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杨绛
【人物素材】人间没有永远挥别百年杨绛
【人物素材】人间没有永远挥别百年杨绛
昨日凌晨,105岁的杨绛,长辞人间。或许,在另一个世界,她可以舒一口气:“我们仨团聚了。”
说到杨绛,她的另一个身份可能更为人所知,钱钟书的夫人。他们之间有一句广为人知的情话。在遇见她之间我从未想过结婚,娶她几十年也从未后悔过。这句从未后悔,真是让人再动心不过了。
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书香门第,清逸温婉,知书达理。1932年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她去到了清华。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幽香袭人。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幸运地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钟书。
这一见不要紧,两人竟一见钟情了。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其实,这段缘分早就命中注定了。早在1919年,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去过钱钟书家做客,只是当时年纪小,印象寥寥。但这段经历恰恰开启了两人之间的“前缘”。而且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都是无锡本地的名士,两人的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两家人是真正地“皆大欢喜”。
钱钟书虽然是才子,但是对于生活上的事情却是一窍不通。还常常自叹“拙手笨脚”。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
1935年,杨绛为了照顾钱钟书,放弃自己的学业,跟钱钟书到了英国。也是在英国的时候他们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一个孩子。
钱钟书这样跟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象。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钟书,不过,
高考人物素材中国最后一位被称作先生的女性——杨绛
高考人物素材中国最后一位被称作先生的女性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杨绛杨绛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也是知名学者、文学家钱钟书之妻。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9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9年还在公演。
2019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1911年7月17日,闻名江浙的大律师杨荫杭迎来了自己的第四个女儿,给她取名季康。
在父母的关爱,姐妹的嬉闹中,季康渐渐长大,成了聪颖好学,个性活泼顽皮的孩子,她尤其喜爱读书,父亲因此对她特别钟爱。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这个爱看书的女娃娃,就是后来的杨绛。
对于文学的挚爱,旁人多会介绍钱先生为“杨绛的丈夫”。
也许人多以为,杨先生是在丈夫的感染下,才爱上文学的。实则不然,杨绛的成名,竟比钱锺书更早。她早年所著的剧本,被搬上舞台后,引来好评如潮。二人每每参加聚会,旁人多会介绍钱先生为“杨绛的丈夫”。然而杨先生从未觉得,丈夫是比不上自己的。对于钱锺书的才学,她有着一种真切的钦佩与爱慕。她深知丈夫平日所读的书,早已化为肚里的真学问,自然不必为了眼前的功名而烦恼。
她认为所谓“围城”二字,并不仅仅指方鸿渐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大体上便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钱钟书对她精到的解析极为赞叹,深感“失火我心”。
高考作文必备热点主题素材:“才女杨绛”
高考作文必备热点主题素材:“才女杨绛”
2016年5月25日
杨绛走完了她的百年人生
安静、圆满、豁达、乐观
除了是钱钟书的夫人
她还是难得的文学家、翻译家、戏剧家
在先生四周年忌辰之际
我们摘选了和她有关的50件事
或细微,或重大;或欢欣,或沉痛
无论何种,都是一个世纪的沉淀
希望她文字和经历中
那种安静从容的力量
仍可温暖你的灵魂
01
杨绛本名杨季康,小名阿季,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
一岁时的杨绛
02
父亲对杨绛特别钟爱,她排行老四,在几个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03
杨绛极喜读书,中英文的都拿来啃。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04
杨绛和母亲接触较少,行文中也甚少提及,“我总觉得,妈妈只疼大弟弟,不喜欢我,我脾气不好。”
05
家里的女佣们也说“四小姐最难伺候”,但是杨绛觉得“其实她们也有几分欺我。我的要求不高,我爱整齐,喜欢裤脚扎得整整齐齐,她们就是不依我”。
1927年的杨绛
06
1928年,杨绛十七岁,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07
求学时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她中英俱佳,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
08
杨绛念念不忘清华。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她北上京华,去了清华当借读生。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议论文杨绛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杨绛
编制:钟国光
审核:语文组姓名:
1942年,杨绛任工部局半日小学代课教员,业余写剧本。
1943、1944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1949年3-4月间,钱杨夫妇在任鸿隽家和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
都来函高薪聘请,但他们依然留下来了。
1952年夏,调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任研究员至2014年。
1962年8月14日,迁居干面胡同文研所宿舍(在学部新建大楼内)。9月住北京医院,切
去腺瘤,尚未变恶性。
1965年1月中旬,《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1970月12日,杨绛被下放到干校。
1972年8月,杨绛从头翻译《堂吉诃德》,
[3]
因中断多年,需从头再译。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1974年5月22日,和钱锺书一起迁入学
部7[1]
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号楼西尽头一办公室居住,继续翻译《堂
吉诃德》。译家。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1981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
语、《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2014年已累
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1986年,她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称心如意》,
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我的姑母》、《记钱锺书与围城》。还在公演;杨绛93岁
为完成女儿心愿写了回忆一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
