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名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合集下载

达斡尔族_精品文档

达斡尔族_精品文档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支古老而有着丰富文化传统

的民族。本文将介绍达斡尔族的人口分布、历史、文化特色以及现

代发展情况等方面。

一、人口分布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吉林

等省份。据统计,截至2010年,达斡尔族的人口约为4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0.02%。

二、历史

达斡尔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他们是游牧民族鄂温克族的后裔。在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的几次游牧民族南下的浪潮中,达斡尔

族逐渐形成并定居在今天的黑龙江地区。

达斡尔族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辽金元时期的蒙古在中国东北的

统治者之一。他们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狩猎技巧,也擅长驯服马匹。在这一时期,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水平和社会文化得到了很大

的发展。

三、文化特色

1. 语言

达斡尔族使用达斡尔语,为通古斯语系的一种语言,与鄂温克语等

相似。虽然达斡尔语使用范围较窄,但它是达斡尔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2. 婚礼习俗

达斡尔族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传统上,达斡尔族男女自由选择配偶,婚姻是双方家庭商议后由结婚对象相互给予确认。在婚礼上,

达斡尔族人会举行特殊的祭祀仪式,展示他们对祖先和家族的尊重。

3. 艺术表达

达斡尔族的艺术表达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其中,达斡尔族的原生态舞蹈非常有名,舞蹈动作优美多姿,融合了

狩猎、牧羊等生活场景的元素。

四、现代发展情况

随着时代的变迁,达斡尔族也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保

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许多达斡尔族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文化

保护和振兴的活动中。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少数民族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了达斡尔族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前,许多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简介

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歌舞、体育是达斡尔人喜爱的活动。传统的曲棍球近年发展很快。

历史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达斡尔"是达斡尔族固有的自称,达斡尔,意为“耕耘者”,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我国历史文献中有称达呼尔、打虎儿、达瑚里、打虎力、达呼里、达乌尔等不同音译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研究认为达斡尔族人可能是辽契丹族的后裔。清代,达斡尔族被编入八旗,并不断被征调镇守边关,甚至被远戍新疆,因而除东北外在新疆塔城还有数千名斡尔族人。在新疆的达斡尔族是17世纪80年代末,在清政府为平定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时,随西征大军从连云港龙江布特哈地区进入新疆的,当时他们被编入"索伦营"参加了平叛的历次战役立过不朽的功勋。达斡尔族人喜爱并擅长打曲棍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被誉为“曲棍球之乡”。

礼仪

敬老、互助和好客。对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走,还是出入房门,青年人都要让路;儿女外出归来,要给老人请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欢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给老人或给老人留下一份。客人来访,主人要递烟、敬酒、端出奶制品热情招待,若是贵客临门,还要增加“瓦奇”(猪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无论谁家宰杀牲畜,都要选出好的肉分赠给邻居和亲友,狩猎或捕鱼归来,甚至路

少数民族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少数民族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舞蹈
达斡尔族的舞蹈以表现狩猎、农耕、战斗等生活场景为主,如“布谷舞”、“ 雄鹰舞”、“弓箭舞”等,这些舞蹈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
传统手工艺
刺绣
达斡尔族的刺绣工艺精湛,绣品细腻 精美,色彩鲜艳,图案多样,有服饰 刺绣、家居装饰刺绣等。
雕刻
达斡尔族的雕刻艺术以木雕、石雕为 主,雕刻作品形象生动,线条流畅,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似之处。
源于女真
另一种观点认为达斡尔族起源于 女真族,因为在历史上达斡尔族与 女真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源于蒙古
还有观点认为达斡尔族起源于蒙古 族,因为达斡尔族在历史上曾受到 蒙古文化的影响。
达斡尔族的历史发展
古代时期
达斡尔族起源于古代的契丹和女 真族,后来在蒙古时期受到文化 影响。随着历史的演进,达斡尔 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
达斡尔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 开发可以促进达斡尔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更多人了解 和认识这个独特的民族。
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
旅游开发可以吸引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前来参 观,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旅游开发的策略和措施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旅游开发前,应对当地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规划 ,明确旅游资源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制定科学 合理的开发方案。
保护与传承的措施和方法
立法保护

达斡尔族的风俗作文

达斡尔族的风俗作文

达斡尔族的风俗作文

英文回答,The customs of the Daur people are rich and diverse, reflecting their unique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way of lif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stoms is the traditional wedding ceremony, which is a grand and festive occasion for the Daur people. During the wedding, there are various rituals and customs that are followed, such as the exchange of gifts between the two families, the worship of ancestor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dances and songs.

