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习题答案new
《经济学基础应用》 第十二章课后答案[3页]
第十二章课后答案:一、概念题1.名义汇率答:名义汇率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被直接公布和使用的表示两国货币之间比价关系的汇率,是一种货币相对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影响名义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两国的相对物价水平、相对利率水平和贸易平衡情况。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这些因素均可以单独决定两国之间的名义汇率,并由此产生了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和国际收支说等汇率决定理论。
公众预期对汇率水平能产生影响。
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反映的是两种货币之间供给和需求的状况。
公众预期是公众对这两种货币之间相对价值的判断,反映出公众对某种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变化,因此可以影响名义汇率的变动。
例如公众认为甲货币对乙货币应该升值,就会有更多的人卖出乙货币、买进甲货币,乙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甲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这反映在自由浮动外汇市场上就是甲货币对乙货币的名义汇率的上升。
2.开放经济答:开放经济是与“封闭经济”相对而言的,指自由地与世界其他经济进行交易的经济。
“开放经济”包括个人、厂商、政府和国外经济部门等四个部分,所以又称之为“四部门经济”。
开放经济既考虑了消费、投资和政府预算对一个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也考虑到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对一个经济体的影响。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开放经济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只要具有对外经济联系就算得上开放的经济。
严格来说,在开放经济中,任何个人可以和本地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发生自由的业务关系,也就是说,在这种经济中,货物进出口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不存在限制。
一个经济体的开放程度可以用进口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率来表示。
3.出口答:出口是进口的对称,指本国生产的商品不在国内消费而是输出国外的活动,或者是劳务输出国外的交易活动。
将一定时期内所有出口商品的贸易额相加就得到出口总额,它反映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的水平。
4.进口答:进口是出口的对称,指一国本身不生产某种商品或劳务而从国外购买以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交易活动。
第十二章习题答案new
1、分析电子衍射与X 衍射有何异同?答:相同点:① 都是以满足布拉格方程作为产生衍射的必要条件。
② 两种衍射技术所得到的衍射花样在几何特征上大致相似。
不同点:① 电子波的波长比x 射线短的多,在同样满足布拉格条件时,它的衍射角很小,约为10-2rad 。
而X 射线产生衍射时,其衍射角最大可接近2。
② 在进行电子衍射操作时采用薄晶样品,增加了倒易阵点和爱瓦尔德球相交截的机会,使衍射条件变宽。
③ 因为电子波的波长短,采用爱瓦尔德球图解时,反射球的半径很大,在衍射角θ较小的范围内反射球的球面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个平面,从而也可以认为电子衍射产生的衍射斑点大致分布在一个二维倒易截面内。
④ 原子对电子的散射能力远高于它对x 射线的散射能力,故电子衍射束的强度较大,摄取衍射花样时曝光时间仅需数秒钟。
2、倒易点阵与正点阵之间关系如何?倒易点阵与晶体的电子衍射斑点之间有何对应关系? 答:倒易点阵是与正点阵相对应的量纲为长度倒数的一个三维空间点阵,通过倒易点阵可以把晶体的电子衍射斑点直接解释成晶体相对应晶面的衍射结果,可以认为电子衍射斑点就是与晶体相对应的倒易点阵某一截面上阵点排列的像。
关系:① 倒易矢量g hkl 垂直于正点阵中对应的(hkl )晶面,或平行于它的法向N hkl② 倒易点阵中的一个点代表正点阵中的一组晶面③ 倒易矢量的长度等于点阵中的相应晶面间距的倒数,即g hkl =1/d hkl④ 对正交点阵有a *//a ,b *//b ,c *//c ,a *=1/a ,b *=1/b ,c *=1/c 。
⑤ 只有在立方点阵中,晶面法向和同指数的晶向是重合的,即倒易矢量g hkl 是与相应指数的晶向[hkl]平行⑥ 某一倒易基矢量垂直于正交点阵中和自己异名的二基矢所成平面。
3、用爱瓦尔德图解法证明布拉格定律。
证:如图,以入射X 射线的波长λ的倒数为半径作一球(厄瓦尔德球),将试样放在球心O 处,入射线经试样与球相交于O*;以O*为倒易原点,若任一倒易点G 落在厄瓦尔德球面上,则G 对应的晶面满足衍射条件产生衍射。
第12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第12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12章课后习题答案12-1解:从例12-1已知的数据有:,,,,,,中心距,因此可以求得有关的几何尺寸如下:蜗轮的分度圆直径:蜗轮和蜗杆的齿顶高:蜗轮和蜗杆的齿根高:蜗杆齿顶圆直径:蜗轮喉圆直径:蜗杆齿根圆直径:蜗轮齿根圆直径:蜗杆轴向齿距和蜗轮端面齿距:径向间隙:12-2图12.3解:(1)从图示看,这是一个左旋蜗杆,因此用右手握杆,四指,大拇指,可以得到从主视图上看,蜗轮顺时针旋转。
(见图12.3)(2)由题意,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到蜗轮上的转矩为蜗杆的圆周力与蜗轮的轴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蜗杆的轴向力与蜗轮的圆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蜗杆的径向力与蜗轮的径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各力的方向如图12-3所示。
12-3图12.4解:(1)先用箭头法标志出各轮的转向,如图12.5所示。
由于锥齿轮轴向力指向大端,因此可以判断出蜗轮轴向力水平向右,从而判断出蜗杆的转向为顺时针,如图12.5所示。
因此根据蜗轮和蜗杆的转向,用手握法可以判定蜗杆螺旋线为右旋。
(2)各轮轴轴向力方向如图12.5所示。
12-4解:(1)根据材料确定许用应力。
由于蜗杆选用,表面淬火,可估计蜗杆表面硬度。
根据表12-4,(2)选择蜗杆头数。
传动比,查表12-2,选取,则( 3 )确定蜗轮轴的转矩取,传动效率(4)确定模数和蜗杆分度圆直径按齿面接触强度计算由表12-1 查得,,,,。
(5)确定中心距(6)确定几何尺寸蜗轮的分度圆直径:蜗轮和蜗杆的齿顶高:蜗轮和蜗杆的齿根高:蜗杆齿顶圆直径:蜗轮喉圆直径:蜗杆齿根圆直径:蜗轮齿根圆直径:蜗杆轴向齿距和蜗轮端面齿距:径向间隙:(7 )计算滑动速度。
符合表12-4给出的使用滑动速度(说明: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是按基本设计步骤,满足设计条件的答案,均算正确。
)12-5解:一年按照300天计算,设每千瓦小时电价为元。
依题意损耗效率为,因此用于损耗的费用为:12-6解(1)重物上升,卷筒转的圈数为:转;由于卷筒和蜗轮相联,也即蜗轮转的圈数为圈;因此蜗杆转的转数为:转。
[VIP专享]大学物理第12章课后习题
Qq 4πε0r 2
E2 r
r>R2 时,
q 4πε0r 2
int level(BinTreeNodlesevt}r*Beutsl,icnBt(rtrTuiontrcaoTetgtert,_eyapNnpetg)oy;oeN_pddinoeeodtd;fde*esreafc*ttrphsB*au{l)ti;cilrn/duh/tT;ciB/lr/tdo1eiTt;u1ea//NcnrNgoto_loiu(fdn(dtnbe*oetpivdlt{(roe(e}TbidpEititrcfrl(ero!-pbmu>tintrTvritgaey-l(>hlpbulteeie,rtrf=xdt)e,=apr{xkextta,)rt;ru{;k,kr)sd+n;tra+;u1t;ac}0txyBpieTNxv},ooidi{ndet&m*lkac)hi}nil(de)}l;s/e/ js+tr}+uj;cBf+BtoB.+Bid.r.L(;+adikTe+taanN=;t[agojB]e[tdkh=l.se+L+eA1e*+]nr.i;dfc=g(d.-[d;{aiB]1a/it;f/a.;t(dkaA[}ia[]>.kBtdB<}=a];aii.T[BLjt+;aNke.+d[Loni;-]aed-g>t)netahg,B[jt*]+h.)wBd+]{avhi;T=otilareiAedi[n(Be.i{dtm;.<Laive=etAoarngi.0[dLgie],e;jt2Ch=n(o{Sg-0ut9q1h,n/kAL])/t)/iL/[;2s1/e1AtA…aABBmf"…,.S(h+Bq"mniLT6m+irsnet8]e&mhBTen),amidn+dtn&a2Ot*acx(7o10u)n+t)0x{11*ixf=0( nT+o1)d*{ex2i_1f c(+(o!uT2/xn/-*10>tx+l2+cxh=1il;+dnx)o&2/d/h&e=tt_(pn!c:To0o//-duw>1enrw*_c2t/wchx-oi0.1ldu;xon)/)1c*t;cinx6o42.1ucleonfmtt+d/+5ap;t-a5//r7iLg9Cihs4ot8lNuet5nmof9ttdreLp4iegme.=h*ap3tMfAmBol(a[aTrTlit]ex(-;(><i2)nAlccetl[ha0i]}ise=l=ds1,0}A…Tc;[yoine2pu<-nT6ein=-yH>12tp)(]Te;v;enn[Co1-A-ti1o3m1d[u]nA)pHin-[/;in(tv-kL21]ene;]1reyais=A+)nef=[+(t-nm(k1Ta])eAT-p){y>nyA;r-p%c2eh…1iAld3e[2,1]3c,2e1oi20Vn0(u3e=bt×n4i{)n3t1a5)B0);,5b20A}{7,B(2ce[2a150,(l0)ds0cn(a20e,a)]×ie[13j1)1cnr2,a17Af2e0A4,i58g2jtB]b1u(B03}(a5r4,21[En)]06a1B;=07A51([}{0]b937S<A/3)56/HaL([06C0c,sT1b3)]uo[A.>81A0c5u,493]cBn<B0.]=taC5H[L8(0,A1De(4g]k/,Aa5>2EBef0,[)Fy,<]*4C[G)G]b[=2B1,,DHk)g+[]e>,I1AEJy,/[<(,81%C1c]-[8,a5bD1)]C>3C]B,D1<[D1]2Bd62,GFc3E>=41A,V5</1I5EdH475,Gf1231>01+0*J5,91<420G4+0e*30G241,7W1d+*787>13P031,4*9<1L74=41f=0+,515a24953>**/546,17<5+15=0g37413,2*0c5572>/4+517,5<6451*g524,0d+3>956,*5<0315f9+2,3e5W12>14P,12*<3L157g+=56,52f13053>105*693}64*1,{73+80217+9596510*77046873+1*71249264+*9503182+79012*176208590=*2092+8123169831731237*793}W2+531P352L5*0313173+s3T3125158*,21T2052=5,2…915W063…303P5,LTS Tini k1i(2i={a1b,2c,d…e…fg}S0)1,1k10in1i011k11k10n+1kk1Pn21>r+0ikm…00…11+1k0s1=0n11+n21K…ru…snkas1l ns,s=nk,nk a11a121a02K1)aru2s2kaa=2l203*:9(a1i+03/1jA2-03aB(3a131+Aa12=3B+42[…0+]3A…+a3aij1+n3inn149-+iH10-41au+jnfi84+fnm4+16a5B8n+58F1544):52=5706305306.986,2T76:0150,D811:00148110683171,F10ST6:06D413S024H515,1H12:007412101402H*1291u60+22f{f7m4*63a2+n58307*71836+21102*72306+722774*0674128+493}*()4+86*312=513219 5:13/5671(130+7822+6261+p03a1+341352+401143,41)p0=83,21a.8425,913,,p66331:121,0A1a24B13G,,CP4pJ9AD3KG21EHD12AFDaJ3GBH,EPaDHKBApGIBM3J2HEKIF1AJMCKCAEFCMFII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 2. 如图所示,a,b,c 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 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3.如图所示,已知△ABE ≌△ACD ,∠1=∠2,∠B=∠C , 下列不正确的等式是( ) B.∠BAE=∠CADA.AB=AC C.BE=DC D.AD=DE 4. 在△ABC 和△A /B /C /中,AB=A /B /,∠B=∠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 ≌△A /B /C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A .BC=B /C / B .∠A=∠A / C .AC=A /C /D .∠C=∠C / 5.如图所示,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CE ≌△BCDB.△BGC ≌△AFCC.△DCG ≌△ECFD.△ADB ≌△CEA6.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D ,使CD=BC ,再作出BF 的垂线DE ,使A,C,E 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 ≌△ABC ,得ED=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判定△EDC ≌△ABC 最恰当的理由是( ) 第3题图第5题图 第2题图第6题图AB C D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边边角7.已知:如图所示,AC=CD ,∠B=∠E=90°,AC ⊥CD ,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A .∠A 与∠D 互为余角B .∠A=∠2C .△ABC ≌△CED D .∠1=∠28. 在△ABC 和△FED 中,已知∠C=∠D ,∠B=∠E ,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 A.AB=ED B.AB=FD C.AC=FD D.∠A=∠F 9.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ABC 、∠ACB 的平分线BD ,CE 相交于O 点,且BD 交AC 于点D ,CE 交AB 于 点E .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①△BCD ≌△CBE ; ②△BAD ≌△BCD ;③△BDA ≌△CEA ;④△BOE ≌△COD ;⑤△ACE ≌△BCE ,上述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10、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1分)11.如图6,AC=AD,BC=BD,则△ABC≌ ;应用的判定方法是 .12.如图7,△ABD≌△BAC,若AD=BC,则∠BAD的对应角为 .13.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3cm ,则点D到AC的距离为 .B C DA 图6 D O CBA 图8 A D CB图7 第9题图 第7题图14.如图8,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OD= ,根据 可得△AOD≌△COB,从而可以得到AD= .15.如图9,∠A=∠D=90°,AC=DB,欲使OB=OC,可以先利用“HL”说明 ≌ 得到AB=DC,再利用“ ”证明△AOB≌ 得到OB=OC. 16.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17.如图10,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________去配,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是 . 三、解答题(共29分)18. (6分)如右图,已知△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 ≌△ACD 的理由.解: ∵AD 平分∠BAC∴∠________=∠_____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在△ABD 和△ACD 中⎪⎪⎩⎪⎪⎨⎧∴△ABD ≌△ACD ( ) 19. (8分)如图,已知△≌△是对应角.(1)写出相等的线段与相等的角;(2)若EF=2.1 cm ,FH=1.1 cm ,HM=3.3 cm ,求MN和HG 的长度.第19题图图10 DCBA20.(7分)如图,A、B两建筑物位于河的两岸,要测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从B点出发沿河岸画一条射线BF,在BF上截取BC=CD,过D作DE∥AB,使E、C、A在同一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你说明道理.21.(8分)已知AB∥DE,BC∥EF,D,C在AF上,且AD=CF,求证:△ABC≌△DEF.四、解答题(共20分)22.(10分)已知:BE⊥CD,BE=DE,BC=DA,求证:①△BEC≌△DAE;②DF⊥BC.B C EF A23.(10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AC 上的一点,∠1=∠2,∠3=∠4,求证: ∠5=∠6.12章·全等三角形(详细答案)一、选择题 CBDCD BDCDC二、填空题 11、△ABD SSS 12、∠ABC 13、3cm 14、∠COB SAS CB 15、△ABC △DCB AAS △DOC 16、相等 17、○3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解答题18、AD CAD AB=AC ∠BAD=∠CAD AD=AD SAS19、B 解:(1)EF=MN EG=HN FG=MH ∠F=∠M ∠E=∠N ∠EGF=∠MHN (2)∵△EFG ≌△NMH ∴MN=EF=2.1cm∴GF=HM=3.3cm ∵FH=1.1cm ∴HG=GF -FH=3.3-1.1=2.2cm 20、解:∵DE ∥AB ∴∠A=∠E在△ABC 与△CDE 中∠A=∠E BC=CD∠ACB=∠ECD∴△ABC ≌△CDE(ASA)∴AB=DE21、证明:∵AB ∥DE∴∠A=∠EDF∵BC ∥EFCA∴∠ACB=∠F∵AD=CF∴AC=DF在△ABC与△DEF中∠A=∠EDFAC=DF∠ACB=∠F△ABC≌△DEF(ASA)四、解答题22、证明:①∵BE⊥CD∴∠BEC=∠DEA=90°在Rt△BEC与Rt△DEA中BC=DABE=DE∴Rt△BEC≌Rt△DEA(HL)②∵Rt△BEC≌Rt△DEA∴∠C=∠DAE∵∠DEA=90°∴∠D+∠DAE=90°∴∠D+∠C=90°∴∠DFC=90°∴DF⊥BC23、证明:在△ABC与△ADC中1=∠2AC=AC3=∠4∴△ABC≌△ADC(ASA)∴CB=CD在△ECD与△ECB中CB=CD∠3=∠4CE=CE∴△ECD≌△ECB(SAS)∴∠5=∠6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已知:///ABC A B C ∆∆≌,/A A ∠=∠,/B B ∠=∠,70C ∠=︒,15AB cm =,则/C ∠=_________,//A B =__________.2.