活的《我们仨》,风靡海内外,边》在巴黎出版。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书哲理散文集
关于杨绛的作文
关于杨绛的作文
杨绛,一个永远年轻的作家。
杨绛,这个名字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并不陌生,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和学者。她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她的一生中,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和学者。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杨绛,原名杨季康,1915年出生在南京,是中国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妻子。她的文学才华早在年轻时就展露无遗,早年间即以《寄小读者》等文学作品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她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我们仨》、《洗澡》等作品最为著名。她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除了作为作家的身份,杨绛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和学者。她曾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经典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等,为中
国读者介绍了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她的翻译作品以其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和优美的语言风格而著称,为中国文学界的国际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她还在文学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杨绛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而又充满故事。她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和成就让人敬佩,她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更是让人感动。她以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书写了自己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人生。她的作品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考人物作文素材杨绛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
杨绛:百年美丽人生
【人物档案】
杨绛,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1932年 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 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 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 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 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 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 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人物透视】
《围城》的诞生
上海沦陷时期,钱锺书先生被困,回不去联大。 当时,杨绛写的《弄真成假》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 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钱锺书说: “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 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 锺书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收入便更少了。杨 绛便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 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锺书便可以少教些 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 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 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在作家们纷纷忙于各地签售会时,读者却只 有从一本本出版的书里瞥见杨绛的身影。在许多 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 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老旧样式 的家具,始终安之若素。杨绛说:“我家没有书 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 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杨绛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她严格控制饮食,少 吃油腻。她坚持每天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 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后来年岁 大了,就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
杨绛的人物事迹材料
杨绛的人物事迹材料
杨绛,钱钟书夫人,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杨绛人物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杨绛人物简介
杨绛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并认识钱钟书,二人结成夫妇。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1938年,杨绛随钱钟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斯》、《堂·吉诃德》,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中将书稿保护下来。
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八十年代以后的杨绛,没有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尔的写写散文,杂文,回忆短文一类的。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至今还被喜爱她的读者津津乐道。90年代后因为先生钱钟书和钱媛相继生病去世,杨绛基本停止了各种工作。在父女两人相继去世后,她更是隐入深居。一直到她92岁高龄之时,才重新提笔,打
杨绛说过走选择的路作文
杨绛说过走选择的路作文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先生这句话可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啦!