Another important custom of the Daur people is their traditional clothing. The Daur people have a distinctive style of dress, with colorful and intricately embroidered garments that are worn for special occasions and festivals. The traditional clothing of the Daur people is not only a form of cultural expression, but also a symbol of their identity and heritage.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是中国的传统特色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鄂温克族、新疆地区为主。那么关于达斡尔族的风俗文化习惯,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达斡尔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呢?接下来就和店铺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达斡尔族节日风俗

阿涅节

阿涅是达斡尔语,意为大年,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举行,节期十五天。初一早晨,人们梳妆打扮,先向天神、娘娘神、灶神及祖神烧香叩拜。祈求庇佑和恩赐丰年,再向长辈行敬酒磕头礼并接受老人们的新年祝福。做第一顿年饭(饺子)时,或包进一根红线,认为吃到者会长命百岁;或包进一枚硬币,认为吃到者不缺钱花。内蒙古等地达斡尔族还俗以包进八个小面团或一摄面粉,分别象征八女满堂和心地善良。早饭毕,青年男女各由同辈兄长带领,逐户拜年。若某家长辈过世未满三年,晚辈拜年者要向设在南炕的灵位磕头敬烟。初二至初五外出拜年。阿涅期间,妇女聚在一起,喜跳民族舞蹈“鲁日给勒”,少女们则摆玩“哈聂卡”(纸人)或“萨克”(踝骨),成年男子举行赛马等活动,少年男子则要分成两队,举行“坡列”(曲棍球)比赛,晚上还要举行火球比赛。

抹黑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全国人民都开心热闹的日子。而对达斡尔族同胞来说,他们还有一个更加欢乐有趣的正月十六“抹黑节”——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据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按照达斡尔族的风俗,这一天族里的长者都要早早起来,给每个族人的额上抹上一个黑点。年轻人手涂抹油的锅底黑灰,争相涂抹在对方脸上,以此互相取笑逗乐。因此,这天早晨,少男少女们的面孔,常被抹得黑油油的。达斡尔人认为,这种抹黑娱乐,象征着吉祥、好事不断。

达斡尔族荷包文化初探

达斡尔族荷包文化初探

达斡尔族荷包文化初探

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达斡

尔族人民以游牧为生,过着特有的生活方式。达斡尔族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而

闻名,其中荷包文化是其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达斡尔族的荷包文化进行初探,探讨其在民族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

荷包文化在达斡尔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荷包是达斡尔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必需品,可以放置一些日常所需的小型物品如针线、打火机、钱币等,非常方便实用。荷

包也是达斡尔族传统服饰的一部分,搭配传统的服装,使得民族服饰更加完整,更加显示

出达斡尔族的文化魅力。荷包还承载着达斡尔族人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每一款荷包

都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可以说荷包文化是达斡尔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承载着达斡尔族的传统和文化精神。

荷包文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节庆和纪念活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

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达斡尔族人民会携带精美的荷包参与活动,这既是对传统习俗的

遵循,也是对节日的尊重和热爱的表现。在婚礼、丧葬等重大仪式中,荷包更是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代表着祝福和对生活的期许。荷包文化是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

其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载体。

荷包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达斡尔族的民族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荷包文化是达

斡尔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民族的精神财富。传承和发展荷包文化,有助于加

强达斡尔族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荷包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提升达斡尔族的文化软实力,使得其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更

达斡尔族的祖先,达斡尔族是谁的后裔

达斡尔族的祖先,达斡尔族是谁的后裔

达斡尔族的祖先,达斡尔族是谁的后裔

达斡尔族是聚居在我国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较少,但是民族文化的历史却十分久远。达斡尔族不仅属于拥有自己的语言,还有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那么,达斡尔族人的祖先是谁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翻看达斡尔族文化的历史吧。