如图1,在ABC ∆中,AB=AC ,AD ⊥BC 于D 点,E 、F 分别为DB 、DC 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_______对.图1 图2 图33. 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cm 2,则△A ′B ′C ′的面积为______ cm 2,若△A ′B ′C ′的周长为16 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 m . 4. 如图2所示,∠1=∠2,要使△ABD ≌△ACD ,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只添一个条件即可).5.如图3所示,点F 、C 在线段BE 上,且∠1=∠2,BC =EF ,若要使△ABC ≌△DEF ,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6.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_____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______部. 7.如图4,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 θ,入射光线AO 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 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CB 平行于α,则角θ等于________.8.如图5,直线AE ∥BD ,点C 在BD 上,若AE =4,BD =8,△ABD 的面积为16,则ACE △ 的面积为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如图6,AE =AF ,AB =AC ,E C 与B F 交于点O ,∠A =600,∠B =250,则∠E OB 的度数为( )A 、600B 、700C 、750D 、85010.△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00 cm ,A 、B 分别与D 、E 对应,且AB =35 cm ,DF =30 cm ,则EF 的长为( ) A .35 cm B .30 cm C .45 cm D .55 cm11.图7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不能固定形状的是钉在________两点上的木条.( )A .A 、FB .C 、E C .C 、AD .E 、F12.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CD= BC ,再定出BF 的垂线DE ,使A 、C 、E 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 ≌△ABC , 得到ED=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如图8),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 )NAMC B图7 图8 图9 图10A.边角边公理 B.角边角公理; C.边边边公理 D.斜边直角边公理13.如图9,在△ABC中,∠A:∠B:∠C=3:5:10,又△MNC≌△ABC,则∠BCM:∠BCN等于()A.1:2 B.1:3C.2:3 D.1:414.如图10,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D⊥OP于F,并分别交OA、OB于CD,则CD_____P点到∠AOB两边距离之和.( )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能确定三、解答题(共46分)中,∠ACB=90°,延长BC至B',使15.已知如图11,ABCC B'=BC,连结A B'.求证:△AB B'是等腰三角形.图11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大学物理第十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篇 气体动理论 热力学基础求解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热运动包含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两部分.气体动理论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运用统计方法研究气体的热现象,通过寻求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关系,阐明气体的一些宏观性质和规律.而热力学基础是从宏观角度通过实验现象研究热运动规律.在求解这两章习题时要注意它们处理问题方法的差异.气体动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理想气体,求解这部分习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1)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和能量均分定理的应用;(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的应用;(3)有关分子碰撞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频率.热力学基础方面的习题则是围绕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四个特殊过程(三个等值过程和一个绝热过程)和循环过程的应用,以及计算热力学过程的熵变,并用熵增定理判别过程的方向.1.近似计算的应用一般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时,可近似当作理想气体,故理想气体也是一个理想模型.气体动理论是以理想气体为模型建立起来的,因此,气体动理论所述的定律、定理和公式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我们在求解气体动理论中有关问题时必须明确这一点.然而,这种从理想模型得出的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有意义的.例如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以及由此得出的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容热容2/m V,iR C =和摩尔定压热容()2/2m P,R i C +=都是近似公式,它们与在通常温度下的实验值相差不大,因此,除了在低温情况下以外,它们还都是可以使用的.在实际工作时如果要求精度较高,摩尔定容热容和摩尔定压热容应采用实验值.本书习题中有少数题给出了在某种条件下m V,C 和m P,C 的实验值就是这个道理.如习题中不给出实验值,可以采用近似的理论公式计算.2.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题过程及注意事项热力学第一定律E W Q Δ+=,其中功⎰=21d V V V ρW ,内能增量T R i M m E Δ2Δ⋅=.本章习题主要是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四个特殊过程(等体、等压、等温、绝热)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循环过程的应用.解题的主要过程:(1) 明确研究对象是什么气体(单原子还是双原子),气体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是多少? (2) 弄清系统经历的是些什么过程,并掌握这些过程的特征.(3) 画出各过程相应的p -V 图.应当知道准确作出热力学过程的p -V 图,可以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物理图像.(4) 根据各过程的方程和状态方程确定各状态的参量,由各过程的特点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就可计算出理想气体在各过程中的功、内能增量和吸放热了.在计算中要注意Q 和W 的正、负取法.3.关于内能的计算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是状态量,与过程无关,而功和热量是过程量,在两个确定的初、末状态之间经历不同的过程,功和热量一般是不一样的,但内能的变化是相同的,且均等于()12m V,ΔT T C Mm E -=.因此,对理想气体来说,不论其经历什么过程都可用上述公式计算内能的增量.同样,我们在计算某一系统熵变的时候,由于熵是状态量,以无论在始、末状态之间系统经历了什么过程,始、末两个状态间的熵变是相同的.所以,要计算始末两状态之间经历的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就可通过计算两状态之间可逆过程熵变来求得,就是这个道理.4.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应用和分子碰撞的有关讨论深刻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物理意义,掌握速率分布函数f (v )和三种统计速率公式及物理意义是求解这部分习题的关键.三种速率为M RT /2P =v ,M RT π/8=v ,M RT /32=v .注意它们的共同点都正比于M T /,而在物理意义上和用途上又有区别.P v 用于讨论分子速率分布图.v 用于讨论分子的碰撞;2v 用于讨论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解题中只要抓住这些特点就比较方便.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有关分子碰撞内容的习题求解比较简单,往往只要记住平均碰撞频率公式v n d Z 22=和平均自由程n d Z λ2π2/1/==v ,甚至只要知道n Z ⋅∝v ,n /1∝λ及M T /∝v 这种比值关系就可求解许多有关习题.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2 -1 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 )(A)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 (B)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C) 温度,压强都相同 (D)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分析与解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3k /kT =ε,仅与温度有关.因此当氦气和氮气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时,温度也相同.又由物态方程nkT p =,当两者分子数密度n 相同时,它们压强也相同.故选(C).12 -2 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方均根速率之比()()()4:2:1::2/12C 2/12B 2/12A =v v v ,则其压强之比C B A ::p p p 为( )(A) 1∶2∶4 (B) 1∶4∶8(C) 1∶4∶16 (D) 4∶2∶1分析与解 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M RT /3=2v ,因此对同种理想气体有3212C 2B 2A ::::T T T =v v v ,又由物态方程nkT ρ,当三个容器中分子数密度n 相同时,得16:4:1::::321321==T T T p p p .故选(C). 12 -3 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储有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温度为0T 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为0v ,分子平均碰撞次数为0Z ,平均自由程为0λ ,当气体温度升高为04T 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v 、平均碰撞频率Z 和平均自由程λ分别为( ) (A) 004,4,4λλZ Z ===0v v (B) 0022λλ===,,Z Z 0v v (C) 00422λλ===,,Z Z 0v v (D) 0042λλ===,,Z Z 0v v 分析与解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M RT π/8=v ,温度由0T 升至04T ,则平均速率变为0v 2;又平均碰撞频率v n d Z 2π2=,由于容器体积不变,即分子数密度n 不变,则平均碰撞频率变为0Z 2;而平均自由程n d λ2π2/1=,n 不变,则珔λ也不变.因此正确答案为(B).12 -4 已知n 为单位体积的分子数,()v f 为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则()v v d nf 表示( )(A) 速率v 附近,dv 区间内的分子数(B) 单位体积内速率在v v v d +~区间内的分子数(C) 速率v 附近,dv 区间内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D) 单位时间内碰到单位器壁上,速率在v v v d ~+ 区间内的分子数分析与解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v v d /d N N f =,而v /N n =,则有()V N nf /d d =v v .即表示单位体积内速率在v v v d ~+ 区间内的分子数.正确答案为(B).12 -5 一打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C 07o1.=t 时,轮胎中空气的压强为Pa 100451⨯=.p ,则当温度变为C 037o2.=t 时,轮胎内空气的压强2p 2p 为多少?(设内胎容积不变)分析 胎内空气可视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始末状态均为平衡态,由于气体的体积不变,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RT Mm pV =可知,压强p 与温度T 成正比.由此即可求出末态的压强.解 由分析可知,当K 15310037152732...=+=T ,轮胎内空气压强为Pa 1043451122⨯==./T p T p可见当温度升高时,轮胎内气体压强变大,因此,夏季外出时自行车的车胎不宜充气太足,以免爆胎.12 -6 有一个体积为35m 1001⨯.的空气泡由水面下m 050.深的湖底处(温度为C 4o )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C 017o.,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取大气压强为Pa 10013150⨯=.p ) 分析 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态.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gh p p ρ+=0求出, 其中ρ为水的密度( 常取33m kg 1001⋅⨯=.ρ).解 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 1 ,V 1 ,T 1 )和(p 2 ,V 2 ,T 2 ).由分析知湖底处压强为gh ρp gh ρp p +=+=021,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222111T V p T V p = 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3510120121212m 1011.6//-⨯=+==T p V T gh ρp T p V T p V12 -7 氧气瓶的容积为32m 1023-⨯.,其中氧气的压强为Pa 10317⨯.,氧气厂规定压强降到Pa 10016⨯.时,就应重新充气,以免经常洗瓶.某小型吹玻璃车间,平均每天用去3m 400.压强为Pa 100115⨯.的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 (设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分析 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瓶中氧气不可能完全被使用.为此,可通过两条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求解:(1) 从氧气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RT Mm pV =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使用氧气的质量3m 和可供使用的氧气总质量(即原瓶中氧气的总质量1m 和需充气时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2m 之差),从而可求得使用天数()321m m m n /-=.(2) 从容积角度来分析.利用等温膨胀条件将原瓶中氧气由初态(Pa 1030171⨯=.p , 321m 1023-⨯=.V )膨胀到需充气条件下的终态(Pa 1000162⨯=.p ,2V 待求),比较可得2p 状态下实际使用掉的氧气的体积为12V V -.同样将每天使用的氧气由初态(Pa 1001153⨯=.p ,33m 400.=V )等温压缩到压强为p 2的终态,并算出此时的体积V′2 ,由此可得使用天数应为()212V V V n '-=/. 解1 根据分析有RT V Mp m RT V Mp m RT V Mp m /;/;/333222111===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5.9//33121321===-=V p V p p m m m n解2 根据分析中所述,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得等温膨胀后瓶内氧气在压强为Pa 1000162⨯=.p 时的体积为 2112p V p V /=每天用去相同状态的氧气容积2332p V p V /='则瓶内氧气可用天数为()()5.9//33121212=-='-=V p V p p V V V n12 -8 设想太阳是由氢原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其密度可当作是均匀的.若此理想气体的压强为Pa 1035114⨯..试估计太阳的温度.(已知氢原子的质量Pa 1067127H -⨯=.m ,太阳半径kg 1067127H -⨯=.m ,太阳质量kg 1099130S ⨯=.m )分析 本题可直接运用物态方程nkT p =进行计算.解 氢原子的数密度可表示为()⎥⎦⎤⎢⎣⎡⋅==3S H S H S π34//R m m V m m n S 根据题给条件,由nkT p = 可得太阳的温度为()K 1016.13/π4/7S 3S H ⨯===k m R pm nk p T说明 实际上太阳结构并非本题中所设想的理想化模型,因此,计算所得的太阳温度与实际的温度相差较大.估算太阳(或星体)表面温度的几种较实用的方法在教材第十五章有所介绍.12 -9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Pa 100115⨯.,温度为27 ℃,求:(1)气体分子的数密度;(2) 氧气的密度;(3)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设分子间均匀等距排列)分析 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因此,可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等求解.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0d V =,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n V /10=,d 即可求出.