记得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小区里玩耍。那天阳光特别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们在花园里你追我赶,嘻嘻哈哈地闹个不停。
“哎呀,你们等等我呀!”我一边喊着一边努力去追前面的小伙伴。
“哈哈,谁让你跑得那么慢!”他们笑着回应我。
就在这时,我看到花园的角落里有一朵特别漂亮的小花,它独自绽放着,在阳光下显得那么耀眼。我忍不住走过去,蹲下来仔细地看着它。
“哇,这朵花好漂亮啊!”我自言自语道。
小伙伴们也围了过来。
“是挺好看的,不过这有什么呀。”一个小伙伴说。
“可我就是觉得它很特别呀。”我有点不高兴地反驳道。
“哎呀,别管花啦,我们继续玩吧!”另一个小伙伴催促道。
我站起身,看着那朵小花,心里想着:我就是喜欢它呀,为什么他们不理解呢?这就好像杨绛先生说的,世界是自己的呀,我有我自己的选择,我喜欢这朵小花又有什么错呢?我难道要因为别人不喜欢就放弃自己的喜欢吗?那多没意思呀!想到这里,我决定不理会小伙伴们的催促,继续欣赏这朵小花。
我觉得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走自己选择的路,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就像那朵小花,它静静地开在角落里,不在乎有没有人欣赏,它只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我们也应该这样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我的想法,你们觉得呢?
高中作文经典素材:人物事迹篇:杨绛:不争的境界
【人物名片】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杨绛:不争的境界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是英国诗人兰德晚年写出的诗句,被杨绛翻译出来,把它作为《杨绛散文》卷首的题词。而这也正是杨绛内心的写照,她低调内敛,与世无争。
杨绛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精通英语、法语,后来又自学西班牙语,翻译了西班牙巨著《堂吉诃德》。1978年,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正赶上《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此外,杨绛还翻译了大量作品,并创作多篇优秀文章,文字韵致淡雅,独成一派,她的作品《我们仨》深受读者喜爱。
按说作品出版,作者都会忙于到书店签售,可是杨绛却从不肯做这样的事。她说:“我把稿子交出去,关于怎么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而且杨绛出书从来不让书商宣传,她说:“我怕让本来不打
算买我书的人买了我的书,误导读者。”足见她内心的纯净。
2003年,90岁高龄的她千辛万苦整理的《钱钟书手稿集》得以出版,她却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数百万元的稿费和自己的著作权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托管,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有人问她对受奖学生有何要求时,她却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能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议论文杨绛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杨绛
编制:钟国光
审核:语文组姓名:
1942年,杨绛任工部局半日小学代课教员,业余写剧本。
1943、1944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1949年3-4月间,钱杨夫妇在任鸿隽家和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
都来函高薪聘请,但他们依然留下来了。
1952年夏,调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任研究员至2014年。
1962年8月14日,迁居干面胡同文研所宿舍(在学部新建大楼内)。9月住北京医院,切
去腺瘤,尚未变恶性。
1965年1月中旬,《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1970月12日,杨绛被下放到干校。
1972年8月,杨绛从头翻译《堂吉诃德》,
[3]
因中断多年,需从头再译。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1974年5月22日,和钱锺书一起迁入学
部7[1]
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号楼西尽头一办公室居住,继续翻译《堂
吉诃德》。译家。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1981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
语、《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2014年已累
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1986年,她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称心如意》,
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我的姑母》、《记钱锺书与围城》。还在公演;杨绛93岁
为完成女儿心愿写了回忆一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
活的《我们仨》,风靡海内外,边》在巴黎出版。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书哲理散文集
杨绛议论文素材
杨绛