达斡尔族清代以前使用的契丹文失传,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历史较难考究。但是根据达斡尔族传说及达斡尔人与契丹人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达斡尔族是由当地土着先民发展而来。利用DNA技术的相关实验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

达斡尔祖先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边堡是达斡尔特有的词汇,是指一种类似长城的建筑),从此便在此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近代的争议关于达斡尔族的来源,学术界曾有过争议。主要分歧意见可分为土着说与契丹遗裔说。

持土着说者认为,达斡尔人最初分布的黑龙江及精奇里江河谷,隋、唐时是室韦各部的分布地,当时已有一些部落向中原王朝通贡。以后辽、金、元各代都在这些地区行使管辖权,明代曾于达斡尔族在江北的旧居地带建立托木河、卜鲁丹河等卫所,故达斡尔族应是黑龙江以北土着民族的后裔,与隋、唐时室韦某些部落有很深的渊源。另一些人还根据达斡尔族关于其祖先曾建“黑水国”的传说,认为其族源和隋、唐黑水部某些部落有关。

持契丹遗裔说者主要是根据语言、历史传说及某些习俗与辽代契丹人有相同的特点,认为达斡尔族的祖先是契丹人的一支,于金灭辽时北迁至黑龙江以北,发展为达斡尔族。

呼伦贝尔达斡尔族服饰

呼伦贝尔达斡尔族服饰

呼伦贝尔达斡尔族服饰

呼伦贝尔达斡尔族的服饰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深受当地文化和传统的影响。以下是对呼伦贝尔达斡尔族服饰的详细介绍:

1. 男子服饰:

男子传统的达斡尔族服饰通常包括长袍、长裤和马褂。长袍多为蓝色或黑色的棉布或绸缎制成,领口、袖口和下摆通常会镶有彩色的布条或图案。马褂则多为短袖或中袖,颜色与长袍相似,有时还会在衣襟上钉上铜扣或银扣。男子还会穿长筒袜和布鞋,这些鞋袜都是自家手工制作的。

2. 女子服饰:

女子传统的达斡尔族服饰同样包括长袍、长裤和马褂。长袍通常为红色或蓝色的棉布或绸缎制成,领口、袖口和下摆也会镶有彩色的布条或图案。马褂与男子的相似,但颜色更为鲜艳,有时还会在衣襟上钉上珠片或玉片。女子还会穿长筒袜和绣花鞋,这些鞋袜也是自家手工制作的。

3. 特色装饰:

达斡尔族服饰中还有一些特色的装饰,如腰带、荷包和烟袋等。男子通常会系一条宽腰带,荷包则是一种装饰性的小袋子,用于装烟丝或烟叶。女子则会在腰间系上一条细腰带,有时还会挂上一些小饰物或香囊。

4. 特色款式:

达斡尔族服饰还有一些特色款式,如对襟长袍、马蹄袖长袍等。对襟长袍是指衣襟从左至右对折,并在胸前用纽扣或系带固定。马蹄袖长袍则是指长袍的袖口呈马蹄形,这种款式在达斡尔族中非常流行。

总的来说,呼伦贝尔达斡尔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气息,这些服饰的制作工艺和图案纹样都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逐渐被现代服饰所取代,但它们依然是达斡尔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斡尔族春节习俗

达斡尔族春节习俗

---------------------------------------------------------------范文最新推荐------------------------------------------------------

达斡尔族春节习俗

达斡尔族春节习俗

春节,是达斡尔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便停止劳作,张贴年画和对联,准备手扒肉等各种美味佳肴,并走亲访友,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春节活动才算结束。在腊月二十三日这天他们就开始做过年的准备了。达斡尔族也有守岁、吃饺子的习俗。据说除夕一夜不睡,来年更有精神,守岁时要吃”压年饭”吃饺子。初一的早晨,各家都要尽快吃完早饭,据说被拜年的人堵了饭碗,那就一年也赶不上好事情。拜年出去越早越好。另外,达斡尔族在春节期间,还经常进行”曲棍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正月十六,勤劳的达斡尔人便要开始远出行猎或备耕工作。

