创造的先占权也被称为知识产权,知识占领的市场范围被称为"知识领土"。
一个国家如果在知识方面没有创造,或者在时间上落后,那么无论这个国家主权领土的面积多么辽阔,人口多么众多,也不能拥有知识领土。
②全球知识领土面积最大的,大概要属美国人比尔盖茨。
这个美国人拥有的知识领土范围,超过了整个俄罗斯。
不仅是因他的"视窗"覆盖了使用计算机的所有人群,还有权要求所有国家法院的法官们作为"国防军",维护他的知识领土。
③知识领土既不能不顾天赋,也不可能白送,而是由脑力劳动创造。
开拓出来以后,就被创造者终生拥有。
直到他过世,后人依然继承这部分领土。
如果我们的大脑不创造知识,我们就无法拥有知识领土。
如果我们仅满足于传播知识、讲授知识,也不会拥有任何知识领土。
虽然这些也是劳动,但是这种劳动只会帮助知识领土的创造者巩固和维护其领土,我们仅能获得少量的传播费和讲授费而已。
④如果我们的大学不创造知识,企业不发明新技术,实验室不申请新专利,工程师搞不出新技术成果,我们就如同无家可归者:在人家仪器设备的屋檐下过夜,捡人家发明吃剩的残羹剩饭充饥,用人家技术穿烂的旧衣御寒,套人家换代产品丢弃的烂鞋跛行。
即使这样,我们也无法长期生存,因为人家的卧榻之侧,容不得我们安睡。
⑤我们伟大的祖先,如果不是在知识丛林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获得四大发明,如果没有先秦诸子百家在思想乐园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也没有《孙子兵法》的神来之笔,没有《清明上河图》中的"鬼墨神工",如果这一切都没有被创造,我们今天还有什么脸面,面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国人?如果我们今世不创造知识、不贡献思想、不丰富文化,我们将忍看子孙后代在人家的知识领土上沦为"无国籍人",忍痛让自己的后人在知识产权代表的财富面前再做"无产者"。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 专题三 多文本阅读 课时2 议论文阅读
思维导图串方法
考点 2 补写、分析论据(2018)
成都设问学考点
(2018成都A卷11题)在第⑥自然段英国人戈登描述曾国藩长相的文字后, 原稿还有下面一段资料的引用,被作者修改文章时删除,请分析作者删 除的理由。
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 一行。”
创新设问看趋势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特征 标志
作用
引用名人的言论、古语、谚语、俗语,以及公众所 认可的道理、定理、公式等。 “……说”“俗话说”、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 用……的名言或俗语,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论 点,使论证更概括、深入,更具权威性,增强文章 的说服力。
①真实。所举例子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例子才具 有说服力。 ②典型。举例论证不在于所举事例的多少,而在于所举 事例是否典型,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揭示问题的本质 。 举例论证 特征 ③新颖。论点和所举事例都要新颖,不能一味地列举很 多文章中已经用过的事例,比如:谈到学习,就举古人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难免会让人感到乏味。 ④充分。充分不是要求举例要多,而是要求所举事例能 透彻深刻地揭示论点的内涵。
教材创新设问 2.(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阅读课文,回答下列 问题。 (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与同学讨论。 (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在文中勾画出来。 【参考答案】(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我 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3.(2023四川南充5题)下列对文本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一起涵养环保理念,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B.垃圾分类不仅关系生活环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体现。 C.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需要环环相扣,前后联动。 D.基层社会组织要擅用技术赋能,让垃圾分类多些新潮味道。
2015-2019成都中考真题之说明文、议论文
2015-2019成都中考真题说明文、议论文专题2015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位次的讲究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
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
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
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
“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
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
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
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
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
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
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
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
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
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
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10.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2分)答:11.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详解)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详解)一、试卷结构及分值分析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为A卷(100分)和B卷(50分)。
A卷100分,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包括基础知识和课内文言文,共6个小题18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2分,包括文言文翻译4分,默写6分,A卷现代文12分,作文60分。
B卷50分,包括课外诗歌鉴赏4分,课外文言文12分,名著阅读4分,现代文阅读18分,语言运用12分。
近两年作了一定修订,A卷基础知识部分增加1个小题,病句的辨析,分值为3分,即选择题由原来的18分变为21分;A卷现代文阅读减少1个小题,总分值由原来的12分变为9分。
A卷第1题:(基础知识)字音分析:考查考生辨识易误读的字音。
从材料的选择来看,都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字词,无生僻字词;从要点来看,主要是平翘舌、边鼻音、前后鼻韵、多音字和四川人易误读字为主;从考查的形式来看,2013年形式略有变化,改变了过去沿用的在具体语境中考查的方式,直接列举四组考查对象,每组三个词,兼顾词语和成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语音字词的积累和川音误读字的训练。
第2题:(基础知识)字形分析: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正确识记。
近五年字形试题都提供了辨识字形的具体语境。
语句均选自教材,词语大都是“读一读,写一写”所涉及的。
都设置了三个错误项,每项中包含一至二个错别字。