解 (1) 单位体积分子数325m 10442⨯==./kT p n(2) 氧气的密度-3m kg 301⋅===.//RT pM V m ρ(3)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J 102162321k -⨯==./kT ε(4) 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m 10453193-⨯==./n d通过对本题的求解,我们可以对通常状态下理想气体的分子数密度、平均平动动能、分子间平均距离等物理量的数量级有所了解.12 -10 2.0×10-2 kg 氢气装在4.0×10-3 m 3 的容器内,当容器内的压强为3.90×105Pa 时,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多大?分析 理想气体的温度是由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决定的,即23k /kT =ε.因此,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通过物态方程pV =m/MRT ,求出容器内氢气的温度即可得k ε.解 由分析知氢气的温度mRMPV T =,则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8932323k ./===mR pVMk kT ε12 -11 温度为0 ℃和100 ℃时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各为多少?欲使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等于1eV ,气体的温度需多高?解 分子在0℃和100 ℃时平均平动动能分别为J 10655232111-⨯==./kT εJ 10727232122-⨯==./kT ε由于1eV =1.6×10-19 J ,因此,分子具有1eV 平均平动动能时,气体温度为K 10737323k ⨯==./k T ε这个温度约为7.5 ×103 ℃.12 -12 某些恒星的温度可达到约1.0 ×108K ,这是发生聚变反应(也称热核反应)所需的温度.通常在此温度下恒星可视为由质子组成.求:(1) 质子的平均动能是多少? (2) 质子的方均根速率为多大?分析 将组成恒星的大量质子视为理想气体,质子可作为质点,其自由度 i =3,因此,质子的平均动能就等于平均平动动能.此外,由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2/32/2kT m =v ,可得方均根速率2v .解 (1) 由分析可得质子的平均动能为 J 1007.22/32/3152k -⨯===kT m εv(2) 质子的方均根速率为1-62s m 1058.132⋅⨯==mkT v 12 -13 试求温度为300.0 K 和2.7 K(星际空间温度)的氢分子的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及最概然速率.分析 分清平均速率v 、方均根速率2v 及最概然速率p v 的物理意义,并利用三种速率相应的公式即可求解.解 氢气的摩尔质量M =2 ×10-3kg·mol -1 ,气体温度T 1 =300.0K ,则有 1-31s m 1078.18⋅⨯==M πRT v 1-312s m 1093.13⋅⨯==M RT v 1-31p s m 1058.12⋅⨯==MRT v 气体温度T 2=2.7K 时,有 1-31s m 1069.18⋅⨯==M πRT v 1-322s m 1083.13⋅⨯==MRT v1-31p s m 1050.12⋅⨯==MRT v 12 -14 如图所示,Ⅰ、Ⅱ两条曲线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的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试由图中数据求:(1)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2) 两种气体所处的温度;(3) 若图中Ⅰ、Ⅱ分别表示氢气在不同温度下的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则哪条曲线的气体温度较高?分析 由MRT 1p 2=v 可知,在相同温度下,由于不同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它们的最概然速率v p 也就不同.因22O H M M <,故氢气比氧气的v p 要大,由此可判定图中曲线Ⅱ所标v p =2.0 ×103 m·s -1 应是对应于氢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从而可求出该曲线所对应的温度.又因曲线Ⅰ、Ⅱ所处的温度相同,故曲线Ⅰ中氧气的最概然速率也可按上式求得.同样,由M RT2p =v 可知,如果是同种气体,当温度不同时,最概然速率v p 也不同.温度越高,v p 越大.而曲线Ⅱ对应的v p 较大,因而代表气体温度较高状态.解 (1) 由分析知氢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为()13H p s m 100.222H 2-⋅⨯==M RT v利用M O2 /M H2 =16 可得氧气分子最概然速率为()()12H p O p s m 100.54/22-⋅⨯==v v (2) 由M RT2p =v 得气体温度K 1081.42/22p⨯==R M T v (3) Ⅱ代表气体温度较高状态.12 -15 日冕的温度为2.0 ×106K ,所喷出的电子气可视为理想气体.试求其中电子的方均根速率和热运动平均动能.解 方均根速率16e2s m 105.93-⋅⨯==m kT v 平均动能J 10142317k -⨯==./kT ε 12 -16 在容积为2.0 ×10-3m 3 的容器中,有内能为6.75 ×102J 的刚性双原子分子某理想气体.(1) 求气体的压强;(2) 设分子总数为5.4×1022 个,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分析 (1) 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RT i M m E 2=,对刚性双原子分子而言,i =5.由上述内能公式和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mM RT 可解出气体的压强.(2)求得压强后,再依据题给数据可求得分子数密度,则由公式p =nkT 可求气体温度.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可由23k /kT ε=求出.解 (1) 由RT i M m E 2=和pV =mM RT 可得气体压强 ()Pa 1035125⨯==./iV E p(2) 分子数密度n =N/V ,则该气体的温度()()Pa 106235⨯===.//nk pV nk p T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J 104972321k -⨯==./kT ε12 -17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若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6.21×10-21J ,试求(1)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温度;(2) 氧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 分析 (1)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3k /kT ε=,是温度的单值函数,与气体种类无关.因此,氧气和氢气在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平均平动动能,从而可以求出氧气的温度.(2) 知道温度后再由最概然速率公式M RT 2p =v 即可求解v p . 解 (1) 由分析知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J 102162321k -⨯==./kT ε,则氧气的温度为:K 30032k ==k εT /(2) 氧气的摩尔质量M =3.2 ×10-2 kg·mol -1 ,则有 12p s m 1095.32-⋅⨯==M RTv12 -18 声波在理想气体中传播的速率正比于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问声波通过氧气的速率与通过氢气的速率之比为多少? 设这两种气体都是理想气体并具有相同的温度.分析 由题意声波速率u 与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成正比,即2v ∝u ;而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M /12∝v ,式中M 为气体的摩尔质量.因此,在一定温度下声波速率M u /1∝.解 依据分析可设声速M A u /1=,式中A 为比例常量.则声波通过氧气与氢气的速率之比为2502222O H O H .==M M u u12 -19 已知质点离开地球引力作用所需的逃逸速率为gr v 2=,其中r 为地球半径.(1) 若使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分别与逃逸速率相等,它们各自应有多高的温度;(2) 说明大气层中为什么氢气比氧气要少.(取r =6.40 ×106 m)分析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MπRT 8=v ,对于摩尔质量M 不同的气体分子,为使v 等于逃逸速率v ,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如果环境温度相同,则摩尔质量M 较小的就容易达到逃逸速率.解 (1) 由题意逃逸速率gr 2=v ,而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M πRT 8=v .当v v = 时,有RMrg πT 4= 由于氢气的摩尔质量13H mol kg 10022--⋅⨯=.M ,氧气的摩尔质量12O mol kg 10232--⋅⨯=.M ,则它们达到逃逸速率时所需的温度分别为K 10891K,101815O 4H 22⨯=⨯=..T T(2) 根据上述分析,当温度相同时,氢气的平均速率比氧气的要大(约为4倍),因此达到逃逸速率的氢气分子比氧气分子多.按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极高温过程.在地球形成的初期,虽然温度已大大降低,但温度值还是很高.因而,在气体分子产生过程中就开始有分子逃逸地球,其中氢气分子比氧气分子更易逃逸.另外,虽然目前的大气层温度不可能达到上述计算结果中逃逸速率所需的温度,但由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可知,在任一温度下,总有一些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逃逸速率.从分布曲线也可知道在相同温度下氢气分子能达到逃逸速率的可能性大于氧气分子.故大气层中氢气比氧气要少.12 -20 容积为1m 3 的容器储有1mol 氧气,以v =10m·s -1 的速度运动,设容器突然停止,其中氧气的80%的机械运动动能转化为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试求气体的温度及压强各升高了多少.分析 容器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容器内分子除了相对容器作杂乱无章的热运动外,还和容器一起作定向运动.其定向运动动能(即机械能)为m v 2/2.按照题意,当容器突然停止后,80%定向运动动能转为系统的内能.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则有关系式:()T R M m mv E Δ25%80Δ2⋅=⋅=成立,从而可求ΔT .再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可求压强的增量. 解 由分析知T R M m m E Δ252/8.0Δ2⋅==v ,其中m 为容器内氧气质量.又氧气的摩尔质量为12m ol kg 1023--⋅⨯=.M ,解得ΔT =6.16 ×10-2 K当容器体积不变时,由pV =mRT/M 得Pa 51.0ΔΔ==T VR M m p 12 -21 有N 个质量均为m 的同种气体分子,它们的速率分布如图所示.(1) 说明曲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的含义;(2) 由N 和0v 求a 值;(3) 求在速率0v /2到30v /2 间隔内的分子数;(4) 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分析 处理与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有关的问题时,关键要理解分布函数()v f 的物理意义. ()v v d /d N N f =,题中纵坐标()v v d /d N Nf =,即处于速率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同时要掌握()v f 的归一化条件,即()1d 0=⎰∞v v f .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布函数并运用数学方法(如函数求平均值或极值等),即可求解本题.解 (1) 由于分子所允许的速率在0 到20v 的范围内,由归一化条件可知图中曲线下的面积()1d 0=⎰∞v v f 即曲线下面积表示系统分子总数N .(2 ) 从图中可知, 在0 到0v 区间内,()0/v v v a Nf ;而在0 到20v 区间,()αNf =v .则利用归一化条件有v v v v v ⎰⎰+=000200d d v v a a N (3) 速率在0v /2到30v /2间隔内的分子数为12/7d d Δ2/300000N a a N =+=⎰⎰v v v v v v v (4) 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按定义为()v v f v v v d /d 02022⎰⎰∞∞==N N 故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20220302K 3631d d 2121000v v v v v v v v v v m N a N a m m ε=⎥⎦⎤⎢⎣⎡+==⎰⎰ 12 -22 试用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定律导出方均根速率和最概然速率. 分析 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 ⎝⎛-⎪⎭⎫ ⎝⎛=kT m kT m f 2exp π2π4222/3v v v 采用数学中对连续函数求自变量平均值的方法,求解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即⎰⎰=N Nd d 22v v , 从而得出方均根速率.由于分布函数较复杂,在积分过程中需作适当的数学代换.另外,最概然速率是指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函数极大值所对应的速率,因而可采用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求得.解 (1) 根据分析可得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2/1242/302/1022d 2exp π2π4/d ⎥⎥⎦⎤⎢⎢⎣⎡⎪⎪⎭⎫ ⎝⎛-⎪⎭⎫ ⎝⎛=⎪⎭⎫ ⎝⎛=⎰⎰∞v v v v v kT m kT m N N N令222/x kT m =v ,则有 2/12/12/104273.13d 2π42⎪⎭⎫ ⎝⎛=⎪⎭⎫ ⎝⎛=⎥⎦⎤⎢⎣⎡=⎰∞-m RT m kT x e x m kT x v(2) 令()0d d =v v f ,即 02exp 222exp 2π2π42222/3=⎥⎦⎤⎢⎣⎡⎪⎪⎭⎫ ⎝⎛--⎪⎪⎭⎫ ⎝⎛-⎪⎭⎫ ⎝⎛kT m kT m kT m T k m v v v v v 得 2/12/141.12⎪⎭⎫ ⎝⎛≈⎪⎭⎫ ⎝⎛==m RT m kT P v v12 -23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可看作类似于气体分子的运动(故称电子气).设导体中共有N 个自由电子,其中电子的最大速率为v F (称为费米速率).电子在速率v v v d ~+之间的概率为()()⎪⎩⎪⎨⎧>>>=v v v v v v 0,0 d π4d F 2A N A N N (1)画出分布函数图;(2) 用N 、v F 定出常数A ;(3) 证明电子气中电子的平均动能53F /εε=,其中22F F /mv =ε.分析 理解速率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就不难求解本题.速率分布函数()vv d d 1N N f =,表示在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比.它应满足归一化条件()()⎰⎰=∞F 00d d v v v v v f f , 因此根据题给条件可得()v v ~f 的函数关系,由此可作出解析图和求出A .在()v v ~f 函数关系确定的情况下,由()v v v v d 22f ⎰=可以求出v2 ,从而求出2/2v m ε=. 解 (1) 由题设可知,电子的速率分布函数()()()⎪⎩⎪⎨⎧>>>=F F 2 00 π4v v v v v v N A f ,其分布函数图如图所示. (2) 利用分析中所述归一化条件,有1d π4F02=⎰v v v NA 得 3F π4/3v N A = (3) ()53d N 4ππd 2F 20022F v v v v v v v v ===⎰⎰∞f 5/32/F 2εm ε==v12 -24 一飞机在地面时,机舱中的压力计指示为Pa 100115⨯.,到高空后压强降为Pa 101184⨯..设大气的温度均为27.0 ℃.问此时飞机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设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89 ×10-2 kg·mol -1 )分析 当温度不变时,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分子数密度的改变而造成.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满足玻耳兹曼分布.利用地球表面附近气压公式()kT mgh p p /ex p 0-=,即可求得飞机的高度h .式中p 0 是地面的大气压强.解 飞机高度为 ()()m 1093.1/ln /ln 300⨯===p p MgRT p p mg kT h 12 -25 在压强为Pa 1001.15⨯下,氮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6.0×10-6cm,当温度不变时,在多大压强下,其平均自由程为1.0mm 。
第十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常用的几种质量管理简易工具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排列图和因果图?它们有何用途?排列图:是通过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以便改进关键项目。
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块和一条折线所构成。
横坐标表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或项目,按其影响程度大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左纵坐标表示频数(如件数、金额、工时、吨位等),右纵坐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直方块的高度表示某个因素影响大小,从高到底,从左到右,顺序排列;折线表示个影响因素大小的累积百分数,是由左到右逐渐上升的,这条折线就称为帕累托曲线;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成A、B、C三类。
用途:1、找出主要因素排列图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我们明确应该从哪里着手来提高产品质量。
实践证明,集中精力将主要因素的影响减半比消灭次要因素收效显著,而且容易得多。
所以应当选取排列图前1~2项主要因素作为质量改进的目标。
如果前1~2项难度较大,而第3项简易可行,马上可见效果,也可先对第3项进行改进。