花都迎新春风俗

趁年圩、开年锅入年关后,各地的圩场都不分圩期,每天均有年货供应。同时,家家户户赶制年宵食品,以备待客、祭祀或送礼,因多有油炸品,故习惯叫“开年锅”。本地人的年宵食品有炒米饼、糖黏米、炸粉片、油角、煎堆(多为空心),客家人大多蒸糕饼(火镰饼)、炸糖环、油角、芋虾等,也制糖黏米,叫米层,煎堆则少见。

1 / 3

年糕各地均有,多为松糕,还用钵仔来蒸“钵仔糕”。80年代后,城镇居民和部分农民喜欢用糖果、瓜子、花生等招待客人。

搞卫生、迎新春民谚有“腊廿七、腊廿八,家家扫屋清地笪”等,各户人家习惯在十二月二十七或二十八两天,将屋内外打扫干净,以迎接新春的到来。

达斡尔族民族历史及现状情况

达斡尔族民族历史及现状情况

(一)达斡尔族民族简介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另外两个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

2013年达斡尔族3.28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9.43%,占全旗少数民族人口的47.81%。

全国达斡尔族人口共有12.4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等三个省区。其中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莫旗是全国达斡尔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达斡尔族文明的发源地。

3、民族由来

据许多学者研究表明,达斡尔人是古代契丹人的后裔。唐宋年间,达斡尔先人在我国北方建立辽朝,后被金朝取代。金元时代,达斡尔先民除一部分北避到黑龙江上游南北岸外,还有一部分从属于金朝,仍聚居在讨浯河(今洮儿河)流域,直至元末才北迁。元代的达斡尔族是蒙古势力扩大以后,汇入蒙古的契丹达斡尔族,所以,他们一直将契丹达斡尔的传统保留下来。元灭后,达斡尔先人遗留于黑龙江上、中游地方,主要在北岸。明初,曾设奴儿干都司、海刺儿千户所以及许多卫来管理达斡尔族。清初,达斡尔又成为扩大后的满洲的一部分,被套满族称为“伊彻满洲”,即新满洲

(进来的满洲之意),直至清末、民国年间,达斡尔族在蒋介石实行的只承认五族共和的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下,只能被称为“达斡尔蒙古”。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关照下,达斡尔族才被承认为单一民族。

4、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

在服装上由于达斡尔族一直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并受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过去以皮制服装为主。后来,随着产品交易的发展,纺织物服装在达斡尔族中流行。直到解放前后,皮制衣物仍为达斡尔族群众所钟爱、穿用。时至今日,达斡尔族在喜庆活动和节日里都要身着西装或精心制作的艳丽的本民族服装。

达斡尔族节日

达斡尔族节日

达斡尔族节日

达斡尔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主要有春节(阿聂节)、黑灰节、元宵节、二月二、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千灯节、祭灶节、布通节(除夕节)等。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达斡尔族节日,希望大家喜欢! 达斡尔族节日

春节:达斡尔语称“阿聂节”,是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初一凌晨,早早起床,女人们准备饭食,而男人们忙于烧香拜天拜神。吃过迎春饺子,男人们便纷纷离家,成群结伙地到村里及外村去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逐户互拜。客人一进门,先去揭主人家的锅盖,抢吃家家都备有的蒸糕,夸奖谁家的糕最甜,就是赞美谁家最善良。一般拜年到初五为止。节日前,妇女们要赠礼品,把最好的烟叶、奶皮、糕点、冻肉等分包包装好,送给老人、亲友。姑娘们要把自己绣的荷包悄悄地在舞会上赠给意中人。在“阿聂节”期间妇女们聚在一起跳舞,姑娘们玩纸人或掷拐。男子举行赛马活动或进行曲棍球比赛。从初一至初五,有些地方是整个正月里,妇女不得动针线,免得一年受累。节期不许哭闹及大声呵斥,否则不吉利。