这些错别字都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同时在没有错别字的选项中也设置了易写错的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干扰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词语语意的把握和在语境中的灵活理解,训练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
第3题:(基础知识)成语分析: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理解并恰当运用成语的能力。
考查材料主要来自教材和生活中容易误用的成语。
有以下几个易错点:搭配不当、望文生义、褒贬不当和错用对象等。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课内重点词语的积累,更要培养学生收集、积累课文和生活中的词语的习惯。
2015-2019成都中考真题之说明文、议论文
2015-2019成都中考真题说明文、议论文专题2015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位次的讲究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
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
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
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
“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
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
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
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
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
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
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
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
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
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
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10.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2分)答:11.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
精品解析: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022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W ord含答案)语文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丘壑(hè)呢喃(nán)目不窥园(kuī)B. 喷薄(bó)薪金(xīn)草长莺飞(zhǎng)C. 悄然(qiāo)抖擞(sǒu)刨根问底(páo)D. 主宰(zǎi)空旷(kuàng)语无伦次(lún)【答案】C【解析】【详解】C.悄然(qiāo)——qiǎo;故选C。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议论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人格修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低调之美①《菜根谭》有句名言:“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由此可知,“低”既是成功之要诀,又是处世之良方,它演绎出深厚的境界、风范、哲学、修养。
②低调的人,如梅花,暗香浮动;如兰花,清幽出尘;如菊花,有淡然的君子之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低调的人虽寥寥,却构成了世界生动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
③低调是平和恬淡,对人对己,说话处事,不张不扬,不骄不狂。
这样的人,逆境时能忍耐,顺境时知收敛,才高而不自诩,位高而不自傲。
宽以待人,藏愚守拙,也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远离了是非漩涡。
④《左传·昭公七年》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正考父第一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弯腰受命;第二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鞠躬受命;第三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俯身如弓受命,平时顺着墙根小步快走。
看起来虽有些夸张,但正考父的这种谦逊、低调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
⑤先贤有言:“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
”越是经历了风雨的。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张牙舞爪....明他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恰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⑥陈丹青在一次演讲中说:“国外很牛的人站在你面前,害羞得要命。
明明弄了四五十年这个专业,他拼命躲,不讲。
但我们这边不是。
”他感叹当下国内很多搞艺术的人,喜欢自我显摆:“我是艺术家,我是雕刻家,我.是诗人,我是作曲家.……我听了,好害臊。
”⑦适当放低自己,这不仅是一种清净内敛的处事风格,也是一门做人的艺术。
老子讲:“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矜持内敛,谦和有礼,淡泊从容,自然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
⑧内心越深邃丰盈,表面越淡然安宁,内心越肤浅匮乏,表面越浮躁不安。
低调者无需吹嘘,并不是没有吹嘘的资本,而是有了这个资本,却更懂得拥有一颗平常的心。
有内涵、有修养、有自信的人,从不在乎自己低一点而被人瞧不起。
⑨著名学者季羡林,当有人给他各种桂冠之时,他却感到诚惶诚恐,浑身不自在。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课件2
3.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心放慢而 食热豆腐也,以至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豆腐)”中“据说”一词 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 粱那样张扬……”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分析说明文的结构。 2.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3.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
一、说明文的基本结构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又分为三种情形:“总——分——总”式,如 《看云识天气》;“总——分”式,如《苏州园林》;“分——总”式。 2.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如《向沙漠进军》是递进式,依次是沙漠危害——如何向沙漠进军——向
⑤“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唐诗的如此意境当永随 国人。“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 风味似淮南”(清·李调元《豆腐乳》),如此滋味当长存人间。“信知
磨砺出精神 , 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 , 一生知己属贫
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⑥啊,豆腐,识君之味,百味可解!