杨绛,生于1911年,本名杨季康,中国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译作;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70多年,2014年还
在公演;92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感动了无数人;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2016年5月25日逝世,享年105岁。
人物点睛:淡定而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尾声
对很多人来说,杨绛是女神无疑。她有完美的爱情,幸福的家庭,杰出的成就,而她整个人自始至终都是从容优雅的代名词。作为一代名人,她的人生并不顺风顺水,如何走过战争与动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不争不慌的状态,是杨绛身上最大的谜。
也许答案,就在她自己的阐述里: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从 1994 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生病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 80 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 1997 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 " 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呢。”钱钟书这才溘然长逝,杨绛内心之沉稳、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
近 90 岁时,她翻译了《斐多》,借以惕厉修养自己;在人生边上,她淡定而郑重地写下她自己的尾声.一一 92 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 96 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103 岁,出版《洗澡之后》。
关于杨绛的作文素材
关于杨绛的作文素材
杨绛,原名杨季康,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研究家。她以其深厚
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文学见解,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杨绛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早年曾就读于上
海圣约翰大学,后来赴美留学,学习了西方文学和哲学。在留学期间,她广泛阅读了欧美文学名著,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她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佼佼者。
杨绛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她的代表作品《我们仨》是
一部家庭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这部作品讲述了她和丈夫钱钟书以及女儿的生活点滴,展现了一幅幸福美满的家庭画卷。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描写,她让读者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和幸福。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轰动,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除了文学创作,杨绛还从事了大量的文学翻译工作。她曾翻译了许多欧美文学
名著,为中国读者介绍了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她的翻译作品以其忠实于原著和优美的语言而备受好评,为中国文学界的翻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翻译家,她还是一位文学研究家。她对中国古典
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曾撰写了许多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文学研究成果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扎实的学术功底而备受推崇。
杨绛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她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她的作品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不朽的贡献。
最新-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杨绛的豁达人生 素材
杨绛的豁达人生
2018年7月17日,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的百岁寿辰。在世人心中,她是文学大家钱锺书的妻子,是不幸早逝的钱瑗的母亲;她令无数人手捧《我们仨》泪洒书页,其中的温暖和感动难以言说;她奉献了《唐·吉诃德》的经典翻译,她的这部杰出的译作于1978年被邓小平作为礼物赠与西班牙国王……
在她百岁寿辰时,亲朋好友已经准备好了为她庆贺,她却回应说:“如果有人想给我过百岁生日,那么就替我吃一碗长寿面吧。”生日当天,钱锺书88岁的堂弟钱锺鲁给杨绛打电话,问她办寿辰的事宜,她说:“各自在家为我吃上一碗寿面就行了。”从去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几次问杨绛百岁寿辰如何庆祝,每次答复大同小异:“我依然想在生日那天安安静静度过,该看书看书,该写字写字。”遵照先生的叮嘱,陈众于7月17日携全家和几个朋友一起吃了寿面,算是对先生百岁寿辰的庆贺。