布通节:俗称“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清扫庭院,张贴年画及对联,挂灯笼,供天神、娘娘神和灶神等。准备敬赠亲朋长者的礼物,并在大门口正前方垒起一大堆干牛粪以备晚饭前点燃烟火。傍晚,燃起牛粪堆,并往火堆上扔肉食、白馍、饺子等,敬献火神,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达翰尔人认为焰火越旺盛,日子越红火,所以都尽量把自家的牛粪堆的高大些。晚饭时讲究吃牛羊肉和牛羊头蹄。家里每间房内都要点灯,每个神位前都要燃香烛。除夕之夜有祭祖的传统,不设牌位。在房屋西侧掬土插香,焚烧金银箔纸,供放祭献给祖先的酒、奶皮、点心等,面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以进孝道。祭祖之后,每家都要包饺子冻储,便于正月随时煮食,也表示来年富富有余。入夜,人人“守岁”,预示来年精神饱满。

各色各异的达斡尔族风俗民情

各色各异的达斡尔族风俗民情

各色各异的达斡尔族风俗民情

过去喜欢吃稷子米(西吉莫)和大麦米。稷子米有生、熟之别,熟米为煮熟炕干而成,用做干饭、稀粥或炒米;生米可直接做干饭,再拌上牛奶和白糖,香甜可口。民国初开始用粮制面粉,荞麦面可做面条、刀削面,“合洛”(用工具挤压而成的园面条)和烙饼。

喜食肉、奶、鱼,通常将肉煮、烤或晒干食用,很少吃炒肉。喜用鲜奶泡米饭或面条,有时还将鲜奶加工成“黄油”或奶皮食用。老年人喜吃带牛奶和狍肉的燕麦和芥面粥。节日和待客的佳肴有“手把肉”、肘子肉、鲫鱼汤等。爱好烧酒和红茶,为家庭必备、人人享用的饮料。

除食用地产蔬菜外,每户都制作韭菜花、辣椒沫、花菜等小菜,几乎每餐必食。有喜吃野菜的习惯,俗称“半年粮”之说。尤为柳蒿菜为最,洗净用开水烫炸、切碎后拌以猪油或豆油,再加芸豆和鱼等制成汤,十分香美。达斡尔族男女都好吸旱烟。

爱好烧酒和红茶,为家庭必备、人人享用的饮料。除食用地产蔬菜外,每户都制作韭菜花、辣椒沫、花菜等小菜,几乎每餐必食。有喜吃野菜的习惯,俗称“半年粮”之说。尤为柳蒿菜为最,洗净用开水烫炸、切碎后拌以猪油或豆油,再加芸豆和鱼等制成汤,十分香美。达斡尔族男女都好吸旱烟。

达斡尔族禁忌较多,如不许用刀、剪子等锐器指点人;不许踏坐门坎和窗台;不准在室内打口哨;忌在鼠日开犁种;在渔场不许拿着

鞭子走;不用白桦和榆木盖房子。三岁骒马下驹认为不吉利,将其卖掉。妇女不许上房项,坐灶门上跨越男人的身体。孕妇不许往灶炕里看,不能铺熊皮、以免流产等。

过去,土葬、火葬、风葬并存。正常老死和病死者,以棺盛殓,实行土葬。每个“莫昆”都有自己的公墓(家族墓地),按辈份先后,自北向南代代埋下去。孕妇,产妇亡故者,患传染病死者,死于外地尸体不全者、无子女者、姑娘和小孩,皆实行火葬,将骨灰装入木匣或互罐入公墓埋葬。不满周岁的死婴或因天花而死的儿童,装入柳条筐,挂在远离村屯的树上或事搭好的木架上,称为风葬。

达斡尔族民族历史及现状情况

达斡尔族民族历史及现状情况

(一)达斡尔族民族简介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另外两个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

2013年达斡尔族3.28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9.43%,占全旗少数民族人口的47.81%。

全国达斡尔族人口共有12.4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等三个省区。其中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莫旗是全国达斡尔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达斡尔族文明的发源地。

3、民族由来

据许多学者研究表明,达斡尔人是古代契丹人的后裔。唐宋年间,达斡尔先人在我国北方建立辽朝,后被金朝取代。金元时代,达斡尔先民除一部分北避到黑龙江上游南北岸外,还有一部分从属于金朝,仍聚居在讨浯河(今洮儿河)流域,直至元末才北迁。元代的达斡尔族是蒙古势力扩大以后,汇入蒙古的契丹达斡尔族,所以,他们一直将契丹达斡尔的传统保留下来。元灭后,达斡尔先人遗留于黑龙江上、中游地方,主要在北岸。明初,曾设奴儿干都司、海刺儿千户所以及许多卫来管理达斡尔族。清初,达斡尔又成为扩大后的满洲的一部分,被套满族称为“伊彻满洲”,即新满洲