三、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可以以平 实见长,也可以以生动活泼见长。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几 类: 1.指代性词语:“这”“这些”“这样”“这种”“这类”等。 2.表估计:“大约”“左右”“估计”“大概”“至少”等。 3.表猜测:“可能”“也许”“据推测”。 4.表修饰限制:“之一”“一般”“经常”“目前”“至今”“主 要”“只”(只要、只有)“总”。 5.表程度范围:“最”“很”“几乎”等。 6.表依据来源:“据说”“研究表明”“据……推测”等。
最新中考语文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答题技巧及例文(含答案)
中学阅读答题方法技巧及例文(含答案)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019年四川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9篇
2019年四川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9篇说不尽的萤火虫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经》中“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
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___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
荧光灯的发明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
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
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
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来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
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
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
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
然而城市的亮光千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
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 专题三 多文本阅读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2.议论文阅读
考点 年份
具体设问
把握中
1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中占得先机
心论点 中心论点:①____
与分论 2018 ________________
点 ________________
(2018)
就长远发展来 说,一个人更 重要的是拥有 德行和才华
貌因德而美 ③________ ②_______ __________
2014 成长与成功
体裁 议论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出处 — — — —
—
阅读量 783字 731字 752字 745字
776字
主题
价值导向
保持健康心态,树立 人格修养
正确的价值观。
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 传统文化
化的魅力。
传承和弘扬优秀民间 传统文化
文化。
了解传统礼仪,提升 传统文化
【考情总结】 淡化对文体知识的考查,注重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迁移运用。对文体知识的考查涉及 较少,逐渐摒弃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考查方式,如2023年11题,通过对比分析三 个选项的内容,对接两则语料,判断“衔接句”,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及迁 移运用能力。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命题趋势·新考法分析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考点
补写、 分析论 据 (2018)
年份
具体设问
11.在第⑥自然段英国人戈登描述曾国藩长相的文字后,原稿还有
下面一段资料的引用,被作者修改文章时删除,请分析作者删除的
2018 理由。
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
不能终一行。”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2022年中考语文四川省成都市真题(含答案、解析)
成都市 2022 年中考语文试题A 卷〔共100 分〕第一卷〔选择题,共 24 分〕一、根底学问〔每题 3 分,共 12 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惦.记〔diàn〕翌日〔yì〕哄堂大笑〔hōng〕B.蓦然〔mò〕山涧〔jiàn〕自出心裁〔cái〕C.教导〔huì〕栈桥〔zhàn〕不折不挠〔náo〕D.气氛〔fēn〕热忱〔zhěn〕强词夺理〔qiǎng〕2.以下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如同卷起的涛涛白浪的大胡子。
B.这里除了荣耀,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好似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掩盖着我。
C.大致说来,苏州园林里的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D.一个人,假设对自己亲人的习惯和愿望总是莫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3.以下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挖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赶玩耍,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D.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4.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成都市申办 2025 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乐观创立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C.为了后代能眺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当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加低碳生活方式。
D.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工程,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 5~8 题。