2、解决工作质量问题也可用排列图不仅产品质量,其它工作如节约能源、减少消耗、安全生产等都可用排列图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检查质量改进措施的效果。
采取质量改进措施后,为了检验其效果,可用排列图来核查。
如果确有效果,则改进后的排列图中,横坐标上因素排列顺序或频数矩形高度应有变化。
因果图:也叫特性因素图/鱼刺图/石川图,是整理和分析影响质量(结果)的各因素之间的一种工具。
由特性,原因,枝干三部分构成。
首先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大原因,然后寻找到大原因背后的中原因,再从中原因找到小原因和更小的原因,最终查明主要的直接原因。
用途:收集各种信息,比较原因大小和主次,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根据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最终结果),找出影响它的大原因、中原因、小原因、更小原因等等;形象地表示了探讨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有条理地逐层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原因-结果”“手段-目标”的关系,使问题的脉络完全显示出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E平分∠ABC交AD于点E,AB=8,DE=3,则△ABE的面积是()A.24B.12C.16D.112、如图,半径为R的⊙O的弦AC=BD,AC、BD交于E,F为上一点,连AF、BF、AB、AD,下列结论:①AE=BE;②若AC⊥BD,则AD=R;③在②的条件下,若,AB=,则BF+CE=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如图,已知的六个元素,则图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图全等的图形是().A.甲乙B.丙C.乙丙D.乙4、如图,▱ABCD中,∠ABC和∠BCD的平分线交于AD边上一点E,且BE=4,CE=3,则AB的长是()A. B.3 C.4 D.55、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两直角边对应相等B.一锐角对应相等C.两锐角对应相等D.斜边相等6、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A.44°B.66°C.88°D.92°7、如图,△ABC≌△DEF,∠B=98°,∠D=50°,则∠F的度数是()A.62°B.52°C.42°D.32°8、如图,已知,,,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B. C. D.9、下面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的是()A.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D.底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10、如图,在△ABC中,∠C=90°,∠B=30°,以点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ABD是等腰三角形;④点D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CD的长度.A.1B.2C.3D.4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①20200=1;②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③分式的分母为0,则分式的值不存在;④若那么.A.1个B.2个C.3个D.4个12、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若BC=32,且BD:DC=9:7,则点D到AB边的距离为()A.18B.16C.14D.1213、具有下列条件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能判断它们全等的是()A.顶角、一腰对应相等B.底边、一腰对应相等C.两腰对应相等 D.一底角、底边对应相等14、在△ABC内部取一点P,使得点P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则点P应是△ABC的下列哪三条线段的交点()A.高B.中线C.垂直平分线D.角平分线15、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其理论依据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B.HLC.AASD.ASA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在中,,H是高AD、BE的交点,若BH=10,求AC=________17、如图,在△ABC中,AB=AC,点D,E都在边BC上,∠BAD=∠CAE,若BD=9,则CE的长为________.1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如果AF=BE,那么∠AOD的度数是________ .19、如图,已知∠BAC=∠DAE=90°,AB=AD,要使△ABC≌△ADE,还需要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可)20、如图,已知:A、F、C、D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F=CD,∠D=∠A,且AB=DE.请将下面说明△ABC≌△DEF的过程和理由补充完整.解:∵AF=CD(________)∴AF+FC=CD+________,即AC=DF,在△ABC和△DEF中:AC=________(已知),∠D=∠A(________),AB=________(已知),∴△ABC≌△DEF(________)21、如图Rt△ABC中, ∠B=90°,AD平分∠BAC交BC于D,如果BD=3,△ACD的面积等于15,则AC=________.22、如图,BD与CD分别平分∠ABC,∠ACB的外角∠EBC,∠FCB,若∠A=80°,则∠BDC=________.23、如图,△ABC中,∠ACB =90°,AC=9,C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于点E,DF⊥BC于点F,已知DF=4,则AD的长是________.24、如图,是的平分线,于点,,点是边上一动点,则长度最小为________.25、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①画线段CE⊥AB,垂足为E,画线段AF⊥CD,垂足为F;②比较下列两组线段的大小:(用“>”或“<”或“=”填空)CE________ CA,点C到AB的距离________点A到CD的距离.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已知AB=AD,且AC平分∠BAD,求证:BC=DC27、已知,点P是Rt△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分别过A、B 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Q为斜边AB的中点.(1)如图1,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QE与QF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3,当点P在线段BA(或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28、如图,在△ABC中,∠B=∠C,D、E、F分别在AB、BC、AC上,且BD=CE,∠DEF=∠B.求证:ED=EF.29、如图,CE=CB,CD=CA,∠DCA=∠ECB,求证:DE=AB.30、如图(1)至图(2),在△ABC和△ADE中,∠BAC=∠DAE=90°,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1)已知:如图(1),AC=AB,AD=AE.求证:①CD=BE;②CD⊥BE.(2)如图(2),当AB=kAC,AE=kAD(k≠1)时,分别说出(1)中的两个②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2、D3、C4、A5、A6、D7、D8、D9、D10、D11、C12、C13、C14、D15、C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9、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7、29、。
高等数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十二章)
高等数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十二章)习题12-11. 试说出下列各微分方程的阶数:(1)x (y ')2-2yy '+x =0;解 一阶.(2)x 2y '-xy '+y =0;解 一阶.(3)xy '''+2y '+x 2y =0;解 三阶.(4)(7x -6y )dx +(x +y )dy =0;解 一阶.(5)022=++C Q dt dQ R dtQ d L ; 解 二阶.(6)θρθρ2sin =+d d . 解 一阶.2. 指出下列各题中的函数是否为所给微分方程的解:(1)xy '=2y , y =5x 2;解 y '=10x .因为xy '=10x 2=2(5x 2)=2y , 所以y =5x 2是所给微分方程的解.(2)y '+y =0, y =3sin x -4cos x ;解 y '=3cos x +4sin x .因为y '+y =3cos x +4sin x +3sin x -4cos x =7sin x -cos x ≠0,所以y =3sin x -4cos x 不是所给微分方程的解.(3)y ''-2y '+y =0, y =x 2e x ;解 y '=2xe x +x 2e x , y ''=2e x +2xe x +2xe x +x 2e x =2e x +4xe x +x 2e x .因为y ''-2y '+y =2e x +4xe x +x 2e x -2(2xe x +x 2e x )+x 2e x =2e x ≠0,所以y =x 2e x 不是所给微分方程的解.(4)y ''-(λ1+λ2)y '+λ1λ2y =0, x x e C e C y 2121λλ+=.解 x x e C e C y 212211λλλλ+=', x x e C e C y 21222211λλλλ+=''.因为y y y 2121)(λλλλ+'+-'')())((2121212121221121222211x x x x x x e C e C e C e C e C e C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0,所以x x e C e C y 2121λλ+=是所给微分方程的解.3. 在下列各题中, 验证所给二元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为所给微分方程的解:(1)(x -2y )y '=2x -y , x 2-xy +y 2=C ;解 将x 2-xy +y 2=C 的两边对x 求导得2x -y -xy '+2y y '=0,即 (x -2y )y '=2x -y ,所以由x 2-xy +y 2=C 所确定的函数是所给微分方程的解.(2)(xy -x )y ''+xy '2+yy '-2y '=0, y =ln(xy ).解 将y =ln(xy )的两边对x 求导得y yx y '+='11, 即x xy y y -='. 再次求导得)(1)()()1()(2222y y y y y x x xy x xy y y y x x xy y x y y x xy y y '+'-'-⋅-=-+-'-=--'+--'=''. 注意到由y y x y '+='11可得1-'='y x y yx , 所以 )2(1])1([12y y y y x xxy y y y y y x x xy y '+'-'-⋅-='+'-'-'-⋅-='', 从而 (xy -x )y ''+xy '2+yy '-2y '=0,即由y =ln(xy )所确定的函数是所给微分方程的解.4. 在下列各题中, 确定函数关系式中所含的参数, 使函数满足所给的初始条件:(1)x 2-y 2=C , y |x =0=5;解 由y |x =0=0得02-52=C , C =-25, 故x 2-y 2=-25.(2)y =(C 1+C 2x )e 2x , y |x =0=0, y '|x =0=1;解 y '=C 2e 2x +2(C 1+C 2x )e 2x .由y |x =0=0, y '|x =0=1得⎩⎨⎧=+=10121C C C , 解之得C 1=0, C 2=1, 故y =xe 2x .(3)y =C 1sin(x -C 2), y |x =π=1, y '|x =π=0.解 y '=C 1cos(x -C 2).由y |x =π=1, y '|x =π=0得⎩⎨⎧=-=-0)cos(1)sin(2121C C C C ππ, 即⎩⎨⎧=-=0cos 1sin 2121C C C C , 解之得C 1=1, 22π=C , 故)2sin(π-=x y , 即y =-cos x . 5. 写出由下列条件确定的曲线所满足的微分方程:(1)曲线在点(x , y )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横坐标的平方;解 设曲线为y =y (x ), 则曲线上点(x , y )处的切线斜率为y ', 由条件y '=x 2, 这便是所求微分方程.(2)曲线上点P (x , y )处的法线与x 轴的交点为Q , 且线段PQ 被y 轴平分. 解 设曲线为y =y (x ), 则曲线上点P (x , y )处的法线斜率为y '-1, 由条件第PQ 中点的横坐标为0, 所以Q 点的坐标为(-x , 0), 从而有y x x y '-=+-10, 即yy '+2x =0. 6. 用微分方程表示一物理命题: 某种气体的气压P 对于温度T 的变化率与气压成正比, 所温度的平方成反比.解 2TP k dT dP =, 其中k 为比例系数. 习题12-21. 求下列微分方程的通解:(1)xy '-y ln y =0;解 分离变量得dx xdy y y 1ln 1=, 两边积分得⎰⎰=dx xdy y y 1ln 1, 即 ln(ln y )=ln x +ln C ,故通解为y =e Cx .(2)3x 2+5x -5y '=0;解 分离变量得5dy =(3x 2+5x )dx ,两边积分得⎰⎰+=dx x x dy )53(52,即 123255C x x y ++=, 故通解为C x x y ++=232151, 其中151C C =为任意常数.(3)2211y y x -='-;解 分离变量得2211x dx y dy -=-, 两边积分得⎰⎰-=-2211x dx y dy 即 arcsin y =arcsin x +C ,故通解为y =sin(arcsin x +C ).(4)y '-xy '=a (y 2+y ');解 方程变形为(1-x -a )y '=ay 2,分离变量得dx x a a dy y--=112, 两边积分得⎰⎰--=dx x a a dy y112, 即 1)1ln(1C x a a y----=-, 故通解为)1ln(1x a a C y --+=, 其中C =aC 1为任意常数. (5)sec 2x tan ydx +sec 2y tan xdy =0;解 分离变量得dx xx y y y tan sec tan sec 22-=, 两边积分得⎰⎰-=dx xx y y y tan sec tan sec 22, 即 ln(tan y )=-ln(tan x )+ln C ,故通解为tan x tan y =C .(6)y x dxdy +=10; 解 分离变量得10-y dy =10x dx ,两边积分得⎰⎰=-dx dy x y 1010,即 10ln 10ln 1010ln 10C x y +=--, 或 10-y =10x +C ,故通解为y =-lg(C -10x ).(7)(e x +y -e x )dx +(e x +y +e y )dy =0;解 方程变形为e y (e x +1)dy =e x (1-e y )dx ,分离变量得dx e e dy e e xx y y +=-11, 两边积分得⎰⎰+=-dx eedy e ex x y y 11, 即 -ln(e y )=ln(e x +1)-ln C ,故通解为(e x +1)(e y -1)=C .(8)cos x sin ydx +sin x cos ydy =0;解 分离变量得dx xx dy y y sin cos sin cos -=, 两边积分得⎰⎰-=dx xx dy y y sin cos sin cos , 即 ln(sin y )=-ln(sin x )+ln C ,故通解为sin x sin y =C .(9)0)1(32=++x dxdy y ; 解 分离变量得(y +1)2dy =-x 3dx ,两边积分得⎰⎰-=+dx x dy y 32)1(,即 14341)1(31C x y +-=+, 故通解为4(y +1)3+3x 4=C (C =12C 1).(10)ydx +(x 2-4x )dy =0.解 分离变量得dx xx dy y )411(4-+=, 两边积分得⎰⎰-+=dx xx dy y )411(4, 即 ln y 4=ln x -ln(4-x )+ln C ,故通解为y 4(4-x )=Cx .2. 求下列微分方程满足所给初始条件的特解:(1)y '=e 2x -y , y |x =0=0;解 分离变量得e y dy =e 2x dx ,两边积分得⎰⎰=dx e dy e x y 2,即 C e e x y +=221, 或 )21ln(2C e y x +=. 由y |x =0=0得0)21ln(=+C , 21=C , 所以特解)2121ln(2+=x e y . (2)cos x sin ydy =cos y sin xdx , 4|0π==x y ; 解 分离变量得tan y dy =tan x dx ,两边积分得⎰⎰=xdx ydy tan tan ,即 -ln(cos y )=-ln(cos x )-ln C ,或 cos y =C cos x .由4|0π==x y 得C C ==0cos 4cos π, 21=C , 所以特解为x y cos cos 2=.(3)y 'sin x =y ln y , e y x ==2π;解 分离变量得dx xdy y y sin 1ln 1=, 两边积分得⎰⎰=dx xdy y y sin 1ln 1, 即 C x y ln )2ln(tan )ln(ln +=,或2tan x C e y =. 由e y x ==2π得4tan πC ee =, C =1, 所以特解为2tan x e y =.(4)cos ydx +(1+e -x )sin ydy =0, 4|0π==x y ; 解 分离变量得dx e e dy y y xx +=-1cos sin , 两边积分得⎰⎰+=-dx e e dy y y xx 1cos sin , 即 ln|cos y |=ln(e x +1)+ln |C |,或 cos y =C (e x +1).由4|0π==x y 得)1(4cos 4+=ππe C , 42=C , 所以特解为)1(42cos +=x e y . (5)xdy +2ydx =0, y |x =2=1.解 分离变量得dx xdy y 21-=, 两边积分得⎰⎰-=dx xdy y 21, 即 ln y =-2ln x +ln C ,或 y =Cx -2.由y |x =2=1得C ⋅2-2=1, C =4, 所以特解为24xy =.3. 有一盛满了水的圆锥形漏漏斗, 高为10cm , 顶角为60︒, 漏斗下面有面积为0. 5cm 2的孔, 求水面高度变化的规律及流完所需的时间.解 设t 时该已流出的水的体积为V , 高度为x , 则由水力学有x dtdV )9802(5.062.0⨯⨯⨯=, 即dt x dV )9802(5.062.0⨯⨯⨯=. 又因为330tan x x r =︒=, 故 dx x dx r V 223ππ-=-=, 从而 dx x dt x 23)9802(5.062.0π-=⨯⨯⨯, 即 dx x dt 2398025.062.03⨯⨯⨯=π,因此 C x t +⨯⨯⨯-=2598025.062.032π. 又因为当t =0时, x =10, 所以251098025.062.053⨯⨯⨯⨯=πC ,故水从小孔流出的规律为 645.90305.0)10(98025.062.0532252525+-=-⨯⨯⨯⨯=x x t π. 令x =0, 得水流完所需时间约为10s .4. 质量为1g (克)的质点受外力作用作直线运动, 这外力和时间成正比, 和质点运动的速度成反比. 在t =10s 时, 速度等于50cm/s , 外力为4g cm/s 2, 问从运动开始经过了一分钟后的速度是多少?解 已知v t k F =, 并且法t =10s 时, v =50cm/s , F =4g cm/s 2, 故50104k =, 从而k =20, 因此vt F 20=. 