(进来的满洲之意),直至清末、民国年间,达斡尔族在蒋介石实行的只承认五族共和的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下,只能被称为“达斡尔蒙古”。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关照下,达斡尔族才被承认为单一民族。

4、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

在服装上由于达斡尔族一直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并受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过去以皮制服装为主。后来,随着产品交易的发展,纺织物服装在达斡尔族中流行。直到解放前后,皮制衣物仍为达斡尔族群众所钟爱、穿用。时至今日,达斡尔族在喜庆活动和节日里都要身着西装或精心制作的艳丽的本民族服装。

达斡尔族的风俗作文

达斡尔族的风俗作文

达斡尔族的风俗作文

英文回答:

The customs of the Daur ethnic group are rich and diverse, reflecting their unique cultural heritag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stoms is the traditional wedding ceremony. In Daur culture, weddings are seen as a significant event, not only for the couple but also for their families and the entire community. The wedding ceremony usually lasts for several days and involves various rituals and traditions.

During the wedding ceremony, the bride and groom exchange vows and are blessed by their parents and elders. They also participate in traditional dances and songs, which are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 and happiness to their marriage. The Daur people also have a unique custom called "grabbing the bride," where the groom and his friends have to go through a series of challenges and obstacles to reach the bride's house and "steal" her away.

达斡尔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达斡尔族也不例外,那么达斡尔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

礼仪民俗

达斡尔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具有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民俗文化。达斡尔族民俗是达斡尔族民众把日常生产中处理具体事宜的实实在在的观念和行为。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模式化的特点,为人们世代承传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革发展而发展变化。在清代,达斡尔族已经形成了建立在农牧渔猎多种经营基础上的民俗文化,其中既保留有古老的民俗内容,又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增进的内容,具有综合体现融汇农牧渔猎经济因素的民俗文化特色。这在众多的民族中是少有的,是达斡尔族对人类民俗文化的独特贡献。到20世纪初,居住嫩江中上游流域的达斡尔族仍然较全面地保持着原来的民俗文化,地区居住的达斡尔族,由于受居住地域环境及生产方式变化的影响,虽然也保持着原来的民俗文化,但已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与经济状况的民俗文化。

尊重长者

达斡尔族非常注重礼仪,讲究道德,尊重老人和长者,暂别相逢,儿女别父母7日,儿媳别3日、村中年青人别长者15日、晚辈都要向老人、长者行屈膝请安礼(萨因哈索贝,同满族人的请安),前迈左腿、双手掌放膝盖上,曲右腿,目视对方,向前弯腰。对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走,还是出入房门,青年人都要让路;儿女外出归来,要给老人请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欢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给老人或给老人留下一份。

达斡尔族饮食风俗

达斡尔族饮食风俗

达斡尔族饮食风俗

达斡尔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等省区。主要从事农业,食物结构米面为主食,肉乳蔬菜为辅。达斡尔族习惯于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两餐。过去以稷、养麦、燕麦、大麦、苏子为主食,20世纪以后,面粉、小米、玉米渐占主导地位。稷、麦多制成干和粥,粥中拌以牛奶或野兔、狍子、飞禽肉汤。面粉多制成面条、馒头、烙饼和水饺,鲜牛奶面、面片拌奶油白糖、烙苏子馅饼等颇具民族特色。肉食过去以野生动物为多,有狍子、鹿。驼鹿、猪、黄羊、飞龙、沙鸡、野鸡等。现以猪、牛、羊、鸡等为主要肉食,平时喜用肉炖蔬菜,善制酸菜。菜、干菜,以备冬春食用。常采集柳蒿菜、山葱、山芹菜、野韭菜等为食。饮料有鲜、酸牛奶,奶、奶米茶等,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年前,家家要杀年猪、打年糕。中秋节要做月饼,用黄、白糖、山丁子粉和倭瓜粉作馅料。达斡尔族有敬老、互助和好客传统,不论谁家宰杀牲口,均择出好肉分赠给邻居和亲朋。狩猎和捕鱼归来,甚至路人也可以分得一份。有客临门,即使生贫困,也乐于设法款待。以烟待客,是达斡尔族的传统,出门在外,男女都随身带烟,熟人见面互敬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4-2
达斡尔族——饮食习惯