甲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人格修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低调之美①《菜根谭》有句名言:“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由此可知,“低”既是成功之要诀,又是处世之良方,它演绎出深厚的境界、风范、哲学、修养。
②低调的人,如梅花,暗香浮动;如兰花,清幽出尘;如菊花,有淡然的君子之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低调的人虽寥寥,却构成了世界生动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
③低调是平和恬淡,对人对己,说话处事,不张不扬,不骄不狂。
这样的人,逆境时能忍耐,顺境时知收敛,才高而不自诩,位高而不自傲。
宽以待人,藏愚守拙,也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远离了是非漩涡。
④《左传·昭公七年》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正考父第一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弯腰受命;第二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鞠躬受命;第三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俯身如弓受命,平时顺着墙根小步快走。
看起来虽有些夸张,但正考父的这种谦逊、低调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
⑤先贤有言:“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
”越是经历了风雨的。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张牙舞爪....明他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恰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⑥陈丹青在一次演讲中说:“国外很牛的人站在你面前,害羞得要命。
明明弄了四五十年这个专业,他拼命躲,不讲。
但我们这边不是。
”他感叹当下国内很多搞艺术的人,喜欢自我显摆:“我是艺术家,我是雕刻家,我精品是诗人,我是作曲家精品……我听了,好害臊。
”⑦适当放低自己,这不仅是一种清净内敛的处事风格,也是一门做人的艺术。
老子讲:“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矜持内敛,谦和有礼,淡泊从容,自然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
⑧内心越深邃丰盈,表面越淡然安宁,内心越肤浅匮乏,表面越浮躁不安。
低调者无需吹嘘,并不是没有吹嘘的资本,而是有了这个资本,却更懂得拥有一颗平常的心。
有内涵、有修养、有自信的人,从不在乎自己低一点而被人瞧不起。
⑨著名学者季羡林,当有人给他各种桂冠之时,他却感到诚惶诚恐,浑身不自在。
他说:“去掉了辉煌光环,“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
”这是一种参透人生的清醒,阅尽沧桑的悟见,更有包容与豁达的成熟。
⑩低调,不是退缩,不是无作为,而是一种去留无意的胸襟,一种宠辱不惊的豁达。
⑪总而言之,低调是一种淳朴之美,含蓄之美,大雅之美。
(选自《思维与智慧》xx.11,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①段引用“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的作用是什么?3.有人说,在媒体和网络遍布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人知道、被人关注。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低调是一种淳朴之美,含蓄之美,大雅之美。
2.论证了低调既是成功之要诀,又是处世之良方的观点,引出下文。
3.示例一:我反对这种说法。
高调者张扬炒作自己,放大自己,只是为赚足面子,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
精品示例二:我赞成这种说法。
高调者善于炒作自己,推销自己,是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也是追求社会认可的一种自我展示。
(若赞成这一说法不能得满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识人待人慎“爱屋及乌”匡吉①心理学上有一种“光环效应”,即看到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是优秀的,就会认为他方方面面都优秀;与之相应还有“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方面有不良印象,就会对这个人的整体评价偏低。
因此识人待人,须理性客观,全面公正。
②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
“光环效应”或“恶魔效应”,皆属典型的情感旁移。
据《说苑》记载,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询问姜太公拿殷商臣民怎么办。
姜答道:“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遂建议把他们斩尽杀绝。
尽管建议未被采纳,但“爱屋及乌”“恶其余胥”两句成语却广为流传。
③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
因“爱”或“恶”,最终将态度与情绪覆盖到与对象相关的一切,其实很不理性。
“一俊遮百丑”“一丑遮百美”的片面倾向,影响对人或事物本质的认知。
一家企业需要选聘一名总经理秘书,人力资源总监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了推荐,但却无视了被推荐人文笔不佳、爱出风头、不能严守公司秘密等不适合秘书岗位的特点,最终给总经理的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
④使用一名不合适员工造成的后果,可能污染的只是河流;但如果以“爱屋及乌”与“憎屋及乌”的情绪覆盖去识人待人的话,污染的就不仅是河流,而且是污染了整个水源,从而损害了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基因。
⑤与人相处要避免“爱屋及屋”或“憎屋及乌”。
如果喜爱一个人,就觉得这个人一切都是好的,哪怕品行不端、作恶多端、为非作歹的恶人,精品都是自己圈子里的朋友,都要处处袒护,甚至越过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不惜违法乱纪。
某人协助好友贩毒,结果自己身陷囹圄。
如果不喜欢一个人,精品“憎而不知其美”,以为这个人一切皆恶,哪怕他品德高尚、心地善良、作风正派,便处处排挤他,并牵连其周围的所有人。
结果会自陷孤立,即使春暖花开之季也觉冷如三九冬日。
⑥干部用人也要防止“爱屋及乌”或“憎屋及乌”。
如果领导干部一旦对某个人有好感,就对他百般信任、非用不可,甚至连缺点也不在乎,可能就会“带病提拔”;一旦对某个人有成见,一点余地也不留,甚至因为一句话、一件事就坚决不用,极易“因瑕废玉”。
并且,这样的“爱”“恶”如果通过一个人迁移到与其相关的人身上,欣赏一个人就对被他推荐或与他亲近的人也特别好,反感一个人就连跟他同地域、同单位的人也一并打压……这样“推爱”“导恶”,不仅导致用人不公,而且污染整个社会生态环境。
⑦其实,无论识人用人还是交友待人,都应努力规避主观因素的消极影响。