又由牛顿定律, F =ma , 即vt dt dv 201=⋅, 故v dv =20t d t . 这就是速度与时间应满足的微分方程. 解之得C t v +=221021, 即C t v 2202+=.由初始条件有C +⨯=⨯2210105021, C =250. 因此 500202+=t v .当t =60s 时, cm/s 3.26950060202=+⨯=v .5. 镭的衰变有如下的规律: 镭的衰变速度与它的现存量R 成正比. 由经验材料得知, 镭经过1600年后, 只余原始量R 0的一半. 试求镭的量R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解 由题设知,R dt dR λ-=, 即dt RdR λ-=, 两边积分得ln R =-λt +C 1,从而 )( 1C t e C Ce R ==-λ.因为当t =0时, R =R 0, 故R 0=Ce 0=C , 即R =R 0e -λt .又由于当t =1600时, 021R R =, 故λ16000021-=e R R , 从而16002ln =λ. 因此 t t e R e R R 000433.0010002ln 0--==.6. 一曲线通过点(2, 3), 它在两坐标轴间的任一切线线段均被切点所平分, 求这曲线方程.解 设切点为P (x , y ), 则切线在x 轴, y 轴的截距分别为2x , 2y , 切线斜率为xy x y -=--2002, 故曲线满足微分方程: xy dx dy -=, 即dx x dy y 11-=, 从而 ln y +ln x =ln C , xy =C .因为曲线经过点(2, 3), 所以C =2⨯3=6, 曲线方程为xy =6.7. 小船从河边点O 处出发驶向对岸(两岸为平行直线). 设船速为a , 船行方向始终与河岸垂直, 又设河宽为h , 河中任一点处的水流速度与该点到两岸距离的乘积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 求小船的航行路线.解 建立坐标系如图. 设t 时刻船的位置为(x , y ), 此时水速为)(y h ky dt dx v -==, 故dx =ky (h -y )dt .又由已知, y =at , 代入上式得dx =kat (h -at )dt ,积分得C t ka kaht x +-=3223121. 由初始条件x |t =0=0, 得C =0, 故3223121t ka kaht x -=. 因此船运动路线的函数方程为⎪⎩⎪⎨⎧=-=ayy t ka kaht x 3223121, 从而一般方程为)312(32y y h a k x -=.习题12-31. 求下列齐次方程的通解:(1)022=---'x y y y x ;解 原方程变为1)(2--=x y x y dx dy . 令xy u =, 则原方程化为 12-+=+u u dx du x u , 即dx x du u 1112=-, 两边积分得C x u u ln ln )1ln(2+=-+, 即Cx u u =-+12, 将xy u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Cx x y x y =-+1)(2, 即222Cx x y y =-+. (2)xy y dx dy xln =; 解 原方程变为x y x y dx dy ln =.令xy u =, 则原方程化为 u u dxdu x u ln =+, 即dx x du u u 1)1(ln 1=-, 两边积分得ln(ln u -1)=ln x +ln C , 即u =e Cx +1, 将xy u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 y =xe Cx +1.(3)(x 2+y 2)dx -xydy =0;解 这是齐次方程. 令xy u =, 即y =xu , 则原方程化为 (x 2+x 2u 2)dx -x 2u (udx +xdu )=0, 即dx xudu 1=, 两边积分得u 2=ln x 2+C , 将xy u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 y 2=x 2(ln x 2+C ).(4)(x 3+y 3)dx -3xy 2dy =0;解 这是齐次方程. 令xy u =, 即y =xu , 则原方程化为 (x 3+x 3u 3)dx -3x 3u 2(udx +xdu )=0, 即dx x du u u 121332=-, 两边积分得C x u ln ln )21ln(213+=--, 即2312xC u -=, 将xy u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 x 3-2y 3=Cx .(5)0ch 3)ch 3sh 2(=-+dy xy x dx x y y x y x ; 解 原方程变为x y x y dx dy +=th 32.令xy u =, 则原方程化为 u u dx du x u +=+th 32, 即dx xdu u u 2sh ch 3=, 两边积分得3ln(sh u )=2ln x +ln C , 即sh 3u =Cx 2, 将xy u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 22sh Cx x y =. (6)0)1(2)21(=-++dy yx e dx e y xy x . 解 原方程变为yx yxe e y x dy dx 21)1(2+-=. 令yx u =, 则原方程化为 u u e e u dy du y u 21)1(2+-=+, 即uu e e u dy du y 212++-=, 分离变量得dy y du e u e uu 1221-=++, 两边积分得ln(u +2e u )=-ln y +ln C , 即y (u +2e u )=C , 将yx u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 C e yx y y x =+)2(, 即C ye x y x=+2. 2. 求下列齐次方程满足所给初始条件的特解:(1)(y 2-3x 2)dy +2xydx =0, y |x =0=1;解 这是齐次方程. 令x y u =, 即y =xu , 则原方程化为(x 2u 2-3x 2)(udx +xdu )+2x 2udx =0,即 dx x du u u u 1332=--, 或dx x du u u u 1)11113(=-+++- 两边积分得-3ln |u |+ln|u +1|+ln|u -1|=ln|x |+ln|C |, 即u 2-1=Cxu 3, 将xy u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 y 2-x 2=Cy 3.由y |x =0=1得C =1, 故所求特解为y 2-x 2=y 3.(2)xy y x y +=', y |x =1=2; 解 令xy u =, 则原方程化为 u u dx du x u +=+1, 即dx xudu 1=, 两边积分得C x u +=ln 212, 将xy u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 y 2=2x 2(ln x +C ).由y |x =1=2得C =2, 故所求特解为y 2=2x 2(ln x +2).(3)(x 2+2xy -y 2)dx +(y 2+2xy -x 2)dy =0, y |x =1=1.解 这是齐次方程. 令xy u =, 即y =xu , 则原方程化为 (x 2+2x 2u -x 2u 2)dx +(x 2u 2+2x 2u -x 2)(udx +xdu )=0,即 dx x du u u u u u 1112232-=+++-+, 或 dx xdu u u u 1)1211(2=+-+, 两边积分得ln|u +1|-ln(u 2+1)=ln|x |+ln|C |, 即u +1=Cx (u 2+1), 将xy u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 x +y =C (x 2+y 2).由y |x =1=1得C =1, 故所求特解为x +y =(x 2+y 2).3. 设有连结点O (0, 0)和A (1, 1)的一段向上凸的曲线弧A O, 对于A O 上任一点P (x , y ), 曲线弧P O 与直线段OP 所围图形的面积为x 2, 求曲线弧A O 的方程.解 设曲线弧A O的方程为y =y (x ). 由题意得 20)(21)(x x xy dx x y x=-⎰, 两边求导得x x y x x y x y 2)(21)(21)(='--, 即 4-='xy y . 令xy u =, 则有 4-=+u dx du x u , 即dx xdu u 41-=, 两边积分得u =-4ln x +C . 将xy u =代入上式得方程的通解 y =-4x ln x +Cx .由于A (1, 1)在曲线上, 即y (1)=1, 因而C =1, 从则所求方程为y =-4x ln x +x .习题12-41. 求下列微分方程的通解:(1)x e y dx dy -=+; 解 )()()(C x e C dx e e e C dx e e e y x x x x dx x dx +=+⋅=+⎰⋅⎰=-----⎰⎰. (2)xy '+y =x 2+3x +2;解 原方程变为xx y x y 231++=+'.])23([11C dx e x x e y dx x dx x +⎰⋅++⎰=⎰- ])23([1])23([12C dx x x xC xdx x x x +++=+++=⎰⎰ xC x x C x x x x +++=+++=22331)22331(1223. (3)y '+y cos x =e -sin x ;解 )(cos sin cos C dx e e e y xdx x dx +⎰⋅⎰=⎰--)()(sin sin sin sin C x e C dx e e e x x x x +=+⋅=---⎰.(4)y '+y tan x =sin 2x ;解 )2sin (tan tan C dx e x e y xdx xdx +⎰⋅⎰=⎰-)2sin (cos ln cos ln C dx e x e x x +⋅=⎰-⎰+⋅=)cos 1cos sin 2(cos C dx xx x x =cos x (-2cos x +C )=C cos x -2cos 2x .(5)(x 2-1)y '+2xy -cos x =0;解 原方程变形为1cos 1222-=-+'x x y x x y . )1cos (1221222C dx e x x e y dx x xdx x x +⎰⋅-⎰=⎰--- )(sin 11])1(1cos[112222C x x C dx x x x x +-=+-⋅--=⎰. (6)23=+ρθρd d ; 解 )2(33C d e e d d +⎰⋅⎰=⎰-θρθθ)2(33C d e e +=⎰-θθθθθθ33332)32(--+=+=Ce C e e .(7)x xy dx dy 42=+; 解 )4(22C dx e x e y xdx xdx +⎰⋅⎰=⎰-)4(22C dx e x e x x +⋅=⎰-2222)2(x x x Ce C e e --+=+=.(8)y ln ydx +(x -ln y )dy =0;解 原方程变形为yx y y dy dx 1ln 1=+. )1(ln 1ln 1C dy e y e x dy y y dy y y +⎰⋅⎰=⎰- )ln 1(ln 1C ydy yy +⋅=⎰ yC y C y y ln ln 21)ln 21(ln 12+=+=. (9)3)2(2)2(-+=-x y dxdy x ; 解 原方程变形为2)2(221-=--x y x dx dy . ])2(2[21221C dx e x e y dx x dx x +⎰⋅-⎰=⎰--- ⎰+-⋅--=]21)2(2)[2(2C dx x x x =(x -2)[(x -2)2+C ]=(x -2)3+C (x -2).(10)02)6(2=+-y dxdy x y . 解 原方程变形为y x y dy dx 213-=-. ])21([33C dy e y e x dy y dy y +⎰⋅-⎰=⎰- )121(33C dy yy y +⋅-=⎰32321)21(Cy y C y y +=+=. 2. 求下列微分方程满足所给初始条件的特解:(1)x x y dxdy sec tan =-, y |x =0=0; 解 )sec (tan tan C dx e x e y xdx xdx +⎰⋅⎰=⎰-)(cos 1)cos sec (cos 1C x xC xdx x x +=+⋅=⎰. 由y |x =0=0, 得C =0, 故所求特解为y =x sec x .(2)xx x y dx dy sin =+, y |x =π=1; 解 )sin (11C dx e x x e y dx x dx x +⎰⋅⎰=⎰- )cos (1)sin (1C x xC xdx x x x +-=+⋅=⎰. 由y |x =π=1, 得C =π-1, 故所求特解为)cos 1(1x xy --=π. (3)x e x y dx dy cos 5cot =+, 4|2-==πx y ; 解 )5(cot cos cot C dx e e e y xdx x xdx +⎰⋅⎰=⎰- )5(sin 1)sin 5(sin 1cos cos C e xC xdx e x x x +-=+⋅=⎰. 由4|2-==πx y , 得C =1, 故所求特解为)15(sin 1cos +-=x e x y . (4)83=+y dxdy , y |x =0=2; 解 )8(33C dx e e y dx dx +⎰⋅⎰=⎰-x x x x x Ce C e e C dx e e 3333338)38()8(---+=+=+=⎰. 由y |x =0=2, 得32-=C , 故所求特解为)4(323x e y --=.(5)13232=-+y xx dx dy , y |x =1=0. 解 )1(32323232C dx e e y dx x x dx x x +⎰⋅⎰=⎰--- )21()1(22221131313C e e x C dx e x e x x x x x +=+=--⎰. 由y |x =1=0, 得eC 21-=, 故所求特解为)1(211132--=x e x y . 3. 求一曲线的方程, 这曲线通过原点, 并且它在点(x , y )处的切线斜率等于2x +y .解 由题意知y '=2x +y , 并且y |x =0=0.由通解公式得)2()2(C dx xe e C dx xe e y x x dx dx +=+⎰⎰=⎰⎰--=e x (-2xe -x -2e -x +C )=Ce x -2x -2.由y |x =0=0, 得C =2, 故所求曲线的方程为y =2(e x -x -1).4. 设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作直线运动, 从速度等于零的时刻起, 有一个与运动方向一至、大小与时间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1)的力作用于它, 此外还受一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2)的阻力作用. 求质点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解 由牛顿定律F =ma , 得v k t k dtdv m 21-=, 即t m k v m k dt dv 12=+. 由通解公式得)()(222211C dt e t m k e C dt e t m k ev t m k t m k dt m k dt m k +⋅=+⎰⋅⎰=⎰⎰-- )(22222121C e k m k te k k e t m kt m k t m k +-=-. 由题意, 当t =0时v =0, 于是得221k m k C =. 因此)(22122121222k m k e k m k te k k e v t m k t m k t m k +-=- 即 )1(222121t m k e k m k t k k v ---=. 5. 设有一个由电阻R =10Ω、电感L =2h(亨)和电源电压E =20sin5t V (伏)串联组成的电路. 开关K 合上后, 电路中有电源通过. 求电流i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解 由回路电压定律知01025sin 20=--i dt di t , 即t i dtdi 5sin 105=+. 由通解公式得t dt dt Ce t t C dt e t e i 5555cos 5sin )5sin 10(--+-=+⎰⋅⎰=⎰.因为当t =0时i =0, 所以C =1. 因此)45sin(25cos 5sin 55π-+=+-=--t e e t t i t t (A).6. 设曲dy x x xf dx x yf L])(2[)(2-+⎰在右半平面(x >0)内与路径无关, 其中f (x )可导, 且f (1)=1, 求f (x ).解 因为当x >0时, 所给积分与路径无关, 所以])(2[)]([2x x xf xx yf y -∂∂=∂∂, 即 f (x )=2f (x )+2xf '(x )-2x ,或 1)(21)(=+'x f xx f . 因此 x C x C dx x x C dx e e x f dx x dx x +=+=+⎰⋅⎰=⎰⎰-32)(1)1()(2121. 由f (1)=1可得31=C , 故x x x f 3132)(+=. 7. 求下列伯努利方程的通解:(1))sin (cos 2x x y y dxdy -=+; 解 原方程可变形为x x ydx dy y sin cos 112-=+, 即x x y dx y d cos sin )(11-=---. ])cos sin ([1C dx e x x e y dx dx +⎰⋅-⎰=--⎰x Ce C dx e x x e x x x sin ])sin (cos [-=+-=⎰-, 原方程的通解为x Ce yx sin 1-=. (2)23xy xy dxdy =-; 解 原方程可变形为x y x dxdy y =-1312, 即x xy dx y d -=+--113)(. ])([331C dx e x e y xdx xdx +⎰⋅-⎰=⎰--)(222323C dx xe e x x +-=⎰- 31)31(222232323-=+-=--x x x Ce C e e , 原方程的通解为311223-=-x Ce y . (3)4)21(3131y x y dx dy -=+; 解 原方程可变形为 )21(31131134x y dx dy y -=+, 即12)(33-=---x y dx y d . ])12([3C dx e x e y dx dx +⎰⋅-⎰=--⎰x x x Ce x C dx e x e +--=+-=⎰-12])12([, 原方程的通解为1213--=x Ce yx .(4)5xy y dxdy =-; 解 原方程可变形为 x ydx dy y =-4511, 即x y dx y d 44)(44-=+--. ])4([444C dx e x e y dx dx +⎰⋅-⎰=⎰--)4(44C dx xe e x +-=⎰-x Ce x 441-++-=, 原方程的通解为x Ce x y44411-++-=.(5)xdy -[y +xy 3(1+ln x )]dx =0.解 原方程可变形为)ln 1(11123x yx dx dy y +=⋅-⋅, 即)ln 1(22)(22x y x dx y d +-=+--. ])ln 1(2[222C dx e x e y dx x dx x +⎰⋅+-⎰=⎰-- ])ln 1(2[122C dx x x x++-=⎰ x x x x C 94ln 322--=, 原方程的通解为x x x x C y 94ln 32122--=. 8. 验证形如yf (xy )dx +xg (xy )dy =0的微分方程, 可经变量代换v =xy 化为可分离变量的方程, 并求其通解.解 原方程可变形为)()(xy xg xy yf dx dy -=. 在代换v =xy 下原方程化为)()(22v g x v vf x v dx dv x -=-,即dx xdu v f v g v v g 1)]()([)(=-, 积分得 C x du v f v g v v g +=-⎰ln )]()([)(, 对上式求出积分后, 将v =xy 代回, 即得通解.9. 用适当的变量代换将下列方程化为可分离变量的方程, 然后求出通解:(1)2)(y x dxdy +=; 解 令u =x +y , 则原方程化为21u dx du =-, 即21ududx +=. 两边积分得x =arctan u +C .将u =x +y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x =arctan(x +y )+C , 即y =-x +tan(x -C ).(2)11+-=yx dx dy ; 解 令u =x -y , 则原方程化为111+=-udx du , 即dx =-udu . 两边积分得1221C u x +-=. 将u =x +y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12)(21C y x x +--=, 即(x -y )2=-2x +C (C =2C 1). (3)xy '+y =y (ln x +ln y );解 令u =xy , 则原方程化为u x u x u x udx du x x ln )1(2=+-, 即du uu dx x ln 11=. 两边积分得ln x +ln C =lnln u , 即u =e Cx .将u =xy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xy =e Cx , 即Cx e x y 1=.