达斡尔族的主食以饭(巴达)、饼 (午图莫)、粥(兴恩巴达)为主, 每顿饭总配肉类和粗菜。米面较之, 以米为主。住在黑龙江北岸时,兽 肉曾经是主食之一。迁徙嫩江流域 以来,肉类减少,菜类增加了,粮 食逐渐变为唯一主食了。主副食种 类繁多,营养丰富,别具风味。

饮料有鲜、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 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轻微煳味 后,加牛奶和水烧煮即成。达斡尔族 妇女还喜把采集的稠李子、山丁子、 榛仁等磨为合成粉,饮用时冲入开水, 拌白糖做成类似面糊的饮料饮用。味 道可口。

达斡尔族一直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 过去以穿皮服装为主。后来,纺织 物服装也开始在达斡尔族中流行。
皮制服装以狍皮大衣为主,主要是 男子穿用。袍长过膝,有布条编结 的扣或铜扣。这种衣服保温、轻便, 适于打猎等劳动中和冬季出远门时 穿。 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 包头,戴草帽,冬戴皮帽。妇女穿 长袍,不束腰带,不穿短衣。冬天 男女皆穿寄卡米(皮靴),妇女穿 以蓝色为主的长袍,夏日喜穿白袜、 花鞋。



以粮食为主食。主食中以加牛奶的稷子米和荞麦面、饼为 主。 达斡尔族喜爱吃手把肉和片白肉。节日宴会里待客的珍贵 菜有“手扒肉”。肉食的制做以晒肉干和煮、烤肉为主。 平时,喜用肉炖蔬菜。常吃鱼,主要烹调方法是清炖和清 蒸。 饮料有鲜、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奶米茶是把少量稷 子米炒有轻微煳味后,加牛奶和水烧煮即成。
达斡尔族民族 风俗与文化
西山中学 冯 清
目 录



1.民族简介 2.社会经济 3.节日,禁忌,吉祥物 4.名族服饰与居住 5.饮食文化,体育文艺 6.礼仪,宗教文化 7.历史名人
2015-4-2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 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 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 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 疆、辽宁。


达斡尔族人表演 的老鹰捉雏鸡
2015-4-2
达斡尔族的吉祥物
2015-4-2

信仰萨满教,少数人信喇嘛 教。达斡尔族过去以自然界 为崇拜对象,每年阳历五月, 屯众杀牛或猪祭天、地、山、 川诸神。每个家庭均有一个 专司祭祀的萨满,除祈祷、 祭鄂博(一种山神)外,甚 至以巫术治病,届时要杀牛、 羊,同时还要奉送许多食品。 如奶皮、奶油及各种糕点, 如今祭祀活动已不多见。

达斡尔族的传统住房多以松木或桦 木栋梁为房架,土坯或土垡为墙, 里外抹几道黄泥,顶苫房草,二间、 三间、五间不等。
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东、 北三面建有相连的三铺大炕,俗称 “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性能好, 是达斡尔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设 施。 2015-4-2

达翰尔族的社会经济

在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伴随着民族战争﹑民 族迁徙﹑民族融合﹑灾难﹑时间与空间交替﹑沧海桑田, 不断变化,同时也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和全球化步伐的前 进,民间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越来越虚弱了,原本 强势的地位已变得极其脆弱了,其中大量的民族文化被遗失 和伴随时代的变化而没落。由于学术的偏见和学科自身研 究的不足,不够深入,民俗文化被误解为没落文化遗留, 是农民、陋民、落后人群的专利,认为民俗文化对现实和 现代化进程没有意义。于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方面对民俗 文化没有好的感觉。不会在认识方面给予其过多的探讨与 关注,人们在对其的学术研究领域步入了死角,导致学识 理念的落伍与滞后,遏制了民俗文化前进的步伐。