跳出片面、偏执的怪圈,不被所处的位置、特定的情绪所左右,我们必定能看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风景,收获“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人生。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2.第⑤自然段中“即使春暖花开之季也觉冷如三九冬日”这句话如何理解?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阅读文章,请为拒绝“爱屋及乌”这一观点补充一则事实论据。
1.①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②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③与人相处要避免“爱屋及屋”或“憎屋及乌”;④干部用人也要防止“爱屋及乌”或“憎屋及乌”。
2.如果与人相处带着“憎屋及乌”的偏见便会自陷孤立,体验不到人生的温暖幸福。
精品3.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爱屋及乌”与“憎屋及乌”是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基因的破坏,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明朝有个吏部尚书叫王翱,他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京城周边一个地方官吏,女婿请求王翱把他调到京城做官,王翱拒绝了。
成长励志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深挖一眼泉李慧勇①近日阅读,看到一个有趣情节。
据载,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赶路途中,偶然发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写的石碑。
他观赏了一阵,刚准备离开又忍不住返回,然后下马继续研究。
最后,干脆坐下来反复揣摩,竟在碑旁一连坐卧3天。
如此专注,不知者或以为痴,却是成就事业的必然。
②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
”不专不诚,焉能成事?历史上,勾践多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霸业;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书写了不朽篇章。
今天,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历经190次失败,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黄大年凭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拼劲,不舍昼夜、潜心科研,引领中国走入“深地时代”。
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足迹,都刻印着艰辛与执著,专注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
③反观一些人,缺乏尽职履责的恒心和定力,在浮躁中蹉跎了时光,靡费了才干。
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想调岗位、换环境;有的人拈轻怕重、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人怕吃苦,难以静心做事,凡事追求“短平快”。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专注的人,往往能把时间、精力和智慧聚焦于关键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便碰到诱惑、遭受挫折,也能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至成功。
反之,一个精品人如果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干什么都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事实证明,如果无法保持专注,很容易陷入躁动、低效、粗浅的泥淖。
精品④进而言之,专注也体现为一种内心的坚守,一种忘我的情怀。
诗人贾岛“推”“敲”未定,在驴背上想得出了神,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
王国维亦总结过众所周知的求学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凡此莫不表明,无论读书学习还是干事创业,都体现为日积月累、历久弥深的过程,都需要目标专一、久久为功。
⑤涵养专注力,信念与责任感是最好的守护者。
古人说得好:“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信念坚定方能凝神,凝神则能气定,气定而能专注。
而唤醒内心深处的责任意识,时常自警自省,则能抵御外在诱惑、对抗消极散漫。
对个体而言,根除沽名钓誉之心、摈弃急功近利之意、涤荡冒进浮躁之气,才能凝神静气、行稳致远,抵达成功的彼岸。
⑥“用功譬若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
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
排除一切干扰、集中全部精力,始终保持那么一种静气志气、痴劲钻劲,我们就一定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成就生命的丰盈。
(选自《人民日报》)1.第④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足迹,都刻印着艰辛与执著,专注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
”中“任何一个”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请为第②自然段论述的观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精品1.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贾岛醉心斟酌“推”“敲”,而闯入韩愈仪仗队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专注也体现为一种内心的坚守,一种忘我的情怀”这一观点。
2.不能,加点短语表明所有的“成功者的足迹,都刻印着艰辛与执著,专注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表明无一例外,这样更有说服力,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3.示例: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心无旁骛,专注科研,历经多次失败,终于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鼓励的力量梅桑榆①鼓励不是不切实际的怂恿,而是在精神上给进取者以自信,给犹豫者以果敢,给彷徨者以决心,给灰心者以希望。
一言以蔽之,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援助。
②鼓励的作用往往无法估量。
越王勾践兵败之后,被吴军围困于会稽山,他望着身边仅存的五千余名残兵败将,不禁灰心绝望,喟然长叹说:“难道我的命运就这样完结了吗?”大臣文种闻言,对他说:“商汤王曾被拘留于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于羑里,晋文公重耳曾到赤狄部落中去逃命,齐桓公姜小白曾经逃奔吕国,最后他们都能成王称霸,陛下何必如此灰心!”文种一番话使勾践振作起来,他被吴王夫差赦免之后,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灭了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