(4)y '=y 2+2(sin x -1)y +sin 2x -2sin x -cos x +1;解 原方程变形为y '=(y +sin x -1)2-cos x .令u =y +sin x -1, 则原方程化为x u x dx du cos cos 2-=-, 即dx du u=21. 两边积分得C x u+=-1. 将u =y +sin x -1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C x x y +=-+-1sin 1, 即Cx x y +--=1sin 1.(5)y (xy +1)dx +x (1+xy +x 2y 2)dy =0 .解 原方程变形为)1()1(22y x xy x xy y dx dy +++-=. 令u =xy , 则原方程化为)1()1(1222u u x u u x udx du x +++-=-, 即)1(1223u u x u dx du x ++=. 分离变量得du uu u dx x )111(123++=. 两边积分得u uu C x ln 121ln 21+--=+. 将u =xy 代入上式得原方程的通解xy xyy x C x ln 121ln 221+--=+, 即 2x 2y 2ln y -2xy -1=Cx 2y 2(C =2C 1).习题12-51. 判别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全微分方程, 并求全微分方程的通解:(1)(3x 2+6xy 2)dx +(6x 2y +4y 2)dy =0;解 这里P =3x 2+6xy 2, Q =6x 2y +4y 2. 因为xQ xy y P ∂∂==∂∂12, 所以此方程是全微分方程, 其通解为C dy y y x dx x y x =++⎰⎰02202)46(3, 即 C y y x x =++3223343. (2)(a 2-2xy -y 2)dx -(x +y )2dy =0;解 这里P =a 2-2xy -y 2, Q =-(x +y )2. 因为xQ y x y P ∂∂=--=∂∂22, 所以此方程是全微分方程, 其通解为C dy y x dx a y x =+-⎰⎰0202)(, 即 a 2x -x 2y -xy 2=C .(3)e y dx +(xe y -2y )dy =0;解 这里P =e y , Q =xe y -2y . 因为xQ e y P y ∂∂==∂∂, 所以此方程是全微分方程, 其通解为C dy y xe dx e y y x =-+⎰⎰000)2(, 即 xe y -y 2=C .(4)(x cos y +cos x )y '-y sin x +sin y =0;解 原方程变形为(x cos y +cos x )dy -(y sin x +sin y )dx =0.这里P =-(y sin x +sin y ), Q =x cos y +cos x . 因为xQ x y y P ∂∂=-=∂∂sin cos , 所以此方程是全微分方程, 其通解为C dy x y x dx y x =++⎰⎰00)cos cos (0, 即 x sin y +y cos x =C .解(5)(x 2-y )dx -xdy =0;解 这里P =x 2-y , Q =-x . 因为xQ y P ∂∂=-=∂∂1, 所以此方程是全微分方程, 其通解为C xdy dx x y x =-⎰⎰002, 即 C xy x =-331. (6)y (x -2y )dx -x 2dy =0;解 这里P =y (x -2y ), Q =-x 2. 因为y x y P 4-=∂∂, x xQ 2-=∂∂, 所以此方程不是全微分方程.(7)(1+e 2θ)d ρ+2ρe 2θd θ=0;解 这里P =1+e 2θ, Q =2ρe 2θ. 因为xQ e y P ∂∂==∂∂θ22, 所以此方程是全微分方程, 其通解为C d e d =+⎰⎰θθρθρρ02022,即 ρ(e 2θ+1)=C .(8)(x 2+y 2)dx +xydy =0.解 这里P =x 2+y 2, Q =xy . 因为y y P 2=∂∂, y xQ =∂∂, 所以此方程不是全微分方程.2. 利用观察法求出下列方程的积分因子, 并求其通解:(1)(x +y )(dx -dy )=dx +dy ;解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yx +1得 yx dy dx dy dx ++=-, 即d (x -y )=d ln(x +y ), 所以yx +1为原方程的一个积分因子, 并且原方程的通解为 x -y =ln(x +y )+C .(2)ydx -xdy +y 2xdx =0;解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1y得 02=+-xdx y xdy ydx , 即0)2()(2=+x d y x d , 所以21y为原方程的一个积分因子, 并且原方程的通解为 C x y x =+22. (3)y 2(x -3y )dx +(1-3y 2x )dy =0;解 原方程变形为xy 2dx -3y 3dx +dy -3x 2dy =0, 两边同时乘以21y并整理得 0)33(2=+-+xdy ydx y dy xdx , 即0)(3)1()2(2=--xy d y d x d , 所以21y为原方程的一个积分因子, 并且原方程的通解为 C xy yx =--3122. (4)xdx +ydy =(x 2+y 2)dx ;解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21y x +得022=-++dx y x ydy xdx , 即0)]ln(21[22=-+dx y x d , 所以221y x +为原方程的一个积分因子, 并且原方程的通解为 x 2+y 2=Ce 2x .(5)(x -y 2)dx +2xydy =0;解 原方程变形为xdx -y 2dx +2xydy =0, 两边同时乘以21x得 0222=-+x dx y xydy x dx , 即0)()(ln 2=+x y d x d , 所以21x为原方程的一个积分因子, 并且原方程的通解为 C xy x =+2ln , 即x ln x +y 2=Cx . (6)2ydx -3xy 2dx -xdy =0.解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 得2xydx -x 2dy -3x 2y 2dx =0, 即yd (x 2)-x 2dy -3x 2y 2dx =0,再除以y 2得03)(2222=--dx x ydy x x yd , 即0)(32=-x y x d 所以2yx为原方程的一个积分因子, 并且原方程的通解为 032=-x yx . 3. 验证)]()([1xy g xy f xy -是微分方程yf (xy )dx +xg (xy )dy =0的积分因子, 并求下列方程的通解: 解 方程两边乘以)]()([1xy g xy f xy -得0])()([)]()([1=+-dy xy xg dx xy yf xy g xy f xy , 这里)]()([)(xy g xy f x xy f P -=, )]()([)(xy g xy f y xy g Q -=. 因为x Q xy g xy f xy g xy f xy g xy f yP ∂∂=-'-'=∂∂2)]()([)()()()(, 所以)]()([1xy g xy f xy -是原方程的一个积分因子. (1)y (x 2y 2+2)dx +x (2-2x 2y 2)dy =0;解 这里f (xy )=x 2y 2+2, g (xy )=2-2x 2y 2 , 所以3331)]()([1y x xy g xy f xy =- 是方程的一个积分因子. 方程两边同乘以3331y x 得全微分方程 032323222232=-++dy y x y x dx y x x , 其通解为C dy y x y x dx x x y x =-++⎰⎰132221323232, 即 C yx y x =-+-)11ln (ln 31222, 或2212y x e Cy x =.(2)y (2xy +1)dx +x (1+2xy -x 3y 3)dy =0.解 这里f (x y )=2x y +1, g (x y )=1+2x y -x 3 y 3 , 所以441)]()([1yx xy g xy f xy =- 是方程的一个积分因子. 方程两边同乘以441yx 得全微分方程 02112433334=-+++dy y x y x xy dx y x xy ,其通解为C dy y x y x xy dx x x y x =-+++⎰⎰14333142112, 即 C y y x y x =++||ln 3113322. 4. 用积分因子法解下列一阶线性方程:(1)xy '+2y =4ln x ;解 原方程变为x xy x y ln 42=+', 其积分因子为 22)(x e x dx x =⎰=μ, 在方程x xy x y ln 42=+'的两边乘以x 2得 x 2y '+2xy =4x ln x , 即(x 2y )'=4x ln x , 两边积分得C x x x xdx x y x +-==⎰222ln 2ln 4, 原方程的通解为21ln 2x C x y +-=. (2)y '-tan x ⋅y =x .解 积分因子为x e x xdx cos )(tan =⎰=-μ,在方程的两边乘以cos x 得cos x ⋅y '-sin x ⋅y =x cos x , 即(cos x ⋅y )'=x cos x , 两边积分得C x x x xdx x y x ++==⋅⎰cos sin cos cos , 方程的通解为xC x x y cos 1tan ++=.习题12-61. 求下列各微分方程的通解:(1)y ''=x +sin x ;解 12cos 21)sin (C x x dx x x y +-=+='⎰, 21312sin 61)cos 21(C x C x x dx C x x y ++-=+-=⎰, 原方程的通解为213sin 61C x C x x y ++-=. (2)y '''=xe x ;解 12C e xe dx xe y x x x +-==''⎰,21122)2(C x C e xe dx C e xe y x x x x ++-=+-='⎰,3221213)22(C x C x C e xe dx C x C e xe y x x x x +++-=++-=⎰,原方程的通解为32213C x C x C e xe y x x +++-=.(3)211xy +=''; 解 12arctan 11C x dx xy +=+='⎰ x C dx xxx x dx C x y 1211arctan )(arctan ++-=+=⎰⎰ 212)1ln(21arctan C x C x x x +++-=, 原方程的通解为2121ln arctan C x C x x x y +++-=.(4)y ''=1+y '2;解 令p =y ', 则原方程化为p '=1+p 2, 即dx dp p=+211, 两边积分得arctan p =x +C 1, 即y '=p =tan(x +C 1),211|)cos(|ln )tan(C C x dx C x y ++-=+=⎰,原方程的通解为21|)cos(|ln C C x y ++-=.(5)y ''=y '+x ;解 令p =y ', 则原方程化为p '-p =x ,由一阶线性非齐次方程的通解公式得1)()(111--=+=+⎰⋅⎰=⎰⎰--x e C C dx xe e C dx e x e p x x x dx dx ,即 y '=C 1e x -x -1,于是 221121)1(C x x e C dx x e C y x x +--=--=⎰, 原方程的通解为22121C x x e C y x +--=. (6)xy ''+y '=0;解 令p =y ', 则原方程化为x p '+p =0, 即01=+'p xp , 由一阶线性齐次方程的通解公式得xC e C e C p x dx x 1ln 111==⎰=--, 即 xC y 1=', 于是 211ln C x C dx xC y +==⎰, 原方程的通解为y =C 1ln x +C 2 .(7)yy ''+'=y '2;解 令p =y ', 则dy dp p dx dy dy dp y =⋅='', 原方程化为 21p dy dp yp =+, 即dy y dp p p 112=-, 两边积分得||ln ||ln |1|ln 2112C y p +=-, 即22121y C p ±-. 当|y '|=|p |>1时, 方程变为2211y C y +±=', 即dx dy y C ±=+21)(11, 两边积分得arcsh(C 1y )=±C 1x +C 2,即原方程的通解为)(sh 1121x C C C y ±=. 当|y '|=|p |<1时, 方程变为2211y C y -±=', 即dx dy y C ±=-21)(11, 两边积分得arcsin(C 1y )=±C 1x +C 2,即原方程的通解为)(sin 1121x C C C y ±=.(8)y 3y ''-1=0;解 令p =y ', 则dydp p y ='', 原方程化为 013=-dydp p y , 即pdp =y -3dy , 两边积分得122212121C y p +-=-, 即p 2=-y -2+C 1, 故 21--±='y C y , 即dx dy y C ±=--211, 两边积分得)(12121C x C y C +±=-,即原方程的通解为C 1y 2=(C 1x +C 2)2 .(9)yy 1=''; 解 令p =y ', 则dy dp py ='', 原方程化为 y dy dp p 1=, 即dy ypdp 1=, 两边积分得122221C y p +=, 即1244C y p +=, 故 12C y y +±=', 即dx dy C y ±=+11, 两边积分得原方程的通211231]2)(32[C C y C C y x ++-+±=. (10)y ''=y '3+y '.解 令p =y ', 则dydp py ='', 原方程化为 p p dy dp p +=3, 即0)]1([2=+-p dydp p . 由p =0得y =C , 这是原方程的一个解.由0)1(2=+-p dydp 得 arctan p =y -C 1, 即y '=p =tan(y -C 1),从而 )sin(ln )tan(1112C y dy C y C x -=-=+⎰, 故原方程的通解为 12arcsin C e y C x +=+.2. 求下列各微分方程满足所给初始条件的特解:(1)y 3 y ''+1=0, y |x =1=1, y '|x =1=0;解 令p =y ', 则dydp p y ='', 原方程化为013=+dy dp py , 即dy y pdp 31-=, 两边积分得1221C y p +=, 即y y C y 211+±='. 由y |x =1=1, y '|x =1=0得C 1=-1, 从而yy y 21-±=', 分离变量得dx dy yy =-±21, 两边积分得221C x y +=-±, 即22)(1C x y +-±=.由y |x =1=1得C 2=-1, 2)1(1--=x y , 从而原方程的通解为22x x y -=.(2)y ''-ay '2=0, y |x =0=0, y '|x =0=-1;解 令p =y ', 则原方程化为02=-ap dx dp , 即adx dp p=21, 两边积分得11C ax p+=-, 即11C ax y +-='. 由y '|x =0=-1得C 1=1, 11+-='ax y , 两边积分得 2)1ln(1C ax ay ++-=. 由y |x =0=0得C 2=0, 故所求特解为)1ln(1+-=ax ay . (3)y '''=e ax , y |x =1=y '|x =1=y ''|x =1=0;解 11C e adx e y ax ax +==''⎰. 由y ''|x =1=0得a e aC 11-=. 2211)11(C x e a e a dx e a e a y a ax a ax +-=-='⎰. 由y '|x =1=0得a a e ae a C 2211-=. dx e ae a x e a e a y a a a ax )1111(22⎰-+-= 322311211C x e a x e a x e a e a a a a ax +-+-=. 由y |x =1=0得a a a a e ae a e a e a C 32312111-+-=, 故所求特解为 322232)22()1(2a a a e a x a e a x e a e y a a a ax ----+-=. (4)y ''=e 2y , y |x =0=y '|x =0=0;解 令p =y ', 则dydp p y ='', 原方程化为 y e dydp p 2=, 即pdp =e 2y dy , 积分得p 2=e 2y +C 1, 即12C e y y +±='.由y |x =0=y '|x =0=0得C 1=-1, 故12-±='y e y , 从而dx dy e y ±=-112,积分得-arcsin e -y =±x +C 2.由y |x =0=0得22π-=C , 故 x x e y cos )2sin(=-=-π , 从而所求特解为y =-lncos x .(5)y y 3='', y |x =0=1, y '|x =0=2;解 令p =y ', 则dy dp py ='', 原方程化为 y dydp p 3=, 即dy y pdp 3=, 两边积分得12322221C y p +=, 即1232C y y +±='. 由y |x =0=1, y '|x =0=2得C 1=0,432y y =', 从而dx dy y 243=-, 两边积分得24124C x y +=, 即42)4121(C x y +=. 由y |x =0=1得C 2=4, 故原方程的特解为4)121(+=x y . (6)y ''+y '2=1, y |x =0=0, y '|x =0=0.解 令p =y ', 则dydp p y ='', 原方程化为 12=+p dydp p , 即2222=+p dy dp , 于是 1)2(211222+=+⎰⋅⎰=--⎰y dy dy e C C dy e e p ,即 121+±='-y e C y .由y |x =0=0, y '|x =0=0得C 1=-1, y e y 21--±='.故dx dy ey ±=--211, 两边积分得 22)1ln(C x e e y y +±=-+.由y |x =0=0得C 2=0, x e e y y ±=-+)1ln(2,从而得原方程的特解y =lnch x .3. 试求y ''=x 的经过点M (0, 1)且在此点与直线121+=x y 相切的积分曲线. 解 1221C x y +=', 21361C x C x y ++=. 由题意得y |x =0=1, 21|0='=x y . 由21|0='=x y 得211=C , 再由y |x =0=1得C 2=1, 因此所求曲线为 121613++=x x y . 4. 设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 在空中由静止开始下落, 如果空气阻力为R =c 2v 2(其中c 为常数, v 为物体运动的速度), 试求物体下落的距离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解 以t =0对应的物体位置为原点, 垂直向下的直线为s 正轴, 建立坐标系. 由题设得⎪⎩⎪⎨⎧==-===0| |0022t t v s v c mg dt dv m . 将方程分离变量得dt v c mg mdv =-22, 两边积分得1||ln C kt mgcv mg cv +=-+(其中m g c k 2=) 由v |t =0=0得C 1=0, kt mg cv mg cv =-+||ln , 即kt e mgcv mg cv =-+. 因为mg >c 2v 2, 故kt e cv mg mg cv )(-=+, 即)1()1(kt kt e mg e cv -=+,或 ktkt e e c mg dt ds +-⋅-=11, 分离变量并积分得211ln C e e ck mg s ktkt +++-=-. 由s |t =0=0得C 2=0, 故所求函数关系为ktkt e e ck mg s ++-=-11ln , 即)(ch ln 2t m g c c m s =.习题12-71. 下列函数组在其定义区间内哪些是线性无关的?(1)x , x 2;解 因为x xx =2不恒为常数, 所以x , x 2是线性无关的. (2)x , 2x ;解 因为22=xx , 所以x , 2x 是线性相关的. (3)e 2x , 3e 2x ;解 因为332=x x ee , 所以e 2x , 3e 2x 是线性相关的. (4)e -x ; e x ;解 因为x x x e ee 2=-不恒为常数, 所以e -x ; e x 是线性无关的. (5)cos2x , sin2x ;解 因为x xx 2tan 2cos 2sin =不恒为常数, 所以cos2x , sin2x 是线性无关的. (6) 2x e , 22x xe ;解 因为x e xe x x 2222=不恒为常数, 所以2x e , 22x xe 是线性无关的.。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第十二章习题答案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第十二章习题答案:习题12.1第1题答案(2)(3)(4)是命题(1)(5)(6)不是命题习题12.1第2题答案(1)条件:a=c,b=c,结论:a=b(2)条件:a<-1,结论:ab<-b(3)条件:两直线平行,结论:内错角相等(4)条件:一个数平方后等于4,结论:这个数是2(5)条件: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习题12.1第3题答案(1)(3)(5)是真命题(2)(4)是假命题习题12.2第1题答案(1)2,3,4,32-2×4 =9 -8 =1(2)3,4,5,42-3×5=16 -15 =1,发现这个差为1(3)结果为1.