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特别是 青年人之间要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 越吉利。达斡尔族也过中秋节,吃月饼。
2015-4-2

敬老、互助和好客。对 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 走,还是出入房门,青 年人都要让路;儿女外 出归来,要给老人请安; 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 欢吃的食品,首先要敬 给老人或给老人留下一 份。客人来访,主人要 递烟、敬酒、端出奶制 品热情招持,若是贵客 临门,还要增加“瓦奇” (猪肘子)和“手扒肉” 等佳肴,盛情款待。无 论谁家宰杀牲畜,都要 选出好的肉分赠给邻居 和亲友,狩猎或捕鱼归 来,甚至路人都可以分 得一份。
2015-4-2

达斡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 婚姻,恪守氏族外婚制原 则。男女青年订婚后,男 方要送女方家马、牛、羊 和酒,称为“大礼”。这 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 未婚夫。婚礼前一个月, 男方还要送一次小礼,礼 品主要是衣、物,这时未 婚夫妇才可以见面,并在 一起吃“拉里”和挂面。

结婚要置办酒宴,食品和菜 肴必须丰盛,特别是在迎亲 时,如果沿途碰见行人,不 论是否相识,都可分得一份 酒肉和点心。结婚仪式后, 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 上等菜肴待客。
2015-4-2

主要节日是春节。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 盛大的节日,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物。 过年之前家家都要进行充分准备,杀年猪,打年糕。年三十用 各种杂物码起一个垛,晚上点燃,老年人要把大块肉和饺子投 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年三十吃饺子有的要在一个饺子里放 上白线,意味着吃到这只饺子的人可长寿两百岁


2015-4-2

达斡尔族大多信仰多神教,供奉天神、山神、火神、财神、祖神等。由 于达斡尔族居住在祖国各种文化交汇和过渡的地带,加之他们独特的历 史文化变迁,因而形成了他们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特征。达斡尔族的物 质生活、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所表现的,正是这种农、牧、渔、猎多种 文化兼容的特点。
2015-4-2
达斡尔族——民族服饰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 但无本民族文字,现在 达斡尔族基本上通晓汉 语和汉文,与蒙古族杂 居的达斡尔族,大部份 通晓蒙古族语。 达斡尔族是一个能歌善 舞的民族,民间音乐有 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 多钟形式。



达斡尔族的村庄大都依山傍水, 风景十分秀丽。房舍院落修建的 十分整齐。一幢幢高大的“介” 字形草房,给人一种大方粗犷的 印象。家家户户都围着红柳条编 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笆。院落 布局严谨,马棚和牛舍一般都修 筑在离院子较远的地方,保持干 净清洁。
2015-4-2
达斡尔族——节庆

主要节日是春节。达斡尔族称 春节为“阿涅”,是一年之中 最盛大的节日,节日里都着盛 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 物,礼物有烟叶、奶皮、糕点 和冻肉,春节一直过到正月十 六。 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 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特别 是青年人之间要互相往对方的 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 一年越吉利。 达斡尔族也过中秋节,吃月饼。
达斡尔族禁忌别人在自己的炕上横 卧;忌手执马鞭、弓箭、刀枪等器 物进入室内;忌用刀、剪等物指人; 家中有病人时忌外来人。
2015-4-2
达斡尔族——名人

斡尔族语称曲棍球为 “波 列”,这是达斡尔族最具代 表性的传统的体育项目,也 是达斡尔人最喜爱的传统体 育活动。 曲棍球在达斡尔族民间有着 悠久的历史,数百年前便开 始流传于达斡尔族民间。 1989年,国家体委将莫力达 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命名为 “曲棍球之乡”。

ຫໍສະໝຸດ Baidu
达斡尔族——民居

达斡尔族的村庄大都依 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 房舍院落修建的十分整 齐。一幢幢高大的“介” 字形草房,给人一种大 方粗犷的印象。 一幢幢坐北朝南的高大 的“介”字形草房,内 壁和大棚装饰着各种图 案,大方雅观。家家户 户的院墙围绕着红柳条 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

达 斡 尔 族 居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