无数网友纷纷响应杨绛的“提议”,以吃寿面的形式庆贺她的生日。一位网友留言说:“杨绛先生是特别可爱的一位老人,她那么心静、恬淡,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先生已创造了生命奇迹,再往前去,依然美丽。她把精彩书写于平淡之间,唯有大师才有如此胸怀!”多家媒体为了不打扰她的宁静,特意提前祝贺并与她进行了笔谈。当记者赞扬她是著名作家时,她淡淡地说:“我没有这份野心,我的作品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杨绛生活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旧式的柜子、桌子,连地面也是水泥的,只有浓浓的书卷气。问及她与钱锺书相关的事情时,她说:“我与钱锺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她回忆说,为了丈夫能专心写好《围城》,她要他减少教课时间,并辞掉保姆,包揽全部家务。“握笔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伤痕累累,一会儿劈柴木刺扎进了皮肉,一会儿又烫起了泡。不过吃苦中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使我很自豪。”
作文素材:杨绛经典语录
作文素材:杨绛经典语录
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钱钟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钱钟书对她的评价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
她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如同一位老人在讲述烟尘往事。
杨绛2016年于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01.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应用示范:与其和人争名夺利,不如静下心来做好自己。杨绛先生说过,“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态,她才能避开人世纷扰,潜心于文学和翻译,最终做出不俗的成就。
适用话题:淡泊、浮躁与踏实
02. 年轻人,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句子点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不会有收获,而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迷茫。”杨绛的这句话基本等同于孔子的后半句。
应用示范:读书,尤其是读好书,能帮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在这个基础上,人的独立思考才更有意义。因此,杨绛先生才会提醒年轻人,“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适用话题:阅读与思考
03.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应用示范:谁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多么坚强,柔软的肌肤在久经磨炼之后就会变成茧。如杨绛先生所言,“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适用话题:挫折、逆境、坚强
04.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应用示范:一旦选定方向之后,必须矢志不移、勇往直前,才有可能抵达目标。如果碰到困难就掉头,那走着走着就会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正如杨绛先生所言,“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杨绛:阴(最新整理)
杨绛:阴
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兴,风一吹,叶子一浮动,真像个轻快的笑脸,可是叶子下面,一层暗层,绿沉沉的郁成一团幽静,像在沉思,带些忧郁,带些恬适.松柏的阴最深最密,不过没有梧桐树、胡桃树的阴广大,荫蔽得多少地亩.因为那干儿高,树枝奇怪的盘折着,针叶聚在一起,阴不宽,而且叫人觉得严肃。疏疏的杨柳,筛下个疏疏的影子,阴很浅,像闲适中的清愁。几茎小草,映着太阳,草上的光和漏下地的光闪耀着,地下是错杂的影子,光和阴之间,郁着一团绿意,像在低头凝思。
一根木头,一块石头,在太阳里也撒下个影子。影子和石头、木头之间,也有一片阴,可是太小,太简单了,只看见影子,觉不到那阴。墙阴大些,屋阴深些,不像树阴清幽灵动,却也有它的沉静,像一口废井,一潭死水般的静,只是没有层叠变化的意味,除非在夜色中,或者清晓黄昏,地还罩在夜的大阴里,那时候,墙阴屋角,若有若无的怀着些不透的秘密。可是那不单是墙阴了,那时墙阴屋阴又罩上了夜的阴。
山阴又宽坦了,有不平的起伏,杂乱的树木。光从山后过来,捎过树木石头和起伏的地面,立刻又幻出浓浓淡淡多少层的光和影,随着阳光的转动,在变换形状,变换位置。山的阴是这般复杂,却又这般坦荡,只是阴不浓密,不紧聚,很散漫的。
烟有影子,云有影子。烟的影子太稀薄,没阴.大晴天,几团云浮过,立刻印下几块黑影,来不及有阴,云又过去了。整片的浓云,蒙住了太阳,够点燃一天半天的阴,够笼罩整片的地,整片的海。于是天好像给塞没了。晦霾中,草像凄恻,树像落寞,山锁着幽郁,海压着愤恨,城市都没在烟尘里,回不过气的样子,沉闷得叫人发狂,却又不让发狂,重重的镇住在沉闷里,像那棵树,落寞的裹在一重皮壳里,像那草,乏弱得没有了自己,只觉得凄恻.不过浓阴不能持久,立刻会变成狂风大雨。持久的阴,却是漠漠轻阴.阴得这般透明,好像谁望空中抛了一匹轻纱,软薄的飏在风里,虽然撩拨不开,却又飘忽得捉摸不住,恰似初解愁闷的少年心情。愁在那里?并不能找出影儿。缺少什么?自己也不分明。蒙在那淡淡的阴里,不是愁闷,不是快活,清茶似的苦中带些甜味.风一吹,都吹散了。吹散了么?太阳并没有出来,还是罩在轻阴里。