可设中间一个数为n,则两边的数为n-1,n+1,则n2-(n-1),(n+1)=n2-(n2-1)=1习题12.2第2题答案不是解:设甲地到乙地全程是s km,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 km/h,往返全程用的时间是(s/5+s/15)h,则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不是步行速度的2倍习题12.2第3题答案(1)2;e(2)1;b(3)ac;ed(4)ce;ab(5)2;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d;acd习题12.2第4题答案已知;2;ecd;角平分线的定义;ecd;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习题12.2第5题答案证明:∵ab∥cd(已知)∴∠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c∥de(已知)∴∠c+∠cd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cde=180°(等量代换)习题12.2第6题答案证明:∵ad平分∠bac(已知)∴∠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ad∥ef(已知),∠bad=∠ag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af=∠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gf=∠f(等量代换)习题12.2第7题答案已知:如下图所示,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mg平分∠bmn,ng平分/mnd求证:mg⊥ng证明:∵ab∥cd(已知)∴∠bmn+∠mn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mg平分∠bmn,ng平分∠mnd(已知)∴2∠nmg=∠bmn,2∠mng=∠mnd(角平分线的定义)∴2∠nmg+2∠mng=180°(等量代换),∠nmg+∠mng=90°又∵∠nmg+∠g+∠mng=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g=90°∴mg⊥ng(垂直定义)习题12.2第8题答案证明:∵∠fec=∠a+∠ade,∠abc=∠f+∠fd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abc (已知)∴a=∠f十∠fdb(等量代换)∵∠fdb=∠ade(对顶角相等)∴∠a=∠f+∠ade(等量代换)∴∠ade=∠a-∠f(等式性质)∴∠fec=∠a+∠a-∠f(等量代换)∴∠f+∠fec=2∠a(等式性质)习题12.3第1题答案(1)如果a=0,那么ab=0(原命题为假命题,逆命题为真命题)(2)整数是自然数(原命题为真命题,逆命题为假命题)(3)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就不是对顶角(原命题为假命题,逆命题为真命题)(4)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内错角(原命题为假命题,逆命题为假命题)(5)如果两个数的和为零,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原命题为真命题,逆命题为真命题)习题12.3第2题答案(1)反例:a=1,b=2,12十22≠(1+2)2(2)反例:2是质数,但2不是奇数(3)反例:四边形的外角和为360°,等于四边形的内角和360°(4)反例:a=-1,b=-2,(-1-2)×[-1-(-2)]=- 3<0习题12.3第3题答案(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等量代换;a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在(1)的推理中应用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过两个互逆的真命题习题12.3第4题答案(1)证明:∵∠b+∠1=180°(已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3(已知)∴c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ef(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解在(1)的证明过程中应用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两个互逆的真命题。
第十二章总练习题答案答案习题12第 12 章第12章练习题.doc
第十二章总练习题答案1.证由已知Z"“必单调递减,又Z""收敛,由柯西准则知:任给£>0,存在N, 对n>N,有°<"N+I +"N+2+…+;又当n> N时,u N+i >u n.i = 从而当n> N时,0<(n-N)u n <u N+1 +"心2 +••, + "〃Yl P取〃〉IN,贝ij 0 < —u n < (n-N)u n < —,因而,0 v nu n < > 2N),故lim nu n = 0.2 22.证由Z。
”与ZX收敛知,Z(c«-%)收敛,又因为0<b n-a n <c n-a n(n=l,2,…),由比较原则知Z(如一%)也收敛,于是由+。
"]知¥如也收敛・但>7 , h都发散时不一定发散,例2a“ = /(-上)与云c, =上都发散,而收敛,且勾叫Mq(〃= l,2,…). n3.证由!职务=”0,知!四4 =叫〉0,根据比较原则妇收敛,从而可知2X 收敛.若只知道Z如收敛,则〃不一定收敛,例取。
〃=、产+ 一,々=、7^,则y/n n sjn 脖[1 + (—(nroo) 而£如=£字收敛,,>"=Z[吒1+:]却发散•4.解(1)否.例设u n =-,则^ = —<1,但£"“发散.n u… "+1(2)否.由>1 得虹J由阈>0.于Mlim|w…+1|^o,从而lim M…+1 ^0,故发散•n+p-1 7+1 +-+i(^_1-^)ii h£^i K =N K =N n+p£a/k k-n(3)不定如>上收敛,但对任何£>0,= = 0. J n n 1 15. 证由收敛知:任给5>0,存在N1,使当〃〉M 时,及任何自然数P ,都在n+p£为 <8.k=n又Z0g 一如)绝对收敛,对上述£,存在M ,当〃〉M 时,对任何自然数,, 都有n+pk=n而由Z (々+1 一々)收敛知:其部分和数列支(% _、)=、[ _机有界,即 k=\ \b n \<M(n = 1,2,-由阿贝尔变换知:当〃〉N = max{M ,N2}时,对任何自然数p,有学+1n+p-1 字+1 (雄用)% + (b n+{ -b n+2^a k +--- + (b n+p _{ -b n+p ) £ a k +b n+p ^a k k-n k-n k-n g+1\b n - b …+l 1| + \b n +l - b n +2 \ Z k=n n+p-1M( » \b k+l -b k )s + Ms k-n< 0 +由柯西准则,级数也收敛•6, 证此级数是正项级数,且部分和ns =y 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n k=l (1 + % )(1 + % ) • • • (1 + 七)〃 1 1=£[ ------------ ------------------------- -----------k=l (1 + % )(1 + % ) • • , (1 +。
(典型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平分交于点, 于点,若,, ,则的长为()A. B. C. D.2、如图,已知△ABC≌△ADC,∠B=30°,∠DAC=25°,则∠ACB=()A.55°B.60°C.120°D.125°3、如图,在正方形中,E为边上一点,F为延长线上一点,且,连接.给出下列至个结论:① ;② ;③ ;④ ;⑤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B. C. D.4、如图,在△AOB中,∠OAB=∠AOB=15°,OB=8,OC平分∠AOB,点P在射线OC上,点Q为边OA上一动点,则PA+PQ的最小值是()A.3B.4C.4D.35、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 )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①②③都带去6、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形全等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SSB.SASC.ASAD.AAS7、如图,AB=AD,添加下面的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C的是 ( )A.CB=CDB.∠BAC=∠DACC.∠BCA=∠DCAD.∠B=∠D=90°8、如图,在已知的△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N;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若CD=AD,∠B=20°,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CAD=40°B.∠ACD=70°C.点D为△ABC的外心 D.∠ACB=90°9、下列叙述中:①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至少有一条在此三角形内部;②以a,b,c为边(a,b,c都大于0,且a+b>c)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③一个三角形内角之比为3:2:1,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④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的有()个A.1B.2C.3D.410、如图,在CD上求一点P,使它到边OA,OB的距离相等,则点P是( )A.线段CD的中点B.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C.CD与过点O作的CD的垂线的交点D.以上均不对11、如图,中,于D,于E,AD交BE于点F,若,则等于A. B. C. D.12、如图,已知:∠1=∠2,要证明△ABC≌△ADE,还需补充的条件是()A.AB=AD,AC=AEB.AB=AD,BC=DEC.AC=AE,BC=DED.以上都不对13、如图,一块三角形玻璃不小心摔碎成如图三片,只需带上其中的一片,玻璃店的师傅就能重新配一块与原来相同的三角形玻璃,你知道应带碎玻璃.()A.③B.②C.①D.都不行14、规定:四条边对应相等,四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全等.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后发现判定两个四边形全等需要五组对应条件,于是把五组条件进行分类研究,并且针对二条边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类型进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种可能:① AB=A1B1, AD=A1D1,∠A=∠A1,∠B=∠B1,∠C=∠C1;② AB=A1B1,AD=A1D1,∠A=∠A1,∠B=∠B1,∠D=∠D1;③ AB=A1B1, AD=A1D1,∠B=∠B1,∠C=∠C1,∠D=∠D1;④ AB=A1B1, CD=C1D1,∠A=∠A1,∠B=∠B1,∠C=∠C1.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1B1C1D1全等有()个A.1B.2C.3D.415、如图,已知,添加下列条件后,仍无法判定△ ≌△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ABE≌△ACD,AB=10cm,∠A=60°,∠B=30°,则AD=________cm,∠ADC=________.17、如图,在Rt△ABC中,∠C=9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O,作射线AO交BC于点D,若CD=2,P为AB上一动点,则PD的最小值为________.18、已知△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2,若AB=3,EF=4,则AC=________19、如图,已知∠1=∠2,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使得△AOC≌△BOC.20、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点C的对应点为,再将所折得的图形沿EF折叠,使得点D和点A重合若,,则折痕EF的长为________.21、如图,已知△ABC≌△DCB,若∠ABC=50°,∠ACB=40°,则∠D=________.2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边长为4,点G在边BC上运动,DE⊥AG于E,BF∥DE交AG于点F,在运动过程中存在BF+E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________.23、如图,锐角三角形ABC和锐角三角形A'B'C'中,AD、A'D'分别是边BC、B'C'上的高,且AB=A'B',AD=A'D'.要使△ABC≌△A'B'C',则应补充条件:________(填写一个即可)24、如图,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3,OC=2,点E是AB的中点,在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在y轴上存在点P,且满足FE=FP,则P点坐标为________.25、如图,将边长都为2 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2014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已知AB=AD,且AC平分∠BAD,求证:BC=DC27、已知,,,,证明:.28、如图,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则∠CAD= ∠CBD.请说明理由:解:∵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C=▲ ,▲ =BD..在△ACD和△BCD中,. ▲ =BC,AD= ▲,CD=CD,∴△ACD≌▲ ( ) .∴∠CAD=∠CBD()29、如图,已知AB⊥AC,AB=AC,DE过点A,且CD⊥DE,BE⊥DE,垂足分别为点D,E,试说明DE=DC+BE.30、已知:如图,△ABC中,点D、E分别为BC、AC边中点,连接AD,连接DE,过A 点作AF∥BC,交DE的延长线于F.连接CF,(1)求证: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2)对△ABC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四边形ADCF是矩形,并进行证明;(3)在(2)的基础上对△ABC再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四边形ADCF是正方形,不必证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A2、D3、C4、C5、C6、A7、C8、A9、C10、B11、A12、C13、A14、C15、B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ABC中,E是BC中点,AD是∠BAC的平分线,EF∥AD交AC于F.若AB=11,AC=15,则FC的长为()A.11B.12C.13D.142、如图,已知∠ABC,①BD平分∠ABC;②DE=DF;③∠ABC+∠EDF=180°,以①②③中的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可以使结论成立的有几个()A.0个B.1个C.2个D.3个3、在ΔABC和ΔDEF中,AB=DE,∠A=∠D,若证ΔABC≌ΔDEF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A.∠B=∠EB.∠C=∠FC.BC=EFD.AC=DF4、如图,在△和△中,90°,.有以下结论:①;②平分;③平分.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5、∠AOB的平分线上一点P到OA的距离为4,Q是OB上任一点,则()A.PQ≥4B.PQ>4C.PQ≤4D.PQ<46、如图,AB∥CD,BC平分∠ABE, ∠C=34°,则∠BED的度数等于()A. B. C. D.7、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1和9,则b 的面积为(A.8B.9C.10D.11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ABC=90°,AD=CD , DP⊥AB于P .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8,则DP的长是().A. B.2 C. D.189、如图,在△ABC中,∠A=64°,∠ABC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 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得∠A2;……:∠An-1BC与∠An-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n ,要使∠An的度数为整数,则n的最大值为( )A.4B.5C.6D.710、如图所示,AB⊥EF,CD⊥EF,∠1=∠F=45°,那么与∠FCD相等的角有()A.1个B.2个C.3个D.4个11、如图,在△ACE和△BDF中,AE=BF,CE=DF,要利用“SSS”证△ACE≌△BDF时,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A.AB=BCB.DC=BCC.AB=CDD.以上都不对12、如图,在中,是的角平分线,于点,,,,则长是()A.3B.4C.5D.613、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A.330°B.315°C.310°D.320°14、如图所示,锐角△ABC中,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ADC≌,△AEB≌,且,BE、CD交于点F,若∠BAC=40°,则∠BFC的大小是()A.105°B.100°C.110°D.115°15、如图,P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任一点,过点P作PE⊥BC于点E,PF⊥CD于点F,连接EF.给出以下4个结论:①AP=EF;②AP⊥EF;③EF最短长度为;④若∠BAP=30°时,则EF的长度为2.其中结论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正方形ABCD中,F是AB上一点,H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FH,将△FBH沿FH翻折,使点B的对应点E落在AD上,EH与CD交于点G,连接BG交FH于点M,当GB平分∠CGE时,BM=2 ,AE=8,则ED=________.17、如图1,在中,,为中点.将沿翻折,得到(如图2),为上一点,再将沿翻折,使得与重合(如图3),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②;③;④.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18、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三个结论:①AD=BE;②EQ=DP;③△CPQ是等边三角形;其中一定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19、如图,线段AC与BD交于点O,且OA=OC,请添加一个条件,使△OAB≌△OCD,这个条件是________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x>0)与正比例函数y=kx、(k>1)的图象分别交于点A、B,若∠AOB=45°,则△AOB的面积是________.21、如图,在△ABC和△BAD中,BC=AD,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ABC≌△BAD.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 (只填一个).22、如图,∠AOB=120°,∠MPN = 60°, OP平分∠AOB,点 M、N 分别在射线 OA,OB 上(都不与点 O 重合),∠MPN 绕着点 P 转动, OP 与 MN 交于点 G, OP=10,当 MN取得最小值时, DOGN 的面积为________23、如图,平分,,垂足为,交的延长线于点,若恰好平分.则下列结论中:①是的高;②是等边三角形;③;④.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24、已知:如图,Rt△ABC中,∠C=90°,沿过点B的一条直线BE折叠△ABC,使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D处,则∠A=________度.25、如图,BC=2,A为半径为1的圆B上一点,连接AC,在AC上方作一个正三角形ACD,连接BD,则BD的最大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已知AB=AD,且AC平分∠BAD,求证:BC=DC27、如图,已知OC=OE,OD=OB,试说明△ADE≌△ABC.28、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F在CB的延长线上且AB=BF,过F 作EF⊥AC交AB于D,求证:DB=BC.29、如图,ΔABC≌ΔDEF,∠A=25°,∠B=65°,BF=3cm,求∠DFE的度数和EC的长.30、证明命题“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几何符号语言表示已知和求证,写出证明过程,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题意画出的图形,并写出了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已知:如图,∠AOC=∠BOC,点P在OC上,PD⊥OA,_▲_. 求证:_▲_.请你补全已知和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C2、D3、C4、D5、A6、D7、C8、A9、C10、D11、C12、A13、B15、A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7、2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边上的两个动点,∠EAF=45°,下列几个结论中:①EF=BE+DF;②MN2=BM2+DN2;③FA平分∠DFE;④连接MF,则△AM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⑤∠AMN=∠AFE. 其中一定成立的结论有()A.2个B.3个C.4个D.5个2、已知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AB=12,AC=8,则边BC及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A. B. C.D.3、如图:EA∥DF,AE=DF,要使△AEC≌△DBF,则只要()A.AB=CDB.EC=BFC.∠A=∠DD.AB=BC4、如图,为等边三角形,是边上一点,在上取一点,使,在边上取一点,使,则的度数为()A. B. C. D.5、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10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F,点E 为垂足,连接DF,则∠CDF=()A.50°B.40°C.30°D.15°6、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S△=7,DE=2,AB=4,则AC长是()ABCA.4B.3C.6D.27、如图,△ABC和△DEF中,AB=DE,∠B=∠DEF,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C=DFB.AC∥DFC.∠A=∠DD.∠ACB=∠F8、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一个锐角对应相等B.一条边对应相等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个角对应相等9、如图,∠ABC=∠ABD,还应补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BC≌△ABD.补充下列其中一个条件后,不一定能推出△ABC≌△ABD的是()A.BC=BDB.AC=ADC.∠ACB=∠ADBD.∠CAB=∠DAB10、如图,在Rt△ABC中,∠ACB=90°,分别以AB、AC为腰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ACE,连结DE,CA的延长线交DE于点F,则与线段AF相等的是( )A. ACB. ABC. BCD. AB11、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垂足为E,,,,则长为()A. B. C. D.12、如图,在Rt△ABC中,∠ACB=90°,AE为△ABC的角平分线,且ED⊥AB,若AC=6,BC=8,则BD的长()A.2B.3C.4D.513、如果△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3x-2,2x -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等于()A. B.3 C.4 D.5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C.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1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有()个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②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③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④顶角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在△ABC中,∠ABC=45°,AC=9cm,F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BF的长是________.17、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则=________.18、如图,∠C=∠D=90º,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 (写出一个条件即可),可使 Rt△ABC 与Rt△ABD 全等.19、如图,△ABC,点E是AB上一点,D是BC的中点,连接ED并延长至点F,使DF=DE,连接CF,则线段BE与线段CF的关系为________.20、如图(1)~(12)中全等的图形是________ 和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填图形的序号)21、如图,D为等边△ABC中边BC的中点,在边D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以CE 为边、在CE的左下方作等边△CEF,连结AF.若AB=4,AF=,则CF的值为________.2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BQ⊥DA于Q,PQ=3,EP=1,则DA的长是________.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A的双曲线同时经过点B,且点A在点B的左侧,点A的横坐标为,∠AOB=∠OBA=45°,则的值为________.24、如图,点P是的平分线上一点,PB AB与B,且PA=5cm,AC=12cm,则的面积是________ .25、如图, AB = 4cm , AC = BD = 3cm . ∠CAB = ∠DBA ,点 P 在线段 AB 上以1cm / s 的速度由点 A 向点 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 BD 上由点 B 向点 D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则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cm / s 时, DACP 与DBPQ 全等.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已知AB=AD,且AC平分∠BAD,求证:BC=DC27、如图,在△AFD和△CEB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AE=CF,∠B=∠D,AD∥BC.求证:DF=BE.28、如图,AB∥CD,AB=CD,点E、F在AD上,且AE=DF.求证:△ABE≌△DCF.29、提出问题:如图1,将三角板放在正方形ABCD上,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上,一条直角边经过点B,另一条直角边交边DC于点E,求证:PB=PE分析问题:学生甲:如图1,过点P作PM⊥BC,PN⊥CD,垂足分别为M,N通过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学生乙:连接DP,如图2,很容易证明PD=PB,然后再通过“等角对等边”证明PE=PD,就可以证明PB=PE了.解决问题:请你选择上述一种方法给予证明.问题延伸:如图3,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一条直角边经过点B,另一条直角边交DC的延长线于点E,PB=PE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0、写出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的逆命题,并证明其逆命题是真命题.(要求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D2、A3、A4、C5、C6、B7、A8、C9、B10、C11、B12、C13、B14、B15、A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电子衍射与X 衍射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① 都是以满足布拉格方程作为产生衍射的必要条件。
② 两种衍射技术所得到的衍射花样在几何特征上大致相似。
不同点:① 电子波的波长比x 射线短的多,在同样满足布拉格条件时,它的衍射角很小,约为10-2rad 。
而X 射线产生衍射时,其衍射角最大可接近2。
② 在进行电子衍射操作时采用薄晶样品,增加了倒易阵点和爱瓦尔德球相交截的机会,使衍射条件变宽。
③ 因为电子波的波长短,采用爱瓦尔德球图解时,反射球的半径很大,在衍射角θ较小的范围内反射球的球面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个平面,从而也可以认为电子衍射产生的衍射斑点大致分布在一个二维倒易截面内。
④ 原子对电子的散射能力远高于它对x 射线的散射能力,故电子衍射束的强度较大,摄取衍射花样时曝光时间仅需数秒钟。
2、倒易点阵与正点阵之间关系如何倒易点阵与晶体的电子衍射斑点之间有何对应关系 `答:倒易点阵是与正点阵相对应的量纲为长度倒数的一个三维空间点阵,通过倒易点阵可以把晶体的电子衍射斑点直接解释成晶体相对应晶面的衍射结果,可以认为电子衍射斑点就是与晶体相对应的倒易点阵某一截面上阵点排列的像。
关系:① 倒易矢量g hkl 垂直于正点阵中对应的(hkl )晶面,或平行于它的法向N hkl ② 倒易点阵中的一个点代表正点阵中的一组晶面③ 倒易矢量的长度等于点阵中的相应晶面间距的倒数,即g hkl =1/d hkl对正交点阵有a *1a1c1 cB. 同心圆环;C. 晕环;D.不规则斑点。
2、 薄片状晶体的倒易点形状是( C )。
A. 尺寸很小的倒易点;B. 尺寸很大的球;C. 有一定长度的倒易杆;D. 倒易圆盘。
3、 当偏离矢量S<0时,倒易点是在厄瓦尔德球的( A )。
A. 球面外;B. 球面上;C. 球面内;D. B+C 。
—4、 能帮助消除180º不唯一性的复杂衍射花样是( A )。
A. 高阶劳厄斑;B. 超结构斑点;C. 二次衍射斑;D. 孪晶斑点。
5、 菊池线可以帮助( D )。
A. 估计样品的厚度;B. 确定180º不唯一性;C. 鉴别有序固溶体;D. 精确测定晶体取向。
6、 如果单晶体衍射花样是正六边形,那么晶体结构是( D )。
()()[][]⎭⎬⎫MMA001//011011//111AA. 六方结构;B. 立方结构;C. 四方结构;D. A 或B 。
7、有一倒易矢量为*+*+*=*c b a g 22,与它对应的正空间晶面是( C )。
A. (210);B. (220);C. (221);D. (110);。
四、 是非题 !1、多晶衍射环和粉末德拜衍射花样一样,随着环直径增大,衍射晶面指数也由低到高。
(√)2、单晶衍射花样中的所有斑点同属于一个晶带。
(×)3、偏离矢量S=0时,衍射斑点最亮。
这是因为S=0时是精确满足布拉格方程,所以衍射强度最大。
( √ )4、对于未知晶体结构,仅凭一张衍射花样是不能确定其晶体结构的。
还要从不同位向拍摄多幅衍射花样,并根据材料成分、加工历史等或结合其它方法综合判断晶体结构。
(√)5、电子衍射和X 射线衍射一样必须严格符合布拉格方程。
(×)6、倒易矢量能唯一地代表对应的正空间晶面。
(√ )五、问答题1、试推导电子衍射的基本公式,并指出L λ的物理意义。
解:图为电子衍射花样形成原理图。
其中样品放在爱瓦尔德球的球心O 处。
当入射电子束和样品内某一组晶面(h k l )相遇,并满足布拉格方程时,在K ˊ方向产生衍射束,其中图中O ˊ、G ˊ点分别为入射束与衍射束在底片上产生的透射斑点(中心斑点)和衍射斑点。
hkl g (矢量)是衍射晶面的倒易矢量,其端点O *,G位于爱瓦尔德球面上,投影G ˊ通过转换进入正空间。
,∵电子束发散角很小,约2º-3º,∴可认为△OO *G ∽△OO ˊG ˊ,那么矢量hkl g 与矢量k 垂直 ∴有R/L=hkl g /k又∵有hkl g =1/hkl d k=1/λ ∴R=L λ/hkl d = L λhkl g …………………⑴ 又∵近似有矢量R ∥矢量hkl g∴上式亦可以写成R = L λg ……………⑵ 式⑴⑵就是电子衍射的基本公式式中L λ称为电子衍射的相机常数(L 为相机长度)。
它是一个协调正空间和倒空间的比例常数,也即衍射斑点的R 矢量是产生这一斑点的晶面组倒易矢量g 按比例L λ的放大,L λ就是放大倍数。
2、|3、简述单晶子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方法。
答:通常电子衍射图的标定过程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1)、已知相机常数和样品晶体结构①由近及远测定各个斑点的R值。
②根据衍射基本公式R=L/d求出相应晶面间距③因为晶体结构已知,所以可由d值定它们的晶面族指数{hkl}④测定各衍射斑之间的角⑤决定透射斑最近的两个斑点的指数(hkl)⑥根据夹角公式,验算夹角是否与实测的吻合,若不,则更换(hkl)⑦两个斑点决定之后,第三个斑点为R3=R1+R2。
⑧、⑨由g1×g2求得晶带轴指数。
(2)、相机常数未知和样品晶体结构已知时衍射花样标定(尝试是否为立方)①由近及远测定各个斑点的R值。
②计算R12值,根据R12,R22,R32…=N1 ,N2 ,N3…关系,确定是否是某个立方晶体。
③有N求对应的{hkl}。
④测定各衍射斑之间的角⑤决定透射斑最近的两个斑点的指数(hkl )⑥根据夹角公式,验算夹角是否与实测的吻合,若不,则更换(hkl )⑦两个斑点决定之后,第三个斑点为R3=R1+R2。
⑧由g1×g2求得晶带轴指数。
:如果不是立方点阵,则晶面族指数的比值另有规律。
三、未知晶体结构,相机常数已知时衍射花样的标定①由近及远测定各个斑点的R值。
②根据衍射基本公式R=L/d求出相应晶面间距③查ASTM卡片,找出对应的物相和{hkl}指数④确定(hkl),求晶带轴指数。
在实际中常用下下面两个方法:《(1)、查表标定法①在底片上测量约化四边形的边长R1、R2、R3及夹角,计算R2/R1及R3/R1。
②用R2/R1、R3/R1及Φ去查倒易点阵平面基本数据表(附录14)。
若与表中相应数据吻合,则可查到倒易面面指数(或晶带轴指数)uvw,A点指数h1k1l1及B点指数h2k2l2。
③由R=L/d式计算晶面间距,并与d值表或X射线粉末衍射卡片PDF(或ASTM)上查得的晶面间距对比,以核对物相。
(2)、标准花样对照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常用的方法。
即将实际观察、记录到的衍射花样直接与标准花样对比,写出斑点的指数并确定晶带轴的方向。
所谓标准花样就是各种晶体点阵主要晶带的倒易截面,它可以根据晶带定理和相应晶体点阵的消光规律绘出(见附录11)。
3下图为18Cr2Ni4WA经900℃油淬后在透射电镜下摄得的选区电子衍射花样示意图,衍射花样中有马氏体和奥氏体两套斑点,请对其指数斑点进行标定。
?衍射花样拆分为马氏体和奥氏体两套斑点的示意图R1=10.2mm, R1=10.0mm,R2=10.2mm R2=10.0mm,R3=14.4mm , R3=16.8mm,—R1和R2间夹角为90°,R1和R2间夹角为70°,Lλ=2.05mm•nm。
解答:(1)、马氏体标定尝试校核法:选约化四边形如上图:R1=10.2mm,R2=10.2mm,R3=14.4mm,Ф=90°,计算边长比为R2/R1==1R 3/R 1==:)200(),020(),002(),002(),020(),200(}200{}{)101(),110(),011(),101(),110(),101(),110(),011(),011(),011(),101(),110(}110{}}{{4:29862.3:24.14:2.10:333222*********中一种可能为中一种可能为l k h l k h l k h R R ≈==定不唯一性。
角度的要求。
这说明标这些都符合)可能为,相对应可能为,为尝试,200(),020(}{)011(),101(}{)110(}{))((cos 333222111222222212121212121l k h l k h l k h l k h l k h l l k k h h ++++++=ϕ查表法(P304):已知马氏体为体心立方点阵,故可查体心立方倒易点阵平面基本数据表,在表中找到比较相近的比值和夹角,从而查得uvw=[001]h1k1l1=110,h2k2l2=-110故R1点标为110,R2点标为-110,R3点按下式标定:h3=h2+h1=1-1=0k3=k2+k1=1+1=2\l3=l2+l1=0+0=0故R3点标为020核对物相已知Lλ=2.05mm·nm,所以R i R1R3计算值d i=Lλ/R i@卡片值d i(α-Fe){hkl}110200α-Fe由卡片查得,两者相符。
标准花样对照法(P294):&(2)残余奥氏体的标定①在底片上,取四边形如上图,得R1=,R2=。
R3=,不是短对角线。
Ф=70°。
②计算d i、对照卡片d i,找出{hkl};已知Lλ=2.05mm·nm,所以R i R1R2R3计算值d i=Lλ/R i~卡片值di(γ-Fe){hkl}111111(022③从{111}中任取11-1作为R1点指数列出{111}中各个等价指数,共8个,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由于其他七个指数和11-1的夹角都是°,与实测70°相符。
可以从中任选一个的指数为-11-1作为R2。
由矢量叠加原理,R3点的指数分别为02-2。
④确定[uvw][uvw]=g1×g2,求得[uvw]=011查表法(P304):!4、下图为18Cr2Ni4WA经900℃油淬400℃回火后在透射电镜下摄得的渗碳体选区电子衍射花样示意图,请对其指数斑点进行标定。
R1=9.8mm, R2=10.0mm,Ф=95°, Lλ=2.05mm•nm解:由1R Ldλ=得1d lRλ=得d1=,d2=,查表法(P305):查表得:(h1k1l1)为(-1-2 1)(h2k2l2)为(2 -1 0)、又R1﹤R2,可确定最近的衍射斑点指数为(h1k1l1)即(-1 -2 1)第二个斑点指数为(2 -1 0),又由R1+R2=R3 得h3=h1+h2,k3=k1+k2,l3=l1+l2得第三个斑点指数为(1 -3 1)5、产生电子衍射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是什么答:产生电子衍射的充分条件是F hkl≠0,产生电子衍射必要条件是满足或基本满足布拉格方程。