杨绛作文素材自己整理的
8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 得到金钱,拥有金钱未必拥有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 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偿。 9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 是艺术 。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 了。 10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11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 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12我只是一滴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所以开不 开研讨会也不是我的事情,读过我书的人都可以提意见。 13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 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 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 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人,又是老人,就好比日 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 “如梦幻泡影”? 但是,尽管这么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 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 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 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们三个或四个 五个不等。只不过各家各个样儿罢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 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 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 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 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 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杨绛
书房里,一张写字桌靠东竖搁,另一张朝南横放。满窗阳光静静地泻进来。
时间是实践最严酷的史官,这十二年,杨绛那纤弱的身体承担了人们无法想象的沉重痛苦,做了多少九十多岁的人超负荷的工作。直到接近百岁的前夕,她的脑子还在坚韧地思索着,她的笔还在顽强地耕耘着……
豪华落尽见真淳——真实真诚
在各种文体中, 散文是“文品即人品”得到最好体现的文体。散文的特质就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种“从自己胸臆流出”的东西,不外是表现作家主体的个性与情怀。
杨绛散文令人感受最深的是真切可信,真诚是她人格美的重要体现,也是她散文的重要品格。她的散文不论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是追忆亲人故旧,“我”都置身其中,如实“记录”,平心论事,除了偶而来点小幽默外,从不矫情臧否,故作惊人之语,或自我粉饰 ,而是向读者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让人们去鉴别,去品味。
乐善好施
杨绛在家里是个贤妻良母 ,对外则是个重义轻利、乐于助人的慈善者 ,即所谓人道主义者。在他所交往的朋友中 ,既有像温德先生、高崇熙先生、石华父、柯灵、傅雷这样的名家学者 , 也有像老王、林奶奶、顺姐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 而最能体现作者善良品质的则是后者。老王是个体三轮车夫,作者坐过他的车,请他送过冰,便熟识起来,常有来往。其间作者送给老王鱼肝油,治好了他的夜盲症,平时也关心他的生活。老王便感恩在心,临死之前,特地把一瓶香油、一包鸡蛋送给杨绛,可算是对她德性的回报与奖赏。
淡泊功名,谦逊踏实
杨绛是国学大师的夫人,她自己也是学界名人,却怀有一颗“平常人”之心。他们夫妇俩曾戏言要有仙人的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进而又想到“凡间也有隐身衣”,“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有了这种“平常人”的谦逊卑微之心,就能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杨绛认为:“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杨绛“企慕庄子所谓 `陆沉’”,这种藏身“众人之中”,不求显达,不求名利,只是为了排除干扰 , 多干实事 , 为人类造福 , 正是她谦逊朴实品格、默默奉献精神的表露。
单纯纯粹、“平凡”、淡泊宁静、文人的坚守
杨绛先生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 依然是那种自然与纯粹: 纯粹的探寻, 纯粹的心境, 纯粹的生命存在, 纯粹的精神境界……文章自身的风格不同于风行当下的所谓畅销书, 而是在娓娓的诉说中给人一种生命的提醒与暗示, 一种思想的净化和心灵的提升。
在文学史上, 杨绛无疑是一个边缘性的作家, 她的创作基本上是远离时代主流的。文革后一片唏嘘控诉声中, 她从容平静写点小穿插, 专注大时代中的小插曲;当今文坛吵闹不清, 她若无其事在那里清理私货。《杨绛散文》卷首译19 世纪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我们仨》的主要内容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篇长文开头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 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 只求相聚在一起, 相守在一起, 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此这般自娱自乐坚守文化家园,让人敬佩和感动。所以说杨绛散文完全摒弃功利性, 她以文隐身, 以文自娱,始终如一做一个精神贵族。人生境界决定了写作姿态, 迄今所见的她的作品表明,她的写作姿态是一以贯之的。她在写作中并不确立一种“文化英雄”的姿态, 而是一种走出了自我幻觉、选择了适情任性的自然、平凡人生的知识分子的姿态。
这种写作姿态也就是她的人生姿态, 使她漠视功利性,避免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只从一己的真实体
验出发, 着眼人生的一般状况, 希望走近人生真相。这种知有不可为而不为的对自我力量有限性的把握, 这份不肯随俗俯仰的矜持, 贯穿着她 70 年的创作生涯, 而且遍布体现在其几乎所有的作品中。这种姿态在当今物欲横流、见风使舵的市场大环境下难能可贵。所以无论是荒唐狂热的动乱年代,还是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时代, 杨绛身上的文化品质、文人姿态始终如一,没有褪色,更没有消弭,她始终守望在“非淡泊无以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写作空间, 这是她的麦田。语气温婉、平静的讲述, 表达着有深度的永恒的生活哲理, 传达着生活中体验到的欣悦与隐痛。
杨绛宁静淡泊,生活十分有规律,劳逸结合,粗茶淡饭,不择精粗,饮食清淡。她认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这种快乐能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生活的极致,这便是她的人生哲学与养生学。杨绛其人以及她的作品语不惊人,但却有着一种洞达世情又超然物外的味道。
杨绛从写作《我们仨》时的思念与忧伤中摆脱出来, 把目光停留在生命本身: 人事易迁, 心事渺茫。而对待生命,“依然一寸结千思”——在沉浮取舍之间, 反观生命存在的意义; 站在生命的边缘, 孜孜探求人生的价值。丰子恺曾这样评价李叔同( 弘一法师) 的一生: “……纯粹是精神境界的升华,是登上人生的三层楼。即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 三是灵魂生活。”我想,杨绛先生凭借着她那颗纯粹的心灵和对生命永恒的坚韧与执著, 也早已登上了人生的三层楼。
坚强豁达、从容大度的精神、乐观淡定
40年代柯灵有一句品评杨绛的话 ,现在读起来还觉得熨贴 : 杨绛的笑“是用泪水洗过的 ,所以笑得明净,笑得蕴藉,笑里有橄榄式的回甘”。这种态度,固然主要体现了作者建立于高度智性之上的恬淡和冲和,但也体现了其中作者深厚仁者之心的内在精神底蕴。
她能从容大度地看待文革中出现的各种人和事。对于那些批斗她、打骂她、诬陷她的人 ,她也不过多指责 ,而报之以谅解的微笑与怜悯。因为到头来,“我们老家伙也罢,革命小将也罢,谁也不是谁的敌人”,大家都在运动中吃够了苦头。她在《丙午丁未年纪事》的结尾处写道: “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 , 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就是说,“文化大革命”给她留下的不是屈辱与仇恨,而是对人的理解,对人情和友情的珍爱;也是对真理的坚信,对人生的执着。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崇高的人格!
杨绛老人经历过很多天灾人祸的变故,但她却总能以一种处乱不惊的乐观心态安然渡过难关。
如果说是坚强构成了杨绛生命的支撑点的话,那么豁达则让她面对厄运不会选择逃遁。老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强和豁达,是对苦难的漠视和超越。因为先生学识渊博,阅历深厚,慧眼窥透人生,就是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也保持着一份少有的幽默。比如被迫剃“阴阳头”,她会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果不其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她在磨难中直面人生,其豁达乐观的精神足以让人仰视。
1997年3月4日,杨绛的独生女儿钱媛不幸病逝。“老年丧子”是人生一大痛,杨绛甚是难过。更不幸的是,1998年12月1 9日,钱钟书仙逝。连续丧失亲人的痛苦压向杨绛先生,而她选择的寄托哀思的办法是:将读书治学作为人生最终的追求,她对生、老、病、死领悟透彻,希望自己能够“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半年之后,她化悲痛为力量,翻译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试图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而柏拉图这篇描述苏格拉底就义当日在雅典监狱里与朋友们的谈话文稿,谈的正是“生与死”的问题。2002年冬,杨绛定下心来写了《我们仨》,那是一本怀念亲人、回忆亲情的书,她几乎是伴着眼泪写完的。2003年7月,《我们仨》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从杨绛散文的字里行间和整体风格,我们可以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 面对生活, 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都是愚昧、无能的, 我们只有理性对待, 勇敢面对。所以《干校六记》苦而不痛,《将饮茶》难而不怨,《我们仨》哀而不伤。从中我们见识了杨绛的知性理性、温良宽容、永不言弃等淡定从容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